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钢琴师人物分析
1、海上钢琴师人物介绍
(1)、导演托纳托雷似乎比较钟情于在影片中贯穿一种比较含蓄甚至是有点悲剧色彩的格调,在《天堂电影院》和《海上钢琴师》这两部他的代表作中充分体现了他的这个特色,《海上钢琴师》中1900的与船同亡的结局给观者留下的不仅仅是对主人公的惋惜,更多的却是对这个世界的思考。
(2)、1900透过巨大的落地窗,看见上层人士在爵色魅影间醉生梦死,在那个光怪陆离的世界,与钢琴邂逅。他在钢琴上的天赋注定是个天才,而天才是孤独的。
(3)、第二次出现是旧唱片中播放音乐,这个段落中的音乐表达了麦克斯对好朋友1900的思念,同时进一步点题,影片讲述的是一位海上钢琴家的传奇人生。
(4)、1900此时露出了一抹微笑,拿起那只放在钢琴上的烟,翻起钢琴的后盖,将烟头与琴弦接触,然后,烟头竟然烧着了。这也许就是他对于胜利的宣告,一种无声的宣告。
(5)、煤矿工人丹尼收养了弃婴“1900”,其他人揣测“1900”的父母是穷苦的偷渡客,为避免移民局找麻烦,狠心将孩子留在了船上,并特地放在有钱人出入的场所,希冀会有上流社会人士收养他。
(6)、在影片中,音乐已经不再像是传统的电影配乐那样,只是作为陪衬元素来辅助叙事,莫里康内创作了描绘性的音乐,作为叙事元素本体来刻画人物性格与情感世界。于是,人们看到的1900成为了一个即兴演奏的天才钢琴师,哪怕是弗吉尼亚号上的指挥一再叮嘱他要按照曲谱弹奏,他依旧在演奏中给予所有的客人即兴演奏的乐趣。
(7)、其实,分层的功用还远不止以上说的几点,比如“次叙述有时还能对主叙述起补足作用。”影片中的次叙述层叙述了一个遭遇不幸的人给1900讲诉他自己的故事。那人说道“直到有一天我从山坡远望,……人生是重大的,我决定了,改造命运,重新开始。”整段对话1900没说上几句,但那人的故事却在他心中激起了涟漪,让1900意识到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去看世界,于是才可能有了后来的那段爱情,心中便第一次有了下船的念头,去陆地上看海、听海的声音。在这里,次叙述层的故事对主叙述层中1900的故事起了补充说明作用。
(8)、第三次出现是女孩出现在玻璃面前,当时1900正在录制演奏,他透过窗户看见了女孩,内心瞬间充满了温情,于是不自觉地演奏出了影片的主题音乐。在这一段落中,音乐的出现表达了1900情窦初开,对女孩萌发了纯真的爱情。
(9)、 尽管这些戏份被删,在120分钟版本中,如果仔细观察还是能注意到导演对底层人物的情感关照,如丹尼的镜头设计大部分都是仰拍镜头,尽管丹尼穷困潦倒,但不妨碍表现丹尼那颗未曾泯灭善良的真心。
(10)、在人生这部没有剧本的戏剧中,你愿意为美好付出多大的代价呢?
(11)、上个世纪末的大银幕上,有两艘船毁灭于观众眼前,一艘承载了海难中生离死别的爱情,一艘纪录了一段与88个琴键有关的孤独人生。前者在当年席卷全球票房缔造声名无数,而后者,在多年以后才成为众多影迷心目中的永恒。
(12)、我犹记得那年深夜,趴在茶几上,反复回放1900留给他朋友的最后话语,然后一字一句地用黑笔摘抄在白纸上。
(13)、这部片子本身也许并不想表达什么意义,就象一九零零那样漫不全心的弹奏和忧郁,他很单纯,地道,迷茫,却不需要任何支撑力,就象在风暴中他也能优雅如常的弹奏着只属于他的华尔兹乐章,一九零零不停想听听海的呐喊,却最终没有上岸。爱便爱了,忘便忘了,想往便想往了,退却便退却了,生便生了,死便死了。如许举重若轻的一生,象是从未放弃过梦想与寻求,又象是从未有过梦想与寻求。就象海一样。
(14)、影片不像《玛丽和马克思》那样,画面永远只有一个人,把孤独呈现的非常直接。导演选择利用维吉尼亚号上熙熙攘攘的人群将1900内心孤独衬托出来。
(15)、我喜欢闭上眼睛,反反复复地听1900帮助好友克服晕船时弹奏的钢琴曲,想象着自己也正坐在那艘船上,随着海浪起伏摇摆。那时的音乐是可以将人吞噬的,让你忘乎所以让你自由自在,让你感受不到自己的存在又让你无比清晰的感受到存在的快感。你能感受到飞翔,能感受到旋转,能感受到跳跃,就想初春的远行,夏日的冲浪。这里只有美好,只有存在的美好,我以为这就是生活,有活生生的美好存在。
(16)、仰摄由下往上、从低向高的角度拍摄,仰镜头代表观众向上仰望的视线,在感情色彩上往往有舒展、开阔、崇高、敬仰的感觉。如影片中Max站在即将被炸毁维吉尼亚号前对船身大全景,又如“钢琴决斗”一场中1900对拿这即将燃尽烟头的Jelly的中景镜头。此处运用仰拍的镜头展现了1900内心对Jelly此时的态度“这不是较量,而是学习”正如影片旁白所说:“他没有竞争的体育精神”,“…籍此能学到点新的东西”,他对Jelly的态度是尊敬的。这和在此片段结尾部分1900直视一旁呆若木鸡的Jelly将点燃的香烟放入他口中“你抽吧,我不会。(“Yousmokeit,Idon’tknowhow.”)”,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反映了1900的内心前后变化。
(17)、此外还有很多作为故事讲述者Max的零碎戏份被剪,如说到为何1900突然下船时Max用了多个"砰"!拟声词来渲染故事氛围,看似是闲笔,其实正是这些画外音深化了1900的精神形象。
(18)、而影片的主色调是接近于大海的蓝色,这个色调不尽从环境上吻合故事发生的环境,从主题上也反应了1900神秘、纯粹同时又略带悲剧色彩的设定。当然,在需要的时候,托纳托雷也会把蓝色的冷光换成暖光源来配合叙事。
(19)、生于船长于船死于船,这是一个虚幻的奇迹一个伤感的故事也是一个关于他的传奇。大海轮船钢琴陆地孤独友情与天才交织的故事。孤独,自从他被抛弃在维珍尼亚号开始就注定了他一生的悲剧。乐者,自从在丹尼的海葬听到音乐时就注定与音乐的一生纠缠。传奇,自从他无师自通流出的第一首曲就注定他一生的传奇
(20)、1900尝试过走下轮船,去陆地上生活。但是,最后他回头了,他无法走下去。有人说他太懦弱了,不敢面对新的世界,只愿意沉浸在自己熟悉的世界中。可是,为什么人们会觉得大众普遍的认知的世界,熟悉的生活模式就是正确的?难道永远在海上生活就是”懦弱“吗?反过来说,如果让你走上1900的轮船去这样生活一辈子,你能不退缩吗?
