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句子网

精选关于巴金的资料简介最多2句141句

关于巴金的资料

1、关于巴金的资料简介40字

(1)、眼睁睁看着国风慢慢弥漫出一阵说不出来的邪气,男不男、女不女、孩子没有孩子样,让人着实担忧。担忧归担忧,我们好在不用吃巴金十年“牛棚”的苦,好在我们还能继续文章,好在我们还能尽情歌唱。只是很多歌唱声淹没在茫茫网络里,无人问津罢了。

(2)、八十年代,“文革”的阴影仍然让巴金忧虑和恐惧,噩梦也因此而不断纠缠着他。一年春节期间,电视上重新播出样板戏,让他心里恐惧。当天晚上,他就梦见和熟人们又关进了牛棚交代自己的罪行……

(3)、在过了将近十年后,当冰心遇到困难的时候,巴金亲自为她出版了《冰心著作集》,两人也因此而成为了难得的朋,在之后冰心去了日本,隔着老远的距离,也没有阻碍两人之间的密切联系。

(4)、冯骥才与晚年巴金交往甚多,与《收获》关系也极为密切。他说:“‘文革’结束后不久,我开始文学创作,从《铺花的歧路》开始,《收获》发表了我的主要作品。当时,是巴老当年亲自决定发表我的作品,对于他的培养和影响,我终生难忘。”他说,巴金永远不会离开我们:“一个伟大的心停止了跳动。从‘五四’到‘文革’,再到改革开放时代,巴金一生都是中国作家良心的代表,他的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作家。在巴老在世的时候,包括冰心等老人,我们感觉到‘五四时代’真是可以触摸到的,仿佛就在眼前。如果静下来想想,这真是完全神奇的,他把一切都留给了我们。时代良心、社会责任、火一样的情感、悲天悯人的精神,这些留在他的作品中的东西,好像一样也没有带走。伟大的生命好像带走了,但情感留给了我们。”

(5)、1957年7月,任《收获》主编。同年始编《巴金文集》14卷本,至1961年编定后出版。

(6)、一天夜里,他梦见样板戏里的“英雄”要掐他的咽喉,从干校的床上掉下来。

(7)、1923年,巴金从成都外语专门学校毕业后赴上海,不久到南京东南大学附中读书,1925年夏毕业。在此期间,巴金积极参加了许多社会活动。

(8)、虽然这过程中,难免会有辛酸、委屈。但你要知道,没有谁的生活不辛苦,每个看似轻松光鲜的人背后,都有一段硬撑的过去,撑过白天的疲惫,撑过夜晚的孤独,坚守着最初的梦和爱,用日夜的打拼争取向往的生活。

(9)、有意思的是,巴金第一次注意到死亡,感受到死对自己心理的影响,是一只公鸡的被杀。那时他很小,是在四川的广元县,父亲在那里做县令。这棵现在郁郁葱葱的大树,据说就是当年县衙门的所在地。巴金和父母便住在这里,与他相伴的有兄弟姐妹,也有一群鸡。

(10)、“像斯芬克司的谜那样,永远摆在我眼前的是一个字——死。”

(11)、巴金从内部对封建家庭作集中而又深刻的成功描写,彻底撕开封建家族制度虚伪的面纱,显露它吃人的本质,并明确揭示它“木叶黄落”的穷途末路,是巴金对于中国现代文学的一个特出贡献,也是《激流三部曲》最杰出的思想意义所在。

(12)、巴:这几个人物我比较熟悉,生活也比较熟悉。

(13)、可见在那个年代,很多文人都惨遭不测,能够活下来,都是不幸中的万幸。巴金想要揭露那一场惊心动魄的大骗局,也是为了不让后代子孙再遭灾难。所以巴金是边写,边感到非常沉重,更是感到非常痛苦。

(14)、巴:据说拍了好些,后来篇幅不够,删掉了,一些和解的地方都删掉了。他们两个主要是生活越困难,人的脾气越大,所以他们情绪不好就吵架,生活不好也有关系。

(15)、(29) 郑荣来:《中国现代文学馆筹建处正式成立,胡乔木前往祝贺,巴金赠巨款和大量藏书》,《人民日报》1982年10月17日第1版。

(16)、“她怕人看见,每天大清早起来,拿着扫帚出门,扫得精疲力竭,才回到家里,关上大门,吐了一口气。但有时她还碰到上学去的小孩,对她叫骂‘巴金的臭婆娘’。我偶尔看见她拿着扫帚回来,不敢正眼看她,我感到负罪的心情,这是对她的一个致命的打击。”

(17)、巴金的短篇小说题材丰富多样,但总体也可归结为六类,其书写外国人生活的作品,这类作品集中在《复仇集》、《电椅集》中,《光明集》里也有一部分作品。这类作品描写了许多外国人的故事,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外国人形象。其反映农民 工人 知识分子 小公务员 革命者等各阶层人民的苦难生活以及他们的反抗斗争。

(18)、巴金最终选择放弃了《一双美丽的眼睛》的写作,当然不排除身体健康状况一年不如一年的事实,当然更主要的是为了专心写《随想录》这部大书。由此可知,《随想录》在巴金心中的分量之重。

(19)、关于《寒夜》的修改。巴金在《关于〈寒夜〉》中提到,“过去我已经改了两次,就是在一九四七年排印《寒夜》单行本的时候和一九六〇年编印《文集》最后两卷的时候”,“我更喜欢收在《文集》里的这个修改本”。巴金在与孙道临的交谈中提到,《寒夜》“解放后,重版几次,我也改过一些”,这里指的当是巴金在1960年底在成都编辑《巴金文集》第十四卷时作的修改。关于这次修改,正如巴金所言,“主要是把人物性格写得更复杂一些,更丰富一些”,“主要是性格方面改过一点”。

(20)、孙:广播电台对台部的同志希望您谈谈《寒夜》创作的情况,您是不是能稍微讲一点?

