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句子网

精选孔子关于责任的事例111句

孔子有关责任的名言

1、孔子关于责任的名言

(1)、不登高山不止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劝学》

(2)、言语篇“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选自于:《论语.宪问》解读:真正品德高尚的人,感到可耻的是自己所说的超过自己实际做到的。“言必行,行必果”选自于:《论语.子路》解读:说话必定要有信用;做事必定要踏实、果断。

(3)、独柯不成树,独树不成林。——北朝乐府名歌《紫骝马歌》

(4)、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5)、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

(6)、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

(7)、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

(8)、格言大意:有志向的人终究能够成就自己的事业。后人常用这名话表明,一个人只要有决心和恒心,就没有做不成的事。

(9)、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孔子《论语》

(10)、格言大意:国家的兴旺与衰亡,即使是普通人,也负有责任。这句话号召人们以天下为己任,一旦国家和民族处于危难关头,每个人都应该挺身而出,奉献个人的力量乃至生命。

(11)、(翻译)孔子说:“广泛地学习文化典籍,再用礼仪加以自我约束,就不致于产生叛离之心了。”

(12)、君于疾没世而名不称焉。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13)、译文:不要以为坏事小就去做,不要以为好事小就不去做。这句话表明,坏的和好的品德都是一点点形成的,所以不要轻视了细微的事情。

(14)、格言大意:年少时不努力学习,长大后就只能徒然地悲伤了。这句话提醒我们,光阴似箭,岁月如流,要珍惜青春年华,奋发有为。

(15)、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孔子《论语》

(16)、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17)、源洁则流清,形端则影直。——王勃《上刘右相书》

(18)、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孔子《论语》

(19)、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20)、翻译:只学习不思考,容易迷惑不解。只思考不学习,很危险。

2、孔子关于责任的事例

(1)、我们的一切工作始终坚持以客户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我们始终坚持把客户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从客户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客户满意的事情做起!

(2)、格言大意:在普天下人忧虑之前,自己首先忧虑了;在普天下人都快乐之后,自己才快乐。这两句话抒发了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高尚情怀和以天下为已任的博大胸襟,一直给后人以激励。

(3)、格言大意:我每天都会几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做事是不是尽心尽力?与朋友交往时是不是很诚实?有没有温习老师传授的知识?这是孔子的学生曾参的名言。它表明,无论是求学,还是修身,都要经常自我反省,这样才能保持优点,改正缺点,不断完善自己。

(4)、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正直)、友谅(诚信)、友多闻(见多识广),益矣;友便辟(性情暴躁,惯走邪道)、友善柔(过份优柔寡断或和颜悦色骗人)、友便佞(心怀鬼胎。谄媚),损矣。——孔子《论语》

(5)、人告知以(己)有过,则喜。——《孟子·公孙丑上》

(6)、讲述道理: 文章主要记录了孔子就季氏将伐颛臾这件事发表的三段议论.第一段话说明了他反对季氏攻打颛臾的理由;一是“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即颛臾在鲁国一向有名正言顺的政治地位;二是“且在邦域之中矣”,即颛臾的地理位置本就在鲁国境内,对鲁国一向不构成威胁;三是“是社稷之臣也”,意即颛臾素来谨守君臣关系,没有攻打的理由,孔子的话体现了他治国以礼,为政以德的政治主张,反对强行霸道,诉诸武力。

(7)、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朱柏庐《治家格言》

(8)、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9)、孔子说:"仲由,教给你的理解了吗?懂得就是懂得,不懂就是不懂,这也是聪明啊。"

(10)、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孔子

(11)、[讲解]《论语》记孔子门人一般称字,如对仲由称“子路”,对端木赐称“子贡”,对曾参独称“子”,因为此书是孔子二传或三传弟子所记,曾受业于曾参。“三省”,多次反省。文言文中,“三”“九”诸字皆有“多”义,不是确数。下述三事,这是巧合。朱熹认为,重在为学,“传”指受之于师,“习”则熟之于己,而“忠”“信”为“传习”之本。从这里可以看出古代治学的人非常重视品德的修养。

