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句子网

精选寓言故事97句

滥竽充数寓言故事

1、滥竽充数寓言故事

(1)、◎上海几万支大大小小的装潢队伍,约占95%以上是外省民工,其中90%的人员没有装修专业技术工程证,另有20%~30%的人员更是滥竽充数,仅仅在建筑队里干过几天小工,是铺盖随身带、居无定所的"三无"盲流人员。

(2)、“大家想听你唱歌,所以派我当代表……”鸭子恳切地说。

(3)、像南郭先生这样不学无术、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最终逃不过实践的检验而被揭穿。对青少年来说,学习的条件与资源都是丰富的,但有的人明明整日担心自己是否会被老师批评、家长责罚,而不愿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4)、②讽刺那些虚荣,对人不加以鉴别而重用的掌权者。

(5)、其实南郭处士他压根儿就不会吹竽。每逢演奏的时候,南郭处士就捧着竽混在队伍中,人家摇晃身体他也摇晃身体,人家摆头他也摆头,脸上装出一副动情忘我的样子。

(6)、这以后,南郭先生就随那300人一块儿合奏给齐宣王听,和大家一样拿优厚的薪水和丰厚的赏赐,心里得意极了。

(7)、“阿土先生,”一位评委擦去眼泪问,“你说,你是你们村的大歌星?”

(8)、有个名叫南郭的处士听说了齐宣王喜欢听合奏,觉得有机可乘,是个赚钱的好机会,就跑到齐宣王那里去,吹嘘自己说:“大王啊,听过我吹竽的人没有不被感动的,就是鸟兽听了也会翩翩起舞,花草听了也会合着节拍摆动,我愿把我的绝技献给大王。”齐宣王听得高兴,很爽快地收下了他,把他也编进那支300人的吹竽队中。

(9)、示例:负责处理这事的机构是成立起来了,但仍名不副实。

(10)、副:相称,相符合。名声或名义和实际不相符。指空有虚名。

(11)、②讽刺那些虚荣,对人不加以鉴别而重用的掌权者。滥竽充数成语故事3古时候,齐国的国君齐宣王爱好音乐,尤其喜欢听吹竽,手下有300个善于吹竽的乐师。齐宣王喜欢热闹,爱摆排场,总想在人前显示做国君的威严,所以每次听吹竽的时候,总是叫这300个人在一起合奏给他听。有个南郭先生听说了齐宣王的这个癖好,觉得有机可乘,是个赚钱的好机会,就跑到齐宣王那里去,吹嘘自己说:“大王啊,我是个有名的乐师,听过我吹竽的人没有不被感动的,就是鸟兽听了也会翩翩起舞,花草听了也会合着节拍颤动,我愿把我的绝技献给大王。”齐宣王听得高兴,不加考察,很痛快地收下了他,把他也编进那支300人的吹竽队中。

(12)、滥竽充数出自《韩非子·内储说上》。滥竽充数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典故。字面意思是说:不会吹竽的人混迹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内行人之中,以次充好。

(13)、看上去比别人吹奏得更投入。南郭处士就这样靠着蒙骗混过了一天又一天,不劳而获地白拿丰厚的薪水。但是好景不长,过了几年,爱听竽合奏的齐宣王死了。

(14)、滥竽充数字面意思是说: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内行人之中,以次充好。滥竽充数成语故事4(出处)

(15)、买了两斤橘子,回家却发现被骗了,里面有好多坏橘子滥竽充数。

(16)、◎众多絮棉制品经营者纷纷抢滩这一领域,其中不乏假冒伪劣产品鱼目混珠,滥竽充数。

(17)、这以后,南郭处士就随那300人一块儿合奏给齐宣王听,和大家一样享受着优厚的待遇,心里极为得意。

(18)、千百年来,滥竽充数这个故事,一直被人们广为传诵。南郭处士的行为骗得了一时,却骗不了一世。强调个人应该勤学苦练,使自己具有真才实学。

(19)、实际上,南郭先生压根儿就不会吹竽,每逢演奏时,他就捧着竽混在队伍中,人家摇晃身体他也摇晃身体,摆出一副陶醉的样子。南郭先生就这样靠着蒙混,和大家一样拿丰厚的俸禄,心里得意极了。

