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句子网

精选元曲经典句149句

元曲名句赏析解读

1、元曲名句精选

(1)、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2)、B.《天净沙,秋思》中“秋思”“夕阳西下”与《村行》中“菊初黄”“立斜阳”都点明了时间。

(3)、A.都运用对比手法强烈表达作者内心情感。 B.都通过多种景物组合营造出深远的意境。

(4)、②罗襕:古代高级官员的服装。象简:用象牙制成的朝笏,即古时臣下朝见君主时手中所执的手板,作为记事之用。张良:西汉功臣,他在建立功业以后,立即辞去官职,从赤松子游。

(5)、几时不见,红裙翠䄂,多少闲情。想应如旧,春色澹澹,秋水盈盈。

(6)、A.这首诗既抒写诗人辞官南归时的离愁,也表达立志报国的积极的人生态度。立意高远,感情充沛。

(7)、作文素材专号(“疫”情专题素材、“时代新人”经典素材、10年中考高频“主题汉字”素材、进考场前必须解决的十大作文问题)

(8)、(乔木查)想秦宫汉阙,都做了蓑草牛羊野。不恁么渔樵无话说。纵荒坟横断碑,不辨龙蛇。

(9)、⑵校内课程是免费的,校外课程由培训机构收相应的费用。

(10)、B.“小桥流水人家”描绘了幽美、恬静的景象,但这是诗人眼前所见到的景象,并不是记忆中的景物。

(11)、石鱼湖,似洞庭,夏水欲满君山青。山为樽,水为沼,酒徒历历坐洲岛。长风连日作大浪,不能废人运酒舫。我持长瓢坐巴丘,酌饮四座以散愁!

(12)、(20湖北咸宁)下列选项中,对《次北固山下》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13)、C.诗的三四两句是实写,诗人将沦陷的都城、断壁残垣的战场作为背景,烘托故园菊花即使绽放,也难逃孤寂而凄凉的命运。

(14)、注①篆香,对盘香的喻称。②何逊:南朝梁代著名的文学家,有《扬州早梅》诗。

(15)、(1)这首元曲的题目是“秋思”,曲中点明季节的景物是________、________。

(16)、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身价。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那里去辨什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得水尽鹅飞罢!

(17)、《论语·雍也》:⼀箪食,⼀瓢饮,在陋巷。⼈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18)、(读诗策略二:借助诗歌意象、创作背景,理解内容情感。)

(19)、A.第一句概括了峰和塔的高度。“千寻塔”极言塔的高峻。

(20)、B.“记忆中的故乡的幽美、恬静的景象”对这首小令分析不当。“小桥流水人家”是眼前的景物。这是一种以乐景写哀情的抒情方法。远处的小桥、流水,冒出炊烟的人家宅院,反衬主人公如此的孤独寂寞。

2、元曲经典句

(1)、从法语基础发音学习,掌握音标、单词及初级语法知识,能进行日常简单对话、阅读和书写、学完课程词汇量可达600个。

(2)、收费标准(人/节/元):60(加60资料费)

(3)、散打也叫散手,古时称相搏、手搏、技击等,简单而言就是两人徒手面对面打斗,散打是国际武术主要的表现形式,以踢、打、摔、拿四大技法为主要进攻手段,还有防守,步法等技术,散打也是现代体育运动之一。双方按照规则,利用踢 打 摔等攻防战术进行搏击对抗,是中国传统的武术擂台形式,也是中国武协为了使武术能够与现代体育相适应整理而成。

(4)、示例:在萧瑟的秋风中,在寂寞的大道上,饱尝乡愁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在沉沉的暮色中踽踽独行。

(5)、(2)近体诗,亦称“今体诗”。中国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句的通称,与“古体诗”相对而言。包括律诗、绝句和排律。由于有严格的格律要求,所以人们又把它称作格律诗。

(6)、B.“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若”字写出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壮观景象,是想象之景,体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的避世情怀。

(7)、B.有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意思是: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齐平,整个江面十分开阔,帆顺着风端直高挂。通过对江南秀丽景色和自己的处境的描写,表现出诗人胸襟的开阔和心情的舒坦。诗中没有表现“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8)、接下来我想谈一谈这本书的文体风格。只要打开这本书读几页,我们马上就能意识到它与一般的学术著作并不相同。虽然此书的学术含量很高,启人深思,但它却并非让人一读头就大的高头讲章,而是融学术思考于娓娓道来之中,能让人获得一种阅读快感。为什么它有如此效果呢?答案其实就在《禅在红楼第几层》的“写作弁言”里。梁老师说:“我写的不是‘论文’而是‘论笔’,这当然是笔者的杜撰。习见的‘论文’以西方文化的科学性和逻辑性为特征,自然有其合理锋利的一面,但也造成了一些副作用,特别是文体的单一枯燥,让人望而生畏,而减少了流通性和影响力。”这里的交待,应该是他启用“论笔”的学术语境。那么,什么又是他所谓的“论笔”呢?梁老师紧接着也做了解释:

