知句子网

精选作家七堇年经典语录113句

作家七堇年

1、作家七堇年《尘曲》

(1)、是否认同历史感、现实感的匮乏与经验的同质化是当代青年作家普遍面临的问题?你认为自己拥有独特的个人经验吗?

(2)、于是在《无梦之境》中,就有了这么一种基因超市,父母可以任意组合基因套餐,要什么娃,有什么娃,没有造不出的,只有想不到的。

(3)、成长和青春不仅仅是表现的主题,也是审美的对象。而事实上,成长之痛在七堇年这里还具有本体论的意义。在她看来,成长之痛既不可避免,又多有矫情和想象虚构的一面:它虽非虚妄,但往往在无意间被青少年夸大,因而成长也就意味着对疼痛的自恋和最终扬弃的过程。

(4)、林培源:有这样的倾向,但这并非这一代写作者的错误,时代、社会变迁,思潮的转换,尤其是无孔不入的商业逻辑和消费主义,会裹挟着人变成漂在历史和现实之上的浮萍。但我相信,大部分的写作者是有自觉的,而且历史离我们并不遥远,当下的现实经验被挖得差不多了,总会有人掉转矛头,去开采历史的矿洞的。我个人的经验和其他同龄写作者大同小异,也是从乡镇出来,到大城市里求学、写作,如果要谈“独特”的个人经验,恐怕还是自己潮汕家乡的风土人情,还有整个地域文化带给我的滋养,这是不可转嫁的,也不会消弭。

(5)、图文源自大河报(原标题:七堇年:比起迎合潮流,我更享受关门写作)

(6)、我生命中的温暖就那么多,全部给了你,叫我以后怎么再对别人微笑。——《被窝是青春的坟墓》

(7)、这句话就是告诉我们,不忘初心,凡是心里憧憬向往的,就算条件有限也要坚持去追求。

(8)、林培源:我目前在清华中文系读博,专业是“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但做的是现代文学研究,关注的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至六十年代年代的文学和思想。学术研究带给我的东西是无限的,比如学术思维的训练、写作的严谨、知识体系的拓展和深化等,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另一双看世界的眼睛。2017-2018年在美国一年的求学生涯,拼命地读一些英文学界的著作,一方面拓宽了我的学术视野,另一方面也让我的生活经验里多出来“在美国”的一截,非常美好,非常难忘。未来应该不会成为职业作家吧,会在高校里谋份教职,业余写作。

(9)、我知道有些人是无法忘记的,即使在你成长之初他们就已经消失。但是他们被镌刻在你的生命线上,无法磨灭。让我们终其一生为了这些印记做两件事情:怀念,或者寻找。

(10)、可以说,在《被窝是青春的坟墓》中,七堇年创造了一种打破了散文和小说的边界、介于它们之间的新的文体形式,或可称之为“散文体小说”,这是七堇年的独有贡献。遗憾的是,她以她无意识的行为投入真情完成了这一创造;一旦她明确意识到这一点时,已意味着昨是而今非。

(11)、爱如,能止痛,可使人舒畅,但要上瘾,也能杀人。

(12)、我们是相互交错的经纬,被岁月织成锦缎,与虚无的结局丝丝入扣。

(13)、张怡微:比较少了。因为教学研究任务太繁重。我关注比我年轻的人,比方我们复旦大学创意写作MFA的学生,我的工作就是看他们的作品。我觉得他们和我差别不大,但写作中更关注社会问题,比如性别、校园暴力、消费主义、宗教等等。

(14)、出处:出自《诗·小雅·瞻波洛矣》,“瞻彼洛矣,维水泱泱。君子至止,鞸琫有珌。君子万年,保其家室。”

(15)、采访中,七堇年说话间不时冒出一些社会学、心理学的书名,阅读是她的习惯,“信息随时可以调取,但阅读培养的是沉浸和独立思考的能力,阅读就是在心中有个地图,不能是面对纷繁的网络信息不知道自己需要的方向。”

(16)、必须重新站起来,告诉自己,继续走吧,路途尚未结束---即使重新捡起的东西已被别人踩得粉碎。包括你蹲下去的时候,散落一地的尊严。

(17)、十年间,七堇年相继推出了《澜本嫁衣》《平生欢》等长篇作品。2018年,她站在长篇小说创作的第十个年头,隆重推出了第四部长篇小说《无梦之境》。

(18)、她喜欢这个类型,“日光之下并无新事,技术只是改变生活的外衣,人类社会所困惑的并不随着时代改变,书的内核还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家庭的成长,更有趣,发挥的空间风大”。

