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句子网

精选著书立说的著是什么意思83句

见微知著的著是什么意思

1、见微知著的微是什么意思

(1)、原始见终是一个成语,读音是yuánshǐjiànzhōng,意思是考察事物的开端而预见到它的结果。

(2)、出处:汉·王充《论衡˙实知》:“凡圣人见祸福也,亦揆端推类,原始见终。”

(3)、译文:以光明来考虑太阳和月亮,考察事物的开端而预见到它的结果。

(4)、一天,叶公向子路问孔子是什么样的人,子路一时不知该如何回答。事后孔子对子路说:“你为何不这样说,他这个人,一发愤学习就忘记吃饭,内心一快乐就忘记忧愁,连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呢。”

(5)、德宗皇帝听了,脸上略显尴尬,他站起身,大度地表扬赵光奇说:“你敢于实话实说,让朕听到了真实的社情民意。”随后下令免除了他家的赋税和徭役。

(6)、农夫一听就哭了,他把“宫市”给他的那几尺绢又原封不动地还了回去,说木柴我也不要了,放我走吧。“宫市”这种场面见得多了,哪有看进眼里的东西再跑了的,回答说:“你走可以,这头驴必须留下。”

(7)、叶知秋,落叶迎冬,终将载入历史的2022马上就要结束了,坐在院子里看落叶也是件很享受的事呀 

(8)、同行们能见微知著,但一般公众往往会忽视底层构造。

(9)、该成语出自《韩非子·说林上》:“圣人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故见象箸而怖,知天下不足也。”汉·袁康《越绝书·越绝德序外传》:“故圣人见微知著,睹始知终。

(10)、(出自):现代茅盾《锻炼》:“眼看着病症如此严重,明知道该怎么医治,可是又束手无策。”

(11)、清·郑观应《盛世危言·弭兵》:“上揆天道,下察民情,酌古准今,见微知著”。

(12)、引证于汉·袁康《越绝书·越绝德序外传》:“故圣人见微知著,睹始知终。”白话文:“所以圣人见到事情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看到开始就知道结果。”

(13)、叶知秋,在这个霜雪很重的早晨去银杏林,还真的很冷。这么美的银杏林,人少景美,美不胜收。

(14)、商代最后一位君主是帝辛,即商纣王。他年少时资辨捷疾,闻见甚敏,膂力过人,手格猛兽,是一个能文能武本领高强的君主。继位后励精图治,锐意改革,不杀奴隶,发展生产。征服东夷后,疆土扩大,农业发展,财粮增多。但到了统治后期,开始腐败。一次,纣王让人做了一双象牙筷子,太师箕子知道了,就认为这是非常可怕和令人担心的事情。他认为:用象牙筷子吃饭就不会再用粗制碗具,进而将用犀牛角或玉作成杯盘,餐具改变了,食品也会随之改变,不可能再是豆菽青菜,会进一步升级为山珍海味,珍禽异兽。随之将不满足于穿麻布衣,会穿绫罗绸缎,接下来将造豪华的车子,建高阔殿宇楼台,追求享乐。如此下去,贪图享乐之风很快就会盛行。终于有一天,纣王长夜饮晏,不理朝政,竟然忘记了日期,询问左右,大臣们面面相觑谁也不知,便派人去问箕子。箕子对徒弟说:“君主忘日则天下忘日,不是好兆头,商之天下到了危险关头。一国皆不知而我独知之,我也极其危险”。他让徒弟告诉来者:“太师喝醉了也忘记了”。后来箕子多次进谏,纣王充耳不闻,依然我行要素,专横拨扈。箕子非常失望,他于是装疯卖傻,借以避祸,最后还是被纣王囚禁起来。正如箕子所料,不到五年,纣王就被周武王起兵所灭,商王朝也宣告灭亡。

(15)、《乐府诗集·木兰诗》:“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见”是看到之义。

(16)、微:隐约;著:明显。见到事情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

(17)、见微知著出自汉·班固《白虎通·情性》:“智者,知也。独见前闻,不惑於事,见微知著者也。”(意思是智慧的人都有着渊博的知识,对前面的见闻都有独到的见解,不会被事情所困惑,这就是见微知著啊)

