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句子网

精选苏格拉底和他的学生发生的事136句

苏格拉底和学生的对话

1、苏格拉底和学生打官司

(1)、失恋者:那我就用自杀来表达我的诚心。      

(2)、人人都说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但道德究竟是什么?

(3)、鲁绍臣:贝贝,你现在长大了,要从贝贝1变成贝贝贝贝2要管着贝贝不受到诱惑开小差,专心地把功课在5小时内做完。

(4)、鲁绍臣:什么样的贝贝才是最快乐、最自由的?

(5)、我其实是相信信仰、思想的力量的。我想,这也是我对自己所从事的教育工作的信仰吧。 

(6)、亲密关系主题:出轨 离婚 婚姻 家庭 爱情小三 失恋 婚外情 情感修复

(7)、在我看来,学习这类现象最大的共同特征,就是:通过“媒介"。

(8)、雕塑“驴背诗思”是复旦大学哲学系建系五十周年时的贺礼 

(9)、失恋者:这就是说,她一直在骗我?      

(10)、推荐理由:哲学导论,深入浅出地带领哲学爱好者进入哲学的美妙世界。

(11)、到了青黄不接的少年转青年的阶段,经了些世事,受了些挫折,头脑中的问题一天比一天多,开始质疑友情,怀疑爱情,抨击权力,憎恶金钱,痛恨战争。

(12)、我们的早期经验、互动模式、内在子人格、应对方式等等都离不开家庭在背后的深远影响

(13)、当她专心致志地写作业的时候,连最爱吃的糖醋排骨端上来,也不着急满足口腹之欲,而是坚持做完题目再吃;绞尽脑汁地解出一道难题,会津津乐道地向大人介绍这道题的来龙去脉;随之而来的,还有学习成绩的进步。

(14)、柏拉图是著名的古希腊哲学家,他写下了许多著作,并且在雅典创办了著名的学院。他是苏格拉底的学生,也是亚里士多德的老师,他们三人被广泛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如同许多古老的文献一样,柏拉图留下的文集残缺不全、存在许多争议。

(15)、这时,苏格拉底意味深长地说:这,就是幸福。

(16)、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年-公元前399年),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公民陪审员。

(17)、苏格拉底脸上的笑容不见了,他举起苹果缓缓地说:非常遗憾,这是一枚假苹果,什么味儿也没有。

(18)、鲁绍臣建议家长和孩子之间,可以采用苏格拉底和学生对话的方法。生活中,他和女儿之间就是这么做的。

(19)、以汽车为例,关于怎么造汽车的知识,关于福特流水线式的生产制造流程的知识,都属于世界3的对象。对了,还有物理、化学、机械的知识,也都是世界3的对象。

(20)、在苏格拉底看来,美德不是天生的,但可以通过对固存于自己头脑中的探究来获得,因此他强调教育就是引导青少年学生人格完善的过程,即教人知识、教人智慧的过程。他认为在雅典,只有那些出身高贵的奴隶主贵族子弟才具有良好的思考力,才有能力接受教育,成为具有完善美德的国家的统治者。因此,他强调,雅典的教育目的是培养“通过认识自己达到获得知识,最终成为有智慧、有完善道德的人。”

2、苏格拉底和他的学生发生的事

(1)、等大家来到苹果林的另一端,苏格拉底已经在那里等候他们了。他笑着问学生:“你们挑到了自己最满意的果子吗?”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没有回答。

(2)、于是柏拉图去做了。许久之后,他却空着双手回来了。

(3)、  概念或定义,是一种需要被背诵的教条?还是讨论、建构思想的工具?

