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句子网

精选金刚经 精髓90句

金刚经精髓100句

1、金刚经的经典

(1)、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对“文化”有很大的曲解,他们认为所谓的文化不过是一个人的学识经历和阅历。判断一个人文化的高低,似乎只看他学历的高低,人生经历的丰富以及对生活阅历的感悟。

(2)、“这又为什么呢?”“我说庄严佛土,也就是非庄严,只是叫做庄严。须菩提,如菩萨能彻底解悟无自我相状的佛法,那我才称其为真菩萨。

(3)、禅宗讲“直指人心”,当我们明白了所有的法,都是直指人心,目的是为了让这颗心,达到清净,远离颠倒梦想,就会知道,那些法,都是佛所“筏喻”。当一个人的心,远离了一切颠倒梦想的时候,就会明白,修行过程中的所有悟道,都要抛弃掉。

(4)、南怀瑾:理性上清楚了,才是不迷信。如果佛法的教理都没有弄清楚,情绪化跑来学佛参禅,全体是迷信!所以把知见搞清楚了,如是信,才是正信。如是解,正信以后,由这样去理解它,这才是理性的。学佛修道是理性的,不是情感的,不是盲目的迷信,是理性的如是信解。

(5)、尔时,慧命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于未来世,闻说是法,生信心不?」佛言:「须菩提!彼非众生,非不众生。何以故?须菩提!众生众生者,如来说非众生,是名众生。」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无所得耶?」「如是,如是。须菩提!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无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复次,须菩提!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则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所言善法者,如来说非善法,是名善法。「须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诸须弥山王,如是等七宝聚,有人持用布施;若人以此《般若波罗蜜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为他人说,于前福德百分不及百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6)、着重“无相”:如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无法相亦无非法相”。“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於一切相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不生法相”。“不取於相,如如不动”。“无相”与原始般若的“无受三昧”、“是三昧不可以相得”称之为“离相门”一样。《金刚经》说“无相”而不说“空”,保持了原始般若的古风。

(7)、我听佛是这样说的。当时,佛祖释迦牟尼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和大比丘众一千二百五十人居住在那里。那时,世尊到吃饭时身着法衣,捧着食钵,进入舍卫国都城化缘。在城内乞食,化缘完后,回到住处。吃完饭,收好法衣和食钵,洗完脚,铺好座垫就开始打坐。

(8)、南怀瑾:若心有住,可以训练意识专比较能够宁静,但是认为这个有相的……所以若心有住,即为非住,这是最好的观心法门。

(9)、意思是说:我们眼前所看到的世界。这不是真实的世界。所以才称做世界,是缘起性空。

(10)、“再说,须菩提,菩萨修行佛法,应该是无所执著,无所布施。也就是说布施而离开布施相,不要执著于声音、香气、味道、触摸、意识的布施。须菩提,菩萨应该这样布施,不要执著于表相的布施。”“这是什么缘故?”“如果菩萨不执著于表相作布施,他所得到的福德就大得不可思量。须菩提,你意下觉得如何?单是东方的虚空有多大?你能思量得出来吗?”“不可思量,世尊。”“须菩提,南方、西方、北方,上方,下方虚空广阔,你能思量出有多大吗?”“不可思量,世尊。”“须菩提,菩萨不执著于表相作布施,他的福德也像这样大得不可思量。须菩提,初发菩提心的菩萨只能按我教你的方法来修行。

(11)、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12)、所以经中释尊说:《金刚经》“如来为发大乘者说,为发最上乘者说。”如来所说这个法,是为发大乘心的菩萨所说的,是为发最上乘心的菩萨所说的,可见这个经是殊胜的。

(13)、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又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

(14)、心里想到可歌可泣的往事,导致迷失了无上正等正觉心,就叫作住声、香、味、触、法行布施。如果行布施的时候,音乐固然听到了;香气固然嗅到了;滋味固然尝到了;柔细的感觉固然碰触到了;

(15)、不也世尊。须菩提。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须菩提。菩萨无住相布施。福德亦复如是不可思量。须菩提。菩萨但应如所教住。

