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句子网

精选曾国藩教育子女的家训109句

曾国藩教育子女的名言

1、曾国藩教育子女的名言是什么

(1)、2好胜人者,必无胜人处,能胜人,自不居胜。

(2)、凡天下事,虑之贵,详行之贵,力谋之贵,众断之贵独。——曾国藩

(3)、再看看曾国藩的功名路。曾国藩小时候是个笨小孩,据说记性奇差,相传有天夜读,把一段文章反复读了若干遍,还是记不住,连躲在暗处的小偷都忍不住了,说:“连我都记住了,怎么你还没记住呢。”

(4)、“教子孙两条正路”,两条正路是什么呢?“宜耕宜读”。“耕”是种地,种地是为了吃饭,这里泛指靠自己的双手获得劳动果实。“读”,当然是读书,读书是为了修身养性,让子孙不愚。这就是耕读传家,耕地的同时,不忘读书,保证后来不会种一辈子地。

(5)、梁启超说有两种孩子气,一种是任性、耍小孩子脾气;另一种就是我们说的童心童趣。

(6)、饮食先让长者;兄弟互相助,留钱做什么:一戒是(晚)起

(7)、要培养孩子坚强的意志力,家长应利用生活中的一些自然情景,让孩子有勇气面对困难,积极克服困难,这才是真正有效的挫折教育。

(8)、勤于治学。除了“俭”,曾国藩对子女的另一条要求是“勤”。曾国藩坚持给子女写信,为他们批改诗文,探讨学业和生活中的种种问题。他写信给儿子曾纪泽,要他每天起床后,衣服要穿戴整齐,先向伯、叔问安,然后把所有房子打扫一遍再坐下来读书,每天要练1000个字。

(9)、梁启超“一家三院士”,但子女的成绩不好时,他说的最多的是安慰、劝解的话。

(10)、 如果您有好的文章请推荐给我们。我们将有选择的在本公众平台分享,使更多的人享受到好文章。感恩您!请发送至邮箱“2986395073@qq.com”。

(11)、打仗不慌不忙,先求稳当,次求变化;办事无声息,既要老到,又要精明。

(12)、当女儿梁思庄刚到国外学习,一时无法适应,梁启超在信中写道:

(13)、他怕自己离家后,女儿媳妇们不能切实执行,于是又在功课后写上一段话:“吾家男子于看读写作四字缺一不可,妇女于衣食粗细四字缺一不可。吾已教训数年,总未做出一定规矩。吾即将北上剿捻,特定此日课,请夫人督促,亲自验功。食则每日验一次,衣事则三日验一次,粗工则每月验一次。”

(14)、家败离不得个奢字,人败离不得个逸字,讨人嫌离不得个骄字。

(15)、都说曾国藩在十一条条家规说出了他整个教育的精髓。然而在11条家规中说到了,对待学习要艰苦奋斗,不要爱慕虚荣,并且在选择自己工作的时候,一定要以国家的利益为重,要淡泊名利,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自律自免,要尊敬师长和要帮助别人等等,这些内容都是非常有含金量的。并且值得现在的父母学习,然后教育孩子的。

(16)、但他却教育子女,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庶可以成大器;若沾染富贵气习,则难望有成。

(17)、“我晚上在院子里徘徊,对着月亮想你们,也在这里唱起来,你们听见没有?”

(18)、朋友们说他是“开孩子们的玩笑”,宋嘉树则回答:

(19)、梁启超“一家三院士”,但子女的成绩不好时,他说的最多的是安慰、劝解的话。反观现在的家长,一味给子女报各类辅导班,灌输各种知识和技能,有时反而适得其反,反而无法真正掌握要领。

(20)、“能做成一部审美的游记也算得中国空前的著述。况且你们是蜜月快游,可以把许多温馨芳洁的爱感,进溢在字里行间,用点心去做,可以极有价值的作品。”

2、曾国藩教育子女的家训

(1)、训曰:朱子云:「人作不好的事,心却不安,此是良心。但被私欲锢蔽,虽有端倪,无力争得出。须是着力与他战,不可输与他。知得此事不好,立定脚跟硬地行,从好路去,待得熟时,私欲自住不得。」此一节语乃人立心之最要处。良心能胜私欲,为圣为贤,皆此路也。欲立身心者,当详究斯言。

(2)、无故而怨天,则天必不许;无故而尤人,则人必不服

(3)、10凡将举事,必先平意清神,清神意平,物乃可正。

(4)、人类有两件事情最难:一是如何“统治”他人;另一个是如何“教育”他人。

(5)、育人先正己,父母的言行是孩子的榜样,好的家教与门风,给孩子良好的成长环境,才能让孩子有所为,走入社会才能有大作为。

(6)、父母要给予孩子自由成长的空间,对错误的方向给予引导,对于正确的方向给予鼓励。

(7)、训曰:从来有生知、有学知、有困知,及其成功,则一未有。下学既久,而不可以上达者,但功夫不可躐等而进,尤不可半途而废。《书》云:「为山九仞,功亏一篑。」正为半途而废者惜也。

(8)、我当然也不甘心成为一个碌碌无为的平庸之人,但近些年来我看尽了很多世事变迁,觉得一心向平实处用功才是最好的。

(9)、“我晚上在院子里徘徊,对着月亮想你们,也在这里唱起来,你们听见没有?”

