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句子网

精选道德经1一81章全文126句

道德经1一81章全文解释

1、诵读道德经1一81章全文解释

(1)、 热文    道教流传最广的“八大神咒”,学会便可逢凶化吉!

(2)、使民重死而不远徙(人民珍惜自己的生命不用舍近求远)。

(3)、(解释) 含德深厚的人,好比是个婴儿。毒虫不蛰他,猛兽不伤他,恶鸟不抓他,筋骨柔弱而小拳头握得很牢固。不知道男女交合是咋回事,而小生殖器常常勃起,这是精力充沛的表现。整天号啼而喉咙却不沙哑,这是淳和之极的表现。认识淳和的道理叫做常,认识到常的叫做明。贪求生活享受叫做灾殃,欲望支配精气叫做逞强。事物过分壮大就会衰老,可说是离开了道,离开了道就要早亡。

(4)、故混而为一(只能称它为阴阳未判之混元一气)。

(5)、下式,常德不忒,复归於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於朴。朴散则为

(6)、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

(7)、昔之得一者(昔日获得阴阳未判混元一气者):

(8)、天下皆谓我道大(天下都传说我们得道之人神通广大),

(9)、不崇尚贤能之辈,方能使世人停止争斗。不看重珍奇财宝,方能使世人不去偷窃。不诱发邪情私欲,方能使世人平静安稳。

(10)、今舍慈且勇(当今世人舍弃慈爱去空谈勇敢),

(11)、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12)、所以,唯有不执著于今生享乐的,比那些过份看重今生的人更高明。

(13)、大国不过欲兼畜人(大国不要过分想兼并小国),

(14)、咎莫大于欲得(最大的危害莫过于贪得无厌)。

(15)、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16)、(解释) 最完美的东西好象是空虚的,它的作用不会穷竭。最挺直的好象弯曲,最灵巧的好象笨拙,最好的口才好象说话迟钝。急走能战胜寒冷,安静能克服炎热,清净无为可以做天下的首领。

(17)、心使气曰强(有心硬要达到目的可以说是逞强)。

(18)、(2)"保"字,任继愈和陈鼓应的译文,均依河上公"道者,不善人之所宝倚也",说"道也是恶人所要处处保持的"。

(19)、狂风刮不了一清晨,暴雨下不了一整天。兴起风雨的是谁呢?是天地。天地都不能长久,何况人呢?所以,从事于道的人就认同道,有德的人就认同德,失丧的人就认同失丧。认同道的人,道便悦纳他;认同德的人,德便欢迎他;认同失丧的人,失丧便拥抱他。

(20)、美行可以加人(真善美的行动可以吸引更多的人参加)。

2、道德经1一81章全文

(1)、君王治理百姓、运用天道,没有比节制收敛更好的。所谓机制收敛,这就是说要早些按天道做事。早按天道做事,就是要不断积蓄道德;不断积蓄道德,就无所不胜;无所不胜,就没有人知晓道德的极限;没人知晓道德的极限,就可以拥有国家社稷。

(2)、不以智治国(不以巧智诡诈的方法来治国安邦),

(3)、天下最柔弱的,驾御、驰骋于天下最坚强的。没有实体的,进入没有空隙的。

(4)、(解释) 当人民不畏惧统治者的威压时,那么,可怕的祸乱就要到来了。不要逼迫人民不得安居,不要阻塞人民谋生的道路。只有不压迫人民,人民才不厌恶统治者。因此,有道的圣人不但有自知之明,而且也不自我表现;有自爱之心也不自显高贵。所以要舍弃后者(自见、自贵)而保持前者(自知、自爱)。

(5)、(1)「无常心」,有本作「常无心」、「无心」,即无私心。马王堆本「常」为「恒」,「无恒心」亦即不固执一己之心。

(6)、随着年龄的增长记忆已经大不如20郎当岁的年轻人,越发理解了记忆经典名篇文章的重要性。建议喜欢吟诵《道德经》朋友们尝试背诵全篇。

(7)、不出屋门便可知天下,不望窗外便可见天道。出去的越远,知道的越少。

(8)、道德经妙解|第十五章:得道行道之人足迹(最新图片版)

