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句子网

精选韩非子古文146句

韩非子原文

1、l韩非子

(1)、原文节选:大心而无悔,国乱而自多,不料境内之资而易其邻敌者,可亡也。

(2)、韩非文章出众,连李斯也自叹不如。他的著作很多,主要收集在《韩非子》一书中。韩非是战国末期带有唯物主义色彩的哲学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但古人认为是阴谋学家,韩非的著作一大部分关于阴谋。韩

(3)、所以贵无为无思为虚者,谓其意无所制也。夫无术者,故以无为无思为虚也。夫故以无为无思为虚者,其意常不忘虚,是制于为虚也。虚者,谓其意无所制也。今制于为虚,是不虚也。虚者之无为也,不以无为为有常。不以无为为有常,则虚;虚,则德盛;德盛之为上德。故曰:"上德无为而无不为也。"仁者,谓其中心欣然爱人也;其喜人之有福,而恶人之有祸也;生心之所不能已也,非求其报也。故曰:"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

(4)、店主也对这种情况感到奇怪,冥思苦想找不出原因,只好去向邻里中有学问的杨倩老人请教。杨倩老人问他:“您家店铺里的看门狗很凶吗?”店老板迷惑不解地说:“狗的确很凶,但如此好酒为什么卖不掉呢?”杨倩老人笑道:“人家怕你的恶狗呀!有的人叫自己的小孩怀里揣着钱,提着酒壶、抱起酒坛,上你家去打酒,而你的恶狗却冲着顾客龇牙咧嘴咬人,多可怕呀!你的酒再好,还有多少人敢来买呢?所以,直到发酸也卖不出去。

(5)、虞君欲屈产之乘与垂棘之璧,不听宫之奇,故邦亡身死。故曰:"咎莫惨于欲得。"

(6)、感悟:明代刘基《卖柑者言》中说,“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这和韩非子说的是一类人。这类人只知道追求表面的繁华,只知道撑面子,并没有真材实料,遇到情况只能素手无策。这告诉我们,不管是自己做人做事,还是教育下一代,都要务实。

(7)、勾践入宦于吴,身执干戈为吴王洗马,故能杀夫差于姑苏。文王见詈于王门,颜色不变,而武王擒纣于牧野。故曰:"守柔曰强。"越王之霸也不病宦,武王之王也不病詈。故曰:"圣人之不病也,以其不病,是以无病也。"

(8)、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而人主兼礼之,此所以乱也。夫离法者罪,而诸先王以文学取;犯禁者诛,而群侠以私剑养。故法之所非,君之所取;吏之所诛,上之所养也。法、趣、上、下,四相反也,而无所定,虽有十黄帝不能治也。故行仁义者非所誉,誉之则害功;文学者非所用,用之则乱法。楚之有直躬,其父窃羊,而谒之吏。令尹曰:“杀之!”以为直于君而曲于父,报而罪之。以是观之,夫君之直臣,父子暴子也。鲁人从君战,三战三北。仲尼问其故,对曰:“吾有老父,身死莫之养也。”仲尼以为孝,举而上之。以是观之,夫父之孝子,君之背臣也。故令尹诛而楚奸不上闻,仲尼赏而鲁民易降北。上下之利,若是其异也,而人主兼举匹夫之行,而求致社稷之福,必不几矣。

(9)、宋人有酤酒者①,升概甚平,遇客甚谨,为酒甚美,悬帜甚高②,然不售,酒酸怪其故③。问其所知闾长者杨倩④,倩曰:“汝狗猛耶?”曰:“狗猛,则酒何故不售?”曰:“人畏焉。或令孺子怀钱,挈壶瓮而往酤⑤,而狗迓而龁之,⑥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

(10)、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11)、”道,是万物所以如此的原因,是万理的总汇合。理,是构成万物的条理;道,是万物所以构成的根据。所以说:“道,是能使万物条理化的东西。”事物各有自己的理,不会互相侵扰;事物各有自己的理互不相扰,所以理成为万物的制约力量。万物各有自己与众不同的理,而道完全汇合了万物的理,所以道不能不随着具体事物而变化;由于不得不发生变化,所以就没有一成不变的规则。没有一成不变的规则,因此死生的气都禀受于它,一切智慧都从它那里吸取养分,万事万物的兴废都由它决定。

(12)、有人问:“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去试试鞋子?”

(13)、今有不才之子,父母怒之弗为改,乡人谯之弗为动,师长教之弗为变。夫以父母之爱、乡人之行、师长之智,三美加焉,而终不动,其胫毛不改。州部之吏,操官兵,推公法,而求索奸人,然后恐惧,变其节,易其行矣。故父母之爱不足以教子,必待州部之严刑者,民固骄于爱、听于威矣。故十仞之城,楼季弗能逾者,峭也;千仞之山,跛牂易牧者,夷也。故明王峭其法而严其刑也。布帛寻常,庸人不释;铄金百溢,盗跖不掇。不必害,则不释寻常;必害手,则不掇百溢。故明主必其诛也。是以赏莫如厚而信,使民利之;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法莫如一而固,使民知之。故主施赏不迁,行诛无赦,誉辅其赏,毁随其罚,则贤、不肖俱尽其力矣。

(14)、人心中有欲念,他的计划谋虑就会混乱;计划谋虑混乱,就会使欲念更强烈;欲念更强烈,那么邪恶的心愿就会压倒一切;邪恶的心愿压倒一切,那么办事的准则就会丢失;办事的准则丢失,那么祸乱灾难就会产生。由此看来,祸患灾难产生于邪恶的心愿,邪恶的心愿又是受可引起欲望的东西的引诱而产生。可以引起欲望的那类东西,进一步说可使好人为奸,退一步说可以使善人有灾祸。奸诈的事发生了,向上就会侵害和削弱君主;灾祸到来,那么百姓就会受到很大伤害。这样看来可以引起欲望的那类东西,向上会侵害和削弱君主而向下会伤害人民。向上侵害和削弱君主而向下伤害人民的行为,是很大的罪过。所以说:祸莫大于可欲。

(15)、”理,是万物的方圆、短长、粗细、坚强和脆弱的区别,所以理确定以后事物才能得到说明。因此确定的理有存亡,有生死,有盛衰。万物有存有亡,忽生忽死,开始时兴盛而过后就衰败了,这就不能称为恒常。只有那个与天地的开辟一起产生,到天地消散而仍然不死亡衰败的才叫做恒常。而恒常,就是无所变化,没确定的理。没确定的理,不处在固定不变某个场所,因此无法说明。圣人观察到道的玄妙悠远,依据它普遍运行的法则,勉强给它取名字叫做“道”,但却不能论说。所以说:道可道,非常道。

(16)、源氏物语(共55章2022-10-31更新)

(17)、卫人有夫妻祷者,而祝曰:“使我无故,得百来束布。①”其夫曰:“何少也?”对曰:“益是②,子将以买妾。”