(16)、六祖惠能大师在听五祖讲《金刚经》时,听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句话后,当下大悟。

(17)、“那是什么道理呢?”“佛说微尘多,就是非微尘多,只是叫做微尘多,世尊。”“所以我说三千大千世界,也就是非世界,是称做世界。”

(18)、第二句: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19)、一切因缘聚合的现象、事物,都不是永恒的,就像梦幻泡,露水闪电一样,随瞬即逝,无常变化的。

(20)、世间一切法,都是佛法,没有哪一点法不是佛法……随时随地的任何一颗灰尘,清净的地方,脏的地方,处处佛在现前,这就是如来。

2、金刚经 精髓

(1)、所谓的佛法,其本性并非实有,如果你有一个佛法的观念存在,你已经著相了,佛法不一定在佛经上,世间皆是佛法。

(2)、南怀瑾:你讲空也不对,不是佛法,执著有也不是佛法,非空非有也不对,即空即有也不是佛法。

(3)、「须菩提!于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来,而实无往来,是名斯陀含。」「须菩提!于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为不来,而实无来,是故名阿那含。」「须菩提!于意云何?阿罗汉能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不?」

(4)、《金刚经》这部经典,流传很广,在佛教中占有很大的分量。很多人都知道《金刚经》讲的空性,却不知道为什么讲空性。

(5)、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6)、“什么原因?”“如果真有那么多微尘,佛就不会说微尘多了。”

(7)、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8)、“涅盘和道境就像是活着的人处于死亡的一种状态”,只有在活着的时候死过的人才会明白这句话。

(9)、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10)、佛告诉须菩提:凡所有现象,都是虚妄的,好比在梦中,你看见山河大地亲朋好友,而实际上并没有。

(11)、这就是学佛的精神,换句话说,不要被一切现象骗了,或迷惑了……大乘菩萨走大乘的路,应该离一切相,发起求大彻大悟菩提之心。(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意为“无上正等正觉”)

(12)、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13)、"金刚”是贵重的宝物,以譬喻实相般若是诸法中尊。它坚固不为一切所坏,来譬喻观照般若不被一切碍见所侵犯。金刚能裁玻璃,作用猛利,来譬喻文字般若能断众生种种疑惑。

(14)、第三句: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15)、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16)、诸微尘,如来说非微尘,是名微尘。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

(17)、如果菩萨在心中还有对自我的执着、对他人的执著、对众生的执著、对生死的执着,那他就不是菩萨了。

(18)、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19)、“须菩提,你认为可以凭佛的身相来见如来否?”“不可,世尊。不可以身相来见如来。”“为什么呢?”“因为佛所说的身相,也就是非身相。”佛告诉须菩提:“凡是一切有形有相的身相,都是虚妄不真的。如果能把各种身相都看成非身相,你就见到如来的法身了。

(20)、“须菩提,假如有善男善女把三千大千世界粉碎为微尘,你想一想,这么多的微尘,难道还不多吗?”须菩提回答说:“很多,世尊。”

3、金刚经经典100句

(1)、当生如是心,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

(2)、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3)、南怀瑾:佛说法是真实的,不说假话,说的是老实话,实实在在,是什么样子就说什么样子。

(4)、南怀瑾:真正知道了一切法无我的时候,达到了无我的境界,自然达到了无生法忍的境界。(无生法忍:佛自己说,过去修忍辱波罗密的时候,被歌利王割截身体,没有动过怨恨的心,只有慈悲的念,因此他没有觉得痛苦……这是定,这是无生法忍,这也是般若,也就是悟的境界。)

(5)、南怀瑾:一个学大乘菩萨道的人,应该是这个样子来布施来修行,应该不住相,一切现象不留,心中若留一点现象,已经不是学佛的境界了。

(6)、现在的学者理论水平再搞,再有预见,再有能力,也顶多达到须陀洹的境界,初果罗汉,离真正的悟道还差的很远呢。

(7)、千万不可以著相,你不要以有形的观念来看佛。

(8)、所有的现象都是表面现象,因为都是因缘生,因缘灭的,依赖主客观条件,又如镜中月,水中花,只是真理的投射而已,并无永恒的本体,故说皆是虚妄。

(9)、“须菩提,你如有这样的念头:佛不是因为具有圆满身相的缘故,而修得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不要有这样的念头:如来不是因具备了完美身相的缘故而修成至高无上、大彻大悟大智慧的。须菩提,如你有此心念:生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人,认为一切法都是空的,那么须菩提,千万不要有这种想法。”