(9)、B.“水何澹澹”到“洪波涌起”通过描写海水和山岛相互映衬的形象,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宏伟气象。

(10)、渲染气氛:路断行人,写出所见;戍鼓雁声,写出所闻。耳目所及皆是一片凄凉景象。沉重单调的更鼓和天边孤雁的叫声不仅没有带来一丝活气,反而使本来就荒凉不堪的边塞显得更加冷落沉寂。“断人行”点明社会环境,说明战事仍然频繁、激烈,道路为之阻隔。两句诗渲染了浓重悲凉的气氛。

(11)、D.尾联诗人想托鸿雁传书给家人,借“雁足传书”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12)、B.朗读颔联时应该使用上扬的语调,体现诗句平野开阔、大江直流的宏大气势。

(13)、1例①,拟人,把明月当作使者,表达对友人的关切与同情。

(14)、意象是指出现在诗歌之中的用以传达作者情感,寄寓作者思想的艺术形象。中国古典诗歌往往具有使用意象繁复密集的特色。中国古代不少诗人常常在诗中紧密地排列众多的意象来表情达意。马致远此曲明显地体现出这一特色。短短的二十八字中排列着十种意象,这些意象既是断肠人生活的真实环境,又是他内心沉重的忧伤悲凉的载体。如果没有这些意象,这首曲也就不复存在了。

(15)、这本书中的最后一个主题是斗士精神,主要是针对元杂剧的,也很有看头。但为了给我后面的谈论留出篇幅,这部分内容我就不再涉及了。

(16)、B.“潮平两岸阔”中“阔”字传神地表现了潮水涨满,江水与岸齐平的开阔景象。

(17)、 (1)以上名句出自唐代人作品的一组是()

(18)、我想,当梁老师如此解读时,就既展示了他对西方当代理论的熟稔,也提供了一种研究示范。古代文学虽然不是我的专业,但对于这个领域的“研究规矩”,我还是略知一二的。一种观点认为,用现在的理论(尤其是当代西方理论)去面对古人,弄不好就成了生硬切割,过度阐释,所以要慎之又慎。另一种观点则截然相反:当今的新潮学说可以也应该成为我们进入历史的理论武器,甚至唯其如此,我们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很显然,梁老师是认同第二种观点的。这其中的道理在于,虽然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时代已是日新月异,但是人性与情感,以及被它们建构起来的文学之核,千百年来却变化甚微。这样,以今天的理论观照古代的文学也就具有了某种合理性。而在我看来,关键还不是理论能不能使用的问题,而是能否用得贴切,准确,恰如其分。梁老师这本书的示范之处在于,他不但用了理论,而且还用得哪么得心应手,潇洒自如,仿佛为他量身定做一般。说实在话,每当我读到这些地方时,既觉得运用之妙,又让我这种号称是搞理论的人生出了许多羡慕嫉妒恨。

(19)、10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20)、B.分析不正确,“古道西风瘦马”,营造了一种秋风萧瑟、苍凉凄苦的画面,不是“冬风”。

3、元曲名句唯美千古绝句

(1)、B.“夕阳西下”点明了特定时间,与首句的“昏”相呼应。

(2)、(2)千百年来,梅花精神已被植入中国文化的血脉中。人们赏梅、咏梅、评梅、画梅,用梅花寄托怀抱,陶冶情操。请结合你的文化积累,任选一个角度,谈谈你心目中的梅花精神。