(18)、今则不然,士民纵恣于内,言谈者为势于外,外内称恶,以待强敌,不亦殆乎!故群臣之言外事者,非有分于从衡之d,则有仇雠之忠,而借力于国也。从者,合众强以攻一弱也;而衡者,事一强以攻众弱也:皆非所以持国也。今人臣之言衡者,皆曰:“不事大,则遇敌受祸矣。”事大未必有实,则举图而委,效玺而请兵矣。献图则地削,效玺则名卑,地削则国削,名卑则政乱矣。事大为衡,未见其利也,而亡地乱政矣。人臣之言从者,皆曰:“不救小而伐大,则失天下,失天下则国危,国危而主卑。”救小未必有实,则起兵而敌大矣。救小未必能存,而交大未必不有疏,有疏则为强国制矣。出兵则军败,退守则城拔。救小为从,未见其利,而亡地败军矣。是故事强,则以外权士官于内;求小,则以内重求利于外。国利未立,封土厚禄至矣;主上虽卑,人臣尊矣;国地虽削,私家富矣。事成,则以权长重;事败,则以富退处。人主之于其听说也于其臣,事未成则爵禄已尊矣;事败而弗诛,则游说之士孰不为用缴之说而侥幸其后?故破国亡主以听言谈者之浮说。此其故何也?是人君不明乎公私之利,不察当否之言,而诛罚不必其后也。皆曰:“外事,大可以王,小可以安。”夫王者,能攻人者也;而安,则不可攻也。强,则能攻人者也;治,则不可攻也。治强不可责于外,内政之有也。今不行法术于内,而事智于外,则不至于治强矣。

(19)、感悟:我们常说,对人要宽容,而吹毛求疵却与此相反。学会宽容别人,就是学会善待自己。而吹毛求疵、对别人求全责备只能永远让我们的心灵生活在黑暗之中;而宽容,却能让我们的心灵获得自由,获得解放。

(20)、保守机密,慎之又慎。无论是政治决策、经济情报还是军事机密、科技成就,一切应该保守机密的事情都应该严守机密,谨防泄露,一旦泄密,特别是关系到国计民生方面的重大泄密,将给事业带来不可估量的巨大损失。因此,今天仍有教育意义,每个人都要引为鉴戒。

2、韩非子古文

(1)、国君于是连“典衣”官和“典冠”官一同处罚。处罚典衣官,是因为他失职;而处罚典冠官,是认为他越权。

(2)、凡是据有国家而后又让它灭亡了,拥有身体而后又使它遭受灾殃,这样的人不能说是能够据有国家、能保全身体。能够据有国家,一定能安定国家江山;能保全身体,一定能享尽它的自然寿命;而后才可能说得上是能够据有国家、能够保全身体。能够据有国家、保全身体的,将一定能实践道。实践道,那么他的智识就深远;他的智识深远,那么他的计谋就会久远;他的计谋久远,一般人就不能见出他的究竟。

(3)、魏王又送给楚王一个绝色的美人,楚王的心很快就被魏美人迷住了。楚王的夫人郑袖,内心非常嫉妒,对外却表现出比楚王还要喜欢她,珠光宝气的衣服珍玩,一切都让魏女挑选,然后送给她。郑袖的这些假象,完全蒙蔽了楚王,楚王对郑袖说:“夫人知道我喜欢新来的美人,你能顺承王意、爱王之所爱,喜爱她却甚于我了,这是孝子赡养父母,忠臣侍奉君王的行为啊!”

(4)、楚庄王执政三年,没有发布过命令,没有处理过政事。右司马侍座,用隐语对庄王说:“有一只鸟栖息在南边的土丘上,三年不展翅,不飞不鸣。默然无声,这鸟该怎么称呼?”庄王说:“三年不展翅,是用来长羽翼的;不飞不鸣,是用来观察民众的习惯。虽然没有起飞,一飞必定冲天;虽然没有呜叫,一鸣必定惊人。您别管了吧,我已经知道了。”过了半年,庄王就亲自处理政事了。废掉的事情有十件,兴办的事情有九件,诛杀了五个大臣,进用了六个处士,结果把国家治理得非常好。起兵伐齐,在徐州打败了齐国,在河雍战胜了晋军,在宋地会合诸侯,于是称霸天下。庄王不让小事妨碍自己的长处,因而能有大名;不过早表露出来,因而能有大功。所以《老子》说:“大器晚成,大音稀声。”

(5)、韩非用这两句话比喻国家制定的法令要为普通的百姓所懂,那些所谓高深的法令,连聪明的人也不懂,普通的百姓就更不懂了。这两句可用于说明凡事要从实际出发,不可有过高的奢望。

(6)、房子是做好了,不久,没干透的木头由于承受过重的泥巴而变弯,虞庆的新房子就这样倒塌了。

(7)、“要是接着有第二个人跑来报告,说大街上发现了老虎,您相信不相信?”魏王迟疑了一下,仍然摇头说不信。庞恭再问:“如果马上又有第三个人跑来报告说大街上有只老虎,您信不信呢?”魏王点头说:“我相信了。三个人都这么说,一定不会有假。”庞恭起身说道:“谁都知道,大街上是不可能有老虎的,可是当三个人都说有,大王就相信了。现在邯郸离魏国比从这儿上大街远得多,在大王面前说我坏话的又何止三人,请大王明断是非。”果然如庞恭所料,他一走,就有很多人到魏王面前大造谣言,以至当他从邯郸回来后,魏王再也不愿召见他了。

(8)、古者丈夫不耕,草木之实足食也;妇人不织,禽兽之皮足衣也。不事力而养足,人民少而财有余,故民不争。是以厚赏不行,重罚不用,而民自治。

(9)、天获得它而高,地获得它而包孕万物,北斗众星得到它可以成就自己的威势,日月得到它会永恒地发出它们的光芒,五行获得它会永远固定在它们的位置,众星获得它可以运行在它们正确的轨道,四时获得它可以用来控制变化的节气,黄帝得到它可以独自掌控四方,赤松子得到它能与天地同寿,圣人得到它可以成就礼乐刑政等文物制度。道,与尧、舜在一起体现为智慧,与接舆在一起体现为猖狂,与桀、纣在一起体现为灭亡,与汤、武在一起体现为昌盛。

(10)、齐国有个非常聪明的访客,想了一出奇招,他首先用极富诱惑力的惊人之语制造悬念,对靖郭君说:“臣下请求说三个字就行了!多一个字,情愿把我投入锅中煮死。”这一招果真引起了靖郭君的好奇心,因而破例接见了他。

(11)、周有玉版,纣令胶鬲索之,文王不予;费仲来求,因予之。是胶鬲贤而费仲无道也。周恶贤者之得志也,故予费仲。文王举太公于渭滨者,贵之也;而资费仲玉版者,是爱之也。故曰:"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知大迷,是谓要妙。" 

(12)、且民者固服于势,寡能怀于义。仲尼,天下圣人也,修行明道以游海内,海内说其仁、美其义而为服役者七十人。盖贵仁者寡,能义者难也。故以天下之大,而为服役者七十人,而仁义者一人。鲁哀公,下主也,南面君国,境内之民莫敢不臣。民者固服于势,诚易以服人,故仲尼反为臣而哀公顾为君。仲尼非怀其义,服其势也。故以义则仲尼不服于哀公,乘势则哀公臣仲尼。今学者之说人主也,不乘必胜之势,而务行仁义则可以王,是求人主之必及仲尼,而以世之凡民皆如列徒,此必不得之数也。

(13)、因为它成就了人的功业。人有了福,富贵就来了;富贵来了,衣食就美好;衣食美好,人的骄傲之心就会产生;骄傲之心产生,人的行为就邪恶不正且举动违背常理。行为邪恶不正,那么身体就会早死;举动违背常理,就不会取得成功。自身有早死夭折的灾难而在外又没有成功的名声,这是很大的灾祸。而灾祸却根源于福。所以说:福兮祸之所伏。

(14)、译文:千里长的大堤,因为蚂蚁窝而溃败;百尺大的房屋,因为一点的烟火而焚毁。

(15)、宋人有酤酒者①,升概甚平,遇客甚谨,为酒甚美,悬帜甚高②,然不售,酒酸怪其故③。问其所知闾长者杨倩④,倩曰:“汝狗猛耶?”曰:“狗猛,则酒何故不售?”曰:“人畏焉。或令孺子怀钱,挈壶瓮而往酤⑤,而狗迓而龁之,⑥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

(16)、感悟:以绘画为例,旨在说明做事的道理。人不能同时用两手画出两种形状不同的图画,说明心无二用。此名句的深层意义是在强调学习或做事要用志不分,专心不二。金庸小说里有左右互搏术,周伯通、郭靖都精通此道,不过毕竟是小说,现实中有这样的人吗?

