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句子网

精选刘禹锡简介40字76句

刘禹锡简介50字

1、刘禹锡简介50字怎么写

(1)、柳宗元知道播州是一个非常穷苦的地方。于是他给皇帝上书写到,他愿意代替刘禹锡去播州任职,让刘禹锡去柳州任职。因为刘禹锡家里有一位老母亲需要刘禹锡在身边照顾着。

(2)、贞元九年进士及第,登博学宏词科。初授官太子校书,后迁监察御史,因参加王叔文革新集团,失败后,被贬朗州司马,不久又迁连州刺史。

(3)、唐朝经济专家刘晏、明朝的刘基(刘伯温)、《九章算术》的作者刘徽、东汉天文学家刘洪、元代著名谋士刘秉忠、明代哲学家刘宗周、清代书法家刘墉、作家刘鹗、戊戌六君子之一的刘光弟、清末保卫台湾的爱国将领刘铭传等。

(4)、宋代每逢科考常出现其文命题之考试,故当时学者曰:“苏文熟,吃羊肉、苏文生,嚼菜羹”。艺术方面,书法名列“苏、黄、米、蔡”北宋四大书法家(宋四家)之首;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并在题画文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5)、汉族,唐朝彭城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变革集团的成员之一。

(6)、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理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有《河东先生集》,代表作有《溪居》、《江雪》、《渔翁》。

(7)、这首诗的前两句采用白描手法,描绘了黄河奔腾千里的壮丽图景。九曲两字将黄河的源远流长描写得出神入化。后两句作者驰骋想象力,采用了牛郎织女相隔银河的典故,展现了诗人逆流而上的豪迈气概。

(8)、哲学著作《天论》三篇,论述天的物质性,分析“天命论”产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义思想。有《刘梦得文集》,存世有《刘宾客集》。

(9)、一天,白居易吃过早饭走进书房,很自然地拿起书桌上两块从杭州天竺山的石头观赏起来。看着看着,猛地他心头一震,感觉自己做了一件很不光彩的事,他感到很对不起杭州、对不起天竺山。

(10)、柳宗元擅写政论(如:《封建论》)、传记,如《捕蛇者说》、山水游记,如《永州八记》,也善写寓言,如《三戒》(临江之麋、永某氏之鼠、黔之驴)、《罴说》、《蝜蝂传》。诗歌方面,著名的有《江雪》等。

(11)、刘禹锡与白居易并称“刘白”。与柳宗元并称“刘柳”。

(12)、该首诗全文: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3)、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有《刘梦得文集》,存世有《刘宾客集》。

(14)、九曲黄河从遥远的地方蜿蜒奔腾而来,一路裹挟着万里的黄沙。

(15)、而播州离着柳州太远了,怕他们母子一分开就再也见不到了。柳宗元这种在朋友有困难时冒着被皇上怪罪的风险还是要舍命帮朋友的举动感动了好多大臣。

(16)、译文: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万里征人未回还。倘若龙城的飞将卫青如今还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17)、唐朝自安史之乱后,气势顿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才人被外放,愤激之际,怨刺之作应运而生。刘禹锡从京官调到地方官之后亦有流芳之作,如《浪淘沙九首》。

(18)、就给刘禹锡写书信倾诉自己现在的生活并不舒心。从那之后刘禹锡就经常写信鼓励柳宗元,使他重拾了对生活的信心。而后刘禹锡被贬官到播州去任职,但是柳宗元又被调回了柳州。

(19)、“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见唐·刘禹锡《浪淘沙》。淘:用水冲洗。簸:摇动。自:来自。这两句大意是:九曲黄河之中有无数的抄砾,它们随同黄河流经万里,经受了浪涛的冲洗和狂风的簸荡,从天涯一直来到这里。

(20)、和州知县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无怨言,反而很高兴,还随意写下两句话,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和州知县知道后很生气,吩咐衙里差役把刘禹锡的住处从县城南门迁到县城北门,面积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

2、刘禹锡简介40字

(1)、“法小弛”的时候,社会上是非不清,人们就会对天命将信将疑。刘禹锡用社会实践解释天命论产生的根源,是在认识论方面的一个重大贡献。

(2)、此组诗当为刘禹锡后期之作,且非创于一时一地。据诗中所涉黄河、洛水、汴水、清淮、鹦鹉洲、濯锦江等,或为辗转于夔州、和州、洛阳等地之作,后编为一组。有学者认为这组诗作于夔州后期,即长庆二年春(公元822年)在夔州贬所所作。

(3)、刘禹锡唐朝中晚期著名诗人,原籍江苏彭城人(徐州),著名作品有《乌衣巷》《陋室铭》《汉寿城春望》。

(4)、诗人歌咏九曲黄河中的万里黄沙,赞扬它们冲风破浪,一往无前的顽强性格。我们引用时可取其象征意义,歌颂与它们有着共同特点的事物或人们。

(5)、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河南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又自言系出中山。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6)、《四库提要辨证》云:“分类合编者,疑即始于居世英本,宋时所谓大全集者类用此例,”又云:“宋时所刊大全集者,乃麻沙书坊所刻。”

