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句子网

精选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意义从国家角度看143句

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意义

1、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意义国家

(1)、劳动教育必须要有针对性、目的性、计划性地让青少年学生参加日常的生活各项劳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主动参加动手实践,出力流汗,经历劳动的过程,从劳动中获取劳动的价值所在。

(2)、从国家层面来看,先后印发了贫困地区教育脱贫实施方案,通过建立建档立卡贫困教育人口底数台账、基本情况台账、工作推进台账等措施,精准精确开展扶贫工作。同时通过保障义务教育、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实施免费教育政策等等各项基本公共服务进一步着力解决地区教育问题,有力地保障各项工作顺利落地、推进。

(3)、新时代劳动教育总体上要适应科技发展,重视技术与社会服务相结合。形式上要探索生产、教育相结合的新方式、新因素;目标上要培养青少年诚实合法劳动意识,提高其创造性劳动能力。通过符合时代潮流的宣传方式,宣传先进事迹、模范人物,感召青少年,使他们树立起正确的劳动价值观。考虑到青少年学生与数字媒体、网络渠道关联密切,新时代劳动教育必须利用渠道便利,建立起方式立体化、内容多样化、教育实践常态化的教育宣传体系。

(4)、三大产业结构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发生重大变化,生产性劳动者的体力劳动成分大幅度降低,生产性劳动者越来越具有脑力劳动者的特征。基于新时代人类社会劳动形态的深刻变化,《意见》极大丰富了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内容和载体,为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全面实施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5)、调查表明,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达69亿,未成年人的互联网普及率达到7%,农村未成年人的上网比例也高达7%。但是,未成年人的网络技能主要用于娱乐游戏和聊天购物,硬件知识、网络学习等基本素养相对缺失。加强未成年人网络素养教育迫在眉睫。

(6)、   劳动教育的顺利开展,需要准备把握劳动的基本內涵和外延。对劳动概念的理解既不能窄化,即,把劳动仅仅理解为体力劳动,这极大地局限了劳动的范围,从而造成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传统劳动与现代劳动的对立;同时,对劳动的理解也不能泛化,即,把人类的所有实践都归入劳动的范畴,导致劳动概念失去其必要内在规定性。新时代劳动教育中的劳动,主要指的是个体为实现一定目的,“运用体力、智力、知识和工具等进行的服务与创造的对象性实践活动。”(6)

(7)、①贯彻《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为学生提供劳动机会,家校合作使学生养成家务劳动习惯,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

(8)、因此,落实劳动教育,还是重在目标层面的落实,而不仅仅是方法层面的改变。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彰显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时代內涵和历史使命,也才能把学校劳动教育切实落到实处。

(9)、归属:通过劳动教育,可以让中小学生找到个人的兴趣所在和精神寄托。

(10)、促进横向贯通,独立设课与学科渗透教学有机结合

(11)、新时代d和国家高度重视劳动教育,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积极引导大中小学生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科学地回答了教育要“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丰富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目标体系,是深化教育改革、转变育人方式的重大举措。新时代劳动教育至少有三方面价值。

(12)、教育与劳动相结合,发挥劳动教育在人才全面发展中的重大作用,是国家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这是d和国家总结以往劳动教育成绩,并结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要求提出的重要理论。劳动教育是新时代我们砥砺前行、创造美好生活最有力的实践。

(13)、当前,d和国家强调的劳动教育显然不是西方国家的教育逻辑,而是具有鲜明的社会主义特征。其突出要求就是在马克思主义,尤其是马克思劳动观的指导下,切实推进劳动教育。因此,从劳动教育的目标来看,首要一条就是明确规定了社会主义的劳动教育一定要把培养学生的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放在首位,这事关社会主义教育性质根本问题。因此,开展劳动教育,最为关键的一点就在于明确劳动教育的马克思主义方向。在很大程度上,“劳动教育是‘活劳动’的教育,它能够打破资本逻辑或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关系在教育中的统治地位,解放大众。”(2)社会主义劳动教育的关键就在于其包含着为谁而劳作的根本问题,它在本质上是对抗资本、反对剥削、培养劳动者的教育。强调劳动教育,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这一点是有别于西方国家劳动教育的根本原因。

(14)、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素质、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世界范围内很多国家进行了多方面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发展经验和实践证明:劳动教育是培养造就全面发展人才的必要条件,也是基本途径和有效途径。劳动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和劳动态度。

(15)、基于新时代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重要意义,d和国家将劳动教育与德、智、体、美并列,纳入教育方针。强化劳动教育的重要地位,成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的重要保证。

(16)、伴随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社会分工日益细化,产业门类更加多元,劳动形态发生重大变革,劳动新业态、新样态日渐增多。时代的发展和劳动力结构的变化既为大中小学生施展才华、成长成才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对全面提高大中小学生的劳动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

(17)、(2)(5)(7)肖绍明,扈中平.新时代劳动教育何以必要和可能(J).教育研究,2019(8):42-

(18)、强调劳动既要结合时代发展,更要立足马克思关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的经典论述。马克思认为,生产劳动和教育的早期结合是改造现代社会的最强有力的手段之一。认真领会马克思对劳动的论述,就能从根本上理解“通过劳动创造更加美好生活”的要义,激发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的劳动热情与潜能。考虑到人口红利减少、经济发展的高质量要求、加强生态环境治理等时代发展因素,新时代继续保持改革开放以来的高速发展,有赖于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的劳动创新。

(19)、劳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源泉。对于现在的大中小学学生来说,要转变劳动观念的教育。要让青少年学从小培养热爱劳动的习惯

(20)、69研学馆:专注中小学劳动实践与自然教育研学课程开发服务!