(3)、C.“古道西风瘦马”一句描写了伫立于寒风之中的诗人孤独,寂寥的形象。由马“瘦”可以联想到作者的疲惫、困乏。

(4)、马致远的《夜行船·秋思》从思想内容上扩大了散曲的表现范围;并充分利用元曲语言俚俗明快、句式节奏自由的特点,从表现艺术上提高了散曲的境界。这一套曲由七支曲子组成,第一支曲以人生当及时行乐的感慨领起全篇。题为秋思,不写秋景,但迟暮之悲、忆旧之情处处关合“秋”字,实是从人生的晚景虚写自然的秋意。反过来,“今日春来,明朝花谢”写韶华过隙之感,则是以自然之春倒映人生之秋,“今日”、“明朝”的夸张更加强了光阴流逝的急速感,春花又与“梦蝶”在字面上相照应。“梦蝶”用《庄子·齐物论》的典故,既烘托了百年犹如一梦的迷惘之感,又以词藻的装饰美点缀了春意。人生如梦已成滥调,庄周梦蝶也是熟典,但用惜春之情反写悲秋之思,尚不落俗套。末句“急罚盏夜阑灯灭”利用虚词的省略造成意思的含混,又从及时行乐的老话中翻出新意:“急罚盏”三字声短调促,把催人赶快行令罚酒的意思连同急不可待的语气一起传达出来了,而这三字与“夜阑灯灭”之间又有一个停顿,便兼有两重含意:一是赶快罚酒直到夜深灯息,即“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之意;一是赶快罚酒--却已夜阑灯灭,也就是即使急急行乐,犹恐不能及时之意。这支曲缓起急收,以入声为平声。起调平稳,与长嗟短叹的表情相应,愈往后愈急促,在言犹未尽时顿断,这就为以下六支曲子展开古今纵横之谈留下了余地。

(5)、分析示例可知,首先应描绘句中画面,然后分析其渲染了什么样的气氛,烘托了人物什么样的内心感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6)、从题材看,下列诗歌与图中古诗相同的一项是(   )

(7)、D.“日月之行”四句,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更显示了诗人的宏伟抱负和博大胸襟。

(8)、(20广西梧州)下列对《黄鹤楼》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9)、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诗歌的前两句描写了一幅边塞月夜的独特景色。举目远眺,蜿蜒数十里的丘陵上耸立着座座高大的烽火台,烽火台下是一片无垠的沙漠,在月光的映照下如同积雪的荒原。近看,高城之外月光皎洁,如同深秋的寒霜。沙漠并非雪原,诗人偏说它“似雪”,月光并非秋霜,诗人偏说它“如霜”。“沙似雪”、“月如霜”两个生动的比喻,营造了边塞的凄凉的环境氛围。

(10)、作为老师,我更想把这首诗歌跟生命教育融合。《孔雀东南飞》的悲剧,有很多层面,母子、婆媳、夫妻,当这些角色关系发生矛盾的时候、遇到了挫折的时候,是不是一定要用“自挂东南枝”的方式来解决,难道没有其他办法?我常问,“聪明的你们,是不是可以給刘兰芝、焦仲卿想想办法?”

(11)、示例:这两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和“入”两字将“日”和“春”人格化,使之富有生机并蕴含自然理趣:新事物从旧事物中产生,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

(12)、A.开头两句远望泰山。大笔勾勒泰山横亘绵延之势,亦显惊叹仰慕之情。

(13)、下列诗句中的“月”没有被赋予思念之愁的是(   )

(14)、1A表述错误,“观”字统领全篇,而不是“临”;

(15)、A.“枯藤”“西风”是有代表性的秋景,给人以萧条、寂寞、悲凉的感觉。

(16)、这个字像一个人双手被手铐枷锁扣住的形状,本义指拘捕。

(17)、(2)以乐景写哀情,衬托出游子的孤独凄凉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18)、“随君直到夜郎西”一句,由月亮带去诗人对朋友的关心和怀念之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和惜别之情。

(19)、A.这两首诗都表达了旅居在外游子的思乡之情。

(20)、C.理解不正确。第三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意思是: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写的是岁末冬日早晨的情景,而非“早春的傍晚时分”。故选C。

4、元曲里的名句

(1)、最初接触,了解人物、故事情节都是最重要的,不然没有办法谈整书阅读,也没法谈赏析。

(2)、示例二:奇特的想象,把无知无情的明月想象成善解人意的知心人,让他把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夜郎西。

(3)、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

(4)、(1)萧瑟的秋风中,在寂寞的古道上,饱尝乡愁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在沉沉的暮色中踽踽独行。

(5)、D.尾联借雁传书,并与首联呼应,给全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6)、“潮平两岸阔”描绘的景象是: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阔”字是开阔,广阔的意思,是表现“潮平”的结果,表现了平野开阔,恢弘广大的气势。