(9)、其无以易之(其它任何东西都不能改变水的特性)。

(10)、以乡观乡(以一个乡的德行可以观察一个乡的情形),

(11)、见天道(就可以认识日月星辰运行的自然规律)。

(12)、(解释) 天下有道时,战马都用来耕地;天下无道时,怀孕的马也要在战场上生驹。最大的灾祸是不知道满足,最大的罪过是贪得无厌。所以,知道满足为满足永远是满足的。

(13)、最正直的好像弯曲,最聪明的好像愚拙,最善辩的好象口讷。

(14)、圣人不积:有道的人不自私,没有占有的欲望。

(15)、(解释) 天下都知道美的就是美的,就是因为有丑的了。都知道善的就是善的,就是因为有恶的了。所以,有和无互助产生,难和易互相形成,长和短互相包容,高和下互相包容,音和声互助谐和,前和后互助跟从。因此,圣人以无为处理事务,实行无言的教导,万物自己发生变化而不为它开头。生长了万物,而不据为己有,抚育了万物而不自恃己能,成功了而不居功。正是因为不居功,所以功绩不会失去。

(16)、在当今的社会上,压力在不断的增加,我们的生活节奏不断的加快,但是滋养我们心灵的场所特别少,我们需要一个能够指引灵魂的灯塔——《道德经》。道德经全文5162字,建议每天诵读2-5章。

(17)、镇之以“无名之朴”(用我的“无名之朴”去除杂念),

(18)、(1)反,有相反、返归二意。二意相通:反于世界,返归于道。详见第三部一章一则"反"。

(19)、故或下以取(所以或是以随和谦下的意识赢得信赖),

(20)、道德经妙解|第三十章:“战争”后患无穷(最新图片版)

3、道德经1一81章全文解释

(1)、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乐与饵,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

(2)、(解释) 遍天下再没有什么东西比水更柔弱了,而攻坚克强却没有什么东西可以胜过水。弱胜过强,柔胜过刚,遍天下没有人不知道,但是没有人能实行。所以有道的圣人这样说:“承担全国的屈辱,才能成为国家的君主,承担全国的祸灾,才能成为天下的君王。”正面的话好像在反说一样。

(3)、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4)、这使我对大道确信不疑,行于其中,唯恐偏失。

(5)、当其无有器之用(因为中间有空器皿才能容纳)。

(6)、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常有司杀者杀。夫代司

(7)、(解释) 用兵的人曾经这样说,“我不敢主动进犯,而采取守势;不敢前进一步,而宁可后退一尺。”这就叫做虽然有阵势,却像没有阵势可摆一样;虽然要奋臂,却像没有臂膀可举一样;虽然面临敌人,却像没有敌人可打一样;虽然有兵器,却像没有兵器可以执握一样。祸患再没有比轻敌更大的了,轻敌几乎丧失了我的“三宝”。所以,两军实力相当的时候,悲痛的一方可以获得胜利。

(8)、(解释) 天地无所谓仁慈,任凭万物自生自灭;圣人无所谓仁慈,任凭百姓自生自灭。天地之间不正象个风箱吗?虽然空虚,但不短缺,越拉动它风量越多。说的多了就行不通了,还不如保持适中的态度。

(9)、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10)、大道非常平安,世人却偏行险路。朝廷已很污秽,田园已很荒芜,粮仓已很空虚,却穿著华美的服饰,佩戴锋利的刀剑,吃腻佳肴美味,囤积金银财宝,这不就是强盗头子吗?这个背离大道的世代啊!

(11)、(解释) 不推崇有才能的人,免得人民竞争,不珍视难得的货物,不让看到人民去当盗贼。不让看到可以引起贪欲的事物,使民心不被扰乱。因此圣人治理天下,使天下人心里空空的,吃得饱饱的,没有争强逞能的志向,身体棒棒的,经常使人民没有心智和欲望使那些有心智的人也不敢妄为。用无为的原则办事,就没有办不成的事。

(12)、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

(13)、恃之以生而不辞(但它恃侯万物之生却不宣扬),

(14)、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所以圣人始终不自以为大),

(15)、(解释) 不推崇有才能的人,免得人民竞争,不珍视难得的货物,不让看到人民去当盗贼。不让看到可以引起贪欲的事物,使民心不被扰乱。因此圣人治理天下,使天下人心里空空的,吃得饱饱的,没有争强逞能的志向,身体棒棒的,经常使人民没有心智和欲望使那些有心智的人也不敢妄为。用无为的原则办事,就没有办不成的事。

