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兴亡肉食者谋之
1、天下 兴亡
(1)、该书被国家新闻出版署列入2020年重点推荐图书
(2)、“亡国”与“亡天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亡国”是指改朝换代,换个王帝,国号。而仁义道德得不到发扬广大,统治者虐害人民,人民之间也纷争不断,是天下将灭亡。保国这类事只需由王帝及大臣和掌握权力的人去谋划。但是“天下”的兴亡,则是低微的百姓也有责任。
(3)、时光匆匆,新的月末已至,术语听读栏目已经更新快一个月啦。大家在复习过去的推文的同时,也不要忘了学习新的术语哦,让我们赶快来一起学习本期的术语吧!
(4)、意为国家之事的兴亡,保护国家不致被倾覆,是帝王将相文武大臣的职责,与普通百姓无关;而天下大事的兴盛、灭亡,每一个老百姓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5)、Whenonedynastyisreplacedbyanother,itmeansthestateoftheolddynastyperishes.Whenbenevolenceandrighteousnessareobstructedtothepointthatthepowerfulleadotherstoexploitpeopleandpeoplefighteachother,itmeansallunderheavenperishes…Safeguardingthestateistheconcernofrulers,ministers,andofficials;whilesafeguardingallunderheavenistheresponsibilityofeveryindividual,nomatterhowlowlytheymaybe.(GuYanwu:RecordofDailyStudy)
(6)、很显然,顾炎武说的这后半句话以及梁启超归纳这句话的意思便是“保卫国家社稷,是位高权重之人的责任,与平民毫无关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国家兴亡匹夫无罪”这一句话不就矛盾吗?又说天下是每一个人的事情,又说国家与平民没有关系。事实上,这并没有矛盾,只是涉及到了“天下”与“国家”的联系。
(7)、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意为保护一个国家系统不致被倾覆,是帝王将相和文武大臣的职责,与普通百姓无关;而天下苍生的兴盛、灭亡,关乎所有人的利益,因此,每一个老百姓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8)、“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语出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三《正始》。
(9)、在顾炎武提出这一句话后的几百年,梁启超将其归纳为8字成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意为天下大事的兴盛、灭亡,每一个老百姓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但事实上,梁启超归纳的这成语之后还有一句,同样是出自顾炎武的“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梁启超将其纳为“国家兴亡,匹夫无罪”。
(10)、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是什么?顾炎武明确了定义,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什么叫易姓改号?明朝没了,清朝建立了,老朱家走了,爱新觉罗来了,这就叫亡国,如果按照我们现在的词汇表达,亡国就是朝代更替,政权更迭。
(11)、欲挽回天下之无耻,必视乎一二人之有耻。权足以有为,则挽回以政教;权不足以有为,则挽回以学术。即伏处一隅,足不出里闬,但使声气应求,能成此一二人;即此一二人,亦各有所成就;将必有闻风兴起者。纵不幸而载胥及溺,犹将存斯理于一线,以为来复之机。(吴廷栋)
(12)、当时顾炎武即将到南明首都求职时,清军就把南京给取下了,想到苏杭,苏杭就沦陷了,逃回昆山,昆山城就被破了,自己的家人也惨遭灭门。而后大师顾炎武发出了“我虽妇人,身受国恩,与国俱亡,义也。汝无为异国臣子,无负世世国恩,无忘先祖遗训,则吾可以瞑于地下”的感慨。
(13)、以上术语及释义内容选自《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系列丛书
(14)、三年,鲁果乱,齐楚攻之,鲁连有寇,男子战鬭,妇人转输不得休息。君子曰:“远矣,漆室女之思也!”诗云:“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9”,此之谓也。
(15)、◎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三)
(16)、今欲国耻之一洒,其在我辈之自新??夫我辈则多矣,欲尽人而自新,云胡可致?我勿问他人,问我而已。斯乃真顾亭林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也。
(17)、其实,这八个字是梁启超总结的,当然这个思想的确是顾炎武的,顾炎武生活在明末,距今大概有300多年了,说起他的学说,我们不得不提到一个概念:亡国与亡天下。
(18)、《明末“启蒙思想”之星星之火》篇发出后,有朋友在后台问,顾炎武思想最有名的一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该怎么理解?
