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句子网

精选孟德斯鸠代表作及主张69句

孟德斯鸠代表作

1、孟德斯鸠代表作品有哪些

(1)、法律的第四阶段是国家机构或是独裁者本人来立法、司法和执法。历史上的帝王都热衷于编纂法典,罗马的查士丁尼和法国的拿破仑都以法典作为自己最大的历史贡献,后者甚至说,“我真正的光荣并非打了40多次胜仗,滑铁卢之战抹去了关于一切的记忆。但是有一样东西是不会被人忘记的,那就是我的《民法典》”。拿破仑的《民法典》作为第一部资产阶级民法典,保护了个人财产权,经过多次修订,至今仍在使用,而且影响了多国的法律,从这个意义上讲,拿破仑并没有吹牛。

(2)、从巴门尼德开始,哲学的研究开始进入思辨的领域。

(3)、在查理一世治下,当时的社会基调就是如此,所以,无论他怎么做,他的权力都必然会遭到削弱。在这般狂热和普遍的疯狂之中,审慎是一文不值的。(页115)

(4)、“卢克莱修在他的时代独自进行了一场壮烈的战争,他当然是一位最伟大的哲学诗人。因为他,以及后来的卡塔路斯、西塞罗和维吉尔,拉丁文学才走向成熟。”

(5)、和汉谟拉比法典石柱一样,这件汉谟拉比头像雕塑发现于古国埃兰的城市苏萨(今伊朗境内),很可能是在公元前12世纪作为战利品一起被埃兰国王带走的。

(6)、 邪恶的念头是从来不公开进攻的,它总是想方设法突然袭击,戴着假面具,甚至还往往披着道德的外衣。

(7)、农业革命以前,一个人类部落的规模大约是几十人,那时候大家也没什么值钱的财产,最多有一些工具和石头项链啊这样的首饰,晚上扎营,白天说走就走。

(8)、孟德斯鸠给出两个不同的原因来说明这是徒劳无益的,这些解释有形成对比的倾向,表明在他这个阶段关于历史的思想中,在这两种形成对比的历史解释中,有一种明确无误的张力:

(9)、在这本比较历史社会学(comparativehistoricalsociology)著作中,孟德斯鸠认为,某地法律的起源、特性和演变过程,首先是由当地的气候和土壤决定,再次由当地人民的生理情况、经济活动、政府形态和宗教信仰、道德礼俗决定。他显然想将自然法和历史中假定的规律归为同一。

(10)、与他同时期创作的罗马史著作相比,孟德斯鸠在这部作品中绝对没有采取决定论的立场。事实上,与先前的《论政治》(1725)中关于查理一世的分析相比,在这里关于查理一世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一种偏离决定论的重要转变。孟德斯鸠先前强调了那些反对查理一世的历史力量,然而,现在他却强调查理一世自己的所作所为才是其面临的问题的主要来源。无可否认的是,孟德斯鸠以一段听起来明显是决定论倾向的话语开启了他关于查理一世的重新分析:

(11)、当然,孟德斯鸠罗马史著作整体的历史哲学是决定论的。然而,如果仅仅关注他的那部著作,我们必然会曲解其历史思想的真正复杂性。只需简要研究孟德斯鸠更少受人研究的历史著作,我们就会发现,孟德斯鸠充分意识到历史事件可能有很多意外的曲折变化,而这些变化取决于有影响力的历史人物所作出的决定。然而,孟德斯鸠同时充分意识到在罗马人的历史(Romanhistory)中起作用的潜在的普遍原因,这使得他能够在那个背景下超越表面上的种种纷乱——即布罗代尔(Braudel)所称的“编年史”(l’histoireévénementielle),进而关注结构性历史(structuralhistory)的领域,关注影响既定历史发展的那些力量的潜在格局。

(12)、因而,我们可以肯定地得出结论说,在1731至1733年写就的《思考》一文中,孟德斯鸠在论述查理十二时,并没有提供太多有利于决定论的内容。孟德斯鸠强调的是查理自己的行为和他作为一名统帅的种种缺陷。查理十二顽固的决定并不是由事物的神秘性或者事物的常轨所决定的,正如路易十一和菲利普二世同样引发灾难的政策选择一样。与孟德斯鸠在《论政治》中描绘英格兰查理一世的方式相比,瑞典国王查理十二绝不是命定就要失败。在最终的分析中,瑞典的君主制才造成了他的死亡。

