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句子网

精选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表达了作者什么心情97句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

1、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写了几种景物

(1)、按照诗歌格律,绝句分为律绝和古绝,律绝是律诗兴起以后才出现的,古绝远在律诗出现以前就有了。

(2)、liǎnggèhuánglímíngcuìliǔ

(3)、在古典诗歌领域,那些高喊创新诗体或韵书的声音,往往没有任何效应,因为这是疏于读书写作所造成的陋见,其实只要稍微动笔写一下古风、绝句、律诗等体裁,就能发现各体诗各具特性,互异互补,已经满足了人们的各种写作需求。

(4)、坐在窗前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口停泊着从东吴开来的万里船。

(5)、“上”字表现出白鹭的悠然飘逸。黄、翠、白、青,色泽交错,展示了春天的明媚景色,也传达出诗人欢快自在的心情。诗句有声有色,意境优美,对仗工整。一个“含”字,表明诗人是凭窗远眺,此景仿佛是嵌在窗框中的一幅图画。这两句表现出诗人心情的舒畅和喜悦。

(6)、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婉转地歌唱,一队整齐的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

(7)、窗是房屋的配件,房屋表示有人存在。西岭是山。窗含西岭说明房屋不在山上,在山旁边。山旁有人正是东窗才能含西岭,东窗正是读书的地方。读书的地方能见到雪,便有了寒窗苦读的味道。

(8)、 两只黄鹏在翠绿的柳枝上鸣唱,一行白鸳飞上了高高的蓝天。窗口正对着岷山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外停泊着来自江苏的万里航船。

(9)、yīhángbáilùshàngqīngtiān

(10)、翠柳:柳树冬枯叶。初春柳叶是嫩黄色的。仲春柳叶是嫩绿色的。季春柳叶绿色变深开始发翠。夏天的柳叶才是翠色的。盛夏不适合黄鹂交配,所以黄鹂鸣翠柳的时间就在春末夏初。那么两个黄鹂所鸣也就呼之欲出。新郎官亦是官。民间有妻子称自己的丈夫为“官人”的。莺鸣乃应节趋时,暗示官位升迁。

(11)、(4)东吴:古时候吴国的领地,江苏省一带。

(12)、第三句写凭窗远眺西山雪岭。岭上积雪终年不化,所以积聚了“千秋雪”。末句再写从门外可以见到停泊在江岸边的船只。“万里船”与“千秋雪”相对,一言空间之广,一言时间之久。诗人身在草堂,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胸次开阔。

(13)、三从诗的“情理交融”来欣赏,从诗人描写的这入画般的景致里,我们不难看出诗人在表达自己心理时,以鸣翠柳、上青天、千秋雪、万里船这些渗透着情感的形象化把诗带入镜

(14)、这首《绝句》是诗人住在成都浣花溪草堂时写的,描写了草堂周围明媚秀丽的春天景色。

(15)、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两个黄鹂在鸣,这就有声音了。“一行白鹭上青天”,这就有一个行为、一个行动。一横一纵,“两”和“一”相对;一横一纵,就展开了一个非常明媚的自然景色。

(16)、诗歌以一幅富有生机的自然美景切入,给人营造出一种清新轻松的情调氛围。前两句,诗人以不同的角度对这副美景进行了细微的刻画。翠是新绿,是初春时节万物复苏,萌发生机时的颜色。

(17)、而“万里”则暗示了目的达到的远难,这与第三句中的“千秋”并列,一从时间上,一从空间上,同写出那种达到目的之难。三国孙权自古就被不少士人誉为明主,作者借东吴代指孙权,暗示了杜甫对当朝皇帝的希望。而以“泊”、“万里”、“东吴船”合而为一句,正是为了写出那个“难”字。  

(18)、(4)东吴:古时候吴国的领地,江苏省一带。

(19)、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鸣叫,一行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坐在窗前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

(20)、千秋雪:很多年没有融化的积雪,这里指雪山。

2、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表达了作者什么心情

(1)、“两个黄鹂鸣翠柳”引发了“应节趋时”的话题,又从侧面见证了雪存在的久远、船来泊惊起了“一行白鹭上青天”,而又说明了学成要出山的事件。水中有天,人将坐船出行,暗喻将与高洁之士一同纵横天下。“窗含西岭千秋雪”暗示:“寒窗苦读”、“修炼得道成仙”又应承了“应节趋时”功夫不负有心人的话题。而东吴之船更点明了全篇的关键,感恩之情溢于言表。所有的意象意境都在那里有机地碰撞回荡融合。一切都让人回味无穷。