(20)、有个名叫南郭的处士听说了齐宣王喜欢听合奏,觉得有机可乘,是个赚钱的好机会,就跑到齐宣王那里去,吹嘘自己说:“大王啊,听过我吹竽的人没有不被感动的,就是鸟兽听了也会翩翩起舞,花草听了也会合着节拍摆动,我愿把我的绝技献给大王。”齐宣王听得高兴,很爽快地收下了他,把他也编进那支300人的吹竽队中。

2、寓言故事

(1)、三百个吹竽的人:与南郭先生长期共事,必知道其不会吹竽,但从不向王汇报。典型的官官相护,明哲保身,对周围的不正之风听之任之,助长其发展,难道其中没有更多的南郭先生吗?他们对先王必是感激不尽,宣王从不管他们的能力好坏,能吹就行,不会吹也可以,宣王要的排场和热闹。对齐湣王必没好感,人人过堂,竞争压力,朝不保夕。

(2)、“阿土,你好。”鸭子开口了。阿土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倒退了一步。

(3)、南郭处士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惶惶不可终日。他想来想去,觉得这次再也混不过去了,只好连夜收拾行李逃走了。

(4)、活着不是靠泪水博得同情而是靠汗水赢得掌声。

(5)、“不……不是。”鸭子不断摇头,“但是,我们真的是听着你的歌声长大的。每次听见,就能感觉到生活的热情!”

(6)、他的儿子齐湣(mǐn)王继承了王位。齐湣王也爱听吹竽,但他喜欢听独奏。于是齐湣王发布了一道命令,要这300个人轮流来吹竽给他欣赏。

(7)、当爹妈的你们,懂的!或者以后会懂的!所以呢,这个号也荒废了一年多。

(8)、竽是古代一种簧管乐器。这个词的意思是指不会吹竽的人混杂在吹竽的乐队里充数。因为大家一起吹的时候根本听不出谁在吹谁没有在吹,所以这位南郭先生可以充数

(9)、这是一个以出产鸭子而闻名的村子,家家都是养鸭专业户。阿土每天都要赶着一大群鸭子去河滩觅食、游水。

(10)、三百吹竽的人:与南郭先生长期共事,必知道其不会吹竽,但从不向王汇报。典型的官官相护,明哲保身,对周围的不正之风听之任之,助长其发展,难道其中没有更多的南郭先生吗?他们对先王必是感激不尽,宣王从不管他们的能力好坏,能吹就行,不会吹也可以,宣王要的排场和热闹。对齐湣王必没好感,人人过堂,竞争压力,朝不保夕。

(11)、寓意:①讽刺那些没有真才实学,靠蒙混过关的人。

(12)、我们想要成功,就要勤奋学习,只有练就一身真本领,才能抵挡住一切困难、挫折和考验。

(13)、古时候,齐国的国君齐宣王爱好音乐,尤其喜欢听吹竽,手下有300个善于吹竽的乐师。齐宣王喜欢热闹,爱摆排场,总想在人前显示做国君的威严,所以每次听吹竽的时候,总是叫这300个人在一起合奏给他听。

(14)、此时,南郭甚是无聊,书架上摆满了书,他一本没翻过!忽然他想起了他的宝贝:“南郭现场演奏实录”,那是他托人特意为自己录制的,为此花费还不小哩!他打开电视开始欣赏,趁着广告的功夫还泡了杯麦斯威尔,这才坐到了沙发上。他一边嚼着波乐一边沉醉在“优美”的表演中。

(15)、   好景不长,过了几年,齐宣王去世了,他的儿子齐湣王当了国王。齐湣王也喜欢听吹竽,但是他和齐宣王不一样,认为三百人太吵,还是独奏更好一些。于是他命令乐师们好好练习,一个一个地吹竽给他听。乐师们接到命令后都积极练习,想在国王面前一展身手。只有那个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急的像热锅上的蚂蚁,最后只好连夜收拾行李逃走了。

(16)、现在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不提君王与大臣。我们把齐国当作一个公司,总裁要招聘员工,南郭来应聘,齐宣总裁一看这人仪表堂堂,又能说会到,写的简历有极其丰富,便任用了他。南郭时而恭维老总时而拉拢同事,随无真才识学却高官厚禄。老总裁死了新总裁上任,新总裁制定了新的工作制度,明确每个职务的责、权、利,制定了相应考核计划,实行绩效工资,可怜的南郭先生只好辞职回家了。作为一个公司,难免会有滥竽充数的员工,老板不可能让每个人去勤奋学习,作为管理者要辨别人才、使用人才,让合适得人做合适的工作,指定严谨的考核制度,这样滥竽充数的人哪有机会充呢?!一个公司的发展不在于滥竽充数的员工,更在于烂耳充听的领导啊!

