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句子网

精选黑格尔辩证法讲演录在线阅读105句

黑格尔辩证法讲演录

1、黑格尔辩证法讲演录 总结ppt

(1)、当然啦,我们知无知的会员依旧免费,包括现场参与+线上音频回听哦!

(2)、“我看见拿破仑,这个世界精神,在巡视全城。当我看见这样一个伟大人物时,真令我发生一种奇异的感觉。他骑在马背上,他在这里,集中在这一点上他要达到全世界、统治全世界。”

(3)、高贵和卑贱,这是自我意识的两个环节。高贵意识代表自我意识的自我这个环节,卑贱意识代表自我意识的对象这个环节。自我是奴隶主,对象是奴隶。自我支配对象,然后呢,跟另外一个对象,就是大自然来做斗争,来改造大自然。但是奴隶主是不动手的,他是凭他的意志命令奴隶去改造大自然、去劳动。这就是自我意识的两个环节,自我和对象,分裂成了现实的人类的两个部分、两个阶级。

(4)、例如在黑格尔的《逻辑学》中,作为开端的第一个范畴就是“存在”(或“是”、“有”),而他显然没有把这个概念理解为单纯的逻辑系词(Copula,因而“存在论”也不能翻译为“是论”),而是理解为一种行动的“决心”:“当前现有的只是决心(人们也可以把它看作是一种任意独断),即是人们要考察思维本身。”(4)(P54)当然,黑格尔并未抛弃Sein作为逻辑判断的系词这种含义,而是对之作了既是形式的也是富含内容的解释。在专门讨论形式逻辑的那些规定的“概念论”第一环节“主观概念”中,黑格尔说:“许多逻辑学书都没有指明这个事实,即在每个判断中都说出了‘个别就是普遍’,或更确切地说,‘主词就是谓词’这样的命题,这种情况必须被看作是观察力的惊人的缺乏。”“系词‘是’来源于概念在其外化中自相同一的本性;个别与普遍作为概念的环节,是两个不能加以孤立的规定性。前面的那些反思规定性在它们的关系中也彼此有联系,但它们的联系只是‘具有’(Haben),而不是‘是’(Sein),即不是被设定为同一性的同一性或普遍性。”(5)(P303)在这种理解之下,形式逻辑的概念、判断和推理都被赋予了新意。概念被理解为“具体概念”,即自身能动地从普遍性进到特殊性再凝聚为个别性的概念,因而“一切事物都是概念”;(5)(P318)判断被理解为这样的概念的自我划分,或“原始剖分”,因而“一切事物都是判断”;(5)(P304)推理则是概念和判断的统即判断返回到概念的整体性,因而“一切事物都是推理”。(5)(P318)将逻辑的规定和事物本身的过程或结构如此等同起来,黑格尔是这样做的第一人。

(5)、(2)康德.纯粹理性批判(M).邓晓芒译,杨祖陶校.

(6)、对“非有”的存在,柏拉图和智者派都予以肯定。在柏拉图的对话中,对“非有”的具体界定就是“对方”的本质。“理念”是综合的。“对方”分有“有”且具有差异性。由在杂多的存在形式下具有“存在”和“非存在”二重性的“有”可进一步推出:“非有”亦即“对方”通常为否定性之物且具有自身同一性。作为“对方”的“非同一者”同样与“对方”同一。二者并非处于矛盾中的殊异之物,而是处于相同境域的统一体。根据黑格尔,“这就是柏拉图特有的辩证法的主要特点。”(注: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2卷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213页。)黑格尔的辩证法对否定之物作了更为系统的推演。认识“否定的东西也同样是肯定的东西”这一逻辑命题至关重要,正是“否定的东西构成真正辩证的东西。”(注:黑格尔:《逻辑学》上卷商务印书馆1966年版第38页。)

(7)、黑格尔哲学是19世纪德国资产阶级的世界观体系。它集德国古典哲学之大成,具有百科全书式的丰富性,居于整个资产阶级哲学的高峰。它不仅反映了当时德国资产阶级的革命性与软弱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整个西方资产阶级的特点。在黑格尔哲学中,表现了丰富的辩证法内容与保守体系的深刻矛盾。

(8)、他引用培根的一句名言来说,“很少一点哲学,使你成为无神论者,更多一点哲学,又使你回到宗教。”如把这句话运用到政治上,则是“很少一点哲学,使你反对政府,更多一点哲学,使你拥护政府。”(p231)

(9)、  古代朴素辩证法。古代朴素辩证法,是与古代社会的生产水平相适应而产生的一种自发的、朴素的辩证法。

(10)、1犯法是否定,惩罚是否定的否定。惩罚不是报复,不是以牙还牙,而是法之再度肯定,自由之重获建立。他证明公正之为公正,并保障了权利。公正的惩罚是必要的,因为犯法者不仅违背了外在于他自己的法,而且也恢复了犯法者内在的自由及意志。犯法者一定以为暴力是应该的,所以以暴力镇压他也是正当的。死刑有其自身惩罚的对象,不应该废除。犯法者从惩罚中改正了错误,认识了自己的内心的大法,这便跨进了道德领域。(p548-549)

(11)、从纯粹心理学角度审视“快乐”,柏拉图仅视“快乐”为一种心理现象;对快乐性质的考察得到了富有启发性的规定——“无限的”,即为自身要向“有限的”过渡的东西。“有限”需以质料实现自身。由“有限”和“无限”两者的统一而产生一切美的东西。“美”作为被产生的东西表现为对立面的混和体,此为必须假定“心灵”为第三者的原因。用黑格尔的话来说,“绝对”即为“有限”与“无限”统一于一体。黑格尔对“共相”的进一步具体规定,表现为对“真无限”和“恶无限”的辩证论述。经验论和唯理论未能对有限与无限作出科学的论述。罗素置康德的“先天综合判断”(SynthetischeUrteileapriori)于不顾,仍去思考“人类知识的范围与限度”。现代西方哲学中的归纳与演绎之争实即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和“休谟问题”在更深层面的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范畴消解了“自在之物”,从主、客体向度对有限与无限作出了科学的整合。

(12)、c.第三个环节就是不法。不法就是违法,或者是侵权,Unrecht,这个词也可以翻译成侵权。抽象法作为一种法,作为一种权利,只有在不法中才能体现出来。如果所有的人都守法,没有不法现象发生,那这个法也就没有用了。当有人侵权的时候,你可以对他提起诉讼。这种权利叫作诉讼权。

(13)、‌甚至我们可以说,我们对外部世界的认识是立足于我们对自己的认识的,你首先得有自我意识才能有对外部世界的知识,首先要把握自己才能把握外部世界。当然把握自己的时候,不一定就是浮在意识表面的,可能是不自觉的,你的自我意识处于一种习惯性的、本能性的、下意识性的或潜意识性的状况之下)但是从人的心理上来说,人对外部世界的认识首先是建立在我们对自己的知识的基础之上的,因为人对自己的知识、自我意识就是自我与对象的最基的同一性——但这是很抽象的,我们每个人在反省我们自己的时候,从概念这个非常抽象的层面上我们可以作一个分析。

