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物描写片段加赏析
1、
(1)、又一次,我们学校组织了演讲比赛.在张老师的支持、鼓励下,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参加了.每当我害怕的时候,张老师信任的目光就会浮现在我的脑海.这次,我成功了.当我走上领奖台时,我看到了同学们为我鼓掌,还有张老师那一如既往的支持的目光.在这回荡的掌声中,我又找到了那个热爱朗诵的自己,我重新拾起了自信的行囊.在那之后,我变得坚强并且自信.
(2)、④字迹工整,书写优美,卷面整洁,可适当加3-5分。
(3)、 感官角度:作者运用多感官角度,从视觉角度描写花的繁盛,蜂飞蝶舞的热闹,运用了通感的修辞(嗅觉——味觉)。
(4)、 炼字艺术:片段中,这个“闹”字用得最好,一个字把声音,和热闹的场景都形象地表现出来了。
(5)、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6)、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7)、天刚破晓,淡青色的天空还镶着几颗稀落的残星。
(8)、“平坦的路,没什么人,微微的凉风,静静的灯光。”用环境描写,写出了天气的清凉,整个气氛的凄清,一个幽静的夜晚,真切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写出了夜晚的黑暗,为下文祥子因没有看见石块而扑上去摔倒作了铺垫。
(9)、河岸边有一根孤立的小草,它很不幸,一出土看见的便是黑暗,那是因为一块沉重的石头压在了它的身上,使它不能自由舒展,但是它不屈向上,茁壮成长,使劲地往上钻,它为着向往阳光,为着达成它的生之意志,不管上面石头如何重,石头与石头之间的距离距离如何狭窄,它总是要曲曲折折地,它的根往土里钻,芽往地面挺,慢慢地伸展,仿佛在呼吸着新鲜空气,这是一种无可抵抗的力量,阻止它的石块结果也被掀翻。一根小草的力量如此之大,真是不可思议啊!
(10)、伊昔不梳头,秀发披两肩,婉转郎膝上,何处不可怜。
(11)、描写:因为沙子多的缘故,父亲要了个板刷刷拉刷拉地刷。后来父亲的脚终于洗好了,终于洗出了脚的本色,却也是黄几几的,是泥土的颜色。
(12)、细雨蒙蒙,一棵棵柳树在雨雾中“仰起头”,仿佛在用雨水冲洗着自己的“秀发”。而枝条们,有的在欢快的跳着优美的舞蹈,攀枝欢跳;有的紧挨在一起,仿佛在说悄悄话呢!
(13)、③典型的细节可以推动情节的发展营造一种氛围。
(14)、用好教材文本,通过第一单元的写景散文的赏析和解读,获得影响景物描写得当、充分与否的相关知识。
(15)、思妇是中国“闺怨诗”的主要形象。如王昌龄<闺怨>
(16)、赏析:这是一幅远看图。作者用“珠冠”“孔雀开屏”两个比喻从色彩和形状上点明了天山的特点。在加上“银光闪闪”“艳丽迷人”等词语的形容,整个画面洋溢着幸福安祥的气氛。
(17)、孙犁《荷花淀》:“这女人编着席.不久, 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 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 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 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 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
(18)、“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几句写早春景象,已可见早春禽事,但还不多,只不多几处,也不知谁家,形形色色的花,渐渐就要开得五彩缤纷,使人眼花缭乱。已是绿草如茵,但草还不够长,刚刚能没过马蹄。
(19)、我停止了劳作,伸展四肢一动不动地迎风挺立着,微闭着双眼,任这不知从何而来的风一阵一阵地拂拭。这撩人灵魂的风,是那样温柔,那样善解人意。
(20)、师:作者描述了故都的秋的哪几幅画面?请尝试着给每幅画面起一个4字短语的名字。(思维导图见《导学案》)
2、
(1)、我们跟随着郁达夫先生,通过文字充分体味了故都的秋味,部分触摸到了“故都”的秋季。作者通过细观察、巧剪裁将普通平凡的景物、人情点化成绝妙佳篇。观察,不仅靠眼睛,它需要调动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多方面的感觉器官去感受事物的特征,描绘景物的色彩、形状、声音,让景物具有立体感。
(2)、比如,同样是描写夜晚,下面两段文字就写出了两种氛围:
(3)、赏析:这一段写出了父亲的兴奋与焦急,他热切渴望砌上高的台阶。细节描写黄泥,写黄泥的颜色、光泽,其实是写父亲的心情,渴切而兴奋。
(4)、冬天,寒冷北风把天空也给冻结了,一片灰白。片片灰色的乌云凝固在天空,露出严肃的面孔,不由得让人直起鸡皮疙瘩。这是一个凄惨的季节,天空也一直板着脸,不时地洒下雪花除去单调和寂寞。无奈地等待春天的来临。天空,多么凄惨,但也孕育着希望!
