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句子网

精选鹬蚌相争的意思10字84句

鹬蚌相争的意思

1、鹬蚌相争的意思解释

(1)、鹬曰:‘今日不雨(✦雨:这里用作动词,下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即:就,那就。)’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

(2)、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夫也。故愿王之熟计之也!”惠王曰:“善。”乃止。

(3)、《鹬蚌相争》讲的是鹬与蚌相互钳制,互不相让,却让渔人从中获利的故事,告诫人们做事要权衡得失,不要只想着对自己有利的一面,要相互谦让,退一步海阔天空,一味地相互钳制往往顾此失彼,让他人钻空子。

(4)、两个不肯互相放弃,结果一个渔夫把它们俩一起捉走了。

(5)、各种纷繁复杂的矛盾斗争中,如果对立的双方相持不下,就会两败俱伤,使第三者坐收渔利。所以,在生活中应该学会抓住主要矛盾,不能因小失大。它告诉人们:大敌当前,弱小者之间要联合起来,消除矛盾,团结一致,共同对付敌人。处理内部事务也是这样,局部利益要服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要服从长远利益,小道理要服从大道理,否则,内部争斗不休,互不相让,只会两败俱伤,使第三者得利,做事要懂得权衡得失,化解矛盾互相谦让,以免顾此失彼,让别人钻空子。

(6)、河蚌毫不示弱,得意洋洋地说:“我就这样夹住你的嘴不放。今天拔不出来,明天拔不出来,吃不到东西,你也会饿死在这河滩上!”

(7)、(考点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能力。

(8)、原句:“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战国策·燕策二》

(9)、下列加点画线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10)、A.(甲)文中画线的句子朗读停顿应为:今齐/地方千里。

(11)、    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12)、(拼音):yùbàngxiāngzhēng

(13)、《战国策》是我国一部优秀散文集,它文笔恣肆,语言流畅,论事透辟,写人传神,还善于运用寓言故事和新奇的比喻来说明抽象的道理,具有浓厚的艺术魅力和文学趣味。《战国策》对我国两汉以来史传文政论文的发展都产生过积极影响。

(14)、(译文)诹日与推命必须互相配合使用,这样两者的解释(结果)才能够没有缺漏。

(15)、(释义)斗争双方都受到损伤,谁也没得到好处。

(16)、《战国策》是我国古代记载战国时期政治斗争的一部最完整的著作。它实际上是当时纵横家(即策士)游说之辞的汇编,而当时七国的风云变幻,合纵连横,战争绵延,政权更迭,都与谋士献策、智士论辩有关,因而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该书文辞优美,语言生动,富于雄辩与运筹的机智,描写人物绘声绘色,常用寓言阐述道理,著名的寓言有“画蛇添足”“亡羊补牢”“狡兔三窟”“狐假虎威”“南辕北辙”等。这部书有文辞之胜,在我国古典文学史上亦占有重要地位。

(17)、这就是那个结束了一场战争的故事,这个故事后来被概括成了成语“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用来比喻争夺的双方互不相让,结果两败俱伤,让第三方得到了利益。

(18)、鹬曰:‘今日不雨(✦雨:这里用作动词,下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即:就,那就。)’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

(19)、现在赵国将要攻打燕国,燕赵如果长期相持不下,老百姓就会疲惫不堪,我担心强大的秦国就要成为那不劳而获的渔翁了。

(20)、一个天上的,一个水里的,也就是天地之间,都是蠢物。或许这才是庄子最想表达的。

2、鹬蚌相争的意思10字

(1)、D.(甲)(乙)两文的论证方法略有不同,(甲)文采用类比的方法论证,(乙)文采用设喻的方法论证。

(2)、(参考答案)看见一只河蚌正从水里出来晒太阳,一只鹬飞来啄它的肉。

(3)、(释义)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省语。比喻双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从中得利。

(4)、《鹬蚌相争》讲的是鹬与蚌相互钳制,互不相让,却让渔人从中获利的故事,告诫人们做事要权衡得失,不要只想着对自己有利的一面,要相互谦让,退一步海阔天空,一味地相互钳制往往顾此失彼,让他人钻空子。

(5)、“雨”的读音一直颇有争议。有人认为读yǔ,有人认为读yù。究竟该读什么音呢?笔者经过查阅资料,认为:应当读yù。

(6)、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会干死你。’河蚌也对鹬说:‘今天你的嘴不取,明天你的嘴不取,就会饿死你。’

(7)、尘市:取陆机《为顾彦先赠妇》:“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句意。

(8)、鹬蚌相争的读音:yùbàngxiāngzhēng。

(9)、在古代汉语中,像“天雨墙坏”中“雨”的这种情况应该属于破读范畴。

(10)、 鹬:一种水鸟,羽毛呈茶褐色,嘴和腿都细长,常在浅水边或水田中捕食小鱼、昆虫、河蚌等。

(11)、两者不肯相舍(✦相舍:互相放弃。✦舍:放弃。),渔者得而并禽之(✦并:一起,一齐,一同。✦禽:同“擒”,捕捉,抓住。)。

(12)、(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13)、     一只河蚌正从水里出来晒太阳,一只鹬飞来啄它的肉,河蚌马上闭拢,夹住了鹬的嘴。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会干死你。’河蚌也对鹬说:‘今天你的嘴不取,明天你的嘴不取,就会饿死你。’两个不肯互相放弃,结果一个渔夫把它们俩一起捉走了。 