2、海上钢琴师主角性格
(1)、然而他最后选择的却仍是他的钢琴,他的大海。
(2)、 到今年因为《小丑》等影片的闯入,影片甚至将要跌出IMDbTOP2
(3)、我一直觉得1900骨子里有一种洒脱,为人不拘。他敢在共同演奏时突然任性地改变曲目,让指挥措手不及;他敢一边弹钢琴一边横冲直撞,撞碎了整面玻璃也毫不在乎,最后又撞开了船长的房门;他敢在受罚时大胆地将铁锹扔进熊熊燃烧的大火中,然后优哉游哉地躺下休息。这一切的一切,在我看来,还是和他的成长环境有关。从小没有人亲力亲为地教导,犯了错也不一定能及时改错,因为也许根本就没有人注意到他。所以他对听话没什么概念,最向往自由,音乐。
(4)、 作为意大利导演塞佩·托纳多雷经典时空三部曲之《海上钢琴师》在中国影迷心中的崇高地位丝毫不输《天堂电影院》和《美丽的西西里的传说》。
(5)、传统的电影叙事结构为戏剧式结构,即以戏剧冲突的规律为结构的原则,因此有一个矛盾冲突发展的过程,遵循的是开端、发展、结局的纵向路径,其结构按故事的时空进展安排情节。但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人们经验的积累改变了其对世界的看法。所以“作家如果仍然沿用传统的写法,按时间的顺序,遵循贯穿的情节,必然捉襟见肘、施展不开。因此不能不想方设法打破三维空间和时间的直线延续的传统观念,去寻找新的办法来处理作品中的时空关系。”新办法导致的变化首先体现在电影结构的安排上。套层时空结构在这一背景下逐渐显影,这是一种突破文学与戏剧的模式,按照电影艺术本身的特点来进行总体安排的结构方式。“电影的叙事时空与电影的表达密切相关。选择一种叙事时空,就选择了一种电影表达方式,而这种表达方式即携带了电影的某些风格特征。”套层时空结构并不排斥故事和情节,它把重点转向了如何讲故事,如何讲述复杂的、有意味的故事。它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根据人物的心理活动变化,把过去、现在和未来穿插起来安排结构。一般都含有几个叙述层面,让不同时空的故事交替行进中互有渗透。
(6)、海上钢琴师复杂的并不是人物关系,而是这部电影所想表达的意境。每一个人看到这部电影都会有不同的想法,这就是这部电影的魅力所在!蒂姆罗斯为了扮演好1900这个角色练习了很久的钢琴,在电影里面也有所展示,可以说成就了1900这个孤独灵魂的声名。
(7)、如果从深层次讨论1900的自由的话,我们可以从西方存在主义哲学中找到源头。存在主义又称生存主义,它是当代西方哲学主要流派之一。存在主义以人为中心、尊重人的个性和自由,认为人是在无意义的宇宙中生活,人的存在本身也没有意义,但人可以在存在的基础上自我造就,活得精彩。
(8)、此次在中国公映的《海上钢琴师》为120分钟的4K修复版。关于时长问题,影片有120/165/170分钟三个版本,120分钟为影片首次在法国上映的原始版本,并不存在“中国特供”版。
(9)、由于中途曾停拍,剧组花了110天的时间用于拍摄。在罗马搭建了19处外景,奥德萨11处。45名演员。75名工作人员。10000名群众演员。2500套服装。维吉尼亚号使用的是一艘165米长的俄国退役般艇;
(10)、我们都说这部电影影响了我们的睡眠,每天躺在床上的时候就开始想1900为什么执着的就是不选择离开大海呢?这么一个天才选择一个有界的轮船生活一辈子,钢琴是他的一生,不对,大海是他的一生,也不对,那么1900的一生到底是什么?我现在还是想不明白他心里的那个信念到底是什么,居然能让这么单纯的人一直坚守自己的信念,没有人能改变他的生活,一直都没有,就算是死亡。1900从小生活在船上,“爸爸”用他自己的方式教导这个天才小孩,可是没有人知道从来没有碰过钢琴的1900可以弹出让人感动的音乐,这又是为什么?单纯是触不可及的,我们这些在复杂的社会中浪荡了20年的人来说确实想不明白到底为什么。
(11)、最后投票环节的三个选项中,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撒老师结果啪啪打脸……因为跟Papi和张若昀一样,被白白说的“撒老师知道自己懂摩斯密码”说服了,回看第二次集中推理那里,我真的对白白respect!!