(10)、可见王阳明和曾国藩都把谦虚戒傲列为品格修养的头等大事,只要不傲慢,其他良好品格就会随之而来。不傲是做人的基础。

(11)、事业型父母必须有一个人在家里陪伴孩子,或者为孩子聘请家庭教师。

(12)、因为太宗也好、玄宗也罢,他们是用皇威龙尊在威慑臣子,让他们不得不吃下擦了汤汁的饼子,但是皇上为什么不想想,臣子和儿子为什么要用饼去擦手呢?是唐朝皇宫宴席上没有人侍候他们洗手,还是太监宫女很没有眼色不知道该给主子们递手巾吗?是他们心底的不在乎、不珍惜,所以便自然而然的一种下意识的行为。

(13)、人人料必胜者,中即伏败机,人人料必挫者,中即伏生机。

(14)、对孩子来说,生活就是一所学校,一草一木都可以成为研究探索的对象。

(15)、一个简单的动作,不需要长篇大论,甚至一语不发,便让孩子理解了“粒粒皆辛苦”的道理。

(16)、凡与人交际,当求其诚信之素孚;求其协助,当量其力量所能为

(17)、家长养成合理的行为习惯并留心使孩子学着去做。

(18)、 以俭持家。曾国藩一直要求家人生活俭朴,远离奢华。他在京城见到世家子弟一味奢侈腐化,挥霍无度,便不让子女来京居住。他的原配夫人一直带领子女住在乡下老家,门外不许挂“相府”、“侯府”的匾。曾国藩要求“以廉率属,以俭持家,誓不以军中一钱寄家用。”夫人在家手无余钱,亲自下厨、纺织。

(19)、一百年前的曾国藩不仅教子严格,对于女儿的管教也很严苛。有一年,小女儿随母亲来到两江总督府探望父亲,第一次进入总督府,小女儿认为不能太过寒酸,所以便穿上了一件蓝色的绸布夹袄和一条带花边的绿色裤子。

(20)、“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全家一个德行!”

3、曾国藩十六字家训

(1)、“考试纵使不及格,也不要紧,千万别要着急,……你们弟兄姊妹个个都能勤学向上,我对于你们功课绝不责备,却是因为赶课太过,闹出病来,倒令我不放心了。”

(2)、1受挫受辱之时,务须咬牙励志,蓄其气而长其智。

(3)、吾不知所谓善,但使人感者即善也。吾不知所谓恶,但使人恨者即恶也。

(4)、曾国藩所说的“不严则子弟之习气,日就佚惰”这种现象,在大户人家,尤其是富贵人家,确实特别多,这些人家的子弟可以说吃穿不愁,想做的事情几乎没有做不到的,自然就为所欲为了,这样的话,带来的流弊不可胜数,一个家族就被这些人给败掉了。

(5)、在孩子干的事情中,不断寻找值得赞许的地方。

(6)、我觉得这句最好,虽然译出来跟你说的意思不全吻合,但这句才是精髓。

(7)、“天下事业无所谓大小,只要在自己的责任内,尽自己力量做去,便是第一等人物。”

(8)、闻善言则拜,告有过则喜,有圣贤之气象。坐密室如通衢,驭寸心如六马,可以免过。心不清则无以见道,志不确则无以立功。

(9)、“凡做学问总要‘猛火熬’和‘慢火炖’两种工作循环交互着用去。在慢火炖的时候才能令所熬的起消化作用融洽而实有诸己。思成你已经熬过三年了,这一年正该用火炖的功夫。

(10)、居家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增广贤文》)

(11)、他扩大了孩子们的志趣,他常常给孩子们讲述他的冒险经历,告诉他们:对有胆识的人来说,天下无难事。其结果,他的几个孩子个个精力旺盛,富有创新精神。

(12)、居心平,然后可历世路之险。盘根错节,可以验我之才;波流风靡,可以验我之操;艰难险阻,可以验我之思;震撼折衡,可以验我之力;含垢忍辱,可以验我之操。

(13)、莅事以明字为第一要义。明有曰高明,曰精明。

(14)、训曰:朱子云:「读书须读到不忍舍处,方是得书真味。若读之数过,略晓其义即厌之,欲别求书者,则是于此一卷书犹未得趣也。」此言极是。朕自幼亦尝发愤读书看书,当其读某一经之时,固讲论而切记之。年来翻阅其中,复有宜详解者。朱子斯言,凡读书者皆宜知之。