2、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意义从国家角度看

(1)、成长类:“义务劳动”“有偿打工”“团队协作活动”等立志类:“军训”“拓展训练”等。

(2)、同时,劳动教育实施中也存在制度、师资、组织和场地等保障薄弱,课程的教学计划不明确、教学内容单与学生专业和兴趣结合较少,实践教育缺乏、有劳无教和无用劳动等情形,致使青年学生中出现了一些不良现象。

(3)、《意见》明确要求各地、各学校应结合当地自然、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条件,充分挖掘自身可利用的资源,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因地制宜大胆探索多元化的劳动实践项目。比如,农村地区可以安排一些学农实践基地,城镇地区可以确认一批企事业单位和社会机构为学生提供劳动实践场所,学校可以完善劳动实践教室、实训基地建设,高等学校可以结合自身专业优势形成稳定的实习和劳动实践基地。可见,d和国家已经将新时代劳动教育的软任务变成硬指标,详细绘制了劳动教育的资源图谱,切实提高了劳动教育实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4)、劳动教育是培养造就全面发展人才的必要条件,也是基本途径和有效途径。劳动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和劳动态度,培养劳动技能,热爱劳动,养成劳动习惯。劳动教育不停留于掌握劳动技能,更以塑造学生人格、完善学生品德、培养价值观念为目标,它既是“立德”的重要内容,也是“立德”的途径。

(5)、每个人都生活在许许多多的小环境中,但这些环境并不是各自独立的,劳动教育也并不是只在学校中发生。加强劳动教育,需要家庭、学校、政府、社会等多方面的协作。从学生出生进入家庭这个环境,父母成为他们人生中的第一任老师,再到进入学校中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到最终步入社会,发挥自己对于社会的作用,收获财富与幸福,劳动教育能够贯穿于种种的环境中。这样以后,能够形成育人合力,发挥各主体对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作用。

(6)、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一般课题“从生产社会到消费社会:新时期劳动教育理论体系建构研究”(BEA180111)

(7)、阿信微言:西方最经典的21种教育思想,直击教育核心问题

(8)、有编制的筒子有投票权,在竞争上岗啊年终互评的时候你都有权利给同事打个分啥的,虽说起到的作用并不大,但至少也能发表下意见了。没有编制的话或许就没有投票权,某些势力的同事对待你的态度也许会不一样。

(9)、劳动教育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其内涵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

(10)、新时代劳动教育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载体,寓理想教育于劳动实践中,引导学生通过劳动实践认清劳动的本质、理解劳动的内涵,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将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相结合,把坚定马克思主义信念、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意见》明确指出,劳动教育要鼓励学生通过“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来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引导学生认可劳动、主动劳动,“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体认劳动不分贵贱,热爱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加强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熏陶,为学生提供依靠劳动实现远大理想和共同理想的价值典范。努力使学生在劳动实践中树立劳动意识、培养劳动情怀,养成热爱劳动、崇尚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的习惯,在劳动体验中涵养德行、升华人格,充分发挥其价值导向和综合育人功能。

(11)、当然,充分认识d和国家“立德树人”、培养高素质社会主义接班人的精神十分重要。减少理论学习占据劳动实践教育课程时间的现象,要从根本上理解d和国家对教育对象“高素质”要求,理解“德智体美劳”五位一体的培养目标,深刻领会时代赋予劳动教育的重大意义。

(12)、实际上,当代社会劳动复杂性的增强,不仅仅是指现代生产对人的劳动素养要求的提高,还表现为围绕劳动所展开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链条较之以往社会更为复杂。当今社会是一个分工日益精细化的时代,劳动的高度社会化带来了劳动关系的复杂化,这就使得怎么帮助学生认识这个复杂的劳动关系世界,成为当下劳动教育需要高度关注的重要内容。比如,如何看待当代社会的劳资关系?如何看待除劳动之外的其他生产要素在社会分配中的地位?如何看待社会财富的创造和分配的关系?如何看待生产的公有制和私有制的关系?等等。这些是当下真实劳动世界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样也应该成为新时代劳动教育需要回应的新内容。这就要求新时代的劳动教育不能仅仅围绕着生产这一劳动环节进行,还应把分配、交换、消费等环节的劳动都系统地囊括进去,才能深化学生对劳动的认识。

(13)、新时代劳动教育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载体,寓理想教育于劳动实践中,引导学生通过劳动实践认清劳动的本质、理解劳动的内涵,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将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相结合,把坚定马克思主义信念、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意见》明确指出,劳动教育要鼓励学生通过“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来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引导学生认可劳动、主动劳动,“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体认劳动不分贵贱,热爱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加强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熏陶,为学生提供依靠劳动实现远大理想和共同理想的价值典范。努力使学生在劳动实践中树立劳动意识、培养劳动情怀,养成热爱劳动、崇尚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的习惯,在劳动体验中涵养德行、升华人格,充分发挥其价值导向和综合育人功能。

