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经典名句100句及其翻译
1、道德经经典名句100句及其翻译和背景故事
(1)、(感悟)只有符合于自然,才能体现主宰万物的道,只有符合于道,才能久远。
(2)、(翻译讲解):五颜六色使人眼花缭乱,五音(铿锵)使人听觉不敏,五味悦口使人口味败坏,驰马打猎使人心发狂,珍贵的财物使人偷和抢。
(3)、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4)、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道德经.第九章》
(5)、(译文)不恃己能、不居功。由于不居功,所以其功劳不会失去。
(6)、(翻译讲解):踮起脚跟不能久立,跨步过大无法远行。自以为有见识的人反而不明白,自以为是的人是非不分,自我炫耀的人不能见功,自高自大的人不会有长进。
(7)、(释义)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前,必定先磨炼他的心理和意志。
(8)、(翻译讲解):当人民连死都不怕时,还会怕你以死相威胁吗?
(9)、释义:不出门户,就能够推知天下的事理;不望窗外,就可以认识日月星辰运行的自然规律。
(10)、第38章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11)、(译文)过分的爱名利就必定要付出更多的代价;过于积敛财富,必定会遭致更为惨重的损失。
(12)、(感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道无为而任自然,但其结果却是常常帮助善良的人。
(13)、大风不会持续刮一个早晨,暴雨也不会下一整天。这句话是指很迅猛、很大的事物,持续时间是很短的。
(14)、第31章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莅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15)、(感悟)“不争”被道家视为一种天道自然准则,它实际上是一种以不争为争的君子之术和处世之方。
(16)、(译文)天下万物产生于看得见的有形质,看得见的有形质产生于看不见的无形质。
(17)、(释义)富贵不能使我骄奢淫逸,贫贱不能使我改移节操,威武不能使我屈服意志。
(18)、(译文)把自己的性命置之度外,反而更好地保护了自己的性命。不正是因为他对自己的无私?反而可以
(19)、“功成身退”是一种大智慧,它启示我们,当我们有功时千万不能居功自傲,更不能动不动就拿“想当初怎么样怎么样”来说话,否则就会招来不必要的麻烦甚至是危险。功成身退可以保全自身,这是老子教给我们的又一个大智慧。
(20)、(感悟)治理国家,当施仁政。以暴治民,民必反也。
2、道德经最霸气的一句话
(1)、(翻译讲解):江海永远处于(百川)最低处,能纳百川,故能为河谷之王。
(2)、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老子《道德经》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老子《道德经》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老子《道德经》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老子《道德经》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道德经》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老子《道德经》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老子《道德经》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老子《道德经》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老子《道德经》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道德经》
(3)、容易散失;做事情要在它尚未发生以前就处理妥当;治理国政,要在祸乱没有产生以前就早做准备。合抱的大树,生长于细小的萌芽;九层的高台,筑起于每一堆泥土;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
(4)、(感悟)“五色”、“五音”“五味”本身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老子并非主张禁欲,而是反对纵欲。
(5)、(感悟)体现了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只有不违背自然,不去强以为意,才能达到目的。
(6)、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7)、(释义)真正的君子,不会失去那颗真诚、朴质、纯洁的心。
(8)、小鲜是指小鱼。治理庞大的国家,就像是烹调小鱼一样。
(9)、(译文)不认识事物的运动变化规律,盲目乱干、胡作非为,就会出现凶险。
(10)、(释义)人不可以没有羞耻之心,不知羞耻的那种羞耻,才是真的耻辱。
(11)、(翻译)上天是不分亲疏的,但总是伴随着有德的善良的人。
(12)、(释义)我善于培养我拥有的浩然之气,用坦荡的胸怀去培养心中的正气。
(13)、(感悟)此句为老子理论的纲领,阐述了老子“道”的理论中与天、地、人之间的基本关系。“道法自然”,指出人类社会与自然界都必须效法“道”,而“道”只是效法自己而已。
(14)、解悟:“道”,永远都是自然无为,看起来好像没有任何作为,但每一件事情,又和它摆脱不了关系,其实都是它所为。比如生老病死、春夏秋冬,看起来自然而然,其实都在“道”的作用之下,没有人可以超越。
(15)、山海争水,水必归海。只有善于为下,善待他人,才能得到人们的拥戴和支持。
(16)、(翻译讲解):深知本性雄强,却守持雌柔,(将成为)天下所归的沟溪。深知本性洁白,却守持混沌昏黑的态势,(将成为)天下的范式。深知身份荣耀,却安守卑辱的位置,(将成为)天下归附的川谷。
