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关于诚信的论述
1、孔子关于诚信的话
(1)、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承认不知道,这才是求知的正确态度。
(2)、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论语·卫灵公》
(3)、我想先在教师的角度谈谈对这一问题的看法:我们每次的监考并不是以多抓学生作弊为目的,如果咱们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做到考试不作弊,我们教师更乐得一个不监考的清闲。
(4)、⑩国之诚信,在固邦,在安民;人之诚信,在立世,在明道。
(5)、“重要概念”主要指表现文章主题思想的词语、体现作者观点立场的词语、反映深层含义的词语、概念上容易混淆的词语。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文中”一词,指在理解概念时,要有客观的意识,在整体把握全文的基础上,结合概念所处的具体的语境来理解;“重要概念”,是就概念在文中的作用而言,指的是对论述对象或论述中心、观点、思想等起重要作用的概念。这句话合起来就是指根据具体语境把握这些概念的意义。
(6)、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7)、D.通过对真书结构法三十六条的研究,我们就可以发现其他书体以及绘画、建筑等中国艺术所蕴含的美学规律。
(8)、 人性观,就是对人性的看法。一个人的人性观,决定他(她)与人相处的方式。《论语》与《商君书》的不同,人性观的差异是核心方面。
(9)、“谱”有标准、准则的意思。我们常说某人说话、行事“没谱”,是言其做事说话不遵守一定的规则、无法沟通、交流,也无法理解。“谱”是要大家都能遵守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谱”还有谱系的意思。谱系是历史性的,是一种传统。历史不同,传统不同,谱系也就不同,于是有各种不同的家法、流派。京剧的脸谱,也有不同的家法,同样是曹操的脸,勾画上也是大同中有小异。此外,凡称“谱”的,都是有待去实现的。“谱”自身是实践的“本”,好像是个具有普遍意义的设计方案。光有个脸谱不能成为“活曹操”“活包公”,要成“活某某”,还看演员如何去演。
(10)、 老子“身-家-乡-邦-天下”这样修德顺序,建立在“共情”基础上,由己及人,由近及远,由小及大。
(11)、10月29日,大彭书院邀请山东大学副教授邓联合做了一场主题为《先秦诸子说诚信》的专题讲座。百度了一下,邓教授是江苏徐州人,哲学专业,本科和硕士毕业于南京大学,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都是顶尖的人文渊薮和学术重镇。曾在机关、中国矿业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等单位任职,现供职于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所以对邓教授的讲座非常期待。按照邓教授讲课的脉络回顾一下。
(12)、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小车无,其何以行之哉。——孔子
(13)、D.“新子学”要参与世界文化的发展,就有必要从“照着讲”逐渐过渡到“接着讲”。
(14)、讲座前张老师领唱大彭书院院歌,根据录音记录:
(15)、(5)刘兆玉.《论语》之孔子为学思想管窥(J).学理论.20
(16)、 我用“秩序”替换“礼”,并非没有理由。因为孔子用“礼”,有两层意思,一种是永恒的上天的“生之秩序”,一种是历史性变化的现实的“礼制”。
(17)、不须犯一口说,不须着一意念,只凭真真诚诚行将去,久则自有不言之信,默成之孚。
(18)、子以四教:文、行、忠、信。(意思是孔子教学有四项内容:文献、品行、忠诚、信实。)
(19)、(翻译)孔子说:“君子要有九种考虑:看到的时候要思考是否看明白了,听的时候要考虑是否听清楚了,待人接物的脸色要考虑是否温和,容貌态度要考虑是否恭敬,说话要考虑是否诚恳,办事要考虑是否认真,遇到疑难问题要考虑如何向别人请教,怨怒发作前要考虑将引起的后果,看到名利时要考虑得到它是否合乎道义。”
(20)、C.如果像“共享书店”一样将书借阅带走,书店与图书馆的区别就不再明显。
2、孔子的诚信观论据
(1)、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2)、C.第三自然段肯定唐人对真书字体结构中“法”的研究,第四段接着论述真书结构法三十六条的重要性。
(3)、我每天都多次对自己进行反省:为别人办事是否尽心尽力?与朋友交往是否以诚相待?对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已经温习?