(19)、风俗之厚薄奚自乎?自乎一二人之心之所嚮而已。此一二人之心嚮义,则众人与之赴义;一二人之心嚮利,则众人与之赴利。……然转移习俗而陶铸一世之人,非特处高明之地者然也,凡一命以上,皆与有责焉。(曾国藩)
(20)、45岁之后,六谒明孝陵,以寄故国之思;变卖家产,云游四海凭吊古战场。期间屡次拒绝清朝的征召,康熙二十一年正月初四意外上马失足,初九呕吐不止,后卒,享年七十。据万年历推算,康熙二十一年正月初九为(阳历2月15),后世以每年的这天为其祭日,昆山故居与北京报国寺故居“昭忠祠”飨祭不断。
2、天下兴亡肉食者谋之什么意思
(1)、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
(2)、Riseandfallofanationrestswitheveryoneofitscitizens.(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3)、本栏目不仅提供这些文化关键词的中文释义,还提供精准的英文翻译,同时配有中英文的音频。读者们可以通过本栏目一方面了解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另一方面学习如何通过英文传播文化,进而使全世界更全面地了解中国,了解中华民族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了解中国人及海外华人的精神世界,促进中外文明之间的平等对话和互学互鉴。
(4)、(2)“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指出保天下是保国的基础。
(5)、魏晋人之清谈何以亡天下?是孟子所谓杨墨之言至於使天下无父无君而入禽兽者也。昔者嵇绍之父康被杀於晋文王,至武帝革命之时,而山涛荐之入仕,绍时屏居私门,欲辞不就。涛谓之曰:"为君思之久矣。天地四时犹有消息,而况於人乎一时。"传诵以为明言,而不知其败义伤教至于率天下而无父者也。夫绍之於晋,非其君也,忘其父而事其非君。当其未死三十余年之间,为无父之人亦已久矣,而汤阴之死何足以赎其罪乎?且其入仕之初,岂知必有乘舆败绩之事,而可树其忠名以盖於晚也。
(6)、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每一个炎黄子孙都应当为祖国的腾飞出力。
(7)、你真的能够在主流媒体灌输下,分清亡国跟亡天下么!
(8)、提醒一下各位,历史上不乏那些借着“亡天下”之名,发动无辜民众,以图“保其国”的案例……
(9)、“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最早是在顾炎武的《日知录·正始》中提出的概念,背景是清军入关。原句是:“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10)、邻妇笑曰:“此乃鲁大夫之忧,妇人何与焉3!”
(11)、TheRiseandFallofAllUnderHeavenIstheResponsibilityofEveryIndividual.
(12)、清朝乃异族所建,非汉人政权,这时候的明朝皇族迁都南京,成为了南明,而异族占领京师惹恼了民间士子阶层,明朝遗老遗少甚为不愤,一些报国爱国之士往投南明弘光小朝廷,正是在这个时候,有一位大儒——顾炎武唱明“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语出《《日知录》正始一节)”。意为国家之事的兴亡,保护国家不致被倾覆,是帝王将相文武大臣的职责,与普通百姓无关;而天下大事的兴盛、灭亡,每一个老百姓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13)、“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最早是在顾炎武的《日知录·正始》中提出的概念,背景是清军入关。原句是:“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以八字成文的语型,出自梁启超。
(14)、◎顾炎武之言曰:天下兴亡,匹夫之贱与有责焉。(麦华《论今日疆臣之责任》)
(15)、成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多年来流行一种说法,认为是顾炎武说的。但出自顾炎武的哪一本书。却从未有人点明。
(16)、顾炎武有句话说:天下兴亡,即使是地位卑微的普通百姓也有责任。
(17)、顾炎武(1613-1682年),名绛,字忠清,明亡后改名炎武,号亭林,后人尊称其为亭林先生。昆山人
(18)、刘洁修对顾炎武的著述一一翻检,仅在《日知录》卷十三《正始》篇中发现如下一段话: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辩?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19)、这种“亡天下”场景可以是来自于贫富不均,财富的再分配机制出现了问题,也可以来自外族的入侵,野蛮族群有时带来的也是对手无寸铁老百姓的无情杀戮,当然更可能是来自极度黑暗的政治统治,即暴政。
(20)、这句话最早是出现在顾炎武的《日知录·正始》中的概念,背景是清军入关。他的原句是:"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3、天下兴亡肉食者谋之!邦无道乘桴浮于海!