(12)、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13)、[讲解]这一则也是讲学习方法,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偏废。其中,“罔”“殆”二字历来解释纷纭。朱熹注云:“不求诸心,故昏而无得;不习其事,故危而不安。”“不求诸心”指的是不思考;“不习其事”,指的是不读书。讲这一章,要防止产生片面理解,要使学生认识到“学”是基础。孔子就很重视“学”,反对离开“学”这个基础去胡思乱想。他曾说:“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卫灵公》)

(14)、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子谓于产。

(15)、格言大意:尺虽比寸长,但也有它的短处;寸虽比尺短,但也有它的长处。这句话是说任何人都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我们要善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1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17)、译文:君子胸怀坦荡,小人则总是忧虑不安。这句话表明,道德高尚的人心底无私,自然生活得坦荡;品格低下的人被各种私心牵绊着,就不可能过得轻松愉快。

(18)、孔老夫子是咱们家喻户晓的大人物,即便是放眼全球,这也是极为著名的文化名人,备受人们尊崇。我们敬仰他,为大中国有了一个孔老夫子,而感到无比骄傲与自豪,但我们更要学习老夫子文化中的精髓,学习他深刻的人生语录,这才是真正的学以致用。

(19)、孔子论述认真思考和努力读书的相互依存关系的句子?

(20)、孔子是《论语》描述的中心,“夫子风采,溢于格言”(《文心雕龙·征圣》);书中不仅有关于他的仪态举止的静态描写,而且有关于他的个性气质的传神刻画。此外,围绕孔子这一中心,《论语》还成功地刻画了一些孔门弟子的形象。如子路的率直鲁莽,颜回的温雅贤良,子贡的聪颖善辩,曾皙的潇洒脱俗等等,都称得上个性鲜明,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孔子因材施教,对于不同的对象,考虑其不同的素质、优点和缺点、进德修业的具体情况,给予不同的教诲。表现了诲人不倦的可贵精神。据《颜渊》记载,同是弟子问仁,孔子有不同的回答,答颜渊“克己复礼为仁”(为仁的表现之一为克己复礼,有所不为);答仲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己与人之间的关系,以欲施做答,欲是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之取舍,施是个人主观能动性的实践,用好心坏心来说,要防止好心办坏事,就要慎施。)答司马牛“仁者其言也讱”。颜渊学养高深,故答以“仁”学纲领,对仲弓和司马牛则答以细目。又如,”孔子答子路:“又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因为“由也兼人,故退之。”答冉有:“闻斯行之。”因为“求也退,故进之。”这不仅是因材施教教育方法的问题,其中还饱含孔子对弟子的高度的责任心!

3、孔子责任感

(1)、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次韵戴成叔赞美孔子的名句不学礼,无以立。

(2)、格言大意:才干因为使用而不断增进;思想因为疏导而不穷竭。这句话是说,人的才干和思想只有在不断使用中才能得到增强和提高,如果没有实践的激发,才思就会枯竭。

(3)、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提手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

(4)、我们不必膜拜孔子,也不必太过苛责孔子。任何人说的任何话,只是代表他(她)在他(她)那个时代那个身份的认识而已,后人不必因为他(她)是名人或者伟人就照单全收,而是要鉴别和批判之后再选择。即便是对于古人眼里的“至圣先师”也应该如此,因为孔子毕竟是两千五百多年的人了,他的思想未必适用于我们现代社会,能用则用,不合用就该扬弃。

(5)、格言大意:风声、雨声、读书声,各种声音都进到耳朵中;家事、国事、天下事,各种事情都要关心。这是一副对联。它告诫人们不要“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要时时关心国家大事,处处想到人民利益。

