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家训子若不如我
1、林则徐家训子若不如我图片
(1)、有句话说:“人品是最好的风水。”中国的老话也说:“人善人欺天不欺,人恶人怕天不怕。”“人在做,天在看。”所谓“多行不义必自毙”,世间自有善恶因果,人品不好,只能自损福报,再好的风水也是毫无用处。
(2)、心高气傲,博学无益。学海无涯,很多人即使穷极一生,所学也十分有限,精研各门学说的人并不为多。何况即使是精研学问之士,在浩瀚的学识汪洋之中又能泛舟行程几何呢?人一旦心生骄矜之念,思维就不免偏颇,纵然精于学问也难免误判形势,违逆潮流,也就无法将所学运用贯通,错失良机。林则徐本身自幼好学,精于诗书,更令人敬佩的是他处于闭关锁国的晚清却没有让自己的双眼与思维受到蒙蔽,并且成为呼吁提倡学习西方的“开眼看世界第一人”。从他身上体现出的知识分子所该具有的谦逊品质,更显得弥足珍贵。
(3)、“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
(4)、除家书之外,曾国藩还曾想专做家训一部。他在家书中谈到这种想法时曾说:“前立志作曾氏家训一部,曾与九弟详细道及。”也就是说,他想写本《曾国藩家训》,这种想法还跟他的九弟曾国荃探讨过。
(5)、《好了歌注》中开头就写到: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
(6)、总之,幸福的获得,不是靠别人的施舍,不是靠亲人的给予,幸福是靠自已的奋斗,靠自我的调节,靠自我的通悟而获得的。
(7)、时运,就是时机和运气。运气是命,强求不得。时机,则是人所能把握的关键所在。
(8)、林氏盛况,这么震撼的场面,目前也只有林氏宗亲了
(9)、她的事迹被一个记者发现了,并知道她是个孕妇,还积极的抢救他人,打听到她的名字后,记者就把她的事迹报道了出去。
(10)、人居社会,关系纷繁,待人接物,处世分明。器量大,操守璃见识远,谋虑长,是非辨.大小分,行事必审其当否。听人说是非.莫轻信,亦莫轻答。诺则必行。处乡邻以敦厚谦和为心,若有缓急,自当量力助之,不可存求报之心。此谓处世如胸中泾渭,自当分明。
(11)、这个女孩儿在坚持中忙碌中终于透支了,“砰”的一声摔倒在地。医生们又开始抢救她,才发现她是个孕妇。
(12)、在山西省闻喜县,有一个被称为“中华宰相村”的裴柏村。据《裴氏世谱》统计,裴氏家族在历史上曾出过宰相59人,大将军59人,中书侍郎14人、尚书55人,七品以上官员不完全统计在3000人以上。
(13)、0幸福来自于奋斗结果的喜悦。不劳而获所得到的幸福,不是真正的幸福,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真正品尝胜利的果实,所获得的幸福感是真切的,质感的。
(14)、答君恩清慎忠勤,数十年尽瘁不遑,解组归来,犹自心存君国。
(15)、真心行善,并不在多少,才是真正的功德所在。善心,就是功德心。
(16)、人生皆有急难之时,友朋之间相互周济,诚为乐事,此交友广则成事易也。然处世贵在知人。知己朋友,则可藉以辅吾仁,矫吾失,薰吾德,正吾行。如他山之石,互相切磋.励我以道义,博羲以学问.此所谓益友也。苟不择其人,则惟导恶习.趋下流.意气用事,骄奢相攀,足以危身破家,此所谓损友也。更有言貌称真心似蛇蝎者,不可不防.当慎之远之。放谓交友当正也。
(17)、美国华裔学者张馨保·《林钦差与鸦片战争》(1964年出版)““以他的勤奋、改进政府工作的强烈愿望以及全力为民谋利的信念而著称。在所有19世纪的中国政治家中,林则徐的形象和影响都超过了其他人。”
(18)、鼓励子弟勤读诗书,修身养性也是林则徐家训的一大主题。林则徐以自己的人生经验,激励子弟勤奋读书,从小养成良好的学风。“师友肯临容膝地,儿孙莫负等身书”,寄托了林则徐对后人的期望。在《致家人》信中,林则徐教导儿子“勿荒弃学业,须磨厉自修”“男儿读书,本为致君泽民”。林则徐不但督促儿子学习,还传授许多治学方法。其做学问要借鉴名家经典中的精华为我所用,“用翻,用跌,用衬,或拓开,或推深,或旁敲,或反逗,皆文字妙法;其要写出好诗,除了熟背数百首名篇之外,还要到大自然中去激发灵感,因为“山水与吟咏,尤相触发也”;其读书要学以致用,“贵在用世”。林则徐反对子弟一味死读书,注重社会知识的学习和处世的历练。他的次子林聪彝一直在家读书,缺少社会经验,林则徐就写信给他,要他来广州增长见识,在社会这所大学校中学习。