(12)、琴键是有尽头的,然而人生是没有尽头的,当1900极度挣扎着说出:“Theend?Please?Youpleasejustshowmewhereitends?”的时候,似乎我们已经看到了他的未来,却又不能看见自己的未来,于是无边的寂寞和惆怅悠然而生,让开始的期待变成同情,到最后也由衷的支持1900的选择,就让他与维珍尼亚号一起埋在没有尽头的大海吧,这或许比选择一个女人,一间屋子,一块地或是一道美丽的风景更能诠释生命的意义。
(13)、“他其实孤独的站在雾中,四周空无一物,他戴着帽子,穿马夹,站在那里,安静的,忧伤的,让心灵从他的眼睛里流淌出来……”
(14)、在他八岁时,船上的人们无意间听到一段奇妙的音乐,那就是1900弹奏出来的。他的曲子从来没有章法,就如他的内心世界一样,根本不存在什么规则、标准之类的东西,但是他有惊人的音乐天赋,那是一种超忽常规的能量,以超强的观察力去审视这个世界,用自己的内心去感悟人生百态,可惜的是他最终无法脱离自我圈定的人生枷锁。
(15)、叙述分层是现代叙事学的一个概念,学者赵毅衡提出一部叙述作品中,可能不止一个叙述者,多数情况下他们是分层存在的,这种现象,称为叙述分层。比较复杂的叙事是分层次的,几个叙述层次之间有高低之分。在托纳多雷的电影《海上钢琴师》中有三个明显的叙事层次。第一层次讲述了小号手麦克斯因为生活窘困卖小号再到请求吹最后一次小号,进而展开回忆1900,最后又寻找1900的故事。第二层次则讲述了传奇人物1900的故事:他是一个被人遗弃在游轮弗吉尼亚号上的孤儿,被船上一位好心的锅炉工丹尼收养。
(16)、但是他的计划被69岁的撒知道了,因为进入照片的人只能在底层世界里待30天,30天后不出去就会永远留在里面,现实世界的人会消失,而只要死掉就回到现实世界,69岁的撒不想让自己的孙子沉迷在回忆中,决定把25岁的何送回原来的世界。
(17)、爵士乐的特点是“不变中有万变,万变中有永恒”,这正是与故事主人公-1900的价值观与人生选择相互关照。1900出生于大海,对于陆地来说,他是个未曾存在过的人物,他的音乐即是他的人生,当他带着音乐,随同那架钢琴和“弗吉尼亚”号船一起沉入海底的时候,观众心中留下的是无限的伤感与触动,而这种情绪的另一载体正是音乐。
(18)、第四次出现是在麦克斯担心留在船上的1900被炸药炸死,借来音乐唱片和留声机,在船上播放音乐来寻找1900。在这个段落中,音乐的出现表达了麦克斯与1900之间深厚的情谊,令人感动。
(19)、这时,镜头再次给了杰里的面部特写,各种复杂的情绪在杰里的内心里滋生,镜头虚化了现场观众的那部分,1900和杰里分列镜头左右,在一片欢呼中1900被众人簇拥着抬起来,镜头由虚变实推进到1900好友马克斯的身上,并且通过马克斯的主观视角拍摄杰里情绪复杂后的落寞,同时切换了几组被人们簇拥的1900的镜头。
(20)、这些机位有的是平视交代运动轨迹、有的是平视交代人物近景、有的是平视交代背景全景、有的是平视拍摄钢琴冲破玻璃幕墙的全景、有的是仰视拍摄这个全景、有的是俯视拍摄这个全景,正是因为不同的拍摄角度下丰富的镜头运动,人们才看到1900和Max如同行云流水般自由滑行在颠簸的船舱内,仿佛在踩着大海的节拍快乐地跳舞,在这个场景中,托纳托雷为观众介绍了1900最本真、最超凡脱俗的一面,也为之后Max与1900的深厚情谊埋下了伏笔,丰富的镜头语言在这个场景中参与了叙事,可以说,镜头语言在这一段落中对于人物塑造与剧情交代功不可没。
3、海上钢琴师的主要人物
(1)、无数传奇无法复制,无数传奇堪称经典,1900是那个年代的传奇,而托纳多雷的《海上钢琴师》则成我们现代电影中的经典。
(2)、1900再一次偶然的机会,认识了他的初恋。第一次看见她,仿佛就像一张油画一般,美丽的金发,清澈的眼眸,玫瑰般鲜艳的嘴唇,1900被她深深地迷住了。
(3)、《海上钢琴师》电影影评及优秀观后感相关文章:
(4)、你拒绝融入,那么你就要承受双重的孤独,外在的内在的,所以你更孤独。而融入,那是一辈子都不会快乐的旅程,你踏着陆地是那样的轻飘飘,你感受不到你的存在,你还是孤独,无处安放的孤独
(5)、导演将麦克斯的回忆与一九零零真实的生活穿插交错,得以重现天才传奇的一生。
(6)、正是通过摄影机的不断运动,托纳托雷才精准地捕捉了1900想要上岸而最终却还是选择回到船上的整个心理变化过程,而这个场景正是整部影片的核心段落,在主题表达上起到非常重要的功能,而影片悲情而浪漫的基调也由此在大银幕上蔓延开来。
(7)、我们或许从来都不是天才,但是我们至少能做到勤恳、踏实。我们从坚硬和纯白开始,学会圆滑,学会世故,但内心深处,终究会一直记得,这一生所做的种种妥协,不过是为了在这个微尘世界,在这架上帝给予的钢琴上,创作出独属于自己的旋律与琴音。
(8)、但是,他也是怯懦的,因为他的怯懦,怯懦的真实。我们的心中都有一座孤岛,无人侵犯,也困住了自己。1900与陆地的距离只是一块船板,他踏了上去,又溜了回来。多少次我们曾孤注一掷,却最终放弃。生于船,死于船,1900永远困于一隅。
(9)、再如,当幼年的1900对着船长说出“Fucktheregulations”那句话本应是俯拍,可镜头给了1900平视,表达了在导演心中1900看一切事物都应是平等的,音乐中没有社会中繁琐的等级之分,所以我们才能看到不管是头等舱还是三等舱都一样享受音乐的1900。
(10)、慢慢地1900长大了,他从未下过船,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接触到钢琴,就在那一瞬间他找到了自己的归宿。他将自己和音乐融合在一起,很快沉溺在音乐的海洋中。