(14)、黑格尔出生于今天德国西南部巴登-符腾堡首府斯图加特;是柏林大学(今日的柏林洪堡大学)的校长。

(15)、b.精神个体性宗教,就是精神个体性的宗教。精神个体性的宗教是超出了自然宗教,在这里,自然宗教成了精神个体性的一种附属物。在此之前,在自然宗教里面,精神是作为物质的附属物。

(16)、1换言之,战争,在他看来,不惟是必然的,而且是应然的。他不具体分析战争的社会根源、历史条件或种种基于客观条件的必然性,而唯心主义地从伦理出发去宣扬一般战争的必然性与应然性。他也不区分正义战争与非正义战争,而漫无边际地宣扬战争有保持民族伦理生活的健康、防止长期和平会使民族腐化堕落的作用,(同上书,第324页。)这显然是替资本主义国家的军事冒险和殖民主义扩张提供理论的基础。当然,当黑格尔歌颂战争的伦理意义时,他心目中也许是想到拿破仑战争曾导致普鲁士王国的复兴,似乎增进了日耳曼民族的所谓“伦理的健康”。这显然表示黑格尔只是片面地、孤立地、表面地看问题,对拿破仑战争缺乏科学的、历史的分析,才会得出这种唯心的错误的结论。我们看到,黑格尔的后人两次发动世界大战,为全世界、为欧洲人民,特别为德国人民带来重大的灾殃,已讽刺地用历史事实驳斥了黑格尔认战争有保持伦理健康和防腐作用的荒谬思想。(p533)    黑格尔的《法哲学原理》

(17)、黑格尔是第一次提出辩证逻辑以与形式逻辑对立的哲学家。他明确地论证了形式逻辑是初级逻辑,辩证法是高级逻辑的说法。……他称建筑在形式逻辑上面的形而上学为“理智形而上学”,建筑在辩证法上面的形而上学为“理性形而上学”或思辨哲学。他认为“在思辨哲学里,抽象理智亦应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阶段,但却是不能老停滞不进的阶段”。(《小逻辑》36附释)换言之,他指出基于抽象理智的形而上学应是初级阶段,基于辩证法的思辨哲学应是高级阶段。根据同一原则他称形式逻辑为“理智逻辑”,称辩证法为“思辨逻辑”或“理性逻辑”。……联系到辩证法是形式与内容相一致的逻辑来看,则形式逻辑便是形式与活生生的、变动的、矛盾发展的内容不相一致的逻辑,所以是低级或初级逻辑。(p73-74)

(18)、10肯定(某物)是现实性,否定(其对方)是理想性,否定之否定(而其结果则是包含有)是理想的实在性,这就是肯定与否定的辩证法。(p283)

(19)、4人格和自由意识。人格是一个普遍概念。当然它又是个别的,我们说,你侮辱我的人格,那当然是指我个人的人格。但是这种个人的人格之所以不能侮辱,因为它是普遍的,每个人都有他的人格,而且每个人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所以,这个时候就产生出了人格的概念,人人平等的概念。

(20)、与柏拉图的辩证法相比,智者派通常意义的辩证法只是泛泛地指出一个概念的缺点,否定一个概念时便推演到另一个概念。这种空疏的辩证法总会把相反的东西割裂开来。在论述“一”与“多”的统一时,未能达到对立面结合的真正统一。智者派形式的哲学思维仅仅是开始触及本质问题。柏拉图所反对的正是这种把一切东西彼此分割开来的通常意识。在黑格尔看来,“柏拉图就这样明确地反对这种认为每一个东西都可以从任何一个观点来加以驳斥的(诡辩的)辩证法。”(注: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2卷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210页。)柏拉图所赞成的统一是,“在于揭示出另一物就是同一物,而同一物也就是另一物,并且是在同样的观点之下。”(注: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2卷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209页。)这既明确地区分了纯粹的辩证法知识和通常意识,又在“共相”内消解了对立,从而确证异中之无异。

2、黑格尔辩证法讲演录在线阅读

(1)、黑格尔的早期思想,主要是指他在瑞士和法兰克福当家庭教师时期在著作中所表现的思想;但也包含一部分耶拿时期的思想。(p33)

(2)、1黑格尔对于知识论的识度,一言以蔽之曰,“主客合一”(知与所知合一)。黑格尔宗教哲学上的识度,一言以蔽之曰,“天人合一”。他的社会哲学的识度,一言以蔽之曰,“人我合一”。而他对于自然哲学的识度,一言以蔽之曰,“内外合一”。……而黑格尔哲学最大的特点就是他那彻始彻终贯注全系统谨严精到的哲学方法,——这就是他的矛盾法。……他认为须经过艰苦磨练,矛盾冲突,才能调和那极生硬极不相容的矛盾现象,使成为有机的统才是真实。因为真实的东西必是整个的、合一的有机体。他指斥谢林式的含糊的同一哲学为“夜间观牛,其色皆黑”,(见《精神现象学》序言。)以为这种囫囵吞枣的合一论,势非至于言诠路绝,文字道断,弄成真伪是非善恶皆泯无分别之境不可。(p610)   关于研究和批判

(3)、唯心主义辩证法 同“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相对立的发展观。指建立在唯心主义基础上的辩证法理论。客观世界的发展过程就是某种精神或思维的发展过程。古希腊唯心主义哲学家柏拉图是唯心辩证法的创立者之一。他通过纯概念的逻辑推演,指出同与异、大与小、有限和无限、善和恶等范畴都是对立统一的。

(4)、参加机器劳动生产的工人,他们的生活缺乏个性,缺乏真正的人的生活和教养。黑格尔说:“由于劳动的抽象化,他们(工人)会变成更加机械、更加呆板和缺乏灵活性。精神的、充实的、自我意识的生活变成了一个空虚的动作。自我的力量本应包含在丰富的、广阔的兴趣中;而这却失掉了。”(《实在哲学》第1卷,第237页)他又指出:“在机器生产中……人常会有这样的幻觉:总以为人施展权力控制自然,并且以为在自然之内,人可以长久保持他的个性或自由。但事实正与此相反,自然也向人本身报仇。通过各式各样的机器,人从自然那里所赢得的,好像只是表面上人征服了自然,但人越是多征服自然,人自身就越是变成更加卑小,因为他距离自然越远,他不是以活生生的人与活生生的自然打交道。……人的劳动越是机械化,则他的劳动价值越少,并且他必须更加按照这样的方式进行劳动。”(《实在哲学》第2卷,第232页)这里,黑格尔看见并说出了“人征服了自然,自然也要向人报仇”的辩证道理。(p45)

(5)、2客观性。客观性就是讲的客观世界的那种客观必然性,普遍必然的一个客观世界。那么客观性的三个环节是机械性、化学性和目的性。机械性当然是最低层次了,化学性比较高一点,但是还是属于自然界的无机物。到了有机物目的性,那当然就更高了,到生物界了。在客观上,只有在目的性上面才能体现出来,在生命现象上面,才能体现出这种目的性。客观性,它是由主观性来的,主观性客观化,在推理的阶段,它成为客观的了。但是反过来,这种客观的里面呢,包含有主观的东西。那么,主观的东西在里面,还是起一种内在的作用。

(6)、2宗教哲学。宗教,是用表象,用象征和比喻的方式来把握绝对精神。分为三个阶段:

(7)、在图宾根的最后3年,黑格尔集中精力专心学习神学。1793年秋,黑格尔顺利通过了毕业考试,获得图宾根神学院的毕业证书。1793年10月,在大学毕业后,黑格尔只身前往卢梭的故乡瑞士游历。

(8)、‌本质论就是要找到事物的根据,要知道它如何存在、何以存在、存在的前提。黑格尔认为这个根据不在别的地方,就在存在里面,本质就在存在之中。存在的深化就是本质。存在自身向内深入就能够到达本质。自身向内有一个过程,经过这个过程才能到达,所以黑格尔讲本质是“过去了的存在”。本质就是存在的过去式。

(9)、c.第三个阶段,更高层次的自由,黑格尔称之为具体的自由。具体的自由要在他物中体现自身,你的意见,你要考虑到一旦实现出来,你得为之负责。所以必须是在他物中体现自身,主体和客体应该达到一种完美的统一。前面两个阶段都没有达到,第一个是太主观了,第二个是太执著于经验的客观效果。那么,主观上要有一贯,客观上要体现为一个相对稳定的制度。这就叫作具体的自由。

(10)、1另一个值得注意的就是在“序言”中黑格尔对于哲学与时代的关系的看法。他说:“每个人都是他那时代的产儿。哲学也是这样,它是被把握在思想中的它的时代。妄想一种哲学可以超出它那个时代,这与妄想个人可以跳出他的时代,跳出罗陀斯岛,是同样愚蠢的。”(《法哲学原理》“序言”,第12页。)这段话承认时代决定个人、个人是时代的产物,承认哲学是它的时代或时代精神在思想中的反映或把握,可以说是有一定的唯物主义因素的。从哲学不能超出它的时代出发,黑格尔又进一步得出哲学的产生总是后于时代,因而不能给世界以任何教导或指导的悲观的看法。下面是常被研究黑格尔哲学的资产阶级学者引证的著名的一段话:“关于教导世界应该怎样……无论如何哲学总是来得太迟。哲学作为有关世界的思想,要直到现实结束其形成过程并完成其自身之后,才会出现。……当哲学用灰色的颜料绘成灰色的图画的时候,这一生活形态就变老了。对灰色绘成灰色,不能使生活形态变得年轻,而只能作为认识的对象。密纳发的猫头鹰要等黄昏到来,才会起飞。”(《法哲学原理》“序言”,第13-14页。)他认为哲学的出现总是在时代潮流、世界事变已经结束完成之后,因此总是迟到,要黄昏时才出现。譬如希腊、罗马的哲学要到希腊、罗马衰落解体时期才会出现,因此对希腊、罗马的世界已不能给予教导,挽救其青春。这显然表示黑格尔对哲学的任务的一种悲观情调。资产阶级哲学史家大都一致推崇黑格尔这个看法,库诺.费舍甚至歌颂上面引证的这段话为“崇高而美丽的说活”。(库诺.费舍:《黑格尔的生平、著作和学说》第1卷,第146页。)黑格尔只是片面地看到了哲学是时代、世界进程在思想中的表现、把握和总结,以及哲学作为思想意识落后于客观现实这一面,他根本看不到真正的或先进的哲学有预见、指导、推动、改造客观现实的一面,他也看不见哲学总结世界进程发展的规律正是依靠这些规律为改造世界铺平道路。在这里我们看见,黑格尔的这种看法是有片面性的。(p510-511)

(11)、1人有了自由意志,他能自由为善,也就能自由作恶。这叫做“恶的根源一般存在于自由的神秘性中”(《法哲学原理》第143页。)(“神秘性”可作唯心意义的“辩证性”了解)。所以他说:“唯有人是善的,只因为他也可能是恶的。善与恶是不可分割的。”(同上书,第144页。)他又说,“恶也同善一样,都是导源于意志的,而意志在它的概念中既是善的又是恶的”。(同上书,第145页。)善恶相互依存,有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这是合理因素。(p519)

(12)、形式逻辑自从亚里士多德以来就以确定的形式占据着“思维科学”或“思维技术”(工具论)的位置,从来都没有被动摇过。在亚里士多德那里,形式逻辑的产生和建构当然还有它的原始根源,这就是柏拉图以及更早的埃利亚派和智者派的辩证法。但形式逻辑一旦定形,它的这个原始根源就被遮蔽并被人们遗忘了,作为一种思维的工具,它似乎本来就是一种人们日用而不知的现成的东西,只是亚里士多德才第一次从人类思想中发现了它,并且把它系统地整理了出来。从此以后,凡是与这种工具相冲突的想法都是缺乏教养的表现,而对这种固定形式的怀疑则简直是疯狂。两千多年来,除了在细节上不断地有这样或那样的修正和调整外,几乎没有人对这个系统从根本上做出过另外的解释,直到康德提出有一种“先验逻辑”可以用来对形式逻辑作更深层次的理解,才开始对形式逻辑的这种不可动摇的地位构成了威胁。(1)

(13)、“对现实的抽象就是对现实的毁灭”(AbstraktioneninderWirklichkeitgeltendmachen,hei?tWirklichkeitzerst?ren.)

(14)、1“在东方只是一个人自由(专制君主),在希腊自由少数人自由,在日耳曼人的生活里,我们可以说,所有的人皆自由”。(同上书,第118页。)……他说,“哲学史本来只应该分成两个时期:希腊哲学和日耳曼哲学”,因为“罗马人并没有产生真正的哲学”。(同上书,第119页。)他又说,“一提起希腊这个名字,在有教养的欧洲人心中,尤其在我们德国人心中,自然会引起一种家园之感”,因此“转向希腊人,就像回到自己家中,享受自己的家园”。(同上书,第171页。)……“在希腊哲学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中,差不多可以找到以后各种观点的胚胎、萌芽。”(《自然辩证法》,第30页。)……黑格尔对赫拉克利特的哲学表示了很大的欢迎道:“这里我们看见了岸,没有一个赫拉克利特的命题,不被我采纳入我的逻辑学中。”(《黑格尔全集》第13卷,第328页。)(p579-589)

(15)、1有许多相同的例子,得到规则,从而也就得出量的界线,界线是可以变化,也可以变动的。所以规则有时有相反的例子,因而规则是允许有例外和破例的,没有没例外的规则,但例外并不能取消规则,有时例外凡可以加强规则的可靠性。黑格尔说,规则不是规律,规律要通过逻辑论证,和有充分的根据。规律可以被一个矛盾的例子所推翻,不容许有例外。规则可以有例外,但例外一多,规则也就失效,于是由量变引起质变,只有再订新的规则。……黑格尔说,“量变以质变为目的,质变以量变为手段”。(参看《逻辑学》,论限量部分)(p294)

(16)、1主观精神。主观精神共有三个环节,一个是人类学,一个是精神现象学,一个是心理学。人类学当然是从自然哲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就是有机论里面引出来的。有机界、植物界、动物界,发展到人。人当然是万物之灵长,人是有机界的顶点,最高点,同时呢,是精神哲学的起点。发展到人,整个有机界就达到了顶点,就结束了。那么,精神哲学就开始了。精神现象学是主观精神的第二个阶段,而且是最重要的阶段。从精神现象学过渡到心理学呢,又是另外一个阶段。心理学呢,其实不如精神现象学那么重要。所以我们在主观精神里面,我们主要考察精神现象学。我们把人类学和心理学都把它忽略。