(19)、要弄清如何获得幸福,首先必须懂得什么是幸福。
(20)、但如果你一定要说,说儿孙自有儿孙福的父母就一定是不负责任的,那就确是不敢可苟同了。原因很简单,天底下的父母,并不是个个都有能力、人人都有本事的。
2、林则徐家训子若不如我表达
(1)、若以博学作夸耀之本,心高自傲,咄咄逼人,则只能说尚未领悟古人为学的真境界。书,不仅是白读了,还读坏了自己的脑子。
(2)、《管子》中于是说:“时则动,不时则静。”有静气,沉得住,能等待,是成大事者的必备素质。
(3)、总之,林则徐家训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家庭教育资源,我们要坚持古为今用的原则,合理开发和积极挖掘其中可资借鉴的精华,让家庭、家教、家风在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染中得以熏陶和升华。
(4)、那是真伤心啊,不仅因为奕纬的死而伤心,更是因为自己年纪这么大了,却没有一个后代而伤心。步入中年的皇帝,没有儿子的话,这会让朝廷上下充满疑惑,不是个好兆头。
(5)、官员如何教育子女及亲属,历朝历代都是个问题。汉代名臣刘向给儿子刘歆写《戒子歆书》,既语重心长又措辞严厉,告诫儿子“受福则骄奢,骄奢则祸至”,要做到“恐惧敬事”,不要忘记,“吊者在门,贺者在闾。”宋代黄庭坚曾作《家戒》,“以为吾族之鉴”,因为他曾亲见“衣冠世族金珠满堂”,不数年间,已呈败象,又越数年,已是明日黄花,门庭破落。这大概就是“富不过三代”的民间谚语之意。而宋徽宗时期,更是由于大小官吏腐败无能,各种“高衙内”专横跋扈、欺压百姓,成为“靖康耻”的重要原因,教训不可谓不深刻。
(6)、前不久,有位市委书记被查处,原因之一就是他的儿子和小舅子在其管辖地搞工程、做项目,大搞权钱交易、买官卖官,把好端端的官场和市场都搞乱了,自己最终也把持不住,断送了好端端的前程。儿子在老子眼皮底下胡作非为,父亲岂能不知?睁只眼闭只眼,甚至推波助澜,其结果必然是沆瀣一气,父亲成了儿子的坏榜样,儿子成了老子的负资产。
(7)、而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子孙后代像我这般,我把钱留给他做什么?如果子孙贤良能干的话,有太多的钱反而损害了他的斗志;如果子孙不如我,我把钱留给他做什么?如果子孙愚蠢无能的话,留有太多的钱给他反而更增使他犯错。
(8)、天安门广场前矗立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上,雕刻着近百年来戍守家国的革命烈士。
(9)、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历代家训都特别重视读书的明理益能、振家出仕的价值。《颜氏家训·勉学篇》中说,“自古明王圣帝,犹须勤学,况凡庶手!夫所以读书学问,本欲开心明目,利於行耳。”“幼儿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颜之推旨在教育后人用功学习,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强调终身学习的重要性。曾国藩学养颇为深厚,这与他持之以恒,终身学习是分不开的。他在《与诸弟书》中讲到:“予自立课程甚多,惟记茶余偶谈,读史十页,写日记楷本,此三事者,誓终身不间断也。”曾国藩带兵打仗、从政为官,如此之忙,依然勤学不辍、笔耕不止。
(10)、留给孩子巨额资产,势必阻碍他成为创意性人才;
(11)、《易经》64卦,唯一六爻全吉的卦便是谦卦。老子主张“上善若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的水德,这水德也正是“善下”的谦德。
(12)、至于坑子孙的,不愿为子孙着想和付出的,也不可否认,世界之大,肯定也是有的,但客观地讲,这部分父母真的属于少数,并不具有普遍的代表性。