(1)、后来,人们才又赞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最早是在顾炎武得《日知录·正始》中提出的概念,背景是清军入关。顾老师的原句是:“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
(2)、《掌控人生主动权——孙子兵法与人生战略》出了“增补本”啦~~
(3)、清兵南下时,顾炎武参加了抗清斗争,同昆山知县杨永言等人一道据守昆山。城破,顾炎武的两个弟弟被清兵杀死,继母王氏也绝食自杀。此后,他以商人身份暗中活动,联络抗清力量。后被官府追捕,逃离江南,前往山东。在北方的二十多年里坚持反清。
(4)、过时未适人。过了婚嫁之年龄。适,女子出嫁。
(5)、出处:清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三《正始》:“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6)、顾炎武出身乡宦,自小读书,十四岁参加复社活动。复社是一个图谋革新的社团,成员大多是爱国的知识分子。
(7)、近日,《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中英对照)》合订本荣获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提名奖和印刷复制奖,该奖项是我国新闻出版领域的最高奖项。此前,《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中英对照)》分辑本被列入“‘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荣幸入选“伟大历史辉煌成就——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
(8)、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的延伸—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9)、将匹夫变成贬义,:最初是对敌对男性的蔑称,后演变为权势和富豪对平民百姓的蔑视。
(10)、这段话的意思是:兴亡有两种,一种叫国家兴亡,指的是一个国家或政权的兴亡,老百姓是没有责任的,这种兴亡应该有统治者即“肉食者”来负;但另外一种兴亡叫天下兴亡,如果“亡天下”,即不但国家与政权灭亡了,连种族都灭亡了,这种责任就不仅仅在于“肉食者”,种族中的每一个人(即匹夫)都有责任。为什么?因为“亡天下”的原因是,这个种族的文化消失了,而种族文化传承的责任在每一个人的身上。
(11)、作为担负起祖国未来的我们纵然渺小,平凡如苔花一般,也要担当起国家的责任,尽自己所能,做最大的贡献。捡起一片纸,帮助一个人,疫情期间遵守防疫规则,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做最好的自己……这些微不足道的事,同样也是爱国。好好学习,不辜负老师、家长对我们的期望,更不要辜负祖国对自己的培养。将来,做一个对祖国有用的人,一个能报效社会的人。
(12)、在顾炎武以及梁启超看来,国家与天下是有着天壤之别的。国家就是政权,中华五千年以来诞生了无数的政权,有刘家人的汉朝,有杨家人的隋朝,有李家人的唐朝,有朱家人的明朝,这些所谓的朝代便是“国家”。而天下只有一个,那就是中华大地、中华文化,这种文化延续了5000多年,尽管改朝换代,但文化依然完好的传承。
(13)、以八字成文的语型,出自梁启超。意为国家之事的兴亡,保护国家不致被倾覆,是帝王将相文武大臣的职责,与普通百姓无关;而天下大事的兴盛、灭亡,每一个老百姓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14)、“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最早是在顾炎武的《日知录·正始》中提出的概念,背景是清军入关。原句是:“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1)
(15)、俗话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次我已经报名上前线了,最后怎能把我留在后方?
