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句子网

精选叔本华人生的智慧pdf 下载104句

叔本华人生的智慧下载

1、叔本华人生的智慧电子版

(1)、对人的幸福而言,最关键的是人的个性,这是自身拥有的东西,在一生中永恒、持续地发挥作用;而其他任何东西产生的作用被持续不断的变化所限制,其作用是暂时与短暂的。

(2)、尼采是叔本华哲学的继承者,他说:“我一翻开他的书,就好像马上长出了一对翅膀。”

(3)、当初翻译叔本华的著作,并没想到能够出版。现在这些曲高和寡的书竞有幸一版再版,已经相当难得。至此,笔者夫复何求?

(4)、一些思想家和哲学家通过著书立传表明自己的孤独,而一国的领导则也由此好,他们很少有闲暇,也不大长篇著述,譬如中国古代一国的国王则通过日常口语时常表明他们是孤独的~他们是寡人等等,不必一一列出。

(5)、前一项是人所拥有的主体,后两项属于客体。主体属于精神财富,客体相当于物质财富。

(6)、人一生中,决定幸福的首要和最重要的因素便是自我,即我们的个性,而因为它恒定不变,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发挥作用。

(7)、叔本华认为人生的本质就是痛苦,而痛苦的根源是:欲望。欲望是无限的,满足欲望只是有限的和短暂的,所以,人总是处于痛苦和无聊之中。那我们应该怎么办呢?这本小书《人生的智慧》给了我们一个入口,来了解叔本华的人生观或者是幸福观。

(8)、叔本华(德语:ArthurSchopenhauer,1788-1860),德国著名哲学家。1788年出生于德意志但泽一个富商家庭。1809年进入哥廷根大学攻读医学,但兴趣却在哲学方面。1813年以《充足理由律的四重根》获得耶拿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818年,年仅30岁的叔本华完成其代表作《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此书第三版引起轰动,掀起西方世界对“生命哲学”探讨的新思潮。叔本华的哲学是柏拉图的理念论、康德的认识论、吠陀的泛神论和厌世主义思想的结合,其学说影响了一大批文学和哲学巨子,托尔斯泰、克尔凯郭尔、托马斯?曼、王国维等都对其备加推崇。

(9)、其实没有痛苦的状态才是真正的、最大的幸福。

(10)、当然叔本华出生的年代,社会环境也是非常糟糕,他出生的第二年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战争的阴霾笼罩整个欧洲。不幸的童年和恶劣的社会环境,给叔本华的人生抹杀了阴影,叔本华的哲学思想也充满了悲观色彩。

(11)、第人拥有的身外之物,主要包括财产和其它的占有物。

(12)、叔本华最伟大的著作《作为意志与表象的世界》,其中说道:“这个世界是彻头彻尾的意志,也是彻头彻尾的表象。”此句耐人寻味,颇值得把玩。

(13)、这也就像日月星辰轨迹一样,说,你这辈子跑不出这个道去,基本就这样,改变不了多大。你再努力也是徒劳无功的,有时努大了,可能事得其反。

(14)、叔本华的著作给予了我许多,翻译它们是某种微不足道的答谢。正如中医给予我如此之多,我就以中医给病人解除痛苦作回报一样。看到读者通过我的译本而欣赏到叔本华,就犹如看到病人经我之手解除了病痛。最实在的报酬对我来说不过如此。

(15)、叔本华是唯意志主义和现代悲观主义创始人,其哲学思想影响了千千万万人。例如以深刻和挑剔著称的尼采,就对叔本华的哲学推崇备至,曾写过《作为教育家的叔本华》;音乐大师瓦格纳将音乐名剧《尼伯龙根的指环》献给叔本华;弗洛伊德也深受其影响;托尔斯泰形容叔本华为“卓越的天才”;文学家卡夫卡说“叔本华是一个语言艺术家”。还有其他很多名人也都深受其影响。

(16)、世界像是一个舞台,每个人有自己需要表演的角色。有的人是将军、有的人是士兵、有的人是企业家、有的人是员工、有的人是乞丐。无论什么样的身份,这都只是外在。每个人都对自己的命运充满了焦虑。痛苦面前、人人平等。