(13)、善与不善,对于一个人到底意味着什么?先贤的那些至理名言,早就把这个问题说透了:《周易》云:“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身。”“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曾子言:“人而好善,福虽未至,祸其远矣。”《太上感应篇》云:“心起于善,善虽未为,吉神已随之;心起于恶,恶虽未为,凶神已随之。”民谚所谓:“善为至宝,一生用之不尽;心作良田,百世耗之有余。”……
(14)、林则徐以禁烟抗英的壮举而震撼世界,也因治家严谨、教子有方而被人称道。
(15)、为什么说最好的风水是人品?这里面有大智慧。
(16)、不要以:“好人不长寿,坏人活千年”的恶俗之语成为自己人生的至理名言,这样会影响自己的心身,也会遭受报应的。所谓的好人曾经也看过无数次坏事,难道这样的好人就不该为他的过去的所做的坏事儿受到报应吗?同样的道理,现在的所谓的坏人也曾经做过一些好事,难道就不应该感受到“做善有报”对他的报答吗?好坏是相对的,谁都不要以这种有色的眼睛来关在他人,不然给自己的福德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所以说只修自己德,不观他人过就是这个道理。
(17)、存心不善,风水无益。父母不孝,奉神无益。兄弟不和,交友无益。行止不端,读书无益心高气傲,博学无益。作事乖张,聪明无益。不惜元气,服药无益。时运不通,妄求无益。妄取人财,布施无益。淫恶肆欲,阴骘无益。
(18)、汉代名臣刘向给儿子刘歆写《戒子歆书》,既语重心长又措辞严厉,告诫儿子“受福则骄奢,骄奢则祸至”,要做到“恐惧敬事”,不要忘记,“吊者在门,贺者在闾。”宋代黄庭坚曾作《家戒》,“以为吾族之鉴”,因为他曾亲见“衣冠世族金珠满堂”,不数年间,已呈败象,又越数年,已是明日黄花,门庭破落。这大概就是“富不过三代”的民间谚语之意。而宋徽宗时期,更是由于大小官吏腐败无能,各种“高衙内”专横跋扈、欺压百姓,成为“靖康耻”的重要原因,教训不可谓不深刻。
(19)、不义之财,拿来布施,其实只是伪善,为的还是博取自己的名声。这样布施再多,又有什么功德?
(20)、一个普通的坏人做坏事可能只是自食恶果,一个有知识的坏人做坏事那可能就是万劫不复。所以读书必须以行止端正为止规,此不可不慎。
3、林则徐子若强于我要钱做什么子若不如我留钱做什么
(1)、中医认为,“元气足,病自无”,元气是人体的根本,元气充足则健康,元气受损则生病,元气耗尽则死亡。元气还有一个重要特点:消耗起来很容易,补却很难,而且多损伤于后天。
(2)、“家训”又叫家规、家戒、家约、庭训、家教等,主要是指父祖对子孙、家长对家人、族长对族人等的教诲训示,也有一些夫妻间的嘱告、兄弟姊妹间的诫勉、劝喻。家风家训一直是中国人血脉同源的精神坐标,寄托着对本族先贤的追慕敬仰。更以凝练的懿行嘉言对后辈进行着鞭策教诲。中国优秀家训文化的形成发展对于提升个人道德水平,推进良好家风建设,锻造国人民族性格,提高民族文化认同感和树立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3)、犹太人的至尊家族:罗斯柴尔德家族教育子女的十训
(4)、俄罗斯延续了六百年的名门世家:托尔斯泰家族教育子女的十训
(5)、父母作为子女的人生导师,一定要起到领导作用;
(6)、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被尊为圣人。他倡导的儒家思想,深刻影响东方人的人生价值观念。孔子学而不厌,善于施教,给子孙留下修身处世的准则,其家训家风成为孔氏家族和许多中国人的行为规范。孔子曾经教育儿子孔鲤“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在孔子的教育及影响下,孔子子孙恪守学诗学礼的祖训,继承发展和弘扬孔子思想,重视教育,使孔氏家族成为文化素养和道德水平都较高的家族,使孔子思想源远流长,绵延不息。
(7)、点评:博学为何?通古至今,纵横捭阖,只为修己身。若以读书为装点门面,以博学作夸耀之本,心高自傲、不可一世,以为莫己若者,纵然读尽天下古今之书,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又有何益?徒增一恨耳!