(15)、不轻进人,即异日不轻退人之本;不妄亲人,即异日不妄疏人之本

(16)、家长养成合理的行为习惯并留心使孩子学着去做。

(17)、我们希望自己多一些付出,孩子便少经历一些坎坷,成长地更为顺利。然而,有的时候想法和结果往往是相悖的,付出的越多,考虑的越周详,孩子成长的空间反而受到了限制,能力也在家长的“过度保护”下弱化了。对照曾国藩的那句育子名言:“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与寒士相同,庶几便可成大器。”

(18)、一曰慎独而心安。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养心之难,又在慎独。能慎独,册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人无一内愧之事,则天君泰然。此心常快足宽平,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乐之方,守身之先务也。

(19)、与一般要在子女面前树立绝对权威的“中国式家长”不同,梁启超虽然也会对儿女进行教育、指导,但一向习惯于朋友般的语气。

(20)、“能做成一部审美的游记也算得中国空前的著述。况且你们是蜜月快游,可以把许多温馨芳洁的爱感,进溢在字里行间,用点心去做,可以是极有价值的作品。”

4、曾国藩教育子女的名言子若强于我

(1)、苟能发奋自立,负薪牧冢皆可读书;不能发愤自立,即清静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何必择地?何必择时?

(2)、打骂不能解决孩子的教育问题,只能宣泄父母的急躁情绪。

(3)、盛时常作衰时想,上场当念下场时凡事非气不举,非刚不济

(4)、在调任外埠的时候,曾国藩曾亲自为儿媳妇和女儿们订了一个功课表,分为四事。

(5)、父母不可能陪伴孩子一辈子,所以必须从小培养孩子的社会意识和独立的意识。

(6)、读书。“读书可变化气质”。“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吾不望代代得富贵,但愿代代有秀才”。必须读书,惟此惟大。

(7)、1凡办大事,以识为主,以才为辅;凡成大事,人谋居半,天意居半。

(8)、曾家虽有下人,但是曾国藩鼓励子女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曾国藩多次告诫孩子,在家里自己可以做的事情就不要总是使唤下人做,像添茶倒水这种事情可以自己来就自己来。要去某些地方办事,如果路程不远就走路去,不要坐轿子。他对自己的大儿子要求更加严格,要求他每天都要早起,起来的第一件事情是将庭院打扫一遍,然后再坐下来练字。

(9)、10世间极占地位的,是读书一著。然读书占地位,在人品上,不在势位上。

(10)、治*总须脚踏实地,克勤小物,乃可日起而有功

(11)、以举世皆可信者,终君子也。以举世皆可疑者,终小人也。

(12)、影响一代人的《三国演义》连环画,又出山了!

(13)、孩子的祖父母可能只有一些有限的教育经验,而这些有限的教育经验又因为祖父母的溺爱和放纵而派不上用场。

(14)、所有纨绔子弟都是富裕子弟,尽管并非所有富家子弟都是纨绔子弟。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15)、位极人臣的曾国藩要求自己的孩子衣食起居与寒士相同在我们看来有些苛刻,甚至是不近人情,但是这对于孩子的成长恰恰是最宝贵的。

(16)、受不得穷,立不得品,受不得屈,做不得事。

(17)、曾国藩有写家书的习惯,据说仅在1861年就写了不下253封家书,通过写家书不断训导教育弟弟和子女,在曾国藩的言传身教之下,曾家后人人才辈出。

(18)、能食淡饭者方许尝异味,能溷市嚣者方许游名山,能受折磨者方许处功名。

(19)、梁启超给儿女们的信比孩子给他的信多很多,常常与他们谈学习,交友,恋爱,生活,政事等等,梁先生将每一件事娓娓道来,没有丝毫家长作风。

(20)、2作善岂非好事,然一有好名之心,即招谤招祸也。

5、曾国藩教育子女的名言警句

(1)、“学习不必太求猛进,像装罐头样子,塞得越多越急,不见得便会受益。”

(2)、谁能让孩子“动如脱兔,静如处子”,谁就掌握了教育的秘密。

(3)、“有孚”,说明家人要有爱,但是过度的爱难免变成溺爱,所以要“威如”,即做家长的要有威严,威严要立足于平日的庄重和敬畏,不能父亲不像父亲,不随便说笑,恩威并施,这样子女才会学会如何处事做人,家庭也就和和美美。

(4)、居家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增广贤文》)

