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语录十二则原文及翻译
1、孔子语录十二则高考必背翻译
(1)、 (翻译)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2)、(天地的法则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它自身诚一不贰,化育万物,不可测度。天地的法则是:广博,深厚,高超,精明,悠久,长远。)
(3)、试译:孔子说:“射礼的要旨不在于中靶,动用劳役也要各尽所能,这是古代的规矩。”
(4)、子夏(前507—?):即卜商,字子夏,春秋末期晋国人,孔子的弟子。
(5)、(5)朋:上古朋和友是有区别的:同门(师)为朋,同志为友。
(6)、4子曰:“吾十有又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7)、学圣贤经典,能不能现学现卖?马上就会几招,回去就用,用了就赚钱?可能,也不大可能。有人也许从中悟到什幺,琢磨出一个新办法,或者改掉一个错误,或者避免一个可能的危险。有人也许觉得没什么呀。思想这个东西就是这样,它是用来“指导”你的行为的。但能不能指导,每个人和每个人都不一样。如果思想那幺简单实惠,就不是思想了。当然,这种思想存在了2500年,而且受到如此高的礼遇,肯定是起了作用的。
(8)、(财富可以修饰房屋,道德可以修饰身心,心胸宽广可以使身心舒坦,所以君子一定要做到意念诚实。)
(9)、试译:孔子说:“《关雎》这套曲子,快乐而不放荡,哀愁却不伤痛。”
(10)、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11)、探究:本章赞扬了颜回乐于学习、安贫乐道的品质。(学习态度)。
(12)、寓意:人应当坚定信念、广泛学习,并要理论联系实际,做到多学、多思、多问。
(13)、曾子说:“我每日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替人谋划事情是否竭尽自己的心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14)、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便小有所成,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被外物所迷惑,五十岁能知道上天的意旨,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15)、地址:伊宁市西公园内南侧“园中园”幼儿园负一层
(16)、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7)、 (翻译)孔子说:“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1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19)、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20)、善者,古义:优点;今义:善良的人。从,古义:跟从(学习);今义:跟从。
2、孔子语录十二则注释
(1)、可以为师矣(可以,古义: ;今义: )
(2)、试译:子张想学习如何求官职、得俸禄的办法。孔子告诉他:“多听,没把握的先存疑,以为有把握的,说话还是要慎重,就会少出错;多看,没把握的先放下,有把握的,做起来还是要谨慎,就会少后悔。说话少出错,办事少后悔,官禄就在其中了。”
(3)、翻译: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4)、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当(别人的)老师了。”
(5)、(爱好学习接近智慧,努力行善接近仁德,知道耻辱就接近勇敢。)
(6)、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便小有所成,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被外物所迷惑,五十岁能知道上天的意旨,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7)、(翻译)孔子说:“学习并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从心里感到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君子作风吗?”
(8)、(翻译)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9)、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0)、这是孔子所提倡的学习方法:要学习与思相结合。启示: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茫;只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11)、日,古义:每天;今义:一日。古义:泛指多数,今义:数词,三
(1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13)、大意:本章讲学习态度:向一切人学习。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有没有类似的毛病。
(14)、孔子语录: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摘孔子《中庸》
(15)、译文:孔子说:“学习并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从心里感到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君子作风吗?”
(16)、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17)、13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1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1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0)、译文: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并坚守自己的志向,遇不明事能恳切地向别人提问并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3、孔子语录十二则原文朗读
(1)、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复习了?”
(2)、译文:孔子说:“我整天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自得其乐。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
(3)、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4)、23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5)、字词解释:饭:吃饭,名词作动词水:冷水,肱:胳膊,于:对于。
(6)、译文: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7)、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8)、 曾子说,“士不可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肩负重大责任。路漫长遥远。以实行仁道为已任,不是很重大的责任吗?直到身死才能结束,不是很漫长遥远的吗?
(9)、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10)、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为政》
(11)、 (原文)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12)、大意:本章是孔子自述他学习和提高修养的过程。
(13)、试译:有人请教禘礼的学问。孔子说:“不晓得。也许对于明白人来说,要想掌握天下就像看这里一样吧?”一边说,一边指着他的手掌。
(14)、译文: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但一个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15)、 译文: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温习它,不也是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16)、(翻译)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17)、(1)曾子:曾子姓曾名参(shēn)字子舆,生于公元前505~前436年,春秋战国间鲁国南武城(现在山东费县人),是被鲁国灭亡了的鄫国贵族的后代。曾参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以孝子出名。据说《孝经》就是他撰写的。
(18)、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19)、翻译: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枕着它睡,乐趣也在这当中。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财富和地位,对我来说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
(20)、5子曰:“道导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4、孔子语录十二则原文及翻译注释
(1)、译文: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2)、翻译: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适从。”
(3)、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4)、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6)、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立足于社会,四十掌握了知识而不致迷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听到别人说话就能明辨是非真假,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又不超出规矩”
(7)、试译:子游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如今行孝道的,只晓得说能够养爹妈。可是你看狗啊马啊,我们也都能把它们养起来。没有孝敬心,怎么区别这两种养呢?”
(8)、翻译:孔子说:“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这句话,表现出孔子自觉修养,虚心好学的精神。
(9)、大意:本章讲一个人应当坚定信念、矢志不渝。每一个人都应该有志向。
(10)、译文: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就像这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呀!
