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句子网

精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意思翻译72句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意思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原文及翻译

(1)、(2018深圳中考)阅读下面文段,完成28——30题。(9分)

(2)、⒊第二自然段主要阐述要成就大业,必先在思想上、生活上、行为上等经受一番艰苦磨练的道理,其中阐述在思想上受磨练的句子是“苦其心志”,在生活上受磨练的句子是“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在行为上受磨练的句子是“行拂乱其所为”。

(3)、(乙)陈禾,字秀实,明州鄞县人。元符三年进士。时天下久平,武备宽弛,东南尤甚。

(4)、“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说得多好啊,一个人假设常处于安乐的生活中,不思进取,没有忧患意识,就会走向灭亡。

(5)、说明人才必须经过艰苦磨炼的作用的句子是:          ,        ,      ,      ,     ,          ,        ,           。

(6)、(2019北京)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2—14题。(共8分)

(7)、⒍《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的中心句(中心论点)是“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作者认为国家长盛不衰,就需要有“法家拂士”和“敌国外患”。

(8)、舜发于吠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高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9)、                                        

(10)、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于畎亩之中”做“发”的状语,“于版筑之间”做“举”的状语,此句是状语后置的倒装句,还是被动句)译: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

(11)、⒉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古义:被举用   今义:往上托,推举

(12)、⒌而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而后”,然后)

(13)、一个人,常常发生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在内心里困惑,思虑阻塞。然后才能知道有所作为,别人愤怒表现在脸色上,怨恨吐发在言语中,然后才能被人所知晓。

(1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的中心句(中心论点)是“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作者认为国家长盛不衰,就需要有“法家拂士”和“敌国外患”。

(15)、(甲)(乙)两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都提出了治国的观点,这些观点有何异同?请结合选文内容具体分析。(3分)

(16)、⒑你能列举出一个论证“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例子吗?

(17)、恶劣的环境可以激起人的忧患意识,使之为改变现状,生存发展而积极奋发,最终能得以发展,强大起来;安逸的环境容易消磨人的意志,易使人堕落,最终在安乐的环境中灭亡。

(18)、(乙)苏秦者,东周洛阳人也。东事师于齐,而习之于鬼谷先生。

(19)、⒈必先苦其心志 苦:使……痛苦   ⒉劳其筋骨 劳:使……劳累  

(20)、《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指出了艰苦磨炼益处的句子是:         ,            。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意思翻译

(1)、⒊饿其体肤   饿:使……饥饿   ⒋空乏其身 空乏:使……穷困

(2)、人恒过,然后能改;因于心,街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乙)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3)、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危机意识,这个国家迟早会出问题,一个企业如果没有危机意识,迟早会垮掉,个人如果没有危机意识,必会遭到不可测的横逆。未来是不可预测的,而人也不是天天走好运的,就是因为这样,我们才要有危机意识,在心理上及实际作为上有所准确,好应付突如其来的变化呀!

(4)、百里奚等6位古代圣贤从贫贱中起家的例子,以其大气磅礴、不容置辩的逻辑论证和排比论证,深刻阐发了外部环境与个人成败、国家兴亡之间的密切关系。

(5)、⒈舜发于畎亩之中  古义:被起用  今义:送出,发生

(6)、(甲)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7)、(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

(8)、(20巴中中考)阅读下面(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9)、(15)恒过:常常犯错误。过,名词用作动词,犯错误。

(10)、写作应用,此素材可应用于如下作文话题与观点:

(11)、人恒过然后能改(16);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18);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2)、如果没有准备,不要谈应变,光是心理受到的冲击就会让你手足无措哩!有危机意识,或许不能把问题消弭,但却可把损害降低,为自己打造生路!

(13)、⒋而后喻  古义:明白,了解  今义:说明,打比方

(14)、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5)、(13)所以:通过……方法,来。动心忍性:使他的内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

(16)、(1)多难兴邦:国家多灾难,可激发人民发奋图强,战胜困难,使国家兴盛。

(1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处在忧虑祸患中可以使人或国家生存,处在安逸享乐中可以使人或国家消亡。

(19)、⒐第四段独立成段,作用:强调,突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20)、例:吴越之战后,越王卧薪尝胆,最终打败吴国,取得胜利;而吴王夫差却贪图享乐,最终导致国家灭亡。

3、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意思

(1)、⒊第一自然段运用排比的修辞,作用是:概括六个历史人物的事迹,突出“生于忧患”这一中心论点,增强语言气势。

(2)、⒊征于色,发于声   古义:征验,表现  今义:走远路,打比方

(3)、⒎入则无法家拂士  古义:在里面,指国内(名词)   今义:进入(动词)

(4)、⒑你能列举出一个论证“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例子吗?

