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简介100字
1、
(1)、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2)、1194年,宁宗赵扩即位,宰相赵汝愚推荐朱子为焕章阁侍制兼侍讲。朱子奉诏进讲《大学》,反复强调“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目,希望通过匡正君德来限制君权的滥用,引起宋宁宗和执政韩侂胄的不满。因此,朱子在朝仅40日,被宋宁宗内批罢去了待制兼侍讲之职。
(3)、看文字须大段精彩看,耸起精神,竖起筋骨,不要困,如有刀剑在后一般。就一段中须要透;击其首则尾应,击其尾则首应,方始是。不可按册子便在,掩了册子便忘。朱熹
(4)、1196年十二月,“庆元d禁”正式发生。监察御史沈继祖以捕风捉影、移花接木、颠倒捏造手法奏劾朱子“十大罪状”,朝廷权贵对理学掀起了一场史所罕见的残酷清算。朱子被斥之为“伪学魁首”,位列黑名单之中的第五位,有人竟提出“斩朱熹以绝伪学”。朱子以伪学罪首落职罢祠,其门人流放的流放,坐牢的坐牢,遭到严重打击。
(5)、故君子之治人也,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6)、注:本朱熹像位于广东省惠州市大亚湾塘尾村朱子文化广场
(7)、乾道七年(1171年)五月,为了根本上解决百姓灾年生计问题,在五夫创建“社仓”。这种做法可以减轻贫民困难,缓和社会矛盾,也减轻朝廷的施政压力,后为许多地方所仿效。十一月,朱熹回尤溪,与知县、好友石子重讲论学问于县学。在石子重的陪同下,游览其父朱松任尤溪县尉时燕居之所“韦斋”旧址,手书“韦斋旧治”四字刻石揭榜。
(8)、10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面歌德
(9)、举一而反闻一而知及学者用功之深,穷理之熟,然后能融会贯通,以至于此。
(10)、朱熹对于古代医学经典《黄帝内经》、著名天文学家张衡的《灵宪》以及历代天文地理知识都有涉猎,特别是对北宋自然科学家沈括名著《梦溪笔谈》钻研尤深,使得《梦溪笔谈》成为其科学思想的来源之一。朱熹著有《参同契考异》,并对一些自然现象进行过实际的考察和研究,如从对高山螺蚌壳的考察去研究地球的变化等,如月用胶泥制作过立体地图。朱熹学生黄斡在《朱先生行状》中称朱熹“至若天文、地志、律历、兵机,亦皆洞究渊微。”朱熹67岁时曾回忆说:“某自六岁,便烦恼道:‘天地四边之外,是什么物事?’见人说四方无边,某思量也须有个尽处。如这壁相似,壁后也须有什么物事。其时思量得几乎成病。到而今也未知那壁后是何物?”从小就关心天文问题,甚至思想得几乎成病,至老都在思量天地壁后是何物。这都说明,他把理学推向鼎盛时期,使儒学的哲学化达到很高的水平,是有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和思想作基础的。
(11)、朱熹在总结前人教育经验和自己教育实践的基础上,基于对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征的初步认识,把一个人的教育分成“小学”和“大学”两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阶段,并提出了两者不同的教育任务、内容和方法。朱熹认为8~15岁为小学教育阶段,其任务是培养“圣贤坯璞”。鉴于小学儿童“智识未开”,思维能力薄弱,因此他提出小学教育的内容是“学其事”,主张儿童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具体行事,懂得基本的伦理道德规范,养成一定的行为习惯,学习初步的文化知识技能。在教育方法上,朱熹强调先入为主,及早施教;要力求形象、生动,能激发兴趣;以《须知》、《学规》的形式培养儿童道德行为习惯。朱熹认为15岁以后大学教育,其任务是在“坯璞”的基础上再“加光饰”,把他们培养成为国家所需要的人才。朱熹认为,与重在“教事”的小学教育不同,大学教育内容的重点是“教理”,即重在探究“事物之所以然”。对于大学教育方法,朱熹一是重视自学,二是提倡不同学术观点之间的相互交流。朱熹关于小学和大学教育的见解,为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增添了新鲜的内容。