2、关于巴金的资料简介最多2句

(1)、假舅舅成功了。他们一行人带着那位姑娘回到上海,把她交给了另外一位亲戚。他在用行动来体现从母亲那里接受的教育:帮助那些在困苦中需要扶持的人。他为此而问心无愧。

(2)、回复“中考”(获得十年中考试卷及参考答案)

(3)、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任《救亡日报》编委,与茅盾共同主编《呐喊》(后改名《烽火》)杂志。

(4)、第一次是在自家院子,卧看时,所见的天空有限,显得深而且远,因此有回到母亲怀里的感觉。第二次是在南京的菜园地,作者当时挣脱出了封建家庭的樊笼,来到大的天地中,接受了自然科学的知识,因此觉得星星很亲切,光明无所不在。第三次是在海上,船动星移,追引起梦幻之感。去国之际,对未来有种种设想,又有淡淡的乡愁,不由又回忆起童年来了。

(5)、巴:主要演员都不错。有许多人,抗战时期在重庆住过的,都还觉得亲切,写那个时候的生活。

(6)、(12) 巴金1981年1月9日致姜德明信,《与巴金闲谈》第180页。

(7)、这是生活书店2017年推送的第175篇文章

(8)、这座大门让巴金最难熬、最难受也最难忘的日子是在文革中。

(9)、这俩人见面,还是在20世纪30年代,两人为了共同的写作目的来到北京,到了北京之后,巴金的文学热情深深地打动了冰心,冰心第一次见到巴金,就把他当成自己的弟弟看待。

(10)、(16) 曹禺:《致巴金——响应建立“中国现代文学馆”》,《人民日报》1981年4月2日第8版。

(11)、当然,随着自己心智的成熟,我的读书范围更广了。但是,巴金的书,的确是我读新文学书的起点,也一直是我喜爱的。

(12)、这是李锐先生。在高级干部里面,李锐先生是率先写回忆录的人,他的《庐山会议实录》是非常重要的一本书,应该是传世之作。他的写作也是和当时巴金这些文人的写作构成了整体。我当时找他,是因为他写了一些杂文,我看到了,后来又写了小文章,我就找了他,变成了他的随笔集,后来就请他写了这本回忆录《大跃进亲历记》,守在陈思和与我主编的“火凤凰文库”。

(13)、鸣凤是阶级压迫的受难者。痛心疾首而又无力反抗的力量禁锢着她的感情,她与觉慧爱恋,她的自由,她的一切对幸福生活的希望,她不能自主,她得受人摆布。“人与奴”“爱与卑”在这个少女的心中这两对矛盾越来越尖锐,交锋越来越激烈。她的死是被压迫阶级对压迫阶级的强烈反抗。她到底用是清白之躯捍卫了自己作为人的尊严;她用自己年轻优美的生命向专横残酷的封建等级制度提出最严厉的抗议!鸣凤的死加速了高家衰落,尤其在高家垒筑的封建仕宦的脆弱而又顽固高墙上打开了一道缺口,唤醒了高家第一个叛逆者——觉慧。 

(14)、佩珠父亲在上海突然失踪,她委托吴仁民回上海寻找,自己留下来继续朋友未完成的事业。

(15)、                廴       匚

(16)、(22) 新华社北京电讯:《中国作家协会召开主席团会议,决定恢复胡风的中国作家协会会籍》,《人民日报》1981年10月14日第4版。

(17)、在这座大门里长大,睁开眼睛打量身边的世界。看到的一切,感受到一切,让他最终成为大家庭的叛逆,成为社会革命者,成为一个用笔来呼喊的战士。

(18)、我很喜欢文中描写繁星的一段:“深蓝色的天空里悬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船在动,星也在动,它们是这样低,真是摇摇欲坠呢!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霎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这时我忘记了一切……”试试静静闭上眼睛,脑海中是不是能勾勒出这样美丽的画面呢?静寂的夜,星群密布的蓝天……让人不经意地联想到另一位大师凡·高的作品—《星夜》,两种不同的艺术表达方式,而给人们带来的却是同一种美丽的境界,如果要给这两幅画打个分的话,我想《繁星》一定更胜一筹,因为它没有色彩及线条的束缚,给读者留下一片想象的天空,想象是美丽的,无边无垠的,能带每一个读者都不一样的“繁星”,这也是《繁星》的魅力之一吧,可见巴老又是如此高明,不仅把繁星之美带给我们,更创造出《星夜》望尘莫及的艺术效果。文末处写到“那个天上的巨人”,似乎是个悬念,想必这“巨人”不只是单单指天上的星星吧!

