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句子网

精选史铁生的简介和代表作品50字85句

史铁生的简介和代表作品

1、史铁生的简介和代表作品100字

(1)、中国当代作家史铁生于1981年创作的散文。此文叙述了史铁生对已故母亲的回忆,表现了史铁生对母亲深切的怀念,对母亲无尽的爱,对母爱的赞美,以及史铁生对“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悔恨之情,及对先年对母亲不解的懊悔,令人十分感动。

(2)、借助酒力,他可以回到过去:看见自己诞生于父母虚伪的婚姻;和童年纯真的自己说话,警告那个还没有长大的欲望,别做出丢人的事;触摸到已经离婚出走的前妻的手……

(3)、史铁生,1951年生于北京。1967年初中毕业。1969年去陕北农村插队,三年后双腿瘫痪转回北京。回京后在一家街道工厂做临时工,七年后因病情加重回家疗养。1979年始有小说、散文、剧本等作品发表。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老屋小记》;散文《我与地坛》、《好运设计》、《病隙碎笔》;中篇小说《关于詹牧师的报告文学》、《中篇1或短篇4》;长篇小说《务虚笔记》、《我的丁一之旅》等。

(4)、是当代文学大家史铁生的散文质朴通透,蕴含深刻的生命哲理,被誉为中国文坛最美的收获。《记忆与印象》是一部构思独特的散文集,主旨深刻、文字优美,以饱含深情的细腻笔触讲述了故乡、故人、故事。

(5)、剧目改编自史铁生作品《关于一部以电影作舞台背景的戏剧之设想》,舞台背景是电影荧屏,演员是舞台上一个白日梦游的醉鬼。故事和人间真相都由这个喝醉了的抑或真正意义上比我们更清醒的醉鬼来说出。

(6)、这个音乐人有点帅:《伐木》到《英雄广场》,陆帕的制作他从未缺席

(7)、本剧中主人公的每一行为,每一种思想全展现在这一刻,这一刻往往表现为某一瞬间但这却集中了不同时间、空间诸多事物,这个瞬间的横剖面上纷繁多样的事物各显特色而穷形尽相,杨花儿的美丽与无奈,老头的坚持与自信等等。

(8)、借助酒力,他可以回到过去:看见自己诞生于父母虚伪的婚姻;和童年纯真的自己说话,警告那个还没有长大的欲望,别做出丢人的事;触摸到已经离婚出走的前妻的手……

(9)、《信与问:史铁生书信序文集》花城出版社,广东省出版集团(2008年1月出版)

(10)、1990年12月,姚育明和史铁生又见面了。她赶到史铁生家的时候,已经是晚上十点半左右。虽然有约稿任务在身,但是这次见面,姚育明和史铁生主要是闲聊。直到临别时,姚育明才问了一句:“最近在搞什么呀?”史铁生似乎有话想说,迟疑了一下,最终说道:“嗯,算了,以后再说。”

(11)、史铁生曾自叹,只有超越时间的概念,一个活的生命才有可能出现,时间被打上了生命的烙印,赋予了主观情感的真实。同样在《写作之夜·病隙碎笔五》中说“我爱着三维肉身的限制而不能直接与它相遇,甚至不能逻辑性地与之沟通,因而要以超越时空的梦想,描画和祈祷来追寻它,来使这区区肉身所承载的消息得以辽阔,得以升华”。

(12)、史铁生当然是优秀的。因为他是个残疾人,所以他的作品中有别的作家所没有的一股静气。史铁生的作品过于关注生死、宗教、信仰等问题,有人对这一点持保留意见,但我觉得他的思想是有深度的。——王蒙评

(13)、史铁生肉体残疾的切身经历,使他的部分小说写到伤残者的生活困境和精神困境。 但他超越了伤残者对命运的哀怜和自叹,由此上升为对普遍性生存,特别是精神伤残形象的关切。

(14)、“我母亲是一位老师。像史铁生的母亲一样,她也非常关心我。我是一个奇怪的孩子,经常会做不切实际的梦,但是我妈妈理解我。”

(15)、    史铁生是一个真正有信仰的作家,他的精神品格和他的文学创造,是中国当代文学理应珍视和宝贵的财富。    ——铁凝    在他面前,坏蛋也能变为好人,绝望者会重新燃起希望之火,这就是铁生的道德力量。    ——莫言    史铁生是一个生命的奇迹,在漫长的轮椅生涯里至强至尊;一座文学的高峰,其想象力和思辨力一再刷新当代精神的高度。    ——韩少功    铁生对生命的解读,对宗教精神的阐释,对文学和自然的感悟,构成了真正的哲学。    ——贾平凹