(12)、一封封代笔信是客人们的写实生活,也是一节节人生课堂。
(13)、春色欲来时,先散满天风雪。坐使七闽松竹,变珠幢玉节。
(14)、大凡敦厚忠信,能攻吾过者,益友也;其诌媚轻薄,傲慢亵狎,导人为恶者,损友也。朱熹
(15)、看过这样一段话:“只有不幸福的人才会思考自己是否过得幸福,因为幸福的人每天沉浸在快乐之中,感受不到幸福。”
(16)、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7)、1313年,元仁宗发布命令,以《四书》作为国家考试的主课,并以朱熹注解为官方解释。也就是说,现在有了标准答案,所有想要考取功名的人,都研究朱熹的注解,顺着他的思路去答题,就对了。元朝很短暂,不到100年。到了明朝,朱家皇帝依然下令以四书为课本内容考选功名,同样必须采用朱熹的注解。乃至后来的清朝,沿袭的都是汉文化,这一套功名考取制度,自然是选择了保留。
(18)、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19)、世界上有许多好书,但这些书仅仅对那些会读它们的人才是好的皮丁
(20)、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2、
(1)、1190年冬至,陈淳(1159-1223年,今龙文区人)怀着“十年愿见而不可得”之诚前往州府拜见朱子。朱子对陈淳过去的学习心得表示肯定,并指点陈淳,“凡阅义理,必穷其原。”此后陈淳每往郡斋拜见朱子,常讲论终日,有时甚至到深夜。朱子称赞陈淳善于提问,推崇他的学习钻研精神,并多次对人说:“南来,吾道喜得陈淳!”
(2)、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3)、宋朝庆元二年(1196)十二月,“d禁”正式发生。监察御史沈继祖以捕风捉影、移花接木、颠倒捏造手法奏劾朱熹“十大罪状”,朝廷权贵对理学掀起了一场史所罕见的残酷清算,效法北宋元祐d籍的故伎,开列了一份五十九人的伪逆d籍,名列d籍者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处罚。朱熹被斥之为“伪学魁首”,位列黑名单之中的第五位,有人竟提出“斩朱熹以绝伪学”。朱熹以伪学罪首落职罢祠,朱子门人流放的流放,坐牢的坐牢,遭到严重打击。
(4)、唯能不为,是以可以有为,无所不为者,安能有所为耶朱熹
(5)、富贵有余乐,贫贱不堪忧。谁知天路幽险,倚伏互相酬。
(6)、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活伴侣和导师高尔基
(7)、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8)、只有丢掉拖累你的事物,你才能轻装上阵,走得更远。
(9)、作为北宋著名学者文人,李格非主张为文“以气为主,气以诚为主”。(宋·彭乘《墨客挥犀》)。他还曾对司马迁、班固、韩愈等大家的文章,评点优劣,坦诚真率,激扬文字,充满自信。李清照深受乃父熏陶,她的《词论》显露的文风、气度见识乃至其性格,都与李格非十分相似。李清照的母亲王氏,出身于家世显赫的贵族之家,是宋元丰间宰相、岐国公王珪的孙女,博雅善文。李清照自幼生活在这样的诗书之家,加之她颖悟过人、博闻强记,自是耳濡目染,文华早茂,非寻常人家儿童可比。更兼李格非身为苏门后四学士之所交多饱学之士,李清照亦然受益匪浅。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天才少女,“自少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那就是水到渠成之事了。李清照生于宋神宗元丰八年(1084),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她18岁时,嫁给21岁的赵明诚,赵明诚是山东诸城人,微宗宰相赵挺之之子。他酷爱金石文字,有《金石录》30卷传世,亦颇好诗文,与李清照可谓志同道合的恩爱夫妻。清照晚年所作《金石录后叙》一文,娓娓忆及夫妇二人苦心搜求校勘金石书画,猜书斗茶,诗酒唱和的幸福岁月。身为少妇的李清照,是幸福美满的,不过随着婚后不久赵明诚的出仕,小夫妻时有别离,聪慧而感情细腻的李清照,便把她的深闺情趣、离愁别绪,一股脑融入她的词中。