(19)、四个月后,巴金正式发出“创办一所中国现代文学馆”的倡议:

(20)、孙:现在看这个电影,这三个人倒还是可同情的人物,有一点复杂。

3、关于巴金的资料简介20字

(1)、1945年,于重庆作《第四病室》。11月返回上海。

(2)、从表面看,高家“一家人读书知礼、事事如意”,家庭内部尊卑有序,礼法森严;但实际上,在这个大家族中处处都充满着激烈的尔虞我诈和勾心斗角。为了争夺家产,陈姨太、克安、克定等打着维护家族荣誉和高老太爷的招牌,耍尽了花招。他们先是闹“鬼”,吓死了老太爷,接着又闹“避血光”,害死了瑞珏;他们很清楚是军阀混战,导致商场被毁,但却硬逼觉新赔偿股票的损失,并且在老太爷尸骨未寒时大闹分家。除此而外,这个封建大家庭挥霍奢侈的寄生生活,还造就了一代整日只会挥霍无度,过着穷奢极欲糜烂生活的“败家子”,这在高家“克”字辈人物身上显得尤为突出。如高老太爷最喜欢的五儿子克定,不但嫖、赌、抽大烟、玩小旦样样精通,而且还骗取妻子的金银首饰去当卖,在外面私设公馆,蓄妓取乐。

(3)、孙:这次中央台对台湾广播部让我来朗诵您的《寒夜》,我还是很愿意。

(4)、图:巴金保存的一帧现代文学馆(万寿寺)正门照片

(5)、关于北影厂阙文执导的《寒夜》。1984年12月,北京电影制片厂推出了阙文执导,阙文、林洪桐编剧,许还山、潘虹主演的电影《寒夜》。巴金在与孙道临的对谈中提到,“阙文他们拍电影,到医院去看我,我又谈过一次”。为了更好地拍摄《寒夜》,导演阙文特意去医院拜访过巴金两次。1982年12月12日下午,阙文与北影当时主管创作的副厂长武兆堤、《寒夜》的责任编辑王陶瑞到华东医院拜访巴金,巴金谈到,“电影改编是再创作。改编者有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处理。就按照自己的想法改变嘛,我不干涉”。1983年3月26日下午,阙文带着主演再次看望巴金,巴金在这次谈话中对《寒夜》的创作意图以及汪文宣、曾树生的形象作了细致讲解。另外,巴金在访谈中提到的关于《寒夜》的两篇文章,一是1962年6月出版的《作品》新第一卷第六期合刊“作家书简”栏刊发的《谈〈寒夜〉——谈自己的创作》,二是1981年2月24日香港《文汇报》发表的《关于〈寒夜〉》。

(6)、孙:昨天我去看了北影厂的《寒夜》,您看了吧?

(7)、巴:吴楚帆演的也不错,这个演员演的也挺好。他又高又大,他也演觉新。

(8)、江门新会的“小鸟天堂”,名气很大。记得孩童时代,便知道这里因我国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鸟的天堂》一文而名声大震,使此后的“小鸟天堂”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景点。只要一提起它,脑海里便会构筑起一幅美好的画图,想像着新会那一棵很出名的榕树,树上每天有数不清的小鸟。

(9)、在两人都老年之时,巴金建立中国现代文学馆,冰心则把自己一生中最珍贵的字画都捐献给了文学馆。在之后,冰心研究会的成立,巴金也是研究会的会长。

(10)、当然那些不爱国的文人,就另当别论了。还有那些喜欢发出社会真实声音的文人,想批判现代社会的戏子当国的文人,他们多少也陷入了困境,发不出声音来。这也是我们这代文人要去面对的,文不如娱的时代,何时是尽头?

(11)、这两人站在一南一北,为了解放思想推动社会发展,写出了一篇篇让人发人深省的文章,让当时的青年认识到什么是真正的知识分子,就连巴金研究会的副会长周立民都说:这两人的友谊就是超出了个人,他们是代表着中国当代知识分子的博大的胸怀和高贵品格的友谊。

(12)、1924年,老舍赴英国相田任汉语教师,一直工作到1929年。在那里,他阅读了大量西欧文学名著,并开始了小说创作.初期的作品,如《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等,幽默中含有讽刺,颇近于英国作家狄更斯的笔致,但夸张有时略嫌失度,几乎跌入油滑。

(13)、八十年代,当时我在《北京晚报》工作,一九八六年,“文革”结束十周年之际,我们“五色土”副刊做了一个征文叫“难忘一事”,七千多篇来稿里面百分之七十以上都是谈“文革”的。只发表了为数不多的几篇。我觉得文章太珍贵了,就重新选了一些当年的红小兵的回忆,包括批斗吴晗,抄田汉家的回忆,编了一本《滴血的童心——孩子心中的“文革”》,我请冰心写序,冰心在序的第一行就谈到她刚读过巴金的《十年一梦》的文章。

(14)、巴金一直在想用作品温暖读者,一直希望把心交给读者。他没有想到,这一次,他会在现实生活中扮演这样一个角色,向一个弱女子伸出援助之手。

(15)、(9) 巴金:《现代文学资料馆》,《巴金全集》第16卷第295页。

(16)、他承认自己人生的坎坷和艰难,但支撑他与命运抗衡、执着地走向生命终点的,永远是对理想的热爱和坚信:

(17)、长篇小说《骆驼祥子》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老舍(1899~1966)的代表作。

(18)、1940年七月始,辗转于昆明、重庆、成都、桂林、贵阳等地,从事抗日文化宣传活动。

(19)、1950年,7月,当选为上海文联副主席。11月,他参加了华沙第二次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后又五次访问前苏联。

(20)、回复“古诗2”(获得初中必背古诗文言文文档)

4、关于巴金的资料有哪些

(1)、1925年,8月,毕业于南京东南大学附中,准备报考北京大学,因病于上海休养。9月,参加发起无政府主义组织上海民众社并出版《民众》半月刊。本时期翻译克鲁泡特金的一些著作。

(2)、“我写因为我有话要说,我发表因为我欠债要还。十年浩劫教会一些人习惯于沉默,但十年的血债又压得平时沉默的人发出连声的呼喊。我有一肚皮的话,也有一肚皮的火,还有在油锅里反复煎了十年的一身骨头。火不熄灭,话被烧成灰,在心头越积越多,我不把它们倾吐出来,清除干净,就无法不做噩梦,就不能平静地度过我晚年的最后日子,甚至可以说我永远闭不了眼睛。”于是,在巴金这里,叙述梦不再是写作的一种技巧,也不是文学想像的补充,而是痛苦心灵的真实再现。

(3)、无论年轻时,还是晚年,巴金总是处在痛苦精神状态之中。爱做梦,爱写梦也就成了他的生活的一部分。

(4)、他多次强调“我说我写作如同在生活,又说作品的最高境界是写作同生活的一致,是作家同人的一致,主要的意思是不说谎。”同时巴金还贡献了以“两个一致”的典型化方法和“比较象活人”的性格真实的现实主义美学理论;

(5)、三兄弟是高老太爷的继承人,但具有不同的性格。克明的作风比较正派,克安、克定是地主阶级“坐吃山空的败家子”典型,在父亲的荫庇下,吃喝嫖赌、抽大烟、捧戏子,挥金如土,把父亲的那种淫秽的行径完全继承、效法了下来,平时对高老太爷敬重的唯恐不周,但高老太爷刚刚去世,这些人就为财权族权争闹不休,演出了一幕幕的丑剧。 

(6)、孔教会的会长,封建礼教的顽固维护者,同时又是杀人不眨眼的刽子手。 

(7)、巴金一九九九年病重,二〇〇五年去世,这六年时间是在非常痛苦的状态下度过的。前几年插管还能吃,还能睁眼,还能握手,还能说,但实际上不能交流了。我有一篇文章就说,巴金最大的痛苦是不能够写文章了,因为他一直在强调,要把心交给读者。但是作为一个脑子还清楚,他有话想跟读者说,但是又不能写,这是巴金最大的痛苦。

(8)、这三篇作品反映了法国大革命时期的社会生活,总结了那段历史的教训。其描写 40 年代小人物的日常生活,表现了他们的不幸遭遇,收在《发的故事》、《小人小事》等集子中,其中的某些作品体现了巴金创作风格的转变。

(9)、综合整理:学与写作文ID:yiqiwujiandao

(10)、到礼堂门口的时候,要凭票入场,他说我要进去。然后人家说你不能进去,你有票吗?我没有票。没有票就不能进。我就要进。他说那不行,你没有票怎么能让你进?他说我要不进去,你们这个会就开不成。他说为什么开不成?我是于光远,就这样让他进去了。他是用喜剧来回忆“文革”的。所以,我觉得关于“文革”有很多种写法,所以喜剧也是最高境界,叙述方式可以不一样。但是这个时代,我们知道“文革”有很多很惨烈的,但是也有很多荒唐的,荒唐的用悲剧沉闷的语调写不出那种味道,但是像这种笑话式的,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才能反映它的方方面面。像巴金这个人写不出来,因为巴金是没有幽默感的,他不是一个善于聊天的人。而于光远是一个善于聊天的人,人和人不一样,但是对历史的态度他们是一样的。

(11)、凡有付给我的稿费,请迳(径)寄:北京八一○一信箱,中国现代文学馆巴金收。备注项请注明“稿费”,以便登收

(12)、这种挑战来自两方面,一是他的儿子辈的人,坐吃山空的荒唐生活在腐蚀着这种家长制,一种是孙子辈的新青年针锋相对的反抗,典型事件就是觉民拒绝他安排的婚事最终逃婚成功。

(13)、老舍,原名舒庆春,宇舍予.满族人.他出生于北京城一个贫民家庭,在北京底层市民的生活环境中长大。

(14)、(26) 罗荪1982年1月1日致巴金信,孔瑞、边震遐编:《罗荪,播种的人》第271页。

(15)、巴金在自己将近百岁时候,就有曾感言,他感言什么呢?感言自己能够活下来不容易,他更叹息很多才有横溢的大才子没有他这么庆幸活了下来,比如说作家、翻译家傅雷夫妇,钢琴家顾圣婴和她的父母,作家叶以群,著名演员言慧珠,还有巴金的大学同学,有近三十年d龄的陈琏,还有陈布雷的女儿,都是受害者,陈布雷的女儿她只能从十几层高楼一跃而下以洗自己的清白。

