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句子网

精选二十四节气逐句解释108句

二十四节气歌全文解释

1、二十四节气表

(1)、雨水时节,这时春风遍吹,冰雪融化,空气湿润,雨水增多,所以叫雨水。人们常说:“立春天渐暖,雨水送肥忙”。

(2)、秋分:秋分这一天同春分一样,阳光几乎直射赤道,昼夜几乎相等。

(3)、秋分这一天同春分一样,阳光几乎直射赤道,昼夜几乎相等。依我国旧历的秋季论,这一天刚好是秋季九十天的一半,因而称秋分。但在天文学上规定,北半球的秋天是从秋分开始的。

(4)、小满——其含义是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大约每年公历5月21日这天为小满。

(5)、芒种:这时候有芒麦类作物已经成熟,人们可以收割以后把种子收藏起来。

(6)、②寒:“小寒”开始进入寒冷季节,“大寒”是天气寒冷到极点,往往是三九四九时分。

(7)、惊蛰——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壤中冬眠的动物。这时气温回升较快,渐有春雷萌动。每年公历的3月5日左右为惊蛰。

(8)、 这个节气表示“立春”以后天气转暖,春雷开始震响,蛰伏在泥土里的各种冬眠动物将苏醒过来开始活动起来,所以叫惊蛰。“惊蛰没到雷先鸣,大雨似蛟龙。”

(9)、中国先民对夏的理解是一个空间意义,夏字的本义是“面向南方”。古人观念以南为生,以北为死;以南为阳,以北为阴;以南为前,以北为后。即正南方是中国人的基准方向。

(10)、立春是二十四个节气的头一个节气。其含义是开始进入春天,“阳和起蛰,品物皆春”,过了立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一年四季从此开始了。

(11)、处暑之后,秋意渐浓,是人们畅游郊野迎秋赏景的好时节。处暑过,暑气止,云彩疏散自如,不像夏天的浓云成块,民间因此有“七月八月看巧云”之说,即“出游迎秋”。

(12)、调时定时是一切生物的本能,更是人类的本领。立人身为尺度,立竿见影,每次最短的日子即是夏至,最长的日子即是冬至。

(13)、春分日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点,南北半球昼夜相等。春分,中国人又称为“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对北半球的很多人来说,春分意味着真正的春天。

(14)、古典中国人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的开始,秋分日居秋季九十天之中,平分了秋季。秋分意味着隐居、避让,意味着独立不惧,遁世无闷。

(15)、“二十四节气”充分体现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古人智慧的结晶,也与我们现在所倡导的绿色发展理念不谋而合,具有极强的文化价值和意义。

(16)、“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对地球产生的影响,属阳历范畴。它是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它不仅在农业生产方面起着指导作用,同时还影响着古人的衣食住行,甚至是文化观念。现在使用的农历吸收了干支历的节气成分作为历法补充,并通过“置闰法”调整使其符合回归年,形成阴阳合历。

(17)、                                 冬至

(18)、秋处露秋寒霜降:分别指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秋:秋季到来。处暑:处暑是炎热的暑天结束了。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秋分:昼夜平分。寒露:露水以寒。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19)、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来六廿下半年是八廿三。其中前两句说的是每个节气名称的简称,而后两句是对每个节气具体时间的解释。

(20)、清明时节气候清爽温暖,草木始发新枝芽,万物开始生长,农民忙于春耕春种。从前,在清明节这一天,有些人家都在门口插上杨柳条,还到郊外踏青,祭扫坟墓,这是古老的习俗。

2、二十四节气逐句解释

(1)、依次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2)、四立:“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分别为春夏秋冬季节的开始。

(3)、冬至这一天,阳光几乎直射南回归线,我们北半球白昼最短,黑夜最长,开始进入数九寒天。而冬至以后,阳光直射位置逐渐向北移动,北半球的白天就逐渐长了,谚云: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

(4)、惊蛰: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5)、如果你今天学习了,就“留言”打卡告诉我们,让我们一起见证学习的力量!