(19)、应该说,在《大地之灯》中,虽然作者也看到了成长中的艰难和触痛,但她更愿意相信因了这“大地之灯”的照耀,成长便不再是噩梦和不堪回首;但作者十分清楚,“就像心之大地,朵朵光亮都是只呈现给别人看的华丽。

(20)、2014年获紫金·人民文学之星长篇小说奖。

2、作家七堇年经典语录

(1)、七堇年:很幸运,我一直都是职业作家。但我希望通过各种各样不同的事情和尝试去获得滋养。从找工作、各种旅行、户外运动,到量子物理、医学,永远保持好奇心恐怕是最好的滋养。

(2)、文学之外的其他艺术形式,如音乐、绘画、戏剧、影视等,对你的写作有何影响?

(3)、寂寞,就是你有话说的时候没人听,有人听的时候你却无话可说。

(4)、原文:凡心所向,素履以往,生如逆旅,一苇以航;

(5)、《无梦之境》不同于七堇年以往风格,具有极大的突破性。小说的类型可以归为“玄测小说”(SpeculativeFiction),或作者描述的“哲幻小说”,在具备玄幻、社会学、人类学等元素的基础上,模拟一个未来世界的蓝图,借以探讨对科技的反思。

(6)、可能是自我实现的预言吧,后来还真就高考失败了。感觉人生都完蛋了。

(7)、怎样看待从“五四”发展至当下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传统?其中的经典作品在你的日常阅读中占有怎样的比重,是否构成写作的参照系?

(8)、▼七堇年2015年最新文集《灯下尘》宣传片

(9)、张怡微:工作之后影响比较小。“理想读者”就是普通读者,我的经验(依据销售后台数据和售书活动交流来看)一般是大学生、公务员、中学教师和退休工人。其他人工作太忙,没时间读书。

(10)、我却要花一生的精力去忘记,去与想念与希望斗争;事情从来都不公平,我在玩一场必输的赌局,赔上一生的情动。

(11)、作品多次发表于《收获》《人民文学》等国内顶级文学期刊。近年涉及编剧、翻译等领域,曾翻译爱尔兰作家克莱尔·吉根的短篇小说《寄养》,主编文集《近在远方》。写作之外,热爱旅行与自然,自定义“黄昏收集者”。

(12)、那是从来不曾悲伤地坐在我身边的你,那是从来不曾快乐地坐在你身边的我——可悲的是,在曲终人散之后,我才恍悟,原来再也不能有你在坐在身边,才是真正的不快乐。

(13)、澜本嫁衣是由作家七堇年创作的长篇小说,也是作者路过一家旅店的店名。

(14)、小说不仅仅局限于青年时代情绪的抒怀,而是将人物性格与家庭、社会、时代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通过主人公对自己人生热爱的不断坚持和探索,传达“斜杠青年”是一群认真审视生活的人,在实现多元价值的同时,也收获财富上的自由,引导读者通过对自身和未知的探索,拥有独特的“斜杠人生”。

(15)、直到不久前,我终于决定写本书,调侃一下,爱的祸害。

(16)、举我身边一个好朋友的例子吧,这是个真实存在的好朋友,她今天也在现场,她以前也就是一位普通的公司职员,典型的起床困难族,虽然我不是用起床来衡量自律这个概念,但是她确实是证明了一个方面。小马每天早上的闹钟是从七点半一直设置到八点十分,每隔几分钟就有一个,一直闹到八点十分实在不行了,马上起床。早饭是肯定没有时间吃的,洗把脸就赶紧冲出去,如果八点二十那个地铁她赶上了,她就不会迟到,没有赶上就肯定迟到了。而且如果反正都迟到了,那就不如再晃一会儿,买一份自己喜欢的早餐再上去。

(17)、张怡微:王安忆,当代女性写作标杆,女性写作女性、建构女性秩序方面,历史并没有我们以为的那么长。我想王老师身体力行做出了贡献。影响过我的作家很多很多,深刻影响的话就没有别人了。