(10)、一切众生的心都在变化中,像时间一样,永远不会停留,永远把握不住,永远是过去的……我们刚说一声未来,它已经变成现在了,正说现在的时候,已经变成过去了。

(11)、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12)、「须菩提!我念过去无量阿僧祇劫,于然灯佛前,得值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他诸佛,悉皆供养承事,无空过者;若复有人,于后末世,能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于我所供养诸佛功德,百分不及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后末世,有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我若具说者,或有人闻,心则狂乱,狐疑不信。须菩提!当知是经义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议。」

(13)、真正的佛不认为自己是佛,真正的圣人,不认为自己是圣人,所以真正的佛法即非佛法。如果你有一个佛法的观念存在,你已经著相了,说得好听是著相了,不好听是著魔了。

(14)、 (燃灯佛):是过去庄严劫中所出世的千佛之是过去佛的代表,主修过去。释迦牟尼佛主修今生,是现在佛;弥勒主修未来,是未来佛。

(15)、纪连海老师讲解《西游记》,基本还在被故事绑架,不能深入其精髓。最有意思的是在探讨孙悟空的母亲是谁。袁洪和石矶娘娘本是师兄妹,感情密切。恰好袁洪也会七十二般变化,袁洪使用的武器也是大铁棒子,后来梅山六兄弟死后全部跟了二郎神,唯独少了袁洪。据推测袁洪去找石矶娘娘,看心爱的人被困,无法解救,干脆以死殉情,生生死死在一起了。 因此,他说,孙悟空的父母,大概就是石矶娘娘和袁洪。

(16)、南怀瑾:所讲的是色、声都不能见道,也就是整个金刚经上所讲的不能著相。学佛法著相了,就不能见得法身。人相、我相、众生相、寿者相是四大原则,任何的著相,都不能见得法身,所以说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都错了。

(17)、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无所得耶?”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无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18)、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

(19)、南怀瑾:凡是你有什么境界,都是假的;凡是你修得出来的,不修就没有了。若见诸相非相,你就见到佛了,见到佛的法身了。

(20)、“须菩提,你再想想,你们这些人不要说佛有这样的心念:我应当灭度众生。须菩提,不要有这样的想法。”“为什么呢?”“实际上并没有众生需要佛来灭度的。如说有,那么佛就有了自我、他人、众生、长寿者的相状。须菩提,佛说有我,即非有我,然而凡夫俗子却以为确实有我。须菩提,凡人,就是佛所说的非凡人,只不过名叫凡人。

4、金刚经最精髓一段最有名十句

(1)、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2)、一切诸相都是虚妄不实的,不要执着于任何形象和境界,一切都会随顺而变。如果能够照见各种现象的空性,便是真正的悟到了佛性。

(3)、诸微尘,如来说非微尘,是名微尘。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

(4)、人世间的有些东西,通过等价交换可以得到,但是对于果位,无论你用金钱,或者是地位、名声,都无法换得,你只有去修才能得到。即使你得到了世上的一切,想用来换得佛果,那也是不可能的。因为那些东西,在如来看来,皆是虚妄。

(5)、南怀瑾:凡是你有什么境界,都是假的;凡是你修得出来的,不修就没有了。若见诸相非相,你就见到佛了,见到佛的法身了。

(6)、南怀瑾:学佛的第一步,学到身见忘掉了……要真正内在身心皆亡,达到无我才对……但是有了一个人无我,还有一个法在喔!最后要法无我……到了法无我,叫做人法二无我,到达了就成佛。最后连空也空,空也不存在。