(18)、叶知秋。红叶里常常寄托着浓得化不开的情愫。

(19)、《汉书·项籍传》:“今岁饥民贫,卒食半菽,军无见粮。”“见”是现有、现成之义。

(20)、有一次,纣王让人给自己做了一双象牙筷子,他的太师箕(jī)子就又害怕又担心。为什么呢?因为他认为:纣王一旦用象牙做的筷子吃饭,就一定不会再用陶土做的碗具,而改用犀牛角或者玉器之类的餐具;餐具换了,吃的食物相应的也会升级到山珍海味,食物的品质提升了,那就不再满足于目前用麻布做的穿着,就想着要穿绫罗绸缎了,吃穿都高标准了,再下一步呢,出行的车子、居住的房子的标准肯定都会跟着往上走。这样下去一定会一发不可收拾,腐败、享乐的想法很快就会盛行开来。这样下去国家肯定不会长久的。

2、著书立说的著是什么意思

(1)、相关近义词有原始见终、因小见大、可见一斑。反义词有愚昧无知、愚不可及、束手无策。

(2)、这个打架的农夫,用驴驮着木柴进城来,不幸就遇到了一个外出采买的“宫市”。“宫市”干这活儿轻车熟路,先是拿走农夫的木柴,给了他几尺绢,然后要求用驴将木柴送到内廷去,同时交纳“进奉门户钱”。所谓“进奉门户钱”,意思是你把木柴进献给皇帝,经门过户都需要缴费,也称为“导行费”。

(3)、孔子的弟子中,子贡才华很高,不但生意做得好,在外交、政治方面的才能也都十分突出。孔子对子贡讲的这席话,很有针对性,是提醒子贡不要恃才傲物。与人交往时,我们要善于换位思考、推己及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

(4)、韩非《韩非子 说林上》:“圣人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故见象箸而怖,知天下不足也。”

(5)、出处:《范子》:“计然者;葵丘濮上人……少而明;学阴阳;见微知著;其志沈沈;不肯自显;天下莫知。”

(6)、我们在日常工作中,要善于观察,善于分析,学会见微知著,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7)、原始见终、因小见大、可见一斑、未雨绸缪、一叶知秋

(8)、《搜神记》:“于是即将雌剑往见楚王。王大怒,使相之。”“见”是进见之义。

(9)、碧云天,黄叶地,层林初染,一叶知秋……深秋,万物皆有归属。

(10)、常用词语:见识、见面、少见、意见、听见、见爱、见背、显而易见、拨云见日、司空见惯、见死不救、视而不见、见微知著、捉襟见肘、见异思迁、真知灼见、立竿见影、明心见性、见义勇为、各抒己见等等。

(11)、脑子极为灵光的德宗皇帝很快就听明白了事情的来龙去脉,虽说那个当“宫市”的宦官是在为自己办事,可这件事放哪儿说,也不能说他这顿打挨得没有道理。于是德宗作出了处罚决定:将宦官免职,开除回家,农夫无罪释放,并赐给他十匹绢作为补偿。

(12)、基本释义:越向下、越深入推求,就越能了解到真实情况。

(13)、翻译:聪明的人,是智慧的人。只见前面听,不惑于事,见微知着的地方。

(14)、叶知秋,淡到极致,一片落叶渲染了秋色,一季落花沧桑了流年,秋风亲吻着飘零的落叶,晕染了美丽的风景。秋渐凉、念悠长……

(15)、指见到事情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比喻小中见大、以小见大。

(16)、出处:汉·班固《白虎通·情性》:“智者,知也。独见前闻,不惑於事,见微知著者也。”

(17)、[典故出处]晋·葛洪《抱朴子·正郭》:“夫以明并日月,原始见终。”

(18)、汉·袁康《越绝书·越绝德序外传》:"故圣人见微知著,睹始知终。"

(19)、意指看到微小的苗头,就知道可能会发生显著的变化。

(20)、甲骨文字形为“目的象形”+“人的象形”,意思是睁开眼睛看;金文字形沿用甲骨文字形;小篆字形把甲骨文字形中的“人”变形为“儿”;隶书、楷书沿用小篆字形;现代简化字形根据草书字形简化而来。

3、见微知著的著是什么意思在文中指哪些事

(1)、三国演义中,刘备在长坂坡被曹操击败,被迫转道逃到江夏。刘备到江夏后不久,孙权手下的谋士鲁肃便也以为刘表吊丧之名,匆匆赶到江夏。诸葛亮得知鲁肃即将前来,便问刘琦,当年孙策去世的时候,这边可曾派人前去为孙策吊丧。刘琦说,江东与自家有深仇,怎么可能派人前往吊丧呢。人情来往,有来有往,既无过往,鲁肃突然来吊丧,显然另有所谋。孔明便知,鲁肃的目的名为吊丧,实为探听刘备的情况。孔明意识到,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什么机会呢?