(4)、柏拉图说:“我摘下了它时,认定了它是最美丽的,虽然,之后我又看见了很多很美丽的花,但我依然坚持我摘的这朵是最美的。”苏格拉底最后对他说:“这就是幸福。”

(5)、“由写作业上升到更高的境界,便是生命该如何安放的命题。”

(6)、这种一问一答的对话方式推导真理和知识的方式是苏格拉底典型的问答法,甚至他在教自己的弟子的时候,也是采用这样的方法,以至于后来他的学生柏拉图在建立学园教学的时候,也保留了这种传统的“问答式”教学方法,这种方法也一直沿用至今,在我们今天的课堂上也经常使用。苏格拉底的辩证式的问答法并不是他明发的,也不是他第一个使用的,据说是古希腊另外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哲学家芝诺最先使用的。后来苏格拉底也采用了这种方法,并将它推而广之和发扬光大。

(7)、“尤其是对小孩子,身体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过于严格的外在约束,其实是不合理的,而是应该针对他们的天性,顺其自然地予以引导。”

(8)、苏格拉底关于灵魂的学说,进一步使精神和物质的分化更加明朗起来。苏格拉底以前的哲学家,早已有灵魂不灭的说法,已经有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对立的萌芽。但在他以前的哲学家对于灵魂的看法还比较模糊,有的还将灵魂看成是最精细的物质,因而,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界限还不明确。

(9)、在另外一些人眼里,苏格拉底是一位行为举止怪异的人,甚至有点患了癫痫病的样子,苏格拉底相貌丑陋,并且总是衣衫褴褛,赤着脚走路,满不在乎别人怎么看,整日游走在雅典街头找人辩论,经常说的他人哑口无言。他很少喝酒,但是酒量奇大,从不喝醉。他用灵魂控制着自己的肉体,抵制着欲望,就是爱情也是“柏拉图式”的。从这些描述看,苏格拉底身上有未来斯多葛派和犬儒学派的影子。斯多葛派认为品德是最重要的,犬儒学派则鄙视富人们的生活。苏格拉底整日衣衫褴褛正好符合这一点。

(10)、监牢里的人都知道苏格拉底是死囚,行刑日期迫近。听了他的请求,唱歌的囚犯很吃惊:您不知道自己马上就要被处决了吗?

(11)、柏拉图是著名的古希腊哲学家,他写下了许多著作,并且在雅典创办了著名的学院。他是苏格拉底的学生,也是亚里士多德的老师,他们三人被广泛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如同许多古老的文献一样,柏拉图留下的文集残缺不全、存在许多争议。

(12)、关于知识,苏格拉底坚持认为,知识来自于记忆,它深藏在每个人内心深处。苏格拉底的妈妈是一位助产婆,而他自己也认为自己是一位精神上的助产士,所以他经常问答方式去启迪他人的思想,帮助别人发现原本在内心的知识。有一天,苏格拉底问一个奴隶关于几何的问题,奴隶给出了答案,从而他得出结论,奴隶掌握几何知识,但是自己并不知道。因此他得出,智慧一直潜伏在人的内心,只是我们自己尚不知道而已。

(13)、还有一次,柏拉图问苏格拉底:“什么是幸福?”苏格拉底让他穿越一片田野,去摘一朵最美丽的花,仍然是不能走回头路,而且只能摘一次。许久之后,柏拉图捧回一朵比较美丽的花,苏格拉底问他:“这就是最美丽的花了?”

(14)、“家长应该像苏格拉底那样,不是以上帝或权威的视角,把大道理强加给孩子,而是放低姿态,循循善诱,引导他们自己找到谜底。在这个过程中,主体还是孩子,但是家长也要参与其中,这才是高品质的亲子互动。”

(15)、最怕的是,大家以一个“学习”的概念做“框子”,去切割和套圈,被概念束缚住了你的观察和想象。

(16)、苏格拉底是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他被世人誉为西方哲学的奠基者。他虽容貌平凡,语言淳朴,但却透露出神圣的哲学思想。下面是我收集整理好的苏格拉底的人生小故事,欢迎阅读本文!

(17)、柏拉图说道:当我穿越田野的时候,我看到了这朵美丽的花,我就摘下了它,并认定了它是最美丽的,而且,当我后来又看见很多很美丽的花的时候,我依然坚持着我这朵最美的信念而不再动摇。所以我把最美丽的花摘来了。

(18)、柏拉图又有一天又问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外遇?

