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句子网

精选黑格尔的艺术哲学思想76句

哲学艺术黑格尔

1、哲学全书 黑格尔

(1)、G.W.F.Hegel,VorlesungenzurÄsthetik.VorlesungsmitschriftAdolfHeiman(1828/29),hrsg.vonA.P.Olivieru.A.Gethmann-Siefert,München:Fink,20

(2)、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德语:GeorgWilhelmFriedrichHegel,常缩写为G.W.F.Hegel;公元1770年8月27日—公元1831年11月14日),德国哲学家。

(3)、“黑格尔的思维方式不同于所有其他哲学家的地方,就是他的思维方式有巨大的历史感作基础”、“他是第一个想证明历史中有一种发展、有一种内在联系的人”。(1)

(4)、不错,在黑格尔看来,因为艺术美是从精神上产生的或再产生的,精神和精神产物既高于自然和自然现象,那么艺术中包含之美高于自然中包含之美就是很自然的事了。这还是就其相对的地位来说的。真正讲来,黑格尔认为精神是世界的真正的本质和内容,任何美的东西只是分享有精神或是精神的产物。这样讲,自然美只能是精神美的反缺,自然美只是精神美之不完善、不完备的表现。举一个通俗的例子就可以清楚了,譬如画的水果,它的价值无论如何要高于水果店里的水果。这是艺术美高于自然美;而黑格尔这个原则还有另外一个意义,就是艺术美要高于生活。车尔尼雪夫斯基说“美是生活”,这在当时,不能不说具有进步的社会政治意义。但黑格尔认为艺术美要高于当时庸俗的生活,这也是一种不满现实的表现。黑格尔反对现实的庸俗、死板、藐小,认为悲剧不是感伤,艺术不是矫揉造作。黑格尔这些言论,当然是唯心主义的;但是他包涵了对当时德国政治生活的否定,坚持了艺术中崇高的理想、光辉的性格、强有力的热情。这是从其理想主义出发,强调艺术的理想化的必然结果。这种关系(艺术与生活的关系),犹如逻辑与历史的关系一样,历史、生活是紊乱的,逻辑、艺术则是更有条理,更符合客观规律和理想的。处在当时德国的那种情况下,黑格尔既然不能用革命手段来改革现实生活,只得在艺术中超出现实,改造现实,这无论如何也可以说是有一定合理因素的。

(5)、黑格尔关于主奴关系的论述是精神现象学的精彩篇章,是运用辩证法的典范。在这里,他不但说明了阶级的起源、劳动的异化及其精神价值、劳动创造历史和造就劳动者的过程、统治别人的人不可能自由等具体的道理,而且用抽象的语言,说明了不平等的奴役和被奴役的人际关系是如何趋向平等和自由的一般倾向。

(6)、精神哲学分为“主观精神”、“客观精神”和“绝对精神”三个阶段。

(7)、VorlesungenüberdiePhilosophiederKunst.Berlin18NachgeschriebenvonH.G.Hotho,hrsg.vonAnnemarieGethmann-Siefert,Hamburg:FelixMeiner,1998,in:G.W.F.Hegel:Vorlesungen.AusgewählteNachschriftenundManuskripte,Bd.2,Hamburg:FelixMeiner1983ff. 

(8)、围绕这个基本命题,黑格尔建立起令人叹为观止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主要讲述绝对精神自我发展的三个阶段:逻辑学、自然哲学、精神哲学。黑格尔在论述每一个概念、事物和整个体系的发展中自始至终都贯彻了这种辩证法的原则,这是人类思想史上最惊人的大胆思考之一。

(9)、界线:纯量的规定性的范围,相当于函数的值域。

(10)、AesthetiknachProf.HegelimWinterSemester1828/MitschriftLibelt(Ms.JagellonischeBibliothek,Krakau)(Libelt1828/29)

(11)、1992,WissenschaftderLogik:DieLehrevomWesen(1813),neuhrsg.vonH.-J.Gawohll,miteinerEinleitungvonF.HogemannundW.Jaeschke,Hamburg:FelixMeinerVerlag. 