(17)、我非常赞同作者的观点。中国有句古话叫做:"下生八字造就"。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五行,八掛",根据你的生辰八字来推算命运。

(18)、财富与提升幸福感有什么关系呢?不能说一点关系没有,至少关系不大。许多富人感觉不幸福,因为他们思想和精神很贫乏。

(19)、刘大悲,原名刘崎,湖南攸县人。毕业于台湾大学、政治大学哲学研究所,曾留学英国伦敦大学。先后执教于台湾多所高校,并从事译述工作。有译著《意志与表象的世界》(即《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叔本华选集》等。

(20)、我要是想学叔本华的话,我就说:“显然,这是实话,而叔本华的前缀往往是亚里士多德。镜子仅是表象,而其背后的是人的意志。有人说:“唐太宗,以史明鉴呢?”那是史实,广修隋史为镜啊!

2、叔本华人生的智慧pdf 下载

(1)、同样,日常生活中,即使大部分事情都按照你的意愿发展,仅有一小部分背道而驰,那么你的感觉就不会那么舒畅。

(2)、我刚练完舞回家。你说得对。主要是两条:

(3)、叔本华说过:“在这个世上,除了极少数的例子外,其实我们只有两种选择,要么孤独,要么庸俗。”可我觉得在孤独静思之后,略涉庸俗,则是优雅的存在。而在世事之外,两三友人,闲聊“道”,则又是一番趣矣。

(4)、观叔本华的画像,给人的第一感觉是精神抖擞且坚毅的,他微泯的嘴角,那根根竖立的短发,而最吸引人注意的则是他的双眼。他的左眼,若单看上去像是一个尖酸的老头子,孤独而苍凉。可他的右眼则深不可测,既有水的柔和又有山的刚毅,仿佛能看透世上的一切,深邃而富有哲思。而其左右眼的结合,才展现出真正的叔本华。

(5)、第二部分主要将叔本华的哲学观和理想内涵阐述给读者:他与所生时代格格不入,哲学观点备受争论和忽视,他曾经自讨腰包印刷著作,发表言论得不到世人的认同,但在晚年却成为影响世代人的伟大哲学家。这部分内容从生存的意义、道德的基础、快乐和痛苦、宗教与哲学、女人和男人、情爱与性爱、生命力的艺术、冒犯的艺术、心理观相术以及人生的智慧多个方面来深入阐述叔本华哲学观。

(6)、此书的德文原名是AphorismenzurLebensweisheit,Aphorismen是箴言,zu相当于英语的to,Lebensweisheit是人生智慧,整个书名直译为汉语就是《通往人生智慧的箴言》,显然李连江的译法更准确。

(7)、我们用人体来做比喻,身体的一小处疼痛,都会进入头脑意识,人的注意力就会被抓住,人整体的舒适感会因为这点不舒服而大打折扣。

(8)、人,要么孤独,要么庸俗。睿智的人会从痛苦不安中争取自由和闲暇,追求安宁、简朴、尽可能不被打搅的生活。所以,一旦对人性有了认识和了解,就会回归质朴。倘若是一个具有大智慧的人,甚至会选择离群索居。具有高度智力的人通常是孤僻的。倘若智力的质量可以用数量来弥补,那么倒也值得活在芸芸众生之中。但不幸的是,一百个傻子也凑不成一个聪明人。所以,一个人对与他人交往的热衷,和他的智力水平成反比,越是智力平庸的人越是喜欢社交——要么孤独、要么庸俗,人活一世可以选择的并不多。

(9)、(2)有粘性无弹性的死人,变形可以很多很大,都要不完,但是没有力度也就是没有弹性,典型代表就是瑜伽,我反对摩登舞者练瑜伽,因为摩登舞不需要那么大的柔软度,而需要刚柔相济也就是适度的柔软和很强大的力度。