(5)、然而道理在此还没有说完,上面只谈到,在人与客观环境这一对矛盾中,客观环境对人的触动,反过来,针对人的主观世界对此又是怎样做出反应,孟子接着指出:“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客观环境的困难和自身判断的失误,造成人在改造客观的过程中的错误,而他也就在不断克服困难的过程中积累了经验教训,从而达到“能改”的境界——这个“能”,从语义上讲,不仅体现了人的愿望、决心,也体现了人的能力。他因为自身所遭遇的困难而忧虑、痛苦、困惑,造成内心的压抑,而他也就在不断冲破这些心理压抑的尝试中,活跃了自己的思维,激发了自己的创造力。

(6)、⒍所以动心忍性 动:使……惊动  忍:使……坚韧   (使动用法)

(7)、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8)、“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9)、⒒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关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体会。

(10)、⑵入则无法家弼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11)、出处:《孟子·告子下》:“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2)、⒉第一自然段,从议论的角度看,它的作用是:为下文论述论点提供有力的事实论据。论证方法:举例论证

(13)、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使……痛苦)其心志,劳(使……劳累)其筋骨,饿(使……受饥饿)其体肤,空乏(使……资财缺乏)其身,行拂乱(使……颠倒错乱)其所为,所以(用这些来……)动(使……惊动)心忍(使……坚忍)性,曾(通“增”,增加)益其所不能。

(14)、为下文论述论点提供有力的事实论据。论证方法:事实论证

(15)、只要你把人做好,这个世界都属于你。中国有一句话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意思是:(人要有忧患意识!)用现代的流行语言来说,就是要有(危机意识)!  

(16)、(3)欧阳修:“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17)、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一命题的明确提出,在孟子也许只是为了给人以政治道德上的启迪。但作为一条具普遍意义的人生哲理,其影响绝不仅仅表现在政治道德上。特别是“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两句,直接导引了中国古典文学艺术创造的一条极重要的美学原则的形成,这就是“发愤抒情”这一美学创作原则。这亦是千百年来,孟子此篇所以脍炙人口的原因。

(18)、本文是一篇论证严密、雄辩有力的说理散文。作者先列举六位经过贫困、挫折的磨炼而终于担当大任的人的事例,证明忧患可以激励人奋发有为,磨难可以促使人有新成就。接着,作者从一个人的发展和一个国家的兴亡两个不同的角度进一步论证忧患则生、安乐则亡的道理。最后水到渠成,得出“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结论。

(19)、——世上没有(永久)的事,万一失业了,怎么办?

(20)、所以上天将要降临重大责任在这个人身上,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而体肤消瘦,使他缺乏钱财、受贫困之苦,使他所行不顺,做事错乱,用这些来使他的内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韧,增长他过去所没有的才能。

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意思10字

(1)、策划审核:酒酒 一路芬芳   安  王石磊 

(2)、(20昆明中考)阅读(甲)(乙)两则选文,完成9-13题。(12分)

(3)、观点:(1)逆境可以造就人才。(2)顺境也可以出人才。(3)顺境和逆境都可以出人才。

(4)、⒈发 舜发于畎亩之中(被起用)                

(5)、⒊第一自然段运用排比的修辞,作用是:概括六个历史人物的事迹,突出“生于忧患”这一中心论点,增强语势。

(6)、人恒(常常)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通“横”,梗塞,指不顺)于虑,而后作(奋起,指有所作为);征(征验,此处有表现的意思)于色(脸色),发于声,而后喻(明白,了解,如“不言而喻”“不能喻之于怀”)。入则无法家拂(bì,通“弼”,辅佐)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7)、⒒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关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体会。

(8)、观点:(1)逆境可以造就人才。(2)顺境也可以出人才。(3)顺境和逆境都可以出人才。

(9)、⒊孟子把孔子“仁”的观念发展为“仁政”思想,主张以“仁政”统一天下,提出“民为贵,君为轻”,劝导统治者重视人民。

(10)、⒍所以动心忍性  古义:用这些来……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11)、过期的食品不能吃,过期的观念也不能用。21世纪的成功学,不是你赢过多少人,而是你帮过多少人。学助人成功的本领。世界上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就是自己。人成功在短板上人失败在短板上。人成功在缺点上人失败在缺点上。成功是优点的发挥失败是缺点的累计。

(12)、这样以后可以知道,忧虑患害使人发展,安逸享乐使人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