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句子网

精选莎士比亚历史剧的意义148句

莎士比亚历史剧

1、莎士比亚历史剧的主要成就及特点

(1)、上述引证虽是些片段,却表明莎士比亚心中有一整套观念(doctrine)。我已经围绕这个问题写了另外一本书,因此在此只做一简短说明。

(2)、亨利曾申辩自己发动战争的正义性,但在阿金库特战役前的拂晓,他对战争本身也充满了迟疑与恐惧。当亨利通过和普通士兵的交谈,他终于明白人的命运并不是由君主的权利来决定。

(3)、安东尼奥船长意外地碰到正在和安德鲁决斗的薇奥拉,他错把她当成她的哥哥塞巴斯蒂安,遂上前拔刀相助。然而,路过此地的警察认出了他并把他逮捕。安东尼奥看到薇奥拉对自己被捕既无动于衷,也不肯还他钱袋,大为吃惊,遂指责她忘恩负义。

(4)、  悲剧的主要内容是反映人文主义理想与丑恶现实之间的无法调和的矛盾,描写人文主义者的斗争生活及其失败的悲惨结局。 《哈姆莱特》(1601)是莎士比亚的代表作。《奥瑟罗》(1604)是一出由“家庭悲剧”改造为富有社会意义的悲剧,写人与人“真诚相待”的关系在冷酷无情的现实面前遭到毁灭。

(5)、莎士比亚一生创作了大量作品,共有2首长诗,4首杂诗,154首十四行诗和38个剧本。

(6)、在2009年出演《哈姆雷特》之后,大卫·田纳特继续演绎莎翁的剧作。

(7)、为了捉弄仙后,仙王命令一个叫浦克的小淘气去采一种花汁,拿来滴在仙后的眼睛里,那么她醒来就会狂热地爱上第一眼看到的人或动物。正巧仙王还无意中得知海伦娜爱着狄米特律斯,所以他让浦克将一些花汁滴在狄米特律斯的眼里,可是浦克把拉山德误认为狄米特律斯。

(8)、《哈姆雷特》是在中国以及全世界都被人们讨论得最多的一部莎剧,广大读者和戏剧观众都认为这是莎士比亚创作出的最伟大的一部悲剧,但他们似乎都忘记了这部剧作的情节始源于一则丹麦传奇故事。莎士比亚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充分运用艺术的手法对已有的丹麦王子复仇故事加以改造和再创造,从而重新书写了那段历史,并且创造出哈姆雷特这个具有永恒人格魅力的人物。可以说,经过莎士比亚的创造性艺术加工的这位王子比任何国家任何时代的真实的王子还要丰满和令人难忘,甚至这部悲剧中的所有其他人物都比当时任何一个真实的人物都更具有典型性和时代精神特征。

(9)、在1996年加入皇家莎士比亚剧团之后,大卫·田纳特出演了多部莎剧:《皆大欢喜》、《李尔王》、《威尼斯商人》、《罗密欧与朱丽叶》……

(10)、作为一名国王,只凭自己心意做事,罔顾国家利益,但有时又像是古希腊神话中顾影自怜的美少年Narcissus,理查二世具有复杂而多变的性格。

(11)、田纳特极其擅长角色情绪的多变,而他自身所拥有的像男孩一般脆弱的特质也为理查二世增添了不少魅力。

(12)、伊丽莎白时期有关世界秩序的观念总体上是中世纪的,虽然摈除了很多中世纪的细节。宇宙是个整体,每个事物在其中都有自己的位置,这是上帝的完美作品。任何不完美的地方都不是上帝的作为,而是人造成的;因为随着人的堕落宇宙也经历了相应的堕落。尽管有这些堕落,上帝完美的标志仍在那里,而到达救赎的两条路之一就是研究创造物。不过,尽管整体的概念是基本的,但对于伊丽莎白时期的人们,世界的真实秩序以三种不同却相关的方式在他们面前展现出来:一根链条,一系列对应的层面,随音乐而起的舞蹈。

(13)、莎士比亚的历史剧可以说是精彩纷呈,美不胜收!大家要有兴趣,中译本可以读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的《莎士比亚十大经典戏剧》,里边有被普遍认为的优秀剧目《亨利五世》呢。

(14)、很快莎士比亚从传统风格转向他自己的特点。《理查三世》开幕时的独白开创了中世纪戏剧中的邪恶角色。同时,理查生动的充满自我意识的独白延续到莎士比亚成熟期剧作中的自言自语。没有单独一个剧本标志着从传统风格到自由风格的转换,莎士比亚的整个写作生涯中综合了这两种风格,《罗密欧与朱丽叶》可能是这种混合风格最好的诠释。

(15)、莎士比亚的历史剧里,还有一个人非常值得注意。那就是从一个看起来无所事事的王子,成长为一个完美的一国之君的亨利五世。在戏剧的开始,霍茨波比王子哈儿更有志向,勇猛杀敌,频频取胜,后者却在和不三不四的人瞎混,不思进取,让父王亨利四世很伤脑筋,大有恨铁不成钢之意。王子身边的福斯塔夫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人,除了前面说的吹牛撒谎,他还贪吃好色,欺上瞒下,损公肥私,偷鸡摸狗。然而,他也上当受骗。王子策划了一起抢劫案,唆使他执行,之后王子又乔装把他抢了。表面上福斯塔夫是王子的朋友,但当王子当上国王以后,王子毫不犹豫地把他送上了绞刑架。这种人物塑造,都特别发人深省,完美的王子未必真正完美,十足的混蛋也蛮可怜。总之,和莎士比亚的悲剧、喜剧一样,他的历史剧也塑造了不少有个性,让人难忘的人物形象,涉及到很多令人深思的话题,更不用说他汪洋恣肆、入木三分的语言与伟大的表现力了。

(16)、27岁那年,他写了历史剧《亨利六世》三部曲,剧本上演,大受观众欢迎,他赢得了很高声誉,逐渐在伦敦戏剧界站稳了脚跟。

(17)、凯文·史派西在重返伦敦戏剧圈的第二年(2005年)出演了由TrevorNunn导演的《理查二世》,这部剧彰显了TrevorNunn的野心勃勃。

(18)、人,正如他的形态不同于其他生物,他的目的也与它们不同。[14]其他生物的目的只有生存,繁衍与自己相似的后代。人,生于自然和富足的王国,不仅要生存和繁衍,而且要生活得快乐美好。自然为其他生物提供其生存所需之物,自然让人生存,但理性和财富使他活得好。生物依照自然的法则生存,人依靠理性、审慎和艺术生活。活着的生物可以孤单过活,而孤身一人的人,因为无法自足,而且如果没有家庭与公共交往,他在本性上就是一个罪恶的生物,所以只能悲惨、郁闷地度过一生。因此,正如哲学家所说,不能生活在文明社会中的人不是神就是野兽,只有上帝是自足的,只有野兽才最适合孤独地生存。(HannibalRomei,《宫廷学院》[Courtier’sAcademy,I.K.译,1598],页247)

(19)、《理查三世》接续着《亨利六世》的历史背景,写白玫瑰贵族集团的代表人物爱德华篡夺王位之后,不久便死去。同族贵族理查用卑鄙无耻的血腥手段,将6个有希望继承王位的人选,排挤出局,然而在他登上王位后,自己也很快被敌d所杀。取之于不义的王权,必失之于不义,正所谓”“其兴也,悖焉;其亡也,忽焉”。莎士比亚通过历史上真实的一幕,谴责了玩弄权术、利欲熏心的人,又通过他们可悲的下场,悲叹人类在世俗功利面前的贪婪心理,在这种心理支配下的凶残与狠毒,必将为他人和自己造成悲剧。这是莎士比亚的历史剧留给后人的沉重启示。

