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句子网

精选一字成语接龙30个117句

成语接龙30个

1、对牛弹琴成语接龙30个

(1)、释义:成事由于萧何,败事也由于萧何。比喻事情的成功和失败,都是由这一个人造成的。

(2)、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此所谓功无二于天下,而略不世出者也。”  

(3)、因为韩信曾在项羽手下任职,有一次,刘邦就问他对项羽的看法。

(4)、但是萧何非常欣赏韩信的才华,认为他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多次向刘邦推荐,却没有引起重视。

(5)、(出处)《易经•杂卦》“革,去故也;鼎,取新也”。

(6)、(原义):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原形容事情如意,心境愉快。后多指大略地观察一下。

(7)、在攻取关中时,韩信又献了一计。刘邦来南郑时,曾烧毁了途中栈道。如果要攻取关中就只能再修好它。于是,刘邦派樊哙领兵一万加班加点的重修栈道,但是由于工程浩大,要修好至少需三年。

(8)、(出处)《易经•乾》:“用见群龙无首,吉。”

(9)、韩信帮刘邦打下了整个江山,按理说应该荣华富贵享用不尽。

(10)、韩信终于失望了,他胸中满怀抱负,意欲匡扶山河社稷,却始终不能一展才华。

(11)、于是蒯通得出结论,韩信既然具备如此才能,必然不会被任何人所容忍,只能自立为王,割据一方。

(12)、韩信自知硬拼会吃亏,便低下头来,从那个人的裤裆下钻了过去。

(13)、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14)、至于如何打开眼下的局面,韩信提出“攻取关中”。一来刘邦依照诸侯约定,本应做关中王;二来项羽分封的三个关中王,由于是秦旧将,暴戾无比,关中百姓十分记恨他们。

(15)、这其间,韩信与陈豨一直有书信来往,他表示愿意与陈豨里应外合。

(16)、项羽获悉后,立刻率兵回救彭城。结果,汉军被楚兵击败,伤亡惨重。

(17)、(释义)《易经》上述话中包含三个成语:能屈能伸、尺蠖之屈和龙蛇之蛰。能屈能伸,能弯曲也能伸直,指人能适应各种境遇,在失意时能忍耐,在得志时能施展抱负;尺蠖之屈比喻以退求进的策略;龙蛇之蛰比喻引退。

(18)、项羽被灭后,韩信帮刘邦继续扫除其他小诸侯,又立下不少功劳。

(19)、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臣闻勇略震主者身危,而功盖天下者不赏。”  

(20)、在对项羽的认识多了以后,他也对项羽做出了评价,认为项羽这个人好“匹夫之勇”,又时常体现出“妇人之仁”,不可为王。

2、一字成语接龙30个

(1)、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弊,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

(2)、韩信任大将军后,刘邦经常找他,一起分析天下大事。

(3)、(出处)《易经•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4)、他便是韩信,戎马一生,战无不胜,为大汉王朝立下不世之功。

(5)、刘邦怒下令,要求一年内必须完工。于是,一项声势浩大的工程开始了。就在樊哙“明修栈道”的同时,刘邦与韩信领着主力,星夜兼程已抄小路去袭击陈仓了,陈仓是陕南通往关中平原的咽喉要道,最后,汉军占领了陈仓,“暗度陈仓”成功诞生。

(6)、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赵军望见而大笑。”

(7)、(出处)《易经•系辞下》:“子曰:‘天下何思何虑?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天下何思何虑?’”

(8)、退居汉中后,刘邦一直想东进,去争夺天下,但一直犹豫该不该出兵。

(9)、释义: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10)、释义:指处于绝境之中,为求出路而决一死战。

(11)、(新解):别人说了一句重话,要怀恨很长时间!

(12)、(原义):知道满足,就总是快乐。形容安于已经得到的利益、地位。

(13)、(原义):比喻基础差,底子薄,物质文化水平不高。

(14)、项羽听见歌声后,忍不住吃惊地问:“刘邦已经得到了楚地了吗?为什么他的部队里面楚人这么多呢?”

(15)、韩信很自豪地说:多少兵我都能带,多多益善。

(16)、年轻时,韩信经常受到别人欺侮,有次一个同乡屠夫欺负他,让他从自己的裤裆下钻过去。

(17)、深入浅出出其不意意味深长长途跋涉涉海登山山珍海味味同嚼蜡蜡炬成灰-灰头土脸-脸面无光-光天化日-日久天长-长命百岁-岁岁平安-安步当车-车水马龙-龙马精神-神采飞扬-扬名立万-万事如意-意犹未尽-尽善尽美-美不胜收-收回成命-命中注定-定国安邦-邦家之光-光天化日-日久岁长-长年累月-月晕知风-风吹浪打-打家劫道-道路侧目-目交心通-通人达才

(18)、释义:砍了树干当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进行反抗。指人民起义。

(19)、出处:《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0)、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吾岂可以乡利倍义乎?”