(10)、我是在20世纪80年代“邂逅”叔本华的,并为之“惊艳”,虽然那是在街边买到的叔本华《人生的智慧》的台湾节译本,译文也不算好。自那以后,我以能阅读叔本华、茨威格的原文为享受目标。托玛斯·曼津津乐道的“斜躺在沙发上整天阅读叔本华”的美妙感觉,肯定是得到个中三昧而发。

(11)、因此可以概括地说,人作为一个独立个体,主要有内在与外在两个方面,其中,外在部分,在一定程度上是取决于遗传、环境等客观因素,而人的内在部分。则主要取决于自己。

(12)、没有弹性也就是没有力度,理论再正确技术再正确,你做不出来,做出来不是那么一回事。

(13)、人生的智慧就是如何尽量称心、愉快地度过一生这样一门艺术。关于这方面的教诲在哲学上可称为“幸福论”。因此,这本著作教导人们如何才能享有一个幸福的生存。

(14)、一个人能够自己完全掌控的也只有闲暇时光。一个内在丰富、自身具备很高素质的人才能真正让闲暇产生价值,才能称得上是幸福的。

(15)、再列如:哥伦布发现了美洲新大陆,在庆祝会上他的朋友就说:"我要是往那边走,我也能发现"。哥伦布没有辩解,拿过一鸡蛋来对这位朋友说":你把它立起来"。这位朋友费了好长时间,也没把鸡蛋立起来"。哥伦布走过去,把蛋往桌上使劲儿一墩,鸡蛋立住了。人们在发愣的同时也仿佛明白了什么。

(16)、即这类人容易得到幸福也难免忧郁。也证实了幸福只是相对而已。

(17)、头脑的贫乏,因为无聊,难免多出去寻找刺激,喝喝酒,唱唱歌,旅旅游,甚至风花雪月一番,泡泡妞(女人反是)但过程总是短暂的,就像20分钟后,一切的激情和欢乐都烟消云散,重新又陷入无聊空虚与痛苦之中。于是一切在轮回重重演出来。所以难免庸俗。也是一种苦中的乐,只是可能苦的多些乐少些而已。

(18)、叔本华认为,欲望是人生不幸福的一个重要障碍,而我们在“无欲”的内心世界,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和宁静,这其实有点类似我国老子和庄子的道家思想,老子在《道德经》里面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庄子说“古之畜天下者,无欲而天下足,无为而万物化”。大概也是说的类似的意思,欲望越少,幸福就越多。

(19)、王婧怡,吉林大学应用心理学本科,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心理学硕士。对人文社科、历史哲学等领域有着浓厚的兴趣和广泛的涉猎,尤其对中西方哲学思想有着深入的了解。

(20)、韦启昌译《人生的智慧》在叔本华哲学爱好者圈子里的口碑很好,但这个译本有一些严重的错误,甚至连书名也译错了。

3、叔本华 人生的智慧在线阅读

(1)、所以叔本华认为,所谓“幸福的生活”,实际上应该解释为“避免了很多不幸的生活”,生活并不是用来享受的,而是需要忍受和克服的。这种观点其实听起来有点反常识,但实际上,叔本华的思想也是很有道理的,当我们仔细审视内心的时候,你会发现,我们内心无时无刻不被各种欲望所困扰。就像老子在《道德经》里面说的:“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

(2)、(1)基本功没有,不是不过硬,而是没有。具体讲就是腰背腿脚这四个字。这四个地方的力度也就是弹性完全没有。我强调弹性是生死问题,粘性是质量问题。另外有人粘性的确好,所以自己被自己忽悠了,以为不得了了。我再三说弹性也就是力度是生死问题,你是死人。

(3)、人生最本质的元素是我们的个性。只有个性是在任何环境中都能持续发挥作用的。歌德说:出生之际,命运就已分配完毕,不可更改,人只能沿着星象预示的轨迹前行。我们唯一能够做到的事情是,最大限度利用我们所具有的个人品质,并遵循个人品质的方向去追求发展,选择最适合我们个性的人生位置、职业和生活方式。