(12)、以上的议论黑格尔并没有明白叙述,而是隐含在他的体系之中,同样也隐含在其他许多形而上学家的体系中。

(13)、音乐:它是通过音调倾吐心灵和情感,它能感动人的灵魂、血液,是一种精神性的艺术,重视人类灵魂的最深刻的本质。它虽然仍是感性的,但已有了较深的主观性。它否定了空间,把感性理想化了,由可见的转变为可听的。由可见到可听的音乐,是由绘画到诗歌的过渡。在精神性方面,音乐比诗歌还要低一等。

(14)、黑格尔的意思是精神在与自然的对立中取得自由,与人类精神同一。

(15)、人的本质是什么呢?人的本质是如何成为自然的最高的本质的呢?人区别于自然物之处在于人有类意识。人不像动物那样以个体为对象,人的意识以他的类为对象。人同时既是“我”,又是“你”。他能够替别人设想,正是因为他不仅以他的个体为对象,而且以他的类、他的本质为对象。

(16)、黑格尔哲学的范畴、命题、论辩都是为他的体系服务的,离开了体系的框架,它们的意义晦涩含混,甚至显得荒谬,无意义。

(17)、《黑格尔全集第18卷:讲演手稿II(1816-1831)》

(18)、黑格尔独辟蹊径。他说:“哲学上的起点只是就研究哲学的主体的方便而言的,至于哲学本身却无所所谓起点。”也就是说,为了研究方便的目的而设定的起点,必须贯穿于始终;起点不应仅仅是起点,它也是终点。

(19)、黑格尔认为,精神的内容本身要采取适当的外在的、真实的、感性的形象表达它自己,所以艺术的内容题材是最重要的;形式的缺点,往往由于内容题材引起,而不完全是艺术家的技巧不好。艺术的形式愈完美,它的思想内容就一定愈深刻。

(20)、贾红雨,江西九江人,博士毕业于耶拿大学哲学系,现任教于长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要研究领域为德国观念论、鲍姆加通和西方现当代美学。

2、黑格尔的艺术哲学思想

(1)、(7)黑格尔著,梁志学译:《哲学全书·第一部分》(即《小逻辑》),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379页。

(2)、黑格尔形象把逻辑论证的过程比喻为圆圈。当起点经过这样的过程而达到终点时,它不只是简单地返回自身,而是极大地丰富了自身的内容。如果说,传统的形式逻辑的证明是直线式的推理,那么黑格尔的逻辑证明过程就是圆圈。从一点画出一个圆圈不但返回自身,而且把无数的点包含在自身之中。

(3)、黑格尔青年时代恰逢法国大革命,卢梭的思想对他产生了极大影响,他被法国革命崇尚的自由精神深深打动。他反对封建专制和民族分裂,渴望德国在政治上实现统把德意志民族的复兴与资产阶级革命联系起来,并把立宪政治制度视之为理想的国家制度。

(4)、黑格尔说:“自然界是自我异化的精神。”异化(alienation)是辩证法的一个重要概念,它的意思不仅指背弃自身,转变为异己的东西;更重要的是指必然地在与自身不同的领域发展;发展的必然性也是异化的应有之义。黑格尔的自然哲学分机械论、物理论和有机论三部分,它们分别与逻辑学的“客观概念”的三个环节-机械性、化学性、目的性相对应,也可以说是客观概念的应用。

(5)、TWA13-15(Theorie-Werkausgabe)

(6)、2020年9月4日晚19:00-21:00,由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教研室联合主办的“哲学与现代世界”系列线上讲座第二季第一讲准时开讲。这次讲座由北京大学哲学系先刚教授主讲,北京大学哲学系徐龙飞教授主持。讲座题目是“建构与反思:谢林和黑格尔艺术哲学的差异”。