(2)、把读者由眼前景观引向广远的空间和悠长的时间之中,引入对历史和人生的哲思理趣之中。“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黄鹂、翠柳显出活泼的气氛,白鹭、青天给人以平静、安适的感觉。“鸣”字表现了鸟儿的怡然自得。

(3)、西岭雪山的景色仿佛嵌在窗里,往来东吴的航船就停泊在门旁。

(4)、诗歌以一幅富有生机的自然美景切入,给人营造出一种清新轻松的情调氛围。这首绝句看起来一句一景,是四幅独立的图景,但诗人的内在情感使其内容一以贯之,以清新轻快的景色寄托诗人内心复杂的情绪,构成一个统一的意境,其中起联结作用的正是诗人内心的心绪。

(5)、两个黄鹂鸣翠柳”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组诗《绝句》,意思是两只黄鹂在柳树上鸣叫。

(6)、“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两个黄鹂在鸣,这就有声音了。“一行白鹭上青天”,这就有一个行为、一个行动。一横一纵,“两”和“一”相对;一横一纵,就展开了一个非常明媚的自然景色。这句诗中以“鸣”字最为传神,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黄鹂描写的更加生动活泼。那么接下来杜甫又讲到“窗含西岭千秋雪”,我的窗子里包含了岷山千万年累积的雪,西面的岷山,是千年的积雪的一个岷山。“门泊东吴万里船”我的门口停着长万里的船只。这样就形成了一迎一送,迎这个积雪的山头来进入你的视野,送这个船到下游去。

(7)、上了船也就是人生上了一个台阶,脱离了庶人阶级,进入上层阶级。这又强化了“两个黄鹂鸣翠柳”所导向的要出山了的意蕴。更有“一行白鹭上青天”哪种被提拔高升的味道。

(8)、诗的上联是一组对仗句。草堂周围多柳,新绿的柳枝上有成对黄鹂在欢唱,一派愉悦景象,有声有色,构成了新鲜而优美的意境。“翠”是新绿,“翠柳”是初春物候,柳枝刚抽嫩芽。“两个黄鹂鸣翠柳”,鸟儿成双成对,呈现一片生机,具有喜庆的意味。次句写蓝天上的白鹭在自由飞翔。这种长腿鸟飞起来姿态优美,自然成行。晴空万里,一碧如洗,白鹭在“青天”映衬下,色彩极其鲜明。两句中一连用了“黄”、“翠”、“白”、“青”四种鲜明的颜色,织成一幅绚丽的图景;首句还有声音的描写,传达出无比欢快的感情。

(9)、这个时候那航船也可以通行了,做生意的人可以在这条江上来来往往了。那么这么一首诗,它本身是非常有修饰之美的,在加之它四句都是对仗的。从六朝开始就有绝句。

(10)、公元762年,当时由于“安史之乱”,杜甫一度避往梓州。第二年,叛乱得以平定,杜甫也回到成都浣花溪草堂。当时,他的心情很好,面对这一派生机勃勃,情不自禁,写下这一首即景小诗。诗歌以一幅富有生机的自然美景切入,给人营造出一种清新轻松的情调氛围。

(11)、整首诗描绘的是以作者家为事件发生的中心地,时间在春末夏初的六月,家旁的柳树上成双结对的黄鹂鸟在卿卿我我地鸣叫,预示着什么事要发生。果不其然,作者所有的努力都没有白费,有船来接作者与一群高洁之士要同去做官了。事件脉络表达的非常清晰明确。

(12)、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枝间鸣叫,一行白鹭向湛蓝的高空里飞翔。

(13)、再看诗的“情与景会”,诗人在表述己意时,情与景会有两种方式:触景生情,情景交融。移情于景,借景抒情。此篇中诗人在上阕里触景生情,到末句里一个青天的“青”字,便将自己一生的遭遇透明于天下。诗人回到成都草堂后,远望扶摇直上的白鹭鸟归乡的身影,不禁回想自己在晚年疲于奔波,功名无成,却看到多少战事,多少人间悲欢离合。到下阕,诗人借景抒情,用蓄势待发的万里行舟,抒怀报国忧民的感情。人生性,思乡情俱在情景之中。

(14)、诗描写早春景象,四句四景,又融为一幅生机勃勃的图画,在欢快明亮的景象内,寄托着诗人对时光流逝、孤独无聊的失落之意。

(15)、出自唐代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16)、(2)千秋雪:指西岭雪山上千年不化的积雪。

(17)、小朋友们,又到了吟诵古诗的时间了。自古诗文皆吟诵,声音的抑扬顿挫,语速的快慢变化,腔调的婉转曲折,诗词里的人物、故事、意象和意蕴,在这吟诵的过程中,会很自然地就呈现在你的眼前。