(18)、RecordedatSeptember,2017|TEDxChengdu|10′45″

(19)、我们这一生,会遇到很多人,缘分皆朝生暮死脆弱如露水。唯独与你,像是一条生生不息的河流。

(20)、就像七堇年描述的青春一样,我的青春处于幻想之中。正如自己的高中年代,幻想是维持自己坚持下去的精神支柱和不竭动力。没有她,青春将变得苍白无力。在高一高二的课堂,幻想属于自己的美妙人生,而人生对于我来说很远很远……什么时候实现无关紧要。在心绪不平的高三的晚自习,幻想不断拉近,好像触手可得,但其实遥不可及。这样心绪不稳的年代,幻想是治疗情绪的最佳药物。

3、作家七堇年拼音

(1)、本书将人物设置在未来时空,借以反思现代科技带给人类的光明与阴影、冷漠与温情。在炫酷的时代表象下,呈现对原生家庭与再生家庭、爱情与婚姻、人性善与恶等充满悖论的命题的哲性思索。

(2)、今次,留下的是《平生欢》,里面是七你的签名。

(3)、七堇年:史铁生,余华,黄碧云;其实受到影响的作家很多,这三位是在年少时就种下种子,开枝散叶,到今天仍然觉得深受鼓舞。

(4)、文学期刊、专业奖项、写作同行、专家学者、图书市场、大众媒体及互联网等所呈现的文学评价尺度,有哪些会影响到你的写作?你的“理想读者”是谁?

(5)、(成都市金牛区交大路183号凯德广场·金牛二期2号中庭)

(6)、说起来,不过是两个人彼此价值观不一样。柔山以为,最爱她的,就应当做她生活序列中的最后一个,为她垫底。老板,家人,朋友,最后才是爱人。

(7)、《尘曲》全书分为游记,散文,小说,三个部分。收录了七堇年后期零散见刊的精品散文,最新创作的精彩游记,以及中篇小说《尘曲》。全书皆配以作者原创旅途摄影插图。

(8)、在形而下与形而上的双重世界里,作者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反思现代科技带给人类的光明与阴影、冷漠与温情。从这一点来说,《无梦之境》较之七堇年以往的长篇小说,格局更大,视野更宽,更值得关注。

(9)、我见过你最深情的面孔和最柔软的笑意,在炎凉的世态之中灯火一样给予我苟且的能力,边走边爱。

(10)、文学期刊、专业奖项、写作同行、专家学者、图书市场、大众媒体及互联网等所呈现的文学评价尺度,有哪些会影响到你的写作?你的“理想读者”是谁?

(11)、2010年荣获第九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最具潜力新人奖;2013年,第三部长篇小说《平生欢》问世。

(12)、七堇年自幼学习绘画与钢琴近十年。中学时期过钢琴十级。她承认没有海量的阅读积累,却在小学时代想写本书,亦依然循规蹈矩地在母亲的教鞭下学钢琴、学画画、当大队长、当班长、上奥数班。中学时代接触过吉他,爵士鼓和电影的些许皮毛,后来发现唯一收获是借以走入表达这个世界的途径。

(13)、如果说,《大地之灯》是在倾诉单亲家庭少年苦涩的青春往事,《澜本嫁衣》揭露了成人世界的残酷以及对现实主义风格的批判,那么,《晚风枕酒》则描绘了更为复杂的情绪。文中,七堇年不止一次提到:“人生,也许只是一个‘探讨问题’,而‘研究成果’,并不重要。”

(14)、但七堇年也知道,这样的想象,其实只是一厢情愿。在稍后的《澜本嫁衣》中,她放弃了这样的想象,开始直面成长过程中残酷甚至残忍的一面。相比《大地之灯》的纯净与希望,《澜本嫁衣》则弥漫着血腥和绝望。风格上的截然不同,很难想象这两本书出自同一作者之手。但细细读来,仍能看出两书之间内在的精神上的关联。

(15)、当下的文学生产和传播机制是否为你提供了足够大的空间与足够多的途径?你的作品主要通过哪些渠道发表?