(16)、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

(17)、(解释) 善建的不可拔除,善抱的不会脱落,子孙遵照这个道理祭祀永不断绝。用这个道理修身,他的德就会纯真;用这个道理治家,他的德就会有馀;用这个道理治乡,这乡的德就会久远;用这个道理治国,这个国的德就会丰厚;用这个道理治天下,天下的德就会普及。所以,从个人去认识个人,从家去认识家,从乡去认识乡,从国去认识国,从天下去认识天下。我怎么会知道天下是这样的呢?就是用这种方法。

(18)、吾何以知其然哉(我何以知道应该这样做呢)?

(19)、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道德经 第四十五章》

(20)、优秀的人听了道之后,勤勉地遵行。一般的人听了道之后,仍是似懂非懂、若有若无的样子。俗陋的人听了道之后,大声嘲笑。若不被这种人嘲笑,那还叫真道吗?所以《建言书》上说:

4、道德经1一81章全文解释译文评论

(1)、前后相随(前后相随等各种患得患失的主观意识)。

(2)、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3)、不推崇有才能的人,免得人民竞争,不诊视难得的货物,不让看到人民去当盗贼。不让看到可以引起贪欲的事物,使民心不被扰乱。因此圣人治理天下,使天下人心里空空的,吃得饱饱的,没有争强逞能的志向,身体棒棒的,经常使人民没有心智和欲望使那些有心智的人也不敢妄为。用无为的原则办事,就没有办不成的事。

(4)、天地不理会世上所谓的仁义,在其看来,万物是祭神用的稻草狗。圣人也不理会世上所谓的仁义,在他眼里,百姓是祭神用的稻草狗。

(5)、《道德经》,也就是《老子》,因为全文仅有5000字,所以又称五千言。作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仅用五千字就囊括了宇宙人生、囊括了修身、治国、军事、养生等诸多方面的内容,而且见解精辟,受到后世乃至外国思想家的推崇。《道德经》十大修身金句:

(6)、(解释) 道产生统一体,统一体产生对立的两个方面,对立的两个方面产生第三者,第三者产生万事万物。万物内部都包含着阴阳两个对立的方面,它们在交冲中得到和谐。人们所厌恶的就是“孤家”.“寡人”.“不*”这些词儿。而王公们却用这些词儿称呼自己。所以,一切事物贬损它它却得到增益;增益它它却受到贬损。人们所教导我的,我也用来教导别人:“强暴的人不得好死”。我要把这句话作为教人的宗旨。

(7)、不失其所者久(不迷失自己前进方向的人能够长久),

(8)、世界有一个开始,那开始的,就是世界的母亲。既晓得有一位母亲,就知道我们是儿子。既知道我们是儿子,就应当回归守候母亲。若能这样,纵然身体消失,依旧安然无恙。

(9)、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10)、gǔshénbùsǐ,shìwèixuánpìn(pìn)。

(11)、所以,圣人掌管万民,是使他们心里谦卑,腹里饱足,血气淡化,筋骨强壮。人们常常处于不求知、无所欲的状态,那么,即使有卖弄智慧的人,也不能胡作非为了。遵从无为之道,则没有不太平之理。

(12)、道德经妙解|第四十四章:追逐名利丧生命(最新图片版)

(13)、治理国家要用正道,用兵打仗要用奇变,治理天下要不有意做什么事。也就是要掌握正变与无为之道。

(14)、若有人想在万民之上,先得自谦为下;要为万民之先,先得自卑为后。圣人正是这样,他在上,人民没有重担;他在前,人民不会受害。所以普天下都热心拥戴而不厌倦。他不争不竞,谦卑虚己,所以天下没有人能和他相争。

(15)、安静胜于躁动,一如寒冷抵御炎热。唯有清静,是天下的正道。

(16)、夫唯无以生为者(只有不看重自己生命的人),

(17)、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

(18)、(解释) 万物依靠它生存而它从不说什么,成功了它不据为己有。养育了万物而不自以为主宰,经常没有欲望,可称为渺小;万物想它归附而它不自以为主宰,可以称之为伟大。因为它到底不自以为伟大,所以才成为伟大。