(16)、《务虚笔记》是史铁生的首部长篇小说,发表于1996年《收获》杂志上,同时也是他半自传式的作品。《病隙碎笔》是2008年史铁生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长篇哲思抒情散文随笔集。

(17)、铁生爱想问题,想得很深,他想的是人生的大问题。他想这些问题,残疾只是一个触因,他很快就超越一己的遭遇而悟到了人生的根本困境,在形而上的层面上对之进行思考。一个人能够真切地把人类共同的问题完完全全感受为他自己的问题,这确证了灵魂的强大。在中国当代作家中,铁生的那种无师自通的哲学悟性,那种浑然天成的宗教情怀,几乎是一个例外。

(18)、“就是散文,不能作为小说发;如果《上海文学》有难处,不发也行。”

(19)、《宿命的写作》山东文艺出版社(2001年3月出版)

(20)、▲ 在《伐木》中,舞台两侧台口外搭建的假台唇内嵌入了红色的灯带,与乐池划出的红线连接成为一个让剧中人物跳出现实的内心空间。陆帕使用象征“警告、禁止”的红色,不让其他角色靠近,却让剧中唯一有良知的人冲破红线发出”呐喊“。《酗酒者莫非》中,主屏幕中间又出现了陆帕标志的“红线”,红线分开了现实与幻想的世界。陆帕用线界定的不仅仅是舞台的物理空间,更是作品中现实与精神游走的边缘。    

2、史铁生的简介和代表作品50字

(1)、《酗酒者莫非》宣传片:在那个颓败的广场上,发生了一些故事

(2)、这一次恋情的开始,给遭遇残疾的史铁生带来了希望和热情;它的终结,在当时又给史铁生带来了沉重的打击,让他有种无法言说的痛苦,就连面对李燕琨这样无话不谈的好友他也不愿意诉说。

(3)、史铁生年轻时就双腿瘫痪,后又患上尿毒症,需靠透析维持生命,自称是“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

(4)、耗子 /待定杨花 / 李秋晨母亲 / 杨鲭记者  / 桑德拉·科曾尼克卡里忒斯 / 郝蕊、赵晓璐、苏娅青年莫非 / 张加怀 妹妹/ 李梅警察 / 李龙吟

(5)、然而宿命的感伤,但又有对于荒诞和宿命的抗争。《命若琴弦》就是一个抗争荒诞以获取生存意义的寓言故事。

(6)、汪政、晓华在1993年发表的文章中则将之视为散文:“史铁生是一位有相当成就的青年小说家,但我们这里介绍的《我与地坛》却是他的散文。毫无疑问,史铁生的这次‘客串’相当成功,散文界甚至公认它是近年不可多得的优秀作品。”

(7)、从1986年起,即为北京作家协会合同制作家,后为北京作家协会驻会作家,一级作家职称。1996年11月,短篇小说《老屋小记》获得《东海》文学月刊“三十万东海文学巨奖”金奖。

(8)、也就是说,“昨天”、“今天”、“明天”等词不再具有意义了,因为它们指的是一些有限时间的类别,是这一种深度的感知,生活的另一种秩序,是反常的摆动。

(9)、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号秋实,字佩弦,男,1898年11月22日出生于江苏海州(今连云港市),原籍浙江绍兴。中国现代散文家。现代著名作家、学者、民主战士。

(10)、1984年,《奶奶的星星》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及年度作家文学奖;

(11)、《合欢树》山东文艺出版社(2001年3月出版)

(12)、他的涅槃之路,烛照了我们,使我们自惭形秽。    ——陈建功:铁生轶事

(13)、史铁生这篇散文《秋天的怀念》,最后一句话是最最动人的,那是千古人生生命的主题,“好好儿活……”啊!其实所有的作品,所有的人生都是这一个道理,最根本的就是好好活着!