(16)、七堇年的作品中有强烈的地域特色和厚重的人文关怀,擅长人物的内心独白和时代感的塑造,人物素描清淡却又回味悠长,现实主义风格浓烈,悲喜剧交织,笔触轻盈而内容沉重。

(17)、有哪些作家对你的写作产生过深刻影响?请列举三位,具体说明原因。

(18)、霍艳:关注。最近有几位年轻作家,显示出了新的风貌,但我更关注的是背后的社会学价值。同时,我也关心其他华语地区同世代作家的写作,并把这个作为研究课题,想要寻找其中的差异性与相似性。

(19)、七堇年在该书中涉及的主题多为青春与成长,她的创作之所以被认为脱离青春文学的窠臼,在于她为成长提供的相对阔大的活动范围,并因此扩展了青春物语的内涵。她以文学的方式倾诉衷肠,那是少女对世事的理解。爱意中带着悲悯,温情里不乏沧桑。

(20)、七堇年:我没有独特个人经验。我相信不一定非要经历过二战、核爆炸、大屠杀、古拉格,才能写出优秀的作品。我相信不是经历,而是一个人天生的敏感和创造欲造就一个作家。按数学语言来说,经验固然是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必要条件。

4、七堇年 les

(1)、以下文摘我们按照刊发的先后顺序排列,以便大家回忆。回复每期编号,即可阅读全文。

(2)、遇到你时,我尚是一张白纸。你不过在纸上写了第一个字,我不过给了一生的情动,心底有了波澜。但我知道波澜总归平静。

(3)、2015年主编岸口系列第一辑《近在远方》,翻译爱尔兰作家克莱尔·吉根的短篇小说《寄养》,出版文集《灯下尘》。

(4)、▲最新作品《灯下尘》,2015年8月出版上市。

(5)、说实话,我没有。但,我正在努力接受既来之则安之的人生。

(6)、新青年,新文学:当代青年作家问卷调查(上)

(7)、林培源:我开始写小说是在2005年读高中期间。那时喜欢读卡夫卡,在学校图书馆借到一本薄薄的《变形记》,晚上下了夜自习,躲在被窝里拿着手电筒读。那时写作处在模仿阶段,自我表达欲望超过了对小说的自觉意识,后来写了几个带些寓言性质的小说,充满了变形和奇思妙想,但都不成熟,也无存稿。不过现在回想起来,我很庆幸初中起就读了马尔克斯,高中又陆陆续续读了卡夫卡、苏童和余华,接受的是拉美文学和先锋文学的滋养。和那时候相比,现在文学越来越内化为自己精神世界的一部分,不可分割。写起小说来,对自我的要求更高,不管是对语言、叙事视角的选择还是对故事是否经得起打量等问题,都有了较为成熟的思考。文学在我看来,是解决“自我”和“世界”紧张关系的一个中介。写小说让我时常处在一个摇摆的临界点。写出满意的小说会生出“脱壳”的快感,但它很快就被虚无取代。所以写作是一个不断清空、填补、再清空的往复循环的过程。

(8)、到今年,是我读你书的第六年,不长不短。想起人们说的“七年之痒”,真好,明年也算是一个恰到好处的分叉口,又可以重新认识。要是可以,就让我陪伴你到下一个七年。

(9)、七堇年的文字中处处体现着思想成熟的细腻和灵性,虽然被称为“后安妮宝贝时代”的代表,不过不同于安妮宝贝的自白似的慵懒和漫不经心,七堇年的文字相对于同时期作家显得更加沉稳,通透直白。

(10)、霍艳:所列举的问题,最后都指向了作家的世界观,他们看待世界、历史、现实的方式决定了他们的创作。

(11)、怎样看待从“五四”发展至当下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传统?其中的经典作品在你的日常阅读中占有怎样的比重,是否构成写作的参照系?

(12)、但同时,他又强调了个体的能动性,意即个体后天能够通过自身努力克服原始自卑,创造并追求卓越感。

(13)、林培源:福克纳、马尔克斯和余华。最早读的是马尔克斯《百年孤独》,那时上初中,读完之后,被一种恍惚迷离的奇异感受所捕获。马尔克斯教会我释放想象力,当然,卡夫卡也一样。福克纳是高中开始迷上的,《喧哗与骚动》的结构非常好,傻子班吉的那种颠来倒去的叙述虽然读得缠绕,但顺藤摸瓜,后来又读了辛格的《傻瓜吉姆佩尔》(余华《我没有自己的名字》致敬了这部小说)。当然,结构最漂亮的是《野棕榈》(双线叙事),我还喜欢他的《八月之光》,福克纳对“恶”与人的自我身份的探究如此之深,那部小说就像一道灼热的阳光,会在皮肤上留下晒伤的痕迹;而余华如此凝练有力,他教给我的是语言的力度。读《活着》时我还不到十八岁,读完恍然大悟,像是开窍了,知道小说应该怎么写。可以说,余华是“手把手”领我入行的师傅。这些作家虽然生活在不同地域和时代,但他们彼此间有血缘关系,是文学家族里的宗亲。