(14)、(方法引路)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

(15)、河蚌反应也很快,鹬鸟一咬住蚌肉,它就猛然合上蚌壳,紧紧夹住了鹬鸟的长嘴。

(16)、(原文)“诹日者与推命者必相辅而行,而后两者之说始得无蔽”。

(17)、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会干死你。’河蚌也对鹬说:‘今天你的嘴不取,明天你的嘴不取,就会饿死你。’

(18)、(考点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

(19)、鹬鸟急了,赶紧甩动长嘴,想甩开河蚌。可是河蚌夹得很紧,根本甩不开。它们各自用力搏斗了一会儿,鹬鸟和河蚌谁也不肯相让,就这样僵持着。

(20)、由于兄弟鹬蚌相争,互不相让,结果造成家族企业遭人并购的结局。

3、鹬蚌相争的意思解释加注释

(1)、“大家好,我是‘争’,是一个会意字,看我的甲骨文身形像不像,有一个东西加在上下图形中间呀,这两个图形就是手的样子,中间的是一样东西,整个合起来就是两只手争夺某种东西的样子,所以我最早的意思就是争夺。可能早期的人们为了食物,或者其他东西经常发生争斗,用手抢夺,所以人们根据这个特征创造了我,现在的我延伸了这个意思,比如争论,争夺等等。这就是我,大家记住我了吗?你们可以拿出本子来,画一画‘争’的古文字形,你会发现其中更多的乐趣的,赶快试一下吧!”

(2)、河蚌也不甘示弱地说:我今天不放你,明天不放你,您的嘴巴抽不出来,你就会在这里饿死和憋死在这河滩上,

(3)、赵且伐燕(✦且:将要。),苏代为燕谓惠王曰(✦谓:对……说。):

(4)、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暴,而鹬啄其肉,蚌合而莫过甘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故愿王孰计之也。”惠王曰:“善!”乃止。

(5)、所以我希望大王认真考虑出兵之事。”赵惠文王说:“好吧。”于是停止出兵攻打燕国。

(6)、(考点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

(7)、作为一个团队,我们应当团结一致,切勿鹬蚌相争,免得四分五裂。

(8)、(答题指南)苏代方法巧妙。用寓言故事引入(讽喻或类比的方式),使惠王易于接受;态度诚恳。为燕赵双方的利益着想,陈述利害,入情入理。

(9)、两者不肯相舍(✦相舍:互相放弃。✦舍:放弃。),渔者得而并禽之(✦并:一起,一齐,一同。✦禽:同“擒”,捕捉,抓住。)。

(10)、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支:支持,即相持、对峙。),以弊大众(✦弊:弊病;害处,这里指疲弊的意思。),臣恐强秦之为渔夫也(✦恐:担心。)。

(11)、(喙)嘴,专指鸟兽的嘴,在这里指的是鹬的嘴。

(12)、就这样,鹬鸟和河蚌谁也不肯让谁。时间一长,它们俩都累得筋疲力尽。

(13)、赵国将要出战燕国,苏代为燕国对惠王说:“今天我来,路过了易水,看见一只河蚌正从水里出来晒太阳,一只鹬飞来啄它的肉,河蚌马上闭拢,夹住了鹬的嘴。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会干死你。’河蚌也对鹬说:‘今天你的嘴不取,明天你的嘴不取,就会饿死你。’两个不肯互相放弃,结果一个渔夫把它们俩一起捉走了。现在赵国将要攻打燕国,燕赵如果长期相持不下,老百姓就会疲惫不堪,我担心强大的秦国就要成为那不劳而获的渔翁了。所以我希望大王认真考虑出兵之事。”赵惠文王说:“好吧。”于是停止出兵攻打燕国。 

(14)、你们这么做的结果只能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15)、庄子为啥要讲这个夸张的故事?庄子要告诉人们,二者相争,各不相让。获得的是第三者。记得当年语文老师就是这么讲的。

(16)、(押韵词)弊帷不弃、称心快意、薰莸异器、触禁犯忌、同心共济、街谭巷议、无立锥地、三征七辟、梭天摸地、时谈物议......