(10)、朱熹也善书法,名重一时。明陶宗仪《书史会要》云:“朱子继续道统、优入圣域,而于翰墨亦工。善行草,尤善大字,下笔即沉着典雅,虽片缣寸楮,人争珍秘。”
(11)、真的不需要为了讨好他人而委屈自己,如果不能成全所有人,就先成全自己吧。
(12)、一息尚存,此志不容少懈,可谓远矣。朱熹《朱子全书》
(13)、思诚为修身之本,而明善又为思诚之本。——朱熹《四书集注》
(14)、在天为命,在义为理,在人为性,主于身为心,其实一也。朱熹《近思录》
(15)、大凡敦厚忠信,能攻吾过者,益友也;其诌媚轻薄,傲慢亵狎,导人为恶者,损友也。朱熹
(16)、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17)、1200年春,朱子病情恶化,生命垂危,左眼已瞎,右眼也几乎完全失明,仍以更旺盛的精力加紧整理残篇,唯一的愿望就是要将自己生平的所有著作全部完稿,使道统后继有人。三月初71岁的朱熹在血雨腥风的“庆元d禁”运动中去世。十一月,朱熹葬于建阳县黄坑大林谷,尽管反道学的当权者严令约束,四方道学信徒前来参加会葬者仍有近千人之众。
(18)、宋朝建炎四年(1130年)农历九月十五日,朱熹出生于尤溪县城水南郑义斋馆舍(今南溪书院),乳名沈郞。朱熹出生时右眼角长有七颗黑痣,排列如北斗。
(19)、我觉得我们国内对孩子财商教育这一块还是比较欠缺的,包括很多大人、家长也缺乏理财意识。但是在国外,理财已经成为很多家庭重要收入的一部分了。
(20)、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陈寿《三国志》
3、
(1)、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而是要多读遍数,自然上口,永远不忘。——朱熹
(2)、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指晴日,点明天气。“泗水滨”点明地点。“寻芳”,即是寻觅美好的春景,点明了主题。下面三句都是写“寻芳”所见所得。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第三句“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东风面”借指春天。第四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这就具体解答了为什么能“等闲识得东风面”。而此句的“万紫千红”又照应了第二句中的“光景一时新”。第四句是用形象的语言具体写出光景之新,寻芳所得
(3)、在元朝、明朝、清朝三代,一直是封建统治阶级的官方哲学,标志着封建社会更趋完备的意识形态。元朝皇庆二年(1313年)复科举,诏定以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为标准取士,朱学定为科场程式。明洪武二年(1369年),科举以朱熹等“传注为宗”。朱学遂成为巩固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精神支柱。它强化了“三纲五常”,对后期封建社会的变革,起了一定的阻碍作用。朱熹的学说,也对后来明朝王阳明的心学有深刻的影响。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思想正是在朱熹哲学基础上的突破。
(4)、如果你还觉得读书没有用,那真该看看这本书了。
