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句子网

精选老子关于和合的论述121句

老子关于和谐的名言

1、老子 和谐共生

(1)、你可以用爱得到全世界,你也可以用恨失去全世界。

(2)、第55章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第56章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3)、各人有各人理想的乐园,有自己所乐于安享的世界,朝自己所乐于追求的方向去追求,就是你一生的道路,不必抱怨环境,也无须艳羡别人。罗兰

(4)、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

(5)、(译文)所以,善人,可以作为不善人的师范;不善人,又可以作为善人的借鉴。

(6)、老子的人生哲学总是延伸到政治哲学的,道通为其学理上逻辑立足点即在于此。就和谐的视角看,“致虚”、“守静”也好、“见素抱朴”也好,通向治国之道就必然是:“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老子》五十七章)诚如黄克剑先生所言:“从‘无为’到‘自朴’是自上而下的‘见素抱朴’,它消解着‘法令滋彰’以至流于文弊的政治,把一向为权力之争所累的政治化导于无形。”

(7)、道是隐形的,德是显现的,德不能离道,道更不能离德,无德不能现道。道为体,德为用,即所谓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8)、人若失神形相离,只剩躯壳,浑浑噩噩,生不如死;

(9)、天道自然,人道岂可违反自然?这里的“自然”,是指自然而然、自己如此。老子强调“莫之命而常自然”(《老子》五十一章),旨在让万物顺任自然而不要加以干涉。因而政治的最高境界即“无为”,连孔子也接受了这一理念。这是儒道二家的共同之处。

(10)、那么,老子为什么又要接着“无为”而说“无不为”呢?这实在是老子深髓哲思对后人的重大启示,它告知人们:你若能谨守天道而顺其自然,便没有什么事情是做不成的。原来,“无不为”是由于不妄为的“无为”所产生的效果。

(11)、光荣的路是狭窄的,一个人只能前进,不能后退;所以你应该继续在这一条狭路上迈步前进,因为无数竞争的人都在你背后,一个紧随着一个。莎士比亚《特洛伊罗斯与克瑞西达》

(12)、因而,在老子那里,道是在自然状态中“无为而无不为”的。正因其“无为自化”,从而它不是“使然”的,从而呈现为一种决无勉强、自然而然的境界状态。

(13)、(译文)孔子说:“志士仁人,不能为求生而损害仁德,只能牺牲自己来成全仁德。”

(14)、在你发怒的时候,要紧闭你的嘴,免得增加你的怒气。苏格拉底

(15)、(译文)孔子说:“君子有九点要考虑的:看的要考虑是否明白,听的要考虑是否清晰,脸色要考虑是否暖和,态度要考虑是否谦恭,语言要考虑是否忠诚,做事要考虑是否敬业,疑问要考虑如何向人请教,心里不平时要考虑是否有所患,得到利益时要考虑不要忘义。”

(16)、老子所谓:“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坦然而善谋”(《老子》七十三章),正可作为“莫之命而常自然”这一命题的另一种解说:它诉诸于自然的根本规律,这种规律是不争攘而善于得胜的;不说话而善于回应的;不召唤而自动来到的。

(17)、慈性自然,以仁慈之心善待天下万事万物,以己之慈,感化万物,万物受感,自亦归慈。若天下人皆慈,百姓自安,国家自治,慈焉能不勇。

(18)、这也正是老子“见素抱朴”的本意所在,老子反对的就是那种虚浮的外在的文饰,因为它无处无时不在破坏事物的内在的统一与和谐。正是立足于这一逻辑,老子才说:“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19)、我爱人生,所以我愿像一个狂信者那样投身到生命的海里。巴金

(20)、遨游辽阔的中华大地,我陶醉过;仰望无尽的苍穹,我迷恋过;如果把大地比作物质,把苍穹比做精神,我认为苍穹比大地更迷人。

2、老子关于和合的论述

(1)、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2)、奶奶发明了妖怪来吓唬小孩,也发明了耶和华来吓唬大人。雨果《悲惨世界》