(2)、(答案)A。解析:题目中无声和惊雷是相反相对的关系,故空白处应该和细节也是相反相对的关系。“见微知著”指见到事情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管中窥豹”比喻只看到事物的一部分。“一叶知秋”比喻发现一点预兆就知道事物将来的发展趋向。“洞若观火”形容对事物观察得清楚明白。“管中窥豹”“洞若观火”与“琐屑的生活细节”不能构成对应关系,排除B、D,“一叶知秋”侧重于由局部推知未来。描述“好的社会科学著作”,用“见微知著”更恰当。故选A。其实在这道题中,主要考察的就是“一叶知秋”和“见微知著”侧重义不同,前者侧重于局部推整体,而后者侧重于看见小苗头推发展趋势,把这两个成语辨析清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3)、[语法用法]作谓语、宾语;指事物的苗头推断发展趋势

(4)、(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5)、[典故出处]晋·葛洪《抱朴子·正郭》:“夫以明并日月,原始见终。”

(6)、有一天,纣王长夜饮晏,不理朝政,竟忘了日期,询问左右,大臣们面面相觑谁也不知,便派人去问箕子。箕子对徒弟说:“君主忘日则天下忘日,不是好兆头,商之天下到了危险关头。一国皆不知而我独知之,我也极其危险”。令徒弟告诉来者:“太师醉了也不知道”。

(7)、不论身处何时何地,当一个人看清楚自己的时候,便可以通过自己与他们之间的关系,了解周围人事物;当一个人了解自己位置的时候,他便可以通过关系,看清环境中出现的一切意味着什么、该如何应对。

(8)、一天,箕子到帝辛(即后世所称纣王)那里汇报工作,偶然看到帝辛的生活出现了一点小变化,这个细节在表面上看起来完全没有什么大不了。可是箕子的见识非同一般,他见此情景真可谓诚惶诚恐,大惊失色,那这是一个怎样的细节令箕子如此呢?箕子所看到的其实就是帝辛用了一双象牙的筷子,大家都知道象牙的筷子无疑是很奢侈的,但是帝辛作为天下之主,用这样一双筷子不是太正常不过了吗,哪个帝王不是披金戴玉的啊,箕子又何必如此大惊小怪呢?原因就在于帝辛早期是非常朴素的。

(9)、用法:只有分析地阅读,才能学得深透,不致囫囵吞枣,一知半解;只有综合地阅读,才能学得完整系统,不致断章取义,以偏赅全。

(10)、急功近利是成就一番事业的大忌,凡事要有长远眼光、长远打算,该慢的地方不要求快,该放弃的小利不要贪图,成功方能水到渠成。

(11)、见微知著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发现事情某种不明显的兆头,就能预想到它将会出现的显著的结果。见微知著可作连动式;作谓语、宾语;指事物的苗头推断发展趋势。

(12)、我们专栏作家往往能见微知著,从自己的生活事件中摸索到新的时代精神,但时下一些重要的事情可能正在发生变化:父亲们在工作中正逐渐开始把照顾孩子当作借口。

(13)、如何从生活和田野中找到适合探索的问题,甚至是去把它和整个国家、社会的发展去结合起来呢?

(14)、面对被侵犯、被欺负的时候,我们的办法是什么?两千多年前,某人与孔子的对话给出了非常精彩的答案。某人的答案是:“我们面对被侵犯,那么我们就用恩德来包容对方吧,对方会最终被感化,从而走向善良。”然而孔子的回答很直接,他的意思是:“别人怎么对我,我就怎么对待别人。选择用恩德感化对方的前提是对方也必须表现出同样的德行。”

(15)、汉·袁康《越绝书·越绝德序外传》:“故圣人见微知著,睹始知终”。

(16)、史密斯先生昨晚未出席会议国。这说明他打算离开我们:见微知著啊!

(17)、一叶知秋:意思是从一片树叶的凋落,知道秋天的到来。比喻通过个别的细微的迹象,可以看到整个形势的发展趋向与结果。

(18)、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19)、叶知秋,长路为伴,千帆破浪经肩畔。云淡天高,万山红遍。共观沧海凭阑杆!