(4)、rsddb越孤独越优秀!2017/9/814:58:57

(5)、对于人的幸福起着首要关键作用的,是属于人的主体的美好素质,这些包括高贵的品格、良好的智力、愉快的性情和健康良好的体魄。

(6)、为了驱赶无聊,人们借助于娱乐、社交等方式,试图得到快乐。但是带来的只是暂时的愉悦,很快又会陷入到无趣中。所谓狂欢之后的失落。

(7)、靠继承父亲的遗产,叔本华一生过着隐遁的生活。

(8)、解决方法就是不要向生活提出太多要求,要求越多幸福所依托的范围越大,遭遇变故的机会变大,建立的根基也容易倒塌。而要尽可能地保持简单甚至单调的生活关系,即将范围缩小,要求越少越容易满足,越有助于增进幸福感。

(9)、你临世之日,太阳将迎众星,你自亦茁壮生长,义无反顾,恪守掌管自体的法则,你别无选择,在自我前无处遁形,西比尔与预言家早已有言,时间与万力皆无法割裂自我之完整,它生生不息,自立成长。

(10)、人与人之间的差别有多大?如果可以求极限,一定是∞(无穷大)。正如有的人有多善良、有的人就会多凶恶;有的人可以内心丰富才华横溢,有的人却是麻木粗俗一片荒漠;有的人始终有所追求积极乐观,有的人只是虚度光阴负能量爆棚。相信接触人越多,越会发现这样的差别。不同的人,生活在不同的想象空间。有的人从未碰面,但彼此的思想可以是不谋而合的。而有的人看似近在眼前,却根本就是永不相交的平行线。这是另外一种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手难牵,更偏向精神层面的。

(11)、关于如何摆脱痛苦,叔本华给出了两种方式,一种是进行艺术的审美活动,一种是实践彻底的禁欲主义。叔本华说“无欲,是人生最后的目的”。在叔本华看来,欲望是人生痛苦的来源,所以,要想摆脱痛苦,就要摒弃欲望,只有真正禁止一切欲望,断绝对世界的任何迷恋,才能进入超然状态,让自己和世界真正融合在一起,从而获得人生永恒的宁静和解脱。

(12)、相比之下,我们感受到的痛苦却是肯定的。所以,缺乏痛苦的程度是衡量一个人生活是否幸福的标准。

(13)、谁要是根据后者来衡量一个人是否度过幸福的一生,那就是采用了一个错误的标准。因为快感是并且永远是否定性质的;认为快感能够使人幸福,是一个错误的想法。

(14)、亚里士多德将人生的追求大概分为三种:外在之物、人的灵魂以及人的身体。首先,身外之物是外在的,叔本华认为,它只能间接地影响我们的幸福。比如我们很多人都认为,当我们有了很多钱之后,我们就会幸福,但是实际上,我们只是把“手段”当成了“目的”,让我们真正幸福的,可能是有钱之后的炫耀、虚荣心和满足感,而有钱或者外在的名誉和地位,都只是我们获得某些内心追求的手段而已。

(15)、痛苦和无聊是人生幸福的两个死敌。每当人们远离其中的一个,就靠近了另外一个;一个人对痛苦的感受能力与对无聊的感受能力成反比。一个人对与人交往的热衷程度,与他智力的平庸和思想的贫乏成正比。人们在这个世界上,要么选择独处,要么选择庸俗,没有其他的选择了。