(4)、把握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辩证统是“十四五”时期高质量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内在要求,是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向更高水平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向更高水平地现代化迈进的必然要求。
(5)、中国是一个家庭本位的熟人社会、人情社会。由于重亲人、重熟人、轻视生人,造成了公私不分。由于重伦理、重人情、轻视规则,造成了情法不分。结果在家族和熟人圈的外部,在由生人构成的公共空间中,没有形成一套权威性、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则体系,以及相应的规则意识。
(6)、B.只有正义才值得信守,只有诚恳才甘愿信诺——内心的意愿,才是守约的根本。
(7)、 “天之道也”,天之道永恒自在,永恒之天道的自我变化,造成人间“礼”的历史性变化。重在坚守“天道”,坚守“天礼”,变革人礼。
(8)、(2018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9)、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10)、要依靠道德治理国家。这样就象北极星一样,虽然固定在一个地方不动,但群星却甘愿环绕在它周围。
(11)、所谓意念诚实,就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象厌恶难闻气味那样厌恶邪-恶,象喜爱美丽的女子一样喜爱善良,这样才能说心安理得,所以君子在一个人独处时必定要谨慎。
(12)、“说话真诚守信,就用来学习文化典籍,做事厚道谨慎句子大全http://Www.1juzI.coM/。孔子说,爱护臣下,就能提高道德,同守信用的人交友。”
(13)、喜欢曹操的理由:乱世出英雄,曹操乃一代枭雄。他文武全才,虽然常说他“宁可我负天下,不可天下负我”,但这也是成就他功业的手段,他赏识人才,会用人,虽然生性多疑,但对关羽重感情。
(14)、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颜渊》
(15)、 德属于儒家文化伦理范畴,是孔子极力倡导的。他希望人民崇德以修德,最终提高整个民德。而在《论语》中,“德”和“政”的相对应的词,德是行政的依据。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政”在此是一个名词,应当是现实中具体管理社会的政治规则。而“德”更可说根本,是一种塑造人民德性的核心价值观,是管理社会思想的秩序,也是一个人应当由内而外表现出来的一种德行。
(16)、作为大思想家、政治家,孔子正是看明了这一点,才将“民信之”作为为政立国最不可缺少的要素。既然最不可少,为何放在“足食、足兵”之后?因为取信于民必须有物质基础。若遇到灾荒饥馑无以养民,有外敌入侵无以抗击坚守,那就根本不可能取信于民。所以,此为政方略,是把备荒备战作为基本国策,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无可挑剔的。它不仅属于朴素的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也有相通之处。因为它隐含着对民众在国家兴亡、政权更迭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高度肯定。这分明是民生至上、民众至上,岂能与“道德至上”混为一谈!《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本是这一为政方略的题中应有之义,是对孔子政治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后来汉儒提出“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则是对于孔孟的正确理解和发挥。
(17)、庄子说诚信:至信自然,自在,自足,不为外物所役。
(18)、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摘孔子《论语》
(19)、A.儒家“生民”政治作为一种政治思想,认为“民”生于“天”,其内涵包括君民平等、施政为民等方面的内容,这与西方自由主义的理解高度一致。
(20)、 这几句讲的是,所谓“修德”,顺序就应当是设身处地,由己及人。
3、孔子说的关于诚信