(3)、所谓内心的快乐,是一个人过着健全的正常的和谐的生活所感到的快乐。罗曼罗兰

(4)、5)行动不一定带来快乐,但没有行动则肯定没有快乐。

(5)、是以圣人欲上民,以其言下之;欲先民,以其身后之。

(6)、不敢为天下先,谦卑处下,无智无欲,与物无争,不炫己长,置身于后,不为人先,此为水性,此性虽不为器用,而无器能与之争,此不争之器,无器能比。

(7)、道生一生二生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8)、4)聪明人嘲笑傻瓜,傻瓜也嘲笑聪明人,双方会感到同等的快乐。

(9)、(译文)天下万物产生于看得见的有形质,看得见的有形质产生于看不见的无形质。

(10)、希望,就在眼前,能力就在身上,关系可以好,但是不能总是让别人金口玉言,关系可以走的近,但是不能让自己帮别人,人可以帮人,但不能总帮一个人。

(11)、(译文)指不辞辛劳,勤勤恳恳,小心谨慎,竭尽全力,贡献出全部精神和力量,一直到死为止。

(12)、(译文)穿衣服需注意整齐,不必讲究昂贵、名牌、华丽。穿著应考量自己的身份及场合,更要衡量家中的经济状况,才是持家之道。

(13)、“自然”和“无为”在老子哲学中是仅次于道和德的重要范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老子所推崇和追求的最高价值,“无为”是这种价值得以实现的行为原则和行为方式。

(14)、(译文)把自己的性命置之度外,反而更好地保护了自己的性命。不正是因为他对自己的无私?反而可以

(15)、功名利禄,只能带给我们短暂的快乐;惟有平静的心灵加上对工作的热爱,才能带给我们永恒的喜悦。

(16)、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

(17)、人行于世,要去欲还本,回归自性,顺应自然,清心寡欲,万事皆有定数,万难皆有解数。

(18)、国政和谐,上下同心,百官尽职,百工尽技,百姓乐业;

(19)、句意:不要为一时的困难险阻和挫折所吓倒,损失是常有的,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胜利总是会和勇敢者在一起。

(20)、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道”的意义不仅在于自然生态和谐统更在于人与宇宙的和谐统在于生命的主体和自然的客体在生态学和美学基础之上,实现“天人合一”的生态美的合理结合。

3、老子关于和谐的观点

(1)、从哲学层面看,老子认为万物之本源为“道”,而道以“无为”为其本性,它是无为而自然的,能守此“道”,万物便顺应自然而变化。实际上,宇宙演化及其规律之“道”,对老子而言虽有点神秘(“道”毕竟不可言说),但并不复杂:“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2)、(译文)虽深知什么是雄强,却安守于雌柔取态而处事。

(3)、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论语》

(4)、最正直的东西好似枉屈,最灵巧的东西好似笨拙,最卓越的辩才好似不善言辞。不停地动作可以战胜寒冷,安静能克服暑热,清静无为才能统治天下。

(5)、所以老子还要强调:“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从老子的“不敢为”到“无败”、“无失”,我们当能体认老子“无为”的深意所在。

(6)、我不知道我现在做的哪些是对的,那些是错的,而当我终于老死的时候我才知道这些。所以我现在所能做的就是尽力做好每一件事,然后等待着老死。心中装满着自己的看法与想法的人,永远听不见别人的心声。

(7)、觉得自己做的到和做不到,其实只在一念之间。

(8)、第57章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9)、社会是一个泥坑,我们得站在高地上。巴尔扎克《高老头》

(10)、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11)、你不要一直不满人家,你应该一直检讨自己才对。不满人家,是苦了你自己。

(12)、道是隐形的,德是显现的,德不能离道,道更不能离德,无德不能现道。道为体,德为用,即所谓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13)、现代汉语中的“朴素”二字,即来自老子“见素抱朴”(《老子》十九章)的命题,“素”是没有染色的丝;“朴”是没有雕琢的木;素、朴字异而义同。持守素朴之道,是老子的终极价值取向。对比孔子“绘事后素”一说,我们似更能理解老子的见素抱朴。

(14)、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15)、(译文)不管多聪明的人,在很多次的考虑中,也一定会出现个别错误。平凡的人在许多次考虑中,也会有一次是正确的。