(16)、不做深思的年轻人以为这个世界就是特别为人们寻欢作乐而设的,这个世界就是实在的幸福所寄住的家园。

(17)、所以,一个人的世界是浅薄无聊的,还是丰富多彩、充满意义和趣味的,都是由他的头脑所决定的。比如,很多人羡慕别人总能在生活中遇到有趣的事,而实际上他们羡慕的应该是后者所具有的理解事物的能力。对于后一类人来说,他们经历的事情都富有趣味和意蕴,在这一点上他们的思想禀赋有很大的功劳。对于一个思想丰富的人来说颇具兴味的事物,对一个思想庸俗、头脑浅薄的人来说,也许就是平凡世界中很乏味的事。歌德和拜伦所创作的取材于真实事件的诗篇能够很好地反映这种情况。愚笨的读者羡慕的是诗人拥有的丰富多彩的经历,而不是诗人所拥有的超凡的想象力——这是一种可以化腐朽为神奇,化平凡为伟大的想象力。与此相同,对于一个气质忧郁的人来说是悲剧的情节,在乐天派看来可能是一场有趣的冲突,而一个思想麻木的人则会认为这件事无关紧要。这些情况都基于这一事实:现实生活,也就是当下所经历的每一时刻,都是由主体和客体两个部分组成的,虽然这两者之间就像构成水的氢和氧一样密不可分。不同的主体面对完全相同的客体时,会构成完全不同的现实,反之亦然。因此可以推断,最美好的客体与最愚笨、低等的主体相结合只能构成低劣的现实,这就好比在恶劣天气中欣赏美景一样,又好比用低级、模糊不清的相机来拍摄美景。换成更通俗易懂的语言就是:就像每个人都受限于自己的皮囊一样,每个人也受限于自己的意识。任何人都只能直接在自己的意识中生活,所以,外在世界对他起到的帮助微乎其微。演员们在舞台上扮演各式各样的角色:奴仆、士兵,或者王公贵族。然而,这些角色之间的差异只是表面的、外在的,表面现象下面的内在本质都是相同的:他们都只不过是充满烦恼和痛苦的戏子罢了。现实生活中的情况与之相同,不同的社会地位和财富给予了每个人不同的角色,但外在角色的区别并不能决定人的内在幸福的差异。实际上,每个人都是充满烦恼和痛苦的可怜虫罢了。

(18)、如果能够达到一种没有痛苦,也没有无聊的状态,那就确实得到了尘世间的幸福,其他的一切都是虚幻不实的。

(19)、同时代的叔本华和王阳明,最终都给出了心外无物的忠告。

(20)、《叔本华美学随笔》选译了叔本华关于审美和美学方面的议论,如论阅读和书籍、论建筑美学、论音乐、论大自然的美、论雕塑和图画美等十余篇通俗易懂的文章。

4、叔本华 人生的智慧 哪个译本比较好

(1)、链接:https://pan.baidu.com/s/1mKYLz9Ar47I_rn_hdKsPwA密码:q4lo 书名:人生的智慧

(2)、如果一个人缺少符合他年龄的神韵, 那么他就会拥有他那个年龄特有的各种不幸。(伏尔泰)

(3)、韦启昌译《人生的智慧》在叔本华哲学爱好者圈子里的口碑很好,但这个译本有一些严重的错误,甚至连书名也译错了。

(4)、即精神能力的范围决定了人们领悟高级快乐的能力。精神能力有限的人只能享受感官的乐趣,如低级的社交、庸俗的消费、无营养的娱乐八卦等;精神能力无限的人享受卓越的思想带来的乐趣。

(5)、《人生的智慧》是德国著名哲学家作者叔本华作品。作者从世俗的角度探讨了人生应遵循的原则。从理性出发,谈“如何尽量幸福、愉快地度过一生”。叔本华认为人类幸福有两个死敌:痛苦和无聊。人们却总是在这两者之间摇摆,脱离了痛苦,便开始无聊。点击下面链接收听。

(6)、如叔本华所述,“痛苦的程度是衡量一个人生活是否幸福的标准,如果能够达到一种没有痛苦,也没有无聊的状态,那就确实得到了尘世间的幸福,其他一切都是虚幻不安的。”

(7)、如同圣经旧约中所说,“愚人的生活比死亡还要糟糕。越有智慧,就越烦恼。”

(8)、了解过一些心理学的知识,再去看叔本华的唯意志主义,会更容易理解。同样看过叔本华的哲学在去了解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也会轻松很多。我们更要追溯的是知识的本源,从知识最源头打开你的认知。

(9)、链接:https://pan.baidu.com/s/1E_r7Fg0wDXq-G9wecJWgjw提取码:ajbf  书名:在孤独中修行叔本华的人生智慧

