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句子网

精选小学生文言文必背篇目107句

小学生文言文

1、小学生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

(1)、《庄子行于山中》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问其故,曰:“无所可用。”庄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夫子出于山,舍于故人之家。故人喜,命竖子杀雁而烹之。竖子请曰:“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主人曰:“杀不能鸣者。”明日,弟子问于庄子曰:“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将何处?”庄子笑曰:“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

(2)、译文  再向北走二百里,有座山叫发鸠山,山上长了很多柘树。有一种鸟在那里,它的形状像乌鸦,头上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名字叫精卫,它的叫声像在呼唤自己的名字。这是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女娃去东海游玩,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回来,所以化为精卫鸟。经常叼着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漳河就从这里(发鸠山)起源,向东流去,注入黄河。

(3)、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4)、注释  曰:本意是说,这里可以解释为叫作。  发鸠之山:古代传说中的山名  拓木:拓树,桑树的一种  状:形状  乌:乌鸦  文首:头上有花纹。文,同“纹”,花纹   其鸣自詨(音同“叫”):它的叫声是在呼唤自己的名字  是:这  炎帝之少女:炎帝的小女儿  故:所以  湮:填塞

(5)、人在幼小的时候,精神专注敏锐,长大成人以后,思想容易分散,因此,对孩子一定要及早教育,不可错失良机。我七岁的时候,背诵《灵光殿赋》,直到今天,隔十年温习一次,仍然没有遗忘;二十岁以后,所背诵的经书,搁置在那里一个月,便到了荒废的地步。然而人总有困厄的时候,青少年时失去了求学的机会,更应当在晚年时抓紧时间学习,不可自暴自弃。……从小就学习的人,就好像日出的光芒;到老年才开始学习的人,就好像拿着蜡烛在夜间行走,然而还是比那些闭着眼睛什么都不看的人贤明。

(6)、①滑稽:古代一种盛酒的器具,能不断地往外流酒,此处借指能言善辩,语言幽默风趣。 ②赴举:赶去科举考试。 ③失意:指没被录取。 ④缀:点缀。⑤得失:成功与失败。⑥解名:这里指中举的。 ⑦外:后面,犹言不取。

(7)、有黄白两只猫在屋顶上打架,两只猫都发出呼呼的叫喊,全身的毛都竖起来了,尾巴直立,四只眼睛相对怒视,两猫对打不相上下。过了很长时间,白猫稍微有些退缩,黄猫奋起直追,白猫打不过躲进了屋里,不敢再出来。

(8)、嘴上能讲,又能身体力行,这样的人是国家的珍宝,嘴上不能讲,但能身体力行,这样的人是国家的栋梁之材;嘴上讲得很好,而行动上做不到,还是能为国家所用。嘴上说得漂亮,而行动上则为非作歹,这种人就是国家的祸害。所以治理国家的人应该尊重国宝,爱护国器,任用那些能用的人,清除那些祸害。

(9)、例句: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桃花源记》)

(10)、例句:可以一战,战则请从。(《曹刿论战》)

(11)、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

(12)、学弈:选自《孟子·告子》中的一个故事。通过弈秋教两个人学下棋的事,说明了学习应专心致志,决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13)、①流矢:乱箭。②贯:穿透。③镞:箭头。④作:打开。⑤流漓:淋漓。

(14)、庄子,名周,是战国时代宋国人,曾做过漆园这个地方的小官——漆园吏。庄子是中国古代最会讲故事的人,他的语言如大海,汪洋无际;似江河,浩浩汤汤。庄子的想象力更是惊人,一会儿梦到自己变成了蝴蝶,翩翩飞舞;一会儿幻化为大鹏,背负青天,直上九万里,做逍遥游!他写的文章结成了一本书,书名就叫《庄子》,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千百年来,许多文学家、诗人,都受到了庄子的影响。尤其是李白,最喜欢庄子笔下的大鹏,说自己是“大鹏飞兮振八裔”!