(7)、黑格尔(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1770-1831)1770年8月27日生于德国符腾堡公国首府斯图加特。1831年11月14日卒于柏林。1788年10月黑格尔到图宾根神学院学习哲学和神学。

(8)、它在敌视人的异化体系形式下,使人本主义美学的积极内容和实质得到了最深入、最系统的理论表述。

(9)、OttoPöggeler,DieEntstehungvonHegelsÄsthetikinJena,in:,S.249-2

(10)、由此可见,在黑格尔的艺术分类中,仍然体现出一个艺术日益摆脱其物质外衣而走向纯粹精神、走向非感性的逻辑层次。

(11)、这就是黑格尔的“逻辑的和历史的一致”的原则。

(12)、费尔巴哈说,神学的秘密在于人本学。综合了斯特劳斯的”集体无意识“说和布鲁诺.鲍威尔的”主体自我意识“说,提出了自己的“类意识自我完善”说。

(13)、不错,在黑格尔看来,因为艺术美是从精神上产生的或再产生的,精神和精神产物既高于自然和自然现象,那么艺术中包含之美高于自然中包含之美就是很自然的事了。这还是就其相对的地位来说的。真正讲来,黑格尔认为精神是世界的真正的本质和内容,任何美的东西只是分享有精神或是精神的产物。这样讲,自然美只能是精神美的反缺,自然美只是精神美之不完善、不完备的表现。举一个通俗的例子就可以清楚了,譬如画的水果,它的价值无论如何要高于水果店里的水果。这是艺术美高于自然美;而黑格尔这个原则还有另外一个意义,就是艺术美要高于生活。车尔尼雪夫斯基说“美是生活”,这在当时,不能不说具有进步的社会政治意义。但黑格尔认为艺术美要高于当时庸俗的生活,这也是一种不满现实的表现。黑格尔反对现实的庸俗、死板、藐小,认为悲剧不是感伤,艺术不是矫揉造作。黑格尔这些言论,当然是唯心主义的;但是他包涵了对当时德国政治生活的否定,坚持了艺术中崇高的理想、光辉的性格、强有力的热情。这是从其理想主义出发,强调艺术的理想化的必然结果。这种关系(艺术与生活的关系),犹如逻辑与历史的关系一样,历史、生活是紊乱的,逻辑、艺术则是更有条理,更符合客观规律和理想的。处在当时德国的那种情况下,黑格尔既然不能用革命手段来改革现实生活,只得在艺术中超出现实,改造现实,这无论如何也可以说是有一定合理因素的。

(14)、G.W.F.Hegel,VorlesungüberÄsthetik.Berlin1820/EineNachschrift,hrsg.vonHelmutSchneider,Frankfurta.M.,PeterLang,19(Ascheberg1820/21)

(15)、而在这里,与我们的话题直接相关的就是黑格尔的“绝对精神”的第一个环节,即艺术哲学。

(16)、浪漫艺术:这种艺术是用精神工具来表现精神。就像逻辑学用概念来表现理念而成为最高科学一样,浪漫艺术作为最高的艺术,更偏重于主观。象征艺术是偏重客观性,古典艺术是主客观的统而浪漫艺术则是偏重于主观性。在浪漫艺术里,精神统率了物质。内心生活、内心世界是浪漫艺术的内容。因为理念是精神的,或精神化的,而表现在人的内心生活、情感和情意中,所以对于浪漫艺术来说,情感高于一切。黑格尔说:“只有将艺术与偶然外在现象比,方才能说艺术是假象,现象与经过精神飞跃的艺术比,倒反而艺术是真相,现象是假相。”

(17)、3排斥和吸引:一中有多曰排斥,多中有一曰吸引。一与多的关系表现为数量关系,由此过渡到--

(18)、(11)黑格尔著,贺麟、王玖兴译:《精神现象学》,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131页。

