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句子网

精选孔子的经典语录和翻译150句

孔子的经典语录

1、老子告诫孔子的经典语录

(1)、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

(3)、(出处)《论语·宪问篇第十四》(译文)看见利益要能想到是否合乎道义,见到危难要敢于献身。

(4)、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处)《论语·颜渊篇第十二》(译文)自己不愿意要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6)、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7)、·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出处)《论语·子罕第九》(译文)到了寒冬,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

(8)、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之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摘孔子《论语》(虽然熟读了《诗经》三百篇,但让他去处理政事,却办不好;派他出使国外,却不能独立地根据具体情况应对自如;这样的人,读的即使再多,又有什么用处呢?)

(9)、·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出处)《论语·季氏篇第十六》(译文)不怕贫穷,而怕财富不均;不怕人口少,而怕不安定。·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10)、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1)、⊙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2)、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摘孔子《论语》(默记所学的东西,坚持学习而不厌烦,教诲别人不知疲倦。)

(13)、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14)、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15)、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16)、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17)、赏析:这句话出自春秋·鲁·孔子《论语为政第二》。君子会讲究团结,而不相互勾结。小人会相互勾结在一起,而不会顾全大局,讲究团结。

(18)、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译文孔子说:“君子胸怀宽广,小人忧愁悲伤。”

(19)、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20)、·人之所取畏者,袵席之上,饮食之间。(出处)《庄子·达生》(译文)人所最可怕的,还是枕席上的姿意在饮食间的失度。

2、孔子的经典语录和翻译

(1)、⊙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2)、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摘孔子《论语》(如果三个人一同走路,其他两个人中一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他们有优点,我就学习,他们有缺点,我就作为借鉴而改掉。)

(4)、《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摘孔子《论语》(《诗经》三百篇,其内容可以用一句话概括:“思想纯正,没有邪恶。”

(5)、往昔不可谏,来者犹可追。——摘孔子《论语》(过去了的再也不能挽救,未来的还是可能补回。)

(6)、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7)、⊙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8)、(大学的目的,在于显明高尚的品德,在于使人们革除旧习,在于达到善的最高境界。)

(9)、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10)、(“撰”去提手)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11)、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12)、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13)、10)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孔子

(14)、·道不同,不相为谋。(出处)《论语·卫灵公第十五》(译文)志向不同,也就不要在一起谋划大事了。

(15)、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16)、颜征在时年不满二十岁,而叔梁纥已经六十六岁, 年龄相差悬殊,两人为婚于礼不合,夫妻在尼山居住并且怀孕,故谓之“野合”。孔子在鲁襄公二十二年十月 (儒略历公元前年;格里历公元前年月日。关于孔子出生年月有两种记载,相差一年,一般依《史记·孔子世家》说。)申时于陬邑昌平乡诞生。

(17)、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18)、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摘孔子《论语》(聪明好学,不以向地位低下的人请教为耻,所以称他为“文”。)

(19)、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20)、⊙ 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故为政在人。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3、孔子的经典语录10个字

(1)、君子食无求饱,……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摘孔子《论语》(君子吃饭无求过饱,……做事要勤奋,说话要谨慎,并能接近有道理的人,向他学习,以纠正自己的缺点,这就可以说是好学的人了。)

(2)、鲁定公十四年(公元前年),孔子带领弟子离开鲁国来到了卫国。孔子在卫国被卫灵公夫人南子召见。孔子的弟子子路对孔子见南子这件事极有意见批评了孔子。郑国的子产去世,孔子听到消息后,十分难过,称赞子产是从古代流传下来的慈惠的人。

(3)、鲁哀公七年(公元前年),孔子又回到卫国, 主张在卫国为政先要正名。

(4)、情绪一旦失控,你不是你,而是被“心魔”控制的傀儡。

(5)、施诸已而不愿,亦勿施于人。——孔子《中庸》(不愿意别人加给自己的,也不要加给别人。)