(15)、人有负盐负①薪②者,二人同释③重担,息树阴。少时将行,争一羊皮,各言为己藉背④之物,讼(sòng)于官。时雍州刺史李惠谓群下曰:“拷⑤此羊皮可知主乎?”群下⑥咸⑦无答者。惠遣⑧争者出,令人置羊皮席上,以杖击之,见少盐屑,曰:“得其实⑨矣!”使争者视之,负薪者乃伏地认罪。

(16)、☞  珍藏级!455节数学特级名师公开课视频

(17)、译文齐国有个富人,家里有很多钱,但是他的两个儿子很笨,儿子的父亲又不教他。一天,艾子对富人说:“您的儿子虽然很好,但(您的儿子)不通世务,他日后怎么能够持家呢?”富人大怒道:“我的儿子,聪明并且具有各种本领,怎么会不了解世间的各种事情呢?”艾子说:“不如试一试他,只要问你的儿子,米是从哪里来的,如果知道,我承担造谣的罪名。”父亲就叫他的儿子来问他,儿子笑嘻嘻地说:“我怎么会不知道呢?米是从布袋里取来的。”富人神情变得严肃,改变面容说:“儿子(你)太笨了,难道不知道米是从田中来的吗?”艾子说:“不是他的父亲不生他的儿子(有这样的父亲,儿子怎么会不笨呢)。”

(18)、孔子说:“君子行事讲求和谐,但不盲目附从,小人只求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和谐。”

(19)、例句: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两小儿辩日》)

(20)、①异:不同。②以:因为。③恒:经常,常常。

2、小学生文言文必背篇目

(1)、吴地(今苏州一带)有一人叫孙山,是个能言善辩的才子。孙山去别的城市参加科举,同乡人托孙山带他儿子一同前往。同乡人的儿子未被录取,孙山的名字虽然被列在榜文的末尾,但仍然是榜上有名,孙山先回到故乡。同乡便来问他儿子有没有考取,孙山说:"中举人的名单上最后一名是孙山,您的儿子还排在我后面。”

(2)、例句: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3)、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4)、①愠:恼怒。②因:于是,就。③但:只要。④竞:争着。⑤求:索取。

(5)、①且:将。②先:事先。③度:用尺子量。④置:放置。⑤坐:同“座”,座位。⑥操:带上,拿着的意思。⑦度:量长短的标准,尺子。

(6)、①恃:倚仗。②殁:与后面的“卒”同为“死”的意思。 ③恣:放任。④寻:不久。⑤或:有的。⑥仆:向前倒下。⑦岂:难道。⑧计:策略。

(7)、译文  晏子出使到楚国。楚人因为晏子身材矮小,在大门的旁边开一个小门请晏子进去。晏子不进去,说:“出使到狗国的人从狗门进去,今天我出使到楚国来,不应该从这个狗门进去。”迎接宾客的人带晏子改从大门进去。(晏子)拜见楚王。楚王说:“齐国没有人可派吗?”晏子回答说:“齐国的都城临淄有七千五百户人家,人们一起张开袖子,就能遮天;挥洒汗水,就是下雨;街上行人肩膀靠着肩膀,脚尖碰脚后跟,怎么能说齐国没有人呢?”楚王说:“既然这样,那么为什么会派你来呢?”晏子回答说:“齐国派遣使臣,各有不同的规矩,那些有德有才的人被派遣出使到有德有才的君主所在的国家,没有德没有才的人被派遣出使到没有德没有才的国王所在的国家。我晏婴是最没有德才的人,所以只好出使到楚国来了。”

(8)、我弟弟爱鸟,他日日夜夜都梦想得到一只幼鸟。今年春天,有燕子从南方飞来,整天衔泥,在我家的屋檐下筑巢,它们工作得非常辛苦。不久,竟能听到啾啾的声音,原来小燕子已经破壳而出了。一天,有一只小燕子掉在屋外,弟弟把它捡起来,非常高兴,装进笼子喂养它。母亲听说了,说:“这是益鸟,吃害虫,而且会飞到南方去过冬,你怎么能长久地饲养它呢?”母亲催促弟弟马上把小燕子放掉。弟弟恋恋不舍,但是看到幼鸟的神态非常悲伤,于是就把它放出了笼子。小燕子飞回了巢,和它的家人们和睦欢乐地生活在了一起。

(9)、①滑稽:古代一种盛酒的器具,能不断地往外流酒,此处借指能言善辩,语言幽默风趣。 ②赴举:赶去科举考试。 ③失意:指没被录取。 ④缀:点缀。⑤得失:成功与失败。⑥解名:这里指中举的。 ⑦外:后面,犹言不取。

(10)、①巢:筑巢。②恶:憎恶。③诫:告诫。④故:所以。⑤窥:偷看。⑥集:栖。⑦而:但是。⑧畏:害怕。⑨闻:听说。⑩咸:都。

(11)、①剧务:工作繁忙。 ②暇:空闲。 ③引:拉。

(12)、①赦:免除或减轻刑罚。②自:亲自。③折节:降低自己的身份。④振:同“赈”,救济。⑤吊:慰问。

(13)、楚人有涉①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jù)②契(qì)③其舟,曰:“是吾(wú)剑之所从坠④。”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yǐ),而剑不行,求⑤剑若此,不亦惑乎? 