(5)、他赶至杭州,正值宋军失利,朝廷派人议和,朱熹仍强烈反对,在孝宗接见时连上几道奏章,慷慨陈词。孝宗有感朱熹的忠心,命其为开学博士侍次,此职非其所长,未免有点讽刺。朱熹乘机面见张浚,提出北伐中原的具体想法。但不久张浚罢相,出任外地,病死途中。朱熹专程赶至豫章(今南昌)哭灵,痛惜抗金受挫。此时朝廷内主和派势力猖獗,金兵渡过淮水。朱熹对此忧心如焚,但难有所为。隆兴元年(1163年),朱熹回福建崇安,临行前在给友人的信中写道:“夫沮(阻)国家恢复之大计者,讲和之说也;坏边陲备御之常规者,讲和之说也;内(拂)吾民忠义之心,而外绝故国来苏之望者,讲和之说也……尖锐地抨击了那些议和投降派。
(6)、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7)、这本书会让你知道许多矛盾产生的根源,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也只有了解了问题产生的原因,才能从源头避免矛盾产生。
(8)、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9)、他遇到一本书时,不是用小巧橇子偷偷撬开它的锁,然后盗取点滴内容,而是像一头饿狼,把牙齿没进书的咽喉,凶暴的吮尽它的血,吞掉它的肉,咬碎它的骨头!直到那本书的所有纤维和筋肉成为他的一部分。
(10)、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不患不到圣贤地位。朱熹《范纯仁语》
(11)、选择本期推荐书目中的篇章进行朗读,并上传到朗读亭“闽师荐书,好书同行”活动栏目。
(12)、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外国经典读书名言大全读书名言名句摘抄大全值得收藏的读书名言精选朱熹关于读书的名言
(13)、2017年7月初,洪涝灾害给湖北省造成了一定的损失,朱熹虽然没能站在抗洪救灾的第一线,但是他在捐赠活动中,个人捐赠12000元。2017年12月6日,湖北省新疆商会成立大会顺利完成。作为湖北省新疆商会d支部书记、副会长兼秘书长,在商会的工作中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当好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的模范和表率。
(14)、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鲁迅
(15)、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朱熹《观书有感》
(16)、读书之法无它,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朱熹
(17)、蓝蓝的,这是天;绿绿的,这是地;绿取于蓝而胜于蓝,这绿是最引人注目的了。终于,春醒了。突然,她打了个哈欠,伸了个懒腰,春风吹起来了,呼唤了沉睡的小鸟,小鸟也打个哈欠,伸了个懒腰……就这样一传十传百,于是整个春都苏醒了。小草听见了小鸟的呼唤,懒懒地扭动着身子,钻出了泥土。伴着泥土的芬芳,鸟儿的歌声,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花儿,鲜艳极了,一片连着一片,像一幅彩色的图画,有迎春花、杜鹃、蝴蝶花……这是一片花的海洋。树木绿了,那么清翠,就像一把绿伞。树上,叶子探出头,像好奇的小孩儿,四处打量着春天的美景,偶尔也会看看那飞来舞去的蝴蝶,和它们聊天,快乐极了。
(18)、我最开始看这本是第三版,现在已经更新到第六版了(如下图)。
(19)、春风像一盒五彩的颜料,它吹过草地,草儿悄悄探出了头,伸展着嫩绿的叶子;它吹过柳树,柳枝便翩翩起舞,像小姑娘的长发随风飘荡;它吹过桃树,桃花就绽开了含羞的花瓣……泗水河畔的景物焕然一新,充满了生机。我想:人们平时都在忙着自己的工作,也只有在空闲的时候,才能带着家人来这里踏青,沐浴春风,享受美景。
(20)、书籍是最有耐心、最能忍耐和最令人愉快的伙伴。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时刻,它都不会抛弃你赫尔岑
4、
(1)、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
(2)、名人读书的故事100字精选篇三:“饿狼式”读书法-杰克•伦敦
