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句子网

精选张飞穿针的歇后语是什么?97句

张飞穿针歇后语故事

1、张飞穿针歇后语故事简介

(1)、扁鹊开处方—妙手回春曹操下江南--来得凶,败得惨

(2)、猪八戒败阵——倒打一耙 孙悟空的毫毛——随变(便) 孙悟空的金箍棒——能大能小

(3)、《华阳国志》卷六对张飞的评论是“勇冠三军,俱称万人之敌”。还称张飞“百万军中,取上将之首如探囊取物”。张飞的勇猛、粗鲁可想而知。

(4)、(4)杜甫的《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5)、    姜子牙听说西伯侯姬昌招贤纳士、广施仁政,年逾七旬的他便千里迢迢来到西歧。到达西歧后,他没有前去毛遂自荐,而是辗转来到渭水北岸住下。此后,他每天在渭水垂钓,等待姬昌的到来。

(6)、王养年见张飞性格从小刚烈勇猛又粗莽不羁,就对他进行因人施教,天天要他拿着绣花针,把花线往针眼里穿。

(7)、(6)李商隐的《东阿王》:“国事分明属灌均,西陵魂断夜来人。君王不得为天子,半为当时赋洛神。”

(8)、歇后语是我国民间流传得最广的传统语言文化之它集诙谐幽默于一体,集中反映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和才智。

(9)、说后,他就手把手地教张飞,如何将线头捻细,如何屏住呼吸,如何“大眼”对着“小眼”,再加上一个“心眼”,“三眼相通”慢慢将花线穿过针眼。最后,王养年对他说:“心别急,今天穿不进,明天穿;明天穿不进,后天再穿。今后你无论办什么事,都要多长个心眼。”

(10)、特别是当年,他在当阳长坂桥上的那声怒吼,竟吓退了曹操的百万大军,还使大将夏侯杰当场被惊得肝胆碎裂,倒撞于马下,“连桥下的河水也为之倒流”,可说是骇人听闻、刻骨铭记,千百年来不知震撼了多少代人的心,张飞自然就成为“粗鲁、莽撞”的代名词了。

(11)、涿郡(今河北涿州)人。他少时拜王养年为师,王文武双全,教张飞学文习武,对他一生的成长,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王养年见张飞性格从小刚烈勇猛又粗莽不羁,就对他进行因人施教,天天要他拿着绣花针,把花线往针眼里穿。

(12)、公元208年赤壁战后,孙刘结盟进军夺取荆州城。因荆州乃兵家必争的重镇,故东吴主帅周瑜亲任南郡太守,坐镇荆州,而功劳甚伟的刘备却只能率本部兵马守江南的油江口立营。刘备居公安,地小物薄,不利于发展,于是他向孙权两次提出借荆州。孙权采纳周瑜的建议,不仅不借荆州,反而利用吴蜀联姻软禁刘备,使50多岁的刘备作了东吴的娇客。210年,周瑜病故,鲁肃继任。鲁肃劝说孙权暂时将荆州借给了刘备。刘备借得荆州后,即以之为立足点,北抗曹操,西取益州,建立蜀汉政权。至今仍有“刘备借荆州,一借永不还”的俗谈。   其实荆州本是刘备同宗兄长刘表的地盘,当初刘表让刘备,他却不肯要。认为从别姓手里夺回才名正言顺。

(13)、相传,东汉建安年间(196-219),刘备派遣诸葛亮、张飞等,带领大队人马,从荆州出发取西川,诸葛亮走水路,张飞走旱路,两路进军。

(14)、典故:是在传颂孙悟空,经过十年的飘洋过海的艰苦磨练和七年拜师的虔诚好学,学得了七十二种变化,可以说变就变

(15)、三国典故:公元207年,汉丞相曹操亲自率领十万大军北征三郡乌桓,由于曹操的人马和粮草辎重太多,行军速度太慢,军师郭嘉见此情况就对曹操说:"用兵贵在行动特别迅速。我们应该赶紧把大量沉重繁杂的物资和行李卸掉,派出轻骑兵日夜兼程前进,这样才能趁敌不备取得胜利。"曹操采用了他的意见,亲自带领几千名精兵良将轻装北进,终于出其不意地消灭了三郡乌桓。