(6)、惊蛰:每年的3月5日或6日,指的是冬天蛰伏土中的冬眠生物开始活动。惊蛰前后乍寒乍暖,气温和风的变化都较大。

(7)、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署相连。分别指立春、春雨、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8)、谷雨:每年的4月20日或21日,雨水增多,利于谷类生长。

(9)、“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中国古人将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统称“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10)、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11)、“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对地球产生的影响,属阳历范畴。它是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它不仅在农业生产方面起着指导作用,同时还影响着古人的衣食住行,甚至是文化观念。现在使用的农历吸收了干支历的节气成分作为历法补充,并通过“置闰法”调整使其符合回归年,形成阴阳合历。

(12)、大雪:每年的12月7日或8日。此时太阳直射点快接近南回归线,北半球昼短夜长。

(13)、因为白露节气,有人以为古人以四时配五行,秋属金,金色白,故以白形容秋露。我们今天已经很难理解秋白是来源于白露,还是白露得名于秋之色白。

(14)、④雪:“小雪”气温到零度以下,开始降雪;“大雪”天气更冷,降雪的可能更大了。

(15)、立春、春雨、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春就是指春季的开始。春雨指的是雨水量渐增。惊蛰指唤醒了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春分到来,使得昼夜平分。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谷雨到来后,雨量充足谷类能茁壮成长。

(16)、 小雪时节,气温下降,开始降雪,但还不到大雪纷飞的时节,所以叫小雪。小雪前后,黄河流域开始降雪;而北方,已进入封冻季节。

(17)、二至:“至”是极的意思,夏至时分,北半球白昼最长、黑夜最短;冬至白昼最短,黑夜最长。

(18)、“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首二十四节气歌全诗记录了二十四节气的名称。

(19)、春分是春季90天的中分点,这一天南北两半球昼夜相等,所以叫春分。这天以后太阳直射位置便向北移,北半球昼长夜短。所以春分是北半球春季开始。我国大部分地区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20)、 立冬作为冬季的开始,一直被我国人民熟知。冬,作为终了之意,是指一年的田间操作结束了,作物收割之后要收藏起来的意思。

3、二十四节气歌全文解释和意思,高考作文酒

(1)、春雨:指的是雨水量渐增,空气湿度不断增大冷空气活动频繁。

(2)、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3)、二十四节气既是历代官府颁布的时间准绳,也是指导农业生产的指南针,日常生活中人们预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针。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4)、这里是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艺术世界!

(5)、谷雨——雨水增多,大大有利谷类作物的生长。公历每年4月20日前后为谷雨。

(6)、秋处露秋寒霜降:分别指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7)、每月两节不变更指的是:每个月都有两个节气(全年)。

(8)、在东西方文明的历史上,夏至都是最早确定的时间或节气之一。对热的感受方面,东西方人是一致的,人们观察到,夏天热得狗都吐出了舌头,三伏天的英文即是“dogdays”。

(9)、小雪:每年的11月22日或23日,北方冷空气势力增强,气温迅速下降,降水出现雪花,但此时为初雪阶段,雪量小,次数不多,黄河流域多在“小雪”节气后降雪。

(10)、清明——含有天气晴朗、空气清新明洁、逐渐转暖、草木繁茂之意。公历每年大约4月5日为清明。

(11)、上半年来廿一指的是:前半年每个月节气一般是在6号和21号。

(12)、立冬作为冬季的开始,一直被我国人民熟知。冬,作为终了之意,是指一年的田间操作结束了,作物收割之后要收藏起来的意思

(13)、芒种:有芒麦类作物成熟的意思。夏至:夏天来临的意思。

(14)、一般的非遗文化多指一门古老学问、技艺,是“地方性知识”,即使仍传承下来,但也属于遗老遗少或说小众的。节气的不同在于,它在今天的生活中仍起作用。因此,节气不仅只是遗产,它也是“旧邦新命”的生活和文明模式。