(20)、90年代末期,随着文化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电视剧的创作逐渐升温。由于民营影视公司才刚刚起步,省市级电视台也还在成长阶段,因此,当时的中央电视台电视剧制作中心,是电视剧产业里一支举足轻重的“国家队”。

2、莎士比亚历史剧的意义

(1)、阎建钢便实话实说,自己想做一部有关秦始皇的剧。

(2)、这部剧本中,作家写了自由爱情的可贵,谴责了封建制度对爱情的迫害,歌颂了理想的爱情。

(3)、结果,拉山德醒来看到的是海伦娜,便不停地向她求爱,而把赫米娅忘掉了。仙王发现后。赶忙把花汁滴入正在熟睡的狄米特律斯的眼中。狄米特律斯醒来,看到正被拉山德追赶的海伦娜,于是两人争先恐后地向海伦娜求爱。看到这样的情景,海伦娜和赫米娅都很生气。

(4)、②确实,在新文化运动(1915-1919)中,易卜生比莎士比亚更具有影响力。《新青年》一共推出过五个专号,除了文中提及的“易卜生专号”外,另四个分别是“戏剧改良专号”、“五一劳动节专号”、“人口问题专号”和“马克思主义专号”。

(5)、            利四世》(上、下)(1596—1597)、《亨利五世》(1598—1599)是历史剧的佼佼之作。

(6)、实际上,这意味着他的诗通常是不押韵的,每行有10个音节,在朗读时每第二个音节为重音。他早期作品的无韵诗和后期作品有很大区别。诗句经常很优美,但是句子倾向于开始、停顿、并结束在行尾,这样有可能导致枯燥。

(7)、中国莎士比亚研究会副会长、重庆市莎士比亚研究会会长、西南大学莎士比亚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导。

(8)、  脱离群众的孤军作战是哈姆莱特悲剧的重要根由。哈姆莱特的典型意义。 “血腥的国王”克劳狄斯的形象、奥菲丽亚的形象以及雷欧提斯的形象。《哈姆莱特》的艺术特征。莎士比亚在中国。

(9)、巴萨尼奥欢天喜地到贝尔蒙脱去求亲了,在贝尔蒙脱,他的侍从葛莱西安诺喜欢上了鲍西娅的侍女尼莉莎,两对新人在一个意外事件来临时,匆匆同时结了婚。

(10)、原来,安东尼奥写了一封信来,信中说明了他的商船行踪不明,他立刻就要遭到夏洛克索取一磅肉的噩运,因这一磅肉可能会导致他的性命不保,所以,他希望见到巴萨尼奥的最后一面……听到这个消息,巴萨尼奥与葛莱西安诺赶紧奔回威尼斯,鲍西娅与尼莉莎也偷偷地化装成律师及书记,跟着去救安东尼奥。

(11)、夏洛克对安东尼奥往日与自己作对耿耿于怀,于是利用此一机会要求他身上的一磅肉代替商船。在一番口舌之后,安东尼奥答应了,与他定了合约。

(12)、夏洛克因为安东尼奥借钱给人不要利息,影响高利贷行业,又侮辱过自己,所以仇恨安东尼奥,乘签订借款契约之机设下圈套,伺机报复。

(13)、今天第三篇,我们请阎建钢导演开讲,细诉他的历史剧创作生涯。

(14)、虽然是无奈之举,但这同时也成为了一种艺术形式。在片场,阎建钢架起了四台机器,演员一直演,他就盯着一直拍。当这一场戏拍成,“摔婴”那一段戏,便只是一个外部的表现了。

(15)、经过戏剧舞台打磨的小雀斑逐渐褪去了青涩,在2014年凭借《万物理论》比小李子更早地拿到奥斯卡小金人。

(16)、暴风雨在另一种对应关系里也经常出现,即宏观世界和国家。天上的暴风雨和动荡在国家的骚乱和灾难中重现。预示着恺撒死亡的征兆不只是征兆,是上天促成了那些在恺撒死后动摇了罗马帝国的骚乱。天上星体的不规则重现了国家秩序的丧失。用俄底修斯的话说,就是

(17)、以十二个历史人物带动十二个故事,并折射十二段历史。《东周列国·战国》中的十二个故事并不是一个一个拍摄的,而是同时开拍。单机拍摄,三十二集的篇幅,阎建钢拍了整整一年。

(18)、在《赵氏孤儿案》之后,阎建钢一直在筹备自己的下一部古装剧《契丹王》,讲述辽王朝的缔造者耶律阿保机如何统一契丹各部的故事。自然,这部剧里有历史记载和研究文献,也有历史小说和民间传奇。

(19)、①参阅乔杰,“DanishFeaturesofShakespeare’sHamlet”,未发表的硕士学位论文,清华大学,2003年。略有不同的中文浓缩版本以《莎剧中的丹麦背景》发表于《外国文学研究》,2003年第2期。

(20)、与此同时,仙后也中了计,爱上了一个排戏的演员波顿。最后,仙王给所有人解除了魔法,大家如愿以偿都得到了属于自己的一份爱情。

3、莎士比亚历史剧有哪些

(1)、1993年的“飞天奖”上,《擎天柱》让阎建钢拿下了优秀导演奖。然而,彼时的阎建钢在艺术追求之外,还必须解决自己和家人的温饱问题。为了“脱贫”,他从“阎导”变成了今日传播公司的“阎总”。

(2)、开创了“历史剧”的莎士比亚对历史并不感兴趣

(3)、回顾曾经六年的“下海”历程,阎建钢笑称自己可算是时代的“弄潮儿”。在中国市场经济起步的第一年,他便得到了与广东今日集团合作成立传播公司的机会,并专门负责为集团做推广。新兴的广告业务,迅速地让阎建钢实现了财务自由。

(4)、“导演的个人意志很重要,剧最终呈现的,还是我想要的历史,我想塑造的历史人物。”阎建钢道,“你面对的创作环境不同,你的认知都会调整,没有定论。历史这个东西,它永远就是在不同的解读当中,以不同的形态出现。”

(5)、悲喜剧或传奇剧《特洛伊罗斯与克瑞西达》《终成眷属》《一报还一报》

(6)、但莎士比亚还有这样一些作品,它们取材于英国历史,讲述旧王朝的陨灭,新王朝的诞生,旧王的死亡与新王的加冕。

(7)、《仲夏夜之梦》讲述了一个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爱情故事。故事发生在古希腊的雅典,年轻的赫米娅与拉山德相爱,可是赫米娅的父亲却希望她嫁给狄米特律斯,为此赫米娅与拉山德逃到城外的一片森林里。