(17)、①遗:赠送。荆王:即楚王。诗赋中常指楚襄王,传说中有襄王与巫山神女恋爱的故事,见宋玉《高唐赋序》、《神女赋序》。唐沉佺期《巫山高》诗之二:“神女向高唐,巫山下夕阳;裴回作行雨,婉娈逐荆王。”②夫人:古代诸侯的妻子称夫人,后来尊称一般人的妻子,以及下人对主人妻子的称呼。现在多用于正式场合。③顷:刚才,不久以前。尝:《广韵》曾也。④劓(yi):原意为古代割鼻之刑。《玉篇·刀部》:“劓,割也。”⑤适:如果,假如,假定。可:应当,应该。⑥揄(yú):挥动,拿出。

(18)、道有积而积有功;德者,道之功。功有实而实有光;仁者,德之光。光有泽而泽有事;义者,仁之事也。事有礼而礼有文;礼者,义之文也。故曰:"失道而后失德,失德而后失仁,失仁而后失义,失义而后失礼。"

(19)、感悟:故事是这样的,齐国国王景公在少海游玩,骑马传信的侍从从城中来报告说:“晏婴病重,快要死了,恐怕景公要在他死后才见得到了。”景公急忙起身。又有骑马传信的侍从赶到。景公说:“快驾烦且(拉的)那辆马车,让主管韩枢驾车。”跑了几百步,认为马主管赶得不快,夺过缰绳代替他(赶车),赶了大约几百步,认为马没有跑得更快,干脆下车去跑。

(20)、公孙仪清醒自律、廉洁守法的思想品格,在这里明白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那就是‘依靠别人,不如依靠自己’;而且明白告诉人们,‘需要别人的帮助,等着别人来监督,不如自己管好自己’。

3、韩非子原文及白话文阅读

(1)、魏王遗荆王美人①,荆王甚悦之。夫人郑袖知王悦爱之也②,亦悦爱之,甚于王。衣服玩好,择其所欲为之。王曰:“夫人知我爱新人也,其悦爱之甚于寡人,此孝子所以养亲,忠臣之所以事君也。”夫人知王之不以己为妒也,因为新人曰:“王甚悦爱子,然恶子之鼻,子见王,常掩鼻,则王长幸子矣。”于是新人从之,每见王,常掩鼻。王谓夫人曰:“新人见寡人常掩鼻,何也?”对曰:“不已知也。”王强问之,对曰:“顷尝言恶闻王臭③。”王怒曰:“劓之④!”夫人先诫御者曰:“王适有言必可从命。”⑤御者因揄刀而劓美人⑥。

(2)、赵襄子向王子于期学习驾驭车马的技巧,不久和于期赛马,两人换了三次马而赵襄子三次都落后了。襄子说:“您教我驾马,技巧没有全教给我吧?”于期回答说:“技巧已全部教给您了,但您在使用时还有错误。驾驭车马应重视的,是要让马的身体在车子里感到安适,人的注意力和马的动作相协调,然后才能够奔得快,跑得远。现在您落在后面,就想赶上我;跑到前面,又怕被我赶上。引导马作远程赛跑,不是领先,就是落后;不管您是在前还是在后,注意力都在我身上,还怎么能和马协调一致呢?这就是您落后的原因。”白公胜策划政变,朝会结束后,他倒拿着马鞭,因而鞭杆上的尖针刺穿了脸颊,他连血流到地上都不觉察。郑人听到后说:“脸颊都忘记了,还有什么不会忘记呀!”所以《老子》说:“人们外出越远,知道的反而越少。”这是说思想围着远事转,就会丢掉眼前的事情。因此圣人没有恒定如一的行为。能够同时考虑远近事情,所以《老子》说“不行动就全知道了”。能同时看到远近各处,所以说“没看到就清楚了”。根据时机来办事,依靠条件来立功,利用万物的特性而在此基础上获利,所以说“不去做就成功了”。

(3)、大凡所谓作怪,就是人丧魂落魄精神错乱,精神错乱就是无德。鬼神不对人作怪那么人的魂魄就不离去,魂魄不离去精神就不会错乱,精神不错乱叫做有德。君主使民众积蓄很多而鬼怪又不能使民众精神错乱,那么德就都在民众中了。所以说:两不相伤,则德交归焉。说的是那个德上下两方面都丰盛而归于民众了。

(4)、国小而不处卑,力少而不畏强,无礼而侮大邻,贪愎而拙交者, 可亡也。

(5)、选自《韩非子·说林下》。人们不懂得满足而加以收敛,这样就会失去其富足的边际。

(6)、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①,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云而过书“举烛”②,举烛,非书意也,燕相受书而说之③,曰:“举烛者,尚明也④,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燕相白王,王大说⑤,国以治,治则治矣,非书意也。今世举学者多似此类。

(7)、古者文王处丰,镐之间,地方百里,行仁义而怀西戎,遂王天下。徐偃王处汉东,地方五百里,行仁义,割地而朝者三十有六国;荆文王恐其害己也,举兵伐徐,遂灭之。故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

(8)、译文:做事情要有一定的原则,既要算计得到的,也要算计失去的

(9)、所谓方,是指人的内心和外表一致,说的和做的相符。所谓廉,是指人能舍生忘死,淡泊物质利益。所谓直,是指人行为一定公正,公正而无偏私。所谓光,是指人的官爵尊荣贵重,衣着华丽鲜亮。现在遵循道德的人,虽然内心和外表都真诚和顺,但并不因此议论困苦堕落的人;虽然能轻财死节,但并不因此侮辱软弱无能的人和耻笑贪利的人;虽然品行端正不偏私结d,但并不因此抛弃行为不端的人和责罚自私自利的人;虽然地位尊贵衣着鲜美,但并不因此藐视卑贱的人和欺侮贫穷的人。

(10)、燕国是治理好了,但这不是信原来的意思。当代的学者,大多数也像这样。

(11)、凡说之务,在知饰所说之所矜而灭其所耻。彼有私急也,必以公义示而强之。其意有下也,然而不能已,说者因为之饰其美而少其不为也。其心有高也,而实不能及,说者为之举其过而见其恶,而多其不行也。有欲矜以智能,则为之举异事之同类者,多为之地,使之资说于我,而佯不知也以资其智。欲内相存之言,则必以美名明之,而微见其合于私利也。欲陈危害之事,则显其毁诽而微见其合于私患也。誉异人与同行者,规异事与同计者。有与同污者,则必以大饰其无伤也;有与同败者,则必以明饰其无失也。彼自多其力,则毋以其难概之也;自勇其断,则无以其谪怒之;自智其计,则毋以其败躬之。大意无所拂悟,辞言无所击摩,然后极骋智辩焉。此道所得,亲近不疑而得尽辞也。伊尹为宰,百里奚为虏,皆所以干其上也。此二人者,皆圣人也;然犹不能无役身以进,如此其污也!今以吾言为宰虏,而可以听用而振世,此非能仕之所耻也。夫旷日离久,而周泽既渥,深计而不疑,引争而不罪,则明割利害以致其功,直指是非以饰其身,以此相持,此说之成也。