(14)、附:什么是劳动教育?   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劳动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的组成部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原则。向学生进行劳动教育是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使其在德、智、美、劳诸方面全面发展,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和建设人才的重要途径。

(15)、在中国进入互联网、数字经济时代后,习近平总书记向全社会发出号召,重视“德、智、体、美、劳”五育教育,不仅在中国所处的特殊历史背景下,具有一般的人才培养教育意义,从长远来看,具有更深远的社会文化意义。通过劳动教育,让人回归本心,再造社会根基,助力社会和谐;再造国民创造精神,提升国民创造力,夯实社会基础。

(16)、新时代,d和国家高度重视劳动教育,从国家发展战略高度提出统一要求,增强劳动教育的规范性和计划性。但由于我国各地经济状况、教育水平发展不仅靠国家的统一管理较难实现劳动教育的落细落小落实,各地、各学校应积极转变观念,结合自身实际丰富劳动教育实施路径。

(17)、中小学管理:疫中新思:健康素养才是最基础的素养

(18)、明确了实施劳动教育的保障体系。《意见》从资源、师资、经费、保障等方面,强化劳动教育的实施条件建设。特别强调要“在d委统一领导下,各级政府要把劳动教育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把劳动教育纳入教育督导体系,完善督导办法”,“开展劳动教育质量监测,强化反馈和指导”,等等。

(19)、什么样的教育方式才能真正的助力学生的健康成长,才能起到育人的真想目的,这值得每一位教育者深思。

(20)、劳动是教育的应有之义。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我们一直倡导的教育思想,爱学习、爱劳动,强调的正是手脑并用,相辅相成。

3、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意义社会层面

(1)、立德树人: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实施劳动教育,能使学生树立劳动创造一切的观点,懂得劳动光荣、懂得自己的幸福靠劳动创造,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能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例如,通过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和自我服务性劳动,如洗衣、扫地、整理床铺、做饭、洗碗筷等。学生们在这些劳动中,树立了劳动观念和为别人服务的思想,同时在劳动中不断克服困难,也有利于形成坚强的意志,也使他们养成了吃苦耐劳、勤俭节约、勇敢诚实的良好美德。

(2)、来自学生的数据反馈可以成为教学、学习和学生支持的强大工具。然而,对学生数据了解和使用的增加也让我们日益意识到,在学生数据隐私、收集和管理问题上尚有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学校面临创建数字生态系统的挑战——这些也取决于对数据治理复杂性的认识和培训。需要说明的是,这一挑战先前也称作“数据隐私和所有权”,经过专家咨询委员会审议,决定用“数据隐私”这一更加清晰的表述。

(3)、蕴含爱岗敬业的劳模精神也在生动诠释着敬业价值观,是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引导大学生树立劳动光荣、劳动崇高、劳动伟大、劳动美丽的价值观念,将有助于培育和践行敬业价值观。从历史发展上看,中华文明五千多年生生不息,离不开一代又一代人的勤劳奋斗。近代中国虽历经磨难但却绵延坚韧,离不开一代又一代人的奋起抗争。

(4)、   在新时代教育改革大背景下,大中小学动教育与劳动相结合,践行劳动教育和训练,绝对不是可有可无的小事情。加强化学生的劳动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劳动素质,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国家的转型发展意义深远。   学生劳动教育,不仅能够提高劳动认知、学习劳动技能及培养兴趣爱好。同时,劳动教育对“德智体美劳”培养体系中的其他“四育”具有很好的多向渗透性——有利于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意义可以归纳为以下六个方面。

(5)、对现在的大中小学生来说,热爱劳动,广泛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让青少年自觉参与,感受劳动带来的成就感、获得感,促进青少年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全面发展,成为有理想、有担当、有本领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

(6)、学习小组的形式也是可以采用的,家长可以带领孩参加一些课外的学习小组,让孩子多和其他的小学生接触,提高孩子的沟通能力,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

(7)、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简称《意见》),要求“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为全面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

(8)、劳动现在不再是简单的体力劳动,更多的是体现创造性和精细性。随着时代的发展,劳动在广度和深度方面的内涵更加丰富。

(9)、在一般单位,有无编制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几点:

(10)、改革开放以来,素质教育就像红线贯穿于教育领域各项改革之中,《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更是明确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在高等教育领域也经历了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过程中的阵痛。

(11)、作为进入社会前的最后一站,大学的劳动教育可以帮助青年学生正本清源,反求诸己,思考如何才能紧跟时代,夯实基础,服务社会,真正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2)、要让青少年认识到劳动的意义,培养与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

(13)、提升认知:引导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者   热爱劳动,尊重劳动者,不能仅仅依靠老师的说教,学生自己在从事劳动所获得的体验中,会更加深刻领悟劳动的价值和意义。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既不懂得稼穑之苦,也不知道自己现在优渥的生活,是靠包括父母在内无数劳动者的辛勤付出才获得的,所以他们很难从内心去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

