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句子网

精选孔子的一生经历简介300字72句

孔子的一生经历简介

1、孔子的一生经历简介800字

(1)、经济上:孔子的经济思想最主要的是重义轻利、“见利思义”的义利观与“富民”思想。这也是儒家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对后世有较大的影响。

(2)、七岁 公元前545年,周灵王二十七年,鲁襄公二十八年,孔子在鲁。

(3)、孔子在路上陆续遇到当时的一众隐士如长沮、桀溺、荷蓧丈人和楚狂接舆等的嘲讽,桀溺劝子路跟他们一道做避世之人。孔子说:“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论语·微子》)表示了为改变天下无道局面的决心。

(4)、(国学活动)快讯!晋江市新型职业农民到长泰文庙学习传统文化

(5)、五十七岁 公元前495年,周敬王二十五年,鲁定公十五年,孔子在卫。

(6)、汉高祀鲁:孔子死后,人们每年按时祭祀孔子墓。孔子故居被改作庙宇,保存着孔子生前使用过的衣、冠、琴、车、书。汉高祖刘邦经过曲阜,曾以太牢(猪、羊、牛三牲)祭祀孔子。

(7)、公元前515年,齐国的大夫想加害孔子,孔子回到鲁国。

(8)、公元前514年,晋魏献子执政,举贤才不论亲疏。孔子认为这是义举,在近处不会埋没与自己亲近而有贤德的人,在远处不会埋没受人推举而有贤德的人,可谓是仁义。

(9)、孔子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前后达十三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相传孔子曾问礼于老子,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

(10)、在从叶城返回蔡国时,孔子遇到了几位隐者。长沮、桀溺、荷蓧丈人以及后来的楚狂接舆,都劝孔子做个避世的隐士,但是,孔子并未动摇积极救世之心,表示他就是想要改变当时的混乱世道。

(11)、在齐闻韶:孔子三十五岁时,到了齐国,和齐国太师谈论音乐,听了传说舜作的乐曲韶乐,沉醉其中,以至三个月吃饭都不知肉的味道。

(12)、鲁昭公二十五年(公元前517年),鲁国发生内乱。鲁昭公被迫逃往齐国,孔子也离开鲁国,到了齐国,受到齐景公的赏识和厚待,甚至曾准备把尼溪一带的田地封给孔子,但被大夫晏婴阻止。

(13)、孔子曾说:“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也就是说,到了七十岁,任何想法和做法都不会越出仁道原则和周礼所定的规矩了。

(14)、鲁定公十三年(公元前497年)春天,孔子在不得已的情况下离开鲁国,到外国去寻找出路,开始了周游列国的旅程,这一年,孔子55岁。

(15)、鲁昭公九年(公元前533年),孔子迎娶了宋国人亓官氏之女为妻。

(16)、梦奠两楹:哀公十六年,孔子病重,子贡拜见,孔子问子贡为什么来得这么晚,并伤心的唱道:“泰山其颓乎!梁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泪随歌下。孔子说,昨天梦中坐奠两柱之间,很像殷人殡丧的制度,大概自己快要死了。公元前四七九年辞世,享年七十三岁。

(17)、四月,周景王卒,其子猛立,即周悼王。王子朝联络旧官、百工与灵、景之族造反,杀悼王而自立。晋人攻之,立景王另一子匄(gái),是为周敬王。

(18)、鲁定公十二年(公元前498年),孔子为削弱三桓(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三家世卿,因为是鲁桓公的三个儿子的后代,故称三桓。

(19)、问礼老聃:孔子三十五岁,和南宫敬叔一齐到周地去,向老子问礼,因为老子曾做过周王朝的守藏室之史(管理藏书的官吏),熟知周礼,所以孔子特向老子请教。

(20)、57岁,去卫居鲁。58岁,孔子居鲁,吴国使人聘鲁,就“骨节专车”一事问于孔子。59岁,孔子由鲁至卫。卫灵公问陈(阵)于孔子,孔子婉言拒绝了卫灵公。孔子在卫国住不下去,去卫西行。经过曹国到宋国。宋司马桓魋讨厌孔子,扬言要加害孔子,孔子微服而行。