(11)、影片介绍:“男主角1900(人名)的整个人生都已经是一场悲剧了。他是一个被人遗弃在蒸气船上的孤儿,被船上一位好心的烧炉工收养,然而好人不得好报,烧炉工在一次意外中死亡,只有几岁大的1900又再度成为了孤儿。过人的天赋使他无师自通成了一名钢琴大师,但宿命也令他天然地对红尘俗世深怀戒意,他从不敢离船上岸去,只因纽约无际的高楼和川流不息的人群令他没有安全感。纵使后来遇上了一位一见钟情的少女,他思量再三后,还是放弃了上岸寻找初恋情人的冲动。他永远地留在船上了,直到唯一的好朋友警告他废船将要被炸毁,他也不愿离开,于是从出生开始就没有离开过维吉尼亚号的1900殉船于海底。”
(12)、片中那位挑战1900,还大言不惭的说是他发明爵士的那位仁兄在历史上确有其人,他就是JellyRollMorton。《TheCrave》本来就是他的作品。在电影里饰演JellyRollMorton的那位ClarenceWilliamsIII,他父亲ClarenceWilliams也是早期爵士的重要人物之一。据说是第一位在谱子上使用爵士这个字眼的人。
(13)、后来我才知道生活的大多数时候其实是孤独的,是我们心里无处安放的孤独,不被这个世界所认可的孤独。1900是孤独的,所以他选择一辈子不上岸,和那座海上浮城共生共死,而我们呢?我们没有一座属于自己的城,让我们来安放我们的孤独,让我们来逃避自己不喜欢的一切,所以我们比1900更孤独更可怜。
(14)、第一张(20岁的何写的):25岁的何要代替20岁的何,才关了20岁的何。今天是最后期限,20岁的何只能“杀”了25岁的何。69岁的撒找了本就知道鼓浪屿传说的23岁的白帮20岁的何。有联络工具,等23岁的白联系。
(15)、一个为钢琴而生、为钢琴而活、为钢琴而死的音乐奇才,毕生生活在一个有限的空间中,但他的心灵犹如滔滔巨浪无边无际。看完此片闭上双眼,仿佛自己有幸登上了弗利尼亚号静静感受1900
(16)、影视艺术诞生不久,叙事性就开始被引入影视。电影叙事学(narratology),以叙事电影为研究文本,探讨叙事电影中的叙述者与接受者,时间与空间,故事与情节,视点与结构等叙事问题。在电影叙事学的诸多研究中,电影的叙事模式一直备受关注。电影艺术与科技的结合,以及蒙太奇分切与组合的自由多变让银屏时空设计更加灵活自如,从而使电影的叙事结构形式越来越多元化。
(17)、这个故事的开头到结尾,始终是以倒叙的手法由迈克斯陈述而来的。所以,有人说,迈克斯和1900其实就是“一个人”,因为除了迈克斯,没有人能作证,我们并不知道1900的故事是否真的存在。所以,1900代表的是某种境界,是和外界纷扰不一样的存在状态。
(18)、25岁的何反杀:20岁的何+23岁的白:20岁的何+25岁的撒=1:2:3
(19)、很多人看完这部电影之后觉得里面的钢琴肯定不是蒂姆罗斯弹,认为他不可能弹得这么好。其实蒂姆罗斯是自己用半年的时间从零开始学的,包括电影里面的所有的特写都是蒂姆罗斯的。这部电影给人们带来更深的印象更主要在与它的音乐,这部片子几乎说得上是一个音乐片。从头到尾钢琴曲,小号,还有其他舒缓的爵士乐,都会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20)、从追求梦想的角度来看,当时的人们都朝着美国梦不断努力,世界充满了欲望、利益和关系的纷争,甚至很多人拼搏多年依然没有获得想要的成功,最终走向穷途末路。迈克斯为了生计可以把陪伴多年的小号卖掉,为了生存他放弃了自己的梦想;而1900一生都留在了船上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为了梦想他可以放弃一切,甚至于面对死亡,他依然无所畏惧。
4、海上钢琴师的人物介绍
(1)、无疑,1900是孤独的,他独自在海上吟唱着属于自己的歌;他是勇敢的,真正的勇士敢于面对鲜血淋漓的现实,他无惧死亡;他是有梦想的,钢琴是他的梦想,船是他的梦想,他固执的坚守着,从未放弃追求着生命的无限;他是清高的,金钱名利无法诱惑他。当他在死亡面前,临空一曲,真是帅惨了。
(2)、不同于现在影片早已被中国影迷封神的盛景,影片在欧美面世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一直存在着口碑的两极化差异,甚至被媒体评价为“最好看的烂片”、导演平淡的叙事手法、“不是那么的具有艺术风格”让影片评奖饱受争议。
(3)、此时,与爵士乐鼻祖杰里的斗琴已经让1900名声大振,各路唱片制造商纷纷前来淘金,打算借此大发横财。就在1900灌录唱片时,一位清纯的少女无意间进入了他的视野,舷窗外少女天使般的面容在蓝天碧海的映照下显得格外纯洁动人,1900透过狭窄的窗户凝望着少女天使般的面庞,目不转睛,他已经完全被少女打动了,手指弹出的曲调情不自禁也变得轻柔舒缓,无限恫怅又无限向往。从女孩儿在窗前的出现到暂离,又到出现在另一个窗外,1900从惊喜、热切到失落、沉郁,从落寞、期待又到欢欣,一颗跌宕的心透过美妙的音乐被记录在模板上,这张世上仅有一份的唱片,镌刻了他当时的灵感迸发,记录了他仅有的瞬间。1900只愿将惟一一张唱片送给自己心爱的女孩儿,发自内心的无意识的爱促使他下决心上岸,去寻找爱情。
(4)、而说到时长版本区别,120分钟版本保留了所有的高光戏份,但导演所想传递的在170分钟版本中更完整。
(5)、电影作品中的大多数的镜头是平视拍摄的。而在《海上钢琴师》中导演却大量运用仰摄、俯摄镜头和通过推、拉镜头的淡入淡出完成大全景与特写的镜头切换是本部电影最显著的视听特征之一。