(3)、书比爱人忠心,比亲人有趣,比烟酒、彩票深邃,书比宗教调皮,却又比巫术庄重,书让我们不必离开人的世界,就能坐拥天堂和地狱。杨照
(4)、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留连。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胜珍馐。勿营华屋,勿谋良田。
(5)、 ——钱穆(著名历史学家)
(6)、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朱熹已意识到“妄佛求仙之世风,凋敝民气,耗散国力,有碍国家中兴”,打算重新踏上求师之路,决心拜李侗为师,因得承袭二程“洛学”的正统,奠定了朱熹以后学说的基础。题写的“鸢飞鱼跃”四字匾额。
(7)、朱熹的《诗集传》是《诗经》学上最重要的著作之此书打破了经学的藩篱,使《诗经》学迈出了从经学转向文学的第一步。
(8)、每当第一遍读一本好书的时候,我仿佛觉得找到了一个朋友;当我再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仿佛又和老朋友重逢。伏尔泰
(9)、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10)、河里的小鱼有的在进行游泳比赛,有的在水草间捉迷藏,有的在追逐打闹。近处,草丛里,青的草,绿的叶,还有各种各样的小花,都向赶集似的聚拢过来。
(11)、一心可以兴邦,一心可以丧邦,只在公私之间尔朱熹
(12)、朱熹的哲学体系中含有艺术美的理论。他认为美是给人以美感的形式和道德善的统一。基于美是外在形式的美和内在道德的善相统一的观点,认为文与质、文与道和谐统一才是完美的。他对《诗经》与《楚辞》的研究,也经常表现出敏锐的审美洞察力。
(13)、绍兴二十三年(1153年)夏,朱熹赴同安途中,受学于延平李侗。秋七月,朱熹至同安。以其“敦礼义、厚风俗、劾吏奸、恤民隐”的治县之法管理县事,排解同安、晋江两县械斗,整顿县学、倡建“教思堂”,在文庙大成殿倡建“经史阁”,主张减免经总制钱。
(14)、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唐朝著名诗人、画家
(15)、宋代:赵匡胤、苏东坡、李清照、辛弃疾、宋慈、钱惟演、范仲淹、欧阳修、柳永、晏殊、岳飞、司马光、苏轼、王安石、黄庭坚、晏几道、秦观、佛印、范成大、杨万里、朱熹、张择端
(16)、一息尚存,此志不容少懈,可谓远矣。——朱熹《朱子全书》
(17)、10古之君子如抱美玉而深藏不市,后之人则以石为玉而又炫之也。朱熹
(18)、朱子为官理政,极体恤民众疾苦,千方百计减轻百姓负担。他“奏除属县无名之赋七百万,减轻总经制钱四百万”,后又奏罢“科茶钱”。朱子看到土地兼并,农民无地耕作,饥寒交迫,又伤心又愤慨,上书朝廷要求“行经界”,认为土地兼并,田税不均,是“拙政病民之源”。只有“行经界”才能解决土地兼并与田税不均的矛盾。
(19)、大学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基本只是正心、诚意而已。朱熹
(20)、名人读书的故事100字精选篇一:赵胤义的读书故事
5、
(1)、一本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獈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凯勒
(2)、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朱熹
(3)、湖边的柳树垂下了嫩绿的枝条,好似春姑娘的头发随风飘荡,像母亲的手抚摸着我,真舒服啊!还有那鲜艳的小花,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五彩的花朵,美丽极了,整个花园都香气扑鼻,人们只要走进去,她呀,就会被香气熏醉,美滋滋地卧在花丛中,真是“万紫千红总是春”啊!你看那蝴蝶、蜜蜂在花丛中流连不返。大人和小孩子都在散步踏青了,一边走路,一边赞叹着:“春天多么美丽啊!”
