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句子网

精选孔子最经典的十句话63句

孔子经典语录100条

1、孔子经典语录100条及解释

(1)、(译文)孝,是天经地义的,是人民应该行使的做法。

(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摘孔子《论语》(如果学了之后,又注意经常不断地去温习,不也是令人很高兴的事吗?假如有朋友从远方来向自己求教,心里不也感到很快活吗?在别人不了解自己的情况下,却能做到不怨天尤人,具备这种道德修养的人难道不可以称为君子吗?)

(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4)、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摘孔子《论语》(君子说话要谨慎,而做事则要雷厉风行。)

(5)、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李白的《侠客行》

(6)、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宋•欧阳修《伶官传序》 

(7)、(解析)孔子是儒家创始人,他的思想核心是“仁”和“礼”。“仁”的主张是“仁者爱人”,这一主张是要求统治阶级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孔子认为,要实现“爱人”,还要遵循“忠恕”之道,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要求。“礼”的主张是“克己复礼”,就是说要克制自己,使自己符合“礼”要求,孔子追求的“礼”是西周的等级名分制度,孔子还进一步提出了“正名”的主张,就是校正等级秩序,达到贵贱有序。因此,本题选择A选项。

(8)、(译:文章讲的内容或题材都很好,可表达不适当,那么欣赏的人就不会很多,难以传播千古。)

(9)、(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10)、(译文)做好了官,有余力就要学习,学习好了,有余力就去做官。

(11)、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摘孔子《论语》(一个人能够做到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就不会招致别人的怨恨了。)

(12)、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摘孔子《论语》(年轻人是可怕的,因为怎么能知道他的将来不如我们现在呢?但如果一个人到了五十岁还默默无闻,他也就没有什么可怕的了。)

(13)、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4)、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5)、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资治通鉴》 

(16)、(孔子名言名句)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7)、《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摘孔子《大学》(《诗经》说:“茂盛的桃树开着鲜艳的花朵,这位姑娘出嫁了,能与婆家和睦相处。”)

(18)、(译:历史上许多忠臣义士,在国家有难时,他们的节操就显现出来,一个个名垂史册。)

(19)、(译文)要广泛地多方面学习,详细地问,慎重地思考,明确地分辨,踏踏实实地执行。

(20)、真相:孔子还说过:“立于礼。”(《论语·泰伯》),又说:“不知礼,无以立也。”(《论语·尧曰》),所以孔子说他“三十而立”,是指他这个时候懂得礼,言行都很得当。所以立的不是事业、不是家庭,立的是人自己。这是一种自我的觉醒,是人格的独立,是自我把握自我相信的起始。所以以后再有人用这句话逼婚,你都可以噎回去了。

2、孔子最经典的十句话

(1)、治身莫先于孝,治国莫先于公。——苏轼《司马温公行状》

(2)、真相:这句话的原话是“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意思是事情做好了,可以总结经验,从中学习,取得进步;学习学好了,就可以把这些知识应用到日常做事中。“优”指的是悠闲,学有余力。孔子说过,“学而时习之”,“习”不是复习,而是演习,实习的意思。出仕就是“时习之”的途径之也就是把所学的、所修的东西应用到从政的实践之中,但是,修身学习是无止境的,从政可以更好地修身,也可以更好地推行仁道。所以这句话讲的是实践和理论的辩证关系。

(3)、10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故为政在人。

(4)、(孔子语录)道不同,不相为谋。--出自:孔子《论语》

(5)、翻译:聪敏好学,又能虚心地向地位低于自己的人请教,而不以为耻。

(6)、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

(7)、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周易》

(8)、(解析)“以和为贵”是中国文化的根本特征和基本价值取向。“君子和而不同”正是对“和”这一理念的具体阐发。“和而不同”追求内在的和谐统而不是表象上的相同和一致。“君子和而不同”可以区分为两种情况:就自身而言,高明的人总是与别人相协调,但并不盲目地重复或附和别人,因协调而不重复故能达成和谐;对他人而言,高明的人总是追求和谐,为此而包容差异,在丰富多彩中达成和谐。从民族文化的角度来看,“和而不同”正体现了中华文化所特有的包容性,也正是这种“求同存异”的包容性使得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