(15)、这个节气表示“立春”以后天气转暖,春雷开始震响,蛰伏在泥土里的各种冬眠动物将苏醒过来开始活动起来,所以叫惊蛰。“惊蛰没到雷先鸣,大雨似蛟龙。”

(16)、夏至是北半球白昼最长、黑夜最短的一天,从这一天起,进入炎热季节,天地万物在此时生长最旺盛。所以古时候又把这一天叫做日北至,意思是太阳运行到最北的一日。

(17)、清明:清明之际气温回升,天气逐渐转暖,天气晴朗,各种草木生长茂盛。

(18)、冬的本义是终结,是先民系绳记事的绳结。会针线活儿的人在线两端都打上结,即是冬的形象。但它后来借用,指一年的最后一个季节。

(19)、雨水:这时春风遍吹,冰雪融化,空气湿润,雨水增多,所以叫雨水。

(20)、立秋:从这一天起秋天开始,秋高气爽,月明风清。

4、二十四节气歌全文解释立春

(1)、第四句“冬雪雪冬小大寒”的意思: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等六种节气名称。

(2)、第三句“秋处露秋寒霜降”的意思: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等六种节气名称。

(3)、夏满芒夏暑相连:分别指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4)、冬至:气温持续下降,并进入年气温最低的三九。

(5)、谷雨就是雨水生五谷的意思,由于雨水滋润大地五谷得以生长,所以,谷雨就是“雨生百谷”。谚云“谷雨前后,种瓜种豆”。

(6)、前四句是从每个节气中各取一个字按次序组成的歌诀,全称依次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和大寒。是整个节气歌的主体,后四句是二十四节气的时间规律。即上半年的节气在每月的6日、21日前后,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

(7)、 雨水时节,这时春风遍吹,冰雪融化,空气湿润,雨水增多,所以叫雨水。人们常说:“立春天渐暖,雨水送肥忙”。

(8)、芒种节气催生了一种农民身份,麦客,即流动的替别人割麦子的人。他们像候鸟一样迁徙游走,一路收一路走,等麦客走到自家门前,自家的麦子也熟了。

(9)、惊蛰:指唤醒了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的意思。春分:春分到来,使得昼夜平分的意思。

(10)、小寒,为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3个节气,也是冬季的第五个节气,标志着冬季时节的正式开始。当太阳到达黄经285°(小寒)时,对于神州大地而言,标志着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到来了。

(11)、立春是二十四个节气的头一个节气。其含义是开始进入春天,“阳和起蛰,品物皆春”,过了立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一年四季从此开始了。

(12)、真正寒冷的冬天来临了,各位朋友们要注意保暖哦!

(13)、D.小满:夏熟作物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未成熟

(14)、立夏:指的是夏季的开始,万物生长,欣欣向荣。

(15)、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16)、冬雪雪冬小大寒:分别指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立冬:冬季的开始。小雪:开始下雪。大雪:雪量增多,地面积雪。冬至:寒冬天来临。小寒:开始寒冷。大寒:最冷的时候。

(17)、(2)“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描写的是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节气。

(18)、大雪:雪量增多,地面积雪的意思。冬至:寒冬天来临的意思。

(19)、立夏:夏季的开始的意思。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的意思。

(20)、白露:每年的9月7日或8日,由于太阳直射点明显南移,各地气温下降很快,天气凉爽,晚上贴近地面的水气在草木上结成白色露珠,由此得名“白露”。

5、二十四节气歌全文解释完整版

(1)、夏至之后的几十天,就被先民形象地称为“暑”。暑字,从日者声。日者,此时大地上的万事万物,包括人在内,都是日者,都是为太阳照耀的人。

(2)、在余世存看来,二十四节气不仅传承着中国农耕文明,它更是一部中国人的时间简史。在做客《锵锵三人行》的节目中,余世存和大家分享了穆旦的几句诗,肛泰君就以此作为今天推送的结尾。