3、成语接龙30个简单

(1)、出处:元·无名氏《抱妆盒》第二折:“从今后跳出了九重围子连环寨,脱离了十面埋伏大会垓。”  

(2)、(出处)《易经•系辞》:“夫易,圣人之所以极深而研几也。”

(3)、(新解):吃的、穿的都有人送,没有什么忧虑!

(4)、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5)、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6)、在秦末楚汉相争之际,有这样一位将领,没有任何指挥经验,一出道就是战争奇才。

(7)、释义:吹嘘自己的功劳和才能。形容居高自大,恃才傲物。

(8)、当赵军倾巢而出时,先前埋伏的士兵冲进赵军营中,挂上汉军旗帜。

(9)、于是韩信下令,找来附近的楚民,让他们唱当地的民歌。

(10)、(释义)夷:平常。匪夷:不是一般人。匪夷所思,不是一般人所能想像,形容人的思想、言谈、技艺、事情等离奇,超出寻常,也形容所见事物的离奇或复杂。

(11)、西汉初年,韩信被贬为淮阴侯,软禁在京城,有次刘邦找他闲聊。

(12)、蒯通说,刘邦言而无信,就是个贪婪的无赖,他一心想吞并天下,你别看你现在是齐王,这是因为还有项王在,一旦项王被灭了,你别以为与汉王为金石交,他就会放过你!“患生於多欲而人心难测也”,其中的“金石之交”、“人心难测”被演绎为成语。

(13)、来源:每晚一卷书(ID:JYXZ89896)

(14)、(原义):生活条件好,衣服穿得暖,吃饭吃得饱,不用为生计担忧。

(15)、(新解):每天坐在办公室喝一杯水,年底都会有一车的薪水!

(16)、(原义):没有地方可以让自己容身。形容非常羞愧。

(17)、吕后和萧何一合计,以刘邦平定陈豨要开庆功宴为由,邀请韩信入朝祝贺,萧何为此还特意交代,说即使有病也要勉强入京。

(18)、(释义)对同一事物,因各人观察的角度不同,看法不一致,就叫“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简作“见仁见智”。

(19)、于是刘邦封韩信为齐王,韩信得偿所愿后,更加志得意满,最终为自己埋下祸根。

(20)、(出处)《易经•谦》:“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

4、成语接龙30个三年级

(1)、暗中却绕道奔袭陈仓,仅此一役就全歼了项羽手下章邯的兵马,平定了三秦,为刘邦与项羽的大决战,提供了稳固的战略后方。

(2)、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

(3)、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始常山王、成安君为布衣时,相与为刎颈之交……此二人相与,天下至欢也。然而卒相禽者,何也?患生于多欲,而人心难测也。”

(4)、出处:元·金仁杰《追韩信》第二折:“背楚投汉,气吞山河。知音未遇,弹琴空歌。”

(5)、齐人蒯通则劝韩信与项羽刘邦鼎足而立,三分天下。

(6)、刘邦听后,忍不住笑了,说:“既然你那么厉害,为何反而被我擒住了呢?”

(7)、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广武君曰:臣闻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故曰‘狂夫之言,圣人择焉’。”

(8)、陈平:陛下的将领,有谁在用兵上能比过韩信?

(9)、(新解):人一变穷,别人就会用两个白眼看你。

(10)、出处:明·黄宗羲《钱退山诗文序》:“如钟嵘之《诗品》,辨体明宗,固未尝墨守一家以为准的也。”

(11)、公元前201年,有人上书告发楚王韩信谋反。刘邦紧急开会商讨对策,群臣大多建议硬干,只有陈平问了刘邦三个问题:

(12)、多年后,当功成名就的韩信衣锦还乡时,果真做到了自己的承诺,赏赐了她千金。

(13)、明朝时期,明神宗第五子、瑞王朱常浩为祭拜韩信,于汉中拜将台制立“兵仙神帅”诗碑。

(14)、释义:单独负责一个方面的工作,指一个人能力超群。

(15)、今天,晚君精选了其中的30个成语,带你看看背后的故事。

(16)、刘邦立马反应过来,他接口道:“我是生气,生气的是韩信明明可以做真齐王,为什么要做个暂时代理的?”