(1)、(翻译)孔子说:“有益的快乐由三种,有害的快乐有三种。以得到礼乐的调节为快乐,以赞扬别人的长处为快乐,一多交贤能的朋友为快乐,这是有益的快乐。以傲慢自大为快乐,以无所事事地游荡为快乐,以过度的宴饮为快乐,这是有害的。孔子诚信的名言及解释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摘孔子《大学》
(2)、至德之世,不尚贤,不使能;上如标枝,民如野鹿;端正而不知以为义,相爱而不知以为仁,实而不知以为忠,当而不知以为信,蠢动而相使,不以为赐。是故行而无迹,事而无传。(意思是至德之世,人民本色生活,但是无处不当。行为端正而不自知是义,彼此相爱而不知是仁,诚实不欺而不自知为忠,言行得当而不自知是信……一切自然而然,没有当做特别的事记录下来。所以有古话:“善战者无赫赫之功善医者无煌煌之。”只是自然而然,因势利导而已。)
(3)、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你身上有的,别人身上也有。你家乡有的,其他乡里也有。你邦国有的,其他邦国也有。你天下有的,其他天下也有。
(5)、在论语《宪问篇》中,孔子还说过:"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和这句话一个意思。儒家是内圣外王之学,内重修身,外重实践,强调知行合一。正因为如此,孔子主张慎言,因为善言者或者大言不惭者往往流于空言,从而导致言行不知行脱节。在君子看来,这是可耻的。
(6)、“恭敬,友谅,泛爱众而亲仁;事父母。大车无輗。犯了错误,宽、子夏曰。’”
(7)、田忌赛马,以下等马对阵齐王的上等马,是赤裸裸的玩奸使诈。
(8)、《民法典时代的用工管理与风险防范---全流程风险识别、雷区避免与落地方案设计》(2本/套 2020年最新产品)
(9)、从总体上看,中国所表现出来的大国气质是:以和为贵而不愿树敌,求稳而非激进,顺势而变而非逆势而行。这在中国外交内政的政策与行为中能够看得非常清晰。第和为贵,是中国外交的首要特质。“和”是中国思想史上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其含义由音乐之和,到人际关系之和,到国家政事之和,逐步深化。追求和谐、珍视和平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的价值取向。第稳为上,是中国政治改革的关键目标。中国人向来注重次序和稳定。尽管中国历史上战乱频繁,但是,好治恶乱、好稳恶变的思想一直占有重要地位。第顺势而变是中国治理转型的重要特征。中国人非常重视审时度势、因势而变。当前,中国社会面临许多新问题与新挑战,由此促使中国治理不得不顺势而变。
(10)、 两者都着眼于有益生命,但路径选择不同。周公之道,是把”圣人“理解的一套代表”真理“的理论在社会中贯彻,老子之道,是保护民众自主,由民众自发互动中生一个自然秩序。这两种思路,在中国历史上不断变化形式出来。
(11)、政府诚信和干部诚信建设的另一个重大意义,在于为政者对社会道德建设无可替代的示范导向作用。《论语》记载,孔子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孔子用北辰星拱、风吹草偃来比喻政治道德与社会道德的关系,揭示了其示范作用的客观性和必然性。习近平总书记也深刻指出,“政德是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风向标”。没有政府公信和干部诚信,就不可能真正建立起社会诚信。各级d委政府、广大d员干部都应该强化这样的责任感和自觉性,率先深刻领会总书记诚信思想,带头弘扬儒家诚信文化,以自己的率信率行,为社会诚信建设营造良好氛围,提供坚强保障。
(12)、伟大人格的素质,重要的是一个诚字。——鲁迅
(13)、B.孔子关于诚信的论述之所以石破天惊,是因为他认为人在交往中不必拘泥诚信。
(14)、如果用一句话总结《论语》的中心思想,那就是:这本书是教我们如何做君子,如何不做小人的。我们区分一个人是好人还是坏人,主要是看他说了什么,做了什么。所以在论语当中,对于说话的艺术和技巧、“说什么”、“怎么说”,孔子和他的弟子们都有很多精彩的论述。从今天开始,我们连续五周持续推出“论语中的语言艺术”这个话题。
(15)、子曰:“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子罕》
(16)、 你的欲望和利益追求,你有别人也有。你不想被人杀,天下人也不想被人杀,你别动杀人的念头。你不想贫困,天下人也不想贫困,所以少去剥夺民众。你不想被奴役,天下人也一定不想被奴役,所以别想去奴役别人。
(17)、财富可以修饰房屋,道德可以修饰身心,心胸宽广可以使身心舒坦,所以君子一定要做到意念诚实。
(18)、自古皆有死,民无信则不立。——春秋孔子《论语·颜渊》
(19)、之所以杀牛宰羊起誓,其实还是信不过对方,用仪式唤醒对方内心对背誓后神灵惩罚的恐惧,对对方进行心理约束和控制。