(14)、文言文与现代文相比,在词语、句式等方面差别较大,但是,文言文的学习同现代文的学习一样,需要从整体入手。

(15)、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心胸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们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而实现使命的道路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这不是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卸下重任,这不是很遥远吗?”

(16)、第二级为“美读与感悟”,主要任务为提高朗读要求,在学习过程中增加审美元素,继续识记大量文言常用实词。

(17)、楚人有鬻(yù)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①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②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③?”其人弗能应④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18)、①触:碰,撞。 ②维:绳子。 ③绝:断。④潦:形容水大。

(19)、刑天与天帝(黄帝)争夺神位宝座。二者相斗,天帝砍断刑天的头,并把它的头葬于常羊山。于是,刑天用乳头当作眼睛,肚脐当作嘴巴,一手拿着盾牌,一手举着大斧,向天挥舞不止。

(20)、首先要读准文言文的字词,并且借助文言文注释,将文章字词弄明白读准确。文言文中有些词语和现代汉语区别很大,例如:“邻有亡斧者”中的“亡”,古时候的意思是“丢失”,而现代汉语的意思则是“死亡”或“灭亡”。所以在读文言文之前要借助古汉语词典和注释,帮助我们读懂文意。

3、小学生文言文必读100篇以及翻译

(1)、莲花,也叫荷花。在晚春的时候种在水里,夏天开花。它的叶子大的如汤盘,小的如铜钱。茎埋在淤泥之中,叫作藕。它的果实称为莲子。藕和莲子都可以食用。

(2)、③长(zhǎng)——首领。这里用作动词,当首领。④逆——违反。命——命令,意志。

(3)、忌数与齐诸公子驰逐重射。孙子见其马足不甚相远,马有上、中、下辈。于是孙子谓田忌曰:“君弟重射,臣能令君胜。”田忌信然之,与王及诸公子逐射千金。及临质,孙子曰:“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既驰三辈毕,而田忌一不胜而再胜,卒得王千金。于是忌进孙子于威王。威王问兵法,遂以为师。

(4)、至:等到。之:到……去,前往。(动词)操:拿、携带。(动词)已:已经。履:鞋子,革履。(名词)乃:于是(就)持:拿,在本文中同“操”。(动词)反:通“返”,返回。罢:引申为散了,完结的意思,这里指集市已经解散。遂:于是。宁(nìng):副词。宁可,宁愿。

(5)、①贫:贫困。②日:白天。③盛:装。④倦:厌倦。⑤博学:学识渊博。 ⑥誉:称赞。 

(6)、①遂:就。②善:善于,擅长。③尤:尤其,特别。④工:善于,擅长。⑤闻:听说。⑥使:让。⑦图:画。⑧胁:威胁。⑨遣:打发。

(7)、(学习)古文100篇 《夸父逐日》《刑天舞干戚》《共工触山》《精卫填海》《盘古开天地》

(8)、李广出门打猎时,看见草丛中的一块大石,以为是老虎,一箭射去,石头吞没了箭头。于是,李广在原地多次重复射箭,但是箭没有能够再次射进石头里。李广以前住过的郡里曾经有老虎,他亲自射杀了它。在右北平住时,李广射杀老虎,老虎跳起来伤了李广,但最终还是被李广射杀了。

(9)、两小儿辩日:出自《列子·汤问》,是战国时期思想家列子创作的一篇散文,该文讲述了孔子路遇两个小孩争辩太阳远近的问题,而孔子不能作决断之事。说明了知识无穷、学无止境的道理。

(10)、张僧繇于金陵安乐寺,画四龙于壁,不点睛。每①曰:“点之即飞去。”人以为②诞③,因④点其一。须臾⑤,雷电破壁,一龙乘云上天。不点睛者皆在。 

(11)、一般放在句尾,表陈述、疑问、感叹等,常见的有“也、矣、乎、耶、邪”。例句:

(12)、老虎寻找各种野兽来吃,捉到一只狐狸。狐狸对老虎说:“你不敢吃我,上天派我做群兽的领袖,如果你吃掉我,就违背了上天的命令。你如果不相信我的话,我在前面走,你跟在我的后面,看看群兽见了我,有哪一个敢不逃跑的呢?”老虎信以为真,就和狐狸同行。群兽见了老虎,都纷纷逃跑,老虎不知道群兽是害怕自己才逃跑的,却以为是害怕狐狸。

(13)、①裳尾:古人所穿衣衫的下摆。古人称下衣为裳。②为:被。③欲:想要。④恐:担心。⑤伤:损失。⑥道:说。

(14)、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像个鸡蛋一样,盘古就生在这当中。过了一万八千年,天地分开了,轻而清的阳气上升为天,重而浊的阴气下沉为地。盘古在天地中间,一天中有多次变化,比天、地都要神圣。天每日升高一丈,地每日增厚一丈,盘古也每日长大一丈,这样又过了一万八千年。天升得非常高,地沉得非常深,盘古长得非常高大。

(15)、讽刺了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教育方法,更说明了有其父必有其子的道理,孩子不可以娇生惯养,否则对他很不利,因此教育方法也很重要。

(16)、三里之城①,七里之郭②,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③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④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谿(xī)⑤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⑥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7)、汉董永,家贫。父死,卖身贷①钱而葬。及去偿工,途遇一妇,求为永妻。俱至主家,令织缣(jiān)②三百匹乃回。一月完成。归至槐阴会所,遂辞永而去。

(18)、《锄禾》唐代: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译文: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粒粒饱含着农民的血汗?

(19)、孔子说:“天气寒冷了,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零的。”

(20)、①御车:驾车。 ②持:握。③甚:十分。④欺:欺骗。

4、小学生文言文阅读训练100篇

(1)、采石江头,李白的陵墓就在那里。来来往往的诗人(在那里)写诗吟诗的几乎到处都是。(其中)有过客写了一首绝句道:“采石江边一个坟墩头,李白之名高千古。来来往往一首诗,鲁班门前弄大斧。”(这)也是确切的评论啊。

(2)、①使:让,指使。②请:请求。 ③说:同“悦”,高兴。

(3)、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4)、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5)、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有疑。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却要无疑,到这里方②是长进。  

(6)、例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

(7)、? 小学生古文100篇㈢|猫捕鱼、猫斗、得过且过、枭逢鸠、二犬情

(8)、①狱:案件。 ②决:决断。 ③临:到。 ④去:去除。 ⑤讫:终了,完毕。 ⑥劳:安慰。 ⑦色:脸色。 ⑧惶:恐惧,惊慌。 ⑨顾:四周看。 ⑩佯:假装。

(9)、①罔:迷惘。②殆:疑惑。③诲:教导,指教。④女:通“汝”,你。 ⑤说:同“悦”,高兴,喜悦。⑥愠:怨恨,生气。

(10)、冬日非常寒冷,山上的树叶全都落了。天上布满了乌云,阴沉沉地笼罩着天空,天上飞着成百上千的乌鸦,还没有天黑就回到栖息的树林。半夜的时候,刮起了北风,大雪纷纷扬扬地下了起来。第二天早晨起来后,登上楼台向远处眺望,远处的树林和房屋,白茫茫的一片,就仿佛银装素裹的世界,真是好看极了! 

(11)、远古的时候,四根天柱倾折,大地塌陷,天不能把大地全都覆盖,地不能把万物完全承载,火到处蔓延而不熄灭,洪水泛滥而不消退,猛兽吞食善良的百姓,凶猛的禽鸟用爪抓取老人和孩子。于是女娲熔炼五色石以补青天,斩断巨龟的脚来把擎天的四根柱子支立起来,杀黑龙来拯救翼州,累积芦苇的灰烬以抵御洪水。苍天得以修补,四柱得以直立;洪水干枯,翼州太平;凶猛的鸟兽死去,善良的百姓生存下来。

(12)、孔子说:“君子心胸宽广,能够包容别人;小人经常局促忧愁。”