(6)、海上钢琴师人物分析影评三:《海上钢琴师》叙述分层的功能
(7)、我这一期真的对何撒白张respect。何老师就不用说了,撒老师投对了!白白算票,张若昀强势分析。这四个男人真是要我狗命。
(8)、电影《海上钢琴师》又被我国翻译成《传奇的1900》,是意大利著名导演托纳托雷在1998年创作的电影作品,而担任这部电影音乐创作人的意大利当时著名的作曲大师莫里康,在创作电影《海上钢琴师》之前,两人已经密切配合创作电影《天堂影院》与《命运之力》,并且获得了广泛的好评,这两部电影的配乐也具有深厚的。“在电影《海上钢琴师》中,两位天才的创作者又一次密切合作,为全球观众献上了电影界的传奇作品,让意大利电影史上的艺术三部曲完美呈现给观众们。”《海上钢琴师》中,莫里康以钢琴音乐为主并且配合管弦乐来创作出众多音色优美的乐章,让观众在电影中流连忘返。
(9)、前面说过导演似乎比较钟情于在影片中贯穿一种比较含蓄甚至是有点悲剧色彩的格调,体现在美术用光上就使得整部电影的画面很少出现明快的色调。在“钢琴决斗”一段中,从人群进入舞台开始色调由冷色调转入暖色调并贯穿整个场景。值得注意的是,在该场景中两个主角Jelly和1900都身穿白色礼服。在整个环境中穿白色礼服的人物非常多,导演在光线的把握上明显使两人突出于所有人之外。并且在本段的结尾处Jelly被打败后默默离开的时候采用的侧光,使之没入大片的黑暗之中,用来渲染人物的内心情绪。
(10)、“砰!”船碎了,人死了,灵魂飘向天堂去了。
(11)、确实喜欢弹,而且你弹了还没人烦还一大堆人捧;
(12)、首先,我们来看整部影片镜头运动最丰富的一个场景:刚刚登上弗吉尼亚号的Max在夜里晕船,他在整个船舱内一边奔跑一边呕吐不止,这一段的镜头一直是跟拍的全景镜头,来呈现Max的狼狈与怯懦。
(13)、不是,他是一个优雅而传奇的神话,是欧洲昔日辉煌的文明、今日被背弃的传统的象征。电影中有一组很短的片段,张伯伦,爱因斯坦,这其中所说的正是这样伟大的传统:
(14)、最终得出三个选项:A.25岁的何反杀;B.20岁的何+23岁的白;C.20岁的何+25岁的撒。
(15)、后来我渐渐明白,1900代表着一种理想,代表着这个尘世中的多数人,注定不会付诸行动,却会始终心怀向往的理想。矗立在那里,自由,决绝,而悲伤。
(16)、列举出现的人物:18/25/69岁的撒,18/23岁的白,23/42岁的pa,20/22岁的井,22/24岁的张,1/20/25岁的何。
(17)、而在那场人数众多的钢琴比赛上,导演干脆采用了短焦镜头,将1900与周围人隔离了开来。未曾踏上过岸的1900根本不知比赛为何意,对杰利的蔑视也感到不可思议,我们甚至可以看到1900在饶有兴致地欣赏对方的音乐,当听到《thecrave》时还为之流下眼泪,然而美妙的音乐并没有让他找到知音。
(18)、对于这部电影,有很多不同的角度和主题。当然,如果一部电影只能从单一的角度去分析,就不算一部经典之作。
(19)、在上面的两个场景中,音乐的出现也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可以说,在《海上钢琴师》中,电影配乐已经成为了叙事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来看一下影片的音乐叙事。
(20)、1900的朴实,儒雅,洗尽铅华在这个时代看来是不可思议的,人们似乎能够在这种纯诚、洁白的单纯背后找到久违的遗憾,就让眼泪尽情地洗礼早已失落在物质和世俗背后的那片纯情森林。在1900抑郁的眉宇间,在舒缓阴凉的背景音乐当中,那种无处不在的沧桑与孤独慢慢的侵蚀你的内心,让你在黑暗中无处可逃。然而最后,镜头中的Max在街道的尽头消失,无论是现实还是虚幻,影片在孤独平淡的音乐声中结束,1900也只能作为一个故事,活在Max和观众的幻想当中。或许他不该属于这个浮华的岁月,这个渴求的时代,一个没有出生证明本来就不复存在的角色,赋予观众无穷的想象空间,最终也为影片的孤独落寞打上了长长的省略号。
5、海上钢琴师的人物
(1)、因而在渐行渐远的曾经,心中有强烈的无处排解的情愫和孤独的那时,我也曾在高楼上凝视遥远的地面,想象自己纵身一跳,人生的乐章戛然而止。
(2)、《海上钢琴师》不像一个故事,更像一个寓言,无正式名姓、无任何身份记录、父母不详、一生不曾下船的音乐天才1900是具有象征意义的虚构。
(3)、然而终究不可能成为1900,因为我们的人生道路从出生的那一刻就注定不同。
(4)、Pa→投“20岁的何+25岁的撒”,觉得撒知道自己懂摩斯密码,会找自己(撒)帮忙。
(5)、然而终究不可能成为1900,因为我们的人生道路从出生的那一刻就注定不同。
(6)、影片的缺憾在于人物刻画,主角太过神秘,让人无法洞察他的内心世界,因而就很难真正同情他。如果能把心态调离愤青阶段,该片则有打动人心的浪漫魔力。
(7)、更多“海上钢琴师”的相关文章推荐(↓↓↓)
(8)、而影片另一个不得不说到的细节,一般的回忆录式的影片在回忆部分总会制作成比较灰暗的色调,而在《海上钢琴师》里则完全颠覆了这个传统——我们所看到的Max的叙事时间里,影片呈现出一种阴暗的效果,仿佛是Max所生活着的战时乱世所带给Max以及和Max生活在共同的时代背景下的那些芸芸众生的心理——阴冷、悲伤、困苦、颓废。而当Max开始回忆过去和1900在维吉尼亚号上的生活时,影片的色调转为鲜艳而明快的亮色。可是我们不难发现,从1900第一次也是此生可能仅有的一次邂逅爱情——无望无果的爱情起,原本海面的晴澈和湛蓝被一种潮湿且伤感的连绵不绝的阴雨所替代了。那个姑娘出现的时候,舷窗外是霍然腾起迷雾的大海。而后,在Virginian的甲板上,大雨滂沱中,1900讷讷的看着那个被一袭黑衣和一把黑伞笼罩着的姑娘,张开嘴,妄图说些什么,继而却有无奈的闭上了嘴巴——用言谈与人沟通,始终不如用音乐来得更流畅。即使雨停了,天气却依然继续阴森着,于是1900只得和那个不知名的姑娘在一偏阴霾和涌动的人流中道别。