(19)、逻辑照黑格尔的理解,他明确地说和形而上学是一回事;那是一种跟普通所说的逻辑完全不同的东西。他的看法是:任何平常的谓语,如果把它认作是限定“实在”全体的,结果它就是自相矛盾的。我们不妨举巴门尼德的学说:唯一实在的“太一”是球状的,作为一个粗浅的实例。任何东西如果没有边界便不会是球状的,而除非它外部有什么(至少有虚空间),它才可能有边界。因此,假定整个宇宙是球状的,便自相矛盾。(如果把非欧几里得几何抬出来,对这个议论未尝不可以有异议,但是这议论作为一个说明例子,也算可用了。)

(20)、按照辩证法螺旋上升的方向,历史发展的方向是进步,达到了辩证法规定的最后目标,历史也就终结了。辩证法的范畴和规律是认识论的对象,认识论是辩证法在人的意识中的应用。

3、哲学家黑格尔

(1)、现在我们分析一下黑格尔对艺术发展阶段的看法。黑格尔认为艺术也是从低级到高级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的本质就是精神战胜物质的过程。

(2)、接着,黑格尔提出了艺术中的又一原则,即“美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黑格尔认为,形式的缺陷,往往根源于内容的缺陷,而一个艺术作品的形式愈完善,则它的内容和思想之真理性就愈深刻。美具有精神的内容(绝对,理念,道,真理)和感性的形象(形式)。内容与形式的统就是指这两者的统一。

(3)、我们现在应当提到黑格尔的另一条原则:“美是理想与现实的统一。”黑格尔认为,理想孕育于现实之中,它是现实的最健全的发展,最完美的形态。它就是现实中最真实的东西。我们平时说的“真正的人”,就是理想的人,同时也是美的人。所以任何美的东西,就是符合它自己的概念的东西,本质得到实现的东西。反之,坏人则是不真实的、不美的人。可是,为什么还有坏人存在呢?坏人之所以存在,也是由于他终究部分地以某种方式符合于它的概念,部分地实现了自己的本质。所以,在黑格尔看来,没有绝对的丑,没有绝对的恶。

(4)、(1)首先是象征型艺术,它的代表主要是建筑,这是最重物质的艺术,其中物质的重量大大超过了精神的内容,人们注意的主要是体积、重心、比例、形状结构、几何空间关系,它们本身是无生命的,只能作为某种意义的象征看待。(2)其次,古典型艺术,其代表主要是雕刻,其中的物质与精神达到平衡,物质并没有受到损失,还是立体的、有重量体积的,但它整个融化在精神和生命中,没有一点剩余,因而显得优美、圆润、沉静,透出“高贵的单纯、静穆的伟大”来,体现着精神在物质(肉体)中的自由舒展。(3)浪漫型艺术分为三个小层次:a)绘画,它在物质方面已经受到了损失,只有二维空间,所表现的只是精神性的个人倾向,感性方面主要借助于色彩情调;b)音乐,它只剩下时间一维,是纯粹的精神表达,感性上主要是声音的旋律,但音波仍然是物质的,而且音乐正是因为这种物质性而美;c)诗,去掉了一切物质性,只剩下符号,但它在想像中展现了一个“第二自然”。诗又分史诗、抒情诗、戏剧(包括悲剧、喜剧、正剧),最后过渡到散文,那就已经算不上艺术了。

(5)、黑格尔在耶拿时期是他把自己的理想变为体系的一个转折点。1801年黑格尔写了《费希特和谢林哲学体系的差异》一文,参加当时的哲学争论。这是黑格尔发表的第一篇哲学论文。

(6)、可以想见,在“精神”在地球上的发展中,他把最高的角色指派给日耳曼人。“日耳曼精神是新世界的精神。新世界的目的是实现绝对真理,作为自由的无限自决——以自己的绝对形式本身作为其旨趣的•那•种自由。”这是一种无上妙品的自由。这种自由不指你可以不进集中营。这种自由不意味着民主,也不意味着出版自由,或任何通常的自由d口号,这些都是黑格尔所鄙弃的。当精神加给自己法律时,它做这事是自由的。照我们的世俗眼光看来,好像加给人法律的 “精神”由君主体现,而被加上法律的“精神”由他的臣民体现。但是从“绝对”的观点看来,君主与臣民的区别也像其它一切区别,本是幻觉,就在君主把有自由思想的臣民投到狱里的时候,这仍旧是精神自由地决定自己。黑格尔称赞卢梭把总意志和全体人的意志区分开。据推测,君主体现总意志,而议会多数不过体现全体人的意志。真是个便当好用的学说。