(8)、更深层次诠释幸福,那涵盖的内容就多了。大的来说,理想的实现,价值观的共鸣,事业的成功,业绩的辉煌。名利双赢。小的来说,爱情美满,亲情和睦,友情爆棚,家人健康,事事顺心,生活平谈等等,等等,都是幸福涉及的内容。
(9)、可是人总有转运的时候,伴随着时间的流逝,道光发现自己就这么一个可以宠爱的儿子。二儿子和三儿子都夭折了,这下子奕纬就成了个活宝了!
(10)、不把读书的目的放在明理做人上,一个人读书越多便越可怕,因为他有了做坏事的更大资本——更大的欲望、更多的手段、更强的谋划能力,最后遭受的反噬必定也更猛烈。
(11)、成语解释 寒木不凋,春华吐艳。比喻各具特色。
(12)、先秦以后,由于儒家学说渐成社会主流。在“家天下”的文明模式中,家训遂一跃成为社会教育的主流。这集中地表现在两个方面:
(13)、“子若强于我,要钱有何用,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若不如我,留钱有何用,愚而多财,益增其过。”
(14)、无数家业缔造者或是先祖留下谆谆教诲或者万贯家财的目的无外乎是希望家族兴旺,子孙无忧。但真的都能保证家业永固吗?
(15)、为官清廉为人素朴的林则徐从来没有设想过要为子孙后代留多少钱财。心怀天下的人又怎么只会拘泥于这些鸡零狗碎,林则徐看得极为透彻: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财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
(16)、一个人对待兄弟姐妹尚且不能和睦交好,谁能相信他会对朋友真诚友好呢?这样的人又如何交下真心的、有益的朋友呢?所以朋友再多又有什么益处,多是泛泛之交、酒肉朋友罢了。真到了事上,没人会管你。
(17)、林则徐说过一段发人深省的话: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
(18)、造价6000万!超漂亮的广东普宁林氏大宗祠!
(19)、听到林则徐逝世的噩耗,咸丰皇帝悲痛不已,为他执笔写下挽联:
(20)、(来源:2018年第3期《海峡教育研究》·
4、曾国藩子若不如我原文
(1)、告诉孩子要树立远大的目标,但切勿急躁,必须循序渐进才能取得成功的道理;
(2)、当不具备时机呢?便必须学会蛰伏,修炼自己,等待变化。如果耐不住寂寞,其心必是浮躁,其眼必不明时势,其行必是妄动。这样的人,怎堪重任?结果,也不仅会事倍功半,还很可能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甚至灾祸。
(3)、孔子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意思说古人读书是为了自己,今人读书是为了别人。
(4)、1850年11月22日,林则徐在普宁老县城病逝。
(5)、积阴德也好积功德也好,没有一个自私自利的心最好。
(6)、这事儿发生以后,几乎轰动了全国。为啥?因为道光当时就这么一个宝贝儿子,好不容易培养到了23岁,结果被自己给灭了。对外人狠不算狠,一脚把自己踢绝后,这才是真的狠!
(7)、“待人”。《十无益》:“不孝父母,奉神无益”“兄弟不和,交友无益”。“孝悌”是传统儒家文化的伦理体现,善伺父母为孝,善待兄弟为悌。力行孝道是百善之首,“在某种意义上,传统的中国文化可以称为孝的文化”。林则徐家训继承了儒家伦理规范的这一内容,特别重视“孝悌”。他认为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父母都不孝,每天敬神拜佛也是徒劳无益的。同样,如果在家庭里连自己最亲密的兄弟都不能好好相处,又何谈其他呢?