(17)、1能受国之诟,是为社稷主。《老子》 1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不胜,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是谓守柔曰强)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是以圣人犹难之。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绰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也。故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天下莫不知,莫能行。(天下人只知争一时之胜而弗能远虑,刚则折乃必然之势,作人应如水,柔韧有余最佳。)——老子《道德经》 1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不肖:不贵重、仿若愚钝、不可言说、无从分别等。)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夫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善胜敌者,不争。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王者为之下而为王)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是以圣人,被褐怀玉。(圣人之道唯一谦字而已,为人之道亦如此,怀玉如怀土,不因其贵而骄。)知不知,上矣;不知知,病矣。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之不病也,以其病病,是以不病。?(需细细揣摩)——老子《道德经》 1道隐无名上德若谷,上善若水大象无形,大器晚成大成若缺,大知若愚——老子《道德经》 1水至柔而至刚,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水为百谷之王,善处其下也。上善若水——老子《道德经》 1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老子《道德经》 1"无为则无心,无心则无欲,无欲则无求——老子《道德经》" 1上德不德而有德下德不失而无德——老子《道德经》 1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以无私成其私是否与佛教的无私之私相似?)持而盈之不如其已。功遂,身退,天之道。——老子《道德经》1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老子《道德经》
(18)、(翻译讲解):天下最柔的东西,反而能驰骋穿越天下最坚硬的东西之中。
(19)、(翻译讲解):祸啊,福就依傍着它,福啊,灾祸就隐含其中。
(20)、(翻译)我有三件宝贝,持有它们并珍藏着它们:一是仁慈,二是俭朴,三是不敢走在天下人的前面。心怀仁慈,所以能勇于献身;奉行俭约,所以能够周济民众;不敢走在天下人的前面,所以能够成为天下的首领。
3、道德经经典名句100句及其翻译及注释
(1)、老子这句话的真实意义是说行善是符合天道的,因此行善的人就是顺应天道的人,所以天道总是与善良的人同在,使得善良的人做事情犹如神助,顺风顺水。
(2)、(释义)人只有知道什么不可以做,然后才可以有所作为,要想有所作为,就必须有所不为。
(3)、(翻译)顺应自然规律不妄为就没有什么事情是办不成的。
(4)、(翻译讲解):以正道治国,以奇计用兵,与民休息安定民心才能臣服天下。
(5)、(释义)人人都可以成为尧、舜那样的贤人,鼓励人们有所作为。
(6)、(翻译讲解):轻易就许下诺言的人,必然容易失信于人,把事情看得很容易的人必定遇到想不到的困难。
(7)、我们平时也说“瓜熟蒂落”,又说“强拧的瓜不甜”,就是这个道理。我们也知道,“十月怀胎”。当胎儿不到时间,硬要提前把他生出来,就是“敢为天下先”。不到时间,不敢把他生出来,就是“不敢为天下先”。
(8)、(翻译讲解):天地无所偏私,任凭万物自生自灭;圣人无所偏爱,任凭百姓自作自息。
(9)、回复数字 118 观赏《太极武当》记录片1-7集
(10)、(翻译讲解):使心灵达到虚的极致,坚守住静的妙境,就能从万物的变化中看到大道的存在。
(11)、少则得,多则惑。——春秋时期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二章》
(12)、(感悟)“柔弱胜刚强”,这是老子对自然的感悟,深刻提示了“道”的本性。
(13)、(翻译讲解):保持本质淳朴无华,减少私心贪欲(就能为道无忧)。
(14)、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言,不召而自来,坦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15)、(翻译讲解):最方正的东西却看不到它的棱角,越贵重的器具做成的越慢,最大的声音听不到声音,最大的形象没有形迹。
(16)、第39章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候王自称孤、寡、不谷。
(17)、解悟:不执着自我,所以才看得清楚明白;不自以为是,反而更彰显了自己;不自我炫耀,反而能够成就自己;因为不自高自大,所以才能不断取得进步。
(18)、(翻译讲解):轻率就会失去根本,躁动就会失去主宰。
(19)、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20)、解悟:凡事过犹不及,钱虽然是好东西,但太多了,却未必是好事,因为盗贼已经开始惦记你了。如果身处富贵,却不知布施修善,还骄纵无度,就一定会招来灾祸。
4、道德经25个金句
(1)、(感悟)“柔弱胜刚强”,这是老子对自然的感悟,深刻提示了“道”的本性。
(2)、了解别人是智慧,了解自己是圣明。战胜别人是有力量,战胜自己才是强大。知足的人就是富有。坚持而行的人就是有志。
(3)、(感悟)柔弱胜刚强。世人皆知而不能行。众人难以做到的事,往往是品行高尚的人所追求的目标。
(4)、最正直的东西,好似有弯曲一样;最灵巧的东西,好似最笨拙的;最卓越的辩才,好似不善言辞一样。
(5)、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6)、(翻译讲解):柔弱胜刚强,没有不知道的,但很少有人能做到。
(7)、(感悟)老子此语,道出洁身自好,抑欲生安的道理。
(8)、(感悟)老子提出“三宝”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慈爱是“三宝”的出发点和归宿;生活上节俭及为政简约,是“三宝”的关键;“不敢为天下先”,才能处处争先,这是老子“三宝”的核心。
(9)、山海争水,水必归海。只有善于为下,善待他人,才能得到人们的拥戴和支持。
(10)、(译文)善于带兵打仗的将帅,不逞其勇武;善于打仗的人,不轻易被激怒;善于胜敌的人,不与敌人正
(11)、(翻译讲解):诚实的语言不华美,华美的语言不诚实,善良的人不会花言巧语,花言巧语的人不善良;大智的人不杂博,杂博的人不智慧。
(12)、(翻译讲解):事物达到强盛之时,也就走向衰老。
