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句子网

国学经典手抄报五年级【文案95句】

国学经典手抄报五年级

1、

(1)、10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唐贾岛剑客)

(2)、六(3)班:钟宝欣、汤智茵、汤智锐、刘思媛

(3)、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4)、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后汉书)

(5)、1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唐李商隐无题)

(6)、教育部的这项规定让一些老师想不通、一些家长坐不住了。老师想不通的是我这样认真负责,还不是为了学生们的学习嘛。家长坐不住是不知道孩子该做什么作业,成绩提不上去怎么办。

(7)、小学时段是孩子记忆的黄金时期,如果有效地开发,就会发现这是一个极其丰富的矿藏。但是,这种记忆潜能如果不予开发,就会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一天天蜕化。而一旦开发出来,不但现在记忆超人,而且可以伴其一生。从这个层面讲,国学经典诵读开发的是学生一生潜能。同时,诵读国学经典,也是为孩子一生打点文化底色。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对这些经典的理解会越来越深,而且会惠及其一生。我班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已经充分地证明了这一点。在上学期,孩子们用了一半的时间学习课本,一半的时间在诵读经典,一学期下来,每个孩子都记诵了接近一百首古诗词,还背下了《笠翁对韵》,因为孩子们背得多了,逐渐从中找到了乐趣,也找到了记诵的一些好的方法。因为记忆速度的提高,对孩子们学习语文课本带来了许多方便,比如以前教学一首古诗,有时二十来个字的诗花一节课居然还有一半孩子背不下来。现在就不一样,每天早上花二十分钟左右的时间,孩子们就能记下三首古诗或一百多字左右的古诗文。比如在背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时,我校语文组的全体老师和我们孩子比赛,老师们花了整整一个小时才勉强记下来,但我们孩子只花了四十分钟左右就能完成,而且完成的那么轻松。因为有了一定的记忆方法和速度,孩子们在诵读现代文的时候就得心应手了,孩子们刚刚进入三年级,那天新书一发下来,我随便说说:“看谁能在十分钟之内把课本上的第一课背下来?”那就说明他暑假的背诵任务一定是完成了的。”话音刚落,孩子们就放声朗读起来,即使是新的内容,都不需要我范读,他们知道该怎么停顿,该用什么样的语速语调去读,十分钟后,全班五十多个孩子,仅有十个孩子没能完成,而且不能背的内容也就那么一两小段。这充分说明,多诵读国学经典,一定会提高孩子的记忆能力。

(8)、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

(9)、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10)、11)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唐杜甫戏为六绝句)

(11)、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二十二韵)

(12)、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宋欧阳修伶官传序)

(13)、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文明家园。中华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宁死不屈的名族精神,记载着中华民族的思想美德,是民族经典文化的结晶,是建设文明社会先进文化的宝贵资源。

(14)、“列传”是帝王诸侯外其他各方面代表人物的生平事迹和少数民族的传记。 (9)

(15)、二(7)班:冯铉芝、邓雅之、凌国洋、温昕瑜、何锦东

(16)、他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xiàn)。”

(17)、四(7)班:黄熙雯、刘家淇、陈可颖、汤雯淇、贺军迪

(18)、  同学们用自己手中的笔绘制了一幅幅图文并茂,并能表达自己热爱国学的华丽篇章。结合自己搜集的大量历史资料、作者历史、名词名诗等让活动内容多样化、广泛化,学生们真正做到了心动加行动。

(19)、奋不顾身、舍生取义、见义勇为的英雄气概;

(20)、1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夏日绝句)

2、

(1)、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王之涣登鹳雀楼)

(2)、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赵普为太祖出谋划策,发动兵变,拥立太祖赵匡胤,被任命为宰相。

(3)、《庄子》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孔子带着弟子到楚国去,路上经过一个树林,在树林中有个驼背老人正在用竹竿粘知了。他粘知了非常轻松,就像在地上捡知了一样。孔子问:您的动作真是巧啊!有什么门道吗?老人说:我确实有自己的办法,我经过六个月的练习,在竿头累叠起两个丸子而不会坠落,这样失手的情况已经很少了;叠起三个丸子而不坠落,这样失手的情况十次也不会超过一次;叠起五个丸子而不坠落,就会像在地上拾取知了一样容易。我立定身子,犹如立着的断木桩,举竿的`手臂就像枯木的树枝。虽然天大地大,万物品类繁多,但我一心专注于知了的翅膀,从不思前想后、左顾右盼,绝不因纷繁的万物而改变对蝉翼的注意,这样为什么不能成功呢!最后孔子转过身来对弟子说:“专心致志,本领就可以练到出神入化的地步。这就是驼背老人所说的道理。”