(3)、秋处露秋寒霜降:分别指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秋:秋季到来。处暑:处暑是炎热的暑天结束了。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秋分:昼夜平分。寒露:露水以寒。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4)、清明是大地回春、生机盎然的时候,人的心情也会舒展起来。此时扫墓祭祖,“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祭扫活动既能体现对家庭的尊崇,又能表达对祖先的感恩。

(5)、小满:麦类等夏熟作麦类等夏熟作物这时候颗粒开始饱满,但是还没有成熟。

(6)、①雨:“雨水”冰雪融化,空气湿润,雨水增多;“谷雨”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寓意雨水滋润大地五谷得以生长。

(7)、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

(8)、大暑一般是处在三伏里的中伏阶段,就是现代人常说的“桑拿”天。在古代,“伏日”也是伏避盛暑、祈祭清爽的祭日,伏日祭祀极为盛大。

(9)、 大雪前后,黄河流域一带渐有积雪;而北方,已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严冬了。

(10)、“秋”字由禾与火组成,表示禾谷成熟的意思,立秋也就意味着禾谷开始成熟,草木开始结果孕子,收获季节到了。

(11)、立秋:秋季到来的意思。处暑:处暑是炎热的暑天结束了的意思。

(12)、霜降日有一种鲜为人知的风俗。在这一天,各地的教场演武厅例有隆重的收兵仪式。按古俗,每年立春为开兵之日,霜降是收兵之期。

(13)、谷雨:就是雨水生五谷的意思,由于雨水滋润大地五谷得以生长,所以,谷雨就是“雨生百谷”。

(14)、清明:此时气候清爽温暖,万物“吐故纳新”,草木始发新枝芽,万物开始生长,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

(15)、霜降:每年的10月23日或24日,黄河流域初霜期一般在10月下旬,与“霜降”节令相吻合,霜对生长中的农作物危害很大。

(16)、农作物:“小满”指夏熟作物开始饱满,但未成熟;“芒种”表明有芒作物成熟结种了。

(17)、秋处露秋寒霜降:分别指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秋:秋季到来。处暑:处暑是炎热的暑天结束了。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秋分:昼夜平分。寒露:露水以寒。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18)、这时夏季火热已经到头了。暑气就要散了。它是温度下降的一个转折点。是气候变凉的象征,表示暑天终止。

(19)、白露后,天气转凉,开始出现露水,到了寒露,则露水日多,且气温更低了。所以,有人说,寒是露之气,先白而后寒,是气候将逐渐转冷的意思。而水气则凝成白色露珠。

(20)、小暑:天气已经很热了,但还不到最热的时候,所以叫小暑。

(1)、霜降:天气已冷,开始有霜冻了,所以叫霜降。

(2)、夏满芒夏暑相连:分别指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夏:夏季的开始。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芒种:有芒麦类作物成熟。夏至:夏天来临。小暑: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大暑:一年中最热的时刻。

(3)、“处暑”是秋天的节气,“处”是终止的意思,处暑表示夏日炎热天的终止。

(4)、第一句“春雨惊春清谷天”的意思: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等六种节气名称。

(5)、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亦合称“四立”,分别表示四季的开始。“立”即开始的意思。公历上一般在每年的2月4日、5月5日、8月7日和11月7日前后。 “四立”表示的是天文季节的开始,从气候上说,一般还在上一季节,如立春黄河流域仍在隆冬。

(6)、小雪时节,气温下降,开始降雪,但还不到大雪纷飞的时节,所以叫小雪。小雪前后,黄河流域开始降雪;而北方,已进入封冻季节。

(7)、从小满开始,大麦、冬小麦等夏收作物,已经结果、籽粒饱满,但尚未成熟,所以叫小满。

(8)、立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立夏鹅毛住,小满雀来全,芒种开了铲,夏至不拿棉,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立秋忙打甸,处暑动刀镰,白露烟上架,秋分不生田,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立冬交十月,小雪地封严,大雪江茬上,冬至不行船,小寒近腊月,大寒整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