2、孔子的一生经历简介300字

(1)、道德思想——“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2)、39岁冬天晋铸刑鼎,孔子说“晋其亡乎,失其度矣。”

(3)、 孔子是春秋时代渊博的学问家。我国古代文献的整理,亦开始于孔子。“追迹三代之礼,序《书传》,上纪唐、虞之际,下至秦缪,编次其事”,删《诗》,定《书》,“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他又据鲁史而撰《春秋》。儒家《六经》都在不同程度上经过了孔子的加工整理。对于孔子的历史评价,历代出于不同之需要,褒贬各异,但对孔子的历史影响之大,却是一致赞同的。西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孔子被尊为“至圣先师”,自此孔子在中国历史上的至尊地位被正式确立起来。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虽有一些人对孔子持批评态度,但其地位并未因此而动摇。

(4)、四十九岁 公元前503年,周敬王十七年,鲁定公七年,孔子在鲁。

(5)、六十五岁 公元前487年,周敬王三十三年,鲁哀公八年,孔子在卫。

(6)、公元前512年,孔子40岁,经过几十年的磨练,对人生各种问题不再疑惑。

(7)、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孔子患病不愈而过世,终年73岁,葬于鲁城北泗水岸边。

(8)、孔子以好学著称,对于各种知识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此他多才多艺,知识渊博,在当时是出了名的,几乎被当成无所不知的圣人,但孔子自己不这样认识,孔子曰:“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孔子学无常师,谁有知识,谁那里有他所不知道的东西,他就拜谁为师,因此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9)、公元前484年,齐国讨伐鲁国,孔子弟子冉求率鲁师与齐战,获胜。季康子问冉有指挥才能从何而来,冉有说是向孔子学来的。季康子派人以币迎68岁的孔子归鲁国。孔子周游列国14年,至此结束。孔子有心从政,但被敬而不用。季康子欲施行田赋,孔子反对。对冉有说判断一个人的行为是不是君子的行为,应该用他的礼数来判断。施舍的时候,会从重付出;做事的时候,会中庸而行之;死的时候,会对自己薄葬。

(10)、三十一岁 公元前521年,周景王二十四年,鲁昭公二十一年,孔子在鲁。

(11)、公元前532年,亓官氏生子,鲁昭公赐鲤鱼于孔子,故起名为鲤,字伯鱼。孔子自20多岁起,就对治国的诸种问题进行思考。这一年孔子开始为委吏,管理仓库。

(12)、职司委吏:孔子成年后,曾做过季孙大夫家的委吏(管理仓库的小官),称量算数都很公正。

(13)、鲁昭公九年(公元前533年),孔子已经十九岁了,为了能够经常回到祖籍地宋国祭拜祖先,便迎娶了宋国人丌官氏之女为妻。

(14)、临走记得点下方拇指,如觉得文章不错,转发给更多朋友,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的弘扬!

(15)、六岁 公元前546年,周灵王二十六年,鲁襄公二十七年,孔子在鲁。

(16)、正考父生孔父嘉(名嘉,字孔父)。嘉继任宋大司马。后宋太宰华父督作乱,弑宋殇公,杀孔父嘉。嘉子木金父(名木,字金父)避难奔鲁,定居陬邑(孔氏为鲁国人自此始),卿位始失,下降为士,世为鲁大夫。根据古代宗法制度“五世亲尽,别为公族”,自弗父何让位至孔父嘉已有五代,子孙以嘉字为氏,遂为孔氏。

(17)、跪受赤虹:孔子著作既成,斋戒向北斗星告备,忽然有赤虹自天而下,化成黄玉,刻“孔提命作,应法为赤制”,孔子跪拜接受。

(18)、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

(19)、五十二岁 公元前500年,周敬王二十年,鲁定公十年,孔子在鲁。

(20)、这也是全人类文明史上唯一的一套以数学推演关系式构建出来的文字系统!