(4)、“国学”一词,古已有之。《周礼春官宗伯乐师》言:“乐师掌国学之政,以教国子小舞。”《礼记学记》曰:“古之教者,家有塾,d有庠,术有序,国有学。”孙诒让在其所著《周礼正义》中指出:“国学者,在国城中王宫左之小学也。”由此可见,“国学”在中国古代,指的是国家一级的学校,与汉代的“太学”相当。此后朝代更替,“国学”的性质和作用也有所变化。

(5)、1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宋王安石登飞来峰)

(6)、六(8)班:(齐伟涵、陈亮君、黄怀德、朱梓华)、(张梓尤、廖一丁、吴安琪、殷姿琪、江幸瑶)、(黄文涵、邹家禾、张子恒、邱伟健)

(7)、阅读国学经典,在扩大我们的阅读量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塑造着我们的思想、行为,让优秀的国学经典始终伴随着我们健康成长,让我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传承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并使之发扬光大!

(8)、10月21日、10月22日,历时两天,第二实验小学开展了“诵读学传”师生共读国学经典大赛。本次活动覆盖低中高三个年级,诵读形式为各班师生共同参与,以两个班级为合作单位参赛,可伴以对诵、小组朗诵、配乐朗诵等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

(9)、但是,真正把“国学”同诸多“外学”相提并论,即作为一门统揽中国学术的概念提出来,则是在西学东渐、我国社会和学术文化处于空前转型的清末民初。

(10)、四(8)班:罗炜褀、陶奕君、谢立怡、王梓如、芮雨彤

(11)、1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12)、人格优化,身心健康――经常诵读经典的孩子,会养成孝顺父母,懂礼貌,知礼仪,有教养的良好习惯。孩子的生活品位和人生内涵会在更高的起点上迈步,从而不仅身心健康,而且会使成功的几率明显增加。

(13)、自11月23日兴化市楚水小学读书节开幕以来,学校精心设计、组织开展了主题明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吸引力强的系列活动。近日,国学经典书签制作评比、国学经典手抄报评比、国学经典黑板报评比结果纷纷揭晓。

(14)、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

(15)、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后汉书宋弘传)

(16)、四(1)班:卢伯炜、黄楚雯、叶咏欣、任子峰、黄智彦、江小鱼

(17)、每个星期四的中午12点,我总要和几个同学去少年宫参加经典诵读。

(18)、六(3)班:赵明峰、林培钰、廖梓君、刘畅、江雅婧

(19)、1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宋陆游病起书怀)

(20)、附近的人纷纷前来求教,并问他是如何学习的。

3、

(1)、为全面开展国学经典诵读系列活动,更好地展示学校推进国学经典教育的成果,让学生充分感受国学的魅力,第二实验小学举行了以“诵国学经典,学文明礼仪”为主题的国学经典教育板报评比活动。要求主题明确,内容紧扣本年级国学教材,体现板报的实用性、艺术性和教育性。评比活动在学校教导处、少先队和国学经典教育工作中心组的推动下,有序进行。评比从报头、主题内容、版面布局、文字要求、插图等五方面提出具体要求。

(2)、对“文言文”有了天然的亲近感――有的家长认为经典以“文言文”为主,担心孩子不理解,其实,在孩子记忆力最好的时候,关键的关键是把这些经典先背诵下来,并不一定让孩子去理解,以后,经过复习及日常的应用,则“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孩子会自然而然地具有了阅读文言文的能力。读懂文言文则会扫除接受圣贤教育的障碍,从而为考大学、做学问、干事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3)、除了在班上进行小演讲以外,学生还精心制作了国学演讲卡,将国学知识书写在演讲纸上,并配上精美的图画,既增加了国学积累,以提升了审美情趣。

(4)、1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五代李煜乌夜)

(5)、1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唐李商隐锦瑟)

(6)、即将到来的元旦我校也拟举行国学主题教师素养展示,与元旦联欢活动相结合,师生共同展示,以表演诵读、演唱、舞蹈、民乐演奏、知识问答等丰富多彩的形式让整场活动充满了国学经典的馨香和中国古典诗词的独特韵味。表演过程中会穿插了国学知识互动抢答,力求创造“国学经典润校园,师生共庆新一年”的喜庆氛围。

(7)、1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唐李商隐无题)

(8)、1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宋苏轼杂说送张琥)