(8)、再者,太监在宫中实在是太无聊了。要么伺候人,要么吃喝拉撒,根本就没有所谓的生活。茶余饭后,自然想要找一点乐趣,传这种绯闻,自然是最好的办法了。
(9)、林则徐家训是留给后世子孙修身治家之训,其中许多精警之言和善益之论,简约凝炼,便于践行,对当代家庭教育具有可资借鉴的价值。
(10)、这本书的真实性怎么说呢?完全是信修明的一家之言,没有官方记载,也没有旁征博引。而且信修明只是清朝末年的太监,光绪二十八年才入宫,所以压根就没见过道光踢死奕纬的事情,大概率是听其他老太监们说的。所以这属于传言,不足为信。但是能够拿得出手的证据,似乎也只能在这里找到了。
(11)、即使夫妻二人都是上班族,也应该重视与孩子建立互相依赖的关系;
(12)、巴菲特的小儿子彼得酷爱音乐,在他搬到密尔沃基市前,开口向父亲借钱(这是彼得唯一一次向父亲借钱),却被拒绝了。
(13)、(http://www.bjsjw.gov.cn/)举报专区
(14)、林郑月娥呼吁香港社会各界反对暴力、维护法治,全球2000万林氏宗亲支持林家媳妇!
(15)、一友,一日饮醉,对我说:“你信不信?我的存款,到我孙子那辈都花不完。”
(16)、拥有如此眼光与思想的林则徐,他的后代也未曾让他失望。人间已换,此刻已然不是过去被列强瓜分欺凌的清王朝,炮火中家破人亡任人宰割的艰难岁月已经过去,帝王宫阙也已经变成了人民的财产静静伫立在北京以供观瞻。
(17)、“阴骘无益”,阴骘就是积阴德。一个纵欲无度之人,跟积阴德是半点关系也没有的。如何才是真正的积阴德?节制自己,修养德性。
(18)、近日,读到一篇清代人写的《治家格言》:“财也大,产也大,后来儿孙祸也大。借问此理是若何?子孙钱多胆也大,天样大事都不怕,不丧身家不肯罢。财也小,产也小,后来儿孙祸也小。借问此理是若何?子孙钱少胆也小。些微产业知自保,俭使俭用也过了。”家训如白话,不用解读,浅显易懂,与林则徐的家训有异曲同工之妙。《三字经》里的“子不教,父之过”这句话,以前以为就是子女不好好读书是父辈过错的意思。现在认真研读,感觉别有深意。或许,还应包括子女长大后没有好好做人、好好做事等,父辈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19)、“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
(20)、凡教子者,须择严师以训导之.寻良友以切磋之;束其心志,专心读书为上,勿放荡偷闲,莫巧言欺之,勿以善小而使其不为,恶小而使其为之。为父母者自甘模范,并勤于引导施教,善于启迪开智,听其善言,观其普行,使知其所信。
5、林则徐 子若不如我
(1)、人家好歹是博士后,怎可受到如此侮辱,二话不说就告到了道光皇帝那里。道光皇帝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2)、家庭是一个人出生后最早接触的社会环境,是子女生活的最初场所,家庭的教育和影响对一个人的成长发挥着巨大作用,是铸造人格“脊骨”的关键元素。林则徐家训的形成并非无源之水,无根之木,而是与他的早期家庭教育息息相关,尤其是他父母的言传身教,对林则徐的成长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3)、我大吼回去:“凭什么!凭什么!凭什么!我不欠你的,我和你爸都不欠你的,就凭你气我,就凭你不好好学习,就凭你乱花钱,我现在也不会给你一分钱,除非你现在就把我和你爸气死。对你现在就想把我们气死,你好得遗产。你这没良心的小兔崽子,我生你容易吗,你现在就要把我们气死呀??????……”。
(4)、士农工商,均为常业,不论何门,都应各安其分,惟勤是务,不起妄想。读勤者智足,艺勤者技良,耕勤者粮丰,商勤者财富。选行,必专一行,当守一行之道德。勤能创业。俭可守家,当量其所入度其所出,未可浪费。俭以养德.清心寡欲则无不足。为吾子孙,勤俭当勉。
(5)、或许,我们应该思考的是,该以什么样的方式给予下一代“方法、思维、品质”;
(6)、点评:青年毛泽东再《讲堂录》写到:货色两关打不破,其人不足道也。货者,财也。钱财是身外物。仗义疏财,是豪杰的行为;爱财如命,难成大器。毛泽东一生不爱钱、不拿钱,不碰钱,前辈之风,后人真是难以企及。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无功不受禄,妄取人财,与谋财害命差之不远。妄取人财,拿来布施,无异于先饱私囊后,借花献佛博取善名,典型的伪君子!然而君不见现实社会中多少所谓企业家、实业家,借造假造劣来赚取巨大利润,后又拿出“九牛一毛”来做慈善,名利两得,不亦卑鄙乎!
