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个简单成语
1、50个简单成语加最短解释
(1)、出自《新唐书·韩愈传赞》:“自愈没,其言大行,学者仰之如泰山北斗云。”
(2)、释义:增损一字,赏予千金。称赞文辞精妙,不可更改。
(3)、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4)、释义:指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
(5)、出自《后汉书·马援传》:“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
(6)、有个书呆子从古书上读到“蝉翳叶”的故事,信以为真,就四处寻找,把蝉躲藏处的树叶全部摘下,拿回家遮脸作试验,问妻子能不能看见他。妻子气愤说看不见。他就拿这片树叶去街上行窃,被抓后说:“我一叶障目,你们能看见吗?”
(7)、飞檐走壁:练武的人身体轻捷,能在房檐和墙壁上行走如飞。 属轻功。
(8)、出自《尚书·武成》:“今商王受无道,暴殄天物,害虐烝民。”
(9)、出自《礼记·檀弓下》:“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10)、出自汉·贾谊《过秦论》:“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11)、☞统编版语文1-6年级(上)月考试卷,可下载打印!
(12)、礼尚往来:尚,崇尚,讲究。“礼尚往来”,指礼节上注重有来有往。
(13)、出自《史记·孔子世家》:“读《易》,韦编三绝。”
(14)、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路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15)、出自唐·房玄龄《晋书·谢玄传》:“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
(16)、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17)、出自宋·计有功《唐诗纪事》:“郑谷改僧齐己《早梅》诗:‘数枝开’作‘一枝开’。齐己下拜,人以谷为一字师。”
(18)、释义:一个人得道面仙,全家连鸡、狗也都随之升天。比喻一个人做了官,和他有关系的人也都跟着得势。
(19)、释义:相传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木工刻时,发现字迹透入木板三分深。形容书法极有笔力。现多比喻分析问题很深刻。
(20)、释义:原指残害灭绝天生万物。后指任意糟蹋东西,不知爱惜。
2、所有成语大全
(1)、释义: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2)、按兵不动:指军队暂不行动,等待时机,也借指接受任务后不肯行动。按,压住、搁下。
(3)、释义:嘴上甜,心里狠。形容两面派的狡猾阴险,多指蛇蝎心肠的人。
(4)、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5)、出自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6)、不遗余力南辕北辙破釜沉舟 毛遂自荐背水一战围魏救赵
(7)、了:明白;指掌:指着手掌。形容对事物了解得非常清楚,象把东西放在手掌里给人家看一样。
(8)、黯然失色:形容相比之下暗淡无光,大为逊色的样子。
(9)、释义:形容书法刚劲有力,笔锋简直要透到纸张背面。也形容诗文立意深刻,词语精练。
(10)、释义: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
(11)、出自《宋史·太祖本纪》:“诸校露刃列于庭曰:‘诸军无主,愿策太尉为天子。’未及对,有以黄衣加太祖身,众皆罗拜呼万岁。”
(12)、释义:比喻用一种假象迷惑对方,实际上却另有打算。
(13)、公元506年,孙武率三万精兵攻打楚国,消灭20多万楚军,创造一个以一当十的战例。
(14)、500个成语,浓缩了《史记》《左传》《论语》《诗经》,大人小孩都爱不释手
(15)、齐威王屡战屡胜,正在得意洋洋地夸耀自己马匹的时候,看见田忌陪着孙膑迎面走来,便站起来讥讽地说:“怎么,莫非你还不服气?”田忌说:“当然不服气,咱们再赛一次!”说着,“哗啦”一声,把一大堆银钱倒在桌子上,作为他下的赌钱。齐威王一看,心里暗暗好笑,于是吩咐手下,把前几次赢得的银钱全部抬来,另外又加了一千两黄金,也放在桌子上。
(16)、攻城略地:掠、略二字都有“夺取”义,但夺取的对象不同:掠,夺取人、财、地;略,夺取土地。
(17)、释义:原形容梁代画家张僧繇作画的神妙。后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
(18)、出自《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19)、出自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梦笔头生花》:“李太白少时,梦所用之笔头上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
(20)、释义: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赵国。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
3、50个简单成语解释
(1)、出自《宋史·杨时传》:“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云。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2)、山鸡舞镜未可厚非疾风劲草 乌合之众推心置腹狗尾续貂
(3)、船继续前行,待船家停船时,这位楚人站起身,面对惊讶的目光,从容不迫地脱了衣服,从船舷边所刻记号处跳人水中。他在水中捞来捞去,怎么也捞不到那把剑,于是浮出水面抚摸着船边的记号,如梦游般喃喃着:“我的剑明明是从这儿掉下去的,怎么找不到了呢?”