(17)、掩:遮盖。遮掩别人的耳朵和眼睛。比喻用假象迷惑人,欺骗人。

(18)、齐王一听,欣喜万分,如获至宝。从此南郭先生就过起了滥竽充数的日子。随着时间的流逝,齐宣王的儿子齐湣王即位了,他可不喜欢300人合奏,只喜欢独奏。没有真材实学的南郭先生只好连夜逃走了。

(19)、其实南郭先生撒了个弥天大谎,他压根儿就不会吹竽。每逢演奏的时候,南郭先生就捧着竽混在队伍中,人家摇晃身体他也摇晃身体,人家摆头他也摆头,脸上装出一副动情忘我的样子,看上去和别人一样吹奏得挺投入,还真瞧不出什么破绽来。南郭先生就这样靠着蒙骗混过了一天又一天,不劳而获地白拿薪水。

(20)、古时候,齐国的国君齐宣王爱好音乐,尤其喜欢听吹竽,手下有不到300个善于吹竽的乐师。齐宣王喜欢热闹,爱摆排场,总想在人前显示做国君的威严,所以每次听吹竽的时候,总是叫这不到300个人在一起合奏给他听。

3、滥竽充数寓言故事的道理

(1)、一个月过去了,阿土发现家里的鸭子产蛋量降低了很多,身上的毛也没有了光泽,个头也变得瘦小了不少。阿土没有在意,他想也许是因为自己心情不好,疏忽了对鸭子们的照顾。

(2)、南郭先生也有很多的优点:能够毛遂自荐,主动请缨;能够在高手如林的皇家吹竽乐队中混迹,而不被识破;能够一眼看透齐宣王的喜好,冒欺君之罪,以假作真,非一般人可以想象;而后主动下台走人,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呢?

(3)、其实南郭处士他压根儿就不会吹竽。每逢演奏的时候,南郭处士就捧着竽混在队伍中,人家摇晃身体他也摇晃身体,人家摆头他也摆头,脸上装出一副动情忘我的样子,看上去比别人吹奏得更投入。南郭处士就这样靠着蒙骗混过了一天又一天,不劳而获地白拿丰厚的薪水。

(4)、后来齐湣王继位当了国君,这个齐湣王也喜欢听音乐,但是不爱听合奏,他让乐师挨个独奏给他听,南郭先生知道了,怕露了马脚,就偷偷溜走了。

(5)、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6)、于是齐湣王发布了一道命令,要这300个人好好练习,作好准备,他将让它300人轮流来一个个地吹竽给他欣赏。乐师们接到命令后都积极练习,都想一展身手,只有那个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惶惶不可终日。他想来想去,觉得这次再也混不过去了,只好连夜收拾行李逃走了。像南郭先生这样不学无术靠蒙骗混饭吃的人,骗得了一时,骗不了一世。假的就是假的,最终逃不过实践的检验而被揭穿伪装。我们想要成功,唯一的办法就是勤奋学习,只有练就一身过硬的真本领,才能经受得住一切考验。

(7)、从这以后,南郭处士就随那300人一块儿合奏给齐宣王听,和大家一样享受着优厚的待遇,心里极为得意。

(8)、300人一起合奏,我只要装装势不出声,国王根本听不出来的。于是,第二天,他便来到国王跟前,吹嘘自己说:“大王啊!我是这个世上最会吹竽的高手,如果你不收我,你会后悔莫急的!”