(7)、C.夕阳西下,渲染了一种凄凉孤寂的氛围,为抒发行旅之悲创设了场景。

(8)、这种美,美在内外兼修,皮骨相成,韵味无穷已。

(9)、这个时候,我会給孩子们看一下“执”的甲骨文写法,

(10)、一首诗或词,有情无景则空虚,有景无情则散漫,所以纵观古今诗词,几乎每一篇的情与景皆是打断骨头连着筋,无论何时他们都不会让对方落单。而这种文学享受也让读者有充分想象的空间:

(11)、这首散曲语言通俗似俚曲,像是百姓的顺口溜。用第二人称“你”,如面对喇叭挖苦,用轻松幽默的语调揭露了令人悲愤的现实。

(12)、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13)、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4)、赛点ATT网球中心,专注网球运动普及与青少年专项提升,在中国台湾知名网球教练许逸哲领衔的教练团队下,现有多名中国台湾高级网球教练、省级网球竞赛冠军选手以及ITF、PTR职业网球、快易网球体系认证教练。在强大专业的教练团队指导下,我们根据学员身体素质和实力水平制定最有效的训练计划,最大程度提升学员网球水平,同时让学员在赛事竞技及专业升学上有更好的突破,在赛点ATT网球中心收获网球运动带来的快乐和成长。

(15)、C.“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即承接上联的“残夜”“旧年”,又照应首联的“客路”,写诗人在眼前景物触发下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

(16)、边练边悟1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17)、①暗示了朋友被贬的季节(时令)是暮春。②渲染了凄凉气氛,烘托了听说朋友被贬后的伤感之情。(意思对即可)

(18)、C.“浩荡离愁”的黯然神伤与“吟鞭东指”流露出的暂时的放松相互映衬,是诗人复杂心情的真实写照。

(19)、②“杜鹃声”句:辛弃疾《添字浣溪沙》:“却有杜鹃能劝道,不如归。”

(20)、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5、元曲名段

(1)、B.诗句大意为“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抒发了游子的思乡之情,被赋予了思念之愁;

(2)、阅读这种大部头,可以有两个选择:第一是看节选;第二是看简化版。

(3)、D.“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意思是“我的家书应该送到什么地方呢?北去的归雁啊,请给我捎回洛阳那边”,运用设问,在自问自答中运用“雁足传书”的故事寄托思乡之情,使全篇笼罩着淡淡的乡思愁绪。并未写诗人即将回到家乡,故该选项表述不正确;

(4)、D.诗的核心意象是“故园菊”,其不仅负载着诗人惜花思乡之情,更寄托着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6)、(1)(乙)诗中“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描绘了一幅边塞秋天的图景:路断行人,戍鼓雁声,沉重单调的更鼓和天边孤雁的叫声不仅没有带来一丝活气,反而使本来就荒凉不堪的边塞显得更加冷落沉寂。两句诗渲染了浓重悲凉的气氛,烘托诗人孤独凄凉的内心感受,因此触发了强烈的思乡、思亲之情。

(7)、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是全曲之眼,是全曲主题的开拓和深化。如果这首曲子的曲意仅仅停留在“宫阙万间都做了土”上,那么它仅仅宣扬了佛家“一切皆空的思想”,它与其它怀古诗(与《洛阳怀古》“功,也不久长!名,也不久长!”陈草庵《山坡羊叹世》“兴,也任他;亡,也任他。”《骊山怀古》“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赵庆善《长安怀古》“山,空自愁;河,空自流。”杨慎《临江仙》“是非成败转头空”)的主题并无多大区别。在否定历史的同时,也否定了积极有为的人生态度。正因为最后两句就使得这首曲的境界大大高出同题材的其它作品。这首曲可贵之处在于它有深切的人文关怀,有对老百姓疾苦深切同情与关怀。

(8)、示例一:通过描写景物,在残夜未退红日已出、旧年未尽新春已到的画面中表现了自然理趣。

(9)、B (A项句式杂糅,要么说“成分是远志……氯化铵等”,要么说“由远志……配制而成”。C项句式杂糅,可改为“吸引众多参观者的眼球,使其流连忘返”。D项中途易辙,第一句话还没有说完,就说另一句,应在逗号前补出“应该作出自己的抉择”之类的话。)

(10)、A.“九日”指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不是“诗人在军营里待了九天”;

(11)、A.开篇“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即交代观海的地点、方位和对象。

(12)、1“阔”是“宽广”的意思。传神地表现了长江水波激荡,春潮涌流,江水几与岸平,显得广阔浩淼,营造了一种恢弘阔大的境界。

(13)、善于加工提炼,用极其简练的白描手法,勾勒出一由游子深秋远行图。

(14)、B.“水何澹澹”到“洪波涌起”通过描写海水和山岛相互映衬的形象,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宏伟气象。