(5)、静态的,不作细致描绘,在读者面前展开一幅天空日丽,红碧交辉的彩色图画,令人心旷神怡。
(6)、回复“23”,查看《如何欲扬先抑写一个人》
(7)、 购买八年级单册40元,赠送: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习题课件全册(750页)+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专题课件(172页)+一年VIP资格;
(8)、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9)、这是一道命题作文。写好考场作文须先认真审题。命题作文的审题主要是抓“题眼”,也就是对作为文题的关键性词语细加推敲,从中理出文章的写作重点,抓住了“题眼”,就能避免偏题和离题的现象发生。
(10)、①典型的细节可以刻画人物性格追求爱好。
(11)、师:本文标题“故都的秋”如果换成“北平的秋”表达效果有什么不一样?
(12)、春风和煦,明媚的春光照在大地上,万物呈现一片生机,形成一幅秀丽的山水图。
(13)、情节是由人物之间的关系、矛盾和性格冲突所产生的一系列生活事件。情节一般是通过描写人物思想性格和情感欲望的冲突以及由此引起的人物关系,人物命运的变化来展开的。在情节的展开中,通过人物的外貌、行为和心理状态,再现活生生的鲜明个性。因此,欣赏人物形象,应从情节入手,据情论人。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是欣赏小说艺术特点的基础,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命题者在为小说命题时,也必定以此为出发点,先从整体上设置理解文章内容的试题。
(14)、你们看,随着描写的环境在变化,故事的情节也在变化,事情的发展借着环境描写自然过渡、串联了起来。
(15)、燕草碧如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惟。
(16)、诗人余光中以“浪子”称呼郑愁予。而<错误>这首作品也是作者最具浪子意识的代表作之一。虽然描写的是“闺怨”的中国古典诗歌旧主题,但作者却别具新意,透过浪子的角度来叙写女子闺怨的期待及落寞,从另一方面展现体贴的关怀。诗中并运用许多古典诗歌的语汇,如江南、莲花、东风、柳絮、春帷、向晚、马蹄等意象,将古典与现代巧妙地镕铸。
(17)、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天涯明月新,朝暮最相思。
(18)、接受是一种孤独,放下是一种责任,多少事,放不下,多少路,藏着自己的委屈,自己心中的话,不知道该和谁说,不知道怎么去说,有时候就是这样,一别两宽,再也不见,总是那么为难,总是那么担心。
(19)、采莲的是少年的女子,她们是荡着小船,唱着艳歌去的。采莲人不用说很多,还有看采莲的人。
(20)、想一想,这是怎样神奇的吹奏呀,一个个音符仿佛是从一个个神秘的深渊似的胸腔发出,而整个世界就是它的乐器。它抓住檐下的风铃,抓住树木、大海和岩石,在每一件事物上吹出不同的乐音。
3、
(1)、观察后,根据记录单,整合成一段话。要求:从两个以上的描写角度进行描写;描写要写出景物的特点。
(2)、细节是文学作品中细腻描绘的最小环节。作品中的人物性格、故事情节、社会环境和自然景物,是由许多细节组成的,如场景细节描写、服饰细节描写、动作细节描写、心理细节描写、语言细节描写等,成功的细节可以增强艺术感染力,是文学创作和记叙文不可忽视的技巧。
(3)、破晓、日出东方、日出金光、东方鱼肚白、骄阳似火、晨曦初露、天色微明、晨雾蒙蒙、晨星寥落、旭日东升。
(4)、坚持“351”(三重五步一反思)课堂模式,以“问题导学”为主线启发学生思维;
(5)、赢得了时间就赢锝了财富,抛弃时间的人时间也会抛弃你。
(6)、任何景物都是客观存在的,但这种客观存在的景物却能给人不同的感受。我们写景要写自己热爱的景色,表达一定的主题思想,要表达出对自然的热爱,这就是借景抒情。
(7)、描写:不要你凑热闹,我连一担水都挑不——动吗!