(13)、雕像中的汉谟拉比头戴高边的国王帽冠,眉毛呈鱼骨形,额前有刘海,下巴和脖子周围有大量层层叠叠蜷曲的胡须——这种打扮是公元前两千年两河平原流行的风尚。一双半睁半闭的杏核眼,浓重的黑眼圈和瘦削的脸颊都凸显出国王的严峻庄重,这塑造的正是拥有无与伦比的智慧和丰富人生经历的晚年汉谟拉比。

(14)、基于这种想法,他们认为应该激励人们敬重父亲,为此他们不遗余力。他们规定了数不清的礼仪和仪规,用来表示对父亲的敬重,生前如此,死后亦然。……敬重父亲就必然与敬重所有可以视同父亲的人相关,诸如长者、老师、官员、皇帝。对父亲的敬重意味着父亲以关爱回报子女。

(15)、英国的人文主义文学是欧洲人文主义文学的顶峰。早期的人文主义文学代表有被称为英国诗歌之父,英国人文主义文学之父的乔叟,代表作品有《悼念公爵夫人》, 寓言叙事诗《众鸟之会》 ,爱情故事长诗《特罗勒斯与克丽西达》。繁荣时期的代表人物有斯宾塞、弗朗西斯·培根。而英国人文主义文学的高峰时期的成就是诗歌与戏剧,尤其是莎士比亚更是欧洲人文主义标杆式的人物,代表作有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尤其以哈姆雷特最为出名。

(16)、1728-1731年的旅行中,哪次旅行对他影响重大?

(17)、在这次出国游历中,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一次旅行当属英国之行。1729年11月,孟德斯鸠抵达英国首都伦敦。此时英国是一个已经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国家,是孟德斯鸠多年心弛神往的国度,他到英国的主要目的,是考察英国的社会政治制度。在英国,孟德斯鸠结识了不少政界中的活跃人物,参观英国议会,两次出席聆听英国下院的辩论,并对之作了准确无误的记录。孟德斯鸠还大量阅读各种报刊,他经常翻阅的《手艺人》杂志,主要登载政论文章,探讨和论述各种各样的社会历史问题。在英国期间,孟德斯鸠与共济会也有一些联系,并成为这个世界性秘密互助会社的成员(回到法国,他继续热心参加这一团体的活动,直到后来迫于政治压力才退出)。1731年4月,在英国生活了近一年半的孟德斯鸠,离开了这个“文明的国度”,回到法国,结束了历时三年的国外游历考察。

(18)、 世界上的一切都不是黑白分明的。在一个机制良好的国度里,恶劣的行径始终含有某种公共美德的成分,在一个腐败的共和国里所看到的美德,往往包含着某些腐败的成分。

(19)、这个正义原则在法学中很重要的一个应用是无辜预设,是古罗马政治家和军事家安东尼的贡献,安东尼主张:凡是疑案的判决都须有利于被告,也就是疑案从无;嫌犯在罪证未确定之前不能视之为罪犯。这是文明法律的两项崇高的原则。

(20)、吉本并没有忽视,在历史的形成过程中,偶然事件与先定的必然性(predeterminednecessity)相比的相对分量这个问题。他在《论文艺研究》(Essaisurl’étudedelaliterature,1761)中作出如下结论:人们错误地过于看重“机运肆无忌惮的反复无常”,或者过于看重“体系、规则性和联系”,就好像“人类大体上在实践中和在思索中都一样系统条理”,就好像我们能够合理地“在我们的种种激情中发现艺术,在我们的种种癖好中发现政策(policy),在我们的种种反复无常中发现掩饰”(Gibbon,前揭,页111)。由于吸取了孟德斯鸠的罗马史著作和《论法的精神》(Espritdeslois)的方法论,故而吉本认为,如果要避免过于看重“反复无常”或“联系”,所需要的就是孟德斯鸠的方法所代表的“关于一般的和确定的原因(generalanddeterminatecauses)的研究”(同上,页112-13)。