(5)、性格好的标准是“文明其精神”,身体好的标准是“野蛮其身体”,学习好的标准是“自学自得”。

(6)、惟德,各妻其妻;三戒奢华,方其幼也,阴陟无益;淫恶肆意,虽有笃厚之人,食则同案;妄取人财。

(7)、他在给几个弟弟的家书中说,如果弟弟们不能看透这层道理,即便在科举考试中高中了,仕宦显赫,最后也不能算是祖父的贤肖子孙,也不能算是曾家的有功之人。若能看透这层道理,不觉得自己在朝中将来做大官就了不得,那才是他这个兄长佩服的地方。

(8)、梁先生给儿女们的信比孩子给他的信多很多,作为父亲,亲自给孩子们写信,亲自与孩子们交谈,与他们谈学习,交友,恋爱,生活,政事等等,梁先生将每一件事娓娓道来,没有家长作风,与今日的家长拉开不小差距。

(9)、曾国藩在家训中提到要读书的地方就有很多,他认为读书就是止愚。孔子说:“唯上知(智)与下愚不移。”为什么说“下愚不移”呢?下愚者是指愚蠢者,没读过书,不明事理,所以不会改变自己的看法和行为。要想“暮登天子堂”,跟天子一起讨论国家大政,不读书能行吗?

(10)、意思是:将利益与他人共享,他人心存感激,就不会背叛你,所以说“轻财足以聚人”。律己甚严,使他人心生敬意,自然就肯服从你了。欲得人才而善用之,首先要有容人的雅量。凡事带头去做,才足以领导他人。

(11)、训曰:学以养心,亦所以养身。盖杂念不起,则灵府清明,血气和平,疾莫之撄,善端油然而生,是内外交相养也。

(12)、务须咬牙厉志,蓄其气而长其志,切不可恭然自馁也。——曾国藩

(13)、帮助孩子与来自不同社会文化阶层的孩子正常交往。

(14)、养子不教如养驴,养女不教如养猪。(《增广贤文》)

(15)、能师孟母三迁教,定卜燕山五桂芳。(《增广贤文》)

(16)、打骂不能解决孩子的教育问题,只能宣泄父母的急躁情绪。

(17)、夫知之而不用,与不知同;用之而不尽,与不用同。

(18)、孔子说:“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孔子还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曾国藩深受孔学影响,十分看重孝悌在齐家中的意义和作用,强调只有孝悌,才能使家庭和睦、兴旺发达。咸丰四年八月致诸弟信中说:凡一家之中,“和字能守几分,未有不兴,不和未有不败者”。他甚至认为,孝悌比耕读更重要,即耕读之家能延续五六代,而孝友之家则可绵延十代八代。曾国藩自己终身躬行孝悌,是孝悌的楷模。

(19)、曾国藩与同时代的俊杰比起来也确是差了一大截。小他1岁的左宗棠,14岁参加湘阴县试,名列第一。李鸿章也是17岁即中秀才。比曾、左、李稍晚的梁启超更是一个神童,11岁中秀才,16岁中举人。

(20)、苏洵:一宜勤读;礼仪勿疏狂,逊让敦慕邻,又须规以四宜,绝戒骄傲情,妄救无益,行路当随后行,游则共方;兄弟不和,衣则传服朱子家训弟子规曾国藩家训颜氏家训孟子,留钱做什么,开口就要尊称;不惜元气。

(1)、我要步步站得稳,须知他人也要站得稳,所谓立也。我要处处行得通,须知他人也要行得通,所谓达也。今日我处顺境,预想他日也有处逆境之时;今日我以盛气凌人,预想他日人亦有以盛气凌我之身,或凌我之子孙。常以“恕”字自惕,常留余地处人,则荆棘少矣。

(2)、父母不可能陪伴孩子一辈子,所以必须从小培养孩子的社会意识和独立的意识。

(3)、1打仗不慌不忙,先求稳当,次求变化;办事无声无臭,既要精当,又要简捷。

(4)、王阳明从小就重立志,他小时候听说明英宗在土木堡被瓦拉俘虏,就痛下决心立志,一定学好兵法,强国强兵,因此,他的志向就不在科举上。后来王阳明能率兵平定宁王的内乱,和他早年立志学兵法有很大的关系。

(5)、“至于将来能否大成,大成到什么程度,当然还是以天才为之分限。我平生最服膺曾文正两句话:‘莫问收获,但问耕耘。’将来成就如何,现在想它作甚?着急它作甚?一面不可骄盈自满,一面又不可怯弱自馁,尽自己能力做去,做到哪里是哪里,如此则可以无入而不自得,而于社会亦总有多少贡献。我一生学问得力专在此一点,我盼望你们都能应用我这点精神。”

(6)、绝版连环画丨乱世英雄《岳飞传》与《杨家将》

(7)、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与儿孙作牛马。(《增广贤文》)

(8)、2久视则熟字不识,注视则静物若动,乃知蓄疑者乱真,过思者迷正应。

(9)、信算命,信风水,皆妄念所致。读书明理人以义命自安,便不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