(8)、拇指姑娘被金龟子丢弃在树下,安徒生在这里添加了这样的“布景”:冬天来了,鸟儿飞走了,树木和花草枯萎了,连她用来遮风挡雨的大牛蒡叶子也只剩一根枯秆,雪花劈头盖脸地浇泼下来……这些萧瑟的景物,都衬托着拇指姑娘的“孤苦伶仃”。
(9)、夏风,他很热情,像个热情的小伙子。他拂过的风,都夹着热。他的热情,令小草弯下了腰,令花朵都闭起来静静地睡着了。大树只会在他经过的时候,慢慢地摇几下。
(10)、我伫立凝望着一片片的落叶,不禁想起它夏日的繁忙,绿油油的,向着太阳,朝气蓬勃。而今,已一片枯黄,往日的色彩已不在重现。这是时光无情的流逝,还是命运的宰割?这是生命的终止吗?想之,人生也是如此,有再多的峥嵘岁月,可人生就是那么短暂,最终还是要衰老,依然要面对死亡。在岁月的长河中,季节在轮回,生命也在轮回……
(11)、北风呼呼地吹,大家穿上厚厚的衣裳,动物都挖洞冬眠,到下一年的春天才醒。
(12)、“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春天里,每当我在公园、在湖边、在河畔走进杏花雨中,看杨柳轻歌曼舞,听黄鹂枝头鸣啭,总感觉走进了大自然的水墨画。
(13)、(3)作者明明写春花,却写了蝴蝶蜜蜂。写蝴蝶蜜蜂是为了凸显花儿的芬芳。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相结合。
(14)、“好好儿活”中的愧疚||《秋天的怀念》文本解读及学习目标确定
(15)、片段最为精彩的,就是多种修辞的运用了。“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拟人的手法,表现出,花开得繁盛,灿烂。“红的像火,粉得像霞,白得像雪”排比的修辞手法。表现出花的绚烂,颜色娇美。“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作者把花儿比喻成眼睛,大家知道,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我们因为有了眼睛,而有了展示心灵美的地方。草地,因为有了花儿,而变得更加美丽。像星星,实际上,是把草地比喻成了星空。星空因为有了星星而绚烂。眨呀眨的,表现花儿在微风中轻摇地姿态。怎一个美字了得!
(16)、考文章中间插入回忆片段或神话(民间)传说等的作用
(17)、(1)肖像、神态、动作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性格特征。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18)、(2)树,静景,蜜蜂蝴蝶,动景。摇曳的野花,动静。动静结合。
(19)、忙碌了一天之后,我总爱独自一人迎着风,或沿着田间的小路,或趟着浅浅的河水,漫无目的地踽踽而行。风,轻轻地抚摸着我,像收藏家抚摸自己心爱的陶罐。
(20)、草叶上的露珠像镶在翡翠上的宝石,泛着五颜六色的光华。
4、
(1)、文章文笔流畅,情景交融,感情真挚。读完全文,我们感动,蔓延在小作者心中的芬芳,是那永恒的母爱啊!母亲为了孩子冒雨去买蛋糕,看似平常又不平常的小事,两幅相似又不同画面演绎的是最动人的母爱,文章景物的描写也很生动传神,有力地烘托了文章的主题:春雨中的春花凋零,唯有l心中母亲的芬芳是不会随时光而萎谢!
(2)、⑶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XX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3)、“平坦的路,没什么人,微微的凉风,静静的灯光。”用环境描写,写出了天气的清凉,整个气氛的凄清,一个幽静的夜晚,真切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写出了夜晚的黑暗,为下文祥子因没有看见石块而扑上去摔倒作了铺垫。
(4)、 情感总结:由此,作者表达出对春天的无线喜爱之情。
(5)、在人们的不经意间,那茸茸嫩生的小草,便在田野里、阡陌上、公路旁陆续的探出头来,它们新奇地张望着,它们在春风中就像顽皮的孩子,尽情地摇摆、尽情地抖擞、尽情地欢腾、尽情地跳动......