(18)、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鸣叫,一行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

(19)、ménbódōngwúwànlǐchuán

(20)、全文: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3、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是哪个季节的诗

(1)、这首《绝句》是诗人住在成都垸花溪草堂时写的,描写了草堂周围明媚秀丽的春天景色。“绝句”是诗的名称,并不直接表示诗的内容。这首诗描绘出四个独立的景色,营造出一幅生机勃勃的图画,诗人陶醉其中,一团葱绿中点染着两点鹅黄;一片青淡淡的蓝天里一行白鹭勾勒出一条白色的曲线;远处的山,衬托着近处的柳;高岸的屋映衬着门前的水,色彩鲜明和谐,引人入胜。望着来自东吴的船只,不觉勾起了乡愁,细致的内心活动自然地流露出来。

(2)、而黄鹂居柳上而鸣,这是在静中寓动的生机,下句则以更明显的动势写大自然的生气,白鹭在这个清新的天际中飞翔,这不仅是一种自由自在的舒适,还有一种向上的奋发。

(3)、 诗的上联是一组对仗句。草堂周围多柳,新绿的柳枝上有成对黄鹂在欢唱,一派愉悦景象,有声有色,构成了新鲜而优美的意境。“翠”是新绿,“翠柳”是初春物候,柳枝刚抽嫩芽。“两个黄鹂鸣翠柳”,鸟儿成双成对,呈现一片生机,具有喜庆的意味。次句写蓝天上的白鹭在自由飞翔。这种长腿鸟飞起来姿态优美,自然成行。晴空万里,一碧如洗,白鹭在“青天”映衬下,色彩极其鲜明。两句中一连用了“黄”、“翠”、“白”、“青”四种鲜明的颜色,织成一幅绚丽的图景;首句还有声音的描写,传达出无比欢快的感情。

(4)、应是两个黄鹂鸣翠柳。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绝句》。

(5)、这首《绝句》是诗人住在成都浣花溪草堂时写的,描写了草堂周围明媚秀丽的春天景色。

(6)、原文: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7)、“大李杜”是指_____和_____,“小李杜”是指_____和_____。

(8)、这是一首七言绝句。绝句又有截句之称,意谓截取律诗的一部分而成。律詩只要求中二联对仗,所以从里面截取任意两句而成的绝句,对不对仗都是正常的,都没有必要成为一惊一乍的事情。

(9)、西岭雪山的景色仿佛嵌在窗里,往来东吴的航船就停泊在门旁。

(10)、从写法上看,绝句的写作和其他体裁有很大的不同。诗往往是有为而作的,一首诗可以没有题目,但需要有一个完整的意旨。不过,绝句是一个特例,因为它可以意思不完整,甚至可以没有作意,只要你把话说得有趣,就可以成为佳作。

(11)、暗示一个政治家是棋士,还是“棋圣”;带有一种崇敬与赞美的意味存在。或许还暗示作者甘愿成为一枚棋子。这可以理解为作者一种感恩图报的宣示。行万里更有要做一番事业的寓意。而且坐船还意味着有一种要同舟共济的表达。整首诗的旨趣围绕着“船”字。所以这“东吴万里船”意味深长。

(12)、再联想到前面所讲“两个黄鹂鸣翠柳”。暮春初夏时节,此时西岭雪未化,足见雪存在之久远。千秋这个漫长的时间概念却影射了修炼的艰辛,更蕴含了多少失意与落寞。还表示岁月没有荒废,都快修炼成仙了。内中的逻辑是环环相扣并相互印证。表达的是有人在这里寒窗苦读、学成要出山的意象。这里还包含另外一层意思:自己被别人提拔是主要是因为自己修炼的结果。有一种自我的肯定。

(13)、译文  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婉转地歌唱,  一队整齐的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  我坐在窗前,可以望见西岭上堆积着终年不化的积雪,  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  

(14)、“西岭”,即成都西南的岷山,其雪常年不化,故云“千秋雪”。“东吴”,三国时孙权在今江苏南京定都建国,国号为吴,也称东吴。这里借指长江下游的江南地区。“千秋雪”言时间之久,“万里船”言空间之广。诗人身在草堂,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胸襟何等开阔!