(9)、当然,这里展现的是一种不寻常的极端人生模式,或者说向大家展示了一种观念、一个可能性,刺激大家思考。但并不一定要去效仿。对每个人来说,人生就这么一次,无法假设、不能重来。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段独特的旅程,人生的选择没有高下优劣之分,也无须与其他人比较,重要的还是在于自己要好好用心享受人生旅程。
(10)、活动时间:4月10日周日晚19:30-22:00
(11)、电影采取了倒叙的方式,讲述了一个天才钢琴师的故事。在1900年,伦敦青年小号演奏家麦克斯为了解决自己的生计问题,将自己喜爱的小号卖给了一家乐器店,但是在临走之前,他请求老板让自己演奏最后一次心爱的小号。而随着他演奏小号的声音,故事也就随之开始了。在一艘行驶于欧洲与美洲之间的轮船Virginian上,有一个婴儿被遗弃在船舱,轮船上的锅炉工丹尼发现并收留了婴儿。为了纪念在新世纪的第一天捡到了这个孩子,丹尼给他起名为1900,而随着1900慢慢长大,人们发现了他过人的钢琴天赋,并且成为这艘轮船乐队的钢琴师,许多人听过1900演奏钢琴,都被他投入的演奏而感动。当时爵士乐始祖杰尼自认为钢琴天赋无人能敌,当他无意中知道1900演奏钢琴的过人技艺后,专门去这艘轮船上找到1900来挑战,最终败给了1900,1900也因此被更多人知道。但是所有传奇的事情都发生在轮船上,1900始终不肯下船去陆地上生活,一直在某天他给一家音乐公司录唱片的时候,无意中发现了一个气质典雅的女孩,1900对这个女孩产生了莫名的情愫,因此他演奏了一首温婉抒情的曲子。但是当轮船靠岸了,1900却并没有和这个陌生的女孩走下船,一直到许多年之后,战争结束了,麦克斯发现了Virginian号马上就要被炸掉,他认为1900一定就在船上,因此疯狂在船上找寻1900的身影,终于在船舱的角落发现了1900。然而1900并没有走下船,麦克斯满怀悲伤离去,远远地看着Virginian号与1900一起被炸得粉碎。
(12)、小爱原创有声书《世界影史百年经典系列100期》文字内容连载
(13)、尽管在导演心中,170分钟才是理想版本,但数码修复技术让旧时光的电影重新得到了尊严,不管是在画面清晰度还是声音方面4k修复技术均将把影片的品质提升一个层次,而影片本身的胶片质感却仍能得以完整保留,这无异于让这艘航行了21年的维吉尼亚号重新换了新装。
(14)、可以说,《海上钢琴师》整部影片的情绪基调都是伴随着音乐轻舞飞扬。因为影片的叙事是在现实与回忆中不断转换,因此,与之相对应的,莫里克奈也运用了大量的音乐蒙太奇手法,将影片与观众的思绪带入到现实与回忆的时空转换中。
(15)、今天,我们来聊意大利国宝级电影大师、新写实主义导演朱塞佩托纳托雷的时空三部曲。时空三部曲也被很多人称之为寻找三部曲、回家三部曲,三部曲中的三部电影作品有两个共同特点,一是都是通过一位男性主人公的视角,来看待这个世界并且探讨人性;其次,都运用了相同的叙事结构,也就是“GoingBack”(回到过去),托纳多雷试图通过电影的视听语言制造一种跨越时空的意识链接,通过时空交错和场景切换,带领观众在“现实”与“回忆”之间不断穿梭、并且在浪漫温情的试听语言中体会到往昔岁月留下的绵长情感。
(16)、当时的爵士乐鼻祖杰里·罗向1900发出挑战,在客轮停靠的岸边,杰里·罗在众记者媒体的簇拥下接受采访,众多客观镜头将杰里嚣张和目中无人的性格反映出来,同时又通过站在船上看着杰里的1900的定格镜头进行转场到斗琴现在所在的船舱歌舞厅。而杰里的出现是通过歌舞厅突然地安静开始的,这个剪辑点将现场观众对杰里的崇拜之情和杰里在当时世界音乐界地位烘托出来,与之对比的则是在比赛后杰里落寞的表情和在众人簇拥下的1900,这种对比式蒙太奇既反映了1900不畏惧强者的挑战又反映了杰里狂妄之后必然罪有应得的下场。
(17)、在这一段落中,摄影机的景别在大全景、中景、远景、中近景与大全景中来回切换,镜头也从标准镜头平移、到标准镜头仰角、俯角、标准镜头平拍、标准镜跟镜头、到拉镜头、镜头上移不断运动。
(18)、我犹记得那年深夜,趴在茶几上,反复回放1900留给他朋友的最后话语,然后一字一句地用黑笔摘抄在白纸上。
(19)、 对于这样一个有着纯粹音乐的浪漫主义的影片,高质量的视听观感非常重要,跟着1900的钢琴在大海中一起兜风的沉浸式体验恐怕也只有在影院中才能体会的到。
(20)、《海上钢琴师》是由朱塞佩·托纳托雷执导,蒂姆·罗斯、比尔·努恩、梅兰尼·蒂埃里主演的剧情片,于1998年10月28日在意大利上映。
(1)、众多的戏份让我们看到了1900才华横溢的钢琴表演和豁达的人生态度,但是传奇般的1900更有不惧挑战的精神,其中“斗琴”的片段1900为我们演绎了他大战爵士乐鼻祖的好戏。
(2)、21年后今天,打动无数人的维吉尼亚号终于能在大银幕与中国观众重逢,关于1900的传奇故事将抖落灰尘再度随海波飘荡。
(3)、学习,工作,为人父母,然后老去,听来仿佛一切都已明了,人生却还是那样长。
(4)、电影的阶级立场是什么?三等舱里的人们真的赞赏1900的音乐吗?