(8)、总编辑:殷   俊执行副总编:朱   洁副总编辑:冉涛 马燕妮责任编辑:於思妤文字编辑:何欣悦音频编辑:何超本期作者更多科普作品敬请点击

(9)、莎士比亚早在1590年代就开始创作《理查三世》和《亨利四世》(上、中、下)这些历史剧了,这绝非偶然。他对历史确实有着特殊的偏好,尽管他后来转而写作悲剧和喜剧,也仍然未忘记书写历史,即使他笔下的历史并非那种对历史事件的忠实详细的记载,但却是一种历史叙述或一种“文本化”或“戏剧化”的历史。在说到作为一位历史主义者的莎士比亚时,我们通常只想到他的这样一些历史剧:《约翰王》、《爱德华三世》、《理查二世》、《亨利四世》、《亨利五世》、《亨利六世》等。这无疑与他的创作生涯的开始和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他最早的一些历史剧在很大程度上借鉴了拉斐尔·霍林舍德(RaphaelHolinshed)的1587年版《英格兰、苏格兰和爱尔兰纪事》(ChroniclesofEngland,Scotland,andIreland)(DuttonandHoward147),并且将当时的王朝的虚弱的或腐败的统治之毁灭性的结果用戏剧的方式加以表现,因此被解释为都铎王朝的开始,这一看法固然是十分正当的(Ribner154-155)。由此我们便可以进一步推论,莎士比亚实际上以其非凡的文学想象而非客观地模仿现成的历史记载之方式,通过历史的叙述展现了戏剧化的历史。此外,在这些戏剧化的历史叙述中,剧作家也创造出一些基于真实人物、却又高于真实人物的令人难忘的历史人物。我想这就是莎士比亚的伟大之处。 

(10)、道兰解读道,戏剧给了一个方式,让人们从一个战争发起者的视角来挖掘自身对于战争的感受。莎士比亚的戏则给予了人们更宽阔的思考空间。不歌颂战争,也没有说这场战争一定是错的。

(11)、那时候,伦敦的剧团对剧本的需要非常迫切。因为一个戏要是不受观众喜欢,马上就要停演,再上演新戏。莎士比亚在坚持学习演技的同时,还大量阅读各种书籍,了解了自己祖国的历史和人民不幸的命运,他决定也尝试写些历史题材的剧本。

(12)、  夏洛克的形象。鲍西娅的形象。 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1569)反映了人文主义爱情理想和封建恶习、封建压迫之间的冲突。《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喜剧性与抒情性。

(13)、塞巴斯蒂安和薇奥拉是相貌相同的孪生兄妹。在一次航海事故中,两人在伊利里亚岸边失散。薇奥拉以为哥哥身遭不幸,便女扮男装,化名西萨里奥,投到当地奥西诺公爵的门下当侍童。奥西诺公爵派薇奥拉替他向年轻貌美而富有的伯爵小姐奥丽维娅求婚。

(14)、“我当时不到和央视没有任何关系。也只有杨伟光,会这么对一个年轻导演。”阎建钢道。与许多在当时和央视合作过的电视人一样,直到今天,阎建钢都对杨伟光这位主导了央视改革,并开办了很多新栏目的先驱者,感念不已。

(15)、毫无疑问,作为世界上最杰出的作家之莎士比亚在中国也是被研究和讨论最多的西方作家之一。莎士比亚的中国之旅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叶,但直到20世纪初以来,莎士比亚才开始对中国的戏剧创作和研究真正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究其原因,我想这与当时中国的社会、政治及文化形势不无关系。19世纪中叶,莎士比亚的名字随着西方的传教士来到了中国。正是在上海这座最具有世界主义特征的中国大都市,莎士比亚剧作的改编和演出于20世纪之交才开始,但并没有产生太大的反响。其后,中国思想家严复于1894年、1897年,梁启超于1902年,鲁迅于1907年都在其译作中简略地提及他,但是他们淡淡的提及在当时并没有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在那时,不仅是普通人们,而且甚至是那些跻身新文化运动的知识分子精英也大多认为莎士比亚的作品有点远离中国的社会现实,因此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对莎士比亚表现出了冷落。广大读者和观众对莎士比亚戏剧的了解,最初始于阅读兰姆的《莎士比亚乐府》,却很少去观赏他的戏剧演出。因此可以说,中国学者直至20世纪初才开始翻译和改编莎剧。正是由于莎剧与当时中国的社会现实的距离,中国知识分子所需要的是一个能够直接帮助改变旧社会现状的思想家和文学家,这样,挪威剧作家易卜生便成了他们的艺术和政治偶像。经过中国作家和学者们的创造性建构,一个中国的“易卜生”和“易卜生主义”便在中国的土壤里诞生了。确实,他们从易卜生那里获得的启示大大地多于从莎士比亚那里获得的启示和教益,尤其是易卜生的那些社会问题剧更是在广大知识分子那里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因为易卜生的戏剧对中国的社会变革不仅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甚至还帮助催生了中国现代话剧。我们今天在讨论中国现代话剧时,是无法绕过易卜生的,但却可以不提莎士比亚的影响。更为重要的是,当时中国最进步的并且影响最大的知识界刊物《新青年》甚至于1918年(第四卷第六期)推出了一期“易卜生专号”,专门讨论易卜生及其戏剧创作之于中国知识界的意义,这是该刊所推出的唯一一期讨论外国文学和戏剧的专号。②在这一期专号中,鲁迅、陈独秀、胡适和周作人这些杰出的新文化运动的主将都发表了专文讨论易卜生及其剧作的意义。比如鲁迅甚至公开喊出“崇拜易卜生”的口号,称易卜生为“偶像破坏的大人物”(谢会昌 273)。就在这一期“易卜生专号”中刊有拟出“萧伯纳专号” 的启事,但这一计划由于种种原因后来没有实现(谢会昌 274)。而相比之下,莎士比亚则未能享受到这一殊荣,而且还受到了有意的“边缘化”待遇。中国虽然有着庞大的莎学研究者队伍,但是他们大多封闭在大学校园里,并未直接影响中国的文学和文化革命。令人遗憾的是,中国的莎学研究者很少关注莎士比亚的历史剧,更令人沮丧的是,他们中能够在国际莎学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者更是凤毛麟角,因此真正能够与国际莎学界直接交流和平等对话者寥寥无几。但是应该指出的是,不少优秀的翻译家为莎士比亚剧作在中国的翻译和传播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这方面,朱生豪甚至在抗战期间仍坚持翻译莎剧,但终因疲劳过度而早夭,从而成为一位战时的“悲剧性人物”(Lu2012)。最近十多年来,随着新历史主义批评理论的引进,越来越多的读者和观众发现,莎士比亚的历史剧对我们的当代戏剧和影视创作也有着重要的启迪。而这也正是美国的新历史主义学者对莎士比亚的历史剧格外青睐的一个重要原因,他们的研究实际上创造了一个作为历史主义者的世俗的莎士比亚(Greenblatt2005)。