(15)、这首绝句一句一景,但又融而为其中起联结作用的正是诗人内心的心绪。表面上表现的是生机盎然的画面,而在欢快明亮的景象内,却寄托着诗人对时光流逝,孤独而无聊的失落之意。

(16)、那么接下来杜甫又讲到“窗含西岭千秋雪”,我的窗子里包含了岷山千万年累积的雪,西面的岷山,是千年的积雪的一个岷山。“门泊东吴万里船”我的门口停着长万里的船只。这样就形成了一迎一送,迎这个积雪的山头来进入你的视野,送这个船到下游去。

(17)、chuānghánxīlǐngqiānqiūxuě

(18)、诗人从少年时就怀有报国的志向,在历经数十年的重重阻扼之后终于有重展的机会,多年战乱得以平定,这与诗人看到窗前的融雪而想到西岭,并以岭上千年雪代窗上残雪,进而给诗人以顽雪消融之感正好相联系。

(19)、公元755年,爆发“安史之乱”,杜甫一度避往梓州。第二年,叛乱得以平定,杜甫也回到成都草堂。当时,他的心情很好,面对这一派生机勃勃,情不自禁,写下这一首即景小诗。

(20)、这首诗出自唐代大诗人杜甫的组诗作品《绝句四首》中的第三首,描写早春景象,四句四景,又融为一幅生机勃勃的图画,在欢快明亮的景象内,寄托着诗人对时光流逝、孤独无聊的失落之意。

4、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 这首诗通过写景以达情景相生,以抒发自己的情怀的。描绘出四个独立的景色,营造出一幅生机勃勃的图画,诗人陶醉其中,望着来自东吴的船只,不觉勾起了乡愁,细致的内心活动自然地流露出来。

(2)、版权申明:以上古诗配图作品和线稿由“李林”提供,版权均属于(天马诗绘),转载需获得许可,同时敬请注明来源。

(3)、杜甫(712~770),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4)、诗的下联也由对仗句构成。上句写凭窗远眺西山雪岭。岭上积雪终年不化,所以积聚了“千秋雪”。而雪山在天气不好时见不到,只有空气清澄的晴日,它才清晰可见。用一“含”字,此景仿佛是嵌在窗框中的一幅图画,近在目前。观赏到如此难得见到的美景,诗人心情的舒畅不言而喻。下句再写向门外一瞥,可以见到停泊在江岸边的船只。江船本是常见的,但“万里船”三字却意味深长。因为它们来自“东吴”。当人们想到这些船只行将开行,沿岷江、穿三峡,直达长江下游时,就会觉得很不平常。因为多年战乱,水陆交通为兵戈阻绝,船只是不能畅行万里的。而战乱平定,交通恢复,才看到来自东吴的船只,诗人也可“青春作伴好还乡”了,怎不叫人喜上心头呢?“万里船”与“千秋雪”相对,一言空间之广,一言时间之久。诗人身在草堂,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胸次何等开阔!

(5)、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婉转地歌唱,一队整齐的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

(6)、“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两个黄鹂在鸣,这就有声音了。“一行白鹭上青天”,这就有一个行为、一个行动。一横一纵,“两”和“一”相对;一横一纵。

(7)、译文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婉转地歌唱,一队整齐的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我坐在窗前,可以望见西岭上堆积着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

(8)、这是杜甫在成都草堂时作的一首如画的诗作。全诗一句一景,由四幅独立的景色描写构成。前两句以黄鹂和白鹭对举,描述初春景象。在翠柳和蓝天的衬托下,黄鹂婉转的鸣声和白鹭轻盈的身影,显得如此和谐而优美;句中“黄”、“翠”、“白”、“青”四种鲜明的色彩,和着鸟儿的声音、身影一起,形成了一种活泼、轻快的节奏和韵律,充满了动感。它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喜悦和欢快。后两句写积雪不化的远山和乘风待发的江船,仍然是初春的景色,但“千秋”、“万里”赋予这些景色以宏大的气势,它显示了身居斗室的诗人壮阔的胸怀,也显示了诗人对自己前途的信心,因为那顺江而下、穿三峡、过襄阳的万里东吴之途,也正是诗人日夜向往的回乡之路。

(9)、窗~门,含~泊,西岭~东吴,千秋雪~万里船,

(10)、(2)千秋雪:指西岭雪山上千年不化的积雪。

(11)、全诗对仗精工,着色鲜丽,动静结合,声形兼俱,四句诗宛然组成一幅咫尺万里的壮阔山水画卷。

(12)、所以他就把这首诗千锤百炼。表面上表现的是生机盎然的画面,而在欢快明亮的景象内,却寄托着诗人对时光流逝,孤独而无聊的失落之意,更写出了诗人在重有一线希望之时的复杂心绪。

(13)、我这个小小的寺官,还没有上过朝参见皇帝,正因如此,我可以在春日里睡到正午。

(14)、“两个黄鹂鸣翠柳”中表示颜色的词是“黄”和“翠”。  

(15)、原文  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16)、我们来看陈与义的《襄邑道中》:“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这首绝句,只是记述了诗人在天地间某一瞬间的状态,至于如何解读,则取决于读者之心了。