(17)、从15-18世纪,辩证法思想的发展线索虽然没有中断,但总的说来,是形而上学思想占统治地位的时期。到了18世纪末19世纪初,自然科学从“收集材料”阶段向“整理材料”阶段过渡,社会历史发展的辩证性质也比较明显的显现出来。在这种新的历史条件下,就出现了辩证法的第二个历史形态──德国古典哲学的唯心辩证法。这种辩证法在唯心主义的形式下,比较系统、比较自然的阐述了世界的联系、发展和矛盾,使辩证法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思想体系。康德是德国“哲学革命”的第一个代表,是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和辩证法哲学的奠基人。康德之后,经过费希特、谢林,到黑格尔德国唯心主义辩证法发展到了顶点。黑格尔把“绝对观念”作为辩证的发展过程来加以研究,在近代第一次把整个自然、历史和精神的世界描写为一个不断运动、变化、发展的过程,揭示 了概念的矛盾运动。他还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对形而上学进行了有力的批判,认为辩证法与形而上学不同,是研究内在联系和矛盾发展的学说。辩证法是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看问题。总之,黑格尔对辩证法的一切基本特征都在作了自觉的系统的表述。所以,马克思说:“他第一个全面的有意识的叙述了辩证法一般运动形式。”

(18)、第二个环节宗教自然宗教:凡是人和自然没有分开的都叫自然宗教。

(19)、   理解黑格尔辩证逻辑对形式逻辑的改造,认为黑格尔的逻辑学并不是要抛弃或解构形式逻辑,而是要改造形式逻辑,把形式逻辑描述为一个更大范围内的逻辑的一个层次、一个发展阶段,并从本体论的基础来理解形式逻辑的那些形式底下的内在含义。黑格尔用辩证法为形式逻辑奠基,抓住一个“存在”(Sein)、一个“矛盾”(Widerspruch),就抓住了根本。从对上述这两个概念的本体论理解出发,黑格尔对形式逻辑的整套规律进行了逐个的重新解释,指出形式逻辑只有从内容方面来理解才有认识上的价值和意义,而这也就意味着它只有建立在辩证逻辑的基础上才有意义。

(20)、Hegel’sDialecticsastheFoundationofFormalLogic

3、黑格尔辩证法讲演录下载

(1)、“我们可以断言,没有激情,任何伟大的事业都不能完成。”

(2)、b.第二个环节是认识。认识分为三个环节:认识,实践和善。从认识到实践到善,最后达到至善,达到认识和实践的统一。改造对象用自由意志,通过自由意志来改造对象。那么这样改造的对象呢,我仍然可以用一个认识的眼光看它,那我就可以把这个对象,经过我的实践改造过的对象看作是善,或者看作是至善。它既符合我的认识,也符合于我的需要,这当然是一个很好的世界了,是一个善的世界。所以它的目标最终是要求得到善。这可以说已经达到了概念论的最后的、最高的目标。达到了善的目标,就是达到了最高的目标。

(3)、1灵魂是自然的非物质性、理想性。它随气候的变化而变化。灵魂不是有意识的动作。如人生病,意识不起作用了,灵魂就在那里下意识地起作用,对自然表同情。反之,理性的人有自我意识,不对自然表同情,决不会天阴则忧,天晴则喜。灵魂与本能有关系。本能是在不自觉的状态下起作用的灵魂。昆虫本能最敏感,如蚂蚁、蜜蜂,都有很奇妙的本能作用。……动物越高级,则本能越少,智能越多。例如有些科学家整年整月进行思维活动,搞得耳不聪,眼不明,到大街上,连路都找不着了。(p498-499)

(4)、vealsthattheepistemologicalvalueandsignificanceofformallogicreliesontheinterpretationofitscontents,thatis,

(5)、1在黑格尔看来,“哲学若没有系统,绝不能成为科学”。(《小逻辑》,14及说明。)这里所谓系统就是理论展开的过程,哲学要成为科学,就必须是一个概念矛盾发展的过程,真理既不在单纯的开端,又不在单纯的结论,而是由开端到结论的矛盾发展过程,“真理就是它自己的完成过程,它是首尾相应的圆圈,设定它的终点为目的,并以它的终点为起点,而且只当它实现了并达到了它的终点,它才是现实的”。(《精神现象学》,中译本,第11页。)(p396))

(6)、感觉:就是精神现象学中的感性确定性,有时译为直观。“表象”和“观念”可以互用。因此“表象”是介于“感觉”与“思维”之间的东西,它比感觉高。黑格尔说:表象有三个环节即:回忆、想象和记忆。表象的特点,是孤立、散漫。……理性认识全体,知性认识部分。知觉得到的观念叫表象,知性得到的观念叫概念,理性得到的观念叫理念。(p210-211)

(7)、whichhelpsinternalizethethinkingmodeofessentialismandforetellsthefuturedevelopmentofWesternphilosophy.

(8)、‌那么当人意识到自由的时候,他就想创造出一种适合于这种自由的外在关系形式,这就是客观精神。

(9)、(5)黑格尔.小逻辑(M).梁志学译.北京:人民出版

(10)、黑格尔哲学中最重要的成果是具有革命性的方法论——辩证法,它包含了黑格尔哲学的核心内容,这里概括如下:

(11)、德哲学诸问题(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

(12)、1莱布尼茨的相异律,并不是简单的指两个树叶子不相同,黑格尔指出,紧要的是自己与自己相异;自己与自己相异,就是自我矛盾。(p300)

(13)、就他整个体系来看,精神现象学是导言,逻辑学是骨干,应用逻辑学是他逻辑学的发挥。比如他的体系是一棵树,精神现象学是树根,逻辑学是树干,而自然哲学和精神哲学便叫做应用逻辑学,是它茂盛的树叶。……比如造房子,逻辑学就是工程师的图案——又比如,逻辑学相当于国家的宪法。从世界观来看,逻辑学是世界的宪法,任何运动变化都要遵守逻辑原理。(p87)

(14)、‌“存在,纯存在,没有任何进一步的规定。”这是存在论的一个起点。它不是一个完整的陈述,也不是一个判断,而只是一个概念。刚才讲,单独一个概念没有意义,比如“怀疑”,比如“我”,我们必须说它“是”什么,至少说它“是不是”,才有意义。但唯独这个“是”本身例外它是一个动词,一个本源的行动,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一个命令:去“是”啊!它不符合语法,这恰好说明它不在语法中,而处在语法的开端上,是发起一个句子的第一个概念。

(15)、《精神现象学》一书是黑格尔于1805年冬天开始动笔,于1806年10月13日耶拿大战前夕的深夜最后完稿的。这书的长序是1807年1月写成的。……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出版时,年37岁。(p103-104)

(16)、现象为本质借事物存在而表现。……反思思想中最基本的是同的概念。有具体的同,有抽象的同,具体的同,包含异在其中……故具体的同是异中之同。抽象的同只是知性之同,与异不相干。因为知性主要目的只是区别而不能综合。……可是思想是活的,是发展的,尤其是矛盾发展的,同一律离开矛盾而讨论思想,没有讨论到思想的核心。事实上,没有一个意识是照同一律思想的,也没有一个事物是依据同一律而存在。……真正同一是异中之同。(p164-165)