(9)、本学年,第二实验小学继续推进“国学经典教育”工作,努力让全校师生在诵读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国学经典的魅力,发掘国学经典的现代价值,获得智慧启迪,明白做人做事的道理。通过开展多种形式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从小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对于丰富学校德育内容,加强书香校园建设,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0)、《周礼》是儒家经典,十三经之一。世传为周公旦所著,但实际上可能是战国时期归纳创作而成。

(11)、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唐刘禹锡秋词)

(12)、1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宋苏轼水调歌头)

(13)、《史记》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一直记述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前122年),叙述了三千年左右的中国历史。据司马迁说,全书有本纪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共一百三十篇,约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 (9)

(14)、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唐李白宣州谢饯别校书叔云)

(15)、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唐刘禹锡陋室铭)

(16)、另外,国学经典书写大赛也在学生的期待中如期举行,结合我校规范书写优秀校的一贯传统,学生积极参加,书写出一批优秀的国学书法作品。在学校的大力倡导和支持下,二实小的国学经典教育以“百花齐放”之态顺利开展。

(17)、六(5)班:彭颖诗、陈梓瑶、何强锐、陈佳锐

(18)、唐代贞元中,李勃隐居读书于庐山白鹿洞,至南唐时,在其遗址建学馆,以授生徒,号为“庐山国学”(亦称“白鹿洞国学”、“庐山国子监”、“庐山书堂”等),首次使用了“国学”这一概念。到宋代,又改称“白鹿洞书院”,为藏书与讲学之所。宋代书院兴盛,涌现出白鹿、石鼓(一说嵩阳)、睢阳和岳麓四大书院。由此来看,“庐山国学”实际上是一所既藏书又讲学的“学馆”,亦即后来的“书院”。在当时的境域下,所藏之书和所讲之学,自然是中国的传统学术文化。从宋代四大书院的实际情况来看,也是如此。可见此时“国学”这一概念的使用,与“国医”是一样的。

(19)、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20)、《史记·周本纪》载:“既绌殷命,袭淮夷,归在丰,作《周官》。兴正礼乐,度制于是改,而民和睦,颂声兴。”周公废黜殷祀,袭击淮夷以后,回到西周首都丰京,写下了《周官》。《周官》即《周礼》,是西汉景、武之际河间献王刘德从民间征得的先秦古籍,是记录周代礼制的集大成者。

4、

(1)、六(1)班:谭蔚钊、陈婳、吴卓童、麻嘉宁、冯嘉雯

(2)、10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唐刘希夷)

(3)、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刘备)

(4)、对其他科目的学习有很大帮助――通过诵读经典,孩子的形象思维(右脑)获得全面的锻炼,从而为学习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等课程奠定坚实的基础,这些科目的学习成绩也随之提升2-4倍;此外,经典的内容早一点存储到头里边,孩子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就会潜移默化地进行消化,从而使理解力也获得提升。

(5)、六(6)班:(汤熙敏、江家莹)、(王梦彤、张家悦)

(6)、综上所述,我校的经典诵读是一直在做的常态化工作,形成了自己的经验,二实小的国学诵读渗透在平常的优质课评比、过程考核、经典诵讲大赛等各项工作中,今后会融合更多的国学理念于平时的教学教研工作,形式会更丰富,效果会更明显。相信第二实验小学在罗校等专家、领导的指引下,在全体语文老师的努力下,会一如既往地做好国学经典教育这项工作,踏实前行,走出国学教育的芬芳之路。

(7)、1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8)、比如说语文的生字词,学生会写积累下来即可。不必预习时要抄五六遍,上课中还要抄五六遍,课后复习巩固又是五六遍。

(9)、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西晋陈寿三国志)

(10)、国学经典手抄报资料:国学经典诵读有什么好处

(11)、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唐白居易琵琶行)

(12)、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13)、中国历史上“国学”是指以“国子监”为首的官学,自“西学东渐”后相对西学而言泛指“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学术”。

(14)、1历鉴前朝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唐李商隐)

(15)、《周礼》、《仪礼》和《礼记》合称“三礼”,是古代华夏民族礼乐文化的理论形态,对礼法、礼义作了最权威的记载和解释,对历代礼制的影响最为深远。经学大师郑玄为《周礼》作了出色的注,由于郑玄的崇高学术声望,《周礼》一跃而居《三礼》之首,成为儒家的煌煌大典之一。

(16)、10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唐王翰凉州词)