(16)、2016年4月,是蜚声世界的大文豪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逝世400周年纪念,同时也是他诞辰452周年纪念。全世界的莎学研究者和莎士比亚作品爱好者都在以不同的方式纪念这位对人类文化作出卓越贡献的文学艺术大师。毫无疑问,在过去的数百年里,国际莎学界在对这位世界级的伟大文学艺术家的研究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而我们在中国的语境下纪念他则有着特殊的意义,因为莎士比亚在中国也是为学者们讨论和研究得最多的一位世界大文豪。中国的莎学研究者也出版了大量的莎学研究专著,发表了难以计数的论文,尤其关涉莎剧在中国语境中的翻译和接受状况。但长期以来,我们主要关注的是他的四大悲剧(《哈姆雷特》、《李尔王》、《奥赛罗》和《麦克白》)和四大喜剧(《威尼斯商人》、《仲夏夜之梦》、《第十二夜》和《皆大欢喜》),却很少关注他的那些被冷落了的历史剧。当然,这也无可厚非,因为确实,在这些悲剧和喜剧中,莎士比亚展现了他的卓越戏剧艺术才华。而且经过数百年历史的考验和文学史家们的筛选,这些作品已经成为世界文学和戏剧的经典作品。在纪念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的日子里,我首先要指出的是,他在历史剧的写作方面也有着极高的天赋,他不仅在自己的历史剧中创造了一个个丰满的历史人物,同时也书写了一段历史。就这一点说来,莎士比亚又是一位历史主义者,因此,我们也应该将他当作一位历史主义者来研究。此外,我经过仔细研读还发现,即使在他的那些优秀的悲剧和喜剧中,莎士比亚也创造出了一些令人难忘的历史人物,同时还以戏剧的形式重新书写了历史。

(17)、这部剧让凯文·史派西充分彰显了自己在莎翁戏剧中的魅力,王者的气息由内而外,自然而然地主导了老维克的舞台。

(18)、在法庭上,鲍西娅聪明地答应夏洛克可以剥取安东尼奥的任何一磅肉,只是,如果流下一滴血的话(合约上只写了一磅肉,却没有答应给夏洛克任何一滴血),就用他的性命及财产来补赎。因此,安东尼奥获救,并且,庭上宣布以谋害威尼斯市民的罪名,没收其财产的二分之另外二分之一则给安东尼奥,而后者却把这笔意外的财产让给了夏洛克的女婿、自己的朋友——罗伦佐。

(19)、四百多年来,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常常被搬上舞台;四大喜剧《仲夏夜之梦》、《皆大欢喜》、《第十二夜》和《威尼斯商人》也时有演出。

(20)、Shakespeareshouldbefirstregardedasanartist,ormoreexactly,adramaticartist.Butheshouldalsobeviewedasahistorian,orasortofhistoricist.InspeakingofShakespeareasahistoricist,weusuallythinkofhishistoryplayslikeKingJohn,EdwardIII,RichardII,HenryIV,HenryV,HenryVI, etc.,fortheplaywrighthascreatedsomeunforgettablehistoricalfiguresintheseplaysbasedonrealpeople.Actually,ifwehaveacomprehensivereadingandunderstandingofallShakespeare’splays,tragedies,comediesandhistoryplays,wecaneasilyfindthatheactuallyplaystheroleofahistoricistapartfromhissuperbartisticachievements,notonlybecausehehascreatedquiteafewhistoryplays,butmoreimportant,hisbesttragediesandcomediescouldalsoberegardedasasortofhistoryplays.Although,fromtoday’spointofview,histheatricalnarrationsarenotalwaysfaithfultotherealhistoricalrecords,theyareindeed“textualized”or“dramatized”historicalnarratives.AscomparedwiththestudyofShakespeare’shistoryplaysintheWest,thestudyofShakespeare’sdramainChinaisfarfromcomprehensive.However,ironicallyspeaking,ontoday’sChinesescreen,weeasilyfindsomany“invented”“historyplays”producedasTVdramasbasedonrealpeoplealthoughinanironicandparodicwayofrepresentation,butveryfewcouldberegardedaseffectiveandsuccessful.ThusweshouldsaythatShakespeare’sroleasahistoricisthasnotyetbeenrecognized,atleastintheChinesecontext,althoughallhissuperbplaysonhistoryhavemoreorlessanticipatedtheriseofChineseTVhistoryplays.

4、莎士比亚历史剧喜剧和悲剧的主要成就

(1)、一年之后,阎建钢被“电视剧”这种当年新兴的艺术形式所吸引,还没毕业,他便开始自己筹钱,拍了三部电视剧。

(2)、莎士比亚于1590年就开始为帕姆布罗克戏院写剧本了。由于受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莎士比亚的创作基调是乐观的,因此,这一时期的作品以喜剧和历史剧为主。

(3)、重回导演行业,阎建钢似乎早已“技痒难耐”。《东周列国·战国》就像是一部用电影的创作手法来拍摄的电视剧。第一集一开头,便是一组晃动的手持镜头。“那时还没有那么先进的设备,我倒不是在追求晃动,只是当时我想拍长镜头,就只能用手持。”阎建钢解释道。

(4)、    哈姆莱特的性格发展史。“欢乐的王子”、“忧郁的王子”、“延宕的王子”、“行动的王子”是统一的。哈姆莱特的忧郁和延宕的意义。哈姆莱特的性格特征是富有感情和思想,勇于探索,善于分析,但思虑多于行动,剖析偏于哲理。

(5)、为了弥补这一遗憾,上海大剧场后续引进了这一版本的高清放映版,先在5月登陆北京,即将在10月与上海的观众见面。

(6)、严格来说,《赵氏孤儿案》并不能叫历史剧。原著是一个文学作品,其中人物都是艺术形象,而不是历史人物。但是在中国人心目中,它呼应了中国人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道德观、价值观,并包含了传统文化里面的所有道德元素。所以,这部剧目在中国人心目中几乎和正史一般,占了很重的分量。

(7)、《皆大欢喜》、《无事生非》和《第十二夜》是作者喜剧成熟时期的作品,也是莎士比亚现实主义喜剧创作的高峰。

(8)、莎士比亚诗文的特征和剧院实际效果有关。象那个时代所有的剧作家一样,莎士比亚将弗朗西斯克·彼特拉克和拉斐尔·霍林斯赫德等创作的故事戏剧化。他改编了每一个情节来创造出几个观众注意的中心,同时向观众展示尽可能多的故事片段。设计的特点保证了莎士比亚的剧作能够被翻译成其他语言,剪裁宽松地诠释,而不会丢失核心剧情。当莎士比亚的技巧提高后,他赋予角色更清晰和更富有变化的动机以及说话时独一无二的风格。然而,后期的作品中他保留了前期风格的特点。在后期的传奇剧中,他故意转回到更虚假的风格,这种风格着重了剧院的效果。

(9)、伊恩·麦克莱恩在1969年将《理查二世》献给了爱丁堡戏剧节的观众们,他塑造的理查二世犹如睥睨众生的上帝,营造出了一种冷漠疏离的气氛,直到最后才意识到自己也像一个普通人一样需要朋友。

(10)、大多数莎士比亚的读者都知道他的秩序观或层级观就在《特洛伊罗斯与克瑞西达》里俄底修斯的演说里;不是所有人都会认可它一定是对莎士比亚历史剧背景的说明;也很少有人意识到它体现或暗示了多么深厚的思想内涵。(在此我可以请读者们把这段演说置于眼前吗?)