3、孔子的一生经历简介200字

(1)、不久鲁国举行郊祭,祭祀后按惯例送祭肉给大夫们时并没有送给孔子,这表明季氏不想再任用他了,孔子在不得已的情况下离开鲁国,到外国去寻找出路,开始了周游列国的旅程,这一年,孔子55岁。

(2)、孔子自幼发愤学习周礼,孔子后来自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也就是说他从15岁开始对学问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3)、生命以维持生命这一载体的存继相续以至于永恒为本性!维持存继相续以至于永恒的形式,是以传承生命来达到永恒。这就是你父母包括其它动物对后代的养育都不遗余力的原因!

(4)、孔子是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修订六经《诗》《书》《礼》《乐》《易传》《春秋》,弟子三千,贤徒七十二人。后世尊为圣人,万世师表,被评为古今中外历史上具有对世界杰出贡献的一百位人物之中,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对世界影响深远。

(5)、五岁 公元前547年,周灵王二十五年,鲁襄公二十六年,孔子在鲁。

(6)、西狩获麟:哀公十四年春,孔子七十二岁,鲁国人打猎,打死一头异兽,孔子认为是麒麟,哭泣说:麒麟是仁兽,天下有道才会出现。现在天下无道,麒麟出而被杀,“吾道穷矣”!于是停止了鲁国史书《春秋》的编写。

(7)、孔子做教育,成为万世师表,开公平教育之先河,孔子创儒学,一生致于传播,身体力行,编辑史书传于后人,现在孔子思想和文化是优秀传统文化不可缺少的部分,我们还在受益无穷。孔子这些成就取得,凭着是强烈事业心,吃苦耐劳的干劲,尤其是持之以恒的毅力,善始善终的精神。

(8)、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岂能得而食诸!”(《论语·颜渊》)齐景公欲以尼谿之田封孔子,但因晏婴阻挠,没有成功(见《史记·孔子世家》)

(9)、朕今所好者,惟有尧舜之道,周孔之教。以为如鸟有翼,如鱼依水。失之必死,不可暂无耳。——唐太宗

(10)、孔子生活在春秋末年,周王室名存实亡,各诸侯国相互征战,周初制订的礼乐制度破坏殆尽.他提出政要恢复周礼、实行仁政治德治的政治主张,但却不被鲁国的统治者接受,,心中很是不平,连我这么好历建议都不听,所以孔子选择出去周游宣传自己的主张。

(11)、鲁襄公二十四年(公元前549年),孔子3岁时,叔梁纥病逝,葬于防。叔梁纥死后,颜徵在失去庇佑,被叔梁纥正妻施氏所逐,于是带孔子庶兄孟皮与孔子至曲阜阙里,过着清贫的生活。

(12)、孔子六十三岁时,曾这样形容自己:“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当时孔子已带领弟子周游列国九个年头,历尽艰辛,不仅未得到诸侯的任用,还险些丧命,但孔子并不灰心,仍然乐观向上,坚持自己的理想,甚至是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13)、叔梁纥的正妻施氏,生了九个女儿却没有一个儿子,小妾为他生了长子孟皮,孟皮有足疾,叔梁纥很不满意。于是叔梁纥请求颜氏让她三个女儿之中的一个立为妾,颜氏念叔梁年老且性情急躁,于是征求三个女儿的意见。长女和次女都不同意,只有小女儿颜征在(颜徵在)愿嫁叔梁纥。

(14)、鲁襄公二十四年(公元前549年),孔子三岁的时候,叔梁纥病逝,葬于防。叔梁纥死后,颜徵在失去庇佑,被叔梁纥正妻施氏所逐,于是带孔子庶兄孟皮与孔子至曲阜阙里,过着清贫的生活。

(15)、丑次同车:孔子不满卫灵公的行为,他说:“我不曾见过爱好道德君子胜过爱好女色的人啊!”于是离开了卫国。

(16)、主张培养“君子”,提出与世袭相对立的“学而优则仕”的原则。

(17)、二龙五老:鲁襄公二十二年(公元前五五一年),孔子诞生的晚上,有两条龙从天降下,绕护着他家,五位神仙从天上降到他家庭院中。

(18)、公元前491年,孔子离开陈国,来到了蔡国。

(19)、政治思想——“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矝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20)、他们在晨读时间诵读、课堂聆听教师讲解意思、观看视频理解其中的道理,并进行了该模块学习的形成性评估。