(13)、(感悟)“五色”、“五音”“五味”本身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老子并非主张禁欲,而是反对纵欲。
(14)、第10章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15)、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皆知善,斯不善矣。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刑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志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老子《老子》 "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老子《老子》"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老子《道德经》 大道至简——老子《道德经》 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译文:一切要顺应自然。所以狂风刮不了一早晨,暴雨下不了一整天。是谁造成了这样的情形呢?是天地。天地造成的情形都不能长久,何况人的那点力量。所以,从事于道的人得到道;从事于德的人得到德;从事不道不德的人,得到不道不德。得到道的人,道也乐于得到他;得到德的人,德也乐于得到他;得到非道非德的人,非道非德也乐于得到他。为人诚信不足,自然就不被人信任。——老子《道德经》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道德经》 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老子《道德经》 大方无隅,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隐无名。大直若曲,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勇若怯,大辩若讷,大美若臭,大善若恶,大真若假,大忠若奸,大贤若痴——老子《道德经》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老子《道德经》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老子《道德经》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老子《道德经》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老子《道德经》 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老子《道德经》 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老子《道德经》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老子《道德经》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老子《道德经》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老子《道德经》 胜人者力,自胜者强。——老子《道德经》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道德经》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老子《道德经》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老子《道德经》 无为无不为《道德经》 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老子《老子》 有道无术术尚可求有术无道止于术——老子《道德经》
(16)、(译文)以“无为”的方式治理政事,就没有不天下太平的。
(17)、(译文)最好的统治者是悠闲的,他很少发号施令。
(18)、第48章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19)、(译文)以无为的态度去有所作为,以不滋事的方法去处理事物,以恬淡无味当作有味。大生于小,多起
(20)、(感悟)对天下大事难事,大处着眼,小处入手,没有办不成的。往往有为的人,从不大而化之一做事,却成就了大事。小事不做,大事不成!
5、道德经让人看透一切的句子
(1)、(翻译讲解):轻率就会失去根本,躁动就会失去主宰。
(2)、天地无所偏私,任凭万物自生自灭;圣人无所偏爱,任凭百姓自作自息。刍狗是古代祭祀时用草扎的狗,人们尽管把他装饰得很漂亮,但用后就扔掉,不是爱他,也不是恨他,人们对待刍狗是一种顺其自然的态度。圣人无偏爱,还百姓以自然。
(3)、(翻译)不丧失其立身之本者,才可平安长久。
(4)、广泛地学习,周密地思考,详细地审问,明确辨别,一直要到切实实行的程度。一个人治学就是要具备这些品格才行的。由博学到笃行,才能学有所依、学有所成、学有所用。“知”是基础、是前提,“行”是重点、是关键,必须以“知”促“行”,以“行”促“知”,做到知行合一。
(5)、(感悟)老子提出素朴、寡欲的主张。丝不染为素,木未雕为朴,见素抱朴谓:不为外物所惑而失其本真。老子主张人不能没有欲望,但不可有贪欲,更不能纵欲。
(6)、今天,我们准备了《孟子》中经典的30句话,简短精辟,深度有哲理,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
(7)、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8)、(感悟)老子主张“希言自然”,即少施教令是合于自然的。飘风、骤雨不能持久,故尔:暴政是不会持久的。
(9)、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10)、(翻译讲解):善于为将帅的人从不夸逞勇武;善于作战者不轻易冲动发怒;善于战胜敌人的,不与敌人正面交锋,善于用人的人对人谦下。
(11)、遇到天下的难事,一定要从容易的地方做起;遇到天下的大事,一定要从细微的地方做起。
(12)、(翻译讲解):天道对人无所偏爱,但其结果却是常常帮助善人。
(13)、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道德经.第四十五章》
(14)、只有无为才有自然,同时无为本身也就是自然,因而,无为既是手段又是目的,既是一种生活态度又是一种人生境界.