(17)、1黑格尔关于美的基本定义是:“美是理念,美的事物是符合自己的理念的事物。”……中国有句古话:“文以载道”。……“道”就是理念、真理。“文以载道”,就是说艺术必须体现理念、真理。背后的哲学基础是“万物莫不载道”。可见,连哲学基础都是和黑格尔一致的。(p559)

(18)、黑格尔逻辑学分成有论、本质论、概念论三个阶段。有论相当于感性认识范畴,本质论相当于抽象思维范畴,概念论是具体的理性思维的范畴。……有论中认识的是事物的存在、变化、质、量等等直接的东西;本质论认识事物本质与现象的关系、内外、因果、相互关系,即关于关系的认识;概念论认识事物是一般与个别的统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体。只说事物存在而没有本质,这是虚的;有了存在,有了本质,没有概念去把握,还不是真实的;有了概念,就使主观与客观统一了。……概念论认为一定要达到概念认识才是认识,概念认识是一般与个别的统一。所以他说真正的事物是一般与个别的统任何事物都是主观与客观的统没有主观,客观只是潜在的。(p92-93)

(19)、在黑格尔看来,“认理想的东西为唯一的实在”是柏拉图的第一个“洞见”。而“有普遍性的东西乃是理想的东西,真理是有普遍性的东西,思想在性质上与感性的东西相反。”(注: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2卷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201页。)柏拉图称“共相”为“理念”。“理念”只为“思想”而存在、所把握。柏拉图旨在进一步地规定不确定的、抽象的“共相”本身,使思维形式从质料中解脱出来。当然,“理念”并非表象中物化的、孤立化的东西,它乃是“类”(Gattung)。“类”为许多具体事物经我们的反思而作出的综合。马克思认为费尔巴哈“类”概念即为社会。卢卡奇提出了“合类性”(Gattungsmβigkeit)概念。

(20)、黑格尔简介:黑格尔为什么说中国没有哲学?黑格尔(1770~1831年)是德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辩证法大师。黑格尔哲学以绝对精神为其理论核心,构成了一切社会现象的本源和基础。在黑格尔看来,人类的历史和精神文化只是绝对精神自我展现、自我认识过程的一个环节。他认为,中国所在的东方是世界的开端,与此相应,中国精神是绝对精神自我认识的直接阶段,是一种“实体性精神”。

4、黑格尔辩证法讲演录网盘

(1)、黑格尔心中有一个“世界之神”,它创造了这世界上一切东西。物质的、精神的东西都从它那里产生,最后又都返回到它那里去。但是黑格尔所说的这个“世界之神”,并不是像基督教中的上帝那样的存在物。他把“神”理解为一种“精神”。在黑格尔看来,精神具有一种神性,它是神在世间最高贵的体现。当神在人类精神中完全展现自己的时候,必定是以一种精神的形式出现。如果神是精神,而世界又是神的产物,那么很显然,世界也就是精神的产物。但是这个“精神”,又不能等同于哪一个人的“精神”。这种“精神”是独立于我们所有人的,甚至独立于所有事物的。它是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出现以前,就存在着的一种精神性的本原。这就是“绝对精神”。所有在我们面前展现的事物,不仅包括人的精神意识活动,也包括山川河流、动物植物,人类社会……都是“绝对精神”自己展开、自己实现的结果。也许有人说,这些东西明明是物质的嘛!但黑格尔就说了,你看到的只是“现象”,你得透过现象看本质——它们本质上都是精神的,这些现象都是“精神的现象”。那么,绝对精神是怎样把世界万物都实现出来的呢?黑格尔回答说,这就需要精神通过正——反——合的辩证法运动,从而分阶段地把种种事物实现出来。一开始,绝对精神是在纯粹的“概念”世界里面运动(正);然后从概念中把自己外化出来,形成了有具体物质内容的自然界(反);经过了一番折腾后,精神扬弃了自然界,结合了前两个阶段,重新回到精神的表现形式中(合)。在这个精神的阶段中,精神首先表现为“主观精神”(也就是个人意识的形成和发展),然后外化为“客观精神”(也就是人类社会的各个组成部分),到最后,“主观精神”和“客观精神”走向结合,达到“绝对精神”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绝对精神在经历一长串的变化后,终于可以按照自己的本来面貌来展现自己了——它的具体形态就是艺术、宗教和哲学。我们在艺术中通过直观来把握绝对精神,在宗教中通过表象或想像(一个最高神)来把握绝对精神,而在哲学中,则通过逻辑的思考来完成对绝对精神的理解。也许我们不妨这样理解,绝对精神是宇宙中一股神秘的精神力量,它按照正——反——合的规律不断地变迁,不断地生长,不断地演绎出万事万物。所以,从世界观上来看,它是一种典型客观的唯心主义立场。但是绝对精神的运动形式——辩证法,却在一定意义上揭示出了世界上事物之间的矛盾关系和矛盾本质。而这一点,深深影响了马克思。(http://www.baike.com/wiki/绝对精神)

(2)、黑格尔对柏拉图作为辩证法的创始者有着比芝诺作为辩证法的创始者更为明晰具体的确证。黑格尔多次征引犬儒学派第欧根尼·拉尔修的话,以此证明柏拉图是属于哲学的第三种科学——辩证法的创始人,而自然哲学和道德哲学的创设分属泰勒斯和苏格拉底。黑格尔称柏拉图为古希腊辩证法的发明者,其实质性的根据为:在柏拉图那里,“辩证法第一次以自由的科学的形式,亦即以客观的形式出现而言。”(注:黑格尔:《小逻辑》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178页。)思想的真正客观性意味着思想既为我们的思想又为对象性的东西的本质。黑格尔意义上的客观性并非康德的普遍性与必然性。辩证法构成客观事物的本质。辩证法在苏格拉底那里仍带有主观的色彩。思维的主观性仍为一未经界定的“自在存在”。在谁是古希腊辩证法创始者,黑格尔的论述显然有自相矛盾之处,尽管其是在不同条件下的所指。

(3)、1816年黑格尔开始在海德堡担任哲学教授,他根据讲课提纲编辑成《哲学全书》于18181830年出版,每次重版都作了重要修改。他还发表了政论《评1815年和1816年符腾堡王国等级议会的讨论》,坚持他的君主立宪制观点,批评邦议员们要求恢复法国革命前的旧法制。

(4)、一矛盾的东西是不安定的、不安息的,在这种情形之下有两种可能,或者是消灭,或者是从异找到了同。也即从相异中找到了相同的根据……一个东西的本质其实就是一个东西之所以为一个东西的根据。……第根据有两个意义,一个是知性的意义,一个是理性的意义,知性的意义指无穷的根据,外在的根据,抽象的根据,机械的根据;理性的意义则指无限的根据,内在的根据,具体的根据,目的的根据。……知性的根据是科学所讨论的根据,可谓致动因。理性的根据是哲学所讨论的根据,可谓目的因。像植物以日光土壤为其致动因,这属于科学所研究的范畴。但植物亦有其所以然之理。其欣欣向荣,似亦有其自身之目的,这是哲学所要探讨的根据。此外黑格尔哲学中又找出另一意义的根据。这是从一般文化着眼。……对于每一件事要找其根据,这是启蒙时代的作风。……这样,寻求科学的根据,可得科学知识。寻求理由化的根据,可启发思想。(p167-169)