(17)、韩信虽已走远,但是他留给我们的绝不仅仅只是军事上的财富,在文化上,他也是一位重度参与者。

(18)、(原义):本意表示没有固定的居住位置,甚至是属于自己的定居点都没有。从不在同一个地方多做停留,随遇而居。

(19)、(出处)《易经•益》:“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20)、危难之际,陈平建议刘邦假意去楚地游览,趁机逮捕韩信。

5、成语接龙30个词

(1)、他从一个无名小卒到一代功臣,再到被吕后诛杀,一生当中,他似乎与成语结下了不解之缘。所以,后世除了称他为“兵仙”外,还给他起了一系列的绰号,比如行走的成语制造机、中华成语大王等。

(2)、(释义)刚柔相济的意思是刚强的与柔和的事物互相调剂补充,使之恰到好处。这条成语强调的是人们在处理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关系时,必须顺应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注重和谐、协调、平衡,做到不偏执、不过激,从而达到趋吉避凶的目的。

(3)、张耳和陈余,本是至交好友,是割掉脑袋也不反悔的交情。

(4)、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淮阴屠中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孰视之,俛出胯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5)、原标题《30个成语30首诗,你读过多少首?》

(6)、释义:功劳太大,使君主受到震动而心有疑虑。

(7)、(原义):知、达:懂得。有文化,懂礼貌。形容有教养。

(8)、(释义)朝乾夕惕形容一天到晚勤奋谨慎,没有一点疏忽懈怠。

(9)、在攻打赵国时,除了布置背水阵,韩信事先还挑选了轻骑两千,人持一汉军旗帜,埋伏在赵营附近。

(10)、结果漂母反呛他:“你一男子不能自食其力,我分口饭给你,无非是可怜你,哪还想过要你报答的事情!”

(11)、(新解):老人有社保,每个月按时把社保金打进银行存折。

(12)、公元前204年,刘邦派韩信、张耳率兵攻打赵国,兵进井陉口。赵王手下有一位谋士叫李左车,他向赵王建议,说可以一面堵住井陉口,一面抄小路切断汉军的辎重粮草,韩信远征没有后援,就只能撤走了。

(13)、刘邦先是废掉他的齐王,改封没有兵权的楚王,紧接着又贬他为淮阴侯。

(14)、释义:嘴上甜,心里狠。形容两面派的狡猾阴险,多指蛇蝎心肠的人。

(15)、失望之下,韩信转而投靠刘邦,一开始也没有受到重视。面对刘邦的敷衍,某天夜里,韩信竟不辞而别。

(16)、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17)、把韩信追回来后,萧何跟刘邦说:“别的将领,都容易招募而来,可是韩信,却是世间独一无二的人才啊。”

(18)、出处:《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19)、出处:唐·颜真卿《张长史十二意笔法意记》:“当其用锋,常欲使其透过纸背,此成功之极也。”

(20)、韩信戎马一生,曾任大将军、左丞相,受封齐王、楚王,后贬为淮阴侯,“王侯将相”一人全任。

(1)、韩信乖乖地受了这“胯下之辱”,这个成语也诞生了。当了楚王的韩信也曾再次见到过那位“少年”,不过他不是为了报仇,而是给了他一份工作,任命他为中尉,专管捕捉盗贼的事情。

(2)、楚军们听到后,也都丧失了全部斗志,最终一击即溃。

(3)、后来经过“萧何月下追韩信”之后,刘邦终于将韩信拜为大将军,后人将拜将仪式演绎出了“筑坛拜将”这个成语。从此,韩信开启了他在秦汉时代的风云演绎。

(4)、但刘邦当初入关中时,与百姓约法三章,关中百姓对他印象极好。所以,只要刘邦东征,三秦大地即可“传檄而定”也,又一成语诞生。

(5)、司马迁评他略不世出,有不赏之功,后人则奉他为兵仙神帅。

(6)、(释义)安不忘危表示要在安全的时候不忘记危难,意思是时刻谨慎小心,提高警惕。

(7)、“刘邦这人实在不可信任,项王曾放过他好几次,但每次脱身后,他都背信弃义,转头就与项王为敌。现在你觉得自己和刘邦关系牢不可破,但最终你还是会落在他手里的。”

(8)、出处:《晋书·左思传》:“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

(9)、当时刘邦在广武与项羽艰难对峙,不久前还中了一箭,好不容易捡回一条命,盼着韩信打开局面,没想到,关键时刻,他来这一套,刘邦怎能不生气呢?

(10)、出处:宋·洪迈《容斋续笔·萧何给韩信》:“信之为大将军,实萧何所荐,今其死也,又出其谋。故俚语有‘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之语。”

(11)、出处:元·孔文卿《东窗事犯》第二折:“吾乃地藏神,化为呆行者,在灵隐寺中,泄漏秦太师东窗事犯。”

(12)、释义:指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

(13)、出处:《礼记·檀弓下》:“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14)、韩信的少年时代,一个字足以概括,就是穷。穷到什么程度呢?没饭吃。于是就常到亭长家蹭饭,时间一长,亭长之妻就有意见了。后来有次韩信去吃饭,亭长妻故意“晨炊蓐食”,结果韩信因此而没饭吃。

(15)、(原义):意思是妇女没有丈夫陪伴。出自《古诗十九首》之二:"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

(16)、出处:《史记·吕不韦列传》:“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17)、释义:韩信是军界的神话,后人尊称为兵仙神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