(20)、(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孔子关于诚信的论语
(1)、我从十五岁开始致力于学习,三十岁便能自立于社会了,四十岁对各种事理不再迷惑不解,五十岁懂得了自然界的规律,六十岁对听到的事情能领会贯通,并能辨别是非真伪,七十岁时做事能随心所欲,但又不会超出礼法的规范。
(2)、(2018年高考新课标Ⅱ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3)、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此处情不是感情的意思,而是本性、实情的意思。就是只要上级讲信用,老百姓就会给你来真的。)
(4)、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论语•述而》孔子教育学生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文,便是文献典籍,主要体现为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孔子就是以六经教育学生的,却不仅仅是单纯的知识,其中也融入了孔子自己的思想。行,就是言行礼仪,为人的品行。他不仅教文献知识,而且教如何为人处事。而文、行,皆是一种外在的体现。孔子还注重内在的修养,即忠,信。忠的核心内涵便是尽心尽力,做任何事都需全力以赴,不得三心二意。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论语•颜渊》便可知“忠”是告诫弟子需勤勉尽责。而信,应是诚实守信。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孔子认为一个人诚实守信是立足于社会的根本,也是修身养德的基础。而如果没有人讲诚信,何以组成社会?可知“信”是社会运行非常重要的因素。而信在这四项教学内容之中,有着最为深奥的内涵。而孔子与学生平日里探讨的,则是治国安邦的学问。林语堂先生曾说:孔子在讨论教育的时候,始终以治国为宗旨。
(5)、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述而》
(6)、圣人不死,大盗不止。虽重圣人而治天下,则是重利盗跖也。为之斗斛以量之,则并与斗斛而窃之;为之权衡以称之,则并与权衡而窃之;为之符玺以信之,则并与符玺而窃之;为之仁义以矫之,则并与仁义而窃之。何以知其然邪?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则是非窃仁义圣知邪?故逐于大盗,揭诸侯,窃仁义并斗斛、权衡、符玺之利者,虽有轩冕之赏弗能劝,斧钺之威弗能禁。此重利盗跖而使不可禁者,是乃圣人之过也。(这段话不逐句翻译了。关于诚信,就是说我们用那些斗斛、权衡、符玺等外在的东西来表示诚信,但是那些能从中获利的人连这些诚信的工具一并偷了,由于获利的冲动非常之大,即使赏给他们冠盖豪车也不能激发他们的良知,即使刀斧伺候也不能吓阻他们的贪婪。)
(7)、诚是做人的核心,信是做人的根本。对国家诚信为忠,对父母诚信为孝,对朋友诚信为义。如果你想做一个忠诚国家,孝顺父母,诚待朋友的人,请在我们的班级诚信宣言上签下你的名字。
(8)、浩生不害问曰:“乐正子,何人也?”孟子曰:“善人也,信人也。”“何谓善?何谓信?”
(9)、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10)、在中等收入阶段,政府面临巨大考验。虽然国家和民众总体上不再贫穷(而是总体小康),但经济增长速度一般会降下来(因为原有增长方式不可持续,基数也大了),从而财政收入增长速度也会降下来。而此时社会矛盾却多发且激烈,民众在公共福利方面对政府有更多期望。但受经济增速放缓影响,公共收入增速则比以往更慢了。与百姓日益增长的公共福利需求相比,政府财力处于不充分且不均衡的发展状态。政府为缓解社会矛盾,又需要特别关注民生,以致容易陷入“两难”,甚至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在某种程度上,“中等收入陷阱”也是中等收入阶段的“公共福利陷阱”。
(1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摘孔子《论语》
(12)、如果和孟子的一段论述结合起来就比较好理解。孟子说过:“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这就迎刃而解了。意思就是言必信,行必果有个前提就是要符合道义。否则某个人说要杀人,难道非要他言必信?某个一头热的男人说非要追到某个姑娘,难道非要他死缠滥打的行必果?