(7)、在黑格尔1788年进入图宾根神学院深造的几年里,受I.康德、B.斯宾诺莎和J.-J.卢梭等人的思想影响。在大学时期的生活和学习,引导他开始研究政治和宗教,并对现实进行批判。他把哲学家与民众联系起来,把批判的锋芒同时指向宗教和专制制度。

(8)、现有的各种学生笔记、也包括刊印本中都谈到的艺术的这个“过去性”(Vergangenheit)特征,仅仅是就“艺术并非表达真理的最高方式”(Hotho18S.5)而言的;它表述的是按照艺术的本性或概念,艺术区别于理念发展的其他阶段的逻辑边限何在。诚如保罗·盖耶(PaulGuyer)所说,黑格尔的这个宣称并不是从偶然的现实经验出发的,而是从形而上的角度也即从认知绝对者这个角度作出的必然判断。(cf.Guyer,p.119f.)如果我们据此把艺术的这种“过去”特征误解为艺术在现实世界中的消亡,那么显然荒谬的同理推论将是:在黑格尔整个哲学体系中,当理念在哲学阶段达到了对自身概念式的把握后,不仅艺术,宗教及之前所有其他的理念阶段或形态(自然、主、客观精神)也都将消亡。在主要由丹托激起的“艺术终结论”的讨论中形成的这种认为艺术消亡的观点,显然是对黑格尔的低级误解。(Vgl.Sandkaulen,S.Seel,S.61)

(9)、(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卷,人民出版社1962年,第531页。

(10)、AlexanderGottliebBaumgarten,Ästhetik,Lateinisch-Deutsch,übersetzt,miteinerEinführung,AnmerkungenundRegistern,hrsg.vonDagmarMirbach,Hamburg:FelixMeiner,2007,Bd.1,§1,S.

(11)、(6)黑格尔著,杨一之译:《逻辑学》,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549页

(12)、《精神现象学》成为黑格尔体系的起源和萌芽。他首先回答,我是如何认识到绝对精神的存在的?关于绝对精神的知识时如何发生的?只有从知识起源的角度来论证绝对知识的可能性和现实性,绝对精神才不至于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本。他的基本立场是:只是因为我在历史中创造了、改造了和理解了我所生活的世界,我才有可能认识绝对,获得绝对知识。他在这里已经突破了近代知识论只研究个人意识的局限性,把劳动、实践、历史、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和社会意识形态等存在方式引入知识发生过程。