(16)、(7)杜宣的《江陵怀古之二》:“春风吹遍古荆州,西蜀雄关壮两眸。三国英雄茅屋里,纶巾羽扇说千秋。

(17)、在《三国志平话》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记载:说刘备得补县尉后,遭定州太守的有意刁难。张飞暴跳如雷,竟将太守与夫人、衙内兵卒全部杀个精光。待督邮赶到时,张飞不但给他当胸一百大棒,活活打死他,还将他分尸六段,将头挂在北门,手脚吊在四隅角上,尔后就与刘备、关羽一起领众到太行山落草去了……

(18)、周瑜打黄盖——两相情愿(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19)、张飞乃一屠夫,手也超乎常人大,根本拿不了针线

(20)、诸葛亮说:“一个人要能文能武,能粗能细,不学会穿针绣花,就留下看守荆州,休想入川打仗。”

2、张飞穿针的歇后语是什么?

(1)、在这个时候,能对强大的曹军起到迟滞作用的,也就只有张飞了,这是“三国演义”里最有名的一个段子,在演义里张飞靠虎威和大嗓门吓退曹军,但是又被批评鲁莽,不应该断掉桥梁。其实,在《三国志》的记载里,张飞靠的不只是大嗓门,而是疑兵之计。

(2)、三国典故:曹操手下有位谋士叫杨修。一次,杨修随曹操出征,攻城不下,便就地安营扎寨。这时,杨修忽听曹操说道:“鸡肋,鸡肋!”便叫勤务兵给他收拾行装。别人问他,他说:“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曹公把汉中当作鸡肋,他觉得留在这里没有什么味道,所以要回去了。”不久,曹操果然下令班师还朝。

(3)、三国典故:典出《三国志·吴书·周瑜传》,“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

(4)、三国典故:动物名将叫吕蒙,因为小时候家里贫穷,读的书很少,所以学识浅薄,后经孙权劝说奋发读书,鲁肃一日与之商谈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5)、皮肉粗糙,骨骼坚强——各有一得可取(第93回猪八戒)

(6)、孙悟空碰到如来佛——一物降一物 猪八戒见高小姐——改换了头面

(7)、典故:刘备,张飞,关羽在桃园结拜成了兄弟,他们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求同年同月同日死.

(8)、阎罗王面前——没放回的鬼(第21回阎婆惜)

(9)、大器晚成(崔琰):形容卓越的人才需要经过长时间的锻炼才能成器。 

(10)、黄鹰抓住了鹞子的脚——扣了环了(第30回王熙凤)

(11)、没过多久,曹操派大将夏侯惇领十万大军攻打新野,诸葛亮初次用兵,神机妙算,大获全胜。关羽、张飞等佩服的五体投地。

(12)、这时,不知好歹的老鼠笑狗,好象说狗是无能鬼,连猫都怕。 

(13)、和尚拖木头——做出了寺(第83回哪吒太子)

(14)、九国贩骆驼的——到处兜揽生意(第46回鸳鸯)

(15)、顾曲周郎(吴国都督周瑜):形容欣赏音乐或听歌、听戏很内行。 

(16)、把知识编成儿歌,孩子一口气读下来,语文就该这么学!

(17)、负重致远(人称“凤雏”的庞统,陆绩,顾邵):背着沉重的东西送到远方。   

(18)、三国典故:曹植,曹操之子,南朝宋代的谢灵运,是南北朝时我国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对曹植还是十分钦佩的,评价他:“天下文才共一石,而子建独得八斗!”(一石等于十斗)。

(19)、驽马恋栈豆——必不能用也(第107回蒋济)

(20)、作为武将,既要习武,也要学文;要勇冠三军,更要谋略过人,方能克敌制胜。”

3、张飞穿针的歇后语是?