(19)、(解释) 五光十色,使人眼花;过多的乐声是人耳聋;过多的美味使人口伤;纵情的起马打猎,是人心放荡发狂;保存珍贵的东西使人提心吊胆。因此圣人只为吃饱,不贪求耳目的享受,所以要抛弃那些取得这些。

(20)、缤纷的色彩使人眼睛昏花,变幻的音响使人耳朵发聋,丰腴的美食使人口味败坏,驰骋打猎令人心意狂荡,珍奇财宝令人行为不轨。

5、道德经1一81章全文原文

(1)、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义气用事的人就有明确的目的性),

(2)、 热文    信仰道教有什么好处?为什么越来越多人信仰道教?

(3)、(解释) 当人民不畏惧统治者的威压时,那么,可怕的祸乱就要到来了。不要逼迫人民不得安居,不要阻塞人民谋生的道路。只有不压迫人民,人民才不厌恶统治者。因此,有道的圣人不但有自知之明,而且也不自我表现;有自爱之心也不自显高贵。所以要舍弃后者(自见、自贵)而保持前者(自知、自爱)。

(4)、道德经妙解|第二十八章:了悟实相 返璞归真(最新图片版)

(5)、道德经妙解|第七十一章:知道“不知道”,是为真知道(最新图片版)

(6)、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7)、小邦寡民(未来是“小邦寡民”式的理想社会)。

(8)、                        

(9)、(1)通常译为"可以说出来的道,就不是永恒不变的道",强调道是不可言说的。但这样的翻译,等于一开始就剥夺了老子言说真道的可能性和可靠性。其实"常"字在《老子》中多为"通常"之意。另一方面,"道"字,到老子之时,已经用得很泛:有"道路"之意,如《易经》"履道坦坦,幽人贞吉";有"王道"之意,如《尚书》"无有作好,遵王之道";有"方法"之意,如《尚书》"我道惟宁王德延";又有"言说"之意,如《诗经》"中 之言,不可道也"。《尚书序》(相传为孔子所作)说:"伏牺、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言大道也。少昊、颛乙、高辛、唐、虞之书,谓之五典,言常道也"。这里用了"常道"一词,指一般的道理。又有冯友兰先生考证说,古时所谓道,均为人道,到了老子才赋与道形而上学的意义。可见,老子要宣示上天大道,必须一开始就澄清概念,强调他下面要讲的道,绝非人们一般常指的道,不是一般的道理,即非"常道",而是……是什么呢?就要听老子娓娓道来了。

(10)、对于这句话,有不同的理解。有人理解为:善于运用巧智的人,其目的在于为我,而缺乏博大的胸襟;博大的人诚实质朴,不必去运用巧智经营。

(11)、常使民无知无欲(常使人民深刻感悟无知无欲的益处),

(12)、0持而盈之不如其己;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

(13)、(解释) 道,可以说出来的,就不是永恒的道;名,可以叫出来的,就不是永恒的名。无,是天地原始的名字;有,是产生万物的名字。所以常从“无”中,去观察道的奥妙。常从“有”中,去观察道的运行。这两者是同一个来源,只是名称不同。都可说是含义深远。深远再深远,就是一切奥妙的总门。

(14)、所以圣人说:那为国受辱的,就是社稷之主;那为国受难的,就是天下之王。这些正面肯定的话,听起来好像反话一样,不容易理解。

(15)、美言不信(美妙动听的言辞不一定真诚守信)。

(16)、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

(17)、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18)、道德经妙解|第四十七章:万物静观皆自得莫向心外求(最新图片版)

(19)、(解释) 上德不表现为有德,实际上是有德。下德自以为有德,实际上是没有德的。上德无所表现不故意表现他的德。下德有所表现并故意表现他的德。上仁有所表现,但非故意表现他的仁。上义有所表现,并故意表现他的义。上礼有所表现而得不到响应。就伸出胳膊强迫人家来响应。

(20)、“无”和“有”就是“道”的内函。“有”是从“无”中生出来的,“无”不是没有什么,而是孕育着“有”。无中生有,有从无中生这就是道理,引伸出来到现实中,就是人生要努力去创造一切才是道理。无和有就是对立统一的辨证关糸,与“道德经”言论“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一脉相承!