(5)、又如,“钢琴决斗”前Jelly与1900的对话一场中由Jelly面部表情一直把镜头推到一颗牙齿上的镶金上(推镜头)。两次香烟的特写、Jelly在听到1900弹奏“平安夜”时表情的特写(拉镜头)等等。
(6)、再次,叙述分层造成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叙述世界,而下一层叙述也能影响上层叙述,这种影响可以烘托气氛或者揭示主题。影片中主叙述层里,通过1900的故事向我们展示了轮船上的另类人生,在1900的人生中,没有名利,没有比较,没有美国,有的只是单纯而温暖的人性,他的音乐不为“红得发紫”,而是用音乐抚慰自己孤独的心灵,抚慰那些饱受生存压力之苦的人们,并且用音乐去触摸爱情。而在超叙述层中,小号手麦克斯因为生活窘迫,被迫卖掉心爱的小号,乐器店老板最开始的价格给得很低,但当他听完1900的故事后,把小号赠送给了麦克斯,并说了一句:一个好故事更具有价值。也就是说,主叙述层的故事感动了超叙述层里的人物。这样,加强了1900传奇人生带给人们的震撼,突出了主题。
(7)、此处有仰拍、俯拍镜的交叉组合,一方面是因为丹尼的工作环境是高低错落、幽暗复杂的立式车间,对丹尼收养弃婴这一行为发表评论的工人都在楼梯上,而丹尼在下方;另一方面是为了铺陈丹尼的现状,对人物的行为背景和导演的内在情感做铺垫。
(8)、他从不墨守成规,他的手指跟随思维跳跃,他说:“去他的规则!”他伴奏的舞会总是欢快并奇异的。他可以用音乐描绘每一个人的思想。他在三等舱为穷人弹琴。蚂蚁般的人群围绕着他的琴音起舞。他的思维在不停游曳,在火山的边缘,美丽的村庄,在圣索菲亚大教堂……他的手指簇拥着他的思想,一朵朵奇葩在黑白琴键上绽放。他的塔郎泰莎,人们从他身边散开,去追寻各自的幸福。他的孤独晕染开来,在冷寂的空气里散发着清冽的香气,是他灵魂的味道。
(9)、本片采用回忆的方式来推进故事情节的发展,在现实与回忆中反复切换。在现实进入回忆的转换中多通过Max与其他人物的对话来达到场景以及空间的调度;而在故事情节发展时,则模拟人物的目光,以人物的角度来实现空间的转换。
(10)、本片耗资2千万美元,远远超出了当时在意大利拍片的平均水平。剧组以真实布景结合后期特效制作的方式完成,不但花重金建造了1:40比例的维吉尼亚号,令人印象深刻的斗琴大战、初次邂逅、甲板欢呼等场面更是在专业的统筹下进入真实游轮拍摄。
(11)、影片以第一人称的手法,通过迈克斯的视角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已然逝去的故事。主人公1900超越了作为具体的现实的人身份,承载起当今社会中人们在现实物质压力的重压之下对理想生存的隐性诉求,具有形而上的深刻内涵。
(12)、海上钢琴师这部电影围绕着主角1900展开叙述,1900是一个弃婴,一开始被Virginia号上的工人丹尼捡到,由于是在1900年捡到的,最后也就给他取名为1900;而到后来1900在Virginia号上遇到了他的好朋友马克斯,这是一个小号手,也可以算是讲述海上钢琴师这个故事的灵魂人物;与1900斗琴的是杰利,他是爵士乐的发明者;在这部电影里面,1900还会遇到自己喜欢的姑娘帕多万,但是就算喜欢他也不敢踏上大陆一步,因为离开了大海,他的心就没有归宿了。
(13)、★电影《海上钢琴师》观后感800字感悟5篇
(14)、1900在头等舱被发现,父母身世不详,天生会弹钢琴的天才又岂是泛泛之辈。
(15)、最后的最后。时间在推移,历史在前进。这艘船免不了被炸毁的命运,可是1900宁死不下。船就是他的整个世界,而陆地,船除外的地方也许也是世界,但是于他,真是太过于庞大,他根本无法掌控,只有深深地恐惧,还不如去天堂继续做一名快乐的钢琴手。但是,1900是没有身份的,在船上生,在船上死,人间没有他存在的确切记录,那天堂也不会有,他只能以一个无身份的人生活。不过,他已经无所谓了。
(16)、影片的前半部流淌着明快和欢乐的音乐,而后半部则几乎都是以那段1900唯一留在人间的那段短曲及其变奏——空灵短巧,细微孱弱得如同1900具备自闭潜质的心灵。
(17)、更多“海上钢琴师”的相关文章推荐(↓↓↓)
(18)、而整部影片对于一九零零的刻画则大多深入内心,导演将观众带入了一个自我封闭的纯洁世界。彷佛是对这种心灵的美好希冀,但末了一九零零的与船共沉,又使人觉得这彷佛更像是导演对于这个时代之中纯洁与美好的消逝,所表现出的深深的无奈。
(19)、1900的人生不可避免是一场悲剧,是他自己能预料到的悲剧。“城市那么大,看不到尽头,我停下来不是因为所见是因为所不见,是因为看不见的东西。连绵不绝的城市什么都有,就是没有尽头,我需要看见世界的尽头。上了岸,何去何从?爱一个女人,住一间屋,买一块地,望一个景,走一条死路,太多的选择我无所适从。漫漫无尽,思前想后你不怕精神崩溃?那样的日子怎样过?我无法遗弃这艘船,宁可遗弃自己的生命。”
(20)、这三十年来,在船上他对世界冷眼旁观,却得其神髓。他也曾渴望与外界交流,当他盲打外界的电话,得到的却是谩骂与不解。