(16)、(解释):兴盛和灭亡,灾祸和幸福。泛指一切遭遇。
(17)、五十岁后,顾炎武撰写了《日知录》。他在书中说:“即使是一位普通的人,对国家的兴亡也是应该负有责任的。”直到69岁去世,他都始终坚守民族气节.(3)
(18)、(释义) 国家的兴盛或衰亡,每个普通人都有一份责任。
(19)、把国家的安定,政权的稳固,建立在进行教化,提高人们道德自觉的基础之上,是中华文化在社会治理方面的大智慧和优秀传统。孔子主张“为政以德”,说“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又说足食、足兵、民信三项立国的要素,必不得已而要去其则去兵、去食,“民无信不立”。《大学》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孟子见梁惠王说“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指出“上下交征利则国危矣”,“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都是强调人们的道德自觉和良好的社会道德是立国之基。顾炎武明确地区分保国和保天下,并说明二者的关系,是这一传统的继承和发挥。
(20)、供稿:北京外国语大学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4、天下大事,肉食者谋之
(1)、(出处) 清·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三:“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
(2)、顾炎武(1613-1682年),名绛,字忠清,明亡后改名炎武,号亭林,后人尊称其为亭林先生。昆山人(今属江苏省)。他出身名门,少年勤奋读书,14岁中秀才。青年时常议论朝纲,反清复明,失败后遍访名山大川,潜心治学。
(3)、"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最早是在顾炎武的《日知录·正始》中提出的概念,背景是清军入关。原句是:"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4)、意为国家之事的兴亡,保护国家不致被倾覆,是帝王将相文武大臣的职责,与普通百姓无关;而天下大事的兴盛、灭亡,每一个老百姓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5)、"亡国"与"亡天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亡国"是指改朝换代,换个王帝,国号。而仁义道德得不到发扬光大,统治者虐害人民,人民之间也纷争不断,是天下将灭亡。保国这类事只需由王帝及大臣和掌握权力的人去谋划。但是"天下"的兴亡,则是低微的百姓也有责任。
(6)、自从曹魏正始以来,大义不明的情况已经遍及天下。像山涛之流既然是异端邪说的罪魁祸首,于是使嵇绍这样的贤人都去冒天下之大不韪而无所顾忌。邪和正两种评价截然相反,二者不可并行不悖。假如认为嵇绍是忠,那么就一定认为王裒是不忠才可以。否则如何能责怪那些晋代旧臣相继着去侍奉刘聪、石勒,眼看着他的故主晋怀帝身穿青衣贱服为人行酒而无动於衷呢?因此,首先要知道保天下,然后才知道保国家。保国家,是位居国君和臣下的那些统治者所要考虑的;保天下,即使是地位低贱的普通百姓都有责任。
(7)、TheviewthatordinarypeoplealsoshareresponsibilityforthefateofthecountryoriginatedwiththefamouslateMing-andearlyQing-dynastythinkerGuYanwu.Hestatedthattherulerandhisofficialswereinchargeofthestateapparatus,butguardingallunderheavenwastheresponsibilityofeveryindividual,nomatterhowlowlytheymaybe.Inpre-modernChina,allunderheavenreferredtothewholeterritoryofChinaruledeitherdirectlyornominallybytheSonofHeaven.By"state"GuYanwu,however,meantsomethingentirelydifferent:thestateonlyreferstooneimperialhouse,while"allunderheaven"referstothewholeoftheChinesenationandChinesecivilization.ThemodernChinesethinkerLiangQichaobuiltonthisideaandputitinmoregeneraltermsstatingthat"theriseandfallofallunderheavenistheresponsibilityofeveryindividual,"turningitintoaclearerandmoreforcefulstatement.Itwassubsequentlyquotedbysomanystatesmenandthinkersthatitbecameahouseholdphrase.Eversince,thissayinghashadtremendousinfluenceinarousingthepatrioticspiritamongthepeopleofChinaandmakingthemassumeresponsibilityforthefateoftheircountry.
(8)、左传.百度图片(引用日期2013-02-28)
(9)、但是,当出现“亡天下”迹象的时候,所有人都需要奋起反抗,因为这关系到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具体就不展开了,相信道理大伙都懂,只是,这里还需要重点补充的一个问题是:
(10)、(拼音):xīng wáng huò fú
(11)、林则徐从小就抱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
(1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最早是出现在顾炎武的《日知录·正始》中的概念,背景是清军入关。他的原句是:“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