(6)、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7)、[讲解]关于这段话的背景,《荀子·子道》中有记载:子路盛服见孔子,孔子批评了他;子路于是改服而入,但颜色依旧充盈。孔子又对他说:“……故君子知之曰知之,不知曰不知,言之要也;能之曰能之,不能曰不能,行之至也。言要则知,行至则仁。既知且仁,夫恶有不足矣哉!”据此,最后的“知”字当破读,通“智”。孔子说这番话的意思是,言行要谨慎,不要夸大自己的知识和本领。用现代的表述方式,就是要有谦虚的学习态度。

(8)、引申为:做人一定要要真诚相对,光明磊落。谦虚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选自于:《论语.为政》解读:对一件事确实是知道的,就说是知道;确实不知道的,就说明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知道。

(9)、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10)、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11)、孔子经典语录之五: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12)、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该诗句出自司马迁的《史记·孔子世家》,用来赞美孔子。意思是孔子的高尚品德如巍巍高山让人仰慕,光明言行似通天大道使人遵循。

(13)、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4)、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15)、格言大意:古代能够成就大事业的人,不仅仅因为他们有非凡的才能,而且因为他们具有坚忍不拔的意志。这句话强调一个人若想成就一番事业,就要敢于面对困难,顽强拼搏,坚持不动摇。

(16)、(释义)自己不希望加于己身的,也不强加到别人的身上。

(17)、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18)、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19)、当别人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

(20)、引申为:提倡做人一定要说道做到,言行一致。人际篇“四海之内皆兄弟也”选自于:《论语.颜渊》解读:普天下的人都亲如一家兄弟。

4、孔子有关责任的名言名句

(1)、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孔子《论语》

(2)、可康有为弟子众多,其中有个极为出色的好学生,是国学大师梁启超梁任公。梁启超主张把这句的断句改变一下,改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不能不说是汉语的“模糊之美”,同样还是那几个字,连词性都能变化!新的解释就是,老百姓认可,就干。不认可,就教育他们直到懂。这多符合甲午战争之后,中国学者们认识到的现代化民本也就是德先生思潮啊!

(3)、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孔丘《论语.季氏》

(4)、我们认真学习贯彻10九大报告精神,努力创新和健全企事业单位培训体系,将10九大报告精神对各企事业单位进行全面宣讲。还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提高就业质量,构建和谐劳动关系,降低企业员工流失率。用正确的教育,指引企业的发展!让人才成为企业资本!

(5)、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6)、译文: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实?交友是否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7)、学而时习之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8)、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9)、译文:有计划地索取,有节制地消费,就会常保富足。这句话说明了节俭的意义。物质财富和资源总是有限的,不能挥霍滥用。只有精打细算,量入为出,才不会有后顾之忧。

(10)、http://www.xiyuwen.com/Article/8373(建议复制到电脑端访问)

(11)、格言大意:水太清了就不会有鱼,人过分苛求就没有同伴了。这句话说明,与人相处,要有宽容的态度。过于苛求,就难以发现别人的优点,不能与别人合作,最终导致自我孤立。

(12)、格言大意:人一定要懂得“礼”以后才能产生恭敬之心,产生恭敬之心以后才能有所尊敬,有所礼让。这句话表述了“知礼”的重要性,指出它与“恭敬”和“尊让”的关系。“知礼”是前提,“恭敬”是内心产生的反应,“尊让”则变而为行动。

(13)、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提手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14)、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5)、解释:用功读书便忘记了吃饭,陶醉在学问里,便忘了忧愁,不知道衰老要到来。

(16)、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

(17)、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

(18)、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晁错论》

(19)、格言大意:天体运行刚健不息,有才德的人应该像天体运行那样自强不息。这是鼓励人奋发有为,努力进取的警句。一个人要想事业有成,就要不畏困难,时刻自我激励,永远自强奋进。