(14)、(关键词) 新时代;劳动教育;社会主义教育;五育并举

(15)、育才培智:提升学生的智力与创造力   热爱劳动、双手灵巧的孩子,思维一般都清晰敏捷、喜欢钻研。在劳动时,由于中枢神经处于积极的状态,非常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劳动还可以丰富知识,发展智力。例如,儿童在劳动中,必然要通过眼看手摸,实际地感受到(形状、重量、硬度、光泽、光度、温度等)物质特性,这就为思维和想象力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16)、http://www.jyb.cn/rmtzgjyb/202004/t20200417_3176html

(17)、重新强调劳动教育,是新时代全面贯彻d的教育方针,保证教育社会主义属性的必然要求

(18)、一 ,土壤在翻耕过程中,可以将上一茬农作物留下的根、蔸、桔杆及散落的技叶埋进土里,以利于下一茬的播种或栽苗。

(19)、每个劳动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把自己放在合适的社会分工中,能够通过劳动把技能转化为生产力和产品,并得到社会的认可,这就是劳动价值的体现。

(20)、经济转型的根本是人的转型,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当下,需要进一步提高劳动者素质,让更多人成为现代化的“金领工匠”。“另一方面还要进一步搭建机制,引导人们将社会发展目标和个人奋斗目标结合起来。”

4、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意义和内涵

(1)、网络空间作为家庭、学校、社会等现实世界的延展,已经成为未成年人成长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将未成年人与互联网简单割裂开来,既不可取也很难实现。研究显示,互联网和社交媒体有助于学生获取知识、拓展技能、为未来步入社会做好准备。所以,有必要引导全社会认识互联网社会的时代特征,打造并推广符合未成年人生理心理特征、满足个人发展和社会化需要的网络素养教育体系。

(2)、然而,在物的依赖性社会中,人虽然得到一定发展却在劳动异化中最终成为异化的人。”私有制只有在个人得到全面发展的情况下才能得到消灭“,这决定了社会主义在任何阶段都要追求人的解放,使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程度与社会发展相适应。

(3)、(2)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提高社会实践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4)、劳动对青少年的意义与目的,在当今时代,劳动创造了人本身。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劳动创造财富,我们要珍惜劳动成果。劳动对青少年的意义与目的

(5)、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的情感。养成劳动的习惯,形成以劳动为荣,以懒惰为耻的品质。抵制好逸恶劳、贪图享受、不劳而获、奢侈浪费等恶习的影响。

(6)、劳动教育的具身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劳动教育质量。反观当前的劳动教育现状,各地、各学校劳动教育形式较为单调,课堂内以教师系统讲授劳动理论知识为主,课外校外劳动实践来源有限、类型相对单大多是来自于社区、传统手工业或机械制造业中的传统劳动项目,与学生生活实际关联不够紧密,吸引力不够强大,尚不能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劳动的热情。

(7)、大学生除了要学习专业知识,还需要参与社会实践,物质生产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劳动则是实践的重要形式,劳动创造了人本身。青年大学生多学习劳动精神,才能更好地了解世界,认识世界,在劳动的过程中才能理解和探索真理,可以通过劳动发现自身的不足和成长的空间,然后不断地去完善自我。

(8)、习近平总书记重提德智体美劳五育教育,其中劳动教育受到了极大的重视。将劳动教育纳入到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有助于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重视劳动教育,才能培养国民勤劳肯干的良好品质,形成不怕吃苦的坚定意志,国民素质的提高,社会发展前进的根基才会稳固。

(9)、作为增强学生劳动意识、培育学生劳动观念、提升学生劳动能力、激发学生劳动热情的根本举措,作为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大学生教育体系、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核心环节。

(10)、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征。人通过实践来确证自己的本质,实践活动不仅包括最基本的物质生产实践,还包括社会政治实践、科学实验、艺术活动、虚拟实践等。劳动教育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引导学生以动手实践为主要方式,在认识世界的基础上,更好地改造世界和塑造自我,从认识世界到建设世界的过程是建立在社会实践基础上。劳动教育的实践性从形式上看表现为一般社会实践与具体劳动实践相结合,打破了以往对劳动形式的简单机械理解,另一方面通过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功能表现出来。劳动教育突出强调让学生面向真实的生活世界和职业世界,在现实生活中获得积极的价值体验,而不是简单地停留在课堂上去“听”劳动,停留在网络或电上“看”劳动,要实实在在地去劳动,切身感受劳动和劳动者的不易,去体会“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快乐,而不是一种停留在表面或形式上的外部灌输。劳动教育活动不同于一般的对劳动的认识过程,作为一种具有自己独特形式的认识活动,既符合一般认识规律,又有自己的实践活动特点。这一劳动教育过程既要遵循感性思维上升到理性思维的一般规律,又要关注劳动思维的形成;不仅要关注理性思维对具体实践的指导,又要关注劳动教育过程中客观实践活动对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改造作用。

(11)、劳动对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创造意识有着重要的意义。教育孩子从小热爱劳动,就是为孩子的人生道路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

(12)、新时代的劳动教育对于培养人工智能时代的数字公民具有特殊的价值。进入智能时代,人类在网络空间的生活和工作的时间越来越长,在现实物理空间的生活与工作时间越来越短。现代工业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得现代儿童的童年远离大自然,劳动教育将为现代儿童提供复归自然的平台,实现当代社会人自然本性的释放,解决人与自然相割裂的现实问题。