(16)、最大的祸害是不知足,最大的过失是贪得无厌的欲望。知道到什么地步就该满足了的人,永远是满足的。

(17)、谁若游戏人生,他就一事无成;谁不主宰自己,永远是一个奴隶。歌德

(18)、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19)、所以《庄子》呼之欲出的是一种“鱼相忘乎江湖,人相忘乎道术”的“忘”的智慧,庄子说得太妙了!人相忘于道术,才能获得“大自在”;真正的自由自在,人才能没有一切恐惧而得其天年。

(20)、(译文)学习之后才会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教学之后才会知道困惑的地方。

4、老子对和谐社会的描述

(1)、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

(2)、如此看来,老子的“自然”、“无为”、“见素抱朴”乃至“守真”,是有其逻辑通路而自成系统的,其内在的回归真实之原理与精神也是可以察见的。作为老子道学文化的深厚资源,这一原理及精神必将越来越受用于世人。

(3)、翻译:处事要戒掉话多的毛病,说的话多了必然就有错的地方。

(4)、(译文)最大的祸害是不知足,最大的过失是贪得的欲望。知道到满足的人,永远是满足的。

(5)、一个人,快乐舒畅地作了今天的工作,同时快乐舒畅地迎接明天的工作,是应该受到人们的赞扬和鼓励的。狄更斯《游美札记》

(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

(7)、在你发怒的时候,要紧闭你的嘴,免得增加你的怒气。苏格拉底

(8)、放弃了该放弃的是无奈;放弃了不该放弃的是无能;不放弃该放弃的是无知;不放弃不该放弃的是无悔。

(9)、(译文)真诚之心所到的地方,就算是坚如金石的东西,也要被打开。

(10)、19)分享是一种博爱的心境,学会分享,就学会了生活。

(11)、我们曾经为欢乐而斗争,我们将要为欢乐而死。因此,悲哀永远不要同我们的名字连在一起。伏契克

(12)、(译文)进言的人没有罪过,听的人足以引起警戒。

(13)、家庭和谐,六亲和睦,夫妇和顺,家道昌盛,乐享天伦;

(14)、享受生活名言希望在未来,刘翔也能好好享受生活,过得平静一点,活得平凡一些。去成为一个好厨师,好丈夫,好爸爸吧,岁,生命的井猜才刚刚开始。姚晨

(15)、(译文)天体运行,刚健有力,君子处世,应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永不停息。

(16)、(译文)想要收束它,必须暂且扩张它;想要削弱它,必须暂且增强它;想要废黜它,必须暂且兴举它;

(17)、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18)、和穷人走的近,只能看到心酸,和富人走的近,只能看见无法高攀,和有才华的人走的近,只能看到羡慕。

(19)、因贪欲过重,追逐名利,贪享过度,耗尽阳气,中途夭折者,十中有三。

(20)、(译文)知道自己还有所不知,这是很高明的。不知道却自以为知道,这就是很糟糕的。有道的圣人没有

5、老子 和谐

(1)、(译文)不恃己能、不居功。由于不居功,所以其功劳不会失去。

(2)、全人类的充沛精力要是都集中在一个的头颅里,全世界要是都萃集于一个人的脑子里,那种状况,如果延续下去,就会是文明的末日。雨果《悲惨世界》

(3)、人之行事,守此三性(慈性、俭性、不敢为天下先),执此三宝,事无不成,道无不就;若舍此三宝,贪心必生,争强好胜,争权夺利,争先恐后,仁慈皆无,如此相争,与道远矣,身虽不死,神实已亡。

(4)、于少。处理问题要从容易的地方入手,实现远大要从细微的地方入手。天下的难事,一定从简易的地方做起;天下的大事,一定从微细的部分开端。因此,有“道”的圣人始终不贪图大贡献,所以才能做成大事。那些轻易发出诺言的,必定很少能够兑现的,把事情看得太容易,势必遭受很多困难。因此,有道的圣人总是看重困难,所以就终于没有困难了。