2、孟德斯鸠代表作及主张

(1)、当然,反抗自己命运的这种观念似乎暗示了历史不可逆转的趋势,人们只能无效地反抗这种趋势。如果一个人命定要被分到一种既定的历史下场,那么,他们对历史意旨的抵抗看起来就是徒劳无益的。然而,只需仔细分析孟德斯鸠的文本,我们会发现这并不是他实际表达的意思。他实际上并没有描叙一种历史决定论式的命运,这种命运使得查理沦为那些超出其控制的力量的阶下囚。正如伏尔泰所恰切表明的那样,孟德斯鸠也着重强调了查理的性格缺陷才是他错误决定发动灾难性的普尔塔瓦战役(battleofPultova)的原因。

(2)、作为哲学家的笛卡尔,是公认的现代西方哲学的奠基人。

(3)、《波斯人通信集》(LettresPersanes,1721年)也被翻译成《波斯人信札》。

(4)、1686年,法国波尔多格拉夫产区的布拉德庄园的贵族小姐和一位名叫雅克孟德斯鸠的火枪手结婚,于1689年产下一子,取名CharlesLouisdeSecondat查理路易孟德斯鸠,这个天赋禀义的小男孩就是法国18世纪启蒙时代最有名的思想家,启蒙家,未来的布拉德男爵!

(5)、毫不奇怪,今天我们所知的《论政治》一文与《论义务》前面的部分在主题上密切相连,毕竟它曾是《论义务》的结论部分。在那本著作的前十二章中,孟德斯鸠抽象地从哲学上讨论正义,而在两个结论章节中,他转向了由历史经验构成的具体世界。其明确的目的并不是呈现任何特定的历史哲学。与他后期论述罗马的作品不同,《论政治》并没有提出那种认为历史的偶然事件是受一般原因控制的一贯立场。相反,在分析十七世纪英格兰和十八世纪早期法国的历史事件时,他只是简单地调侃决定论倾向,同时强调不可预期的人类行为在其他历史背景中的影响。

(6)、自然法的理念意味着“天赋人权”——人人生而平等,与之相对的是人定法(或者叫意定法)的“人赋人权”。自然法的教义是后来英国大宪章、法国的权力法案和美国独立宣言、美国宪法的基础。 

(7)、塞万提斯(1547——1616年),与莎士比亚同年同月同日死(1616年4月23日),代表作《堂·吉诃德》。 这部小说给人们展示西班牙当时的社会现实, 抨击了骑士阶层, 宣扬了人文主义思想。英国拜伦认为:“《堂·吉诃德》是一个令人伤感的故事,它越是令人发笑,则越使人感到难过。这位英雄是主持正义的,制服坏人是他唯一的宗旨。正是那些美德使他发了疯。”

(8)、安瑟伦是欧洲中世纪经院哲学家、神学家,唯实论的主要代表之被称为“最后一名教父和第一个经院哲学。

(9)、作为原子唯物论的思想先驱,阿那克萨戈拉凭借自己的哲学活动和哲学思想证明了自己的价值,也赢得了足够的尊重。

(10)、汉谟拉比法典刻在一根高达25米的黑色玄武岩柱上,1902年在埃兰古国的古城苏萨(今伊朗境内)出土。三千年前,这根石柱竖立在古巴比伦的广场,周围是蓄着大胡子的人,他们仔细阅读这些条例,依此处理纠纷,而如今,它静静地伫立在巴黎卢浮宫的近东文物分部。

(11)、他明确地将自己哲学的目的定位于道德上的至善,即达到人生最高的完美境界。

(12)、然而,作为关于历史的解释,这些隐匿的决定论(determinism)暗示,仅仅是安躺在伏尔泰叙事之上的哲学碎片而已。他绝没有将这些陈述与他所描述的事件的秩序联系起来。

(13)、而且那些一般的原因能够“不和特殊的原因一同起作用,有时还直接逆特殊原因而起作用”,吉本如此强调这些一般原因,这为吉本的历史哲学引入了决定论的因素(同上,页113)。比如说,在“西罗马帝国衰亡的一般考察”这一章节中,吉本对罗马的衰落提出了一种决定论解释,这显然受到了孟德斯鸠关于这同一个事件经过的解释的影响。吉本写道,“罗马的衰落是一种无节制的伟大所酿成的自然而然又不可避免的结果。”罗马一旦臻至伟大,“这种巨大的结构就屈服于其自身重量的压力”,这是不可避免的。在吉本看来,值得注意的并不是罗马衰落了,而是“罗马竟然存续了如此长的时间”。