(13)、促进横向贯通,独立设课与学科渗透教学有机结合

(14)、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劳动教育观的理论品格。问题是时代的声音,针对劳动教育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问题,比如劳动教育在学校中被弱化、在家庭中被软化、在社会中被淡化,一些青少年不懂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出现,劳动的独特育人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劳动教育引起全d全社会的高度重视,是新时代d对教育的新要求。伴随科技进步时代发展和产业变革,新时代劳动工具、劳动技术、劳动形态发生新变化,客观上要求创新劳动教育内容、途径和方式,增强劳动教育的时代性。新时代劳动教育植根中华大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着力破解劳动价值观以及教育发展难题,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和学生生活实际,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体现社会主义教育的本质要求,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又站在时代前列,把握劳动教育的新特点新规律,抓住劳动教育现代化的主流趋势。

(15)、学校是育人的场所,教师在校的所有行为对学生都是教育,其中也包括必要的体力劳动。学校应当教会学生懂得敬重劳动和劳动者,而不是鄙视劳动。引导学生意识到每一个劳动者都值得尊敬,任何一种劳动都值得尊重。

(16)、病毒还在全球肆虐,面对这个共同的外敌,人类并没有更团结,反而越来越分裂。因为病毒起源、抗疫模式、方方日记、要不要包机撤留学生、绥芬河边境要不要对逃难同胞关闭等等诸多问题,多少中国夫妻、家人、同学、同事、哥们、闺蜜、师生、战友、邻居与网友彼此互撕,线上拉黑退群,线下割席断交,甚至离婚。

(17)、家庭是中小学劳动教育的主阵地。在一项家长对孩子自理能力评价的调查中显示,孩子在家庭中没有得到良好的家务劳动和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加强家庭劳动教育,势在必行。

(18)、依靠劳动为人类谋福利是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重要思想。新时代承载新使命,新使命呼唤新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在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新征程上,每位大中小学生都是书写者、创造者。《意见》为新时代劳动教育实施描绘了设计蓝图,引导大中小学生理解、认同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动教育实践,鼓励学生通过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以及职业体验和各种实习实训,在实践中学习,在担当中历练,在尽责中成长,强化使命担当,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意见》明确要求,要“把准劳动教育价值取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增强对劳动人民的感情,报效国家,奉献社会”“树立正确择业观,具有到艰苦地区和行业工作的奋斗精神,懂得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深刻道理”,做新时代的奋进者、开拓者和奉献者。

(19)、劳动现在不再是简单的体力劳动,更多的是体现创造性和精细性。随着时代的发展,劳动在广度和深度方面的内涵更加丰富。

(20)、《意见》明确要求各地、各学校应结合当地自然、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条件,充分挖掘自身可利用的资源,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因地制宜大胆探索多元化的劳动实践项目。比如,农村地区可以安排一些学农实践基地,城镇地区可以确认一批企事业单位和社会机构为学生提供劳动实践场所,学校可以完善劳动实践教室、实训基地建设,高等学校可以结合自身专业优势形成稳定的实习和劳动实践基地。可见,d和国家已经将新时代劳动教育的软任务变成硬指标,详细绘制了劳动教育的资源图谱,切实提高了劳动教育实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5、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意义1500字论文

(1)、重新强调劳动教育,是新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历史发展的重大现实需求

(2)、(10)薛新龙,黄海军.人均GDP一万美元时期的高等教育体系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21(1):97-10

(3)、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说的基本原理,也是我国坚持社会主义教育方向的一项基本措施,对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4)、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劳动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的组成部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原则。向学生进行劳动教育是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使其在德、智、美、劳诸方面全面发展,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和建设人才的重要途径。

(5)、2020年,学校在开展教与学创新,让学生取得更好的学习成效方面面临5个方面的主要挑战。

(6)、小学生正处在长身体的时候,组织他们去参加一定的劳动,在不同的劳动中,使身体的各部分都能得到锻炼,增强肌体各器官的功能,使肌肉、筋骨得到锻炼,从而提高学生对疾病的抵抗力,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7)、劳动可以让学生掌握生活技能。通过多项劳动,让孩子们掌握生活技能,以后最起码生活可以自理。甚至,有些技能以后真的可以发展成为自己的职业。

(8)、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的情感。养成劳动的习惯,形成以劳动为荣,以懒惰为耻的品质。抵制好逸恶劳、贪图享受、不劳而获、奢侈浪费等恶习的影响。

(9)、明确了劳动教育的培养目标。《意见》从知、情、意、行四个方面,规定了劳动教育的目标,强调“通过劳动教育,使学生能够理解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体认劳动不分贵贱,热爱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具备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能力,形成良好劳动习惯”。

(10)、其拓宽健康素养的内涵。1992年,国家教委和卫生部联合颁布《中小学健康教育基本要求》提出,中小学健康教育的目标为:增强卫生知识、树立正确观念、发展健康技能、促进健康行为,以改善生活质量,为终身健康奠基。这一表述构建了中小学生“健康素养”的基本内涵。2018年《中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报告》中对“健康素养”的定义就是在此基础上的发展,即“个人获取和理解基本健康信息和服务,并运用这些信息和服务做出正确决策,以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