(1)、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孙悟空变山神庙——露了尾巴猪八戒坐飞机——丑上了天 猪八戒挑个破包袱——要人没人,要货没货一口气吹灭火焰山——口气不小 

(2)、后来人们根据这个时间引申出“指鹿为马”这句成语。比喻怀着恶意,有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3)、释义:像包公断案一样公正严明,不会因为任何原因徇私枉法。

(4)、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它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中华文明源远流长。

(5)、因此在他今后的军戎生涯中,不管是擒刘岱、释严颜,还是威震长坂桥、八蒙赚张郃等等战斗,屡建奇功,扬名三军,使常人刮目相看。

(6)、包拯从来不叫嫂子,而是叫嫂娘,嫂娘从小对包拯恩重如山,而这包勉又是嫂娘唯一的儿子,在公私两难的选择间,包拯随后选择了贯彻自己的执法风格,他选择大义灭亲,就下令斩了包勉,然后再向自己的嫂娘赔罪道歉。

(7)、(例)李锁龙凭着两手和肩膀,指挥水面配合,好容易把铁销对准了洞孔,开始穿销。但是潜水员上不着水,下不着地,中间无依靠,全凭浮力,一使劲就东晃西摇,弄得李锁龙像张飞穿针--有劲无处使。

(8)、历史的沧桑,总会留下许多厚重的文化和神秘的传说。巴中是一方历史的厚土,更是一方人文的沃土,纵横开阖的山河大地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孕育出许多奇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巴中自公元91年,汉和帝永元三年,“分宕梁北境置汉昌(今巴中)县,属巴郡。为巴中建县之始。”迄今,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其间,跌宕起伏,兴衰更替,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悲壮故事。追溯历史,放眼未来,在蒸蒸日上的发展中寻找我们的根,我们的魂。

(9)、包拯的亲侄子包勉,在做了地方官之后,行为不检点,丝毫没有包拯的半点作风,他贪赃枉法,本以为能够逍遥法外,但是作恶多端,人神共愤,最终纸包不住火,事情败露,案件的处理上几经周转,就应差阳错的到了包拯手上。

(10)、张飞穿针有两个歇后语: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张飞,《三国演义》描写他是“豹头环眼”,而针眼极小,故为“大眼瞪小眼”。比喻面面相觑、目瞪口呆的样子。

(11)、诸葛亮带领张飞和赵云入川,增援刘备。这一路上几千里,夺关攻城,要打不少仗,他担心张飞毛躁出事。于是,想出个办法,叫张飞穿针绣花,磨练磨练性情。

(12)、    一个叫武吉的樵夫来到河边,看到姜子牙用不挂鱼饵的直鱼钩在水面上钓鱼,便对他说:“像您这样钓鱼,就是一百年也钓不到一条鱼。”

(13)、割猫儿尾拌猫儿饭——自供自(第62回蔡福)

(14)、状元痘儿灌的浆儿——又满是喜事(第46回鸳鸯)

(15)、包拯看了之后,非常生气,没想到自己侄子这么不中用,但又非常为难。包拯从小失去父亲,他的童年都是和包勉的一家一起度过的,包勉的妈妈对待包拯就像是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

(16)、贾宝玉住在小西屋——到哪儿说哪儿 正白旗的曹雪芹——真个别 刘姥姥进大观园——眼花缭乱 晴雯撕扇子——千金一笑 坐山观虎斗——坐收其利

(17)、仓老鼠和老鸹去借粮——守着的没有,飞着的有

(18)、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各单元分课知识点归纳总复习

(19)、仓老鼠和老鸹去借粮——守着的没有,飞着的有(第61回柳氏)

(20)、于是,根据噪声污染防治法第八十一条的规定,相关部门责令在商业经营活动中使用高音广播喇叭进行广告宣传的张三改正,并处五万元的罚款。  

4、张飞穿针的下一句歇后语

(1)、(例):他呀,嘿,能文能武,文章写得很流畅,还会写一手好字。人们都说他是张飞穿针--粗中有细哩"

(2)、制造业的路走不通,张三决定转战地摊行业,进了一大批五花八门的商品在繁华地段叫卖。为了吸引顾客,张三买了一整套的高音喇叭,再加上他独有的大嗓门,很快就造成了“冲天高音透成都,满城尽带防噪塞”的局面。

(3)、歇后语最大的特点是谐音、比喻和会意,掌握这些歇后语,不仅能为孩子的课外知识库添砖加瓦,也是孩子语文能力的重要表现。

(4)、老牛舐犊(杨修的父亲杨彪):比喻父母爱抚子女。 

(5)、膊折了往袖子里藏——自掩苦处(第7回焦大)