(14)、“要是有些事我没说,地坛,你别以为是我忘了,我什么也没忘,但是有些事只适合收藏”

(15)、讲述命运、信念、生命的故事,聆听来自灵魂的声音

(16)、1984年,他的作品《奶奶的星星》又获该年度“作家文学奖”和“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他的小说《命若琴弦》还被改编成电影《边走边唱》,经过陈凯歌的精心导演,引起了强烈反响。

(17)、《我与地坛》在2002年5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图书,作者为史铁生。是史铁生文学作品中,充满哲思又极为人性化的代表作之一。

(18)、关于《我与地坛》所形成的文体之辩,始终很难有一个绝对正确的答案。因为《我与地坛》的确具有某种跨文体的气质,而散文和小说之间的文体边界本来就不是十分分明的。

(19)、《伐木》的伯恩哈德,陆帕亲兵彼得·斯基巴加盟《酗酒者莫非》

(20)、很多杂志对每年第一期的稿子都会相当重视,考虑到这期的小说分量还不够,缺少重点稿,周介人曾提议把《我与地坛》当小说来发表。他认为,《我与地坛》内涵很丰富,结构也不单作为小说来发是成立的。

3、史铁生的简介和代表作品是

(1)、票价:360(VIP)/300/240/180/120元 

(2)、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靠着每周3次透析维持生命。后历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

(3)、从A的自述中,我们知道杨花儿不虚伪,不演戏,是理解A的,但杨花儿却仍要与A离婚,她的抉择表明她清楚现实社会生存所需要的规则,她放弃了A,理想化的A,也就是说,理想化的爱情在现实社会规则的束缚中面临缺席。无论A在杨花儿逼问下作何选择,杨花儿都会离他而去。这意味着渴望完全融合的爱情理想无法实现。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存在的巨大心理隔阂,这种隔阂即使是在夫妻之间仍然存在,隔阂意味着提防,不能完全敞开,意味着不自由。

(4)、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中国作家、散文家。

(5)、他不单是在思考个人的遭遇和命运,也在思考他的母亲、爱唱歌的小伙子、中年夫妇、长跑者、漂亮而不幸的姑娘等人乃至全人类的遭遇和命运。

(6)、剧目改编自史铁生作品《关于一部以电影作舞台背景的戏剧之设想》,舞台背景是电影荧屏,演员是舞台上一个白日梦游的醉鬼。故事和人间真相都由这个喝醉了的抑或真正意义上比我们更清醒的醉鬼来说出。

(7)、“对话理论在其根底上是关于人的理论,这是巴赫金终生为人而斗争的理论结晶,闪耀着人文精神的光辉,它以人为对象,关心人的主体建构,关心人的存在和命运,人文精神正是精髓之所在”。巴赫金把对话看作“自我”与“他人”的对话性建立,并把它看作是存在的本质,“一切内在的东西都不能自足,它要转向外部,它要对话,人的存在本身就是最深刻的交际”。也就是说,人的存在不是静态的实体,而是动态的发展行为,是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和交往,在彼此的交往过程中发现自我的存在意义。

(8)、《史铁生散文/插图珍藏版》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年3月出版)

(9)、1997年,《务虚笔记》获上海市长篇小说奖;

(10)、2007年,史铁生甚至完成了一个题为“地坛与往事”的“准剧本”。“不久前,有位制片人来找我,问我是否愿意把我一篇散文——《我与地坛》——改编成电影,或者电视剧。”把一篇散文改编成电影或电视剧,可以说是非常特别的改编,这也是非比寻常的写作——《地坛与往事》主要由引文连缀而成,其中既有小说,也有散文。至此,史铁生作品的文体就变得更加难以辨认了。

(11)、是史铁生怀念母爱的一篇散文。文章用平淡的语调,按时间顺序分别叙述了作者十岁那年由自己作文获奖引发的一件事情、二十岁母亲为他治病和鼓励他写小说的事情以及三十岁以后对母亲的那种压抑在心里、让自己又悲痛又愧疚的思念。

(12)、“尽管史铁生的夫人说,史铁生并不酗酒,但我感觉这部作品是史铁生的独白。”这位73岁的导演如此说道。“我喜欢酗酒者的语言。他处在社会边缘,非常孤独,但是他非常坦诚、勇敢的对待自己。”

(13)、《我与地坛》是史铁生文学作品中,充满哲思又极为人性化的代表作之一。其前第一段和第二段被纳入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的高一教材中。

(14)、那些灵与肉的纠缠,性与爱的排演,那些孤独的感动和温情的抚慰,那些柔软的故事和坚硬的哲理,无不给人以情理之中的体验和意料之外的启示。

(15)、文学艺术探讨表达的就是人类的情感,作家表达的情感能够被读者共鸣就是最好的。

(16)、其实每个残疾人,他经历的残疾都是人间最大的痛苦。虽然残疾程度轻重不同,对个人来说都是最大的痛苦,但是当时我能坚持下来,一是家庭亲人的关怀,另外一个就是心中有念想。