(17)、(释义)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省语。比喻双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从中得利。

(18)、在古代,雨字属于兼类词,因为它的名词义(下的雨,读yǔ)和动词义(下雨,读yù)都是常用义:

(19)、下列对(甲)(乙)文段的理解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20)、(汉语注音)yùbàngxiāngzhēng,yúwēngdélì。

4、鹬蚌相争的意思

(1)、赵国将要讨伐燕国,苏代(战国时策士,纵横家苏秦的弟弟)替燕国游说赵惠文王,讲了如下的寓言故事:“我来的时候经过易水,恰好看到蚌出来晒太阳。鹬趁机啄蚌的肉,蚌把两扇介壳一闭就夹住了鹬的喙。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有死蚌。’蚌也针锋相对地说:‘今天不出,明天不出(夹住不放),就有死鹬。’两者谁也不肯罢休,这时过来一个渔父把两者一起拎走了。”燕赵相对抗,都搞得很疲劳,我恐怕强大的秦国正在扮演渔父的角色,所以希望大王深思熟虑。惠文王赞同苏代的&#x意见,停止对燕国用兵。

(2)、自古以来呀,只要有人就会有争斗,现在就让个性鲜明的“争”字来给大家打个招呼吧。

(3)、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2分)

(4)、赵国将要出战燕国,苏代为燕国对惠王说:“今天我来,路过了易水,看见一只河蚌正从水里出来晒太阳,一只鹬飞来啄它的肉,河蚌马上闭拢,夹住了鹬的嘴。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会干死你。’河蚌也对鹬说:‘今天你的嘴不取,明天你的嘴不取,就会饿死你。’两个不肯互相放弃,结果一个渔夫把它们俩一起捉走了。现在赵国将要攻打燕国,燕赵如果长期相持不下,老百姓就会疲惫不堪,我担心强大的秦国就要成为那不劳而获的渔翁了。所以我希望大王认真考虑出兵之事。”赵惠文王说:“好吧。”于是停止出兵攻打燕国。

(5)、   ③“戊辰卜:及今夕雨?弗及今夕雨?”(甲骨卜辞,见郭沫若《卜辞通纂》)

(6)、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7)、赵国将要攻打燕国,苏代为燕国对惠王说:“今天我来,路过了易水,看见一只河蚌正从水里出来晒太阳,一只鹬飞来啄它的肉,河蚌马上闭拢,夹住了鹬的嘴。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会干死你。’河蚌也对鹬说:‘今天你的嘴出不去,明天你的嘴出不去,就会饿死你。’两个不肯互相放弃,使得渔夫能够把它们俩一起抓住。现在赵国将要攻打燕国,燕赵如果长期相持不下,老百姓就会疲惫不堪,我担心强大的秦国就要成为那不劳而获的渔翁了。所以我希望大王认真考虑出兵之事。”赵惠文王说:“好吧。”于是停止出兵攻打燕国。

(8)、“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方:刚刚。✦蚌:贝类,软体动物有两个椭圆形介壳,可以开闭。✦曝:晒。),而鹬啄其肉(✦鹬:一种水鸟,羽毛呈茶褐色,嘴和腿都细长,常在浅水边或水田中捕食小鱼、昆虫、河蚌等。),蚌合而箝其喙(✦箝:同“钳”,把东西夹住的意思。✦喙:嘴,专指鸟兽的嘴。)。

(9)、蚌:贝类,软体动物有两个椭圆形介壳,可以开闭 

(10)、(鹬)一种水鸟,羽毛呈茶褐色,嘴和腿都细长,常在浅水边或水田中捕食小鱼、昆虫、河蚌等。

(11)、   ②“积土成山,风雨兴焉。”(《荀子•劝学》)

(12)、出处:《战国策·燕策二》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

(13)、(蚌)贝类,软体动物有两个椭圆形介壳,可以开闭。

(14)、前二例为名词,后二例为动词,都是常见用法。

(15)、赵国将要讨伐攻打燕国,苏代为燕国去游说赵文惠王说:“今天我来,渡过易水时,看到有个河蚌刚刚打开晒太阳,一只鹬飞来啄它地肉,河蚌马上闭拢,夹住了鹬地嘴。鹬说:“(如果你不放了我)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那就会有死蚌了。”河蚌也对鹬说:“(我怎么能放了你)今天你地嘴不取出来,明天你地嘴不取出来,那就会有死鹬了。”两个不肯互相放弃,渔夫看见了,就把它们俩一起捉走了。现在赵国攻打燕国,燕赵两国长时间相持,对两者都没好处。我担心强大地秦国要成为渔夫了。所以请大王再仔细考虑这件事。”赵文惠王说:“好。”于是停止了攻打燕国地计划。

(16)、“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成语:比喻双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从中得利。

(17)、《五蠹》:“循徐鲁之力,使敌万乘。”乘,破读音为“shènɡ”。

(18)、“鹤蚌相争”又称为“鹬蚌相争”,意思是鹬啄贻贝的肉。蛤蚌闭上坚硬的壳,紧紧地咬住鹬的长喙,嘴也不放松。

(19)、蚌:贝类,软体动物有两个椭圆形介壳,可以开闭

(20)、鹬:一种水鸟,羽毛呈茶褐色,嘴和腿都细长,常在浅水边或水田中捕食小鱼、昆虫、河蚌等。 

5、鹬蚌相争的意思和道理

(1)、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2)、(雨)这里用作动词,下雨。旧读yù;现在也可统读为yǔ。

(3)、鹬蚌相争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很有趣的道理。

(4)、故愿王之熟计之也!”惠王曰:“善。”乃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