(16)、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男,成都, 四川,人,出生于嘉兴, 浙江巴金,本名李尧棠,又名佩竿,吉利、黑浪、春风等。又名芾甘,作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爱国民主人士,在中国无d派,巴金于1904年11月出生于成都, 四川的一个封建官僚家庭。五四运动,之后,巴金深受新思想的影响,并在这一思想的影响下开始了自己的反封建斗争。1923年,巴金离开家乡到上海, 南京等地学习,开始了长达半个世纪的文学创作生涯。巴金在文革后写的《随想录》,内容简单,感情真挚,充满了作者的自责和自省,被誉为“20世纪中国文学的良心”。

(17)、回复“古诗3”(获得高中必背古诗文言文文档)

(18)、八十年代,当巴金写《随想录》的时候,韦君宜是人民文学出版社的负责人。我亲身经历过一件事情。一九八二年我毕业之后分到《北京晚报》,一九八四年做一批作家近况的报道,当时我专门写七十岁以上的老人,胡风、冰心、艾青、萧乾、聂绀弩、端木蕻良等这样一批人。其中有一篇写胡风,梅志告诉我,胡风正在写《胡风评论集》三卷本的后记,很长,几万字。我就把这个消息发了,发完之后,报社很快收到人民文学出版社的一个公函,说我们还没有决定出这本书,你们为什么把这个消息发出来呢?那时候是韦君宜执政。

(19)、文章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说明大榕树的奇特美丽,是鸟的天堂,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赞美之情.

(20)、巴金先生一辈子写过数千封信,这一封比较特别,它是打印在红色抬头的“中国作家协会”的信纸上面的短简:

5、关于巴金的资料50字

(1)、“因为受到了爱,认识了爱,才知道把爱分给别人,才想对自己以外的人做一些事情。把我和这个社会联起来的也正是这个爱字,这是我的全性格的根底。”

(2)、“我跑到它的面前,叫了一声大花鸡!它闭着眼睛,垂着头,在那里乱扑。身子在肮脏的土地上擦来擦去。颈项上现出一个大的伤口,那里面还滴出血来。我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死的挣扎!”

(3)、她是封建迷信的殉葬者。典型的贤妻良母,为自己所爱的男人付出一切,最后难产而死。 

(4)、《激流三部曲》的创作背景:巴金从小就对下层人民有浓厚的同情心。五四运动中接受了民主主义和无政府主义思潮的洗礼。1920年考入成都外语专门学校,攻读英语,同时还加入了进步组织,参与反封建的宣传活动,在《时事新报·文学旬刊》发表过《被虐者的哭声》等新诗。

(5)、类似的梦,在武康路家中也做过,他在梦中挣扎,手来回挥动,居然一下子打碎了床前的小台灯。

(6)、《激流三部曲》包括《家》、《春》、《秋》三部连续性的长篇小说是中国现代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翻译家巴金的早期代表作。其中《家》的艺术成就最高。《激流三部曲》是巴金呼吁自由、民主、尊重人格、人性解放的最鲜明的一面旗帜。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并起着巨大的作用。

(7)、巴:我的意思就是这点,后来,电影我也看过一遍,我觉得主要的大概意思导演还是理解,几个演员也表达出来了。

(8)、(28) 巴金1982年5月13日致罗荪信,《巴金全集》第24卷第135页。

(9)、1929年完成了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灭亡》,回国后发表在了《小说月报》上。1931年,巴金创作的著名的“激流三部曲”之一《家》,在《时报》上连载,引起了强烈反响。

(10)、三房的克明在女儿跑后有所悔悟。两个弟弟却想卖掉公馆分家,儿子又不争气,克明在郁闷中丢下怀孕的妻子去世。淑英的丫头翠环敬佩觉新为人,三太太决定将她给觉新。四太太王氏为了利益将六少爷觉世过继给陈姨太(她刻薄到自己的丫头倩儿死了也只是让“下人”抬走,对觉新买棺材大为不满),克定克安大胆地将小旦请到公馆里唱戏,还在外面“包养”。四小姐淑贞受不住克定与沈氏的争吵及沈氏对其仇恨跳井身亡,沈氏万分痛苦,决定带着春兰与袁成离开。

(11)、这篇访谈虽然不长,但信息量很大,涉及了《寒夜》的修改与版本变迁、翻译与传播、改编史与演出史等等。今年是巴金逝世十三周年,对此略作钩沉,以为纪念。

(12)、别无选择,只能在此基础上进行修缮。罗荪向巴金汇报:“文学馆的事已作了布置,下周将去访乔木同志,拟一面修缮,一面着手收集资料,并住进人员,订出进度规划,积极进行。”(31)随后,罗荪又向巴金详细叙述由张光年支持的中国作协d组会关于现代文学馆面临一些问题的解决方案:部队占用的房子正在有期限的撤出,商请清华大学建筑系设计初步方案,“拟订了修建计划,分三步进行,第一步修缮三两个院落,第二步清除火烧场,修建第五个院子,第三步修建第六个院子”还有专门修建一个文物资料存放处……”(32)