(9)、但是好景不长,过了几年,爱听竽合奏的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湣(mǐn)王继承了王位。齐湣王也爱听吹竽,可是他和齐宣王不一样,认为300人一块儿吹实在太吵,不如独奏来得悠扬逍遥。

(10)、南郭先生不会吹笙,借着乐队声音很大,少了他也不会被发现的条件,他就弄虚作假,蒙混过关。

(11)、出自:战国末期韩非子《韩非子·内储说上》。原文:

(12)、这以后,南郭先生就随那300人一块儿合奏给齐宣王听,和大家一样享受着优厚的待遇,心里得意极了。

(13)、古时候,齐国的国君齐宣王爱好音乐,尤其喜欢听吹竽,手下有不到300个善于吹竽的乐师。齐宣王喜欢热闹,爱摆排场,总想在人前显示做国君的威严,所以每次听吹竽的时候,总是叫这不到300个人在一起合奏给他听。

(14)、其实南郭处士他压根儿就不会吹竽。每逢演奏的时候,南郭处士就捧着竽混在队伍中,人家摇晃身体他也摇晃身体,人家摆头他也摆头,脸上装出一副动情忘我的样子。

(15)、(9)说:通“悦”,对......感到高兴。

(16)、意思是货物质地优良,价钱公道。原是旧时商业用语,用以招徕生意。引申为事物实实在在,一点不假。

(17)、其实南郭处士他压根儿就不会吹竽。每逢演奏的时候,南郭处士就捧着竽混在队伍中,人家摇晃身体他也摇晃身体,人家摆头他也摆头,脸上装出一副动情忘我的样子,看上去比别人吹奏得更投入。南郭处士就这样靠着蒙骗混过了一天又一天,不劳而获地白拿丰厚的薪水。

(18)、可是好日子没过多久,齐宣王死了他儿子,其灭亡g为其密文,同样也喜欢听吹竽。但是有一点不同,她不喜欢这么多人,而是喜欢一个一个单独吹给他听。难过。

(19)、不学习,不劳动,靠欺骗过日子,不是长久之计,应该用诚实的劳动为社会作出贡献。不论能力大小,只要靠自己双手得来的,才是最好的,才会赢得他人尊敬。

(20)、“你在侮辱我?”阿土脸色变了,他想起了海选时评委的意见。

4、滥竽充数寓言故事的道理10字

(1)、战国时期,齐国的宣王喜欢听竽的大合奏,就命乐正组织一支三百人的大型吹竽乐队。

(2)、可是好景不长,齐宣王驾崩,齐湣王继位。新王却喜欢听独奏,于是,乐正便推举南郭先生表演。南郭听后吓得浑身发抖,竽中塞的一粒豆子也滚落出来,原形毕露,丑态百出,众乐师暗暗好笑。湣王大怒:“简直是滥竽充数!”欲惩办南郭。当天,南郭先生就逃之夭夭。

(3)、南郭先生请求给齐宣王吹竽,齐宣王对此感到很高兴,便用数百人的粮食来供养他。齐宣王死后,齐湣王继承王位,他也爱听吹竽,但他喜欢听独奏,于是便让乐师挨个演奏给他听。结果,南郭先生一听便逃走了。

(4)、否则,你有可能陷入不可靠的人或滥竽充数的人之中。

(5)、齐宣王派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南郭处士请求给齐宣王吹竽,齐宣王很高兴。官府给他的待遇和那几百人一样。

(6)、你提到的哪个人只是一个滥竽充数的作家,他的作品冗长而乏味的。

(7)、“噗!”一位评委的喷笑声透过麦克风传遍全场。

(8)、寓意:①讽刺那些没有真才实学,靠蒙混过关的人。

(9)、弄虚作假是经不住时间的考验,终究会露出马脚的,没有真本事,靠欺骗别人获得自己利益,在别人还不了解真相的时候,能够蒙混一阵子,但是总有真相大白的一天。

(10)、南郭先生也有很多的优点:能够毛遂自荐,主动请缨;能够在高手如林的皇家吹竽乐队中混迹,而不被识破;能够一眼看透齐宣王的喜好,冒欺君之罪,以假作真,非一般人可以想象;而后主动下台走人,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呢?