(17)、关于《周礼》的作者及其年代,历代学者进行了长期的争论,如《四库提要》所说:“(《周礼》)于诸经之中,其出最晚,其真伪亦纷如聚讼,不可缕举”。古代名家大儒,近代梁启超、胡适、顾颉刚、钱穆、钱玄同、郭沫若、徐复观、杜国庠、杨向奎等著名学者,都介入这场大讨论,大致有西周说、春秋说、战国说、秦汉之际说、汉初说、王莽伪作说等六种说法。

(18)、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南朝萧铎)

(19)、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20)、19世纪末,面对西学和“欧化主义”的刺激,日本学界从世界文化格局中反思和重识本国文化,发出了提倡“国粹”、“国学”的呼声,从此“国学”一词在近现代流行开来。这就自然感染并刺激了处境相似的中国学人。1902年秋,流亡海外的梁启超曾与黄遵宪等人商议,在日本创办《国学报》。但黄主张先作“国学史”,使梁放弃了创办《国学报》的设想。而国粹派学者则趁机力倡“国学”。1904年,邓实在上海的《政艺通报》发表《国学保存论》,论述了保存“国学”的重要性。次年,邓实、黄节等人在上海成立了“国学保存会”,以“研究国学,保存国粹”为宗旨,发行《政艺通报》、《国粹学报》,标志着“国学”在国内的立足。

5、

(1)、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2)、“经典”是一个民族博大智慧和美好情感的结晶,所载为至理常道,透射着人文的光芒,其价值历久而弥新,任何一个文化系统皆有其永恒不朽的经典作为源头。

(3)、六(6)班:(谢可榆、姚漫妮)、(王美婷、吴优、宋嘉庆、熊骏、黄家熙)、(杜颖珊、郭子睿、王艺媛、唐卓彬)苏文晞、黄诗雅、谢承朗、罗家嘉、潘慧莹、王志灏、(李艺涵、刘佩芸、李思旭、蒲思铭)

(4)、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东晋陶渊明杂诗)

(5)、专注力提高――经常进行诵读经典的训练,会逐渐形成精神集中专头脑里少杂念、内心宁静安详的良好读书习惯,从而使学习的效率和质量明显提高。

(6)、上面我配发的这张图片是老师微信布置的晚上英语作业,完成两套试卷。一个小学三年级的孩子,英语一科就要做两套,那还有数学作业语文作业呢。孩子做完作业需要多长时间呢?什么时候睡觉呢?

(7)、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宋陆游游山西村)

(8)、五(3)班:曹瀞文、曾佩英、徐诗淇、植海君、谢汶浠

(9)、正因为有了梁山伯、祝英台的山盟海誓,才谱写出化蝶共舞的缠绵绝唱。正因为有刘、关、张的桃园结义,才铭记得出生死与共的兄弟情深。正因为有了中国剑侠的一诺千金,才铸造就出豪壮阔的千古不朽。汉王充报著一颗诚信的心,道出千古名句“精诚所至,金石为开”,道出了多少仁人志士的心声,唤醒了后世后代多少莘莘学子的意志。唐有李白叹到:“海岳尚可倾,口诺顿终不移”,元有关卿主张“去食去兵,不可去信”,昔有尾生抱柱而亡的执著,今有钱学森毅然归国的坚定,蔡振华重振国球的誓言。自古有商鞅立木树信的佳话,也有失信而自食其果的峰火戏诸候。唐代魏徵把诚说为“过之大纲”。孔子曾说:“人无信不立”。在足食,足兵,民信这三项中,他选择了民信,他解释到,没有粮食,没有兵力,不过就是死亡,自古以来人难免一死,而人民对***失去了信任,***就无法立足。可见“信”关系过国家的兴亡,是从正政之宝,社会之基,治国之本!

(10)、7)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唐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

(11)、一方小小的天地,汇集师生“国学经典”主题的软笔书法、硬笔书法、绘画作品、手抄报等,图文并茂、赏心悦目,让教室增添一处美,让师生陶冶情操,更让校园书香飘溢。

(12)、人们听了,恍然大悟。原来就是要通过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来读书学习,以提高自己的水平。

(13)、阅读兴趣和能力大为提高――读懂经典,孩子会形成博览群书的习惯。许多诵读经典的孩子,在6岁-10岁时,能主动找书读。一个7岁前诵读10部左右经典的孩子,可创造1年阅读500册到1000册书的奇迹,从而视野开阔,智慧流溢,比不诵读经典的孩子的智商高出许多倍。

(14)、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15)、三(2)班:姚舜、邵海伦、刘咏钰、黄忠辉、张原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