(6)、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7)、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人,知者利仁。

(8)、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9)、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谓之学矣。

(10)、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11)、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2)、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1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14)、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15)、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朱熹

(16)、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17)、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摘孔子《论语》(在私利面前能够想到道义,遇到危难能够挺身而出,虽然长期生活在贫困之中,也没有忘记平生的诺言,这样就可以说是一个十全十美的人了。)

(18)、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19)、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20)、鲁昭公九年(公元前年),孔子已经十九岁了,为了能够经常回到祖籍地宋国祭拜祖先,便迎娶了宋国人丌官氏之女为妻。-

4、孔子的经典语录

(1)、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摘孔子《论语》(君子给人的印象有三种变化:远看庄重威严,接触则温和可亲,听讲话则严肃不苟。)

(2)、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孔子说过的.经典名言,欢迎大家的阅读。

(3)、·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出处)《论语·述而篇第七》(译文)奢侈了就会傲慢无礼,节俭了就会显得寒酸。与其傲慢无礼,我宁可寒酸。

(4)、1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孔子

(5)、⊙ 君于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6)、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7)、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8)、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9)、·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出处)《论语·宪问篇第十四》(译文)用正直来报答怨恨,用恩德来报答恩德。

(10)、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孔子《大学》(大学的目的,在于显明高尚的品德,在于使人们革除旧习,在于达到善的最高境界。)

(11)、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摘孔子《论语》(战斗中,三军的统帅可以被俘虏,但一个普通人的意志却不能被迫改变的。)

(12)、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13)、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14)、·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出处)《论语·阳货篇第十七》(译文)君子崇尚义。君子只有勇敢而没有义就会惹乱子,小人只有勇敢而没有义就会成为强盗。

(15)、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摘孔子《论语》(君子说话要谨慎,而做事则要雷厉风行。)

(16)、盖有不知而作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

(17)、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18)、·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出处)《论语·学而第一》(译文)不被别人了解而不抱怨,不也是很有君子风度的吗?

(19)、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20)、小人智足以遂其奸,勇足以决其暴,是虎而翼者也,其为害岂不多哉!

5、孔子的经典语录5条

(1)、这句是孔子流传千古之名句了,奇妙的是这句话随便放之四海都皆适用,永不过时。

(2)、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

(3)、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4)、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5)、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见《论语雍也》)。

(6)、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7)、小不忍,则乱大谋。——摘孔子《论语》(忍不住一时的小忿,就会毁坏整个大事。)

(8)、没有道德约束的勇敢,是世界上最大的灾害。  

(9)、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谓之学矣。——摘孔子《论语》(尊崇贤人,不重女色;孝敬父母能够尽心尽力;侍奉君主能够舍生忘死;与朋友交往能够做到说话讲信用。这样的人,虽然说没有学习过做人的道理,但我却认为他学过了。)

(10)、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11)、·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出处)《论语·雍也篇第六》(译文)智者喜爱水,仁者喜爱山;智者好动,仁者好静;智者快乐,仁者长寿。

(12)、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既来之,则安之。——摘孔子《论语》(不必担忧财富不多,只须担忧财富不平均,不必担忧人口稀少,只须担忧境内不安宁。……既来了,要使他们安家乐业。)

(13)、17)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孔子《论语》

(14)、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15)、·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出处)《论语·雍也篇第六》(译文)多么有贤德啊,颜回!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受不了那穷困带来的忧愁,颜回却依然保持自得其乐。

(16)、⊙ 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17)、2)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正直)、友谅(诚信)、友多闻(见多识广),益矣;友便辟(性情暴躁,惯走邪道)、友善柔(过份优柔寡断或和颜悦色骗人)、友便佞(心怀鬼胎。谄媚),损矣。--孔子《论语》

(18)、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19)、·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出处)《论语·公冶长第五》(译文)腐朽的木头无法雕刻,粪土垒的墙壁无法粉刷。