(15)、君子心中想的是道德仁义,小人心中想的是土地财产;君子心中想的是国家法度,小人心中想的是小利小惠。君子与小人最大的区别主要有两点:一是两者追求的境界不同,君子追求的境界是精神超越、道德完善;而小人追求的境界主要是肉体物欲,世俗享乐;二是两者的胸怀抱负不同,君子的胸怀抱负志在于天下国家,而小人的胸怀抱负则主要是一己之私,小利小惠。
(16)、(翻译)能了解别人的人只能叫做聪明,能认识自己的人才能叫做高明。
(17)、(翻译讲解):使心灵达到虚的极致,坚守住静的妙境,就能从万物的变化中看到大道的存在。
(18)、“退”并不是指隐退逃避,消极避世,而是告诉人们在成功的时候要懂得收敛、反思,不能一味前进,而是要适当后退。
(19)、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言,不召而自来,坦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20)、(翻译讲解):柔弱胜刚强,没有不知道的,但很少有人能做到。
(1)、(感悟)老子通过四对矛盾运动的分析,阐述了他的辩证法思想。他把这一原则归结为“柔弱胜刚强”,并认为作战和治国不能离开这一原则。
(2)、(感悟)老子提出了事物变化发展的观点。事物在量变之中,但还未形成质变之前,有的尚处于萌芽状态,就要及早动手解决。
(3)、水无比的高尚,利养万物而于世无争,而且宁愿处于世人所厌弃的地方,它的品质接无比的接近于高尚,做人就应当如一弯清泉,保持高尚的节操。
(4)、(感悟)此句老子意在解释为什么“道”的存在而常人难以理解。因为大道具有无限性,而常人的感官难以体察,是“无状之状,万物之象”。
(5)、(感悟)这是老子关于治国的方略。毛传云:“烹鱼烦则碎,治民烦则散。知烹鱼则知治民矣。”
(6)、(感悟)水是生命的源泉。这里用水比喻上善者的人格。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在日记中写道:“做人应该像老子所说的如水一般。没有障碍,他向前流去;遇到堤坝,停下来;堤坝出了缺口,再向前流去。容器是方的,它成为方形;容器是圆的,它成为圆形。因此它比一切都重要,比一切都强。”
(7)、(感悟)老子提出“三宝”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慈爱是“三宝”的出发点和归宿;生活上节俭及为政简约,是“三宝”的关键;“不敢为天下先”,才能处处争先,这是老子“三宝”的核心。
(8)、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老子《道德经》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老子《道德经》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为道。——老子《道德经》 大直若曲,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老子》 无为,无我,无欲,居下,清虚,自然《道德经》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老子《道德经》 "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老子《道德经》"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老子《道德经》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老子《道德经》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老子《道德经》
(9)、(译文)狂风刮不到一个早晨,暴雨下不了一整天。
(10)、(释义)谦逊礼貌的人不会随意侮辱他人,节俭朴素的人不会掠夺他人。
(11)、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12)、(译文)知道自己还有所不知,这是很高明的。不知道却自以为知道,这就是很糟糕的。有道的圣人没有
(13)、居住在顺风顺水之地,内心深沉澄净,处世仁慈,说话诚信,办事公正,因势利导,适时而动。
(14)、(译文)治理大国,好像煎烹小鱼那样,不要经常翻弄。
(15)、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16)、(译文)政令越是繁多,越是行不通、失败的越快,不如持守虚静。
(17)、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道德经.第二十三章》
(18)、(感悟)以上六句是古代成语,老子主张用辩证的思想,来认识和把握社会生活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