(11)、1399年,亨利在国王从爱尔兰远征归来后举兵拘捕了国王,并让议会同意将理查废黜,由亨利即位。

(12)、接下来到1608年他主要创作悲剧,包括《哈姆雷特》、《李尔王》和《麦克白》,被认为属于英语最佳范例。在他人生最后阶段,他开始创作悲喜剧,又称为传奇剧,并与其他剧作家合作。

(13)、《亨利四世》与《亨利五世》是莎士比亚将重大的历史事件与寻常百姓平民生活交织在一起的历史剧,也是以英国帝王为脉络的编年史。艺术水准堪称莎士比亚创作的巅峰。

(14)、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1590年到1613年是莎士比亚的创作高峰期。他的早期剧本主要是喜剧和历史剧,莎士比亚的早期作品主要在1590—1600年间上演,这时期所写的历史剧和喜剧都表现出明朗、乐观的风格。如《威尼斯商人》、《仲夏夜之梦》等。

(15)、政治剧、谍战剧、历史剧、家庭剧、刑侦剧、秘史剧、军旅剧、戏说剧、言情剧、武侠剧……这些功臣创作者大多在类型之初,主导塑形了初始样本,又接着在同领域的创作深耕中,见证了类型流变。

(16)、在拍《东周列国·战国》的过程中,阎建钢对秦国的历史产生了兴趣。停机宴上,总监制杨伟光坐在他身边,问起阎建钢接下来的计划,有没有什么想做的。

(17)、从“中国电视剧60讲”,到“剧匠访谈录”,我们一直在整理国故,探寻去路。

(18)、他曾称戏剧是他“默认的生存方式”,并用行动诠释着他的言语:

(19)、编剧陈文贵最初送到阎建钢手里的剧本,是一个“极其精彩的纯商业化文本”,还是一个悬疑故事。但后来考虑再阎建钢笑称自己是“克制着自己的欲望”将《赵氏孤儿案》拉回了历史正剧的基本道路上。

(20)、今年年初,皇家莎士比亚剧团带着“王与国”系列《亨利四世》(上下篇)、《亨利五世》来沪,一时席卷了上海。

5、莎士比亚历史剧塑造的理想君主是

(1)、《东周列国·战国》和《秦始皇》这两部大戏的密集创作对阎建钢来说,就像是从“研究生”一口气读到了“博士后”。“比如说对历史题材的把控,怎么样去拍历史题材剧;历史题材剧的生产在每个阶段都需要什么,最后,怎么搭配演员。所有环节,都系统操练了一遍。”

(2)、“在骨子里,我还是参照着莎士比亚的戏剧准则。也就是广阔的历史背景,鲜明的人物个性,激烈的矛盾冲突这三大要素。”他总结道。

(3)、回到北京后,阎建钢到杨伟光办公室去汇报。“他问我需要什么,我说第一要把剧本抓好,还有现在设备有点老,我想要一台日本最新型号的摄像机。”

(4)、与西方的莎学研究相比,中国的莎士比亚研究确实不够全面。但具有悖论意义的恰在于,在今天的中国荧屏上,我们却很容易看到许多胡编乱造的“历史剧”,这些历史剧虽然也用了真实人物的姓名和事件作为基础,但往往用一种后现代“戏仿”的手法来加以再现,在这些流行的关于历史人物和事件的电视剧中,大多是描写历史上真实的王公贵族的带有传奇色彩的故事,例如唐朝皇帝李世民、三国时代的魏王曹操、清朝的康熙、乾隆及宣统皇帝,以及武则天和慈禧这样的女皇或皇太后等。这些电视剧十分冗长,动辄就是几十集,吸引了数以千万计的电视观众,获得了巨大的商业利润,同时也产生出一大批年轻的影视明星。但这些电视剧的编导者和观众实际上是在消费这些历史人物。可以肯定地说,这些关于王公贵族的历史题材的电视剧不可能流传下来成为经典,其原因就在于编导者们缺乏一种真正的历史意识和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他们以一种戏仿式的后现代态度来对待历史,而缺乏深厚的历史感;此外,他们更注重短暂的商业上的成功,而非艺术上的精雕细琢。再者,这些电视剧仅满足于取悦普通的电视观众,而非旨在提高他们的文学艺术修养和历史意识。当然,扮演这些剧中主人公的演员倒是受益匪浅,他/她们可以很快成为影视明星和巨富,但却无法成为真正的艺术家。我偶尔也被邀请参加讨论这些剧作,但我时常提请这些编导们去阅读一下莎士比亚的剧作,或观赏莎剧的演出,尤其是那些有着厚重历史意识的悲剧和喜剧,更遑论他的历史剧了。我发现这些编导们虽然不一定读过莎士比亚的作品,但大都知道他的主要作品及人物的名字,因此他们也许会从莎剧中获得一些间接的启迪。但是他们并没有认真研读过莎士比亚的伟大作品,更谈不上把握马克思所描述的“莎士比亚化”的美学原则之真谛。就这一点而言,我认为,作为一位历史主义者的莎士比亚的作用并未得到充分的认识,至少在中国的语境下仍有着很大的研究空间。

(5)、你是一个人,被赋予理性和理解,上帝在其中刻下了自己的真实形象。在其他的生命中有上帝的些许形象,有他神圣本质的些许足迹;但是在人这里,他刻印了自己的形象。有些事物与上帝的相似在于其存在,有些在于其生存,有些在于他们的优秀特质和行为。但这不是上帝的形象。他的形象只在于我们的理解。明白你有如此高贵的本质,且在你的理解中显示了上帝的形象,因此对自己的管控应当符合一个有理解力的生命。不要像那些野蛮的兽类,缺少理解力:桀骜不驯或是笨重迟钝……毫无疑问,天底下的所有生命,其存在都由上帝赐予,没有哪个退化,没有哪个抛弃了本质的尊严和存在,只有人如此。只有人,抛弃了他原有的本质,像海神普罗狄斯一样变成各种形态。这是由他的自由意志引起的。就像每一种兽类都会特别倾向于众多感官中的一种,人也会因为他对某一感官的特别倾向而变成那种兽类。(《大卫的眼泪》(David’sTears,1623),页1168)

(6)、90年代的历史剧目生产背后的社会环境、政策环境、市场环境、经济环境都与今天大不相同,因此,当年的那些历史剧在今日,便也不可复制。“所有的文学作品都是文化食品,当代人要生存,就需要食品。”因此,各种文化食品也需要在当代变形,以符合现代人的需求。

(7)、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的20多年期间莎士比亚在伦敦开始了成功的职业生涯,他不仅是演员、剧作家,还是宫内大臣剧团的合伙人之后来改名为国王剧团。1613年左右,莎士比亚退休回到埃文河畔斯特拉特福,3年后逝世。

(8)、Dutton,RichardandJeanHoward.ACompaniontoShakespeare’sWorks:TheHistories.Oxford:Blackwell,200

(9)、就在这样一个雷厉风行的创作氛围里,《秦始皇》顺利开机。

(10)、虽然历史剧的“保质期”比一般剧种要长,但在画质上却很吃亏,阎建钢当年为了接近观众所做的设计,也失色不少。

(11)、因此,对于阎建钢来说,历史剧可说是最能发挥他所吸收的“养分”的一种体裁。从最初追求“还原”的小心翼翼,到将“戏说”以“正剧”气质去演绎的大胆。阎建钢的历史剧创作愈发自由。

(12)、关于丹麦王子复仇的故事在形成固定的文学形式前,很长一段时间内只是在民间口头流传的一个故事。直到公元12世纪,一位名叫萨科索·格拉玛提克(SaxoGrammaticus)的丹麦牧师,他也许是丹麦第一位历史学家,在他用拉丁文写的一本书中详细地描述了一个名叫阿姆莱瑟斯(Amlethus)的王子的故事,他生活在远古的维京时代(VikingAge)之前的某个时期。阿姆莱瑟斯的故事出现在该书第三和第四部中,其主要情节大致如下:新登基的丹麦国王罗西克斯(Roricus)提名豪温迪勒斯(Horwendillus)和芬格(Fengo)兄弟代替他守卫日德兰半岛。结果豪温迪勒斯比他的弟弟所建的功业多得多,便娶了国王之女乔鲁莎(Gerutha),并为他生了儿子阿姆莱瑟斯。芬格出于嫉妒杀死了哥哥娶了嫂嫂。阿姆莱瑟斯为了避免不测便装疯以便寻机为父报仇。

