箪食壶浆的意思解释
1、箪食壶浆 怎么读
(1)、其古代的“壶”可用作滴水计时的器具(壶漏)。人们不仅生活在空间里,也生活在时间里,自古以来人们就需要较为准确的时间概念,最初的较为精准的计时工具就是用作滴水计时的漏壶。例如:“君丧,虞人出木角,狄人出壶,雍人出鼎,司马县之,乃官代哭。”(《礼记•丧大记》)郑玄注:“壶,漏水之器也。”再如:“凡丧,县壶以代哭者,皆以水火守之,分以日夜。”(《周礼•夏官·挈壶氏》)郑玄注引郑司农云:“县壶以为漏。”贾公彦疏:“以壶为漏,分更相代。”又如:“烟月寒,秋夜静,漏转金壶初永。”(后蜀·毛熙震《更漏子》词)
(2)、(解释) 具体:各部分已大体具备;微:微小。指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大体都有了,不过形状和规模比较小些。
(3)、解放军在胜利归来的时候;老百姓往往箪食壶浆来欢迎。
(4)、(解释)致:尽,极;志:意志。把心思全放在上面。形容一心一意,聚精会神。
(5)、食:食物;浆:汤。百姓用箪盛饭,用壶盛汤来欢迎他们爱戴的军队。形容军队受到群众热烈拥护和欢迎的情况。
(6)、(出自):《孟子·万章上》:“太甲悔过,自怨自艾。”
(7)、(解释):舍:除了。除了我还有哪一个?形容人敢于担当,遇有该做的事,决不退让。
(8)、陈寿 〔魏晋〕《隆中对》: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9)、(出自):《孟子·藤文公下》:“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俱。”
(10)、(1)齐人伐燕,胜之:事在齐宣王五年(前315年),燕王哙把燕国让给他的相国子之,国人不服,将军市被、太子平攻子之,子之反攻,杀市被、太子平;齐宣王派匡章乘机攻打燕国;燕士卒不战,城门不闭,燕君哙死,齐因而速胜。
(11)、(解释)∶食:食物;浆:汤。百姓用肇盛饭,用壶盛汤来欢迎他们爱戴的军队。形容军队受到群众热烈拥护和欢迎的情况。
(12)、“占领不占领燕国,要看燕国老百姓是否欢迎我们。如果他们欢迎我们,那么可以占领。古人也有这么做的,武王灭商就是这样。如果燕国老百姓不欢迎我们,这就不能占领。古人也有这样做的,文王不灭商就是这个道理。现在,燕国老百姓用箪盛着吃的,用壶装着喝的,来欢迎齐国的军队,这还能有别的原因吗?无非是想结束原先那种水深火热的沉重日子。如果您占领了燕国,使水更深,火更热,老百姓就会逃避这更为痛苦的生活,离您远远的,那么即使你占领了燕国,也是不会长久的。”
(13)、(解释):此:这;彼:那。那是一个时候,现在又是一个时候。表示时间不同,情况有了变化。
(14)、齐宣王非常得意,想借这个机会完全占领燕国,便对孟子说:“有人劝我占领燕国,而有人不同意我占领燕国。我想,燕国并不比我们弱小,我们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取得了胜利,光靠人的力量是不行的,这恐怕是天意吧!看来,天意是要我们吞并燕国,如果我们不这样做,上天恐怕要降下灾祸惩罚我们。我想,我们还是彻底占领燕国吧。你认为怎么样呢?”
(15)、(英文):receivesoldierswithbasketsofriceandvesselsofcongee
(16)、(出处)《孟子·尽心上》:“行之而不著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
(17)、(出自):《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18)、(出自):《孟子·离娄上》:“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19)、(出自):《孟子·尽心下》:“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者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
(20)、这些日常生活常用的成语,都是出自《孟子》一书!