(4)、我觉得幸福真的是个很奇妙的东西,有人觉得有钱就是幸福,有人希望家人团聚就是幸福,每个人对幸福都有不同的理解和定义。
(5)、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培根
(6)、古之君子如抱美玉而深藏不市,后之人则以石为玉而又炫之也。
(7)、《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罗伯特•戴博德
(8)、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9)、书籍通过心灵观察世界的窗口。住宅里没有书,犹如房间没有窗户威尔逊
(10)、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眼睛看到纸的背面歌德
(11)、朱熹(1130—1200),字元晦(一作仲晦),江西婺源人,南宋时期的理学家和教育家。父亲朱松是岳飞、秦桧同时人,曾得充福建政和县尉小官,携全家赴任,后调任尤溪县尉。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年)朱熹出生于尤溪,降世不久,其父升任朝廷秘书省正字职,但因反对秦桧主和,被逐出朝廷。朱松回到福建建阳家中。朱熹随父在建阳度过了他的童年。 相传朱松曾求人算命。卜者说:“富也只如此,贵也只如此,生个小孩儿,便是孔夫子。”恐是后人附会,朱熹学成大儒则是事实。建阳近邻有个南剑州,是道学最初在南方的传播中心,朱松十分热衷道学,与当地道学家交往甚密。这种环境对朱熹的一生有着深刻的影响。 朱熹受教于父,聪明过人。四岁时其父指天说:“这是天。”朱熹则问:“天上有何物?”其父大惊。他勤于思考,学习长进,八岁便能读懂《孝经》,在书题字自勉曰:“苦不如此,便不成人。”朱熹十上岁时父亲去世,其父好参刘子、刘勉子、胡宪等人,这三人皆是道学家。当时的道学家一部分排佛,一部分醉心学佛,他们皆属后者。因此朱熹既热衷于道学,同时于佛学也有浓厚兴趣。绍兴十七年(1147年),十八的朱熹参加乡贡,据说就是以佛学禅宗的学说被录取的。主考官蔡兹还对人说:“吾取一后生,三策皆欲为朝廷措置大事,他日必非常人。” 绍兴十八年(1148年),朱熹考中进士,三年被派任泉州同安县主簿,从此开始仕途生涯。赴任途中拜见了著名道学家、程颐的丙传弟子李侗。绍兴三十年(1160年),三十岁的朱熹决心向要侗求学,为表诚意,他步行几百时从崇安走到延平。李侗非常欣赏这个学生,替他取一字曰元晦。从此,朱熹开始建立自己的一套客观唯心主义思想——理学。 朱熹认为在超现实、超社会之上存在一种标准,它是人们一切行为的标准,即“天理”。只有去发现(格物穷理)和遵循天理,才是真、善、美。而破坏这种真、善、美的是“人欲”。因此,他提出“存在理,灭人欲”。这就是朱熹客观唯心主义思想的核心。淳熙三年(1176年),朱熹与当时著名学者陆九渊相会于江西上饶鹅湖寺,交流思想。但陆属主观唯心论,他认为人们心中先天存在着真、善、美,主张“发明本心”,即要求人们自己在心中去发现真、善、美,达到自我完善。这与朱的客观唯心说的主张不同。因此,二人辩论争持,以至互相嘲讽,不欢而散。这就是中国思想史上有名的“鹅湖会”。从此有了“理学”与“心学”两大派别。 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秋,宋金关系紧张,金统治者完颜亮分兵四路南进,马踏长江北岸。宋高宗准备出海南逃,由于右相陈康伯竭力劝阻而作罢。不久宋军击溃金兵,消息传至当时朱熹求学的延平,朱熹为民族的胜利欣喜若狂,写下了庆贺的诗篇,表达他不可抑制喜悦心情。同时,他又给负责军事的大臣写信,指出必须乘胜出击,坐视中原而不进取是不明智的。不久高宗退位,孝宗继立,在广大军民要求的压力下,起用了掂抗战派张浚,平反了岳飞的冤案,贬退了秦桧d人朱熹这时上奏孝宗,提了三项建议:讲求格物致知之学;罢黜和议;任用贤能。在奏章中鲜明表达了他的反和主张。
(12)、心,生道也。有是心,斯具是形以生。恻隐之心,人之生道也。
(13)、书籍具有不朽的能力。它是人类活动的最长久的果实史美尔斯
(14)、 ——朱彝尊(清代著名学者、藏书家)