(14)、(文章及图片综合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仅供学习交流,如若图文资源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15)、如果这个国王(查理一世)没有以这种方式触怒他的臣民,他将会以另一种方式触怒他们。在事物的秩序中,他注定犯错。(页112-113)

(16)、在这里的讨论中,休谟并没有触及这样一个问题——我们能够发现的原因,一旦它们初现端倪,是否就会产生一个先定的因果链条呢?然而,当时的其他哲学式史家确实提出过这个根本问题。譬如,伏尔泰有时写道,历史似乎被源于普遍原因(generalcauses)的必然之流所推动。他在《论各民族的风俗和精神》中写道,那种通常被视作“命运之手笔”的事情,“说到底不是其他,而是宇宙中所有事件的必然联系。”

(17)、与同时代的人相比,霍布斯对于“和平与安全”有着更为敏感的感受和更为迫切的渴望。

(18)、孟德斯鸠第八代传人的女婿PatrickBaseden,在葡萄酒行业有着极深的资源和实力背景,他之前曾是凯歌香槟(Veuve  Clicquot)集团总裁和LVMH董事,在婚后便全权打理孟德斯鸠家族的产业。孟德斯鸠酒业集团也开始重新走向繁荣

(19)、这一命题在西方哲学史上第一次明确地肯定了主体、精神的能动作用,对其后的哲学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20)、  400多年过去了,历史证明了米歇尔.德.蒙田与莎士比亚、苏格拉底、米开朗琪罗一样是一位不朽的人物。

3、孟德斯鸠的

(1)、美少女战士的宣言是“代表月亮消灭你”,汉谟拉比法典的宣言是“我,汉谟拉比,代表太阳为你们主持正义”。石柱上端雕刻着两个形象,一个坐着,一个站着。哪个是汉谟拉比?

(2)、作品《哈姆雷特》运用内心独白,并通过人物内心矛盾冲突塑造了一个悲剧性的人物,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巧妙结合。讨论了生存与死亡、思想与行动、理性与疯狂等人类的重大问题。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

(3)、《论法的精神》洋洋洒洒百万余字,涉猎了两三个世纪以前的大量风土人情、政治文化与法律制度,却一点不让今天的读者感到乏味,原因在于它是一本充满智慧的经典。每当你对古代风俗习惯的长篇大论开始厌倦的时候,他总会从中总结出一条在当代仍然熠熠闪光的格言。

(4)、孟德斯鸠效仿普鲁塔克(Plutarch),运用比较的方法同时讨论两位统治者,他讨论了如下这些统治者的生平:瑞典国王查理十二(1682-1718)、勃艮第公爵查理(1433-1477)、提贝里乌斯(Tiberius,公元前42年-公元37年,旧译“提比略”)、法国国王路易十一(1423-1483)、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1527-1598)、教皇保罗三世(1468-1549)、教皇西克斯图斯五世(SixtusV,1521-1590)、马耶纳公爵(theDukeofMayenne,1554-1611)、克伦威尔(1599-1658)、法国国王亨利三世(1511-1589)和英国国王查理一世(1600-1649)。

(5)、汉谟拉比的帝国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帝国之他制服了两河流域的诸多小城邦后,公布了一部史无前例的帝国法典。这部法典颁布于公元前1790到1750年间。

(6)、但你知道他还是一个帅气多金的葡萄园主的富二代吗?

(7)、这一命题开创了人类认识的一个新时代,拉开了从哲学的角度审视世界的大幕。

(8)、农业革命之后,多余的粮食必须储存起来,为了集中人力、抵御灾害、抵抗外侵,成百上千的人们开始居住在一起,甚至形成了城市,修起了城墙。新石器时代最早的人类定居点之一位于现在的巴勒斯坦约旦河西岸地区的杰里科(Jericho),考古学家在这里发现了可以容纳两千人的大规模房屋群。

(9)、原初,孟德斯鸠是把《思考》看作一部篇幅更长的未竟之作的一部分,这部著作题为《君主》(LePrince)或《众君主》(LesPrinces)。这部篇幅更长的著作有一则残篇收录在《随思录》里,这则残篇表明,同《论政治》一样,这部著作整体的关键在于,政治需要道德,尤其是君主需要道德。孟德斯鸠在这则残篇中如是写道,