(12)、郑人有欲买履者(一些书上写“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duó)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dù)!”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suì)不得履。

(13)、公孙仪相鲁而嗜鱼①,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孙子不受。其弟子谏曰②:“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③,故不受也。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④;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此不必致我鱼⑤,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明于人之为己者不如己之自为也⑥。

(14)、齐宣王派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南郭处士请求给齐宣王吹竽,齐宣王很高兴。官府给他的待遇和那几百人一样。齐宣王死后,他的儿子齐湣王(湣王)继承了王位。齐湣王喜欢听一个一个地独奏,南郭处士就逃跑了。

(15)、有形状的东西,大的必定从小的发展起来;历时经久的事物,成群的必定从单个的积累起来。所以《老子》说:“天下的难事必定开始于简易,天下的大事必定开始于微细。”因此要想控制事物,就要从微细时着手。所以《老子》说:“解决难题要从易处着手,想干大事要从小处着手。”千丈长堤,因为楼蚁营窟而导致溃决;百尺高屋,因为烟囱漏火而导致焚毁。所以说:白圭巡视长堤时堵塞小洞,老人谨防跑火而涂封缝隙,因此白圭没有水灾,老人没有火灾。这些都是谨慎地对待容易的事来避免难事发生,郑重地对待细小的漏洞以避开大锅临头。扁鹊拜见蔡桓公,站了一会儿,扁鹊说:“您有病在表皮上,不治怕会加深。”桓公说:“医生喜欢医治没病的人来作为自己的功劳。”过了十天,扁鹊又拜见桓公说:“您的病到肌肤了,不治就会进一步加深了。”桓侯不理睬。扁鹊走了。桓侯再次表示不高兴。过了十天,扁鹊又拜见桓侯说:“您的病到了肠胃,不治会更加厉害。”桓侯再次不予理睬。扁鹊走了。桓侯再次表示不高兴。过了十天,扁鹊看见桓侯转身就跑,桓侯特意派人问他。扁鹊说:“病在表皮,药物熏敷可以治好;在肌肤,针灸可以治好,在肠胃,清热的汤药可以治好;在骨髓,属于主宰生命之神管辖的范围,没有办法了。现在君主病入骨髓,因此我就不再求见了。”过了五天,桓侯身体疼痛,派人找扁鹊,扁鹊已逃往秦国了。于是桓侯死了。所以良医治病,趁它还在表皮就加以治疗,这都是为了抢在事情细小的时候及早处理。事情的祸福也有刚露苗头的时候,所以圣人能够及早加以处理。

(16)、公孙仪语重心长地告诫弟子说:“正是因为我喜欢吃鱼,才明确拒绝别人送鱼。假如接受别人的鱼,难免就会仰承别人的脸色。仰承别人的脸色办事,将会走上违法的道路,违法就会被罢免相位甚至入狱蹲监,这样一来虽然想吃鱼,未必还会有人无缘无故地送鱼给我,我又失去了俸禄,吃鱼的机会就没有了。如果我不接受别人送的鱼,清清白白做人,堂堂正正为官,就不致于违法而失掉相位,这样我虽然爱吃鱼,还有足够的俸禄,能够长期供给自己吃上多种多样美味可口的鱼。”

(17)、感悟:我们考虑做一件事,通常人都会想如何让成功。却很少有人想到,考虑到失败的因素。但是一旦我们忽略这些可能导致失败的因素,那么可能会有灾难性的后果。其实一旦我们能把失败的因素考虑全了,并且采取措施避免,就接近成功了。

(18)、于是,魏美人毫不戒惕地听从郑袖的话,每次见楚王时,都掩住鼻子。楚王对郑袖说:“新美人来见我,经常掩住鼻子,这是为什么呢?”郑袖故意遮遮掩掩,假装糊涂地回答道:“我也不知道其中的缘故。”楚王丝毫没有意识到郑袖的构陷,不知不觉地落入了郑袖精心设计的圈套,硬要追问个水落石出。郑袖窃喜时机终于等到了,便加油添醋地回答说:“不久前曾经听她说过,不喜欢闻到王的臭味。”楚王一听怒不可遏,大声喝道:“把她的鼻子割下来!”

(19)、卫人嫁其子而教之曰:“必私积聚。为人妇而出,常也。其成居,幸也。”其子因私积聚,其姑以为多私而出之。其子所以反者,倍其所以嫁。其父不自罪于教子非也,而自知其益富。今人臣之处官者皆是类也。

(20)、今之县令,一日身死,子孙累世絜驾,故人重之。是以人之于让也,轻辞古之天子,难去今之县令者,薄厚之实异也。夫山居而谷汲者,媵腊而相遗以水;泽居苦水者,买庸而决窦。故饥岁之春,幼弟不饷;欀岁之秋,疏客必食。

4、《韩非子》翻译与原文

(1)、韩非著有《孤愤》、《五蠹》、《内储说》、《外储说》、《说林》、《说难》等文章,后人收集整理编纂成《韩非子》一书。

(2)、尧之王天下也,茅茨不翦,采椽不斫;粝粢之食,藜之羹;冬日麑裘,夏日葛衣;虽监门之眼养不亏于此矣。禹之王天下也,身执耒函以为民先,股无胈,胫不生毛;虽臣虏之劳不苦于此矣。以是言之,夫古之让天下者,是去监门之养而离臣虏之劳也,故传天下而不足多也。

(3)、出自《韩非子·喻老篇》。认识的困难,不在于看清别人,而在于看清自己。

(4)、译文:宰相一定从基层州部兴起,猛将一定从基层卒伍发端。

(5)、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曰有巢氏。民食果蓏蚌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

(6)、今天的县官,一朝死了,子孙世世代代还可乘车,所以人们看重官职。因此人们对于让位的事,可以轻易辞去古代天子的地位,却难以丢掉现在县令的地位,其原因是利益大小的实际情况不相同。

(7)、战国鲁穆公时,公孙仪做了鲁国丞相。他特别喜欢吃鱼,一国上下能够接近他的人,都争相买来一筐筐活蹦乱跳的应时鲜鱼进献给他。但是,公孙先生一概拒收。他的门徒有些不解,规劝他说:“先生特别喜欢吃鱼,又不肯接受别人的馈赠,这是为什么呢?”