(11)、整合劳动教育资源,避免劳动教育零落分散不成体系;

(12)、传统劳动教育主要侧重教授学生与劳动有关的知识、技能、方法等,而忽视劳动价值观、劳动精神、劳动思维等更深层次素养的培养,容易导致“有劳动无教育”的现象,难以使学生养成终身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良好品质。新时代劳动教育突破传统劳动教育局限,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幸福和全面发展,以培养学生劳动素养为核心,对“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进行全面建构。

(13)、在家里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和自我服务性劳动,如整理床铺、洗衣、扫地、生炉子、做饭、洗碗筷等。他们在这些劳动中,树立了劳动观念和为别人服务的思想,同时在劳动中不断克服困难,也有利于形成坚强的意志,也使他们养成了勤俭节约、吃苦耐劳、勇敢诚实的良好美德。许多家长高兴地说,学校开展劳动教育,孩子显得懂事多了,学会了不少本领。有些班主任也反映,在班里主动为集体做好事的多了,爱护公共财物、珍惜劳动成果的多了。从这些实事看来,对小学生开展劳动教育,不但使小学生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娇气、不懒惰,还可以增强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和对家庭对社会的义务感和主人翁精神。

(14)、对孩子进行劳动教育,也是在培养吃苦精神。现在的生活好了,不少年轻人不愿到一线去,说到底,就是怕吃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精神缺钙,而劳动是成才过程中应当补充的营养。

(15)、所谓“扶贫先扶智”,这其中,教育扶贫是从根本上提升素质,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国内上下各方力量集结,为教育扶贫贡献心力。

(16)、“全校策略”还要求,学校与周边卫生医疗机构展开合作,使之成为健康教育课程的资源。家校合作尤其应当成为共同培养儿童健康素养的重要平台。学校应充分利用此次疫情的契机,与家庭共同开展儿童健康素养培育活动,并将其逐步纳入学校的常态化工作。

(17)、劳动教育,能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劳动态度,青少年要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用劳动教育筑牢立德树人的基石,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伟大,劳动最幸福,只有通过辛勤的劳动,才能走向幸福的彼岸。

(18)、当今时代,中国正在被全世界瞩目,正在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跨越。在这一特殊历史时期,劳动教育的意义是深远的,劳动教育应该放在国民基本素质养成、人生幸福的获得、国民创造精神培育、良好社会根基打造这个大视野内去理解看待。

(19)、推进课堂实践变革,要努力做到“目标有层次,路径有指导”。学习目标要按照学生的层次,设置不同层次的目标。根据学生实际分成三层目标,目标可以概括为下面三点:一是所有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能够达成的目标就是基础性目标;二是涉及学科核心素养、大多数学生能够达成的相关目标就是拓展性目标;三是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够达成的目标就是挑战性目标。不同层次的目标,需要不同的路径来达成。这就需要教师给学生“绘制”实现不同层次学习目标的“学习地图”,引导学生按图索骥,达成各自的学习目标。基础性目标主要在课前完成,课堂上只需要适当提问和检查即可。挑战性目标主要在课后完成,课堂上教师只需要进行适当点拨和提示即可。课堂上,教师要把主要精力放在与解决拓展性目标有关的关键问题上,每堂课完成这部分任务所需要的时间不应少于2/为此,课堂流程应该围绕解决涉及拓展性目标的关键问题展开。

(20)、免费下载:校园农场怎么创建?劳动课程开发指南(4月20日精选)

(1)、每一所学校都应该认识到,健康素养是一种基层素养,与其他素养是“皮”和“毛”的关系。有了健康素养,人的全面发展才具有基础,也才能服务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2)、发展教育事业,坚持教育的人民性,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中国共产d教育事业的价值目标,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本质特征,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也是劳动教育改革必须坚持的指导思想。劳动教育的价值理念是以人为本,始终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一方面强调劳动教育的内容,通过劳动教育使学生透过历史与现实认识到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认识到人民群众的无穷智慧和力量;另一方面强调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以造福人民、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工作目标。劳动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特征,最终目的是通过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等的培养与弘扬,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尊重劳动者的风尚,使受教育者热爱劳动,力所能及地积极参加社会服务型劳动、公益志愿活动、生产劳动等,树立服务意识,将自己所学知识和技能转化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事业中。劳动教育不仅关系国家发展、民族复兴,而且关系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美好生活是靠奋斗得来的,劳动教育要牢牢坚持为中国共产d治国理政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期待,推动劳动教育的人民性达到最高水平。

(3)、大学生要肯学肯干肯钻研,要立足岗位成长成才,在劳动中发现广阔的天地,在劳动中体现价值,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4)、在其他行业中,虽然我们与之也打交道,但是受益的时候只是偶尔,不像老师一样每日每时的教育关爱着我们,老师所给予我们的教育和关爱,让我们终生受用。

(5)、劳动可以锻炼身体、增强意志。劳动会让学生养成面对困难、不畏艰辛、坚持不懈的精神。在劳动中可以培养孩子的意志,锻炼一个健康的身体。所以,劳动教育有助于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6)、(11)统计局.2019年全国居民恩格尔系数2%同比降0.2个百分点(EB/OL).(2020-02-28).http://news.hexun.com/2020-02-28/2004394html.