(10)、相比于物质可以治疗的痛苦,能够摆脱无聊的只有精神财富。有活力的思想永远不会枯竭。

(11)、基于这点,叔本华认为“一个人所能得到的最好运数就是生活了一辈子,但又没有承受过什么巨大的精神上或者肉体上的痛苦,而不是曾经享受过强烈无比的欢娱”。

(12)、不管经历了什么事情,最终每个人都只能求诸于己。(歌德)

(13)、不同人之间在第一项上的差别是由大自然决定的,因此可以认为:这种差别对人的幸福所产生的影响要比第二项和第三项所造成的影响更根本、更彻底——因为后两项的差别是由人自行划分出的。人自身的优势,例如天才的头脑、伟大的思想或心灵,与人的地位或出身(哪怕是王公贵族)、财富等优势相比,就好像真正的国王与戏剧扮演中的假国王相比一样。伊壁鸠鲁的第一个门徒采多罗斯就曾为他的著作的一个篇章起过这样的题目:“我们幸福的原因在于我们自身之内,而非自身之外。”的确,一个人的幸福,乃至他的整个生存方式,最根本的就在于他自身的内在素质。这种内在素质决定了一个人能否获得内心的幸福,这是因为人内心的快乐和痛苦首先产生于人的思想、感情和意愿。而人自身之外的一切事物,都只能间接地影响人的幸福。所以,同一个外在事物或境遇对每个人的影响都不一样,哪怕人们所处的环境相同,他们所生活的世界也是完全不同的。这是因为一个人的感情、意愿以及对事物的看法才是与他直接相关的,而外在事物所能做的只是对上述事物起刺激作用。一个人生活在什么样的世界中,首先是由他对世界的理解决定的,世界由于不同的头脑和精神而呈现出不同的面貌。

(14)、叔本华父亲是非常成功的商人,后投水自杀身亡。母亲是当时颇有名气的作家,与歌德等文豪有所交往。他和母亲的关系一直不好。叔本华继承了父亲的财产,一生过着富裕的生活,情路坎坷、终生未婚。

(15)、rsddb越孤独越优秀!2017/9/814:47:21

(16)、同样命运的还有宋钦宗,还有明熹宗朱由校。朱由校很有意思。一个皇帝不理政事,把国家完全交于太监魏忠贤,自己每天醉心于做木工活。他的木工活非常好,很多专业木匠弄不来的,朱由校都搞得出来,并且像模像样。家具做好后,还让太监拿到集市上换钱。听来好笑。为什么?性格决定兴趣,兴趣决定幸福。做皇帝没意思,只有做木匠才快乐,才幸福。

(17)、这也是一般在艺术方面表现杰出的人,如诗人、画家、哲学家,都有几份抑郁的原因。甚至有种说法是大部分的诗人都是疯子。

(18)、rsddb越孤独越优秀!2017/9/814:43:13

(19)、正是由于这样的原因,相比于我们自身性格缺陷导致的不幸,我们更容易承受外部的灾祸。运气总是会改变的,只有个性不变。

(20)、叔本华认为,获得幸福最主要的方法,还是避免灾祸,而不是寻找快感。所有的快感和愉悦都是虚幻的和短暂的。关于人生,叔本华说,从小我们对世界总是充满了好奇和探索,对未来充满了神往。但随着我们慢慢长大,到青年,当我们遭遇的痛苦和挫折多了,我们会发现将来和过去都不是看上去的那么重要,只有现在才是唯一真实和确切的,而这个道理,却只有到我们老年时期才能体会。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到了老年之后会过得更加安宁平和的原因。

5、叔本华《人生的智慧》

(1)、摩登舞专业网站,尤其是以前最著名的舞蹈在线。

(2)、在厘清了这两者的关系后,叔本华提出了“智慧”获得人生幸福的方法。本书探讨的问题十分广泛,几乎囊括了人生中所有的问题,人是什么?