(8)、①公孙仪:复姓公孙,名仪。战国鲁穆公时的丞相。②弟子:门徒(亲受业的高第生称弟子,转相传授不直接受业的普通学生称门生,统称为门徒或诸生)。谏:规劝。③唯:因为。④即:假如。下人之色:指仰承别人的脸色。⑤此:这样。不必:未必,不一定。致:送给,给予。⑥为:帮助,治理。

(9)、且世之所谓贤者,贞信之行也;所谓智者,微妙之言也。微妙之言,上智之所难知也。今为众人法,而以上智之所难知,则民无从识之矣。故糟糠不饱者不务粱肉,短褐不完者不待文绣。夫治世之事,急者不得,则缓者非所务也。今所治之政,民间之事,夫妇所明知者不用,而慕上知之论,则其于治反矣。故微妙之言,非民务也。若夫贤良贞信之行者,必将贵不欺之士;不欺之士者,亦无不欺之术也。布衣相与交,无富厚以相利,无威势以相惧也,故求不欺之士。今人主处制人之势,有一国之厚,重赏严诛,得操其柄,以修明术之所烛,虽有田常、子罕之臣,不敢欺也,奚待于不欺之士?今贞信之士不盈于而境内之官以百数,必任贞信之士,则人不足官。人不足官,则治者寡而乱者众矣。故明主之道,一法而不求智,固术而不慕信,故法不败,而群官无奸诈矣。

(10)、鬼怪使人生病叫做鬼神伤人,人赶跑除掉了鬼怪叫做人伤鬼。民众违犯法令叫做民众伤害君主,君主用刑罚杀戮民众叫做君主伤害民众。民众不违犯法令,那么君主也就不惩处民众;君主不惩罚民众就叫做君主不伤人。所以说:圣人亦不伤民。君主与民众互不相害,而人与鬼神也不相伤,所以说:两不相伤。民众不敢犯法,那么君主对内就不需要用刑罚,对外不从事于贪求民众财物的事业。君主对内不用刑罚,对外不从事贪求民众财物的事业,那民众就生息兴旺了。民众生息兴旺积蓄就会很多。民众生息兴旺而积蓄很多就叫做有德。

(11)、至于圣人却不是这样:牢固建立起自己的取舍标准,即使见到爱好的东西也不会被引诱,不会被引诱就叫做“不拔”;专一不改变自己的性情,即使有能引起欲望的东西,精神也不为所动,精神不为所动这就叫做“不脱”。作子孙的人,实践这个原则来守护宗庙,宗庙的香火不灭就叫做“祭祀不绝”。身体以积累精气为德,家庭以积蓄财物为德,乡国和天下都以获得民众为德。现在修治自身而外物不能扰乱他的精神,所以说:修之真,其德乃真。真,是说守护得很牢固。

(12)、大凡武器和盔甲是防止各种伤害的。重视自己生命的人,即使深入到行伍之中也没有忿怒争斗的心思;没有忿怒争斗之心,那么就用不上武器和盔甲这类救护危害的工具。这里不只是说的处在野外的军队。圣人在世上活动,没有害人的心理,那么就一定没有人危害他;没有人危害他,就不用防备人。所以说:陆行不遇兕虎。走到山里不依靠武装来防备伤害,所以说:入军不备甲兵。远离各种危害,所以说: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不设置防备措施而一定不会被伤害,这是自然之间的固有法则。体验自然的法则,所以说:无死地焉。活动而不会接近死地,这就叫做“善摄生矣”。

(13)、凭借管仲的精明通达和隰朋的智慧,碰到他们所不知道的事,不惜向老马和蚂蚁学习;现在的人带着愚蠢的心却不知道学习有智慧的人的才智,这不也是很大的错误吗?

(14)、失火而取水于海,海水虽多,火必不灭矣,远水不救近火也。

(15)、为了让更多人受益于灵气,百合书院现在学员中招募灵气天使,参与课程运作及开展,具体细则请与我联系

(16)、昔者弥子瑕有宠于卫君。卫国之法:窃驾君车者刖。弥子瑕母病,人间往夜告弥子,弥子矫驾君车以出。君闻而贤之,曰:"教哉!为母之故,亡其刖罪。"异日,与君游于果围,食桃而甘,不尽,以其半啖君。君曰:"爱我哉!亡其口味以啖寡人。"及弥子色衰爱弛,得罪于君,君曰:"是固尝矫驾吾车,又尝啖我以馀桃。"故弥子之行未变于初也,而以前之所以见贤而后获罪者,爱憎之变也。故有爱于主,则智当而加亲;有赠于主,则智不当见罪而加疏。故谏说谈论之士,不可不察爱憎之主而后说焉。

(17)、古者大王处丰、镐之间,地方百里,行仁义而怀西戎,遂王天下。徐偃王处汉东,地方五百里,行仁义,割地而朝者三十有六国。荆文王恐其害己也,举兵伐徐,遂灭之。故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不用于今也。故曰:世异则事异。当舜之时,有苗不服,禹将伐之。舜曰:“不可。上德不厚而行武,非道也。”乃修教三年,执干戚舞,有苗乃服。共工之战,铁铦矩者及乎敌,铠甲不坚者伤乎体。是干戚用于古不用于今也。故曰:事异则备变。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齐将攻鲁,鲁使子贡说之。齐人曰:“子言非不辩也,吾所欲者土地也,非斯言所谓也。”遂举兵伐鲁,去门十里以为界。故偃王仁义而徐亡,子贡辩智而鲁削。以是言之,夫仁义辩智,非所以持国也。去偃王之仁,息子贡之智,循徐、鲁之力使敌万乘,则齐、荆之欲不得行于二国矣。

(18)、中国历史通俗演义·第五部:唐史演义(共100回)

(19)、郢人有遗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云而过书举烛。举烛,非书意也,燕相受书而说之,曰:“举烛者,尚明也,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燕相白王,王大说,国以治。治则治矣,非书意也。今世举学者多似此类。

(20)、感悟:千里大堤,狂风巨浪未能移其毫厘,可谓牢不可破。然而蝼蚁入侵,日削月割,大堤最终倒塌。细节性的问题往往会成为致命的问题,对待事物不能忽视细节,微小的事物一旦被忽略就会由小引大,终会造成无可挽回的后果。

5、韩非子 解读

(1)、假如燕王对内憎恨本国民众,对外喜爱鲁国人,那么燕人就不为他所用,鲁人也不会依附他。燕人被憎恨,就不能尽力来求得功劳;鲁人被喜爱,但不能冒死罪去亲近别国君主。如果这样,臣子就成了缝隙一样的隐患,君主就会陷于孤立。用成了隐患的臣子去侍奉孤立的君主,这就叫危险。

(2)、《终极灵气》(《轻而易举能量丰盛》)火爆开课中!

(3)、楚人有卖盾与矛者,先誉其盾之坚,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俄而又誉其矛之利,曰:“吾矛之利,万物莫不陷也。”市人诘之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众皆笑之。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为名不可两立也。

(4)、译文:权柄在手就是所说的重,不离本位就是所说的静。持重者能够控御轻浮者,宁静者能够克制急躁莽撞。

(5)、因此圣人不被五色所引诱,不沉溺于音乐;英明的君主轻视珍贵的玩物而抛弃过分华丽的东西。人没有长羽毛,不穿衣就不能御寒;上不与天相连而下不粘着于地,以肠胃为生存的根本,不吃东西就不能存活;因此就不能免除贪图得利的心思。贪图利益的心思不除掉,这是他身上的忧患。所以圣人穿衣只要能御寒就行,吃东西只求填饱肚子,这样就没有忧患了。一般的人则不是这样,大到做了诸侯,小到储备有千金的资本,他的想要贪求利益的欲念还不能除掉。犯有轻罪的苦役有时可以免罪,犯有死罪的人有时可遇赦得活。现在那些不知足的人的忧虑一辈子也没法解除。所以说:祸莫大于不知足。

(6)、德是内部所具有的。得是从外部获取的。《老子》“上德不德”这句话,是说具有上德的人的精神不游离自身。精神不外露,自身就能保全。自身能够保全,也就叫做“德”。“德”即得到自身。凡是德,都是以无为来积聚,以无欲来成就,以不思虑来得到安定,以不使用来得到巩固的。如果有为、有欲,德就无所归宿;德无所归宿,就不完整了。如果使用了,思虑了,德就不能牢固;不牢固,就没有功效;没有功效是由于自以为有德。自以为有德,就没有德;不自以为有德,就保全了德。所以《老子》说:“上德不自以为有德,因此才有德。”