(17)、诗人杜甫一生经历过开元盛世及安史之乱,历尽艰难,他的诗记载了这一时期的历史现实,所以被后人称为“_____”。

(18)、译文: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婉转地歌唱,一队整齐的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我坐在窗前,可以望见西岭上堆积着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

(19)、江南小雨,乡村小船归来,菖蒲的叶子已长大了些,村里响起缲车之声,楝花也在处处开放。

(20)、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5、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诗配画

(1)、末句更进一步写出了杜甫当时的复杂心情。一说船来自“东吴”,此句表战乱平定,交通恢复,诗人睹物生情,想念故乡。用一个“泊”字,有其深意,杜甫多年来飘泊不定,没有着落,虽然他心中始终还有那么一点希冀,但那种希冀,已经大大消减了。“泊”字,正好写出了诗人这种处于希望与失望之间的复杂心情。

(2)、首先,这首绝句“形神兼备”,形是指它的艺术形象的表象,神是指它所描绘的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在用色上给我们描绘了怎样的一幅山水画卷,黄鹂鸟、白鹭鸟,柳丝是翠色,天空青碧如洗,洁白的雪卧山岭,旌旗风舞的泊船……诗中有画,画外有音,是风摆杨柳的春风,是黄鹂舞柳的鸣叫,是雪映青空的透亮,是行船泊头的喧杂……这些景致都传神地给我们描绘了江南早春的清、新、雅、静。正如晁以道对诗、画的形神有这样的见解:“画写物外形,要物形不改。诗传画外意,贵有画中态。”这是对杜甫这首诗的形神描写最好的诠释。

(3)、再者,首句写黄鹂居柳上而鸣,与下句写白鹭飞翔上天,空间开阔了不少,由下而上,由近而远,使诗人所能看到的、所能感受到的生机充盈着整个环境,这样就再从另一角度显出早春生机之盛。

(4)、中华经典资源库·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李山)

(5)、东吴:指长江下游的江苏一带,当时在成都城外乘船,便可沿江东下至吴地。

(6)、晴空万里,一碧如洗,白鹭在“青天”映衬下,色彩极其鲜明。两句中一连用了“黄”“翠”“白”“青”四种鲜明的颜色,织成一幅绚丽的图景。第三句写凭窗远眺西山雪岭。岭上积雪终年不化,所以积聚了“千秋雪”。

(7)、迎这个积雪的山头来进入你的视野,送这个船到下游去。那么这个“万里船”能够通行,也说明这个“安史之乱”已经进入了尾声了,已经接近要平定了。

(8)、两个黄鹂鸣翠柳,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绝句》。

(9)、第三句,诗人凭窗远眺,因早春空气清新,晴天丽日,所以能看见西岭雪山。上两句已点明,当时正是早春之际,冬季的秋雪欲融未融,此句“窗”与“雪”间着一“含”字,表现出积雪初融之际湿气润泽了冬冻过的窗棂,写出诗人对那种带着湿气的早春生机的感受。

(10)、这时杜甫的心情特别舒畅,面对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情不自禁,欣然命笔,写下了这首诗。

(11)、我的窗子里包含了岷山千万年累积的雪,西面的岷山,是千年的积雪的一个岷山。“门泊东吴万里船”我的门口停着长万里的船只。这样就形成了一迎一送。

(12)、这首诗描写了_____季的景象,反映了诗人对春天的_____,抒发了诗人_____的情怀,表达了诗人_____心境。

(13)、“两”和“一”相对;一横一纵,就展开了一个非常明媚的自然景色。这句诗中以“鸣”字最为传神,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黄鹂描写的更加生动活泼,鸟儿成双成对,构成了一幅具有喜庆气息的生机勃勃的画面。

(14)、就展开了一个非常明媚的自然景色。这句诗中以“鸣”字最为传神,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黄鹂描写的更加生动活泼。那么接下来杜甫又讲到“窗含西岭千秋雪”。

(15)、大家跟着王老师,一边想象杜甫草堂边美丽的风景画,一边吟诵。最后记得在打卡圈里打卡哦。

(16)、只希望邻居家的鸡,不要啼叫惊醒我,让我把关于江南的梦继续做完。

(17)、这组诗当作于唐代宗广德二年(764)春。唐肃宗宝应元年(762),成都尹严武入朝,蜀中发生动乱,杜甫一度避往梓州(治今四川三台)。次年安史之乱平定,再过一年,严武回到成都再次镇蜀。杜甫得知这位故人的消息,也跟着回到成都草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