(13)、白刃在前,斧锧在后,而却走不能死也,非其士民不能死也,上不能故也。言赏则不与,言罚则不行,赏罚不信,故士民不死也。(韩非子指出人性的弱点,如果赏罚不讲信用,民众就会不把法律当回事,刀架在脖子上也趋使不动。)
(14)、在家族外部,陌生人之间的忠信,靠什么来维系?答案或有三:
(15)、 后来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说法,也强调这一顺应,但内容有所不同,不是以“共情”为基础,而是以“格物”为基础。
(16)、(因失信而丧生的故事)古时有个商人过河时船沉了,他大声呼救,有个渔夫闻声而至。商人急忙喊:“你若能救我,给你100两金子”。待被救上岸后,却翻脸不认帐了。不料想他又一次在原地翻船了。有人欲救他,那个曾被他骗过的渔夫说:“他就是那个说话不算数的人!”于是商人淹死了。(不诚信)
(17)、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是人的理性中重要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工具理性指通过实践的途径确认工具(手段)的有用性,追求事物的最大功效,在近代主要体现为一种以工具崇拜和技术主义为生存目标的价值观。价值理性指通过“有意识地对一个特定的行为无条件的固有价值的纯粹信仰,不管是否取得成就”,注重行为本身代表的价值,即是否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等,甚至不计较手段和后果。孔子诚信思想是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辩证统一。今人对前者有充分的理解,而对后者的挖掘和阐发相对较弱。
(18)、孔子这句话,总得来说,是一种虚心好学的精神,但他又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虚心好学,,一个是反省自己。虚心学习是集中在这句话的前半部分,“择其善者而从之”这句话充分体现了一种虚心学习的好学精神。我们从孔子的求学经历可以看出,他的一生也将这句话践行到底。孔子的学问,都是从身边的人身上学习而来的,他一生拜了很多老师,只要从别人身上能够学到有用的东西,他都会虚心求教的。
(19)、D.文章针对当下出现的“共享书店”这一新兴事物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摆现象一一讲特点----析本质,论述思路清晰
(20)、对于自己的得意门生,孔子并不是一味地表扬,而是让其扬长避短,在自身基础上获得更大的进步。子贡太聪明,口才又极好,但恰恰是这样的人,说的多,做的少,做事爱走捷径,不肯下笨功夫。子贡和孔子的对话特别有意思,弟子问的好,老师答的妙。老师因材施教,点到即止,聪明的子贡也是心领神会。换作子路,孔子可能就要换个重锤敲一敲了!
5、关于孔子的诚信名言
(1)、(翻译)孔子说:“国家政治清明,那么说话和行动都要正直;国家政治黑暗,难么行为要正直,而说话要谨慎随和。”
(2)、子曰:“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颜渊》
(3)、(课程连载)打造理想教室|了解这3点,你也能打造出上海特级教师眼中的最美讲台!
(4)、子曰:“不逆诈,不亿不信,抑亦先觉者,是贤乎!”——《宪问》
(5)、 这话出自《论语·述而》,我用来讲孔子的人性观。
(6)、(解析)本段内容大概是:首先从书店里的菜谱说起,然后论述菜谱只是给人一个规范,运用菜谱必须把握火候,把握火候是实践性的,是艺术性的。最后又谈到了“谱”上,谈到舞台艺术中也有火候,是艺术家把这些“谱”用活了。概括思路时语言要简洁。
(7)、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8)、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9)、 想将"明德"明于天下之人,要先治理好国家。想要治理好国家,要先使家里秩序整齐。要想家里秩序整齐,就要先修身。
(10)、(立木为信)商鞅变法的时候,在城南门外了一根木头,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木头搬到北门,赏50金。有人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促进了新法的推广。(诚信)
(11)、 将心比心,由己及人,以关心自我生命为出发点,知道天下人也都关心自我生命,设身处地,将心比心,天下不会就黑暗混乱。这最适合用今天心理学常用的词,就是“共情能力”,英文是empathy。
(12)、一般而言,气质所指对象往往是具体的人,而较少与国家联系在一起。那什么是大国气质呢?大国气质就是一个大国基于其文化传统和长期的行为特征而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个性、风范和气度。