(15)、绍兴二年(1132)夏,孤苦无依的李清照做出一个让她悔恨终生的决定:再嫁右承奉郎张汝舟。孰料张人品低劣,常施家暴,又有赃情,刚烈决绝的李清照不顾按宋律揭发丈夫将被判入狱的惩处,毅然检举张“妄增举数入官”的罪行。张因罪除名编管,两人离婚。自结婚到离异,不过百天而已。我们今天可以为李清照追求自由自立,冲破世俗樊篱的刚强果决而击节赞赏,然而在封建时代,她要背负着“晚年无检操”,晚岁颇失节的指责与羞辱,承受着山一般沉重的精神压力。而一个没有经济来源,坐吃山空的妇人,其生活的艰辛与前路的无望也可想而知。巨大的不幸和苦难深刻影响了李清照流寓江南后的创作,这一时期,无论是诗文还是词作,都突破了婉约词派抒写个人心绪的狭窄与琐细,一改南渡前的温馨柔婉,而是将个人漂泊流离,孤寂终老的凄苦,揉进了国破家亡的刻骨之痛和黍离之悲。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词有《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行香子》(草际鸣蛩)、《声声慢》(寻寻觅觅)、《永遇乐》(落日熔金)等,是现存清照词的代表作,尤其是其《声声慢》,堪称中国词史上的冠世名篇。这一时期的诗作,可知的如《乌江》《咏史》《上枢密韩公诗》《上工部尚书胡公诗》等,皆沉郁雄壮。豪放本色,不减苏辛。朱熹曾赞其“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诸诗句曰:“如此等语,岂是女子所能。”李清照的文其实亦极佳,只是她的词写得太好,诗、文均为词所掩,我们从《金石录后叙》这篇至情至性而又浸透着兴亡之叹的文字,不难断定李清照也应是文章大家。殊为可惜的是,她的诗词文章,散佚者多,传世者少。这就不仅是历代中国读者之失,更是中国文学乃至中国文化之失了。
(16)、贾老师在书中提出的13条员工守则,也是每一个读者每一个当代人在社会中的生存法则,蕴含了这位年近七旬的老人一生的智慧。
(17)、没有书籍,就不能打赢思想之战,正如没有舰就不能打赢海战一样罗斯福
(18)、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留连。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胜珍馐。勿营华屋,勿谋良田。
(19)、梅花发,寒梢挂著瑶台月。瑶台月,和羹心事,履霜时节。
(20)、10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鲁巴金
(1)、涵养、致知、力行三者,便是以涵养为首,致知次之,力行又次之。朱熹
(2)、两鬓全期烟树绿,方瞳好映寒潭碧。但一年、一度一归来,欢何极。
(3)、不去读书就没有真正的教养,同时也不可能有什么鉴别力赫尔岑
(4)、 所以,研究和传播朱子的学术、思想就成了南平地区专业和民间学者们的传统。早在20世纪80年代,南平地区就建立了“武夷山朱熹研究中心”,中心建立以后先后出版了《朱熹与闽学渊源》《武夷胜境理学遗迹考》《朱熹在福建》《朱熹墨迹》等著作。要知道,当时朱子还是一个饱受争议和被批判的“反面人物”。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出版这样的图书,除了要有学者的“学识”之外,还得要有“良知”和勇气。这些书,我基本上都读过。时至今日,我认为这些著作的“价值”依然具有学术性和资料性。作为曾经的出版人,我以为这些著作很值得再版发行。 时代在进步,今天的朱子和朱子学,已经是30年前所不能同日而语的了。朱子学研究的进步和取得的成果用天翻地覆来形容恐怕也不为过。 在学术上,朱子学已经从表层的叙述转而为深层的论发,尤其是以陈来为代表的朱子哲学思想研究,已经从所谓的“接着讲”进入了发越建构的阶段。此外,就学科领域而言,当今朱子学的研究已经呈现出多学科、多领域全面发展和综合融汇的局面。除哲学外,在史学、文学、语言学、艺术学、心理学、教育学、文献学、考古学、宗教学,甚至域外汉学等领域都取得了可观的研究成果,可谓洋洋大观目不暇接。作为一个过来人和亲历者,我的感觉可以用“隔世”来形容。
(5)、如果把生活比喻为创作的意境,那么阅读就像阳光池莉
(6)、不以一毫私利自蔽,不以一毫私欲自累——朱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