(13)、1949年7月,参加第一次文代会,当选为文联委员。

(14)、六十年代初,我曾因为写稿需要,到上海图书馆调查了解过文艺书籍出借情况。可惜当时使用的笔记本在“文革”时丢失了,没有留下具体数字。但是,巴金小说的出借率仍然是最高的几种之却是确实无疑的。更不必说,“文革”后,《家》重印再版时为人们抢购、畅销的热烈场面,后来也还一直成为出版社经常重印的书目之一。更不必说稍后新写作的《随想录》所带来的又一轮新的冲击波,八十年代,依然活跃着大批的“巴金迷”。

(15)、1984年初,我们收到高雄听众来信,说听了对台广播的长篇小说《家》十分喜欢,希望重播……3月14号,在医院见到了巴老……我还征求了巴老对我们组录《寒夜》的意见,巴老主张由孙道临录音……同年12月19日,孙道临同志和我们一起第二次采访了巴老。他们交谈了《寒夜》的创作以及对这部作品的理解和对多个人物的认识……1985年2月16号第三次见到巴老,我们带去部分录音,巴老十分称赞孙道临的录音……

(16)、病中的巴金,每天牵挂着它,期盼着它能够在自己有生之年变为现实。题写馆名,四处呼吁,审阅图纸……

(17)、1981年4月,在“随想录”专栏中,巴金专门写了一篇《现代文学资料馆》,“可能有人笑我考虑文学馆的事情着了魔”,(6)巴金是这么写道,他对文学馆的盼望之热切竟然以“着了魔”来形容。1982年,他又写了一篇《再说现代文学馆》。这两篇文章基本上把他倡议建立文学馆的主要构想和意图讲清楚了:“我设想中的‘文学馆’是一个资料中心,它搜集、收藏和供应一切我国现代文学的资料,‘五四’以来所有作家的作品,以及和他们有关的书刊、图片、手稿、信函、报道……等等、等等。这只是我的初步设想,将来‘文学馆’成立,需要做的工作可能更多。”(7)搜集研究资料之外,这个倡议还跟巴金后半生的经历和晚年的反思有着密切的联系:一段时间,现代作家成为被批判的对象,他们的作品被污蔑为“毒草”,究竟该如何评价“五四”以来的作家的贡献和这一代作家所走过的道路,如何看待这些作品,巴金有自己的思考。随着新时期思想解放运动的推进,巴金认为有必要建立一座文学资料馆,将那些宝贵的资料留给社会、留给后人。“有了文学馆,可以给我国现代文学六十多年来的发展做一个总结,让大家看看我们这些搞文学工作的人究竟干了些什么事情。”(8)

(18)、作者使客观景物染上自己的感情,又回转来化成了有情物,物与我融而为让人们从鉴物之情中,了解到散文抒情主人公——“我”之情。

(19)、第二部分是旧式家族制度的牺牲品,即觉新、梅、瑞珏等人的生活,长辈们安排了他们的生活和人生道路,在沉重的心理负担下,他们痛苦地接受着人生的一个个打击。

(20)、关于《寒夜》的感情基调,巴金在访谈中坦言:“好像这是一部绝望的书,是一部悲观的书……实际仔细想想,还不是悲观的,是有希望的!”他在《关于〈寒夜〉》也有涉及,“这些年我常说,《寒夜》是一本悲观、绝望的小说。小说在《文艺复兴》上连载的时候,最后的一句是‘夜的确太冷了’。后来出版单行本,我便在后面加上一句:‘她需要温暖’。意义并未改变。其实说悲观绝望只是一个方面”,“我给憋的太难受了,我要讲一句真话:它不是悲观的书,它是一本希望的作品,黑暗消散不正是为了迎接黎明!”

(1)、“生命在于付出:我的心里怀有一个愿望,这是没有人知道的:我愿每个人都有住房,每个口都有饱饭,每个心都得到温暖。”从母亲那里,从卢梭那里,从克鲁包特金那里,从托尔斯泰那里,从许许多多思想家、人道主义者那里,巴金学会如何认识生命的真谛,如何体现生命的价值。

(2)、一部《激流》三部曲,写出了一个个美丽生命被毁灭的悲剧。

(3)、冰心曾经说道:“我爱他就像爱自己的亲弟弟一样……他的可佩,就是为人的真诚,他对恋爱和婚姻的态度上的严肃和专一。”

(4)、回复“教资”(获得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

(5)、(35) 小叶:《大量开放文学矿藏的时代已经到来——访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杨犁》,《文艺报》1985年9月26日。

(6)、可以说,整个九十年代,文化老人的写作进入了一个高潮,比如说杨绛《干校六记》,梅志《往事如烟》,季羡林《牛棚杂忆》,韦君宜《思痛录》,李锐《庐山会议实录》、《大跃进亲历记》,廖沫沙《瓮中杂俎》、于光远《“文革”中的我》等,可以举出一大串名单。如果把它们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考察,就会发现,我们现在谈八十年代,不谈那一代老人的创作,是不完整的。

