脍炙人口的脍是什么意思
1、脍炙人口的脍g指的是
(1)、有一次,孟子的学生公孙丑就这件事向孟子提问:脍炙(精美的肉食)和羊枣哪样东西好吃?孟子说:当然是脍炙好吃。公孙丑说:那么曾参父子一定都爱吃脍炙了,可为什么父亲死后,曾参只戒羊枣,不戒脍炙呢?
(2)、一掷千金浑是胆,家无四壁不知贫。——吴象之《少年行》
(3)、脍炙人口,出自五代·王定宝《唐摭言》卷十:“如‘水声常在耳,山色不离门’,又‘扫地树留影,拂床琴有声’……皆脍炙人口。”
(4)、8安徒生的童话故事很感人、很细腻,并且脍炙人口、妇孺皆知。
(5)、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6)、春秋时,有父子两人,他们同是孔子的弟子。父亲曾哲爱吃羊枣(一种野生果子,俗名叫牛奶柿);儿子曾参是个孝子,父亲死后,竟不忍心吃羊枣。这件事情在当时曾被儒家子弟大为传颂。
(7)、15谈到武侠小说,最脍炙人口的,莫过于金庸的作品。
(8)、可怜荒垄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白居易《李白墓》
(9)、出处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十海叙不遇》:“李涛;长沙人也。篇咏甚著;如‘水声长在耳;山色不离门’……皆脍炙人口。”
(10)、这个成语是从《孟子·尽心下》记载的一段故事中引申出来的:脍炙,所同也;羊枣,所独也。
(11)、11贺敬之创作的《回延安》,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好诗。
(12)、这个成语来源于《孟子.尽心下》,曾哲嗜羊枣,而曾子不忍食羊枣。公孙丑问曰:“脍炙与羊枣孰美?”孟子曰:“脍炙哉!”公孙丑曰:“然则曾子何为食脍炙而不食羊枣?”曰:“脍炙所同也,羊枣所独也。讳名不讳姓,姓所同也,名所独也。”
(13)、18著名的唐代诗圣李白先生,他创作的诗总是脍炙人口。
(14)、脍炙人口最早出自五代王定保的《唐摭言》卷十:“如‘水声常在耳,山色不离门’,又‘扫地树留影,拂床琴有声’……皆脍炙人口。”这里用这两种肉来比喻各种各样受到人们赞美的诗文。
(15)、(同义词):赞不绝口、欲罢不能、交口称誉
(16)、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高鼎《村居》
(17)、鸟语花香变夕阴,稍闲复恐病相寻。正应独有江山分,素自都无廊庙心。——吕本中《庵居》
(18)、脍:切细的肉;炙:烤熟的肉。脍炙皆为人所喜好,后以脍炙人口形容为人赞赏的诗文,或流行一时的事物。
(19)、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20)、例句:唐诗三百篇,篇篇都脍炙人口。所著歌诗颇多,其间绮丽得意者数百篇,往往脍炙人口。
2、脍炙人口是什么意思
(1)、13真正的经典,往往能传诵不绝,脍炙人口。
(2)、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
(3)、脍:切细的肉;炙:烤熟的肉。脍和炙都是人们爱吃的食物。指美味人人爱吃。比喻好的诗文受到人们的称赞和传讼。
(4)、本指质性平和无味。后多指平平常常,缺乏特色。
(5)、出处: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诸公要人;争欲令出我门下;交口荐誉之。”
(6)、(字词解释):脍:形声字,从月,会声,本义是指切细切薄的肉。炙是会意字,上面是肉,下面是火,就是用火烤的肉。脍和炙都是人们爱吃的食物。指美味人人喜欢吃。
(7)、这个成语是从《孟子·尽心下》记载的一段故事中引申出来的:脍炙,所同也;羊枣,所独也。
(8)、脍炙人口中的脍和炙指的是两种肉,都是人们爱吃的食物,成语意思是指美味人人爱吃,比喻好的诗文受到人们的称赞和传颂。出自五代·王定宝《唐摭言》。
(9)、到了战国时,孟子的弟子公孙丑对这件事不能理解,于是就去向老师孟子请教。公孙丑问:“老师,脍炙和羊枣,哪一样好吃?”
(10)、 (示例):一部~的《国风》与《小雅》,也是“三百篇”的最精采部分,便是诗歌合作中最美满的成绩。 ◎闻一多《歌与诗》
(11)、成语典故:孔子的弟子曾与曾参为两父子,曾死后,曾参为悼念父亲曾而不吃羊枣。孟子的弟子公孙丑听说后,就问孟子脍炙和羊哪个好吃。孟子说当然是脍炙,公孙丑问为什么曾子吃脍炙而不吃羊枣,孟子告诉他这是为了避讳而选择的结果。
(12)、7这家的小笼汤包脍炙人口,许多人慕名而来,天天高朋满座。
(13)、“当然是脍炙好吃,没有哪个不爱吃脍炙的!”公孙丑又问:“既然脍炙好吃,那么曾参和他父亲也都爱吃脍炙的了?那为什么曾参不戒吃脍炙,只戒吃羊枣呢?”