(15)、A.“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峡——渝州”,是诗人依次经过的地点,这些地点渐次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

(16)、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17)、小阁藏春,闲窗锁昼,画堂无限深幽。篆香①烧尽,日影下帘钩。手种江梅渐好,又何必、临水登楼。无人到,寂寥浑似,何逊②在扬州。  从来知韵胜,难堪雨藉,不耐风揉。更谁家横笛,吹动浓愁。莫恨香消雪减,须信道、扫迹情留。难言处,良宵淡月,疏影尚风流。

(18)、收费标准(人/节/元):70(不包含器材费,器材自费)

(19)、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0)、A.“背立盈盈故作羞”,描写女子背对情郎站立时那种故作娇羞的姿态,样子传神动人。

(1)、D.词的构思巧妙,以设问的方式层层推进,感情深沉,意境高远。 

(2)、C.“拄杖”说明诗人已年迈,加之去职回乡后的郁闷,所以诗人不愿乘月叩门叨扰他人。

(3)、A.题目中的“左迁”指降职,李白听说好友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县尉,于是写了这首诗。

(4)、B.“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意思是潮水上涨,两岸更显开阔,风势正顺,白帆高高扬起。“潮平两岸阔”是大景,从“潮平”“风正”可知应是大江直流,风平浪静。所以“大江奔腾、波涛汹涌等大景”理解不正确;

(5)、下面对《次北固山下》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6)、1赏析诗歌《峨眉山月歌》,不正确的是(    )

(7)、收费标准(人/节/元):60(加200道具费)

(8)、这支小令,描画出水村小镇黄昏归舟的美景,画面疏朗闲淡,颇为宁静,并写出渔人劳作后的轻松及喜悦之情。前三句用凝炼的语言,铺排了“天空的夕阳,江面上归航的渔舟,岸上酒家的酒旗”这些景物,写得清晰明白而有致,像一个个镜头,把水村镇上的`风光缀成组组画面,极富动静态感。那夕阳西下,流动的江水,归航渔船的划桨拍打着江水,像悦耳的音符响起,流动着伸延着,还有那渔夫,使人感到仿佛他在唱着渔歌,而“闲”字,写出水村小镇傍晚时分宁静的气氛,令人如置身于其中,体味到江边恬静的飘香的世界。写景不刻意浓墨重彩去铺陈,而是淡描勾画,才会取得自然朴实的效果。

(9)、D.尾联的“乡书”“归雁”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思乡愁绪。

(10)、“看了那吴山青似越山青”一句则出自北宋诗人林逋《长相思》中“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送迎。”的词句。与其“长相思,相送迎”倒还不如“今朝醉,明朝醉”来得潇洒快活,畅意人生。

(11)、(2)“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描写了温馨恬静的景象,联系全诗,谈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12)、下列对《天净沙•秋思》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13)、1C.有误。诗中连用了五个地名,诗人依次经过的地点是: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峡──渝州,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既有“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豪迈,也有思乡的情怀,选项错误;

(14)、以小段编排式教学,让学生在短期内了解并学习到街舞的基础,提高学生协调,律动感,乐感,身体素质等,在学习中锻炼身心。

(15)、想要让小朋友理解诗中的景象,可以給小朋友先看看什么是蒹葭,进而再根据描述推断季节等内容。

(16)、“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蕴含着怎样的哲理?

(17)、对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18)、B.三四句写夜间乘船从清溪出发,经渝州向三峡进发,江行见月,如见蜀地故人。

(19)、B (A项搭配不当,“丰富”与“品质”不搭配。C项搭配不当,“准备”与“路线”“人员”不搭配。D项搭配不当,将“塑造的”改为“塑造了”。)

(20)、D.“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这是合乐时的套语,与诗的内容无关。

(1)、C.尾句“巴山夜雨”四字重复出现,表明作者喜欢这异乡奇景,要将它描述给亲友听。

(2)、A.第一联:诗人乘船离开家乡,一路有青山绿水相伴。

(3)、C.“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写诗人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思君却难相见,恋恋不舍去向渝州。

(4)、本题考查字词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的意思是,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海日”“江春”本是景物,没有生命,但是“生”“入”使其人格化,具有了人的意志和情思,这是拟人的修辞。诗句表面是在写景,实则蕴含了“新旧交替”的哲理,海日从残夜中升起,新年由旧年中生发。新生事物终将取代旧事物,新事物往往从旧事物中产生。