(3)、说了如此之多,读者恐已不知所云了吧。回归正题即是,我想告诉大家,叔本华对如今浮躁社会的意义就是,要学会独处,体会孤独之乐。

(4)、可说到底,历史折射的终是表象,表象下人们控制着那部分可控的意志,当在任何一方失去外力下,或意志被控后的情绪爆发,都会回归每个个体其原有的意志,即所谓的“重蹈覆辙”。

(5)、快乐是一种即时的幸福,而不是有待汇兑的银行支票,这简直是我们生而为人的最大恩惠。要知道,我们的存在,不过是生死两端中,短暂的瞬间而已。

(6)、但如果人们遵循我所讨论的规则,把生活的计划瞄准在避免痛苦,亦即远离匮乏、疾病和各种苦难这一目标,那么,这一个目标就是真实的,我们或许就能有所收益;

(7)、我上过心理咨询的课程,了解过萨提亚,这类就是抽丝剥茧去看到你的内心世界是一个什么样的场景和画面。张德芬“亲爱的,外面没有被人,只有你自己。”意思是所有的外在都是你内在心里的反映,这也是唯意志主义。

(8)、◆经典畅销书《金刚经修心课》《心经修心课》作者、暨南大学生活方式研究院联席院长费勇教授,亲笔撰文导读推荐!

(9)、西方的哲学是“思辨”,东方的哲学是“悟道”。不同的哲学流派都有不同的思想,而叔本华的哲学也是哲学的一分支,需要带着辩证和怀疑去理解。

(10)、最后,人向其他人显示的样子,也就是个体在他人眼中呈现的样子,这戏东西包括名誉、地位和名声等。

(11)、对于同样的事物,头脑庸俗的人可能认为是乏味的,而思想丰富的人却认为带着意味深长的韵味。总之,世界是什么样子取决于人的理解和看法。

(12)、在历史上,名人们对叔本华褒贬不有人说他是智慧的,有人说他是疯狂的,更有人说他是狂妄的、孤芳自赏的,但在我眼里,叔本华是孤独、正常又健康的。

(13)、而一旦成为像叔本华这种几个世界才出一个的思想家而言,他们的头脑是丰满的,他们的智慧使他们内心充盈着欢乐,他们不庸俗,他们也没有时间去像普罗大众一样去庸俗。看起来好像还很寂寞,孤独,实际上,他们是石磞中的水晶,他们是来引领普罗大众的,虽然大众普罗大众大抵最终也还是普罗大众。

(14)、不过叔本华的思想要在原作中才完整的呈现,像这种精选的入门书都很容易有这种毛病;你要是对哲学感兴趣,可以拿这个作引子。

(15)、综上所述,本人赞同叔本华的观点,因为天意不可违!很无奈的解释就是:顺其自然。

(16)、第人拥有的身外之物,主要包括财产和其它的占有物。

(17)、人生还是需要一点点哲学的,懂得哲学,会看得更通透,更容易掌握事物之间的客观规律。

(18)、说到叔本华,我想很多人应该不会陌生,他有很多名言,其实有一句很多人应该都听过,大概意思是说:人的生命就是一团欲望。欲望不能满足就会痛苦,满足了就会无聊。人生,就像钟摆一样,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

(19)、最后,人向其他人显示的样子,也就是个体在他人眼中呈现的样子,这戏东西包括名誉、地位和名声等。

(20)、有两样东西可说是我这一生中的挚爱,能有缘对其深入了解并从中得益,我真算是幸运的了。这两样东西就是叔本华的著作和古老的中医。

(1)、自我对个人幸福的贡献远胜于财富与名声。人的自我,以及他所具备的品质,永远是决定幸福的首要因素,因为一个人与自身不可分割、如影随形,而他的全部经历也都会被渲染上个人色彩。

(2)、rsddb越孤独越优秀!2017/9/814:58:10

(3)、此外,叔本华还认为,一个人自身拥有的东西越丰富,他对身外之物的需求也就越少,别人对他来说也就越不重要。因此,有些人可以不依赖别人,来寻找到自己所想想要的。

(4)、阿图尔·叔本华(Arthur Schopenhauer,1788—1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