(13)、注释使:出使,被派遣前往别国。后面的两个使字,一个作名词即使者,一个作动词即委派。以:因为。短:长短,这里是人的身材矮小的意思。袂(mèi):衣袖命:命令,这里是委任、派遣的意思。主:主张,这里是规矩、章程的意思。后面的主字,是指主人、国君。不肖:不贤,这里指没有德才的人。

(14)、①每:常常。②以为:认为。③诞:荒唐。④因:因此。⑤须臾:一会儿。

(15)、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对待事物要会灵活变通、随机应变,不能墨守成规,死守教条。

(16)、①狙:猴子。②损:减。③充:满足。④欲:欲望,要求。⑤匮:缺乏。⑥恐:担心。⑦诳:欺骗。⑧与:给。⑨芧:橡树的果实。⑩足:足够。

(17)、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18)、怀素居住在零陵的时候,十分贫困,没有纸来写书法,于是他种了一万多株芭蕉,在芭蕉叶上挥文泼墨,把自己的草屋叫作“绿天”。(字)没有写够,他就找来一个木盘和一块木板,涂上漆,当做砚台和练字板,天天磨墨,天天写,硬是把木盘磨透了,把木板擦穿了。

(19)、①汲道:水源。②军:军队,士兵。③乃:就。④饶:丰富。⑤乘:利用。⑥及:到达。

(20)、孔子说:“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单的,一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与他亲近。”

5、小学生文言文必读40篇

(1)、文言文到底应该怎么悟读?关键是不能用老师逐字逐句串讲来代替孩子的阅读理解,也就是说孩子要自己动手,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的词句,遇到难理解的词句可以和同学探讨,或者请教老师。只有学生自己去阅读理解,才能不断积累文言知识、培养文言文阅读能力。

(2)、逮(dài)①至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猰貐(yà yǔ)、凿齿、九婴、大风、封豨(xī)、修蛇,皆为民害。尧乃使②后羿诛凿齿于畴(chóu)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③大风于青丘之泽,上射九日而下杀猰貐,斩修蛇于洞庭,擒封豨于桑林。万民皆喜,置④尧以为天子。

(3)、那么,小学生学习文言文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呢?本人觉得还有比逐字逐句串讲更好的方法,这种方法包括三个方面:第通读课文。语文学习重在诵读,文言文尤其如此,小学生初步接触文言文,有一定的陌生感和距离感,因此学习文言文时首先必须通读课文。通读课文就是反复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读顺,读好节奏,课文读通了,读顺了,才能进一步去学习。

(4)、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5)、有一个想要买鞋的郑国人,(他)先量好自己脚的尺寸,然后把尺子放在他的座位上。等到了集市,他才想起忘了带。他已经看好了鞋子,才说:“我忘记带尺子了。”于是返回去取。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于是没有买到鞋。 有人说:“为什么不用你的脚去试试鞋的大小呢?”他说:“我宁可相信尺子,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6)、①病笃:病重。②乃:于是,就。③须臾:一会儿。

(7)、留。即保留人名、地名、官名或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词语。

(8)、融四岁,与诸兄共①食梨,融辄(zhé)引②小者。大人问其故③,答曰:“我小儿,法当取小者。”

(9)、杨柳,随处可种,临水尤宜。春初发叶,旋开黄花。及①春末,叶渐多。花中结实,细而黑。蕊(ruǐ)落,有絮(xù)绽(zhàn)出,质轻如棉,色白如②雪,随风飞舞,散于各处。

(10)、⑤不信——不老实,说假话。⑥走——跑,逃走。

(11)、晋孟宗,少丧父。母老,病笃(dǔ)①,冬日思笋煮羹食。宗无计可得,乃②往竹林中,抱竹而泣。孝感天地,须臾③,地裂,出笋数茎,持归作羹奉母。食毕,病愈。 

(12)、叶子高非常喜欢龙,家里用的东西上画着龙,屋子内外也都刻着龙。天上的真龙听说了,就从天上下来。龙头从窗户探进来,龙尾拖在厅堂里。叶公一见,转身就跑,吓得魂不附体,脸色都变了。由此看来,叶公并不是真的喜欢龙,他喜欢的只不过是那些像龙却不是龙的东西罢了。