(7)、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2月春节团拜会上指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从古至今,家庭一直是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场所,家规家训是治家教子、修身处世的重要载体,充满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8)、无论何种文化背景下,死亡的语义都不等于结束。生命的延续是直到世界上最后一个记得你的人遗忘为止。所谓“私者一时,公者千古”,林则徐注定要被中华民族铭记。或许他并未考虑个人得失,子孙后代也只是他眼中天下苍生的其中之他只知道为家国天下付出一切……
(9)、你若真爱自己的孩子,就不妨在金钱上对他吝啬一些,别用一把“金匕首”伤害了他。
(10)、既然你把他带到这个世界上来,你就该看重他生命的尊严,把创造的权力还给他。
(11)、当听说股神巴菲特要捐出99%的个人财富时,我的一个同事说:“那他的后代还不得气疯了?”
(12)、被记录下来的还有《了凡四训》,袁黄(袁了凡)最后抉择自己要去行持善法,当然也没想到后来的事情,尽然改变了自己的一生。
(13)、有太多的同胞看不懂那些捐款捐到令人发晕的外国富豪们。
(14)、直至父亲林则徐去世,林汝舟升任侍讲。嫡子深刻领会到父亲的艰难,潜心治学之外,不言政事。但这并不意味着林汝舟就此没落,相反,激流勇退亦能有所成就,只是他的人生辉煌时刻不在朝堂之上而已。
(15)、想想看,拥有了一座金山的人,又怎会甘心每天汗流浃背地去沙中淘金呢?而带着“不值得”的心理去学习、工作的人,所收获的,也必将是一个“不值得”的人生。
(16)、林则徐一生抱定父亲对他“齐家治国平天下,此等事儿曹任之”的期望,用自己的学问、才能和品德,为国家的兴盛和富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誓言,充分体现了林则徐以身许国、不计个人荣辱的崇高境界和爱国主义情怀。同样,林则徐也是这样教育儿子的。长子林汝舟为翰林院庶吉士时,林则徐特意写信告之:“服官勿贪利禄,勿恋权位……吾儿其牢记之!”他认为,出仕做官不是为了利禄、权位,而是为了报国恤民。后来,当他得知林汝舟在京居官深受官场不良习气影响而过于骄傲圆滑时,便在《训长子汝舟》的信中严厉批评了儿子,并教育他要扎实为政,先学做人,再学做事,而不要贪图官位虚名。甚至在给夫人的信中还反复叮嘱她要管束好儿子,“须千万谨慎,切勿恃有乃父之势,与官府妄相来往,更不可干预地方事务”,严禁家人利用他的权力干预地方事务,为自己谋取好处。
(17)、“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几乎是每一个中国人都懂得的气节,说出这句话的林则徐心中也装怀着天下苍生。
(18)、壮观!造价上亿的广东汕头林氏宗祠,金碧辉煌,气势磅礴!
(19)、孟子说君子有三乐,第一大乐就是“父母俱存,兄弟无故”,父母都还健在,兄弟姐妹平安且互相没有怨恨。孟子这是告诉我们,做得到如此,才是君子。不是君子,则就是小人。
(20)、我们一般以为古代教育的主要渠道和现在一样,是课堂,也就是学校教育。然而不论哪个时期,能进入这些学校学习的学生在整个数千年的中国古代教育史中都是寥寥可数的。古代私塾、族塾俱属家庭教育形式,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学校。事实上,因为儒家对“修齐治平”“家国天下”信仰的推崇,“修身齐家”的行为模式最终决定了家庭教育成为全社会最基础也是最核心的教育形式。中国人最重家,从来都把家庭教育当作人生安身立命的根本。《三字经》里说:“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父母对子女,长辈对晚辈,具有不可推卸的教育责任。这就是中国人所笃信的教育理念,也是家训在中国古代得以昌盛的最关键原因。
(1)、家有法度,代有设施。为吾子孙,奉亲孝事长悌,和妯娌,爱子孙。叙天伦之理.尽尊卑之分,上行下效,理势必然。更戒嗜酒、戒浮赌、戒争讼、戒窃盗。不以恶凌善,不以强恃弱.勿以大压小.匆以富欺贫,莫以权夺理,莫无理取闹。为正人君子,家规当遵。