(1)、1900敏感而犀利,这与他是一个早熟的孩子有关。这是一个没有太多童年的孩子,童年的他是没有同龄人陪伴的。从他懂事起,他享受到的就是成年人的待遇,因此他不会像其他的小孩子一样有一种来自本我的欲望。他可以很好的解读其他人的内心,他能从细节感受到全部,他善于推理和判断,但他内心单纯,并不鄙夷所看到的种种欲望。这种不鄙夷建立在他只注重自我的前提下。他和黑人钢琴师在船上比赛初表现出来的单纯的欣赏和赞叹,但最后却又如此的疯狂,他并不清楚自己下一步会做什么,自己到底追求渴望的是什么,这场钢琴决斗,是从好奇到欣赏到共鸣到不屑到好斗到颓靡到兴奋。他害羞却又开朗,他会与第一次见面的吹小号的胖子,一同坐在钢琴前,指尖洋溢着洒脱;可是面对心爱的姑娘,却又连一张自己的杰作也送不出手。他积极却又消极,船头到船尾的简短空间,他呆了最起码45年,一步也没有迈出,他是积极的,因为他一步也没有迈出,却还是那么快乐,可他又是那么的消极,因为他一步也没有迈出,他连尝试的勇气都没有。他心境单纯,有着很多很简单的快乐,所以在船上他可以过得很开心,但他的开心都是不明显的,因此当他结识了康恩这个朋友洒脱不羁的朋友时是那么的开心。一出生就被遗弃,疼爱自己的养父也在年幼的时候意外身亡,8岁以前都只能躲在阴暗的船舱,没有朋友,没有阳光,没有认同感,这是他内心不安的本源。在享受着钢琴带给自己的单纯的快乐的同时,他质疑着身边的一切,畏惧着外面的世界。
(2)、他注定了就是孤立于世的,给你执笔的权利,你也不会往他身上加一点点俗世的幸福,因为他已经如此完美的完成了他的人生,像一部完整的作品,无法再被添加或删剪,即使是他如稀世珍宝般无法被复制的遗憾,以及象牙般光洁无暇的纯望,都是他翅膀上的羽毛,被他细细梳理。
(3)、1900代表着一种理想,代表着这个尘世中的多数人,注定不会付诸行动,却会始终心怀向往的理想。矗立在那里,自由,决绝,而悲伤。
(4)、“由于叙述行为总是在被叙述事件之后发生的,所以叙述层次越高,时间越后,因为高层次为低层次提供叙述行为的具体背景。”学者赵毅衡提出把主要叙述所占的层次,即占大部分篇幅的层次称为主叙述层。在主叙述之上的一层叙述为超叙述,在其之下的为次叙述。这样看来,《海上钢琴师》的主叙述层是传奇人物1900的故事,而小号手麦克斯卖小号、回忆1900、寻找1900的故事为超叙述层。一个遭遇不幸的人给1900讲诉的他自己的故事为次叙述层。
(5)、 被抛弃的优雅传统。这也就是为什么钢琴师以弃婴而形式第一次登场了,也正是为什么他被炉工命名为1900。
(6)、我们是生活在“外面的世界”里的人。这个世界的意义在于“传承”。就像一个游戏,每个人都是其中的玩家,然而获得的任务,却是如何使这个游戏永远存在。赡养父母,繁衍后代,诸多必须背负的责任令前行显得缓慢而艰难。然而我们的人生对于整个游戏而言,存在的时间或许只有一秒,或者更短。也唯有越短暂,这个游戏的运行时间才会越长,才有可能,“永不结束”。
(7)、请于活动开始前15分钟到少康楼404签到,迟到如超过10分钟以上者不宜入内;
(8)、他从未离开过他生活过的弗吉尼亚。他也爱过那个平凡却风尘仆仆的女孩,却因为自卑和懦弱而错过了;他也想下船去找她,但他看着舷梯上无边无际的世界,犹豫着要不要回去;他也有一个真正走进他内心的朋友,却拒绝和他下船,选择了死亡。
(9)、这部片子它获得一种巨大成功还在于这里边对于人生价值,社会的一种变现。其实看了这部电影,你就会有体会,象征着我们人生过程中一种俭朴淡薄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就是不就追求过分的欲望。这个船象征着我们理想当中淳朴的人生观。陆地象征着无边无际的欲望。1900坚守着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被物欲所俘虏。而这部电影最后,1900和弗吉尼亚号一起沉到海底象征着导演朱塞佩.托纳多雷对这种朴素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一种基本坚守。这个电影的最大隐喻应该是我们人生在世的时候,你可以被一些无穷的欲望所沉迷,但是千万不要忘记在合适的时候,回归自己的心灵。在自己心灵里放着一艘像弗吉尼亚号这样的船。在适当的时候,我能不被物欲所迷失,能回到自己的理想之舟当中。
(10)、为什么不想离开大海呢。因为外面的世界是上帝的键盘,millionsandbillionsofkeysthatneverend,太巨大了,是因为这样吗。
(11)、 在船上出生,在船上死亡,他是一个从来没有存在过的人。第一次放弃下船,他放弃了财富和名气。第二次放弃下船,他放弃了生命。人们把音乐当成一种比赛,他不在意虚名和输赢。人们想利用他的才华致富,他不愿意让他的音乐离开他。人们浪费了太多的时间去问“为什么”,他想活得简单点。宁愿一生孤独,不愿随波逐流。人可以下船,但是不能离开大海。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片海,而他的大海是音乐,是钢琴,是那个女孩。
(12)、再来看另一个场景,为了寻找朝思暮想的梦中情人,1900在船上与众人依依惜别之后准备下船上岸,然而,就在他即将踏上岸边那片土地的时候,他却选择了回头转身。
(13)、“不存在”的人物设定既奠定了悲剧基调,也从另一方面凸显出他的生而自由。儿时睡觉吊篮的自由摇摆,第一次弹钢琴时对船长说的“让规则见鬼去吧”,都表明海上钢琴师本性的自由。
(14)、所以,1900背后真实的隐喻是什么呢?他只是一个简单的人么?
(15)、对于1900而言,音乐,是用来娱乐自己的——他永远为了自己而弹奏着,永远不让自己的音乐和自己分离。
(16)、而这个陆地太可怕了。所以想到这1900没有下去,把自己的礼帽抛向大海上,象征着我和陆地告别了,我抛弃了这种欲望,就这么着他又回到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