(6)、观察是写好作文的基础,尤其对于写景作文,离开了细致准确的观察,是绝对写不好的。
(7)、一棵棵小草从酣梦中醒来,它们破土而出,舒展着它那幼嫩的绿叶。
(8)、分析人物的心理描写,能很好的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心理描写是对人物在一定环境中的思想活动描写,它往往和外貌、语言、行动交叉在一起。
(9)、我们还可以用环境描写来烘托场面氛围。不同情境下的景物描写,会带来不同的效果,增强现场感。
(10)、面对这些题型,我们该如何解答呢?一般可从四方面揣摩:
(11)、④小说的叙述故事情节过程中顺叙、倒叙、插叙等方法的使用;
(12)、小说的命题指向四个关键词:环境、情节、人物、主题。具体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几方面:
(13)、(评析:散文阅读其次要明确“怎么写——品语言,明技巧”。)
(14)、深居的人也许永远不懂都市的寂寞,在抛离都市的喧嚣之后,夜引领着我,展示着它的单纯与灵巧身姿。田野中一片寂静,只有一阵阵无休止的单调的蝉鸣与不远处的秃树下各种昆虫在缠绵歌唱。月夜皎洁,照射在这林荫小道上更令人心旌摇荡与生气。我又明白了什么,夜的魅力不同有着人们的缔造,劳动与收获!
(15)、这些句子,令人读着着实欢喜,此外,我最喜欢这个“闹”字了,用一个字把声音,和热闹的场景都形象地表现出来了。遣词造句,如此讲究,令人钦佩。
(16)、走过木桥,越过避兵洞,迎面而来的是群猴观景峰。四周奇峰似姿态各异的猴子,或憨或顽,或刁或怒,似在欢迎远来的游客。他们是大自然凝固的音韵,遮阳山原始情趣的哲学遗稿。——据载,张三丰隐居后在此度过。张三丰可谓道教之仙,在此有许多遗迹。如他在绝壁上飞身用手指镂刻下的诗句,青石上踩过的脚印以及升仙之所。——退出藏经洞,穿过茫茫林海,抬头仰望,远处一线天依稀可见,不禁使人怀疑天外是否还有天。——任宝剑《遮阳山纪行》
(17)、人们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洋溢在字里行间。因为风而带来的各种感觉,清爽中体会舒服,体贴中感受温馨。
(18)、情节(人物性格决定情节发展)→主题(突显某种主题)
(19)、旁边的柳树垂下柔弱如丝的柳条,在春风的吹动下,他在低空中轻轻的摇动,远远望去像一个姑娘的长头发在飘动。
(20)、逆风与推着人走的顺风相比,我更喜欢逆风而行。逆着风走,身边呼呼响,犹如军号阵阵,会使人产生一种激越感,那是一种奋发向上、欲罢不能的快乐。
5、
(1)、①因为他特别的“忧伤、郁闷、落寞”,所以他要选择特别“清、静、悲凉”的北国之秋。
(2)、三月的风,揉揉拂面,和煦爽心。三月的天空,不离不弃,若及若离,让人亲近。三月的阳光,温和不燥,使人透心的舒坦。
(3)、拇指姑娘黯然神伤,心里非常难过,可她不能到外面去享受暖融融的阳光。田鼠家旁边的那块麦田里的麦子已经长得很高。对拇指姑娘来说,这也是一片绿油油的森林,因为她只有一个大拇指那么高。
(4)、师:郁达夫先生对故都的秋有着怎样的情感?你从哪里读出来的?