(13)、我小时候曾经住在书房里,书房前面种有竹林柏树,庭院里都种满了花草树木,很多鸟在那里筑巢。母亲讨厌杀生,所以告诫身边的孩童和女婢不能捕捉鸟雀,因此几年里鸟鹊都在低矮的枝头上筑巢,向下俯视就可以偷看到它们的幼鸟。更有四五百只桐花凰,每天栖息在这里。这种鸟在几十里之内都很难见到,但是它们栖息在林间,很不怕人。乡里人听说了这件事,认为很奇怪,都来观赏。其实没有其它的原因,不过是人的仁爱之心,被鸟兽所信赖而已。

(14)、凡是要客观存在的东西,它不会依人的主观意志为改变。

(15)、王安石的一首绝句诗写道:“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吴中那个地方的一个读书人家里收藏有这首诗的初稿,最初写的是“又到江南岸”,后来圈去了“到”,批注说“不好”,改为“过”;又圈去“过”而改为“入”;后来又改为“满”。总共像这样改了十多个字,最后才确定为“绿”。

(16)、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里掉入水中,他立即在船边上剑掉下去的位置刻了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停下来后,这个楚国人从他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寻找剑。船已经前进了,但是剑不会随船前进,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17)、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冲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太祖悦,即施行焉。

(18)、王冕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傍晚回家,他把放的牛都忘记了。王冕的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过后,他又这样。他的母亲说:“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何不由着他呢?”王冕从此以后就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一到夜里,他就暗暗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着书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

(19)、吴既赦(shè)①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②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③下贤人,厚遇宾客;振④贫吊⑤死,与百姓同其劳。

(20)、宋有狙(jū)①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狙公损②其家人粮而充③狙之欲④。俄而匮⑤焉,将限狙之食,恐⑥众狙之不驯(xùn)于己也,先诳(kuáng)⑦之曰:“与⑧若芧(xù)⑨,朝三而暮足⑩乎?”众狙皆起而怒。俄而曰:“与若芧,朝四而暮足乎?”众狙皆喜而伏地。

(1)、有些浅显易懂的散文也很适合小学生学习,能够让他们的语感增强。像是历史性强、网罗大家名篇的《古文观止》,简短精炼的《世说新语》,优美富有情趣的《浮生六记》,这些散文相对来说比较通俗易懂,也很好读,可以用来培养语感,提高写作水平。配合着译文来读,一边学习一边积累文言文词句,适当背诵会更好。

(2)、陶公少时作鱼梁吏。尝①以坩(gān)②鲊(zhǎ)③饷(xiǎng)母。母封鲊付使,反书④责侃(kǎn)曰:“汝为吏,以官物⑤见饷⑥,非唯不益,乃⑦增吾忧也。”

(3)、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从而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凭借这点就可以做别人的老师了。”

(4)、注释(1)某:某个人;有一个人。(2)恶:讨厌;厌恶。(3)破家:拿出所有的家财。破:倾尽(4)厌:满足。(5)以:用。(6)腥膏:鱼和肥肉。腥:代指鲜鱼。膏:肥肉。(7)罽:(jì)(罽蒘)古书上说的一种植物,似芹,可食,子大如麦粒。俗称“鬼麦”。毡罽:毡子和毯子。(8)且:并且。(9)率:大都。(10)故:缘故。(11)益:更加。

(5)、枭逢鸠,鸠曰:“子将②安之?”枭曰:“我将东徙(xǐ)③。”鸠曰:“何故④?”枭曰:“乡人皆恶(wù)⑤我鸣,以故东徙。”鸠曰:“子能更(gēng)⑥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yóu)⑦恶子之声。”

(6)、宋国有个养猴子的人,他很喜欢猕猴,就养了一大群,他能懂得猕猴的心意,猕猴也能够了解他的心思。他减少全家的口粮,来满足猕猴们的欲望。(但是)不久,家里粮食缺乏了,他想要限制猕猴们的食物,但又怕猕猴们(生气)不听从自己,就先骗猕猴们说:“(我)给你们的橡树果实,早上三颗,晚上四颗,这样够吗?”猕猴们(一听)都站了起来并且十分生气。过了一会儿,他又说:“(我)给你们的橡树果实,早上四颗,晚上三颗,这样够吗?”猕猴们(听后)都很高兴并且(一个个)都趴在地上。

(7)、楚国有个卖盾又卖矛的人,他首先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很坚固,任何东西都无法穿破它!”然后,他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很锐利,任何东西都会被它穿破!”有的人问他:“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会怎么样?”楚国人张口结舌,回答不出来了。什么都不能刺穿的盾与什么都能刺穿的矛,不可能同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