(5)、‌我谈论结果的时候就已经谈到原因了,没有原因的结果不叫结果。但是我谈“有”的时候不必想到“无”,谈“量”的时候也不必想到“质”。所以本质论的范畴是一些对立统的范畴,因为它的概念都是一对一对的,到第三个概念就是双方都走向湮灭或者归结为一种关系。

(6)、一次性打包购买,原价900元,优惠价599元(送:全部30次高保真音频),单次收费30元。

(7)、孔子关注的重点是为现实的政治和社会生活提供准则与合法性的依据,这也是儒家一如既往的特征。儒者的安身立命之本不在于对概念进行抽象、为思想提供逻辑基础。

(8)、第一阶段是生死斗争,之后,第二个阶段就是劳动。

(9)、最有效、最现实的现实,是理性。实在就是理性的存在。此即黑格尔所谓“现实的是合理的,合理的是现实的”一语的真义。……现实是符合其本质的东西,是符合其使命的。譬如说一个现实的诗人,即是典型的诗人,真正的诗人。现实自身发展为可能性、偶然性、必然性三阶段。……所以科学的智识旨在征服自然事实方面的偶然性,而寻求理论方面的必然性。在道德方面,要超出外在情境和冲动方面的偶然性,才有道德可言。(p173-174)      

(10)、1最有趣的是我意外地发现,恩格斯指出“正如傅立叶是一首数学的诗,而且还没有失去意义,黑格尔是一首辩证法的诗”,(《自然辩证法》,第183页。)才令我想起黑格尔的自然哲学原来是用辩证法去扬弃谢林认为精神与自然相同一的“同一哲学”,并且受过大诗人歌德歌颂神圣美丽的大自然,从辩证法的观点研究颜色学的启示,里面的确有不少诗的意味,诗意即在于包含有自然与精神辩证统一的观点。(p478-479)

(11)、madeitpopularandexpandedintheRomanworld.Augustineputsemphasisonthecertaintyofinnerconsciousness,

(12)、“绝对精神”,则是黑格尔对“正反合”的最源头的定义。 黑格尔为“正反合”逻辑打的比方是这样的:一颗麦粒,开始只是麦粒(正),但它实际上已包含了突破自己、否定自己的因素,这就是要长成麦苗。

(13)、谌洪果,法学博士,知无知创始人。著作《法律人的救赎》、《哈特的法律实证主义》、《大学城里的公民》、《归根复命》、《正义的思辨与判断的尊严》。 

(14)、我们主张把精神现象学作为黑格尔哲学的真正起源与作为黑格尔哲学的秘密分别开来谈。说精神现象学作为黑格尔哲学的秘密是指其异化原理和否定性的辩证法……真正起源……是说精神现象学已经包含着后来黑格尔全部哲学的雏形、萌芽和主要的观念,也就是说,黑格尔以后的著作都是精神现象学某些思想的发挥、发展,都可以在精神现象学中找到它们的源头。(p130-131)

(15)、内容简介:《古希腊罗马哲学讲演》思路清晰,比一般哲学史著作更易把握其内在线索,能获得更清晰的哲学历史发展的概念。一条显明的逻辑思路贯穿在各种哲学观点和流派中,使读者能够经受最初步的严格哲学思维的训练。启发性强,着意突出那些在哲学上能够引发思维灵性、智慧机锋的命题和观点,描述其中的起承转合。本书附赠古希腊罗马哲学讲演录课堂DVD一张。

(16)、‌“有”变成了它过的对立面,则“无”是“有”一个“无”,它不能离开其对立面。然而“有”,它本身一定要变成“无”,“无”是“有”的,“有”也是“无”的。反思“有”和“无”的这种交替,就产生了第三个范畴:“变”。这个“变”构成了黑格尔的第一个三段式:有一无一变,或存在一非存在一变易。第三个范畴把前两个都包含在自身了,既有“有”也有“无”,从有到无是消灭,从无到有是产生,“变”即产生和消灭。所以这个“变”是一个具体的概念,不再抽象,不再无内容,而有其进一步的规定,有了自己的所指和定在。“定在”就是“Dasein”,在海德格尔那里译作“此在”,在黑格尔这里意指“确定的存在”即我们可以确定变化的东西处在变化过程中的哪个阶段。在这里,“定在”这个概念出来了。而变易是一个具体概念,它有了“质”,可以有定性的分析。

(17)、黑格尔左派,有时也被称为“青年黑格尔派”,他们继承黑格尔学说中的革命成分,在宗教方面主张无神论,在政治领域主张自由民主,其中包括费尔巴哈和年轻时代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830年代和1840年代,这些年轻的黑格尔信徒经常在柏林希贝尔酒吧聚会、争论,这里的氛围造就了对以后150年有很大影响的思想家们,形成了无神论、人文主义、共产主义、无政府主义、和利己主义的基本观念。但是几乎没有一位黑格尔左派宣称自己是黑格尔的追随者,有几位还公开批评黑格尔的哲学,但是这种历史上的区分法仍然在现代学院哲学中使用,黑格尔左派对黑格尔的批评导致一个全新的领域―关于黑格尔和黑格尔理论的文学作品。

(18)、所以,辩证法就是绝对精神不断流动、展开的一个历史过程,它是动态的。任何事物,都是在“正→反→合”的辩证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绝对精神”,则是黑格尔对“正反合”的最源头的定义。

(19)、为了在纪律森严、必然性支配的自然界和社会中寻找自由,调解必然和自由的矛盾,康德提出的一个中心原则:“自己立法,自己遵守。”这反映了资产阶级要求自由的愿望。……这种命令和道德是基于善良的意志,由实践理性出发的普遍原则,是自己为自己提出来的,也是每个人都应该遵守的。认为人的行为都是按照自己理性提出来的通则办事,外不受自然环境的压迫,内不受个人情感欲望的支配。这样成为既遵守必然性规律,而又有自由意志的人。(p21)

(20)、黑格尔用辩证法为形式逻辑奠基,抓住一个“存在”(Sein),一个“矛盾”(Widerspruch),就抓住了根本。从对上述这两个概念的本体论理解出发,黑格尔对形式逻辑的整套规律进行了逐个的重新解释。以对形式逻辑最简单的判断形式即肯定的判断为例,通常表示为“S是p”,即“卡尤斯是博学的”或“玫瑰花是红的”这样的判断,黑格尔认为可以从“个别的东西是普遍的”这样的概念关系来理解。(4)(P303~304)比如在“玫瑰花是红的”中,“玫瑰花”是个别的,“红”则是普遍的,因为红的东西很多,玫瑰花只是其中的一个特例。但这只是从形式上看是如此,而从内容上看,玫瑰花有很多性质,红只是其中的一种性质,在这个意义上说,玫瑰花是普遍的,红倒成了个别的,所以这个命题同时又可以理解为“普遍的东西是个别的”。这样,“形式把自身造成是一个进入自身与形式区别对立而长在的同即内容。”(4)(P306)然而,这两个命题都是自相矛盾的。首先,从形式上说,“‘个别的东西是普遍的’。但不如说,这样一个直接的个别的东西不是普遍的;它的宾词有更广的范围,所以宾词与它不符合。”其次,就内容而言,“即‘普遍的东西是个别的’这一命题……这样一个主词毕竟不是如像它的宾词所述说的那样一个个别的特性。”(4)(P307)换言之,个别的东西是普遍的,但又不能是普遍的,而只是个别的;普遍的东西是个别的,但也不能是个别的,而只是普遍的。然而我们又不能说“个别的东西是个别的东西”,“普遍的东西是普遍的东西”,因为这就成了同义反复,不再是判断;真正能够成为判断的就只剩下“个别的东西不是普遍的东西”和“普遍的东西不是个别的东西”这样的“否定判断”了。肯定判断由此而向否定判断过渡:“个别的东西是普遍的”变成了“个别的东西不是普遍的”(或“个别的东西是非普遍的”),“普遍的东西是个别的”变成了“普遍的东西不是个别的”(或“普遍的东西是非个别的”)。(4)(P310~311)