(14)、脍和炙全是大家爱吃的东西,脍炙人口意思就是指美味可口惹人爱吃,形容好的诗词受到大家的夸赞和传扬。
(15)、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白居易《长恨歌》
(16)、楼阁高低树浅深,山光水色暝沉沉。——白居易《菩提寺上方晚眺》
(17)、(语法):紧缩式;作谓语、定语;指听得多了
(18)、引证解释:鲁迅《书信集·致孟十还》:“知道您颇喜欢精印本《引玉集》,大有‘爱不忍释’之概。”
(19)、出 处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20)、少年上人号怀素,草书天下称独步。墨池飞出北溟鱼,笔锋杀尽中山兔。——李白《草书歌行》
3、脍炙人口的脍是什么意思怎么读
(1)、出处: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十海叙不遇》:“李涛;长沙人也。篇咏甚著;如‘水声长在耳;山色不离门’……皆脍炙人口。”近义词:流脍人口、交口称誉、爱不释手、口碑载道、喜闻乐见、百听不厌。反义词:鲜为人知、平淡无味。
(2)、脍炙人口,意指切细的烤肉人人都爱吃。比喻好的诗文或事物为众人所称赞。出自五代·王定保《唐摭言·载应不捷声价日振》:“李涛,长沙人也,篇咏甚著,如‘水声长在耳,山色不离门’……皆脍炙人口。”宋周煇《清波杂志》卷八:“贺方回、柳耆卿为文甚多,皆不传於世,独以乐章脍炙人口。”
(3)、20脍炙人口的意思:脍:切细切薄的肉、鱼;炙:烤。烤熟的肉。切细的烤肉人人都爱吃。比喻好的诗文或事物为众人所称赞。
(4)、出处: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十海叙不遇》:“李涛;长沙人也。篇咏甚著;如‘水声长在耳;山色不离门’……皆脍炙人口。”
(5)、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崔护《题都城南庄》
(6)、脍炙人口出自五代王定保的《唐摭言·卷海叙不遇》:“李涛,长沙人也,篇咏甚著,如‘水声长在耳,山色不离门’,……皆脍炙人口。”
(7)、(出自):五代·王定宝《唐摭言》卷十:“如‘水声常在耳,山色不离门’,又‘扫地树留影,拂床琴有声’……皆脍炙人口。”
(8)、 (解释):脍:切细的肉;炙:烤熟的肉。脍和炙都是人们爱吃的食物。指美味人人爱吃。比喻好的诗文受到人们的称赞和传讼。
(9)、画阁魂消,高楼目断。斜阳只送平波远。无穷无尽是离愁,天涯地角寻思遍。——晏殊《踏莎行》
(10)、解释: 脍:切细的肉;炙:烤熟的肉。脍和炙都是人们爱吃的食物。指美味人人爱吃。比喻好的诗文受到人们和称赞和传讼。
(11)、一部~的《国风》与《小雅》,也是“三百篇”的最精采部分,便是诗歌合作中最美满的成绩。
(12)、12桌上摆满了脍炙人口的佳肴,令人垂涎欲滴。
(13)、朝钟暮鼓不到耳,明月孤云长挂情。——李咸用《山中》
(14)、(词语解释):脍:切细切薄的肉、鱼;炙:烤。烤熟的肉。切细的烤肉人人都爱吃。比喻好的诗文或事物为众人所称赞。
(15)、22我要好好学习写作文,好让我的作品也像李白、杜甫的诗那样脍炙人口。
(16)、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巳亥杂诗》
(17)、17凡一代文学作品,有脍炙人口者,亦有默默无闻者。
(18)、思君忆君。魂牵梦萦。翠销香暖云屏。更那堪酒醒。——刘过《四字令》
(19)、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李白《长干行》
(20)、脍和炙都是人们爱吃的食物,成语意思是指美味人人爱吃,比喻好的诗文受到人们的称赞和传颂。
4、脍炙人口的脍是什么意思至是什么意思
(1)、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登科后》
(2)、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
(3)、(出自):五代·王定宝《唐摭言》卷十:“如‘水声常在耳,山色不离门’,又‘扫地树留影,拂床琴有声’……皆脍炙人口。”
(4)、(解释):脍:切细的肉;炙:烤熟的肉。脍和炙都是人们爱吃的食物。指美味人人爱吃。比喻好的诗文受到人们的称赞和传讼。
(5)、爱不释手,亦作“爱不忍释”。谓喜欢得舍不得放手。
(6)、在这美不胜收的地方,流传着这样—首脍炙人口的歌。
(7)、(出处)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十海叙不遇》:“李涛;长沙人也。篇咏甚著;如‘水声长在耳;山色不离门’……皆脍炙人口。”
(8)、脍炙人口的近义词有:流脍人口,交口赞誉,爱不释手等。
(9)、脍炙人口( kuài zhì rén kǒ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