(7)、五百年前,这里原有一个泥墩,一棵榕树,经长期繁衍,成为覆盖有二公顷的小岛。岛上的榕林栖息着数十多种小鸟,尤以白鹤和灰鹤最多。白鹤朝出晚归,灰鹤暮出晨归,一早一晚,相互交替,翩翩飞舞,嘎嘎而鸣,蔚为壮观。20世纪30年代,著名作家巴金游后写了《鸟的天堂》,1982年他亲笔题了“鸟的天堂”四字,更为这风景区增色不少。树长起来后便有气息,气根向下长入土后成树枝,枝大成树又有气根下垂入土,如此不断循环,加上小泥堆不断因河水冲积成为小岛,树越来越大,成为有十五亩阔的榕岛了。如果您划艇靠近榕墩,环境一周,就会见到榕林里面树枝交错、鸟巢一个个散布其中、鸟群飞上飞下的奇景了,真有“人间毕竟有天堂”之感。

(8)、《激流三部曲》以成都为背景描述了1919年起5年之间封建中国家庭逐步走向分化与衰落,最终高家的年轻一代冲破封建礼法走向新生活的故事。

(9)、巴金反复强调说真话,有多种含义。不要像过去一样人云亦云,过去他就是没有自己个人的思考,上面让他说什么就说什么。应该要有独立思考精神,而不是简单的人家怎么说我就怎么说。对他的说真话,九十年代初曾有人批评,说“真话不等于真理”。不错,真话真的不等于真理,但是真理一定是在真话的基础上才能得出来。还有一些更年轻的人就认为,讲真话水平太低了,完全是一个小学生的水平。我就不知道怎么会得出这一个结论。其实,说真话是最低标准,也是最高标准。

(10)、一天,他被带出来,他看到天井里绞刑架已经矗立起来。他用憎恨的目光看着。突然,他看见了那位友人。她惊恐地叫着他的名字,眼里含着泪花。已经失望的他感动了。在这样的世界里,居然还有一个关心他的人。他坦然走向绞刑架。

(11)、是在1927年的法国。寂寞,孤独,感伤,因牵挂凡宰地、萨柯的命运而不再显得重要。他们因投身无政府主义运动而在美国被捕,受到诬告而被判处死刑。刑期临近,全世界都在声援他们。留学巴黎热心无政府主义运动的巴金,也参与进去。他给狱中的凡宰地、萨柯写信。

(12)、三峡夔门。这不是通常所说的门。可是自古以来人们称它“夔门”。当年,年轻的巴金就是坐船离开家乡,跨越这道门,走向外面的世界,走向未来。

(13)、情深寓在景中,淡淡的,把握不定而又是可感的。

(14)、巴:那个时候确实是这样的,主要写知识分子的遭遇,我这个小说,情节很简单,就写了几个人物的性格。

(15)、巴:改过一次,改动不大。主要是性格方面改过一点,说明我都同情。比如说主要人物汪文宣,有些人说他是窝囊废,我说他是个很善良的人。那个社会让这样善良的人,这样好的人,这样的老好人都活不下去,都这样子,说明那个社会应该崩溃了,应该改革了。我的意思就是,通过人物的命运写那个时代,来控诉旧社会。所以,我就说最初有些人,我自己也是这样看法,好象这是一部绝望的书,是一部悲观的书,我自己当时也有点看法,有点影响,但是实际仔细想想,还不是悲观的,是有希望的!

(16)、(10) 巴金1980年11月15日致姜德明信,《与巴金闲谈》第175页。

(17)、关于汪文宣、曾树生、汪母,巴金在访谈中提到,“我觉得都同情,三个主角不能完全是好人,也不能说是坏人,但是我还是同情他们的”。其实,在《谈〈寒夜〉——谈自己的创作》中,巴金有更为详细的阐释:

(18)、当时战争连连,世间纷乱,到处是血雨腥风、但是,热爱人类,热爱和平,让世界充满爱,这是巴金的梦想和追求。于是,他的内心充满了愤怒和哀伤,创作了这篇文章。

(19)、⑴    分别见于《中国青年》1958-《读书》1959-

(20)、然而全世界的声援没有改变凡宰地、萨柯的命运。他们被绑在电椅上被处死了。巴金陷入愤怒和痛苦之中。

(1)、所以说巴金住了十年“牛棚”,想要揭露那一场惊心动魄的大骗局,很刺耳!大家读完这篇文章,有什么想法呢?特别是文章中的名言语录或是诗句,大家但说无妨,可以在留言区尽情谈吐,倘若我们看到感兴趣的话题也会参与,或是置顶。

(2)、高老太爷之死。交织着作者的爱与恨,产生另外一种复杂的意味。

(3)、姜德明在《人民日报》上公开了巴金的呼吁,使得私人间的交流扩展到文学界,作家们纷纷响应这个号召。那又是一个春天,1981年3月12日《人民日报》第八版发表了两篇跟文学馆有关的文章,一篇是巴金的《创作回忆录》后记,另外一篇题为《关于建立中国现代文学馆的建议》,姜德明以编者的名义摘选巴金文章中谈文学馆的话,他说:“巴金同志文末提到建立中国现代文学馆的事,在他写的《创作回忆录》之十一《关于〈寒夜〉》中也曾提及,现摘录如后,以见他的迫切心情。”随后姜德明又组织几位文学界重要人士撰文呼应巴金的主张,臧克家认为“建个文学馆,好”:“今天,读到巴金同志的文章,提出了这样的建议,我举手赞成!”(14)罗荪转达茅盾和其他老作家的看法:“他非常赞成这个建议,并表示要把他全部创作资料提供给文学馆。”“这个倡议,还得到了老一代的作家叶圣陶、夏衍、冰心等同志的热烈支持。”(15)曹禺说:“它会增强我们的民族自豪感,让我们更加地认识自己。这也将是祖国的一个荣誉。”(16)唐弢认为:“我赞成巴金同志的建议:这是回忆,也是前瞻!(17)