(13)、黑格尔对自然美的有限保留,另一方面恰恰也进一步界定了艺术中感性的或自然的东西的独特性:自然的东西作为直接的东西“并非艺术的对象,只有被注入了精神东西在内的自然东西,精神在它那里发现自己的某个规定性并因此而被激发、认知了自己———只有这样的自然东西才是艺术的对象。”(Hotho18S.82)也就是说,单纯自然或物质的东西不能为美,或者无所谓美丑,只要“自然的东西只是通过其外在性来了解的,而不是被了解为那意味着、刻画着精神的富于意义的自然形体”(E§558)。所以,黑格尔在谈Ideal或艺术美时说,“这个领域中的自然东西不能按该词本来的意义去理解,因为并非它只是像动物的生命性、自然风景等等那样直接地存在于那里,它才充当了精神的外在形体,它而是在此按照其规定———自我肉体化了的精神———才显现为只不过是精神东西的表达并因而是已经被理念化了的。”(TWAS.220f.)艺术中代表着理念实在性的感性的或自然的东西,其独特性正在于前面所说的自我意识和这里所说的“理念化”(idealisiert)或“精神化”(vergeistigt)(ibid.,S.61):“自然在精神中显现为观念性的东西。”(Pfordten18S.71),反过来说就是精神的东西被“肉体化”(verleiblicht)或“感性化”(versinnlicht)(TWAS.61),而美就是“被感性化了的理念,即转变为形体的理念。”(Pfordten18S.66)艺术或美作为理念的一种显像(Schein),指的正是这种被理念化了的自然东西或外在形体。黑格尔说“艺术品是精神性的自然”(Kehler18S.7);换句话说,艺术既非单纯的自然及其引起的感觉或情感,亦非纯粹的思想或概念,而是二者共同构成的统一体。在此意义上,他说:“[……]艺术品中的感性东西,与自然物的直接此在相比,被提升为单纯的显像,而艺术品就处于直接感性与观念性的思想的中点”(TWAS.60);“与思想相比,艺术的此在可以被称作一个显像”(Hotho18S.3)。至此,我们得以明白,黑格尔为何说“自然是艺术的根本规定,但不能是唯一的规定”(Ascheberg1820/GWS.6):对艺术而言必不可少的感性的或自然的东西还需被理念化或精神化。

(14)、按照理念与实在性的原则,自然美恰恰是显现在外部实存中的理念即Ideal;此外,黑格尔并没有对自然中普遍存在的美的事物视而不见———他在历次美学讲课中也一再谈到自然美。所以,尽管黑格尔以自我意识为标准而贬低自然美,但他并不否认、也不能否认自然可以为美,他不过是把自然美限定为“精神的反映”(ReflexdesGeistes)罢了:“自然美是精神的一个反映;是精神性东西的不完满的方式。”(Kehler18S.vgl.TWAS.15)“自然美只有在其与精神的关系中才能获得自己的名字”(Kehler18S.2),即才能在艺术哲学中获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在黑格尔看来,“精神才是真正的东西,它将一切东西包含在自身中,以至于一切美的东西只有参与/分享了这个更高者并通过它而产生才是真正美的”(TWAS.15)。自然美作为低级的、更加有局限的美因而并非艺术哲学的主要对象。

(15)、第三个特点建立在前两个特点之上,那就是逻辑、认识论和本体论“三统一”,在他那里这三者被归结为一个东西。逻辑就是理性,通常讲的是形式逻辑,但是黑格尔的逻辑不是形式逻辑,它是认识论。所谓认识论就是它给你一个方法,一个认识结构,一条线索,你按照这条线索进行认识,才能把握真理。形式逻辑不讲认识论,它只要逻辑上是正确的,至于对象如何它是不管的。而黑格尔的逻辑不是单纯的形式逻辑,但与形式逻辑有关,它本身是辩证逻辑。辩证逻辑的特点是:它既是逻辑又是认识论。你循着这条逻辑线索不仅是逻辑上正确,而且是与对象相符合或对象与你的思想相符合,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以往的形式逻辑都只是讲思维与思维的关系、观念与观念的关系,但是黑格尔的逻辑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主体和客体的关系。再一个,它又是本体论,他的逻辑又是客观世界的本质和规律,所以在这个意义上他的逻辑就是本体论,就是客观世界的结构。但它不是表面的客观世界,而是客观世界的本质和内在规律。客观世界有很多现象,千变万化,由各种直观、感性的东西表现出来,在这底下有一个逻辑的本质在支配着它,这就是真正的客观世界。

(16)、LuDeVos,DasIdeal.AnmerkungzumspekulativenBegriffdesSchönen,in:Hegel-Jahrbuch(2000),S.13-

(17)、黑格尔进一步发挥说,艺术的目的在于使事物的神圣意义,人类最深刻的利益,精神上最普遍的真理,得到自觉和表现。他说:“艺术是精神对物质的胜利,精神、理念通过物质形象表达自己。”艺术性愈高,则愈需要精神化的物质形象来表达。在黑格尔看来,了解一个民族的精神、智慧、宗教的重要关键便是艺术。