(20)、这个成语的故事是:箕子是朝歌古代名人,其洞察力之强气节之高为后人称道。商代最后一位君主是帝辛,后人称他为殷纣王。

4、著作等身的著是什么意思

(1)、贞元十年,长安街头出了一起令人震惊的治安案件,一个进城卖柴的农夫殴打了一名“宫市”,因为涉及皇家事务,地方官没敢擅自做主,直接上报给了德宗皇帝。

(2)、作谓语、宾语。指事物的苗头推断发展趋势。现代文造句:我们在日常工作中,要善于观察,善于分析,学会见微知著,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3)、见微知著所有身体的小细节都在告诉我什么都是有关联有后果的。

(4)、箕子见微知著联想了很多,他认为:用象牙筷子吃饭就一定不肯用陶土粗制碗具,必将用犀牛角或玉作成杯盘;餐具改变了,食品也会随之改变,盛的不可能是豆菽青菜,肯定会进一步升级到山珍海味,珍禽异兽将成盘中之物;食物改变了,将不满足穿着,麻布为衣将不再流行,朝中之人进而会穿绫着缎;穿着改了,下一步将造豪华的车子,建高阔殿宇楼台,追求享乐。如此下去将一发不可收拾,腐败之风会很快盛行起来。

(5)、许多人都为唐德宗有错必纠、知过必改的精神叫好,一个皇帝的圣明莫过于此吧。然而把这些事写进《资治通鉴》的司马光就忍不住“臣光曰”,发牢骚说:唐德宗真是太难以醒悟了!有人戏称唐德宗式的管理方法为隔墙扔石头──砸谁是谁。发现了问题,却只看到问题的表面,而不思考问题背后深层次的原因,只是头疼医头,脚痛医脚,舍本逐末,只能让潜藏的危险如火山聚焦。从这一点看,大唐王朝到了德宗手里越发走向衰落,就不奇怪了。

(6)、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7)、后来果不其然如箕子所料,朝歌出现了"酒池肉林"、"炮烙之刑"。如此的昏庸残暴,难怪最后会被西周所灭。

(8)、原始见终拼音:(yuánshǐjiànzhōng)。

(9)、释义:圣人见到微小的现象就知道事物的苗头,见到事情的开端就知道最终结果,所以见到象牙筷后箕子就恐惧了,知道普天下的东西都不能满足商纣王的贪欲。

(10)、“见”有两个读音“jiàn”和“xiàn”。读“jiàn”时:

(11)、(解释):斑:杂色的花纹或斑点。比喻见到事物的一少部分也能推知事物的整体。

(12)、《韩非子·说林上》:"圣人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故见微知著见象箸而怖,知天下不足也。"

(13)、见微知著这个成语中,“微”是小的意思,“著”是“明显”的意思,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就是从小的方面看就能看到很明显的东西,比喻看到事物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

(14)、笔画:横、竖、竖、横、竖、横、撇、竖、横折、横、横

(15)、《论语•卫灵公》中也有这个成语,子贡问孔子:“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呢?”孔子回答道:那不就是“恕”吗?自己不想要的,就不要施加给别人。

(16)、这个成语来源于《韩非子》这本书,这本书中有这样一句话:“圣人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故见象箸(zhù)而怖,知天下不足也。”

(17)、以偏概全,读音yǐpiāngàiquán,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指用片面的观点看待整体问题。

(18)、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19)、” 汉`班固《白虎通·情性》:“智者,知也。

(20)、本篇文章没能以小见大、见微知著,缺乏立意的新颖和深刻。

5、见微知著的著是什么意思锲而不舍的舍是什么意思

(1)、语本《韩非子·说林上》:“圣人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故见象箸而怖,知天下不足也。

(2)、(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

(3)、人对自己的了解,就好比对心中那颗种子的养护。越了解自己、对种子的护养越好,当机会到来、当时雨降临,他的觉察就越灵敏、感知就越准确,把握运用就越充分。另外,种子在你自己身上,凭借机会长出来的东西,才是真正属于你的;而如果没有分辨,被环境中出现的诸多表象所迷惑,乱抓一通,把自己并不真正需要的东西拿来,不能为自己所用,当表象的迷雾退去,不属于你的东西也终究会随之消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