(7)、①奸利小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可以不择一切手段。

(8)、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齐将攻鲁,鲁使子贡说之。齐人曰:“子言非不辩也,吾所欲者土地也,非斯言所谓也。”遂举兵伐鲁,去门十里以为界。故偃王仁义而徐亡,子贡辩智面鲁削。

(9)、(本故事节选自《韩非子?说林下第二十三》)

(10)、像南郭处士这样不学无术靠蒙骗混饭吃的人,骗得了一时,骗不了一世。假的就是假的,最终会因逃不过实践的检验而被揭穿伪装。我们想要成功,唯一的办法就是勤奋学习,只有练就一身真本领,才能抵挡住一切困难、挫折和考验。

(11)、①酤(gū)酒:卖酒。②升:量酒的器具。为:酿造。③怪其故:对这种料想不到的事情感到奇怪。④问其所知:向有学问的人请教。闾(lǘ):邻里。⑤挈(qiè):用手提着。瓮:盛酒浆的坛。⑥迓(yà):《尔雅》:迓,迎也。即冲着。龁(hé):咬。⑦明:帮助开导。⑧蔽胁:蒙蔽控制。

(12)、不敢走在天下人的前面,事情就没有做不好的,功业就没有不能成就的,而他的议论一定超过世上的人,想要不处在重要职位上,这可能吗?处在重要职位就叫做办事的首领。因为这个缘故就说: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事长。

(13)、赵襄主学御于王子于期,俄而与于期逐,三易马而三后。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进速致远。今君后则欲逮臣,先则恐逮于臣。夫诱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上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后也。"

(14)、虞庆是春秋时期有名的辩士,能言善道是出了名的,据说他能把黄河说得倒流,凋谢的花儿说得再盛开,如果他生活在现在的年代,估计会成为一名有大作为的律师。

(15)、人的生命从生下来开始从死亡时结束。开始叫做“出”,结束叫做“入”。所以说:“出就是出生,而入就是死亡。”人的身体有三百六十个关节,四肢、九窍,这是人的重要部件。四肢和九窍的总数为这十三个部件的一动一静都属于生的范围。属于生的范围就叫做“生之徒”,所以说:生之徒,十有三。等到人死后,这十三个部件都反过来属于死亡一边,死亡之类的部件也有十三个,所以说:生之徒十有死之徒十有三。

(16)、公孙仪相鲁而嗜鱼①,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孙子不受。其弟子谏曰②:“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③,故不受也。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④;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此不必致我鱼⑤,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明于人之为己者不如己之自为也⑥。

(17)、翻译:楚国的都城有人给燕国的相国写了一封信,他是在夜里写的,写时光线不够亮,便吩咐捧蜡烛的人说:“举烛!”说着,便随手在信上写上了“举烛”两个字。其实,“举烛”这两个字并不是信里要说的旨意。

(18)、目失镜,则无以正须眉;身失道,则无以知迷惑。

(19)、虞庆靠着能言善辩,很快地受到当时的赵王的赏识,当了赵国的大官。升了官发了财,虞庆就想着把自己的旧房子推倒了新建一所新房子。于是,他找来一群能工巧匠来帮他做房子。有一天,虞庆到新房子的工地去看新房子做得怎么样了,当他看到新房子的框架已经建起来了,但是虞庆嫌做得太高了,就跟工匠说:"屋顶做得太高了。"工匠跟虞庆说:"因为木头还没有干透,容易弯曲,而灰浆是湿的,潮湿的灰浆是重的,用没干透的木头来承担重的灰浆,木头就更容易弯曲了,房子会容易坏掉的。"虞庆说:"错!椽子干了就会伸直,而泥巴干了就会变轻。如果椽子和泥确实是能够变干,一天一天泥土变轻木头变干,即使时间久了,房子也不会倒塌的,你就按我说的做,错不了。"木匠听了,虽然觉得好象不大妥当,但是也找不到可以反驳虞庆的话,只好拿没干透的木头做椽子,做好了房子。

(20)、天下太平,没有急难祸患,就叫做静。传递紧急公文的车马都不用了,所以《老子》说:“歇下奔马,用来运肥耕田。”天下不太平,战争频凡,相互防备着,几年都不能停止,将士的盔甲上都长出了虱子,燕雀在军帐上都筑起了窝,而军队仍不能返回。所以《老子》说:“战马在郊外产下马驹。”

(1)、由于郑袖事先曾经告诫侍卫说:“楚王如果有什么命令,必当立即执行。”所以,未等楚王息怒,侍卫顺势挥刀,便把美人的鼻子割掉了。

(2)、韩非生活于战国末期,这时期经历了春秋以来约300年的战争动乱局面,结束了奴隶制的统治,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已经巩固,封建主义的上层建筑也初步确立。要求出现一个统一的安定发展的政治局势,成为全国人民一致的愿望。

(3)、人没有不希望富贵长寿的,但却无人能避免贫贱死亡夭折的灾祸。心里想要富贵健康长寿,但现在却贫贱夭折而死,这说明不能达到他想要得到的。凡是失掉他所要走的路而胡乱行走就叫做“迷”,“迷”就不能达到他所要达到的地方。现在一般的人不能到达他们所想要到达的目的地,所以叫“迷”。一般的人不能达到他们所要达到目的,从开天辟地以来直到如今都是这样。所以说:人之迷也,其日故以久矣。

(4)、在事物出现之前就行动、在事理表现出之前就判断叫做前识。前识,是没有根据而主观臆测。凭什么这样断言呢?詹何在屋里坐,弟子在旁边侍候,有牛在门外鸣叫。弟子说:正在叫的是一头黑牛,蹄子是白色的。詹何说:这是一头黑牛,白色在它的角上。让人去看,果然是一头黑牛用白布缠着它的角。用詹子的道术,来扰乱众人的心,华而不实且太劳神费心了!所以说:前识只是道的外在文饰。如果试着抛弃詹何的智慧明察,而派一个五尺高的小孩去察看一下,也可以知道那是一头黑牛用白布裹着角。所以凭詹子的明察,劳心伤神,而后不过得到与五尺高的无知小孩相同的功效,因此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

(5)、凭借你们的专长,跑到用不着你的国家里去,要想不穷困,怎么可能?”。鲁国人就反问他说:“到了不用我们专长的地方,我们可以引导他们穿鞋戴帽,它们的用途的更广泛,我们怎么会贫穷呢?”

(6)、读后感:能言善辩的人都能靠自己的说辞说服别人,可是有时候说服了别人的道理,不一定能行得通。

(7)、听别人说:“办事不出差错,就是尧也做不到。”而社会从没有平安无事的时候,做君主的不肯放手赏给臣下爵禄和富贵,就不能解救危亡的国家。所以明君鼓励廉耻之心,提倡仁义之举。过去介子推没有爵禄,凭着“义”追随晋文公出亡;途中饥饿难忍,又凭着“仁”割下身上的肉给晋文公吃,所以君主铭记他的德行,书上著录他的名字。君主乐于使臣下为公尽力,而苦于他们为私夺权;臣子安于量才录用,而苦于身兼二职。所以明君除去君臣苦恼的事,设立君臣快乐的事。君臣的利益,没有比这更深远的了。不考察大臣私下的活动,轻率地考虑重大的事情,过重地处罚犯轻罪的人,长期怨恨臣下的小错,经常侮弄臣下来取得一时的愉快,频繁地用恩惠来补偿给人造成的灾难,这就像砍断手臂而接上玉一样,所以天下有君位被篡的祸患。