(6)、张飞穿针——粗中有细;大眼瞪小眼;有劲无处使

(7)、说后,他就手把手地教张飞,如何将线头捻细,如何屏住呼吸,如何“大眼”对着“小眼”,再加上一个“心眼”,“三眼相通”慢慢将花线穿过针眼。最后,王养年对他说:“心别急,今天穿不进,明天穿;明天穿不进,后天再穿。今后你无论办什么事,都要多长个心眼。”

(8)、故事:刘邦称帝后,韩信被刘邦封为楚王,不久,刘邦接到密告,说韩信接纳了项羽的旧部钟离昧,准备谋反。于是,他采用谋士陈平的计策,假称自己准备巡游云梦泽,要诸侯前往陈地相会。韩信知道后,杀了钟离昧来到陈地见刘邦,刘邦便下令将韩信逮捕。押回洛阳。回到洛阳后,刘邦知道韩信并没谋反的事,又想起他过去的战功,便把他贬为淮阴侯。韩信心中十分不满;但也无可奈何。刘邦知道韩信的心思,有一天把韩信召进宫中闲谈,要他评论一下朝中各个将领的才能,韩信一一说了。当然,那些人都不在韩信的眼中。刘邦听了,便笑着问他:“依你看来,像我能带多少人马?”“陛下能带十万。”韩信回答。刘邦又问:“那你呢?”“对我来说,当然越多越好!”刘邦笑着说:“你带兵多多益善,怎么会被我逮住呢?”韩信知道自己说错了话,忙掩饰说:“陛下虽然带兵不多,但有驾驭将领的能力啊!”刘邦见韩信降为淮阴侯后仍这么狂妄,心中很不高兴。 

(9)、(版权声明)后台回复签约作者即可了解重酬征稿详情,转载请联系授权,加粉丝群后台回复加群。

(10)、站干岸——-不沾事(湿)(第16回王熙凤)

(11)、歇后语最大的特点是谐音、比喻和会意,掌握这些歇后语,不仅能为孩子的课外知识库添砖加瓦,也是孩子语文能力的重要表现,因为,我们整理了四大名著中的故事和人物的歇后语,分享给大家,带孩子一起学习吧。

(12)、于是,根据噪声污染防治法第七十八条的规定,由工程所在地人民政府指定的部门责令改正,并对张三处五万元的罚款。  

(13)、想当然(孔融):形容没有事实根据的主观臆断。

(14)、如鱼得水(刘备与诸葛亮):比喻得到了与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对自己非常合适的环境。

(15)、典故:这是谐音歇后语,一般用来说某人没有用处,就叫无用,这指梁山最后失败,吴用这个军师没做好

(16)、三国典故:一次赵云与曹军以少对多,赵云入营之后采用“空营计”,大开营门,偃旗息鼓。曹军怀疑有埋伏,不敢进攻。这时赵云令军士齐击战鼓,鼓声震天,并用劲弩在后面射击曹军。曹军惊骇,自相践踏,大败而走。第二天,刘备来察看昨天作战的地方,不禁称赞说:“子龙一身都是胆啊!”

(17)、曹操败走华容道—————果然不出所料  关帝庙里找美髯公—————笃定 

(18)、忍无可忍之下,刘大开始查阅相关法律法规,准备好好给张三上一课。皇天不负有心人,还真让他找到了一部合适的法律:  为了防治噪声污染,保障公众健康,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维护社会和谐,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而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    刘大告诉张根据噪声污染防治法第九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声环境的义务,同时依法享有获取声环境信息、参与和监督噪声污染防治的权利。排放噪声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减轻噪声污染。晚上杀猪产生的噪声过大,严重影响了周围居民的正常生活,必须马上停止侵权。  

(19)、 这一句话充分体现除了张飞的勇,而张飞智取瓦口关体现出了他的智,张飞他长得豹头环眼,满脸长着又黑又硬的胡子,他武艺高强在长板桥时他早已威名远扬,是曹操的百万大军不敢前进一步,他大吼一声,吓得夏侯杰肝胆破碎,一下子落下马来。而你认为张飞是一介武夫,那你就大错特错了,张飞在夺瓦口关时,对方并不出战,而是死守,张飞便令每天喝酒,还让小卒与帐前摔跤,是曹军安奈不住性子冲了出来正面交锋,而张飞就趁机夺了山寨。 我非常佩服张飞,因为他有勇有谋,他是一个粗中有细之人,但是他还非常讲一起也令我敬佩,他为了他的二哥关羽连夜赶做丧服,起兵报仇,而把自己的性命都搭上了,他其实是可以不去救他的二哥,而去投靠敌人去享受荣华富贵,还可以多活许多年,而当时他投降曹操的话,他的荣华富贵将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20)、歇后语由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中创造,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生活气息。歇后语幽默风趣,耐人寻味,为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