(7)、劳动光荣绝不能仅仅是口号,而需要付诸踏实践行。要不断健全劳动法律体系,政府、企业、社会各界在提高劳动者整体素质、特别是职业技能素质方面要拿出更多具体措施,提升劳动者就业生存发展能力,破除发展障碍,“让劳动者获得物质上的保障”。

(8)、加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增强对劳动人民的感情,报效国家,奉献社会;着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9)、确立了劳动教育的独立学科地位。《意见》明确“实施劳动教育重点是在系统的文化知识学习之外,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这充分说明,不能用系统的文化知识学习代替劳动教育。劳动教育具有自己独立的教育体系。

(10)、儿童的环境对其性格的形成至关重要,不要使儿童听猥亵的语言,更不能让他们讲粗话,一旦轻率地口出恶言,离恶行也就不远了。同样,也不要允许他们看狠亵的图画或戏剧表演。人们对最初接触的事物往往留下深刻的印象,人在幼时,务使其隔离任何下流的事物,凡能引致邪念和恶毒性情的各种表演都应加以慎防,勿令耳儒目染。”从5岁到7岁这个年龄时期,儿童可以旁观人们正在从事的他们将来将要从事的工作。

(11)、没有编制的人员往往要承担较大的工作量。你不做有随时走人的风险。至于有编制的人,或许会出现年纪大点的有时候领导也会使唤不动。

(12)、对国家而言,劳动教育是教育方针的基本内容。

(13)、更是当代世界范围内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共同面对的命题,既是“中国话”,也是“世界语”。20世纪后半叶,世界范围内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20世纪90年代末期,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始终在回答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

(14)、为了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劳动教育着力培养“四化”建设人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要靠各行各业人们的辛勤劳动。”离民族复兴的梦想越近,越需要提高广大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尤其是以人工智能引领的新时代,时代新人更需要掌握过硬的本领,成长为专业技能硬、自主创新能力高、社会责任心强的高素质劳动者。

(15)、在持续推进高校素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必须认识到,开展劳动教育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没有劳动教育的素质教育不是全面的素质教育,没有劳动教育作为载体,素质教育开展也不能有效达到目标。

(16)、d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在新时代背景下,加强学生的劳动教育,努力提高学生的劳动素质,对学生的成长和国家的发展意义深远。对当代中小学生开展劳动教育和训练,不仅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既关系到这些孩子未来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也关系到他们身心的健康成长,以及对幸福生活的敏感度、体验度。所以说,中小学劳动教育和培训,绝对不是可有可无的东西。在新时代,我们要推动教育与劳动相结合,发挥劳动教育在人才全面发展中的重大作用,为国家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力量。

(17)、人民日报:加强未成年人网络素养教育(新论)

(18)、把“德、智、体、美、劳”五育并重,始于民国时教育家蔡元培。但是,蔡元培先生的“五育并重”没有写进当时教育的相关规制中。此后几十年,我国的教育方针基本上提“三育”,重点强调“德、智、体”。改革开放之后,教育方针与时俱进,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提出“三个面向”和“四有新人”要求,“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才”。d的十八大提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018年“五一”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模本科班学员回信中,向全社会发出“新时代是干出来的”“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号召。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从民国初期到2018年9月,经过了近一个世纪的光阴洗礼,“德、智、体、美、劳”五育并重,再次成为我国新时代的教育方针。

(19)、古今中外有很多关于幸福的研究。狄德罗认为,创造性劳动可以带来愉悦,在《百科全书》中这样描述,那些训练有素的工人完成工作之后,感到心满意足,散发着一种安宁祥和的感觉。匠艺活动的劳动训练对健全身心和人的全面发展是有益的,对家庭和谐、社会稳定也是基础性的。

(20)、这种“全校策略”意味着学校要整体规划和推进健康教育议题,所有场所、活动和教学都凸显与健康教育的连接。2001年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不专设健康教育课,但将其整合到了各门学科中,表明健康教育的多学科融合和生活特征,与“全校策略”的理念相通。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健康中国行动组织实施和考核方案》规定:“中小学校按规定开齐开足体育与健康课程。把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纳入对学校的绩效考核,结合学生年龄特点,以多种方式对学生健康知识进行考试考查,将体育纳入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有专家呼吁义务教育学校必须保证每周0.5个课时专门开设健康教育课。“全校策略”下,健康教育课程将呈现多种课程形态。

(1)、为此,就需要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的劳动教育,帮助其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助力其成长为时代需要的新型劳动者,进而承担起建设现代化强国与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

(2)、一是榜样力量。学有榜样,在劳动教育过程中,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因此,有意识地选择校友的创业经历、身边人物的职业故事,让学生浸润劳动精神,懂得劳动的重要意义,明白幸福要靠自己的双手创造。

(3)、总而言之,在当前的教育模式下,绝不能让体罚式教育异化了教育的初衷,更不能让孩子沦为体罚式教育下的牺牲品。对于学生而言,他们更需要的是知识的启迪和价值观的培养,更需要的是循循善诱和谆谆告诫,唯有此,才能还校园一片净土,才能让孩子们在校园快乐的成长。