(18)、我们不妨来总结几句。黑格尔认为,精神除了实现并表现它自身的本质,回到自己本身外,没有别的外在目的,不完成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的、真正无限的精神——绝对精神。

(19)、弗朗西斯.赫伯特.布拉得雷(FRANCISHERBERTBRADLEY,1846-1924)是英国的新黑格尔主义的主要代表。《现象与实在》以逻辑方式论证了实在是整体这一黑格尔主义的基本命题。关系本身就是一个自相矛盾的概念。

(20)、1818年黑格尔被任命为普鲁士王国的教授。在柏林的主要著作是《法哲学原理》。在这一时期,黑格尔还讲授历史哲学。黑格尔在历史哲学中通过理性主宰世界这一客观唯心主义原则,把历史看作一个有规律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过程,从而结束了把历史看作非理性的、一团紊乱的观念。

4、哲学百科全书黑格尔

(1)、黑格尔说:“当意识获得了个别的意识即是绝对的本质这样的思想时,意识便返回了它自身。理性知识的发展经过了从外在到内在,从抽象到具体,从概念到实际的过程。黑格尔把理性的过程分为下列三个发展环节。

(2)、在理想的内容上,黑格尔将其分为“一般世界情况”(它体现了普遍精神即“神性”)、情境和动作、“人物性格”。人物性格的中心是“情致”(Pathos),即一种普遍性的情感。所以黑格尔认为,艺术的内容虽然要表现普遍精神和情境动作,但这一切都是为了表现人物性格和情致。“情致是艺术的真止中心和适当领域。对于作品和观众来说,情致的表现都是效果的主要来源。情致所打动的是一根在每个人心里都回响着的弦子。”(16)“情致说”和“性格论”表明黑格尔美学中有浪漫主义的因素。但同时他又反对当时浪漫主义思潮所流行的怪诞、滑稽和伤感,认为情致应当能够激发出古典主义的“美”的感动,因而必须受到外在的自然形式的约束。而在自然的形式上,黑格尔强调的是要使西方古典的形式主义原则(整齐、平衡、对称和谐等等)得到“人化”的理解,认为自然界的和谐协调只不过是人与自然协调的体现,是人的自由活动和实践技能的产物和象征,“人把他的环境人化了”所以他认为艺术的客观性并不是外在自然的客观性,而是内心自然的真实性,即情感和情致的真实个性的真实。这样,不论是理想(内容)方面还是自然(形式)方面,艺术美的全部问题都归结到了人的情感和情致,归结到“艺术家”的精神素养情操和气质上来了。艺术的这两环节就统一为艺术家的主体创造活动,它诉之于艺术家的想象力、天才和灵感。但这种灵感又不完全是主观任意的,而是由普遍的时代精神所触发和启示出来的。

(3)、概念是存在与本质的合题。概念是思辨着的存在,从一个概念到另一个概念是思辨的发展,不断地丰富和深化存在和本质。

(4)、与谢林不同,黑格尔认为艺术哲学并不是绝对精神自身发展的终点站,而只是最初级的阶段,它还必须通过两个更高的阶段即宗教和哲学才能真正达到绝对精神的自我意识或自身复归。

(5)、《论死亡与不朽的思想》否定个人灵魂不朽,把上帝等同为生命、爱、意识、精神、自然和时空。著作有:《黑格尔哲学批判》(1839年)《基督教的本质》(1841年)《哲学改造的临时提纲》(1842)《未来哲学原理》(1843年)和《宗教的本质》(1849)。