5、张飞穿针的歇后语背后的故事

(1)、有一个非常富裕的地主在他们村发大旱的时候闭门不出,从来就不救济他们村的村民,而那时地主家有一只5米高的铁铸的大公鸡,所以村民就用铁公鸡来形容十分吝啬的地主,久而久之大家就用铁公鸡来形容那些一毛不拔的人,也就是吝啬的人。

(2)、初出茅庐(诸葛亮):形容刚出来做事,缺乏实际经验,比较幼稚。

(3)、张飞穿针——粗中有细。张飞生性粗鲁,乃山野之夫,所以是个粗粗冽冽的人,而穿针是心细的活,所以粗鲁的人做心细的事,故称粗中有细。

(4)、歇后语是我国民间流传得最广的传统语言文化之它集诙谐幽默于一体,集中反映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和才智。

(5)、忠实的看门狗望见了,每一天都烦得要命。这一天,狗跑去猫那,用脚推了推猫,猫打着鼾说:“什么事阿!忠实的明星”狗说:“懒猫!别睡了,你看家里,老鼠成千上万,都在吃食物,咬家具,弄得乱七八糟,多不卫生阿!”猫说:“你别管。”狗又用脚推了推猫,猫生气了,说:“别管闲事了,看你的门去,别吵我了,再吵我,我对你不客气!”哎,无可奈何的狗又看了看家,愁眉苦脸地走到门前趴下。

(6)、出言不逊(张郃):形容说话不客气,没有礼貌。 

(7)、三国典故:孙权派中大夫赵咨出使魏国,非分谈吐让曹丕折服,曹丕询问:像先生这样的人才吴国有多少?赵咨答:聪明而有突出才能的,不下九十人,像我这样的,那简直是用车装,用斗量,数也数不清。

(8)、因此,民间就有了“张飞穿针——粗中有细”的歇后语。

(9)、    于是,他斋食三日,沐浴更衣,带着厚礼,亲自前往聘请姜子牙。姜子牙辅佐周文王兴邦立国,后又辅助周武王姬发灭掉了商。姜子牙被武王封于齐地,实现了建功立业的愿望。姜太公垂钓——不是为钓鱼,是为磨练毅力和耐心。而许多人都不明白他不图功名利禄的坦荡胸怀,认为“直钓”根本钓不住鱼,除非鱼自愿送死,久而久之,便演转成一句歇后语。于是有了: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钓!

(10)、至于据水断桥,并非不当之举,在敌人追击的必经之路上,拆毁桥梁,是必须的战略战术,至少迟滞了敌军的进攻。张飞保住了蜀汉的基本盘。

(11)、歇后语的故事:张飞穿针——粗中有细/大眼瞪小眼/有劲无处使

(12)、这时候,严颜已经投降张飞,听说乌雅马变成了白马,顿时大吃一惊。张飞来到跟前,拉住严颜的手,哈哈大笑地说:“变了就变了,把白马交给我就行了。”乌骓马咋个会变成了白马?只有张飞心里明白,严颜哪里知道,当地的老百姓也不知道。从此,便把古巴州西门外挨河边的那口井叫做“白马井”(现草坝街白马井社区临河边,井已被填平)。直到现在,还有人想念那口井里曾经跳出过白马来!

(13)、在《西游记》中孙悟空大闹天宫,藐视一切规矩,众神都没有办法制住他,刀剑不能伤、火烧烧不死,连玉帝都着忙,神仙都发了慌。所以,这个歇后语巧妙运用了典故:慌了神。

(14)、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比喻人不同,性格也不相同)

(15)、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16)、开始时,张飞拿着针,“大眼珠”对着针孔的“小眼”,不知如何着手,急得哇哇直叫。王养年就在旁谆谆对他说:“你有‘大眼’,针有‘小眼’,心里就是没有‘心眼’。

(17)、这是一个歇后语,出自三国演义,张飞是《三国演义》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