(8)、译文:泰山不以自我的好恶来选取土石,因此成就了它自身的高大;江海不分大小来容纳河流,因此成就了它的广博。

(9)、鲁国有个人自己擅长编织鞋子,妻子擅长编织白绢,但是想搬到越国去。有人对他说:“你搬到越国去必定会没有出路。”鲁国人问:“为什么呢?”这个人回答说:“麻鞋是为了(人们)穿它(走路的),但是越国人光脚走路;白绢(做成帽子)是为了(人们)戴它,但是越国人披散着头发。

(10)、《花开富贵·道德经》(又名《奇迹道德经》)——这是一个将延续千年以上的课程......课程可能开10年,可能20年,可能40年,可能80年....可能200年.....这是一个将延续千年以上的课程......课程的影响将惠及父母,子孙......(详见今天最后一篇文章)

(11)、韩非阐述的依法用人的原则,首先是要“循天顺人而明赏罚”,主要包括“使士不兼官”,即使官吏的职责明确而奠定赏罚分明的基础,依法术而去“心治”、依规矩而去臆度;其次是要“立可为之赏,设可避之罚”,赏罚要有可操作性,赏罚实行的结果是要使“上下之恩结”,而不是君“独立”而“臣叛主”;再者,依法用人就要严格遵循法制,“有赏罚而无喜怒”,这样才能“君高枕而臣乐业,道蔽天地,德极万世矣“。

(12)、尧之王天下也,茅茨不翦,采椽不斫;粝粢之食,藜之羹;冬日麑裘,夏日葛衣;虽监门之眼养不亏于此矣。禹之王天下也,身执耒函以为民先,股无胈,胫不生毛;虽臣虏之劳不苦于此矣。以是言之,夫古之让天下者,是去监门之养而离臣虏之劳也,故传天下而不足多也。

(13)、民之政计,皆就安利如辟危穷。今为之攻战,进则死于敌,退则死于诛,则危矣。弃私家之事而必汗马之劳,家困而上弗论,则穷矣。穷危之所在也,民安得勿避?故事私门而完解舍,解舍完则远战,远战则安。行货赂而袭当涂者则求得,求得则私安,私安则利之所在,安得勿就?是以公民少而私人众矣。

(14)、这两个比喻说明,互相矛盾和敌对的学说,不能兼收并蓄,不能同时用来治理国家。后世形成“冰炭不相容”的成语,用来形容两种事物完全对立,矛盾尖锐,有你无我,不可并存。

(15)、(感悟)出自《韩非子·五蠹》篇。贾指的是经商,做买卖。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袖子长了好跳舞,钱财多了好经商。

(16)、战国鲁穆公时,公孙仪做了鲁国丞相。他特别喜欢吃鱼,一国上下能够接近他的人,都争相买来一筐筐活蹦乱跳的应时鲜鱼进献给他。但是,公孙先生一概拒收。他的门徒有些不解,规劝他说:“先生特别喜欢吃鱼,又不肯接受别人的馈赠,这是为什么呢?”

(17)、全书由五十五篇独立的论文集辑而成,里面的典故大都出自韩非,除个别文章外,篇名均表示该文主旨。其学说的核心是以君主专制为基础的法、术、势结合思想,秉持进化论的历史观,主张极端的功利主义,认为人与人之间只有利害而没有仁爱,强调以法治国,以利用人。

(18)、卫女听信了父亲的话,便私下积聚钱财。她的婆母毕竟更为老练,很快就掌握了卫女私下聚敛钱财的证据。虽然婆母也知道这类事情是一种普遍现象,只是觉得卫女积的太多了,因而把她赶回娘家。

(19)、楚国的郢都有一个人要写信给燕国的宰相。晚上写信,因为照明的火炬不亮,于是对拿火炬的侍从说:“把烛火举高点。”一边说一边错误地在信上写“举烛”两字。但举烛并非这封信的本意。燕国的宰相收到信十分高兴,说:“举烛就是崇尚光明,崇尚光明,就是要任用德才兼备的贤人。”燕国的宰相向燕王禀告了任贤的道理,燕王十分高兴,国家因此大治。

(20)、如果有人在夏朝还在树上架木筑巢,还钻木取火,一定会被鲧、禹耻笑了;如果有人在商朝还尽全力去疏导河流,一定会被商汤、周武王耻笑了。这样说来,那末如果有人在今天还赞美尧、舜、汤、武、禹的政治措施,一定会被新的圣人耻笑了。

(1)、①公孙仪:复姓公孙,名仪。战国鲁穆公时的丞相。②弟子:门徒(亲受业的高第生称弟子,转相传授不直接受业的普通学生称门生,统称为门徒或诸生)。谏:规劝。③唯:因为。④即:假如。下人之色:指仰承别人的脸色。⑤此:这样。不必:未必,不一定。致:送给,给予。⑥为:帮助,治理。

(2)、圣人爱惜他的精神而看重置身宁静。不爱惜精神、不看重居于宁静之处,这里面的危害比犀牛和老虎的危害还大。犀牛和老虎的活动有一定的地域,它们是动是静有一定的时间。避开它们活动的区域,弄清其活动时间,就可以免除它们的危害。人们只知道犀牛和老虎有爪牙和头角,而不知道世上万物都有爪牙和头角,所以就不能避免万物的伤害。

(3)、夫事以密成,语以泄败。未必其身泄之也,而语及所匿之事,如此者身危。彼显有所出事,而乃以成他故,说者不徒知所出而已矣,又知其所以为,如此者身危。夫异事而当,知者揣之外而得之,事泄于外,必以为己也,如此者身危。周泽未渥也,而语极知,说行而有功,则德忘;说不行而有败,则见疑,如此者身危。贵人有过端,而说者明言礼义以挑其恶,如此者身危。贵人或得计而欲自以为功,说者与知焉,如此者身危。强以其所不能为,止以其所不能已,如此者身危。故与之论大人,则以为间己矣;与之论细人,则以为卖重。论其所爱,则以为借资;论其所憎,则以为尝己也,径省其说,则以为不智而拙之;米盐博辩,则以为多而交之。略事陈意,则曰怯懦而不尽;虑事广肆,则曰草野而倨侮。此说之难,不可不知也。

(4)、历史上最有故事的名将:这30个成语都与他有关

(5)、古者苍颉之作书也,自环者谓之私,背私谓之公,公私之相背也,乃苍颉固以知之矣。今以为同利者,不察之患也,然则为匹夫计者,莫如修行义而习文学。行义修则见信,见信则受事;文学习则为明师,为明师则显荣:此匹夫之美也。然则无功而受事,无爵而显荣,为有政如此,则国必乱,主必危矣。故不相容之事,不两立也。斩敌者受赏,而高慈惠之行;拔城者受爵禄,而信廉爱之说;坚甲厉兵以备难,而美荐绅之饰;富国以农,距敌恃卒,而贵文学之士;废敬上畏法之民,而养游侠私剑之属。举行如此,治强不可得也。国平养儒侠,难至用介士,所利非所用,所用非所利。是故服事者简其业,而于游学者日众,是世之所以乱也。