(7)、但是不能说没有这个梦,也不能说没有一切相,称之为“有”,也就是‘相有体无’。

(8)、南怀瑾:八万四千法门,念佛也好,修密宗也好,参禅也好,修止观也好,甚至于说修旁门左道也好,以华严境界看来,都能成就。真正的佛法是平等,无有高下的。

(9)、如果见所有现象都是虚幻相,当知一切虚幻现象虽然有生灭变化,而实际上本来就没有生灭,和不生不灭的如来没有两样,那么,你若见诸相是虚幻相,就见到如来了。也就是发无上正等正觉心,当可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

(10)、学佛的人发心度一切众生,救了这个世界一切众生,心中一概不留,认为是应该做的事,这就是菩萨道,是菩萨发心。

(11)、过去的已经过去,不必挂怀。未来的尚未到来,无法预知。即使是现在,如果你思想中充满各种心念,只会让自己增加烦恼。因此要想跳出烦恼,这三心都不要有。

(12)、“须菩提,你再想想,如果像恒河中的很多沙粒一样,大千世界中有像恒河沙粒那样多的恒河,如有像这多恒河中所有沙粒那样多的佛世界,你认为这佛世界是多还是不多?”“很多,世尊。”佛告诉须菩提:“这么多佛土中所有众生的各种心念,我都知道。”

(13)、妄想执着是什么?你认为对的东西,是站在有利于你自己的角度去判定的,这就是着相,总认为自己的理论思维是对的,无法接纳其他进步的理论,最终从着相变成着魔。所以佛才说,菩萨摩诃萨,必得如是心空无见,才是真无我,真正无心可降,说这是一切众生成佛的条件。成不成佛我不知道,反正我也不信佛,但我知道,能做到不着相,就能少生很多闲气。古语有云,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很多事情的发生,原点都是因为想不开,无法包容别的人、事、物。

(14)、南怀瑾:我们之所以觉得有烦恼,有人我,有众生,是因人我分别而来;把我相,我见一空以后,平等性智出来,再看一切众生都是一律平等……但是要修一切的善,才能证得空。

(15)、《金刚经》中的偈语远不止这些。只举此三例可作为明心悟入的参照参考。

(16)、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17)、“这是什么原因呢?”“我所说的各种心念,都是非心念,只不过叫做心念。”

(18)、须菩提言:「甚多,世尊!」「须菩提!诸微尘,如来说非微尘,是名微尘。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不?」「不也,世尊!何以故?如来说: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若复有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甚多!」

(19)、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20)、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5、金刚经最精髓一段

(1)、“波罗蜜”是到彼岸,是可以解脱一切世间烦恼,修一世福德,从而教人成佛的无上经典。

(2)、南怀瑾:真正的清净心,不是有个光,有个境界,而是不住色,不住声香味触法,他说真正的修行,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应该随时随地无所住,坦坦然,物来则应,过去不留。

(3)、不要著相,尽管在说佛法,始终没有一点佛味,不像那些佛油子,而是很平凡,很平静;尽管在讲金刚经,没有一点金刚钻的味道,如如不动。什么是如如不动呢?不生法相,善护念,无所住。

(4)、经三藏十二部所说的也都是教育法。教育法只限于教育法,教育的目的是使你懂得那个东西,如果抓住老师的教育法当成学问就错了。

(5)、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6)、甚至只是用四句偈语来为他人解释说明,他的福德要胜过用充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来布施所获得的福德。为什么呢?须菩提,过去的现在的未来的一切诸佛,以及诸佛无上正等正觉法,都是从这部经典出生的。

(7)、第一品法会因由分:我听佛是这样说的。当时,佛祖释迦牟尼在舍卫国的祗树给孤独园,和大比丘众一千二百五十人居住在那里。那时,世尊到吃饭时身着法衣,捧着食钵,进入舍卫国都城化缘。在城内乞食,化缘完后,回到住处。吃完饭,收好法衣和食钵,洗完脚,铺好座垫就开始打坐。

(8)、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9)、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10)、实际上什么也没有,不能用固定的名相和形容词句把它明确表达出来,任何语言说明都只是方便说,学人只可从言说中体悟它的本来面目,没有内容可使如来做明确说明。为什么呢?如来为了顺应种种不同生活背景和程度的学人,从各种不同角度做种种不同的阐述,教令开悟、破迷发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