(4)、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5)、出自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6)、释义:比喻用一种假象迷惑对方,实际上却另有打算。
(7)、樵夫不慌不忙地在斧头落下的地方做了一个显眼的记号,然后从旁边的小路绕下山去,对照着山上L的标记,很快在草丛里找到了斧头。这位楚国人对樵夫仰慕不已。这位楚国人喜爱剑术,总是随身佩带一把宝剑。一天,他搭乘一条渡船过江。他立在船舷边,江两岸景色令人目不暇接。船行至江中,陶醉于美景的他不小心,让那把宝剑滑落到江里去了。
(8)、释义:相传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木工刻时,发现字迹透入木板三分深。形容书法极有笔力。现多比喻分析问题很深刻。
(9)、出自宋·计有功《唐诗纪事》:“郑谷改僧齐己《早梅》诗:‘数枝开’作‘一枝开’。齐己下拜,人以谷为一字师。”
(10)、出自宋·周敦颐《周子通书·过》:“今人有过,不喜人规,如护疾而忌医,宁灭其身而无悟也。”
(11)、释义: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12)、释义:用马皮把尸体裹起来。指英勇牺牲在战场。
(13)、释义: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
(14)、释义: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15)、出自元·孔文卿《东窗事犯》第二折:“吾乃地藏神,化为呆行者,在灵隐寺中,泄漏秦太师东窗事犯。”
(16)、出自元·无名氏《暗度陈仓》第二折:“着樊哙明修栈道,俺可暗度陈仓古道。这楚兵不知是智,必然排兵在栈道守把。俺往陈仓古道抄截,杀他个措手不及也。”
(17)、出自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18)、释义:形容书法刚劲有力,笔锋简直要透到纸张背面。也形容诗文立意深刻,词语精练。
(19)、一心一意 一败涂地 一本正经 一臂之力 一尘不染 一见如故 一箭双雕 一脉相承 一目了然 一窍不通 一视同仁 一泻千里 一草一木 一成不变 一帆风顺 一鼓作气 一哄而散 一如既往 一丝不苟 一言难尽 一衣带水 一朝一夕 一针见血 一知半解 一表人才 一波三折 一步登天 一筹莫展 一触即发 一刀两断 一技之长 一蹶不振 一劳永逸 一鸣惊人 一念之差 一贫如洗 一气呵成 一清二白 一扫而空 一息尚存 一相情愿 略胜一筹 两败俱伤 两虎相斗 两面三刀 两全其美 两小无猜 两袖清风 进退两难 三长两短 三顾茅庐 三令五申 三生有幸 三思而行 三头六臂 三心二意 三言两语 半夜三更 入木三分 火冒三丈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20)、35克爱克威:指恩威得当而使人心悦诚服.敬贤爱士:尊重和爱护有才德的人.
4、50个简单成语接龙
(1)、千万别把8-14岁孩子的宝贵时间,浪费在没有深度的阅读上!