(5)、C.六句细赏泰山。工笔描摹山中云气升腾,林中群鸟还巢的美景。

(6)、自然理趣: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时序交替、时间变化、季节交替、新旧更迭)

(7)、梁老师说:“浪子风流和隐逸情调是时代精神的两翼。浪子的前代模范是柳永,知名度最高的隐逸榜样就是陶渊明了。”(第51页)这样,挖掘元代文人与陶渊明的关系,进而挖掘他们“中隐隐于市集”的隐逸情调,就成了这本书的另一主题。在这种挖掘中,唱颂“学邵平坡前种瓜,学渊明篱下栽花”的卢挚在玩隐逸;写过《双调·沉醉东风·渔夫》的白朴档次要高一些,把隐逸玩成了“上品”。而在“秋天的思索”中,马致远更是通过小令《天净沙》和套数《双调·夜行船》,把隐逸玩到了庄禅哲学的境界。当然,无论怎样玩,梁老师还是看到了元代文人露出的那条狐狸尾巴:他们固然也“采菊东篱下”了,却并未“悠然见南山”,而是悠然听见瓦舍勾栏里销魂荡魄之歌不绝于耳。“元散曲中不断出现对陶渊明的向往和歌颂,但大多数都难以深入陶诗的真境界,只是把陶渊明像个不倒翁似的你推过来我搡过去。”(第57页)于是,在元代文人那里,尽管隐逸情调也是时代潮流,但也许终究敌不过世俗享乐对他们的诱惑。结果,他们假装隐逸几下之后,接着又开始浪子风流了。

(8)、标素描的操作定义:使用单一色彩表现明度变化的绘画。绘画工具而在画面载体上按照一定的绘制原则而有意塑造物体形态的美术活动。速写是素描的一种变式。素描水平是反映绘画者空间造型能力的重要指之一。

(9)、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小令中出现的意象并不新颖。其中“古道”一词,最早出现在署名为李白《忆秦娥·箫声咽》词中“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宋张炎《壶中天·扬舲万里》词中也有“老柳官河,斜阳古道,风定波犹直”。

(10)、阅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回答问题。

(11)、下面是对《观沧海》的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12)、通过对《史记》人物的解读,学会欣赏司马迁深邃意蕴的叙事手法和生动鲜活的人物描写技巧,并从历史传记中受到文化熏陶。

(13)、示例:诗人想象奇特,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将明月人格化,把明月当成使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关心和怀念之情,使诗歌更有韵味。

(14)、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5)、10请你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所展现的画面。

(16)、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的妙处。

(17)、③鸾凤配、莺燕约:喻男女的匹配,爱情盟约。

(18)、B (A项句式杂糅,“围绕以……为主要内容”杂糅。C项成分残缺,应在“建立省级结算”后加“平台”。D项语序不当,应为“收获了知识,开发了智力,陶冶了性情”。)

(19)、(20湖北襄阳)对《登飞来峰》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20)、首先是感悟之思。当梁老师指出“中华文化是艺术型感悟型文化”时,我以为他是在强调师法古人,学习他们的思维方式。众所周知,古代的文论家想问题写文章不是黑格尔式的逻辑分析,而是更接近于诗人、艺术家的直觉感悟。于是,尽管他们把其思考上升到了理论言说的高度,却依然保留着鲜活的感性特征。梁老师研究了一辈子古代文学,对于古人的思维与表达自然了如指掌。这样,如何让充满灵性和悟性的思考进入到文章之中,显然已是他自觉的学术追求。而验之于《浪子风流说元曲》,这种感悟之思确实也比比皆是。

(1)、A.《观沧海》是一首乐府诗,作者是曹操,他是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2)、本题考查重点字词的解释。要结合语境分析字词意义。

(3)、D.“断肠人”指飘泊天涯,极度忧伤的旅人。

(4)、“天净沙”是本曲的_________________,“秋思”是本曲的__________________,作者用“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等景语,表达游子________________的情语。

(5)、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6)、A.诗歌标题中的“冬至”交代了诗人写这首诗的时间,“留滞舒州”点明了这首诗的写作地点及缘由。

(7)、C.“日月之行”和“星汉灿烂”中的“日月”“星汉”都具有宏大的特点,给人以壮美的感觉。

(8)、C.“万里赴戎机……壮士十年归。”三个对偶句简洁明快,写出了战事推进的迅猛与激烈,表现了女英雄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强悍的尚武精神。

(9)、(2)抒发了诗人浓烈的思乡、满心的哀愁。(表达了诗人怀念家乡的思想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