(6)、需说明的是,黑格尔的“精神”(Geist)概念不能狭隘地理解为只是人类的精神,更为根本地说,精神是理念、绝对者或上帝,实际上就是思维。因而,在反驳自然美高于艺术美的时候,黑格尔也反对了一种通常的看法,即把艺术仅仅视为人类精神的作品而不更为根本地看作是上帝的作品。(Vgl.Hotho18S.Pfordten18S.TWAS.49f.)于是,在他这里,我们会看到一种柏拉图式的代神立言的艺术创作观:“真正的原创性是,让事情本身来主宰并把外在的偶然事物排除出去。艺术家好像就只是其艺术作品借以通行的管道。”(Heimann1828/S.72)———“事情本身”(dieSacheselbst)在黑格尔这里,简言之,指的是理念(也即思维)及其运动。“人们很容易把风格(Manier)视为原创性。原创性[似乎]就在于艺术家借以把握和表达某事物的独特性、主观性。”(Ascheberg1820/GWS.64)但艺术家的独特性和主观性,比如天赋才能、气质、个性、“独特的思想或者独特的感觉方式”“习惯”等(Kehler18S.63f.),在黑格尔看来不过是带有偶然性的自然东西(第一和第二自然),并非真正的原创性(Vgl.Ascheberg1820/GWS.64);真正的原创性“无关乎艺术家的个性”(Hotho18S.105)和主观性。对他而言,“艺术是精神实现自身的独特形式,也即是精神将自身带入显现的一种特殊方式”(Pfordten18S.51)。所以,艺术家的任务就在于为理念找到合适的外在表达形式,在于“把握和解释,显现的意义是什么[……]”(Heimann1828/S.105),而非主要去表达自己的天才、个性、气质或某种独特的主观见解。(Vgl.Hegel,19S.384)因而,黑格尔说道,“唯独事情显现而艺术家消失,这才是原创性”(Heimann1828/S.71)。

(7)、DiegeschichtlicheBedeutung.DerKunstunddieBestimmungderKünste,hrsg.vonA.Gethmann-Siefertu.a.,München:Fink,200

(8)、(3)黑格尔著,杨一之译:《逻辑学》,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270页。

(9)、诗歌:诗与音乐虽然都利用声音、音调,但音乐所表达的感情是模糊的,不明确的;而声音在诗人手里,就成为确定的音调、文字、语言,以此来表达情感当更有力量。诗是最丰富的无穷无尽的艺术,在诗里,美的想象得到最高的发展。诗同时又是综合性的艺术。诗有建筑的结构,有雕刻的刻划,又能歌唱,有音乐性,诗中又有画意。诗不仅是综合性的艺术,而且还超出建筑、雕刻、绘画、音乐,成为一个独立的形式。

(10)、黑格尔在耶拿时期是他把自己的理想变为体系的一个转折点。

(11)、要求得到普遍承认的欲望是不可能同时满足的,当欲望的冲突发展到不可调和的地步,就引起了生死的斗争。黑格尔分析说,主人是那些不顾自然的、现实的生命,为了精神的、理想的目的-被普遍承认的优越性,而冒险的人。主人的自我意识是靠奴隶而实现的。主人意识的实现要考奴隶,并且实现在奴隶意识(奴隶对主人的承认)之中,在此意义上,主人就是奴隶。

(12)、所以,从历史的角度看,黑格尔的美学是站在当时时代精神的制高点上对整个西方美学传统的俯视,它是整个西方传统美学的集大成。

(13)、正是由于黑格尔对人类自由创造的历史进行了必然方面的研究,这就使他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康德和席勒的人本主义的抽象性,并为马克思的实践唯物论的历史辩证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前提。

(14)、比“自然宗教”更高的是“精神个体性宗教”,在这里,精神个体通过“天人相分”克服了自然物,得到了独立,自然则成了精神的附属物。其中从犹太教(崇高的宗教)到希腊宗教(美的宗教)再到罗马宗教(实用宗教),体现了一个精神与自然相对立,然后相融合,最后支配自然的发展过程。

(15)、黑格尔说:“绝对知识是在精神形态中认识着它自己的精神,是精神对精神自身的概念式的知识。”他强调,绝对知识是科学,不是宗教,只不过天启宗教通过上帝的形象把握绝对精神,绝对知识通过概念把握绝对精神。

(16)、最后我们应当提到悲剧,因为在黑格尔看来,悲剧是最高的戏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