(13)、文学史家罗杰斯曾说,“历史剧也许是伊丽莎白时代的剧作家对世界戏剧最杰出的贡献。”如果说古希腊罗马的剧作家开启了悲剧与喜剧的先河,莎士比亚则开创了历史剧,并将其引领到一个登峰造极的高度。

(14)、Miller,J.Hillis.“GlobalizationandWorldLiterature.”Neohelicon 2(2011):252-

(15)、此次饰演理查二世的大卫·田纳特因在BBC神剧《神秘博士》中塑造的第十代神秘博士而闻名,他本人也一直都是一名戏剧演员。

(16)、田纳特对人物解读鞭辟入里,理查二世的乖张、任性、对权力的不舍被他表现得淋漓尽致:突然的呐喊“天佑吾王”张力满满,后一句“尽管我不再是了”则极具讽刺意味。

(17)、投稿网址:http://fls.ccnu.edu.cn

(18)、道兰介绍道,自己对莎士比亚的喜爱,继承了很多作家对莎士比亚的观点。无论是《麦克白》里的阴暗,还是《奥赛罗》里的嫉恨,抑或《无事生非》中的阳光,他们都呈现了不同的情感。而莎士比亚独特之处在于他从来不评判角色的好坏,人物善恶,而是呈现一个立体的精神图谱。事实上,人物的优劣兼而有之。莎士比亚把人性的两面看得通透,并宽容地把这些矛盾点纳入角色,呈现在故事冲突中。这一点,很多作家与莎士比亚不同。

(19)、李尔一怒斥逐了小女儿,将她远嫁法国,把国土平分给了两个虚伪的女儿,结果自己却受到两个女儿无情的怠慢,一怒而跑到了暴风雨中的荒野,与乔装疯丐的爱德加为伍。后来小女儿从法国兴师来讨伐,终于父女相见,但是英法两军交战,法军战败,考狄利亚被俘,不久被爱德蒙密令缘死,李尔抱着她的尸体在悲愤中疯狂而死。

(20)、1982年,本来想考北京大学的阎建钢,意外地考进了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成为了当年16名新生中的一员。

(1)、演出时间:2016年10月6日14:00、19:15共两场

(2)、《奥赛罗》是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讲述了黑人将军奥赛罗与美丽善良的苔丝狄蒙娜相爱而秘密成婚。旗官伊阿古因所求之职被奥赛罗给了凯西奥而怀恨并决意报复。他设计使凯西奥触犯军纪被撤职,又鼓动苔丝狄蒙娜向奥赛罗求情,致使奥赛罗因怀疑爱妻与凯西奥有染而妒火中烧并亲手将其掐死。当伊阿古的妻子揭穿阴谋时,奥赛罗拔剑自刎,倒在苔丝狄蒙娜的尸体上……

(3)、《哈姆雷特》之后,莎士比亚的文风变化更多,尤其是后期悲剧中更富有感情的段落。英国文学评论家安德鲁·塞西尔·布拉德利将这种风格描述为“更紧凑、明快、富有变化,并且在结构上比较不规则,往往错综复杂或者省略”。在创作生涯后期,莎士比亚采用了很多技巧来达到这些效果,其中包括跨行连续、不规则停顿和结束,以及句子结构和长度的极度变化。完整地理解意思对听众是挑战。后期的传奇剧,情节及时而出人意料地变换,创造了一种末期的诗风,其特点是长短句互相综合、分句排列在一起,主语和宾语倒转、词语省略,产生了自然的效果。

(4)、如上所述,虽然我们很难说中国作家会通过观摩莎士比亚戏剧的演出才得到他的启示,但是至少我们无法否认,莎士比亚的巨大影响至今仍然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并且以不同的方式发挥作用。即使一些有着后现代意识的青年作家试图戏仿莎士比亚,但至少也说明莎士比亚的影响是巨大的,他们要有所突破和超越,就必须拿莎士比亚开刀。此外,也说明了今天的作家很难摆脱莎士比亚的巨大阴影,因而陷入了无尽的“影响的焦虑”。例如,中国作家可以很容易地读到介绍莎士比亚生平及其创作的普及读物或期刊论文,从他对历史的审美式和寓言式的书写中获得启迪。同样,他的剧作也不时地在中国的语境下被一些有着精英意识或先锋意识的编导们改编并在舞台上演,虽然观众的数量并不很大,但文化层次却很高。这说明,即使在当今这个商业大潮占主导地位的浮躁的时代,莎士比亚仍然没有被人遗忘,他的作品仍然以不同的形式丰富着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培育着新一代青年的审美趣味和情操。尤其是在纪念他逝世400周年的日子里,中国也将再度出现一个“莎士比亚热”,他的一些悲剧和喜剧也将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在中国的戏剧舞台上。但是他的历史剧却未能吸引众多的人们的关注,这方面的学术论文也不多见,其原因可能是剧中发生的事情确实距离当下太遥远了,连剧中人物的名字都很难记住。但是我们今天之所以要纪念这位伟大的作家,其主要原因在于,我们需要莎士比亚这样一位西方的经典作家给我们的文学和戏剧创作以启示。因为确实进入全球化时代以来,面对高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商业大潮的大行其道,人文学科被放逐到了边缘,高雅的文学艺术也处于衰落的状态。今天的青年人也许更熟悉《恋爱中的莎士比亚》(ShakespeareinLove)及其影片中的人物,而很少了解《哈姆雷特》和《李尔王》及其剧中的人物,更不用说诸如《理查三世》和《亨利六世》这类历史剧了。他们也许更崇尚短暂的“闪婚”,而不去追求罗密欧与朱丽叶那样的永恒的爱情,这确实是令人悲哀的。但是我要强调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即使像《恋爱中的莎士比亚》这类轰动一时的后现代影视作品也将被一些更具有后现代性和实验性的东西所取代,而莎士比亚的最优秀的作品则永葆其艺术魅力,它们将永载世界文学和戏剧经典的宝库,不断地影响和启迪一代又一代的戏剧爱好者去将其改编和上演。

(5)、有一次,凯普雷特家举办了一次盛大的化装舞会。蒙太古家的独生子罗密欧冒着风险,戴着假面具去参加了。他结识了凯家的独生女儿朱丽叶。两个年轻人一见钟情,互相倾心,陷入爱情中。在一个神父的帮助下,两个相爱的年轻人悄悄地举行了婚礼。

(6)、到1590年代中期创作《罗密欧和朱丽叶》、《理查二世》和《仲夏夜之梦》时期,莎士比亚开始用更自然的文字写作。他渐渐将他的隐喻和象征转为剧情发展的需要。莎士比亚惯用的诗的形式是无韵诗,同时结合抑扬格五音步。实际上,这意味着他的诗通常是不押韵的,每行有10个音节,在朗读时每第二个音节为重音。他早期作品的无韵诗和后期作品有很大区别。诗句经常很优美,但是句子倾向于开始、停顿、并结束在行尾,这样有可能导致枯燥。当莎士比亚精通传统的无韵诗后,他开始打断和改变规律。这项技巧在《朱利叶斯·凯撒》和《哈姆雷特》等剧本的诗文中,释放出新的力量和灵活性。