(10)、此外还发表过其他一些作品如《古老和现代地球的物理史草案》、《论自然史的考察》、《论相对运动》等。

(11)、“我有妻子,儿女,我并不怎么爱他们。”但他对他们很好。

(12)、他是第一个自称为智者的人,也是古希腊第一位公众教师,还是第一个收学费的人。

(13)、那么,我们如何解释在孟德斯鸠关于罗马历史的哲学性描述中明显可见的决定论倾向呢?或许最令人信服的解释是:无论有多少偶然事件和偶然状况在历史的某些阶段看起来占据着主导地位,但似乎的确存在一种主导罗马历史进程的逻辑次序。如果有人曾经想要从决定论的角度解读历史,那么,罗马就是可以引发这种回应的例子。再说,罗马人的历史在时间上距离十八世纪足够遥远,足以让孟德斯鸠辨识出诸多事件的逻辑发展进程,生活在其中或者在近距离评论这些事件之人,他们的洞察力肯定不会注意到这种逻辑进程。

(14)、▲罗马景象:卡匹托山上通往阿拉科埃利圣母教堂的阶梯

(15)、所谓有学问的无知,绝不是正统神学家鼓吹愚昧无知的蒙昧主义,而是指人们通过对知识的探求,而后达到对自己无知的认识。

(16)、德行是友谊的基础,也是友谊的孕育和保护者。

(17)、   “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没有人发觉的时候,做些什么。”

(18)、“法”的精神、政体理论、分权制衡与政治自由理论。

(19)、黑格尔建立起令人叹为观止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主要讲述绝对精神自我发展的三个阶段:逻辑学、自然哲学、精神哲学。

(20)、在我们关于人类事务的探究中,要准确区分那种归因于偶然的事件与那种起因于种种原因的事件,这比其它任何事情都更加需要谨小慎微(nicety)。

4、孟德斯鸠代表作,及著名学说

(1)、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的色彩,可以说在他那里,哲学家、预言者、科学家和江湖术士等等身份经常交错出现,以至于我们无法确切地勾勒出他的形象。

(2)、政治的本质是什么?就是解决一群人如何生活在一起的问题。人口越多,阶层差距越大,利益冲突越多,文化差异越大,这个问题就越难解决。不论东西,不论古今,那些杰出的政治家,正是在他们所处的历史条件下,解决了一大群人和谐相处的问题。这就是他们的伟大之处。

(3)、为了实现这个混合政府,他提出了那个著名的建议:一个政府里,立法、行政与司法三权分立。借用这个复杂的方法,公民的各种权力才能与政府的智慧、正义和活力相并不违。

(4)、罗马法分为三部分,自然法,民法和万国法。民法是与罗马和罗马公民相关的各种法令。万国法来自罗马武力征服了大量外族领土后,向各地派去的首领所颁布的彼此共存的政令。不过罗马法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还是自然法。

(5)、法是源于事物本性的必然关系……一切存在物都各有其法。上帝有其法,物质世界有其法……在人为法确立公正关系之前,就存在着公正关系。

(6)、人文主义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主义斗争的思想武器。

(7)、费奈隆(Fénelon)只会同情那些事实贩子,他们除了年代顺序的原则之外,就没有任何其他的处理原则(principleoforder),他们深受事实的蒙蔽,所以,无法看清“作为一个整体的民族的种种变化”。孔狄亚克(Condillac)评论道,将历史仅仅看成是若干事实的堆砌,乃“一种徒劳而幼稚的好奇心”。这并不是说我们可以无视事实,毋宁说这是一个精准地寻找那些事实的问题,那些有助于阐明种种事件的整体范式的事实。颇为称赞孟德斯鸠的罗马史著作的吉本注意到,要像孟德斯鸠那样的“天才”,才能“在那些事实掺杂其中的杂乱无章的大量事件当中”,寻找出实际上确实能够起到解释作用的关键。无论这项任务如何艰巨,它都被认为是十分重要的,而且在使得历史更易于为人类理性理解上,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8)、孟德斯鸠评论道,绝大部分的伟人都是通过单一的行动步骤来追求自己的目标。然而,克伦威尔却同时多线前进。此外,他的意图极其复杂,所以其他人难以预测(同上)。

(9)、 古罗马人允许各种各样的信仰存在,帝国因而变得强大,后来他们把不占主导地位的那些教派一个个全都禁绝,帝国于是变得不值得一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