(17)、在史铁生看来,所有的人都是残疾的,有缺陷的,这使他的小说有着浓重的哲理意味。他的叙述由于有着亲历的体验而贯穿一种温情。

(18)、他曾这样谈到当时的精神状况:“我那时脾气坏到极点,经常是发了疯一样地离开家,从那园子里回来又中了魔似的什么话都不说。”他一度把家视为需要逃离的世界,地坛则是“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它的存在有利于史铁生平息痛苦与焦虑。

(19)、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男,中国作家、散文家。1951年出生于北京市。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历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

(20)、1983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及青年文学奖;

4、史铁生的简介和代表作品是什么

(1)、在通读《史铁生评传》这部书稿之前,我一直没太弄明白,叶老师为何如此喜欢史铁生。叶老师学术研究的主要方向,是中国当代先锋小说。把《史铁生评传》整部书稿读完,我才找到问题的答案。原来,叶老师对先锋的理解有自己的标准。在他看来,文学的先锋性主要不在于形式的先锋,而是在于精神的先锋。在形式的探索上,史铁生虽说比不上余华他们,但在精神的发掘上却遥遥领先。因此在叶老师眼里,史铁生才是中国当代最具先锋性的作家。

(2)、《插队的故事》山东文艺出版社(2001年3月出版)

(3)、《设想》中,A苦苦追寻曾经的爱情,正是感悟到生存的孤独,他在不断的追寻中展开的一系列主客体之间的对话又让他感悟到生存的荒诞,人与人之间的欺瞒,算计、猜疑、虚伪,他最后的呐喊只能是:“根本的办法,是躲开那些可怕的经历。”他苦思冥想,欠起身,不由自主地做起罗丹的“思想者”姿势,他认为自己必须走进更远更远的过去。此时A有着对自己走回过去的独具见解的思考,这种思考在质问婚礼中的父母有无爱情的同时也对自我存在提出质疑。他看到了人“存在”的矛盾,个人的存在没有合理的原由,也没有合理的状态,存在的恐惧无法消除,恶性循环于人与人之间,正像A自己所说的“每个人都是孤零零地在舞台上演戏,周围的人群都全是电影———你能看见他们,听见他们,甚至偶尔跟他们交谈,但是你却不能贴近他们,不能真切地触摸他们。”也就是说,存在的一切都与己无关,A不断地追寻,最后,剩下的仍只有自己,而自己也不知道生存下去的理由和意义,他的一切追问与探索只是无言的结局。

(4)、《天涯》杂志在2011年第2期杂志刊出《关于在北京地坛公园塑造史铁生铜像的倡议书》,倡议“由全国作家与读者自愿捐款,在北京地坛公园塑造一座史铁生铜质雕像,以凝定我们共同的敬重与景仰,供所有思念他的人与他日后相逢。”“史铁生以《我与地坛》为代表的众多作品在读者中广为流传。在广大读者心目中,他已与北京地坛公园血肉相连,成为地坛的一部分,堪称地坛的当代之魂。”

(5)、2017年5月1日至11月30日 每周逢凡持有银联钻石、白金信用卡(卡号以62开头)持卡人,通过天津大剧院官网使用银联线上方式支付买演出票,可尊享单笔订单2折优惠(最高补贴上限150元,超出部分自付)。数量有限,先到先得!优惠速抢|看完立省150元,2折你还不来!

(6)、1919年加入《新潮》诗社,开始创作新诗,新诗处女作《睡罢,小小的人》于同年2月问世。代表作品有《背影》《荷塘月色》《匆匆》等。

(7)、主人公与他人的对话,包括A与自己的童年B的对话,A与杨花儿的对话,A与未来的弟弟的对话。A渴望与他人交谈,倾诉,正如史铁生所言,“人为什么找朋友聊天呢?因为孤独,因为痛苦和恐惧”。

(8)、1998年,《老屋小记》获北京市文学艺术奖及第一届鲁迅文学奖;

(9)、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中国作家、散文家。1951年出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