(7)、主要讲的是一个王子为父报仇,杀了他的叔叔的故事。

(8)、录制现场的舞台周围铺满了轨道,共有60名工作人员为此忙碌。

(9)、虽然当时和后来的许多作家试图重新讲述哈姆雷特的故事,但正是莎士比亚以其卓越的戏剧艺术和超凡的历史叙述赋予这一传奇故事以强烈的时代精神,从而创造出一段“戏剧化”的历史和永恒的哈姆雷特王子。因此我们可以说,即使在他的那些优秀的悲剧和喜剧中,莎士比亚也带有鲜明的历史意识去重新书写过往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并赋予它/他们以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精神。也许具有讽刺意味的恰恰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真实的国王、王后和王子早已被人们遗忘了,而哈姆雷特和他的父母以及那些永恒的名字却被一代又一代的人们传诵和讲述。因此当我们今天纪念莎士比亚时,我们不仅要珍视他的伟大艺术成就,同时也要钦佩他创造历史的超凡力量。

(10)、   中世纪的人虽然觉得存在之链的观念有用,但并没有对它做出详细的阐述。要了解中世纪和伊丽莎白时期的全部独创性,我们必须回到不同等级的创造物之间的种种对应关系。这些等级包括上帝与天使、宏观世界或物理宇宙、国家或政体、微观世界或人。动物和植物则包含在一个比这些小得多的层级中。基于这些对应关系所获得的智性和情感的满足,是难以描述的,也是难以高估的。对我们来说很愚蠢或者微不足道的东西,对于伊丽莎白时期的人,可能就是一个严肃或令人高兴的证据,它能证明他生活在一个有秩序的宇宙中,没有任何浪费,每一个细节都是自然的计划。

(11)、他就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艺术大师——莎士比亚。

(12)、就像他所总结的,“历史剧永远被当代需求所左右。”

(13)、WangNing,isZhiyuanChairProfessorintheInstituteofArtsandHumanitiesatShanghaiJiaoTongUniversity(Shanghai200240,China)andChangjiangDistinguishedProfessorof ForeignLanguagesatTsinghuaUniversity(Beijing100084,China).HisresearchinterestsincludemodernWesternliterarytheoryandcomparativeliterature. 

(14)、此时,为了给雅典公爵提修斯和美丽的希波吕妲的盛大婚礼助兴,一群演员也在森林里排练一出喜剧。赫米娅的好友海伦娜爱着狄米特律斯,所以她把消息透露给了狄米特律斯,于是她们两个人也先后来到森林里。森林里住着许多可爱的小精灵,仙王奥布朗和仙后蒂泰妮霞正在闹别扭。

(15)、巴道夫参军,为的是一路顺手牵羊,发点横财。他抢劫了教堂后,皮斯托向弗鲁林上尉求情,说巴道夫是国王的朋友,请求释放。而弗鲁林上尉告诉国王,巴道夫按律当处死。这个关键的时刻,国王深切明白领导力的作用。他必须象在《亨利四世》第二部中和福斯塔夫一刀两断那样,和巴道夫也要彻底划清界限,同时向他过去声色犬马的放荡经历和处世态度彻底说再见。所以他只好看着他的朋友去死。观众在这里能感觉到国王的道德操守,同时又很酸楚。因为我们都爱巴道夫,他带来了欢笑,但是他被处决了。而皮斯托参军,是想要谋得美差,可以中饱私囊。他没和任何人打起来,在战役中俘虏了一个年轻的法国骑士,他想做的也只是赚这法国人一点赎金,200金币。

(16)、毫无疑问,理查二世做的最大的一件错事莫过于对兰开斯特家族的赶尽杀绝。

(17)、其次,作为文学批评家,我们也应该坚持“莎士比亚化”的美学原则,即意识到的内容与莎士比亚式的人物刻画的完美结合。无论文学批评风尚如何嬗变,这一马克思主义的美学原则是不会过时的。尽管今天的青年人也许更欣赏“恋爱中的莎士比亚”而忽视真正的莎士比亚经典剧作,但是真正在历史上能够留存下来的却正是莎士比亚的经典原作。

(18)、《哈姆莱特》的题材、故事情节、主题思想。哈姆莱特和克劳狄斯的斗争反映了资产阶级人文主义者和反动的封建王权之间的斗争。哈姆莱特是悲剧的中心人物,典型的新兴资产阶级人文主义思想家。

(19)、  《鲁克丽丝受辱记》(1594)写罗马暴君塔昆因其子奸污了鲁克丽丝而受到惩罚的故事。 154首《十四行诗》(1592—1598)充满了人文主义思想,表达友谊、爱情和美的主题。

(20)、因此,在对历史事件的选择上,阎建钢相当大胆。历史中的人物关系不可颠覆,但戏剧中的人物关系是需要重新构建的。但通过哪些细节和事件来构建,就要看有哪些人物,能够跟主角在一个特定的戏剧段落里,展开戏剧冲突。

(1)、这个小镇经常有剧团来巡回演出。莎士比亚在观看演出时惊奇地发现,小小的舞台,少数几个演员,就能把历史和现实生活中的故事表现出来。他觉得神奇极了,深深地喜欢上了戏剧。他经常和孩子们一起,学着剧中的人物和情节演起戏来,并想长大后从事与剧本相关的工作。但不幸的是,他父亲经商失利,14岁的莎士比亚只好离开学校,给父亲当助手。18岁时他结了婚,不到21岁,已有了3个孩子。他的妻子比他大8岁,莎士比亚对自己的婚事常常感到遗憾,在他的作品中曾说:“女人应该与比自己年纪大的男子结婚”。不过,他对辛勤持家,抚养孩子成人的妻子依然关怀备至。1586年,富于进取精神的莎士比亚随一个戏班子步行到了伦敦,并找到一份为剧院骑马的观众照看马的差使。这虽然是打杂,但毕竟跟戏剧挂了钩了,莎士比亚尽力尽心地干这个工作,他干得很好。骑马来的观众都原意把马交给他。莎士比亚常常忙不过来,只得找了一批少年来帮忙,他们被叫做“莎士比亚的孩子们”。

(2)、本书作者通过对莎士比亚主要的八个历史剧整体系列的综合阐释,通过分析莎士比亚对待这些历史主题所保持的精思熟虑以及他大多数历史剧的精致架构,让人们更加相信莎士比亚是受过教育的,在广阔的智慧和思考的力量上是可以媲美但丁和弥尔顿的诗人;他提升了编年史剧的水平,将编年史剧变成一种独立的真正的戏剧类型,而不只是悲剧的附属品。并且从一开始到最后、在他所有的历史剧中始终对秩序原则有着稳固的意识,并因为这种意识而与同时代那些更具哲学思维的作家们更为接近。

(3)、但他却选择非法剥夺亨利的继承权,导致很多贵族倒戈,支持亨利成为新的国王。

(4)、举个类似的例子。在美剧《权力的游戏》中,以瑟曦为首的兰尼斯特家族只想把史塔克公爵送上长城做守夜人,让乔佛里与珊莎结婚,从而合理控制北境。

(5)、  戏剧的形式、表现手法的革新。关于“莎士比亚化”。

(6)、从《东周列国·战国》《秦始皇》到《赵氏孤儿案》,导演阎建钢拍过的历史剧不算多,却在“赋”“比”“兴”三种体裁中,都留下了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