(11)、南郭先生心中忐忑不安,正是: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但为了不让人发现,他克制住心中的紧张,装作镇定自若的样子,迈着小碎步走上大殿。

(12)、像南郭处士这样不学无术靠蒙骗混饭吃的人,骗得了一时,骗不了一世。假的就是假的,最终会因逃不过实践的检验而被揭穿伪装。我们想要成功,唯一的办法就是勤奋学习,只有练就一身真本领,才能抵挡住一切困难、挫折和考验。滥竽充数成语故事2成语典故

(13)、可是好景不长,过了几年,爱听竽合奏的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湣(min)王继承了王位。齐湣王也爱听吹竽,可是他和齐宣王不一样,认为300人一块儿吹实在太吵,不如独奏来得悠扬逍遥。于是齐湣王发布了一道命令,要这300个人好好练习,作好准备,他将让它300人轮流来一个个地吹竽给他欣赏。乐师们知道命令后都积极练习,想一展身手,只有那个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惶惶不可终日。他想来想去,觉得这次再也混不过去了,只好连夜收拾行李逃走了。

(14)、总是叫这300个人在一起合奏给他听。有个名叫南郭的处士听说了齐宣王喜欢听合奏,觉得有机可乘,是个赚钱的好机会,就跑到齐宣王那里去。

(15)、从此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无论做人做事都要,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的去办事。滥竽充数成语故事9今天,我读了一则故事名叫《滥竽充数》,读了之后我深有感触。

(16)、南郭先生听说后,急忙托这个朋友找关系走后门,冒充乐师混进乐队。他拿着竽,左看右看,模仿别人的样子放在口边,煞有介事地吹奏,其实根本没有发出声音。

(17)、他有一个朋友在王宫乐队里任职。齐国的国君齐宣王喜欢听吹竽,可是他不爱听独奏,偏偏要组织三百人的吹竽乐队,一齐演奏。负责乐队的官员犯愁了,因为乐队的人员没有这么多,临到要演奏时,尚缺一名乐师。

(18)、古时候,齐国的国君齐宣王爱好音乐,尤其喜欢听吹竽,手下有300个善于吹竽的乐师。齐宣王喜欢热闹,爱摆排场,总想在人前显示做国君的威严,所以每次听吹竽的时候,总是叫这300个人在一起合奏给他听。

(19)、其实周围难过,先生不会吹竽,每当乐队给齐宣王吹奏的时候,他就混在队伍里学着别的乐工的样子。

(20)、滥竽充数说的是战国时期,齐国的国君齐宣王喜欢听吹竽,尤其喜欢300个善于吹竽的乐师合奏。南郭处士跑到齐宣王那里去,吹嘘自己吹竽技艺高超,齐宣王信以为真把他也编进那支300人的吹竽队中。

5、滥竽充数寓言故事的道理是什么

(1)、他不会买水果,买回的水果好多是滥竽充数的。

(2)、朝三暮四这个故事原来的意义,是阐述一个哲学道理,是《庄子·齐物论》中一则重要的寓言故事,无论朝三暮四还是朝四暮其实众猴子所得到的并没有增加或减少,猴子们喜怒为用就显得很可笑。狙公好比是载众生的“大块”而猴子就像是纷乱红尘中的众生。那些追求名和实的理论家,总是试图区分事物的不同性质,而不知道事物本身们就有同一性。最后不免像猴子一样,被朝三暮四和朝四暮三所蒙蔽。告诫人们要放开计较得失的凡心,因为人的一生一死、一得一失都是一时的,到最后我们将会发现我们并没有失去什么,也没有得到什么。因为无论形式有多少种,本质只有一种。宋《二程全书·遗书·伊川先生语》:“若曰圣人不使人知,岂圣人之心是后世朝三暮四之术也?”遗憾的是,后来应用这个成语的人,并不十分清楚朝三暮四的出处,把它和“朝秦暮楚”混淆了。而后者指的是战国时期,秦、楚两大强国对立,有些弱小国家一会儿倒向秦国,一会儿倒向楚国。就像在美苏争霸时期,有些非洲国家时而倒向美国,时而倒向苏联。朝三暮四本来与此无关,但以讹传讹,天长日久,大家也就习惯把“朝三暮四”理解为没有原则,反复无常了。 

(3)、好的习惯是从小就要养成的,发现孩子错误行为及时纠正。

(4)、我觉得我们不能像南郭先生一样不懂装懂蒙骗别人。比如数学课上,老师讲完一题后会问我们有没有听懂,有些人就像南郭先生一样没听懂确装听懂了。我们不能这样没听懂就是没听懂,老师可以再讲一次,但是如果装懂你就是在蒙骗你自己。滥竽充数成语故事10(拼音)lànyúchōngshù