(10)、铁凝说:这是一个少用“伟大”一词的时代,可是史铁生完全当得起“伟大”这个词。

(11)、2018第二届哈尔滨大剧院国际戏剧节展演剧目

(12)、文学它的宗旨,哪怕是描写痛苦的,最终也是要像这样说的,描述社会的黑暗、负面儿是为了表达呼唤光明。那么我们也是,我们生命中生活中的这种不如意,通过我们对文学作品,文学艺术的喜欢,把自己的身心洗涤一下。让我们能够正确面对自己的现实,在现有条件下充分释放我们的快乐感,所以说幸福不是跟别人比,而是跟自己的过去比。

(13)、“思想的功能在于它能发出独立自主的声音,具有特力独行的品质,是以人物在具体的边缘性事件中的行为和思考的形式敷衍展开的,也就是巴赫金所认为的思想”。

(14)、史铁生(1951年1月4日出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

(15)、史铁生以开玩笑的口吻回应说:“韩少功这句话快成了我这篇东西的广告语了。他这话比我的作品传播得还广。”这是后话。

(16)、史铁生的这段话,说得极其隐晦,隐藏的到底是什么,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为一个令人费解的问题。它所隐藏的,是社会历史层面的记忆,还是私人化的记忆?如何解读这个细节,构成了理解《我与地坛》乃至于史铁生的思想整体的一个分歧。

(17)、其中,《我与地坛》是一部感人至深的文集,收进了他的最经典的散文,这个新版还收录了他的诗歌。

(18)、当然,叶老师选择史铁生作为自己的传主,肯定还有着更为深层的原因。我想,这可能与他本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密切相连。在我看来,一个人的精神世界,主要是由其“三观”构成的。而我发现,叶老师在“三观”上和史铁生存在着许多相似性。我感觉到,在精神世界里,叶老师和史铁生是彼此相通的。他们拥有相同的人生追求、相同的价值取向、相同的审美趣味,属于精神知己。比如对待名利,他们都很淡泊,都很超脱;对待生活,他们都很率真,都很诚恳;对待事业,他们都很虔诚,都很执着。更重要的是,他们的精神里都蕴藏着一种难能可贵的先锋性。在《史铁生评传》中,叶老师写道:“史铁生在面对人生百态和宇宙万物时习惯于穷极一切,由此形成的思辨风格和哲学气质,自然也深刻影响了他的文学创作。”其中提到的思辨风格和哲学气质,无疑正是先锋精神的两个主要特征。我觉得,叶老师这段话虽然是在写史铁生,实际上也是在写他自己。如果说思辨风格和哲学气质一直渗透于史铁生的文学创作的话,那么则可以说,叶老师的学术研究也始终体现着思辨风格和哲学气质。正是由于叶老师在精神上和史铁生有着相同的先锋性,所以才有了这样一部热烈、妖娆、丰满、沉郁、可靠的《史铁生评传》。

(19)、《活着的事》东方出版中心(2006年4月出版)

(20)、史铁生在散文《我与地坛》中,蕴含着思想的精华,将写作与生命同构在一起。他在双腿残疾的沉重打击下来到地坛,并在这里生活了15年。他用残缺的身体,表达出了健全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

5、史铁生的简介和代表作品散文

(1)、然而,如何活,如何活出意义来,对史铁生来说依旧悬而未决。这是史铁生终其一生都在追问的问题。这些思索,在地坛中有所展开,也在地坛中有所完成。

(2)、全文语言平淡、文字朴实,没有经过精心的编织与雕琢,但却句句含情,字字如金。

(3)、是史铁生文学作品中,充满哲思又极为人性化的代表作之一。其前第一段和第二段被纳入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的高一教材中。前两部分注重讲地坛和他对母亲的后悔,对于中学生来说,这是一篇令人反思的优秀文章。

(4)、借助酒力,他可以回到过去:看见自己诞生于父母虚伪的婚姻;和童年纯真的自己说话,警告那个还没有长大的欲望,别做出丢人的事;触摸到已经离婚出走的前妻的手……

(5)、当然,人人都有一个灵魂,但是,人与人之间灵魂的强度是有区别的。铁生有一个强大的灵魂。灵魂强大的征兆是什么?是灵魂中的困惑和为之寻求解答的勇气。一个灵魂来到人世间,处在灵与肉、生与死、爱与孤独、自我与世界、沉沦与超越的矛盾之中,怎么会没有困惑呢。有灵魂者必有问题。人类的一切精神活动,包括哲学、宗教、文学,说到底都是要在人的基本困境中寻求拯救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