(7)、他们得确保摄影机正常工作、麦克风录下每一位演员的声音、卫星传送数据正常(做现场直播)……现场还有一台大型摇臂Moviebird

(8)、莎士比亚从传统风格转向他自己的特点。《理查三世》开幕时的独白开创了中世纪戏剧中的邪恶角色。同时,理查生动的充满自我意识的独白延续到莎士比亚成熟期剧作中的自言自语。没有单独一个剧本标志着从传统风格到自由风格的转换,莎士比亚的整个写作生涯中综合了这两种风格,《罗密欧与朱丽叶》可能是这种混合风格最好的诠释。

(9)、道兰强调,人们有必要记住,莎士比亚在历史剧中只不过借历史做了一番隐喻。这也是为什么莎士比亚的戏剧始终在演的原因,因为人们可以通过其中观察我们自己的时代。他说观剧的时候,进入到剧情最重要,不要想太多英国历史。因为实际上莎士比亚在作品中改写了历史。莎士比亚对历史没兴趣,讲个好故事才是他最感兴趣的,然后再和你我度争论一番战争的本性。

(10)、理查二世继承祖父王位,但是实权被叔父兰开斯特公爵约翰·刚特(注)把持。

(11)、他们模仿奥丽维娅的笔迹写了一封情书给马伏里奥,信中鼓励马大胆求爱,并要他经常穿着令人厌恶的黄色长袜。马伏里奥鬼迷心窍,上了他们的当,丑态百出;而奥丽维娅则以为管家在发疯。

(12)、有关对应物的一般观念,我所知最出色的段落来自塞邦德《自然神学》的删节本,这个段落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伊丽莎白时期的观念。它恰切地表达了人类秩序始终居于其中的宇宙秩序。塞邦德这段话的主题是天使的数量和次序:

(13)、道兰解读道,《亨利五世》最重要也是最惊喜的是,这个年轻的国王,不断找到了一种感觉,就是上帝站在他这一边。当他进入到战争中,一刻又一刻,严酷的现实都预示他不可能赢。他的军队士气低落,伤病累累,又是最糟糕的冬季,双方人数比差不多是六对一。亨利召集了他的老弱残兵,给他们鼓舞打气,说我们可以赢。最终他真得惊人地赢得了这场战争。真实历史中解释战役胜利的原因有很多,比如一场大雨,影响了法国人武器装备的发挥,重甲骑兵拥挤在泥沼动弹不得,而英军的弓箭手使用的远射程长弓,在法国人冲上来之前就造成大量的杀伤等等。不管怎样,亨利把一切归功于上帝。他曾经想上帝也许会抛弃自己,因为父亲夺权篡位,会让上帝降罪于他。

(14)、莎士比亚历史剧以史诗的方式表现了他头脑中的中世纪以及他那个时代的生活图景,其中心主题则是被置于庄严而高度道德化语境中的英格兰或国家主题。

(15)、从1590年到1600年,伊丽莎白一世的中央主权仍在巩固,王室、商人和新贵族之间的临时联盟仍在发展。1588年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后,英国的国力大大增强。这让作者对生活充满乐观,相信人文主义是可以实现的。这一时期的历史剧和喜剧呈现出鲜明而乐观的风格。

(16)、为方便理解,本文采用朱生豪先生中文译本,将其称为约翰·刚特。另外,约翰·刚特娶了兰开斯特伯爵的女儿布兰奇,因此成为兰开斯特公爵。

(17)、为纪念莎士比亚逝世四百周年,久负盛名的英国皇家莎士比亚剧团带来了三部著名的莎士比亚历史剧,《亨利四世》上和下、《亨利五世》。3月12日晚21:30艺术人文频道《今晚我们观剧》请来皇家莎士比亚剧团的艺术总监,同时也是这三部戏的导演格里高利·道兰,为我们解读赏析《亨利五世》。

(18)、正是在存在之链中的这一关键位置,而不是托勒密天文学中地球的中心地位,使人成为有趣的创造对象。地球受到月球变化的影响,这在更高级的空间里是没有的,它还因其中心位置成了事物残渣的贮藏地,可见地球所处并非理想境地。但是,在柏拉图之前,直到蒲柏之后,人在造物中的惊人地位——就像所有轨道汇合交叉的克拉彭枢纽一样——就锻炼了人的想象力,并培育了真正的人文主义传统;而这一传统在英国历史上最为强盛的时期便是伊丽莎白时代。下面是对人介于天使和野兽之间的位置、人的高等能力和堕落的倾向的典型说明,作者是莎士比亚同时代人海沃德爵士(SirJohnHayward):

(19)、这场演出轰动一时,伦敦西区此后两个演出季的戏票全部售尽。

(20)、《哈姆雷特》之后,莎士比亚的文风变化更多,尤其是后期悲剧中更富有感情的段落。英国文学评论家安德鲁·塞西尔·布拉德利将这种风格描述为“更紧凑、明快、富有变化,并且在结构上比较不规则,往往错综复杂或者省略”。 

(1)、不过,如果人在感官上与兽类相连,在理解力上与上帝和天使相连,那么他在社会性上最是他自己。下面这段文字是大约1598年从意大利文译过来的,毫无疑问会被每一位伊丽莎白时期的人所接受:

(2)、这一切都在年轻的阎建钢身上留下了痕迹,并在今后的岁月一年一年地发酵。

(3)、《亨利五世》在英国历史上多次演出,还被改编翻拍成不同版本的电影和电视。因为剧中涉及国家和战争的内容,《亨利五世》的演出往往被赋予了特殊的时代寓意——有时用来鼓舞斗志,而有时又会被用来呼吁反战。

(4)、郭涛扮演的秦始皇病态而阴枭,但张丰毅的秦始皇却是丰神俊朗。如果说《东周列国·战国》让阎建钢尽情地实践了他对镜头艺术的追求,到了《秦始皇》,他便也开始考虑观众和市场。

(5)、  莎士比亚历史剧探索了英国三百年的历史进程,再现了英国封建史上富有喜剧性的场面,反对封建暴君、封建集团的血腥战争,拥护“开明君主”和国家统一。《理查三世》(1592—1593)、《亨

(6)、莎士比亚流传下来的作品包括39部戏剧、154首十四行诗、两首长叙事诗。他的戏剧有各种主要语言的译本,且表演次数远远超过其他所有戏剧家的作品。

(7)、《亨利六世》是一部煌煌大作,全剧分上,中,下三部,写这位君主执政期间,王室与贵族的纷争和历史的混乱局面。上部写英、法战争中,由于贵族阶级相互之间钩心斗角,矛盾重重,致使人心涣散,英国在战争中失利。中部写国内贵族争权夺势,致使民怨沸腾,内乱频仍。下部写封建势力的争斗,遂有“红白玫瑰战争”的发生,战乱中,自玫瑰贵族集团占了上风,而属于红玫瑰贵族集团的国王,则被人杀死。

(8)、黑脸的摩尔人奥赛罗是威尼斯城邦雇佣的一个将军,受种族限制而显得地位卑微的他爱上了贵族元老院元老勃罗班修聪明、美丽、大方的女儿苔丝狄蒙娜,明知婚事将不被允许,他们瞒着父母秘密结婚。

上一篇精选沉淀的人生格言124句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