(14)、合作请联系读蜜传媒金先生jinmaluo@1com

(15)、爱情与世上任何一件事情没有区别,好比吃饭有食欲,择食,咀嚼,消化,排泄,这样的平凡过程,每一件事情都是一样。

(16)、这是一个风格鲜明,充满浪漫与自由的都市言情故事。一个偶然的机缘,身为酿酒师的他与祖上酿酒的女孩邂逅,他走近女孩的生活,也认识了女孩的青梅竹马,故事就此开始。

(17)、世间有太多感情,经过渐次否定,最终在时光的阴影中渐渐失血。

(18)、katiemiao《Bookriend》 |060

(19)、我当然可以把(低自我评价)(亲密关系失败)(焦虑性格)通通怪罪给原生家庭。我怪罪给你,你怪罪给外婆——

(20)、这一次,七堇年呈现给读者的又是怎样一部灵魂之作呢?

5、作家七堇年说

(1)、虽然表面上看去,《红楼梦》和《追忆似水年华》这种作品再难诞生,但是,我从来不认为这是文学的衰落。我认为追求“经典”只是因为过去我们对文学的固有印象过分狭窄而已。

(2)、生命就像是一场瘾。上瘾,过瘾,戒瘾。小至一根香烟,一款网络游戏,大至一段恋爱,一生事业。生命由无数的瘾构成的,只不过是深浅不一。我们逃出一个瘾,又落入另外一个瘾,又落入另外一个,枉然了挣扎的意义。

(3)、所以说,虽然以上都是个例,但不得不能说明,当你有了一种主观能动性的态度去看待你工作的时候,你的视角不同了。就好像用一种承包者的心态去对待你的工作,这事是自己揽下来的,主动的。用当下很流行的话来说,自己揽的事,跪着也要做完,何况在这个过程当中,你没有这么多的怨言。

(4)、我想去相信一个人,非常想。可是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忙着生,忙着死,所有人都是如此窘迫的姿态。令我不忍心再向别人索求关怀。如果我们想不对人或事失望,惟一的方法就是不要对它给予任何希望。这不是绝望,这是生存下去的惟一途径,亦是获取幸福感的前提。

(5)、当下的文学生产和传播机制是否为你提供了足够大的空间与足够多的途径?你的作品主要通过哪些渠道发表?

(6)、“五四运动”100周年之际,《中华文学选刊》向目前活跃于文学期刊、网络社区及类型文学领域的35岁以下青年作家(1985年及以后出生)发去调查问卷,提出了10组问题。

(7)、张怡微:可能是参加“新概念”作文大赛之后。现在文学知识更多了,其他也没什么变化,依然相信文学是高于生活的审美活动、人的精神活动。

(8)、在她看来任何艺术形式的终极追求都是表达内在外在的美,由此反对以词藻堆砌为由批判年轻作者的表达。她说,在对语言美的盲目回避渐成潮流时,还没有能力做到笔致极简包容万象时,以为选择了粗劣无趣的平白叙述就是所谓大气,或许才是可笑。

(9)、夏木南生《如今,她明白了生活的滚烫和污脏》 |065

(10)、小说讲述了在江南小镇长大的主人公由残疾的母亲收养成人,后与表姐叶知秋共进一所大学。叶知秋年纪轻轻却涉世颇深,经历复杂,使得相形之下的学生妹“我”显得幼稚单薄。两个成长过程中迥然不同的姐妹开始了各自完全不同的人生经历。

(11)、如果我们不想对人事失望,惟一的方法就是不要对它寄予任何希望。这不是绝望,这是生存下去的惟一途径,亦是获取幸福感的前提。

(12)、七堇年自述,2007年冬天,她在天津的小街道上,看到院落里的一扇门旁有块木牌,上书“澜本嫁衣”四个楷体字。她的心中顿觉动容,不仅来回徘徊,还拍下了照片,后来便开始了《澜本嫁衣》的创作。

(13)、2002年,七堇年以散文《被窝是青春的坟墓》获第六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开始崭露头角。2007年1月,七堇年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大地之灯》问世,让人赞叹于年仅21岁的她超越同龄人的成熟与老道。