(2)、管好自己,富养自己,有个好身体,有个好心情,自己过得好,全家都有福。
(3)、点评:“作事乖张”乃谓为人处事不讲情理,偏执、不驯服,处处与众迥异。有句话说,人不怕你聪明绝顶,就怕你不讲道理。如果为人不善,居心不良,“聪明”就会为虎作伥,成为作恶的工具。雄狮百万能伏,国贼一个可畏。难怪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则敬,谨慎而亲仁,泛爱众,余力学文,则志于文”,学做人在求智慧之先,圣人一片苦心,可见一斑。
(4)、意思是,子孙如果像我一样,我没必要留钱给他,贤能却拥有太多钱财,会消磨他的斗志;子孙如果是平庸之辈,那就没必要留钱给他,愚钝却拥有过多钱财,会增加他的过失。
(5)、可即便如此,他在生前最后一道上书中仍惦记着“上负圣恩委任,只期图报于来生。”
(6)、出自于清朝政治家林则徐的对联,全文是:“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
(7)、《亲爱的安德烈》是当代作家龙应台和其子安德烈互通书信的结集 ,首次出版于2008年12月。
(8)、点评:兄弟在这里可以理解为包括堂兄弟姐妹在内的兄弟姐妹。兄弟姐妹倘且不能与之和睦交好,何必言友。许多人(包括我)有这样的经历,就是于外交友彬彬有礼,坦诚相待;于内与兄弟姐妹却难以倾心相交,甚至恶言相向,实在令人惋惜。如今提倡优生优育,许多人少了兄弟姐妹,若有幸能有一二兄弟或姐妹,岂可不好好珍惜?
(9)、存心不善,风水无益。古人迷信风水,是希望借助其达成自己的心愿。但是,古往今来,迷信风水者何可计数,其中却也不乏结局惨淡之人。究其原因,不外乎张扬跋扈、骄奢淫逸、违法乱纪所致。一个人恶行太多,阴德太损,即使风水再好也难于化解凶戾,难免祸及子孙。为人处世当以自身为本,不可依赖风水之类。纪晓岚曾通过《阅微草堂笔记》的故事昭明世人:为人正直,身怀浩然之气,即使遇见鬼神也无所畏惧,鬼神亦不能妨害其身。这与林则徐的存心不善则风水无益一正一反,互相补充,说的都是要以立心于善为本。
(10)、点评:此句言如若生活放纵奢侈,荒淫无度,虽然屡屡行善多积阴德,也是枉然无益。阴鸷,即积阴德之意。俗话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若有骄奢淫恶之恶行而虽有善行亦无益于己,无济于事。达人先自达,以身作则,严于律己,从艰苦朴素开始。
(11)、0幸福来自于正确的价值观。正确的价值观决定获取幸福感的取向。任何歪门邪道,不正当途径谋取的价值来满足个人的欲望,获取幸福感是一种表像而矣,因为这种获取无法平抚自己内心的安宁。
(12)、当然了这件事伴随着2个月后全贵妃产子也就烟消云散了。此后道光跟开了挂一样,一连生了6个儿子。
(13)、缺乏父爱的奕纬,从小就养成了顽劣不堪的脾性,所以道光对奕纬突如其来的培养,反倒让奕纬有些不适应。因此奕纬就这么成了一个叛逆的大男孩。
(14)、子孙如果像我一样卓异,那么,我就没必要留钱给他,贤能却拥有过多钱财,会消磨他的斗志;子孙如果是平庸之辈,那么,我也没必要留钱给他,愚钝却拥有过多钱财,会增加他的过失。
(15)、即使不在学校里学习,也可能成为优秀的人才;
(16)、林则徐是一个家教很严的人,他小时候受到父亲良好的家教。成年后,林则徐对自己的孩子也同样很重视家教。他曾经写过一幅对联:上联: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下联: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则增其过。表达了他对财富的态度。
(17)、“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
(18)、老子说:“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做个善人,就是对神灵最好的交待,拜不拜神只是形式和其次。面对天地神灵,贵在一个心诚,所谓心诚则灵,而行善积德正是最大的诚心所在。恶人拜神,哪有什么诚心,不过是求个心理安慰罢了。
(19)、成语出处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文章》:“刘应之曰:‘既有寒木,又发春华,何如也?’”