5、黑格尔辩证法讲演录的反思的结构

(1)、  德国古典哲学的唯心主义辩证法。这一形式的辩证法以康德、黑格尔等为代表,在自然科学发展和社会革命兴起所显露的辩证性质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以唯心主义形式将辩证法的研究推向“自觉”的新阶段。

(2)、当然啦,我们知无知的会员依旧免费,包括现场参与+线上音频回听哦!

(3)、1形式逻辑的规律是关于孤立的、静止的、抽象的思维的规律,但决不像形而上学那样根本否认客观现实的运动、变化和发展。因此,形式逻辑是初等的逻辑,它虽不是辩证法,不能表述辩证的思维,然而它决不排斥辩证法和辩证逻辑;惟有把形式逻辑的规律加以绝对化,才成为形而上学。(p414)

(4)、黑格尔肯定自然是精神性的东西,不过只是潜伏着的精神性而已。……马克思说:《精神现象学》是黑格尔哲学的泉源和秘密。(p84-85)

(5)、tialismisabetterwordthanlogostoexpoundthebasiccharacterofthethinkingmodeinancientWesternphilosophy.

(6)、TheAnalyticalMethodsoftheViennaSchool:

(7)、马克思说:“逻辑学即精神的货币”。(《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即精神思想方面的交流,也有“货币”。这句话对研究逻辑学有重要意义。这种“货币”,就是概念,范畴。我们要靠概念、范畴来交流思想。要交流,首先要得到感性材料,这好像现款或实物,感觉材料不够,就必须用概念这一货币来交流。而哲学上的概念,就起着沟通和交流精神内容上类似货币的作用。(p221-222)

(8)、a.概念。普遍、特殊、个别这三个环节应该是概念里面所包含的具体的内容。这样一种统一理解的概念,就叫作具体概念。

(9)、1恩格斯说:“黑格尔哲学……的真实意义和革命性质,正是在于它永远结束了以为人的思维和行动的一切结果具有最终性质的看法。……”这就是黑格尔哲学的“最大的功绩”,列宁把它称之为绝对唯心论中的一颗“珍珠”(参见《列宁选集》第2卷,第248页。)……在《哲学史讲演录》里,他也说:“最晚出的哲学包括在自身内前此的一切阶段的各体系之最后成果。”并且他还说过一句名言:“现在就是最高。”(《哲学史讲演录》,克洛克纳本,第3卷,第690——6686页。)(p394-395))

(10)、概念赢得较大真理性表明概念本身并非独立存在的领域,而认识的确又始自表象。在黑格尔看来,“这两个领域在柏拉图那里被结合在一起,于是思辨的东西才表现在它的真理性里,亦即被表明为唯一真理;这是由于把感性的意见转变成思维而达到的。”(注: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2卷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200页。)作为理性知识的最高等级,柏拉图的辩证法充分体现了方法论的功能。

(11)、美籍华人安杰拉·达克沃思(AngelaDuckworth)著《坚毅》读书笔记

(12)、客观精神是社会意识,包含有时代精神、民族精神,有时叫世界精神。客观精神有三个环节:(1)法权(2)道德(3)伦理;主观精神是指个人意志,主要是个人思想、自我意识、情感欲望、理性活动等。主观精神有三个环节:(1)灵魂——人类学;(2)意识(意识、自我意识、理性)——精神现象学;(3)心灵(理论的心灵、实践的心灵、自由的心灵)——心理学。(p212-213)

(13)、黑格尔断言现实的就是合理的,合理的就是现实的。他承认,甚至还强调,凡经验主义者所以为的事实,都是不合理的,而且必然都是不合理的;只有把事实作为全体的样相来看,从而改变了它的外表性格,才看出它是合理的。尽管如此,把现实的和合理的同一看待,不可避免地仍旧要造成一些与“凡存在的事物都是正当的”这个信念分不开的自满情绪。

(14)、tive.HegeladoptsdialecticsasthefoundationofformallogicandfocusesonSeinandWiderspruchwhicharethe