2、箪的意思
(1)、齐宣王非常得意,想借这个机会完全占领燕国,便对孟子说:“有人劝我占领燕国,而有人不同意我占领燕国。我想,燕国并不比我们弱小,我们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取得了胜利,光靠人的力量是不行的,这恐怕是天意吧!看来,天意是要我们吞并燕国,如果我们不这样做,上天恐怕要降下灾祸惩罚我们。我想,我们还是彻底占领燕国吧。你认为怎么样呢?”
(2)、(解释):解:解救;倒悬:人被倒挂,比喻处境困难、危急。比喻把受苦难的人民解救出来。
(3)、(出自):《孟子·告子下》:“是故禹以四海为壑。今吾子以邻国为壑。”
(4)、拼音:dān sì hú jiāng(“箪食壶浆”中的“食”旧读sì,现读shí。)
(5)、箪食壶浆(拼音:dānshíhújiāng)是一则汉语成语,成语最早出自于战国·孟轲、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孟子·梁惠王上》。
(6)、例句:时操引得胜之兵,陈列于河上,有土人箪食壶浆以迎之。(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一回)。
(7)、箪器,圆形,用竹或用苇编;有盖,容量小,一般只供一人食。《孟子·梁惠王下》:“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这是它最早的出处。朱熹注:“箪,竹器。食,饭也。”《公羊传·昭公二十五年》:“高子执箪食,与四脡脯。”何休注:“箪,苇器也,圆曰箪。”“脡”,条。《论语·雍也》赞孔子高足颜渊清苦的生活:“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甚忧,回也不改其乐。”一箪容一人食,其积必小。它有盖,故也宜于外行持带。《左传·宣公二年》记晋国大夫赵盾馈翳桑饿人灵辄食曰:“而为之箪食与肉,寘诸橐以与之。”橐是一种中开口、两端容物、可搭于两肩的囊袋,赵盾给饿人一箪食和肉(肉兼放在箪中)盖紧,再纳入橐中。
(8)、(解释):遇到挫折时切莫责怪他人,而应先反过来从自己身上找出问题的症结,并努力加以改正。
(9)、(出自):《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10)、子之率军反攻,杀了子被和太子平,燕国大乱,给百姓带来深重的灾难。于是,齐国军队趁着这有利时机,取得了燕国百姓的支持,只用了短短五十天的时间,就一举击败了燕国军队,攻占了燕国的大部分领土。
(11)、(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12)、(解释)逢:遇到;源:水源。到处遇到充足的水源。原指赏识广博,应付裕如。后也比喻做事得心应手,非常顺利。
(13)、战国时,成语故事,齐国攻打燕国获得了胜利,齐宣王便问孟子:“当时有人劝我不要吞并燕,有人劝我吞并燕。仅用五十天以一个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攻下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光凭人力是做不到的,但不吞并它必遭天灾,吞并它又将怎么样呢?”
(14)、(出处)《孟子·梁惠王上》:“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
(15)、(例句)解放军在胜利归来的时候,老百姓往往~来欢迎。
(16)、(4)箪食壶浆:箪(dān),古代盛饭的竹筐;食,饭;浆,用米熬成的酸汁,古人用以代酒。
(17)、(出处)《孟子·公孙丑上》:“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
(18)、(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冉牛、闵子、颜渊,则具体而微。”
(19)、(解释)怨:怨恨,悔恨;艾:割草,比喻改正错误。原意是悔恨自己的错误,自己改正。现在只指悔恨自己的错误。
(20)、箪(本意指古代盛饭的圆形竹器),名词作动词,用箪来盛、舀。食,名词,干粮主食。浆,发酵饮料(低度浊酒)。
3、箪食壶浆的意思和拼音
(1)、(出自):《孟子·梁惠王上》:“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
(2)、(出自):《孟子·滕文公下》:“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
(3)、(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
(4)、(出自):《孟子·尽心上》:“君子之于物也,爱人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5)、“有人劝我占领燕国,而有人不同意我占领燕国。我想,燕国并不比我们弱小,我们在这么快的时间内就取得了胜利,光靠人的力量是不行的,这恐怕是天意吧!看来,天意是要我们吞并燕国,如果我们不这样做,上天恐怕要降下灾祸惩罚我们。我想,我们还是彻底占领燕国吧。你认为怎么样?”