(7)、直上银河,同访牛郎织女,寄托了他们心底对宁静的田园牧歌生活的憧憬。这种浪漫的理想,以豪迈的口语倾吐出来,有一种朴素无华的美。

(8)、庆历三年(1043年)富弼、韩琦等人参与“庆历新政”。提出了“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等十项改革建议。

(9)、苏轼之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又与陆游并称“苏陆”;其词“以诗入词”,首开词坛“豪放”一派,振作了晚唐、五代以来绮靡的西昆体余风。后世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惟苏轼故作豪放,其实清朗;其赋亦颇有名气,最知名者为贬谪期间借题发挥写的前后《赤壁赋》。

(10)、其实我们再仔细品味,这三首诗组合在一起,恰好表示人生的三个阶段:青少年、中年和老年。在第一个阶段,我们朝气蓬勃、意气风发,但也同样懵懂无知、盲目自大。自以为可以上九天揽月,幻想去银河会见牛郎织女,这是一种理想,也是想一步登天不切实的愿望。

(11)、《南行集》,嘉祐四年(1059年),与父亲和弟弟合编的中的40多首诗,最早的一批诗作。

(12)、刘禹锡用社会实践解释天命论产生的根源,是在认识论方面的一个重大贡献。这也是刘禹锡对有神论社会根源的看法。他认为,在法大行的社会里,是为公是,非为公非,蹈道必赏,违善必罚,人们就会说,祸福决定于人的行为,与天没有关系。

(13)、最后一首情景交融,波纹细密的汴水一直向东流淌,两岸美景如画,春色如鸭头绿。请看渡口那些淘沙处,曾经有多少淘金客在此渡过。

(14)、后任朗州司马、连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主客郎中、礼部郎中、苏州刺史等职,刘禹锡的最后一任是太子宾客,故后世题他的诗文集为《刘宾客集》。

(15)、刘禹锡的《陋室铭》脍炙人口千载传颂,中学生教材收录有该文。《陋室铭》只有八十一个字,许多经典句子读来朗朗上口,这篇文章家喻户晓。

(16)、  欧阳修(1007年8月6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景德四年(1007年)出生于绵州(今四川省绵阳市),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17)、唐代大诗人刘禹锡一阕《浪淘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滔滔黄河的来龙去脉和雄伟气势。其中,还诗情画意地联想到随着层层波浪,去美丽传说中的天仙佳侣之家做客。

(18)、刘禹锡不愧是大才子,当年他写下“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皇帝认为他是讽刺刚提拔的新贵,一不高兴就把他贬到外地。十几年后又想起来老刘蛮有才,就又把他折腾回来,刘郎又写下“种花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皇帝心想,怎么又在发牢骚,还得把他打发走。

(19)、白居易: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20)、汉太祖高皇帝刘邦(公元前256年冬月二十四—前195年四月二十五),沛丰邑中阳里人,汉朝开国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伟大的开拓者之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战略家和指挥家。对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和强大有突出贡献。

3、刘禹锡简介10字急用

(1)、第二首诗哲理深刻,不要说流言如同凶猛的浪涛,令人恐惧;也不要讲被贬之人好像泥沙一样,将永远陷入颓废和沉迷。要历尽千辛万苦淘尽泥沙,才能收获闪闪发光的黄金。

(2)、虽说当时我只想把它们带回来作纪念,现在看来就像是我贪污了杭州人民的千两黄金,怎么不让我感到自责呢?”一席话说得刘禹锡连连点头。

(3)、仁宗时,担任右司谏。景祐五年(1038年),在西夏李元昊的叛乱中,与韩琦共同担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采取“屯田久守”方针,协助夏竦平定叛乱。

(4)、刘禹锡临走时,一眼看见书桌上的那首墨迹还没有干透的诗,吟诵后很诧异地问白居易:“区区两块小石头,你何必放在心上呢?还写诗责怪自己,不值得,不值得!”说完摇摇头。白居易却不这么认为,他意味深长地对老友说:“是啊,区区小石头说明不了什么。

(5)、于是,他提笔写下了一首满含自责的诗句。恰在此时,他的朋友刘禹锡登门拜访。他俩一见面便亲热地交谈起来,本来还在深深自责中的白居易全然忘却了刚才的事情。

(6)、一类为分集编订,号称东坡七集本,亦标东坡全集,即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奏议十五卷,内制集十卷,外制集三卷,和陶诗四卷,应诏集十卷,其出自苏轼原本原目,后人稍加增益,为之善本,风行海内;一类为分类合编,号称东坡大全集。

(7)、除诗歌与论说文外刘禹锡的辞赋创作在唐代辞赋史中,乃至整个辞赋史中也是重要的不可忽视的环节,其存赋十一篇,与唐代各家所存辞赋数目相较,也不算少了。

(8)、刘禹锡(772-842),字梦得 ,晚年自号庐山人,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是匈奴人的后裔。唐代中晚期诗人、哲学家。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