(14)、细腻伤感如斯的一对……有些叫人不知所言,却有同感。

(15)、张怡微:我换过很多专业,本科学哲学,后来做过一点外国文学研究,博士阶段研究的是明清小说,现在从事的职业是大学教师。教师职业的本质是重复和传递,对创作滋养不多,但在单位时间内的阅读量、写作量被动地变大很多。当作家并不需要兼顾到写作教育和文学教育的思索。我希望每天都做好手头的事。

(16)、那一刻我忽然觉得自己世俗,竟起了走掉的心念。他们的热情,让我惭愧。我知道所有喜欢你的人,都冀图自己是你众多读者中特别的那一个。或爱得深切,或关注甚密,或在你的博客里留下众多的痕迹。

(17)、无奈的是,语言这东西,在表达爱意的时候如此无力;在表达伤害的时候,却又如此锋利。——《被窝是青春的坟墓》

(18)、2006年,她在二十岁的时候完成第一部长篇小说《大地之灯》,并于2007年首次出版,获得瞩目

(19)、2010年荣获第九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最具潜力新人奖;2013年,第三部长篇小说《平生欢》问世。2014年获紫金·人民文学之星长篇小说奖。逾十年来,七堇年的写作不断趋于成熟,以风格独特的洗丽文笔著称。

(20)、七堇年:我觉得未来的文学世界,应该是权威不断消解,个人主义不断强化,小圈子文化越来越盛行的。经典这个东西可能真的很难再度建立,不是因为人们写不好了,或者写得好的人少了,而是因为在“原子社会”的后现代时期,个人主义导致判断标准越来越多元化,越来越模糊,风格、类型也已经被细化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加之参与者(大众)和参与形式越来越多,科幻奇幻推理,等等,再不可能有一本书能创造“洛阳纸贵”这种事。但以上这些趋势,都促成了文学的隐性繁荣。

(1)、下一季的主题征文活动正在火热筹备中,如果大家对主题的选择有什么好的建议,或是更期待读到哪类文章,可以通过后台或征文邮箱qijinnianzw@qq.com发给我们,相信有你们的参与,第二季的征文一定会更加精彩!

(2)、每次逛到豆瓣,必去“父母皆祸害小组”,看得心里都直乐,原来不止我一人。

(3)、早年间,他送我一本《被窝是青春的坟墓》,书有点旧了,里面有折痕,被翻过很多次吧。内页写着一行钢笔字:一别两珍重。

(4)、当极其年少的我在看一部电影的时候,会因为别人的爱情而哭;一些年后,我再看到那样的电影,会因为自己心里想起了一些人事,而哭也哭不出来。

(5)、七堇年尝试与过去的影子告别,但并不是决绝的方式。对于新作,她坦言:“青春成长的特色一脉相承,站在三十而立的关口,我会对成长有新的反思。”

(6)、这么多年,我几乎不能好好跟你同处一室超过24小时。不知道这次的努力会不会变成no作nodie.

(7)、2002年,七堇年署名发表《被窝是青春的坟墓》并入围第六届新概念作文大赛,开始崭露头角。

(8)、文学之外的其他艺术形式,如音乐、绘画、戏剧、影视等,对你的写作有何影响?

(9)、说实话,直到快三十岁,我都没有办法原谅你。

(10)、书中充满令人啼笑皆非的机锋,笔下处处写未来,实则映照现实,更折射当下人的窘境,发人深省。

(11)、从《远镇》到《大地之灯》,以至后来的《灯下尘》,原生家庭与少年成长的主题在七堇年的笔下不断出现并深化。

(12)、七堇年自幼学习绘画与钢琴近十年。中学时期过钢琴十级。她承认没有海量的阅读积累,却在小学时代想写本书,亦依然循规蹈矩地在母亲的教鞭下学钢琴、学画画、当大队长、当班长、上奥数班。中学时代接触过吉他,爵士鼓和电影的些许皮毛,后来发现唯一收获是借以走入表达这个世界的途径。

(13)、翻个旧账吧:小时候我成绩不错,爱写作文,学钢琴学画画,一直当班长,大队长.......明明是“别人家的孩子”,可到了你的眼里,就是不行,而且是特别,特别不行。

上一篇精选作者:堇年139句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