(20)、译文:多多要求自己而少要求别人。这是孔子关于如何待已待人的原则,他认为只要做到这一点,人与人之间就可以减少怨恨,增加和睦。

5、孔子强调责任重要性的句子

(1)、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2)、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孔子?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3)、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孔子《论语·里仁》

(4)、译文:只要有制成之心,就是金石也能够断开。这句话后来常备有做“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人们用它来比喻,只要意志坚定,心思专就没有做不成的事。

(5)、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矣。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6)、格言大意:以别人的快乐为快乐,别人也会以你的快乐为快乐;对别人担心的事感到担忧,别人也会担忧你所担心的事。这句话表明,关心别人,对人对己都很重要。假如人人都能以别人的快乐为快乐,以别人的忧愁为忧愁,人与人之间会相处得更融洽。

(7)、(释义)多人同行,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

(8)、(翻译)孔子说:“君子认为说得多而做得少是可耻的。”

(9)、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无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述而》

(10)、译文:孔子说:“复习旧知识时,又能领悟到新的东西,就可以凭着做老师了。”

(11)、译文:爱别人的人,别人总会爱他;尊敬别人的人,别人总会尊敬他。这两句话意在说明人们之间的感情是互动的,关爱、尊敬别人,也就能得到别人的关爱、尊敬。

(12)、“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孔子《论语》

(13)、译文:即使是一顿粥、一顿饭,也应当想到它来得不容易;即使是半根丝、半缕线,也要想到劳作的艰辛。这是我国传统的“治家格言”,它提醒人们要时刻注意节约用度,珍惜劳动果实。

(14)、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15)、干任何一门行业,都需要知识,读书,正是来学习知识的。但是,孔子说的这句话值得我们深思,他说,知道怎么去学习的人,不如喜欢学习的人,喜欢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最大乐趣的人。后面这样一种人,可能天生愚钝,但历经时间长河,慢慢积累,到最后铁定会有大成的。

(16)、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让,勇力振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孔子

(17)、格言大意: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有值得我学习的老师。选择他们的优点加以学习;对他们的缺点,参照自己的情况加以改正。这表达了一种极为谦虚的学习态度。不管什么人,只要他有一技之长,一得之见,就应该向他学习;对于别人的缺点和错误也要引以为戒,不要重犯。

(18)、《论语》进入经书之列是在唐代。“到唐代,礼有《周礼》《仪礼》《礼记》,春秋有《左传》《公羊》《谷梁》,加上《论语》《尔雅》《孝经》,这样是十三经。”

(19)、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曹植《赠白马王彪》

(20)、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1)、孔子之文满天下,孔子之道满天下。该诗句出自宋代诗人冯京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答伯庸》,意思是孔子的文章名满天下,孔子为人处世之道也遍布天下。

(2)、引申为:做人一定要有美好的德行,其实这正是自古以来的做人之本。“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选自于:《论语.里仁》解读:有道德的人,他的心里只知道事事有个仁义;而没道德的人,他的心里只知道事事有个财利。

(3)、精诚所加,金石为开。——《后汉书·光武十王列传》

(4)、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

(5)、译文:自满会招来损害,谦虚则会获得益处。这句话点明自满和谦虚的弊与利。自满使人沾沾自喜,裹足不前;谦虚才能让人不断进步,不断有所得。

(6)、格言大意:要想看到更远的地方,必须登上更高的一层楼。这两句诗借描述登高望远的情景,倡导一种不断攀登、积极进取的精神。

(7)、礼之用,和为贵。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8)、(翻译)孔子说:“君子庄重而不与人争执高下,合群而不拉帮结派。”

(9)、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10)、译文:君子的心地开阔宽广,小人却总是心地局促,带着烦恼。

(11)、格言大意:别人对我有恩德,是不能忘记的;而我对别人有恩德,则是不可不忘记的。这是我国古人推崇的一种与人交往的原则:从受恩的角度说,应该“有恩必报”;从施恩的角度说,却要“施恩不图报”。

上一篇精选孔子的主要事迹简介200字140句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