4、孔子的一生经历简介50字

(1)、冬,鲁昭公卒于乾侯。季孙意如立昭公弟公子宋,是为鲁定公。

(2)、孔子的父亲叔梁纥,鲁国著名的勇士。传说叔梁纥的正妻施氏,生了九个女儿却没有一个儿子,后娶妾生一子名孟皮,可惜腿有残疾。与颜氏的小女儿颜征在结婚,颜征在时年不满二十岁,而叔梁纥已经六十六岁,孔子生而七漏,头上圩顶(意为头顶凹陷),又因其母曾祷于尼丘山,故名“丘”,字“仲尼”。

(3)、他,诲人不倦、学而不厌,为万世师表,道贯古今;

(4)、立言不朽,垂教无疆,昭然令德,伟哉素王。人伦之表,帝道纲。——宋真宗

(5)、七十二岁 公元前480年,周敬王四十年,鲁哀公十五年,孔子在鲁。

(6)、鲁哀公十三年(公元前482年),孔子已经70岁了,称自己这时候随心行事也可以不逾越规矩了。

(7)、孔子流下了眼泪,讲到天下无道已经很久很久了,没有人肯采纳自己的主张。自己的主张不可能实现了。夏朝的人死时在东阶殡殓,周朝的人死时在西阶殡殓,殷商的人死时在两个楹柱之间。昨天黄昏梦见自己坐在两楹之间祭奠,自己的祖先就是殷商人啊。

(8)、鲁定公十三年(公元前497年)春天,齐国送80名美女到鲁国。季桓子接受了女乐,君臣迷恋歌舞,多日不理朝政。孔子与季氏出现不和。孔子非常失望。

(9)、三岁 公元前549年,周灵王二十三年,鲁襄公二十四年,孔子的父亲叔梁纥(hé)去世,葬于防(今曲阜县东二十五里处之防山,今称梁公林)。孔子的母亲颜征在携孔子移居鲁国的首都曲阜阙里定居,孤儿寡母,家境贫寒。

(10)、晏婴沮封:孔子在齐国,齐景公问孔子如何治理国家,孔子建议他节省财力。齐景公很高兴,想把尼谿的田地封赐给孔子,但遭到大臣晏婴的反对,于是孔子离开齐国,返回鲁国。

(11)、人们经常把传统中国的君主专制、愚忠、唯上等的源头归结于孔子,因为我们只关注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孔子所享受的哀荣,却忽略了他生前的不得志,如果他的主张真是以维护君权专制为特点,他又何须颠沛流离却始终不得诸侯国君们的重用呢?

(12)、鲁昭公二十五年(公元前517年),鲁国发生内乱。鲁昭公被迫逃往齐国,孔子也离开鲁国,到了齐国,受到齐景公的赏识和厚待,甚至曾准备把尼溪一带的田地封给孔子,但被大夫晏婴阻止。鲁昭公二十六年(公元前516年),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说君王要像个君王,臣下要像个臣下,父亲要像个父亲,儿子要像个儿子。孔子得到了齐景公的赏识,景公欲以尼溪之田封孔子,被晏子阻止。孔子在齐闻《韶》乐,如醉如痴,三月不知肉味。鲁昭公二十七年(公元前515年),齐国的大夫想加害孔子,孔子听说后向齐景公求救,齐景公说自己老了,不能用了。孔子只好仓皇逃回鲁国。鲁昭公二十八年(公元前514年),晋魏献子执政,举贤才不论亲疏。孔子认为这是义举,在近处不会埋没与自己亲近而有贤德的人,在远处不会埋没受人推举而有贤德的人,这可以说是仁义了。鲁昭公二十九年(公元前513年)冬天,晋国铸刑鼎。孔子认为晋国的灭亡,主要是因为统治者没有好的制度和法度。鲁昭公三十年(公元前512年),孔子已经40岁了,孔子经过几十年的磨练,对人生各种问题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所以自称四十岁不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