(15)、德国的符腾贝格有座斯图加特文科中学.1787年的一天,学校照例又举行即将毕业的一届学生演讲.走向讲坛的中学生个个表情肃穆.毕业演讲的评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他们能否顺利进入大学校园.演讲的题目由学生自己决定,便于发挥自己的长处.一位神色拘谨、似乎还有几分谦恭的学生在众人面前,念出自己演讲的篇名《土耳其统治下的应用艺术与科学之衰落》时,在座的一位教师不由吃惊地扬起了眉毛.这个名为黑格尔的学生写过两篇作文《论希腊和罗马人的宗教》、《论古代诗人的若干特征》,给那位教师留下深刻印象.看起来黑格尔对古典文学及希腊、罗马的文化知识有比较深入的了解,一般中学生可是做不到的呵.然而那位教师从未听说黑格尔对土耳其文化也有研究呀.黑格尔在演讲开头,历数奥斯曼帝国不重视科学文化的种种弊病,然后话题立即转向赞扬符腾贝格如何重视文学、科学和艺术,婉转又巧妙地对自己的国家、故乡及学校极力讴歌.果然,黑格尔的这篇演讲获得在座的校长、学监与教师的一致好评,也由此获得了政府提供的奖学金.他顺利地进入图宾根神学院读大学.图宾根神学院是培养未来教师与牧师的一座古老学府,有强烈的修道院色彩,学生们不但一律要穿黑色袍服,而且要求学生每天早起就自修,连散步都有时间规定及专门规则约束.图宾根神学院也有体育活动——击剑与骑马,这是当时进入上流社会的人物所必须具备的技能.从此,图宾根神学院出现了一名用功读书,却不太参加击剑与骑马活动的学生黑格尔.一些同学对黑格尔的埋头苦读颇有看法,就私下里画了幅漫画嘲笑他.一天,黑格尔看到了这幅画.画中的他是一个驼背、撑拐杖的小老头.他宽容地笑了笑没作计较.他比较成熟,既然能够巧妙地用毕业演讲迎合中学校长、学监们爱被奉承的心态,当然也会老练地处理同学之间的矛盾.在图宾根神学院,黑格尔只用两年时间就完成了哲学硕士论文.1793年通过神学博士论文后,黑格尔放弃了成为一名收入高、生活稳定的牧师的机会,宁可当家庭教师,因为他可以充分运用那些主人家的丰富藏书,研究学问.从1801年起,黑格尔凭扎实的学问进入耶拿大学当教师.经过多年的努力,黑格尔写出了《精神现象学》.当时,拿破仑的军队在欧洲攻城略地,摧毁各国封建王朝.法军攻入耶拿的1806年10月29日这天,对黑格尔来说极不平常.这天他亲眼目睹拿破仑骑马进耶拿巡视的情景.第二天他写信给朋友说道:看到这个“掌握着世界,主宰着世界的人骑在马上,令人有一种奇异的感觉”.同时他又担心自己几天前寄出的《精神现象学》书稿,会不会在这场战火中损坏.《精神现象学》是他数年钻研完成的哲学著作,铸就了他唯心主义哲学体系和辩证法的基础.黑格尔专注于学习研究,却不是一个只埋头于书斋的老学究.他对生活中的美有着非凡的敏感.在美因兹城,他漫步在莱茵河畔,注视着田野里牧羊人住宿的茅屋,静静欣赏田园风光;同时,回想历史上莱茵河孕育的欧洲文化渊源,又感叹战争对平静生活的破坏.看到两边田园中村庄的废墟、被战争炮火削去尖顶的教堂钟楼,黑格尔陷入了沉思中.在法兰克福,黑格尔每星期总要去一次剧院.他欣赏莫扎特歌剧《魔笛》、《唐璜》,对音乐和演员的艺术水准有独到评价.同时他对生活中的美给予理性的思考,提炼后形成自己的美学观念.黑格尔的欣赏总是伴随着深沉的思索,似乎成为一种习惯.他在1797年给妹妹的女友的一封信中,自嘲地说自己“一度是个教师,并把这个称号和他的随身行李一块带着到处奔走,正如背着一个不断用拳头捶打他的魔鬼使者一样”.黑格尔执着地追求真理,同时又不被生活中的一些假象所迷惑,“我不能满足于开始了人类低级需要的科学教育,我必须攀登科学的高峰.”1807年,他的好朋友谢林告诉他,当时人们对用一根线系上一个金属物体,在水或其他金属上方摆动的磁学实验,十分着迷.黑格尔回信中就友善地提出,实验必须摆脱偶然因素或人为的干扰,才能得出科学的结果.黑格尔批判地继承了康德等前辈哲学家的研究成果,吸取了他们哲学思想中的辩证法因素,建立起自己客观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他认为世界一切事物都是从“绝对精神”中派生出来的.艺术是绝对精神对自身的直观,宗教是对绝对精神的伟大的崇拜,哲学则是通过概念来表现绝对精神.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历史都被他认定是观念和精神的体现.他在《逻辑学》一书中提出了辩证法中的三大法则: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与否定之否定规律.从他提出的否定之否定的规律,可以看出他已研究出人类的认识,是一个沿着螺旋式上升的不断前进运动的辩证发展过程.他是欧洲哲学史上第一个全面系统地表述了辩证法的唯心主义哲学家.黑格尔的著作《精神现象学》、《逻辑学》、《哲学全书》、《法哲学原理》、《历史哲学》和《美学讲演集》等,是人类思想史的宝贵财富.他取得的成就来自他孜孜不倦地追求真理的努力.在图宾根神学院那枯燥的学习生活期间,他常在同学中朗诵诗人希坡尔的一首诗《生命旅程》:朋友们,向太阳,让人类的幸福之果快快成熟!几茎残枝、几片碎叶,怎能把太阳的光辉遮住?要穿过这些残枝碎叶,奔向太阳边去,吸吮着他的热和光,不要顾虑……黑格尔以此自勉,也激励同学,共同去探索真理.

(16)、灵魂是肉体的总念。肉体是灵魂的实现,灵魂的外在化。灵魂弥漫于肉体的各方面。无论何种感官动作都有灵魂作用。生命的过程是一战斗的过程,生命与死物相对,生命与非生命作对。生命的本性包括本身的否定在内。生命否定死物而回到其自身,充实其自己。任何有生命的存在都面对着敌人,吸收无机的自然归于自己,而为无机物的主人。有生命的东西可以通贯对方,无机物不能对抗生命的力量。所以生命只为生命,全因有外物与之对抗。当灵魂失其控制力时,无机的力量就成长起来。(p197-198)(黑格尔论生命)

(17)、b.第二个环节,就是契约。首先有了私有制,有了所有权,所有权是自由意志的体现,表现在外,那么通过交换,通过转让,于是就有了契约,就是我要跟他人打交道。契约就是两个自由意志之间的一种交换,或者一种转让。

(18)、黑格尔是保持着不单是历史意义上的重要地位,他的一生没有多少重大事件。在青年时代,他非常热中于神秘主义,青年时代他却藐视普鲁士而景仰拿破仑,他晚年是一个普鲁士爱国者,是国家的忠仆,安享公认的哲学声望。

(19)、itssignificancereliesondialecticallogic.

(20)、b.第一个阶段是知觉。知觉当然也是感觉,但是它是意识到了的感觉,就是能够把握共相的这种感觉,就是知觉。“这一个”是共相,但是呢,能够把这种共相把握住,而不是老是把它还原为那些过眼云烟的东西,你能够牢牢地把“这一个”这种共相把握住,然后再用它来看各种各样的感性对象,那么这种意识呢,就叫作知觉。所以知觉呢,是意识到了的感觉。

(1)、Liberty,这个词后来赵敦华先生讲,最好翻译成自由权。它跟那个freedom是不一样的,freedom就是自由,德文里面就是Freiheit,没有束缚。严复后来把这个词翻译成群己权界论。群己权界,个人和他人之间的权利界限。在这个界限之内,你有充分的自由,你可以为所欲为。但是要有界限,就是你不得侵犯他人的自由。这就是法律。

(2)、‌真正的存在是概念。概念是自由的生命,真正的存在是自由,自由的存在以概念的方式体现出来。所以,概念是本质的存在。

(3)、就自然言,自然便无内外。歌德有名句曰:“自然无核心,亦无驱壳”。内外绝非不同的东西发生关系,只是一个东西的两面。……凡是精神生活充沛的人,必定表现于外。眼高手低者,不但手低,眼亦不高。外无表现,内亦无修养。……内外合就是实在。实在是本质与现象的合一。(p171-172)

(4)、1黑格尔不依时间次序,把阿那克萨戈拉(约公元前500——前428年)安排在晚生四十年、思想体系较发展的德谟克利特(约公元前460——前360年)之后作为古希腊初期哲学终点,其目的显然想要表示哲学史的发展愈来愈走向唯心论,并把德谟克利特的唯物论看成被克服而过渡到唯心论的阶梯。(p595)    《黑格尔学述》译序

(5)、10有限与无限,否定与肯定,都不是中心的东西,而是要提高的。举个实例,如学术上的辩论。庄子讲:“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是亦一无穷,非亦一无穷。”这样无止境的辩论下去,其结果是等于不辩论,即是坏的无限。真正的百家争鸣,是通过两种对立的争论,得到统在争论中双方都有提高。(p284)

上一篇精选漫山遍野的意思打一生肖105句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