(1)、(解释) 重是轻的根本,静是动的主宰。因此,圣人终日行走不离开辎重。虽有豪华的生活,却不沉溺在里面。为什么身为大国的君主,却轻率地对待天下的事情呢?轻率必然丧失基础,妄动必然丧失主宰。

(2)、生之蓄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3)、祸莫大于不知足(最大的灾祸莫过于不知足),

(4)、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

(5)、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於天下矣。

(6)、(解释) 善建的不可拔除,善抱的不会脱落,子孙遵照这个道理祭祀永不断绝。用这个道理修身,他的德就会纯真;用这个道理治家,他的德就会有馀;用这个道理治乡,这乡的德就会久远;用这个道理治国,这个国的德就会丰厚;用这个道理治天下,天下的德就会普及。所以,从个人去认识个人,从家去认识家,从乡去认识乡,从国去认识国,从天下去认识天下。我怎么会知道天下是这样的呢?就是用这种方法。

(7)、(解释) 从出生到死亡。长命的占十分之短命的占十分之本来可以长命的,却过早死去的也占十分之三。这是为什么?因为想长命,生活过于优厚。听说善于保护生命的人,在陆地上行走不会遇到牛和老虎,在战争中不会遭到杀伤。牛永不上它的角,老虎用不上它的爪,兵器用不上它的刃。这是为什么?因为他不到有死亡危险的地方去。

(8)、开始描述“道”是说不清道不明的特性,再到进一步论述说明“道”具有不可言说性,这就是它确有的神妙之处。并指出了“道”的內函就是有和无。教导人们去实施,落实到行动中去便“有”,否则,便是“无”。勤劳就有富,懒汉无所有。认真去行“道”是千真万确的真理!

(9)、道德经妙解|第三十八章:道→德→仁→义→礼→智→法(最新图片版)

(10)、道德经妙解|第二十一章:描述“空、无”之奥妙(最新图片版)

(11)、道德经妙解|第四十八章:为道达空起妙用(最新图片版)

(12)、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

(13)、不崇尚贤能之辈,方能使世人停止争斗。不看重珍奇财宝,方能使世人不去偷窃。不诱发邪情私欲,方能使世人平静安稳。

(14)、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

(15)、绝学无忧,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众人

(16)、道德经妙解|第五十八章:莫从片面下论断超越逻辑狭窄观(最新图片版)

(17)、(解释) 知道什么是雄强,却安守柔弱,甘作天下的沟溪。甘作天下的沟溪,永恒的德就不会离失,回复到初生的婴儿的状态。明知什么是明亮,却安守黑暗,甘作天下的模式。甘作天下的模式,永恒的德就不会丢失,回复到最终的真理。明知什么是荣耀,却安守卑辱,甘愿作天下的川谷。甘作天下的川谷,永恒的德才可以充足,回复的纯朴,纯朴分散就成为器具,圣人们用它们是发挥他们的长处。所以,大的器具是完整的。

(18)、强梁者不得其死(努力培养栋梁之才的人精神是不死的),

(19)、百姓皆注其耳目(百姓都会注视他的声音和目光),

(20)、(解释) 求学问天天增加,求道天天减少,减少再减少,以至于达到无为的境地,虽然无为而没有不是他所为的。治理天下不要经常进行干扰。如果经常干扰,就不可能治理好天下。

(1)、夫何故?以其生之厚。盖闻善摄生者,路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用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2)、想用人为的努力去赢得天下,我看达不到目的。天下是神的器具,不是人为努力就能得著的。人为努力的,必然失败;人为持守的,必然丧失。

(3)、安然平稳,便容易持守;未见兆端,可从容图谋。脆弱不支的,容易瓦解;细微不显时,容易消散。要趁事情未发生时努力,要趁世道未混乱时治理。

(4)、内心虚化到极点,持守安静到纯一。我就能在万物的篷蓬勃勃中,看出其来龙去脉。

(5)、gāoxiàxiāngqīng,yīnshēngxiānghè,

(6)、玄德深矣远矣(大道深奥的德性无比深远啊)!

上一篇精选网络语言优缺点97句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