(4)、巴:导演说,他原来拍了好些,结果还是删掉了,这样两个人在一起无缘无故吵架。

(5)、1927年1月,赴法国巴黎求学。在法期间,一方面大量阅读西方哲学和文学作品;另一方面,时时关心着中国,开始写作《灭亡》。

(6)、资料显示说巴金是1966年夏天被关进了“牛棚”,至于为什么关进了“牛棚”,这里也不便跟大家多说,在巴金那个年代,估计也不止巴金一个文人被关进了“牛棚”,而是很多文人一起;我们读到巴金这段语录时候,也感受到了巴金在那个年代,是吃了不少苦,特别是被关进“牛棚”十年。

(7)、虽然我并没有细读许多巴金巴金的著作,对这位文坛巨匠的人生故事也知知甚少,但是巴老的一篇文章却让我记忆犹新。

(8)、巴金1904年11月生在四川成都一个封建官僚家庭里,五四运动后,巴金深受新潮思想的影响,并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开始了他个人的反封建斗争。1923年巴金离家赴上海、南京等地求学,从此开始了他长达半个世纪的文学创作生涯。

(9)、当时的中国是千疮百孔没有出路,内战和抗日战争的摧残,人心涣散,这是一篇声讨假丑恶的战斗檄文,是一道召唤真善美的心灵闪电,是一声警策世人的长鸣钟,它更是作家爱心的一次放飞。

(10)、孙:昨天我去看,很多年轻人在那儿都很安静,也是二轮电影院了,挺安静的。说明青年人能理解。

(11)、好在这样的历史,只是发生在当年,历史并没有重蹈覆辙,如今的社会不再黑暗,文人的世界也如日中天,可以尽情创作,尽情歌唱,不会影响自己家人和社会。

(12)、1980年8月15日,巴金访问瑞典归来在北京居停期间又见到姜德明,他再次提起文学馆的事情:“‘原来我也想过,是不是由作家们出一点稿费支持一下,这也是作家们都很关心的事。后来周扬同志说,还是由公家来办吧。’巴老以为只要有了房子就好办了,馆内的书刊杂志,谁若需要提供的话,请出一点手续费就好了。他又说,有个朋友准备写文章要为文学馆呼吁了,让我也考虑写文章。”(3)巴金已与周扬等领导沟通过,此时创办文学馆的想法已趋成熟。

(13)、那时,在我家附近,有一所图书馆,是黄炎培先生主办的中华职业教育社属下的,设在浦东大楼最高层。图书馆规模虽然不大,但比较健全,藏书较丰,够我这个中学生看的了。一个月交两角钱租金,每次可借两本书,随时可换。几年以后,这个图书馆的文学书,我大致上都借阅过一遍。

(14)、觉民与觉慧在外参加新文化运动和学生运动,遭到爷爷的训斥,并被软禁家中。觉民与表妹琴相爱,但爷爷却为他定下亲事,觉民为此离家躲避,觉新夹在弟弟与爷爷中间受气。觉慧是三兄弟中最叛逆的一个,他对家中的丫头鸣凤有朦胧的好感。高老太爷要将鸣凤嫁给自己的朋友孔教会会长冯乐山做妾,鸣凤在绝望中投湖自尽,觉慧决心脱离家庭。

(15)、追求真实,在《随想录》中一遍遍地虔诚而痛苦地忏悔,剖析自己的灵魂,猛烈地批判封建伦理道德、深挖国人灵魂中的奴性,以人格的魅力参与现代伦理文化的建设。

(16)、1923年巴金(后排右一)离家之前与继母和弟兄

(17)、当年,满怀激情和热望,年轻的巴金走出了大家庭。如今,在滚爬摔打将近二十年后,他才有了自己的家。一个充满温馨的家,伴随他走向未来。

(18)、正是因为这样的反省,后来有些年轻人不知道,这样对巴金造成了另外一个伤害。怎么伤害呢?巴金在《怀念胡风》一文中,他讲到一九五五年参与批判过胡风。因为他也去过朝鲜战场,写批判路翎的文章。巴金是要做自我完善的,但是有的人在微博中,就把巴金与舒芜相提并论,这就是历史的不公平了。就是说,最早提出自我忏悔的人,他的忏悔反倒成为后代人贬低他和批判他的资料,这是巴金的一个悲剧。

(19)、如果你感觉这篇文章某些地方对你有启发,值得分享和收藏,不妨勾一下你的手指,帮忙点赞收藏或是分享一下,这也是对我们长期以来最大的鼓励。我们不敢保证每一篇都符合你的口味,但总有那么一篇适合你,因为我们一直以来都是用心在写,从未间断,都是用心在搞文学,传递更多文学信息,让更多人看到名人名言,让更多懂得去思考,去探索,去反省。

(20)、晚年的梦,正是巴金现实生活中反思历史、自我忏悔的继续。

(1)、(2) 姜德明:《与巴金闲谈》第7—8页,四川文艺出版社2019年1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