(9)、(译文)自己有本领,不要自私,有肯用出来帮助别人;别人有本领,不要不服气,甚至说人家的坏话。

(10)、孔子语录: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摘孔子《中庸》

(11)、(孔子语录)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出自:孔子《论语》

(1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3)、子张曰:“何谓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子张曰:“何为四恶?”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为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摘孔子《论语》(子张问:“什么是五种美德?”孔子说:“君子对人民施加恩惠,却不耗费财用;使百姓劳苦,百姓却无怨言;自己有所欲求却不贪婪;安宁矜持却不骄横;威严却不凶猛。”……子张又说:“什么是四种恶行?”孔子说:“事先不经教育,犯了罪就杀头叫做肆虐;不先告诫便要求有成效,这叫粗暴;发布命令迟缓,却突然限期完成,这叫残害人;同是给人赏赐,却出手吝啬,这叫只进不出的财务衙门。)

(14)、君子求诸已,小人求诸人。——摘孔子《论语》(君子一切靠自己,小人处处要求别人。)

(15)、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孔子?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16)、(译文)忍不住一时的小忿,就会毁坏整个大事。

(17)、译文: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而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的学说,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18)、(译文)富贵不能使我骄奢淫逸,贫贱不能使我改移节操,威武不能使我屈服意志。

(19)、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20)、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的欲,不逾矩。——摘孔子《论语》(我从十五岁开始致力于学习,三十岁便能自立于社会了,四十岁对各种事理不再迷惑不解,五十岁懂得了自然界的规律,六十岁对听到的事情能领会贯通,并能辨别是非真伪,七十岁时做事能随心所欲,但又不会超出礼法的规范。)

3、孔子精典语录

(1)、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摘孔子《论语》(一个人固守道德而不能发扬光大,信仰主张又不能坚定不移,这种人有他不能算有,没有他不能算无。)

(2)、孔子之文满天下,孔子之道满天下。该诗句出自宋代诗人冯京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答伯庸》,意思是孔子的文章名满天下,孔子为人处世之道也遍布天下。

(3)、(译:用心思考,用眼仔细看,有口多读,三方面都做得到位才是真正的读书。)

(4)、B. 上面三段话都强调了“人的地位境遇有变化,人的道德操守不能变”

(5)、君子有诸已,而后求诸人。——摘孔子《大学》(自己有善德,才能要求别人行善。)

(6)、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摘孔子《论语》(我曾经整天不吃饭,整夜不睡觉,去苦苦思索,结果没有益处,还不如去学习。)

(7)、(译文)君子泰然自若而不骄傲,小人骄傲而不泰然自若。

(8)、(孔子语录)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乎。--出自:孔子《中庸》

(9)、(译文)“道”是不可以片刻离开的,如果可以离开,那就不是“道”了。

(10)、(译文)不袒护自己的父兄,对有钱有势的人不讲私情,不宠爱女色。

(11)、仕则优则学,学而优则仕。——摘孔子《论语》(做好了官,有余力就要学习,学习好了,有余力就去做官。)

(12)、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中庸》 

(13)、《关睢》,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摘孔子《论语》(《关睢》这首诗,快乐而不过分,哀婉而不伤恸。)

(14)、(译文)担当实现仁道的重任,即使和老师相比,也不逊色。

(15)、孔子施教,以人之所以为人来施教,可谓“人道设教”而非“神道设教”。他以人的理性为教育的依据,而不以对超人力量的信仰为教育的依据

(16)、君子不镜于水而镜于人。镜于水,见面之容;镜于人,则知吉与凶。——《墨子》

(17)、常玉不琢,不成文章;君子不学,不成其德。——《汉书·董仲舒传》

(18)、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

(19)、(译:学习知识但不能灵活运用,不能称为学习。)

(20)、“君子无所争”者,言君子之人,谦卑自牧,无所竞争也——孔子语录

4、孔子经典语录100条有译文的句子

(1)、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2)、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该诗句出自司马迁的《史记·孔子世家》,用来赞美孔子。意思是孔子的高尚品德如巍巍高山让人仰慕,光明言行似通天大道使人遵循。

(3)、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