(20)、行止不端,读书无益。自古至今人们都将读书视为人生第一之事,但林则徐比起强调读书入仕飞黄腾达的世人,更注重人之本身,而非外在。德才之辩古已有之,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就提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的观点。今人对此进一步发挥,补充了“有才无德即为毒品”一句,虽然戏谑,但对照当今社会发生的多起知名大学投毒案,我们不得不承认毒品之论已然成为现实。如果行止不端,即使读书再好做官再大,也于社会国家之事无益。
(1)、19世纪的大幕拉开,近代中国血泪百年,他也曾力挽狂澜于万却未曾想过天命已定,时代洪流面前大厦将倾,仅凭一人之力又如何能偷天换日?可即便如此,林则徐依旧成为了那个摇摇欲坠的封建王朝里,御敌护国的脊梁。
(2)、秦汉以后,大量有关家训的文本文献开始出现。虽然一直到南北朝时期,自颜之推写作《颜氏家训》开始,“家训”才开始正式得名,但在这之前,大量的“家诫”“家范”与“诫子书”其实都是标准的家训文献。就算颜之推后“家训”之说盛行于世,但像著名的司马光《家范》、唐太宗李世民所作的《帝范》等,尽管不以“家训”为名,却也都是标准的家训作品。甚至像成册成卷的家书、家信,只要有教育的内容与意义,在古时也一概被称之为“家训”。这样一来,古代家训典籍中所包含的教育内容一下子变得极其丰富起来。狭义地看,囊括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何治家,如何共处,如何规范,如何发展;广义地看,则囊括人生智慧的方方面面:如何启智,如何成就人生,如何忠孝两全。学习之道、立身之道、家庭之道、事业之道,都成为中国古代家训的关注点,这正是中国古代儒家教育的核心所在。
(3)、林则徐传世家训《十无益》:“存心不善,风水无益;不孝父母,奉神无益;兄弟不和,交友无益;行止不端,读书无益;心高气傲,博学无益;做事乖张,聪明无益;不惜元气,服药无益;时运不通,妄求无益;妄取人财,布施无益;淫恶肆欲,阴骘无益。”集中阐述了为人处世、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等多方面的思想。
(4)、作为世家大族,林则徐的家庭已经称得上各中典范。不止先族美名流传青史,后代子孙也在各个领域有所成就有所建树。
(5)、林则徐生平爱好诗词、书法,著有《云左山房文钞》、《云左山房诗钞》、《使滇吟草》和《林文忠公政书》《荷戈纪程》等著作。所遗奏稿、日记、公牍、书札、诗文等,建国后辑为《林则徐集》。
(6)、这件事似乎不给她商量的余地,她手中拿着药瓶,站在那里发呆。中国医生说到赶快给他服用,她这才拿着药品看看里面的说明跟着老人服用。她忙碌了一阵子以后,才发现这里的医护人员严重不足。为了照顾这么多的美国老人,她已经是疲惫不堪了。几次都想跟那个一个中国医生说她要离开,每次话到嘴边都不能说出去,只有看到病人进来,就没看过病人出去,已经是人满为患。那个中国医生也是忙得不亦乐乎。
(7)、父母不孝,奉神无益。人无父母则不生,一个人今生所受的恩情没有能够超越父母所给予的。如果连亲生父母都不孝顺,对神灵再毕恭毕敬又有何用?生而为人却连含辛茹苦养育自己的父母都不能做到尽心尽孝,对神灵的谦卑又能有几分发自内心的虔诚?神灵又岂会相信这样的人?世间之人多为功名、利禄四处求神拜佛,却罕有珍惜周身之人,可谓信神而忘人。林则徐虽然从小学佛,但却能够保持理性的思维,避免踏入误区,并结合自己的人生感悟提出“为人不孝则鬼神不亲”,不愧为一代开明读书人。
(8)、《亲爱的安德烈》共收录36封书信,呈现了母子两代人心灵的碰撞以及中西不同文化对个体思想意识的影响,记录了两代人试图消除隔阂与冲突的努力,也为中西文化的碰撞提供了一个清晰而生动的范例。
(9)、信中的内容,除了生活琐事之外,更多的是谈论艺术与人生,灌输一个艺术家应有的高尚情操,让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10)、《尚书》所谓“满招损,谦受益”,谦谦君子之道,从来得到世人赞赏。读书博学为何?在通古知今、参天悟地中修身养性而已。越懂学问的人,越能谦虚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