(20)、过而不改,是谓过矣。——摘孔子《论语》(有了错误而不能改正,那便是真正的错误了。)

(1)、·凡重外者拙内。(出处)《列子·黄帝第二》(译文)凡是看重身外之物的人,内在的素质一定很笨拙。

(2)、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3)、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礼记·学记》

(4)、·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出处)《论语·子罕第九》(译文)年轻人是值得敬畏的,怎么就知道后一代不如前一代呢?如果到了四五十岁时还默默无闻,那他就没有什么可以敬畏的了。

(5)、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6)、⊙ 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7)、⊙ 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8)、18)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子《论语》

(9)、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摘孔子《论语》(当他未得到官职的时候,唯恐得不到;已经得到了官职,又唯恐丢失掉。假若害怕丢失掉,便什么坏事都能干出来。)

(10)、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11)、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12)、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13)、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1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5)、·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出处)《中庸》(译文)道不离开人而存在。如果有人离开人去修道,那他修的就不是道了。

(16)、君子食无求饱,……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8)、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19)、赏析:这句话出自春秋·鲁·孔子《论语·为政》。通晓就是通晓,不懂得就是不懂得,这便是智慧。不懂装懂就是无知,学到的知识越多,越应当学会虚怀若谷。

(20)、5)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孔子《论语》

(1)、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2)、·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出处)《论语·子罕第九》(译文)在外事奉公卿,在家孝敬父兄。

(3)、当仁,不让于师。——摘孔子《论语》(面对着实行仁德的事,就是老师在前,也不要谦让。)

(4)、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5)、君子有诸已,而后求诸人。(自己有善德,才能要求别人行善。)

(6)、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7)、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8)、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9)、任何人都应该有自尊心、自信心、独立性,不然就是奴才。但自尊不是轻人,自信不是自满,独立不是孤独。——徐特立

(10)、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提手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11)、·一人失家,一世非之;天下失家,莫知非焉。(出处)《列子·天瑞第一》(译文)一个人抛弃了家庭,所有世上的人都反对他;天下的人都抛弃了家庭,却没有人反对了。

(12)、鲁昭公十一年(公元前年),孔子改作乘田,管理畜牧。孔子小时候生活艰难,所以会干一些粗活。

(13)、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14)、·割鸡焉用牛刀?(出处)《论语·阳货篇第十七》(译文)杀鸡何必用宰牛的刀呢?

(15)、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16)、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7)、孔子说:质朴超过了文采,就显得粗鄙;文采超过了质朴,就显得虚夸。只有文采与质朴和谐地配合在一起,这才成为君子。

(18)、·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出处)《论语·先进篇第十一》(译文)人都没能侍奉好,还谈什么事奉鬼呢?

(19)、9)诗三百篇,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孔子《论语》

(20)、(出处)《论语·卫灵公第十五》(译文)一个人没有长远的打算,一定会有眼前的忧虑。

(1)、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

(2)、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3)、·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出处)《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译文)我只凭言辞判断人品能力,结果对宰予的判断就错了;我只凭相貌判断人品能力,结果对子羽的判断又错了。

(4)、·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出处)《论语·阳货篇第十七》(译文)人的本性是相近的,但是个人的习性却相距很远。

(5)、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6)、孔子说:“花言巧语,面貌伪善的人,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儒家崇尚质朴,注重人的实际行动,认为人应当言行一致。

(7)、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摘孔子《论语》(不该说话的时候却抢着去说,这叫急躁;到该说话的时候却闭口不说,这叫隐瞒;不看别人的脸色便随便插嘴,这叫没有眼色。)

(8)、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9)、这一年,颜回先他而死,孔子十分悲伤,感慨到昔日曾跟随自己从陈国到蔡国去的学生,此时却都不在身边受教了。

(10)、·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出处)《论语·述而篇第七》(译文)你们以为我对你们有什么隐瞒的吗?我是丝毫没有隐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