(6)、这是一篇阐述法家用人原则的文章,它的核心就是要依法用人。

(7)、感悟:纵观诸子百家,不只儒家讲“诚”,各家都非常重视“诚”。所谓“诚”首先要做到不自欺,其次才是真诚对待别人。

(8)、某一些前朝的经济学家,在没有实践的情况下乱开药方,这叫蠢。

(9)、假如迷失路径的人肯听从熟悉情况的人的意见并向懂得的人请教,就不会成为迷路的人了。现在一般人之所以想要成功反而成为了失败者,是由于他们不懂得事物的法则,而又不肯向懂得的人请教和听从能干的人的意见。一般的人不肯请教懂得的人和听从能干的人,而圣人硬要拿他们惹出的祸乱之事来责备他们,他们就会怨恨。一般的人人数多而圣人人数少,人数少的胜不过人数多的,这是必然的道理。如果一举一动都和天下的人作对,那就不是保全身体和长寿的办法,因此圣人用遵循法则引导人们。所以说:方正,却不割伤人;有棱角,却不刺伤人;正直,却不放纵;有光采,却不炫人眼目。

(10)、中古之世,天下大水,而鲧禹决渎。近古之世,桀纣动乱,而汤武征伐。今有构木钻燧于夏后氏之世者,必为鲧禹笑矣;有决渎于殷周之世者,必为汤武笑矣。然则今有美尧、舜、汤、武、禹之道于当今之世者,必为新圣笑矣。

(11)、齐人赶快上前禀告说:“海大鱼。”然后转身就走。靖郭君对这三个字,却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赶忙说:“客人请等一等,留下把话说完吧!”齐人说:“卑微的小臣,不敢把自己的生死当儿戏啊!”靖郭君说:“不要走,继续说吧!”

(12)、管仲、隰朋跟随齐桓公去讨伐孤竹国,春季出征冬季返回,迷失了道路。管仲说:“可以利用老马的才智。”于是(管仲和隰朋)放开老马跟随着它,终于找到了路。

(13)、今之县令,一日身死,子孙累世絜驾,故人重之。是以人之于让也,轻辞古之天子,难去今之县令者,薄厚之实异也。夫山居而谷汲者,媵腊而相遗以水;泽居苦水者,买庸而决窦。故饥岁之春,幼弟不饷;欀岁之秋,疏客必食。

(14)、违法就会免除相位:相位一免,虽然想吃鱼,谁还会给,不接受别人送的鱼,而不致被免除相位,又能长久自给自足。公孙仪懂得依靠别人不如依靠自己,懂得靠别人为自己不如自己为自己。

(15)、长达一千里的堤坝,常常会被一个蚂蚁洞弄决堤。

(16)、礼是内心情感的表现,文彩是内在本质的修饰。君子只要内在情感而不要外在表现,喜欢内在本质而厌恶外在文饰。如果依靠外在的表现而评论内在的情感,那么这种情感就是不好的;需要等待外在的文饰而讨论内在本质,那么这种本质一定是虚弱的。凭什么这样说呢?和氏之璧,不用五彩来装饰;隋侯之珠,不用白银和黄金来装饰。它们二者的内在本质美到了极致,其他物质都不配来装饰它们。一件事物要等待其他东西来装饰以后才流行,它的本质肯定不美。因此父亲和儿子之间,使用的礼仪就很质朴而不拘形式,所以说礼是淡薄的。

(17)、感悟:这是一个寓言故事。边塞有一位精通术数的人。他家的马自己跑到胡人那里去了,大家都来安慰他。这个老人说:“这怎么就知道不是一件好事呢?”过了几个月,他家的马带领着胡人的骏马回来了,大家都祝贺他。这个老人说:“这怎么就知道不是一个祸患呢?”家里多了匹良马,他的儿子又喜欢骑马,有一次从马上摔下来折断了大腿。大家都安慰他,这个老人又说:“这怎么就知道不是一件好事呢?”过了一年,胡人大举侵入边塞,青壮年男子都拿起弓箭参战,靠近边塞的人绝大部分都因战争而死去。唯独他的儿子因为腿摔断了的缘故免于征战,父子得以保全性命。

(18)、古代能顾全大体的人:瞭望天地,观察江海,顺应山谷的起伏、日月照耀、四时变化、云层分布、风向变化的自然法则;不以智巧烦扰心境,不以私利拖累自身;把国家治理的效果寄托在法术上,把事物的是非寄托在赏罚上,把物体的轻重寄托在权衡上;不违背自然的法则,不伤害人的本性;不吹毛求疵,不洗垢索瘢;不偏向到法的外面,也不偏向到法的里面;

(19)、根据事物固有的法则来办事,没有不成功的。没有不能成就的事业,往大的方面讲就能成就天子的权势,而从小的方面说则很容易取得卿相将军的赏赐与爵禄。抛弃事物的内在法则而轻举妄动,即使上有天子诸侯的尊贵权势,下有猗顿、陶朱、卜祝的财富,还是会失去他的人民丧失他的财产。一般的人之所以轻易地违背道理而轻举妄动,是由于不懂得祸福转化的道理。

(20)、子夏碰到了曾子,曾子说:“你怎么胖了?”子夏回答说:“思想斗争胜利了,所以胖了。”曾子说:“这话怎么讲?”子夏说:“我在家里学习先王的道理,总会非常敬仰,出门后看见富贵的乐事又总会十分羡慕,这两种情绪在心里发生了斗争,弄不清谁胜谁负,所以瘦了。现在先王的道理终于取胜了,所以胖了。”因此立志的困难,不在于胜过别人,而在于战胜自己。所以《老子》说:“能够战胜自我,就叫做强。”

(1)、太山不立好恶,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小助,故能成其富。

(2)、①靖郭君:本名田婴,战国时齐国宗室大臣。田婴是齐威王的小儿子、齐宣王庶母所生的弟弟,田文(孟尝君)之父。齐湣王即位三年时,赐封田婴于薛邑,故称薛公,号靖郭君。城薛:城:动词,筑城。薛:春秋时诸侯国国名。战国时为齐所灭。地在今山东省滕州南。滕州市有“薛国古城”。②谒(yè)者:泛指传达通报的奴仆。③请者:拜访的人。三言:三个字。益:多。有于此:有,等候,等待。④亡:通“毋”。可译为“不”、“不要”。更:连续,接续。⑤荡:平坦。⑥阴:《释名》阴,荫也。荫庇。⑦隆:本义:高。隆,丰大也。—《说文》。⑧辍(chuò):中止,撤销,舍弃。

(3)、(感悟)出自《韩非子·五蠡》篇。常可就是长久被人们认可的成规惯例。这两句话的意思是:圣人不期望照搬古法,不死守陈规旧俗,而是根据当前社会的实际情况,进而制定相应的政治措施。

(4)、今人有五子不为多,子又有五子,大父未死而有二十五孙。是以人民众而财货寡,事力劳而供养薄,故民争。虽倍赏累罚而不免于乱。

(5)、选自《韩非子·安危》。在狂奔的车子上,是不会有像孔子一样的智者,在倾覆的船只中,也不会有伯夷一样的人物。只有在安定的时候,才会出现智慧和清廉的人,在危乱的时候,那些卑鄙的小人便会蜂拥而起。

(6)、楚庄王想攻打越国,杜子进谏说:“大王攻打越国,为的什么?”楚王说:“越国政乱兵弱。”杜子说:“愚臣很为此事担忧。智慧好比眼睛,能看见百步以外的东西,却不能看见自己的眼睫毛。大王您的军队曾被秦、晋打败,丧失了数百里的土地,这是兵弱;庄{足乔}在境内造反,官府却不能加以禁止,这是政乱。大王兵弱政乱,并不在越国之下,反而想去攻打越国,这就是智慧如同眼睛,见远不见近啊。”庄王就停止了行动。所以了解事物的困难,不在于看清别人,而在于看清自己。所以《老子》说:“能自己认识自己就叫做明。”

上一篇精选庄子的重要思想是什么66句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