(11)、9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12)、 子曰:“吾十有(yòu“又”)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yú)矩。”《为政》
(13)、字词解释:三军:军队的通称,匹夫:普通人、男子汉,夺;改变
(14)、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5)、 ①三军:军队的通称。②匹夫:夫妇相匹配,分开说则叫匹夫匹妇,所以匹夫指男子汉。 孔子说:“一个军队的主帅可能被夺去,但一个普通人的志向不可能被夺去。”
(16)、7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17)、15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
(18)、字词解释:之:代词,指学问和事业,好:喜欢、爱好,乐:以……为乐趣
(19)、 (翻译)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20)、孔子语录:施诸已而不愿,亦勿施于人。——摘孔子《中庸》
5、孔子语录6-12则
(1)、 《论语》是 的经典著作之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 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论语》与 、 、 并称“四书”。共二十篇。
(2)、翻译:孔子说:“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3)、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当(别人的)老师了。”
(4)、人不知而不愠( )( )
(5)、译文: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但一个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6)、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7)、寓意:第1句话讲的是学习方法。对于知识,“学”只是一个认识过程,“习”是一个巩固的过程,要想获得更多的知识,必须“学”与“习”统一起来。第2句话讲的是学习乐趣。志同道合的人来访可以增进友谊,并且可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第3句话讲的是为人态度。也是孔子认为的君子应该具有的气度与修养。
(8)、试译:子张问:“今后十代的情况可以预先知道吗?”孔子说:“殷代承袭夏代的礼仪制度,废除了哪些,添加了哪些,是看得出来的;周代沿袭殷代的礼制,废掉什么,增加什么,是看得出来的。这以后要是有继承周代当政的,就是传承百个世代,也可以预先知道它。”
(9)、12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10)、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1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12)、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
(13)、11或问禘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
(14)、3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yuè)何?”
(15)、(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身: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自己还不精通熟练呢?”
(16)、孔子语录: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摘孔子《大学》
(17)、22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18)、温故而知新(故,古义: ;今义: )
(19)、子贡问孔子问道:“有没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奉行的呢?”孔子回答说:“那就是恕吧!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20)、 子曰:“譬(pi)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kui),进,吾往也。”《子罕》
(1)、译文: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作我的老师的人。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看到他们的缺(如果发现自己也有),就要改正。”
(2)、 如…何:古代常用句式,当中一般插入代词、名词或其他词语,意思是“把(对)…怎么样(怎么办)”
(3)、故:形容词作名词,旧知识;新:形容词作名词,新的知识
(4)、孔子语录: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摘孔子《大学》
(5)、关于论语,我认为1论语是门典故,你在学前需要了解它的历史背景,作者.必要时可帮助你理解文章内容《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2论语是古文,所以一篇文章得读三遍,第一遍结合注释帮文章理顺,第二遍将文章通读了解意思,第三遍了解文章内涵.结合背景,明白寓意所在.3当你讲论语按方法2读完后,相信你已经有很深的造诣了,这是可以在网上看看各大名家对论语的理解和解释,尝试理解不同风格的论语.
(6)、 (原文)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7)、 孔子说:“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8)、 ①逝者:指流逝的时光。②斯:这里指“川”,即河水。 ③舍:停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 日夜不停。”
(9)、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0)、(解释):温:温习;故:旧的。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11)、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12)、译文: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作我的老师的人。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看到他们的缺(如果发现自己也有),就要改正。”
(13)、试译:孟懿子问怎么行孝。孔子说:“不要违背。”樊迟给孔子驾车,孔子在车上告诉樊迟说:“孟孙问我怎么行孝,我回答说:不要违背。”樊迟问:“什么意思?”孔子说:“父母在世,如礼服侍;父母过世,如礼安葬,如礼祭祀。”
(14)、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15)、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16)、翻译:军队可以被夺去主帅,男子汉却不可被夺去志气.
(17)、试译:曾子说:“我每天在三件事上反省自己:给人办事、出主意,是不是尽心尽力?跟朋友交往,是不是守信用?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做到了?”
(18)、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9)、翻译:孔子说∶“颜回的品德多么高尚啊,!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德多么高尚啊!”
(20)、13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1)、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2)、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其中了。用不正当的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4)、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5)、试译:子夏说:“尊敬贤人,连自己平时待人接物的态度也变好了;服侍父母,能竭尽全力;辅佐君长,能不惜身命;与朋友结交,说话算数。做到了这几点,即使说没读过书,我却敢断定他有学问。”
(6)、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7)、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8)、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当(别人的)老师了。”
(9)、试译:子贡问什么是君子,孔子回答说:“想说的话他自己先做到,别人就会跟从他。”
(10)、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11)、寓意:要端正学习的态度,乐于学习、安贫乐道,无论身处那种环境都应将学习当做一种乐趣。
(12)、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13)、翻译: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14)、大意:本章讲坚定信念、广泛学习。理论联系实际。(多学、多思、多问)
(15)、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16)、字词解释:故:旧的知识,知新: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可以凭借。以:凭借为:做,成为。
(17)、孔子在河岸上说:“逝去的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 日夜不停。”
(18)、曾子曰:“吾(wú)日三省(xǐng)吾(wú)身:为(wèi)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学而》)
(19)、字词解释:博:广泛,笃:忠实、坚守,切:恳切,仁:仁德。
(20)、译文:孔子说:“军队的可以改变主帅,但哪怕一个普通人,也不可以改变志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