(5)、三月灞桥烟共雨。拂拂依依飞到处。雪逑轻扬弄精神,扑不住。留不住。
(6)、没有谁,可以永远的待在春末夏初;没有谁,可以拦住秋天的脚步;也没有谁,会永远留在秋天中。
(7)、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最后,只剩下了他和小伙子……突然,那木桥轰的一声塌了。
(8)、我停止了劳作,伸展四肢一动不动地迎风挺立着,微闭着双眼,任这不知从何而来的风一阵一阵地拂拭。这撩人灵魂的风,是那样温柔,那样善解人意。
(9)、发足了歇斯底里,潮头规矩些了,齐刷刷的像阅兵式上的队列,开始沿江铺排而上,速度渐渐加快,水头一尺尺地升高,闷雷般的轰声惊人动地。
(10)、旦起,窗雾朦胧,不知所向。常至湖畔,晴则时时大雾,素白一片,咫尺不见,漫于林中,恐怖益增,山雀惊鸣,若鬼幽泣,揪心断肠,坐立不安,悚然惧行,绝类“鬼林”。
(11)、暮春的江南是杂花生树,莺飞草长的。白居易的《忆江南》
(12)、小说有三个要素:人物、情节、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13)、明确环境描写必须为主题服务的宗旨,结合环境描写的作用:
(14)、两段景物,看似简短,实则蕴含着美妙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是咏雪的千古名句。写雪后美景,以春花喻冬雪。“忽”字不仅显出边塞气象变幻的神奇,而且还传递出诗人赏雪时非常惊喜的心声。联想奇特美妙,比喻新颖贴切动人。诗人把一个银白的世界变幻成一片春意盎然,欣欣向荣的美丽春光,给人的感受不是雪后奇寒,而是欣喜和暖意。
(15)、每当这时,生活的重负,劳作的辛苦都在风中一一化解了。我似乎听到了自己体内血液流动的声音,听到了时间在耳际的呼啸奔走声。
(16)、啊!那江面上起了雾朦朦胧胧的,一边是雾,一边是水。好像给江面铺了一层半清半百的衣裳。有的雾好像会走动,它们往左边走,往右走,两边的雾碰在一起,卷起了一个“大浪”,真是美丽极了!
(17)、诗词中常以“莲花”来比喻女子,如余光中的名篇〈等你,在雨中〉
(18)、能灵活运用描写手法,多角度、多手法描写景物。
(19)、但是用在其他地方就很不合适。《散步》一文对景物描写着墨不多,仅有两处,两段文字加起来也不过七十余字,可在这轻描淡写之中充满了浓郁的诗情画意,为常见的散步提供了一个美妙的背景。第一处是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冬去春来,“大块小块的新绿”有浓有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起了水泡”。
(20)、即“良人”,在古时由于传统礼教的约束,女子通常终身只依托于一人,而良人若远行或将女子遗弃,便产生“闺怨”的题材。<错误>诗中提到的“归人”意象如下:
(1)、江水浩荡东流而去,夕阳那温暖的颜色撒在水面上,跃动着粼粼波光。伊人站在岸上,秋风放肆的吹乱她的长发,沉静的看着夕阳。夕阳被看的红了脸,慢吞吞躲进了水中,刹那间,水天一线,天地万物仿佛都被笼上一层金色。这一刻,那日,那人,那水,即是永恒。
(2)、描写:一个冬天下来,破草鞋堆得超过了台阶。
(3)、地点转换顺序。也称移步换景,或参观、游览顺序。
(4)、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5)、其实时间一直都在,只是自己的心在变,情在变。
(6)、师:巡回指导学生的答题情况,并提出疑问:“散文形散而神聚”那么这篇文章的文眼是什么?
(7)、诗中连用了三个譬喻句,将思妇的心绪用空间来表现,并且运用“大小法”设计了由大到小的空间,城→青石街道→窗扉,随着空间的缩小,层层地将思妇的寂寞浓缩到“小小的窗扉紧掩”一点,让读者对思妇的坚贞更加佩服,也对她的寂寞投注更多同情。
(8)、小作者对景物的描写生动细致,捉住色彩外形香味等方面的特点,并且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多种手法,令人处处感受到秋天的美。写景美文加赏析篇4朋友们,当你们漫步在田野,或置身于山林,观看那蜿蜒曲折的小流清溪,一定会被那清澈透底、碧波荡漾的秀色所陶醉,而那溪水叮咚的响声,更能激起人的无限柔情。
(9)、赏析:这幅画是少年闰土月夜瓜地刺猹图。通过“深蓝的天空”、“金黄的圆月”及“一望无边的的碧绿的西瓜”的景物描写烘托出一个英俊、活泼的少年闰土。
(10)、 购买两册70元,根据所购年级,赠送对应资料+二年VIP资格;
(11)、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XX是一个……的人物形象。作为什么人,他怎么样,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思想品质)。