(5)、   其实南郭先生撒了个弥天大谎,他压根儿就不会吹竽。每逢演奏的时候,南郭先生就捧着竽混在队伍中,人家摇晃身体他也摇晃身体,人家摆头他也摆头,脸上装出一副动情忘我的样子,看上去和别人一样吹奏得挺投入,还真瞧不出什么破绽来。南郭先生就这样靠着蒙骗混过了一天又一天,不劳而获地白拿薪水。

(6)、(成语故事)战国时期,齐国的国王非常喜欢听吹竽合奏,好吃懒做的南郭先生想办法混进了乐队,他不懂装懂、摇头晃脑,装出一幅行家的样子。不久老国王死后,新国王喜欢听吹竽独奏,南郭先生这下心虚了,害怕会露馅就连夜逃出了皇宫

(7)、如果我们没有才华,那努力就足以使我们幸福了。

(8)、从此,村里又能天天听到阿土爽朗的歌声了。人们都说听了阿土的歌,鸭子不光产蛋量不断翻倍,还一只只膘肥体壮。后来,不少外乡人也带着他们的鸭子来听阿土的歌。

(9)、有个名叫南郭的处士听说了齐宣王喜欢听合奏,觉得有机可乘,是个赚钱的好机会,就跑到齐宣王那里去,吹嘘自己说:“大王啊,听过我吹竽的人没有不被感动的,就是鸟兽听了也会翩翩起舞,花草听了也会合着节拍摆动,我愿把我的绝技献给大王。”齐宣王听得高兴,很爽快地收下了他,把他也编进那支300人的吹竽队中。

(10)、   有个南郭先生听说了齐宣王的这个癖好,觉得有机可乘,是个赚钱的好机会,就跑到齐宣王那里去,吹嘘自己说:“大王啊,我是个有名的乐师,听过我吹竽的人没有不被感动的,就是鸟兽听了也会翩翩起舞,花草听了也会合着节拍颤动,我愿把我的绝技献给大王。”齐宣王听得高兴,不加考察,很爽快地收下了他,把他也编进那支300人的吹竽队中。

(11)、但是好景不长,过了几年,爱听竽合奏的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湣(mǐn)王继承了王位。齐湣王也爱听吹竽,但他喜欢听独奏。于是齐湣王发布了一道命令,要这300个人轮流来吹竽给他欣赏。南郭处士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惶惶不可终日。他想来想去,觉得这次再也混不过去了,只好连夜收拾行李逃走了。

(12)、(释义)滥:失实的,假的。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

(13)、这些鱼目混珠的野隐士参?,是用萝卜?根?成的。

(14)、其实南郭处士他压根儿就不会吹竽。每逢演奏的时候,南郭处士就捧着竽混在队伍中,人家摇晃身体,他也摇晃身体,人家摆头,他也摆头,脸上装出一副动情忘我的样子,看上去比别人吹奏得更投入。南郭处士就这样靠着蒙骗混过了一天又一天,不劳而获地白拿着丰厚的薪水。

(15)、家长高压政策会让孩子心生畏惧的举动和措施,只有宽严并济的教育方式才是比较妥当的。

(16)、读了这个故事,我觉得很好笑,我突然想起,我也曾经经历过这样的“丑事”,那是三年级的事了,有一回,老师让我们出一板黑板报,我不懂怎么画,但又怕出丑,顾于面子,我只好不懂装懂地“指点”他们做这做那。一会儿叫他们在这边画只小鸭子,一会儿叫他们在那儿画几对海鸥,一会儿又叫他们画绿腾蔓。老师见我这么积极,就在班上表扬了我,我可高兴了!可好景不长,没过几天,学校举行了一次黑板报设计比赛,老师想到了我,她让我去比赛,我慌了,心想我只是不懂装懂而已,怎么能去参加比赛呢?那不丢脸死了。急忙随便找了个理由推辞了。

(17)、齐宣王驾崩,齐湣王继位。一日,湣王心血来潮,要查看宫廷的收支记录。“什么?这吹竽乐队每月要耗费黄金10万两?”他的眉头拧紧了,“寡人欲削减乐队,明天起,300名乐师一个个到寡人面前吹奏,吹得好的留下,只留100人,其他的遣散回家,自谋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