(5)、(译文)少发圣言号令扰民,就可以任运自然。

(6)、在大道盛行的时候,仁义就会被人们忽视,感觉不到它的存在,只有在大道缺失的时候,由于人们缺乏仁义,才会加大提倡。

(7)、一为气、二为天地、三为和气,三产生万物。万物都包含阴阳两个对立面,阴阳二气交冲而成和谐状态。

(8)、第39章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候王自称孤、寡、不谷。

(9)、(译文)只要是人,不分族群、人种、宗教信奉,皆须相亲相爱。同是天地所生万物滋长的,应该不分你我,互助合作,才能维持这个共生共荣的生命共同体。

(10)、庄子作为道家另一创始人,深化了老子的自然无为观。他将“真”的理念嵌进了无为思想中,他坚信不断演进中的“人为”系统,必将失真而不自然。正如人在运使“机械”的同时,必然会引发“机心”之智巧;然而机心生,则人道失真,人道失真则一切都不自然了。

(11)、“抱朴守真”作为老子天道自然观中的一种思维取向,亦可视其为老子思想的核心所在。为什么这样说呢?这要从老子之“道”的原理上说起。老子之“道”在根本上是一种自然之道。

(12)、(译文)开始时虽然相差很微小,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比喻做事须谨慎,不能出一点点差错。

(13)、0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

(14)、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15)、老庄的“无为之道”,毕竟难以应合后世“人文演进”的强大潮流。只是在极度“人为”巨浪滔天的大潮中,留一点老庄启示的回声于心中,即可让我们随时省悟:人类社会从无驻足的演进,是否与自然之道相合相符;毕竟,“无为”的原理其内在理性是要斩去过分的人为造作。

(16)、(译文)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

(17)、因贪欲过重,追逐名利,贪享过度,耗尽阳气,中途夭折者,十中有三。

(18)、20)和别人分享你的知识,那才是永恒之道。

(19)、快乐,使生命得以延续。快乐,是精神和肉体的朝气,是希望和信念,是对自己的现在和来来的信心,是一切都该如此进行的信心。果戈理

(20)、第32章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1)、(译文)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2)、福与祸并不是绝对的,它们相互依存,可以互相转化。比喻坏事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以引出坏的结果。

(3)、真正的笑,就是对生活乐观,对工作快乐,对事业兴奋。爱因斯坦

(4)、(译文)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满意,居处不求恬静,勤勉做事而说话谨慎,到有贤德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可以说是好学的了。”

(5)、保持快乐,你就会干得好,就更成功、更健康,对别人也就更仁慈。马克斯威尔马尔兹

(6)、灾祸啊,幸福依傍在它的里面;幸福啊,灾祸藏伏在它的里面。

(7)、身与心和谐的生命超越精神:道家主张把个体的自然存在和精神自由置于一切外在的附加物之上,走出人生的困境,挣脱“物役”的束缚,追求个性解放和自由人生。

(8)、(译文)万物背阴而向阳,并且在阴阳二气的互相激荡交冲下而成新的和谐体。

(9)、看看“道”与“德”相连所涵括的内在意向就可明白老子此层意思。“道”与“德”相连,意谓“道”可为个别事物所拥有,而个别事物一旦拥有“道”时,即成为了它的“德”,此即“德”之古义为“得”的深意所在。

(10)、我从来不把安逸和快乐看作是生活目的本身-这种伦理基础,我叫它猪栏的理想。爱因斯坦

(11)、(译文)因此圣人不妄为,所以不会失败;不妄执,所以不会被抛弃。

(12)、国政和谐,上下同心,百官尽职,百工尽技,百姓乐业;

(13)、上善之人像水那样。水的善是使万物都得到好处而不与万物相争,处于众人所厌恶的低处,所以水近似于道。

(14)、第31章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莅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15)、如你想要拥有完美无暇的友谊,可能一辈子找不到朋友。

(16)、(译文)行动迟疑不决办不成事,做事犹豫不能成功。

(17)、(译文)忧患可以使人谋求生存,而安乐必将导致灭亡。

(18)、(译文)水既能托载着船前进,也能使船倾覆。这句话深刻地指出,凡事都具有两重性,好的事情如不加以适当引导就会造成坏的结果,坏的事情如经合理疏导则可以引出好的结果。

(19)、所有快乐中最伟大的快乐存在于对真理的沉思之中。阿奎那

(20)、凡人生之生也,必以其欢,忧则失纪,怒则失端,忧悲喜怒道乃无处。爱欲静之,遇乱正之,勿引勿摧,福将自归。管仲

(1)、内欲者贪于进修,穷寻真理,自以为无所不知,总是找人争执、辩论,不虚心,不请教,以致烦恼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