(12)、哦!沐浴在三月的阳光里,视觉、感觉、身心全都是幸福的。在这愉悦而美妙的享受中,会忘了自己。
(13)、声势浩大,惊心动魄的钱塘江大潮,远远地,涛声如雷滚滚而来,巨大的浪头像一条巨龙高高立起,撞到山头上,树木斜了一大片,卷起一阵阵沙,翻滚着,咆哮着舞向远处。
(14)、“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拟人的手法,表现出,花开得繁盛,灿烂。
(15)、观察景物。在观察中学习景物描写的具体路径。
(16)、江面陡然下降,波涛汹涌,浪花四溅,你还没来得及仔细观看,船已像箭一样迅速飞下,巨浪被船头劈开,旋卷着,合在一起,一下又激荡开去。江水像滚沸了一样,到处是泡沫,到处是浪花。
(17)、踏着洒满积雪的小路,母亲给我讲了许多有关季节的故事,而且全部和门有关。走到学校的时候,母亲有关季节的故事也讲完了,连缀起来,竟成了这么几句:“花朵把春天的门推开了/绿荫把夏天的门推开了/果实把秋天的门推开了/风雪把冬天的门推开了……”
(18)、江水看着像棕色,但棕色里参杂着红色,灿烂的阳光洒在平静的江面上,仿佛点点碎金。江面偶尔波动几下,“碎金”在微波中闪烁,是那么亮,那么美。
(19)、①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20)、当春姑娘穿着长裙,迈着轻盈的脚步来到,这时长江显得特别的清澈,江堤上开满了野花,花儿点缀在草地上,红的似火,白的似雪,粉的似霞……总之是争奇斗艳,芬芳迷人,把长江打扮的更加美丽了。
(1)、“把不朽的大师的不朽的作品发扬光大”巧妙暗示出儿子所从事的艺术事业是不朽的事业;“多神圣,多光荣的使命”毫不矜持地表达出父亲对儿子所从事的事业的支持与理解,对儿子所取得成功的高兴与赞美。
(2)、一个人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我相信你逐渐会学会这一套,越来越坚强的。
(3)、春天,一阵阵微风吹来,小草从土地里钻了上来,跳起了轻快的舞蹈;夏天,把大地烤得火热,人们来到了小草上一坐,小草就像一位慈祥的老人,抱着人们不松手;秋天来了,一阵阵凉风吹过来,小草一下子变得又黄又瘦;寒风吹来,冬天到了,小草的根深深地扎进土里。等到第二年春天,它又从土里钻出来。真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啊!
(4)、“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天色已晚,却有皓月当空;群芳已谢,却有青松
(5)、路灯闪着微弱的光,忽明忽暗;树影映射在路面上,时隐时现。曲折的小道上空无一人。一阵风掠过,树叶沙沙作响,地上的黑影随之晃动,张牙舞爪。远处的树丛里露出一双绿色的眼睛,似乎正冷冷地注视着我……
(6)、那一簇簇的小草顶破了地面,悄悄地探出了嫩绿的脑袋,神气地立在地面上。
(7)、⑤平叙:(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8)、春天,白杨树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我们这群孩子换上漂亮的春装,围着白杨树捉迷藏。玩累了,我们就坐在树下休息,说说笑笑。
(9)、观察必须确立好立足点。立足点可以是固定的(空间方位),也可以是变换的(移步换景)。但无论怎样必须层次清楚,文章的思路也就清楚了。
(10)、几片火红的叶子落在枯黄的地面上,落多了,就像是大地铺上了一层厚厚的被子。历经沧桑的树干带着重生的枝叶在风中耸立着,从容而优雅,就像是一位即将退休的慈祥老人,静静地看着大地,回忆着他曾经走过的岁月。野花散落在草丛里,像一颗颗星星在金黄的秋天中闪烁着。不远处,牛羊发出阵阵叫声,似乎在低声交流,又似在喃喃自语,偶尔晃晃尾巴,赶走落在它们背上的虫兽。镜子一样的水面上映上了一只小船的倒影,在这一片温暖的色调中,船上的人们望向远方,那里是他们寻找的地平线和傍晚的夕阳……
(11)、以夜深来暗示“幽独”之苦,以人伴月暗示无人相伴之孤单。
(12)、生:前后两桌为一小组,交流探讨,并展示学习成果。这五幅图分别是:秋晨小屋,秋槐落蕊,秋蝉残声,秋雨话凉,秋果盛景。
(13)、梦里花落知多少,时间的流转,季节的更替,惟有一朵永驻心间,散发迷人的芬芳。
(14)、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
(15)、活动:观察校门口的一片菜园子,带着观察目的进入观察,完成观察记录单:
(16)、总之,写好比喻类作文,行文中一定要注意将选材与标题中的比喻相对应好。选材尽可能新颖,富有个性,角度尽可能巧妙、独特,最大限度地展示自己的写作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