(2)、释义: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3)、释义:砍了树干当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进行反抗。指人民起义。
(4)、按照画像去寻求好马。比喻墨守成规办事;也比喻按照线索去寻求。
(5)、出自《礼记·檀弓下》:“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6)、释义: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7)、出自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
(8)、出自唐·张怀瓘《书断·王羲之》:“王羲之书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
(9)、释义:嘴上甜,心里狠。形容两面派的狡猾阴险,多指蛇蝎心肠的人。
(10)、拘:限制;格:规格,方式。不局限于一种规格或一个格局。
(11)、出自《晋书·谢安传》:“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
(12)、释义: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奋。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13)、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
(14)、路上听来的、路上传播的话。泛指没有根据的传闻。
(15)、出自《后汉书·马援传》:“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16)、出自《宋史·杨时传》:“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云。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17)、释义:指着鹿,说是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18)、释义: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
(19)、出自《晋书·祖逖传》:“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20)、出自《史记·留侯世家》:“父去里所,复返,曰:‘孺子可教矣。’”
5、成语大全1000个
(1)、释义:形容病情十分严重,无法医治。比喻事情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
(2)、释义:比喻道德高、名望重或有卓越成就为众人所敬仰的人。
(3)、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4)、出自《左传·成公十年》:“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
(5)、释义:五代后周时,赵匡胤在陈桥兵变,部下诸将给他披上黄袍,拥立为天子。后比喻发动政变获得成功。
(6)、描写人的品质:平易近人 宽宏大度冰清玉洁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废寝忘食大义凛然临危不俱光明磊落不屈不挠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7)、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
(8)、释义: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9)、出自《三国志·吴书·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
(10)、释义: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形容人忍辱负重,发奋图强。
(11)、释义:比喻用一种假象迷惑对方,实际上却另有打算。
(12)、当局者迷掩耳盗铃大儒纵盗 争先恐后坐享其成剖腹藏珠
(13)、释义:嘴上甜,心里狠。形容两面派的狡猾阴险,多指蛇蝎心肠的人。
(14)、怒目而视:睁圆了眼睛瞪视着。形容正要大发脾气的神情。
(15)、出自元·孔文卿《东窗事犯》第二折:“吾乃地藏神,化为呆行者,在灵隐寺中,泄漏秦太师东窗事犯。”
(16)、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17)、释义:一个人得道面仙,全家连鸡、狗也都随之升天。比喻一个人做了官,和他有关系的人也都跟着得势。
(18)、出自《后汉书·马援传》:“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19)、释义: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赵国。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
(20)、释义: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
(1)、出自汉·贾谊《过秦论》:“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2)、出自汉·王充《论衡·道虚》:“淮南王学道,招会天下有道之人,倾一国之尊,下道术之士,是以道术之士并会淮南,奇方异术,莫不争出。王遂得道,举家升天,畜产皆仙,犬吠于天上,鸡鸣于云中。”
(3)、出自《三国志·蜀书·后主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
(4)、出自《宋史·杨时传》:“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云。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5)、释义: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
(6)、释义: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7)、释义:砍了树干当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进行反抗。指人民起义。
(8)、有人向孔子请教关于禘礼的内涵及规定。孔子说:“我不知道。懂得禘礼的人治理天下,像把天下放在这里一样可以掌握吧!”孔子一边说一边指着自己的手掌。
(9)、东汉时期,班超为平定匈奴作乱,70多岁还在西域作战,他身体日渐衰弱,上书汉和帝要求回中原养老。他的妹妹班昭也上书奏请说班超老了,再有战事就力不从心了,汉和帝看了二人的奏折,不断地点头,于是下诏让班超回京。
(10)、出自《后汉书·马援传》:“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11)、出处:《周易·涣》:“涣有丘,匪夷所思。”
(12)、四海为家 四分五裂 四面楚歌 四通八达 四平八稳 危机四伏 四海升平
(13)、孔子认为周礼是最完美的,他本人也以恢复周礼为己任。孔子不愿回答的原因可能在于不屑于回答那人的提问,或者是鲁国的季氏祭祀违背了周。又或者是他认为鲁国的禘礼不符合他所知的标谁。
(14)、出自《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15)、出自汉·贾谊《过秦论》:“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16)、羽毛未丰徙宅忘妻始终不渝 载舟覆舟无功受禄犯颜直谏
(17)、蛊惑人心:迷惑、毒害人心。蛊,毒虫,用来放在食物里害人。
(18)、飞扬跋扈:意气举动超越常轨,不受约束。跋扈,蛮横
(19)、出自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张僧繇》:“金陵安乐寺四白龙不点眼睛,每云:‘点睛即飞去。’人以为妄诞,固请点之。须臾,雷电破壁,两龙乘云腾去上天,二龙未点眼者见在。”
(20)、出自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梦笔头生花》:“李太白少时,梦所用之笔头上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
(1)、出自宋·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在胸中。”
(2)、出自《尚书·武成》:“今商王受无道,暴殄天物,害虐烝民。”
(3)、释义:相传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木工刻时,发现字迹透入木板三分深。形容书法极有笔力。现多比喻分析问题很深刻。
(4)、释义:原指残害灭绝天生万物。后指任意糟蹋东西,不知爱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