(4)、2018年9月,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讲话指出,培养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是高校的历史使命和根本职能,也是高校区别于其他社会组织的本质特征,是高校安身立命之本、生存发展之基。伴随着高等教育和社会经济发展,大学职能在不断扩展。

(5)、在推进课堂实践变革中,部分基层教师尤其是高中教师往往存在知行不标径不合、取舍不妥、动静失策、收放失当、难易失衡、进度缺统筹、对话缺深度以及评价缺引导等诸多问题,需要在变革中有效解决。

(6)、学校正在引导教师将同理心、勇气、毅力、灵活性和适应性等能力融合到课程与教学过程中,这无疑会塑造学生的世界观,让学生获得富有成效的合作学习、问题解决和公民责任等方面的体验。此外,这种学习经验也有助于构建学生的品格和个性,鼓励学生更具创造性和社会责任意识。

(7)、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幸福。任何成功的获得都是靠辛勤的劳动得来的。天上不会掉陷饼,没有坐享其成的好事。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8)、中国教育报:2020基础教育创新挑战与趋势

(9)、本文刊载于《中小学校长》2021年第4期,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中小学校长,否则将视为侵权。

(10)、只是学习了一些书本知识,没有实践的检验,缺乏劳动的锻炼,这样的精神面貌和价值取向,使得加强大学生劳动教育迫在眉睫。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一方面要使大学生通过对劳动意义的学习,坚定劳动的信念;

(11)、不论是有效的教育实践还是技术应用,学校都需要开展有一定风险的项目,其中所涉及的改革都颇具挑战。在此基础上进行探索,并将行之有效的项目或创新在学校、学区或者地区一级进行小规模的推广,以推动改革探索所带来的新实践和文化的转变。

(12)、避免土壤板结,增加土壤透气性,有利于种子的开根和发芽。

(13)、劳动教育有利于促进大学生个性发展。通过与自然接触、与他人合作培育学生优秀品质,学生逐步树立自我意识,发展个性。

(14)、实用资料下载!劳动教育及研学基地如何规划建设?课程怎么开发?

(15)、(5)坚持整合资源,调动校内外各方面积极性,努力形成全社会支持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良好局面。

(16)、依靠劳动为人类谋福利是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重要思想。新时代承载新使命,新使命呼唤新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在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新征程上,每位大中小学生都是书写者、创造者。《意见》为新时代劳动教育实施描绘了设计蓝图,引导大中小学生理解、认同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动教育实践,鼓励学生通过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以及职业体验和各种实习实训,在实践中学习,在担当中历练,在尽责中成长,强化使命担当,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意见》明确要求,要“把准劳动教育价值取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增强对劳动人民的感情,报效国家,奉献社会”“树立正确择业观,具有到艰苦地区和行业工作的奋斗精神,懂得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深刻道理”,做新时代的奋进者、开拓者和奉献者。

(17)、  从“德智体美”到“德智体美劳”是d的教育理论的重大创新,也是d的教育方针的丰富发展。新时代将劳动教育与德智体美四育一起纳入d的教育方针,强调了新时代劳动不仅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而且其本身就是教育内容的重要构成,与德智体美一起成为全面培养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13)

(18)、只是学习了一些书本知识,没有实践的检验,缺乏劳动的锻炼,这样的精神面貌和价值取向,使得加强大学生劳动教育迫在眉睫。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一方面要使大学生通过对劳动意义的学习,坚定劳动的信念;

(19)、甚至,父母为了让孩子专心学习,衣来伸手,饭来找口,几乎变相剥夺了孩子劳动的权利,导致很多孩子缺乏正确的“劳动观”。不会做饭、不会洗衣服、不会料理家务、不珍惜粮食,认为父母保姆式的大包大揽天经地义,乱扔垃圾不珍惜环卫人员的劳动等等。久而久之,缺乏自理能力,不懂得自强感恩,甚至形成以体力劳动为耻的错误观念。

(20)、对学生开展劳动教育,是少年儿童养成道德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劳动教育,能使学生树立劳动创造一切的观点,懂得劳动光荣、懂得自己的幸福靠劳动创造,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能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例如,从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入手,教育学生热爱劳动工具、珍惜劳动成果,通过开展各类劳动活动,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加义务劳动,如打扫街道,种植花树,绿化校园,帮助烈军属、五保户老人干活。

(1)、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个口号已经喊了几十年了,然而,学校要的依然是成绩。如果你隔壁的老张对你说:你家孩子真爱劳动,或者你家孩子学习真好。你希望听见哪个呢?毫无疑问,应该是后者,每个人都觉得还是学习好脸上有光,那么凭什么说劳动意义大呢?

(2)、(3)坚持课内与课外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确保每一个大学生都能参加社会实践,确保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社会实践的全过程。

(3)、大学生在上述不良环境中价值取向趋向功利化,金钱意识急剧膨胀。部分学生在理想和现实的巨大反差面前显得焦躁不安,充满困惑与苦恼,在择业的知与行的矛盾中进行着痛苦的选择,甚至徘徊和迷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