(6)、与之类似却不同的是笥(si),一般箪无盖圆形,而笥则可能有盖,长方或正方形。
(7)、战国时,齐国攻打燕国获得了胜利,齐宣王便问孟子:“当时有人劝我不要吞并燕,有人劝我吞并燕。仅用五十天以一个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攻下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光凭人力是做不到的,但不吞并它必遭天灾,吞并它又将怎么样呢?”
(8)、(出处)《孟子·尽心下》:“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
(9)、(解释):虞:料想;誉:称赞。没有意料到的赞扬。
(10)、(解释):已甚:过分。不做得太过分。多用于劝诫别人对人的责备或处罚应当适可而止。
(11)、(出处)①《孟子·梁惠王下》:“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12)、(出自):《孟子·离娄下》:“仲尼不为已甚者。”
(13)、水灾时国军官兵奋不顾身到灾区帮助民邢撤离,灾后大家备了箪食壶浆,感谢他们。
(14)、这个成语出自《孟子·梁惠王下》:“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这段话讲了这么一个故事:燕国相国子之,大将子被、太子平率兵讨伐,国内大乱。齐宣王趁机出兵攻打燕国并控制大部分领土,齐宣王想侵吞了燕国,咨询孟子,孟子说:“以一个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去攻打一个同样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燕国老百姓用箪送吃的,用壶装喝的欢迎齐军,还有其他的想法吗,就是想躲避水火而已。”
(15)、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以迎将军者乎? ◎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16)、(出自):《孟子·梁惠王上》:“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17)、漏壶有沉箭式和浮箭式两种。最初使用的是沉箭式,即用一只铜壶盛水,接近壶底部有一个小洞,壶中竖直插一根刻有刻度的木尺,木尺下端固定在一块船形木块上,使其浮在水面上,当水从小洞滴出后,人们根据水位降低后标杆上的刻度来判断时间。但由于漏壶中水多时和水少时的滴水速度不同,影响到漏壶计时的准确性,为了提高计时的精确度,由单只逐渐发展成为多只一套的漏壶,同时,还由沉箭式漏壶改为浮箭式漏壶。漏壶的级数越多,计时就越准确。
(18)、(出处)《孟子·离娄上》:“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
(19)、②白居易《观刈麦》:“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20)、(解释):喻:了解,明白。不用说话就能明白。形容道理很明显。
4、箪食壶浆的意思解释
(1)、(出自):《孟子·梁惠王上》:“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2)、其“壶”也可指称古代的一种瓦鼓,敲击以驱水虫。例如:“壶涿氏下士一人,徒二人。”(《周礼•秋官·司寇》)郑玄注:“壶谓瓦鼓;涿,击之也。”贾公彦疏:“壶乃盛酒之器,非可涿之物,故知是瓦鼓。必知是瓦者,虽无正文,《考工记》有陶人、瓬人,造瓦器驱水虫,非六鼓,故知是瓦鼓也。”再如:“壶涿氏掌除水虫,以炮土之鼓驱之,以焚石投之。”(《周礼•秋官·壶涿氏》)
(3)、从上图可以看出,“壺”字的甲骨文、金文、小篆均为独体象形字,象一种盛装液体的容器,古文字的“壺”,颈窄腹圆,有耳有盖有底座,样式繁多,大小不一。
(4)、我想,其实葫芦本身是不能医病的,大约它有两种吉祥意义为医者所爱,一是它可以浮在水上,大一点的葫芦可以渡人过水;二是在古音里它跟“福”字谐音,可以使人逢凶化吉,故“悬葫”对病人有利。至于“济世”嘛,医者仁心,以医技普济众生,世人称之,便有“悬壶(葫)济世”之说。看来此“壶”非彼“葫”也,这里也就不多说了。
(5)、(出自):《孟子·梁惠王上》:“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6)、曹操引得胜之兵回来后,陈列于河上,有土人箪食壶浆以表示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