(9)、晚年生活:会昌元年(841年),加检校礼部尚书衔。世称刘宾客、刘尚书。刘禹锡晚年到洛阳,与朋友白居易、裴度、韦庄等交游赋诗,唱和对吟,生活闲适,和白居易留有《刘白唱和集》、《刘白吴洛寄和卷》,与白居易,裴度留有《汝洛集》等对吟唱和佳作。

(10)、刘禹锡的哲学思想具有鲜明的唯物主义倾向。主要著作是《天论》三篇。在宇宙论方面,他的唯物主义思想比柳宗元更进步。关于自然与人的关系,刘禹锡提出了天与人“交相胜,还相用”的观点,具有积极的进取精神。

(11)、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留下《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

(12)、历时仅一年。后因为遭反对,被贬为地方官,辗转于邓州、杭州、青州,晚年知杭州期间,设立义庄,

(13)、为两块石头自责的白居易在他任杭州刺史期间,由于他为官清廉,再加上他为当地老百姓做了很多好事,因此深受杭州人民的拥护和爱戴。三年后,白居易辞去官职,告别杭州人民,回到家乡。

(14)、题画作品有〈净因院画记〉、〈提憩寂图诗〉等。

(15)、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16)、嘉佑二年进士,累官至端明殿学士兼翰林学士,礼部尚书。南宋理学方炽时,加赐谥号文忠,复追赠太师。有《东坡先生大全集》及《东坡乐府》词集传世,宋人王宗稷收其作品,编有《苏文忠公全集》。

(17)、新居位于德胜河边,附近垂柳依依,环境也还可心,刘禹锡仍不计较,并见景生情,又在门上写了两句话:“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那位知县见其仍然悠闲自乐,满不在乎,又再次派人把他调到县城中部,而且只给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

(18)、〈刑赏忠厚之至论〉,嘉祐二年(1057年),应试时所写,最早的成名文章。

(19)、刘禹锡的山水诗,改变了大历、贞元诗人襟幅狭小、气象萧瑟的风格,而常常是写一种超出空间实距的、半虚半实的开阔景象。

(20)、其散文、诗、词、赋均有成就,且善书法和绘画,是文学艺术史上的通才,也是公认韵文散文造诣皆比较杰出的大家。苏轼的散文为唐宋四家(韩柳欧苏)之末,与唐代的古文运动发起者韩愈并称为“韩潮苏海”,也与欧阳修并称“欧苏”;更与父亲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父子三人,同列唐宋八大家。

4、刘禹锡简介50字左右

(1)、诗文有《东坡七集》《东坡集》《东坡词》等。

(2)、为人要自清,为官当自廉。带回两块石头对于常人来说应该是一件很小很小的事,但在白居易眼里却关乎天竺山的秀美景色,关乎一个人为官之道。白居易这种“慎微”的律己精神,不仅使刘禹锡折服,也让我们肃然起敬。

(3)、柳宗元山水游记简洁秀美,情景交融,体物入微,能把握自然景物本身的特征,善用比喻,形象生动,雄深雅健,简明峻洁,记旨深远,往往寄寓作者幽愤之情。为山水游记之宗,如《永州八记》。

(4)、出自:《浪淘沙(其一)》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作品。

(5)、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

(6)、译文: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万里征人未回还。倘若龙城的飞将卫青如今还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7)、纵览三首诗,作者虽然都是用的同一个曲名,写的却不是一个情景。第一首黄河的壮观以及源远流长,强调的是一个“自天涯”。第二首描写的是淘金的千难万苦,突出的是一个“辛苦”。最后一首状写黄河两岸的风光之美,烘托出一个“渡却”。

(8)、半年时间,知县强迫作者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作者遂愤然提笔写下这篇《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

(9)、《陋室铭》作于和州任上(824-826年),刘禹锡因在任监察御史期间,曾经参加了王叔文的“永贞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革新失败后,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按规定,通判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可和州知县见刘禹锡被贬,故意刁难之。

(10)、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人,自言汉代中山靖王刘胜之后。唐朝著名诗人、文学家、有“诗豪”之称。

(11)、在新旧d争中两边不讨好导致仕途失意,被侍妾王朝云戏称为“一肚皮不合时宜”。元祐更化中,一度官至尚书;宋哲宗绍圣复述又加贬谪至儋州(海南岛);徽宗即位,遇赦北归时病卒于常州。墓在河南郏县。

(12)、“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这是唐代诗人刘禹锡见黄河后留下的感慨,也是他对宁静生活的一种向往,而时间让世事变得复杂,追逐静已是现代人的一种精神渴求。

(13)、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河南洛阳人,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14)、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曾自谓:“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虽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一时文人如黄庭坚、晁补之、秦观、张耒、陈师道,举世未之识,轼待之如朋俦,未尝以师资自予也。

(15)、会昌时,加检校礼部尚书。卒年赠户部尚书。诗集十八卷,今编为十二卷。

(16)、好美食,创造许多饮食精品,好品茗,亦雅好游山林,黄庭坚称他“真神仙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