(13)、(名师点睛)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考核的方式是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
(14)、怍是惭愧。没经过认真思考而随意说出来的话,许下的诺言,要兑现当然很难。不能兑现,对对方、对自己都是伤害。所以孔子一再强调慎言敏行,少说多做。
(15)、10)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16)、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季氏》
(17)、信息是什么?通常的意思是音讯消息及其内容和意义。从本质上讲,信息是事物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属性,是客观存在的事物现象,但是它必须通过主体的主观认知才能被反映和揭示。
(18)、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
(19)、大学的目的,在于显明高尚的品德,在于使人们革除旧习,在于达到善的最高境界。
(20)、A.文章立足于公共福利刚性特征,重点剖析了发展中国家在中等收入阶段面临的困境。
(1)、孔子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在世时就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更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
(2)、现代信息及其技术形态能够广泛参与人类的知觉活动、概念活动甚至情感性活动,形成对人的智能的精确模拟,这使它得以摆脱对人的依赖性,成为与人对立的异己力量。这种科学技术与人的矛盾关系,是否意味着,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人及其社会的深刻信息化与人工智能超越人脑的对信息处理的强大功能,将把人类推向被奴役者的终极命运?学#科网
(3)、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论语•述而》这可谓是孔子为学内容的总纲领。
(4)、政治哲学是政治与伦理的耦合体,主要以善恶、正义与非正义等道德标准对政治事务做出评判,是关于如何获得美好生活和良序社会的理性反思与实践智慧。孔子搜集古文献,对夏、商、周三代政治作了道德的、价值的反思,又深入考察春秋列国政治,积极投身实践;他汲取前人思想精华,标举仁学的旗帜,对于政治的目的、规律、规范、理想的政治生活、为政方略等,都有深刻论述,构成了含蕴丰富的政治哲学。主要内容如下:
(5)、C.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公众已经完全被掌握计算机技术和计算机语言的少数专业人士奴役。
(6)、考试作弊获得好成绩比考前复习进而考个好成绩要轻松的多,立竿见影。但是对自己的学习知识不利。
(7)、原文: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8)、事实上,书店作为一种市场化机机构,它经营的好坏,评判权最终还是在市场和消费者手上。明晰这一点,其实不必要太在意书店的形式,市场自然会会给出最客观的答案。
(9)、这段老子论述政府(统治者)和民众的关系,暗合现代政府的理念:就是最好的政府是你平时觉不到他的存在,但你一有困难它就立即出现;差点的政府就是整天大轰大嗡,今天一个惠民工程,明天一个便民措施,整天忙于曝光刷存在感,以求得老百姓(或者百姓演员)说这个政府不错;再其次就是三胖子那种政府,一不小心犬决、炮决伺候,老百姓化饥饿为恐惧,化恐惧为热情,只剩下拼命鼓掌和热泪盈眶;再差一点,老百姓都不把政府当回事,编段子骂它。政府不讲信用,所以老百姓才不信它。
(10)、如果学了之后,又注意经常不断地去温习,不也是令人很高兴的事吗?假如有朋友从远方来向自己求教,心里不也感到很快活吗?在别人不了解自己的情况下,却能做到不怨天尤人,具备这种道德修养的人难道不可以称为君子吗?
(11)、C.文章谈到中等收入群体基本特征,是为了论证收入差距扩大加剧社会矛盾和不稳定。
(12)、(翻译)孔子说:“赤手空拳和老虎搏斗,不用船只而趟水过大河,这种死了都不后悔的人,我不同他共事。同沃共使的一定要是遇事谨慎小心,喜欢动脑子想点子来完成任务的人。”
(13)、D.中庸要本于诚,诚信要诚于中。因此,诚信是关乎着内心的本源,是为人为事的出发源点。
(14)、下面所列当今现象,不能体现倒数第二段所说“科学技术与人的矛盾关系”的一项是
(15)、孔子还说过:“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为政22)他说,一个人没有诚信,不知道他办什么事能行得通,就像大车(牛车)上没有輗,小车(马车)上没有軏,车怎么还能行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