(19)、据亚里士多德记载,苏格拉底放弃了对自然世界的研究,想在伦理问题上求得普遍真理,开始为事物寻求定义。他反对智者们的相对主义,认为“意见”可以有各种各样,“真理”却只能有一个;“意见”可以随各人以及其他条件而变化,“真理”却是永恒的,不变的。

(20)、今天,在概念满天飞,“造词创新”盛行、STEM、FlippedClassroom、MOOC等舶来概念还没有界定清楚,就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轰轰烈烈大干快上的时候,弄清楚概念在说什么,是什么,似乎对于教育改革和创新,至为重要。

3、苏格拉底和学生阅读答案

(1)、柏拉图回答老师:“我找了两小时,发觉这是盛开的最美丽的花,但我采下带回来的路上,它就逐渐枯萎下来。”

(2)、推测柏拉图出生的年份是在公元前427年五月七日或前428年的5月或12月(如同其他早期的西方哲学家,他的出生日期也依然未知)。柏拉图生于一个较为富裕的雅典奴隶主贵族家庭,宣称是古雅典国王的后代,他的父亲是阿里斯通(Ariston)、母亲是伯里提俄涅(Perictione),他在家中排行老四。

(3)、一群学生在到处寻找快乐,却遇到许多烦恼、忧愁和痛苦。他们向大哲学家苏格拉底请教:老师,快乐到底在哪里?苏格拉底说:你们还是先帮我造一条船吧!这群学生暂时把寻找快乐的.事儿放在一边,找来造船的工具,用了七七四十九天,锯倒了一棵又高又大的树,挖空树心,造出一条独木船。独木船下水了,他们把苏格拉底请上船,一边合力划桨,一边齐声唱起歌来。苏格拉底问:孩子们,你们快乐吗?他们齐声回答:快乐极了!

(4)、尤:的确不是。如果你准许的话,我宁愿收回我已经说过的。

(5)、同时,教育所要培养的理性思维能力,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可能是保护人类自身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的力量。这也是人文教育的重要目的所在。不过,在这个世界上,你如果没有科学技术的武装,没有核威慑能力,就没有人会听你的这套人文主义的思考。这就是世界的矛盾之处。当下我们正在亲历的国际争端,其实也关系着对这个人类终极命运的不同看法,很容易让人联想起印刷技术时代的宗教战争。

(6)、从圣人的角度我们再来看看苏格拉底所说:“退却和逃跑也是勇气”。这句话是有着深刻的哲学思想内涵的。从哲学和思想来看,苏格拉底和学生柏拉图,我个人认为是西方整个哲学体系和现代科学体系的根本思想奠基者。

(7)、在西方哲学史上,苏格拉底法是最早的辩证法的形式,柏拉图在苏格拉底对话中首次描述这种办法(古希腊三位圣贤:亚里士多德、柏拉图、苏格拉底都是师生关系)。因为这种反诘法,苏格拉底被视为西方伦理道德哲学之父。

(8)、蒙台梭利:教育就是激发生命,充实生命,协助孩子们用自己的力量生存下去,并帮助他们发展这种精神

(9)、苏格拉底说:我请你穿越这片田野,去摘一朵最美丽的花,但是有个规则——你不能走回头路,而且你只能摘一次。

(10)、一句话,退却和逃跑,在外在条件影响下,反而需要内心强大的忍辱勇气才能做到。

(11)、在他看来,孩子从不自觉、被监督,到主动学习、享受学习的变化,实际上已经完成了‘确证自我’的体验。

(12)、“老师要求我们当家长的坐在孩子旁边督促,每天完成作业的时间不得超过一个半小时。”鲁绍臣却决定,和女儿好好地沟通一下。于是,父女之间有了一次问答式的对话。

(13)、苏格拉底把自己称为‘助产婆’,一方面,知识是学生生产的,不是老师灌输的;另一方面,老师在不断追问中,也会引发新的思索,得到不同以往的认知。

(14)、欺骗敌人是符合道德的,但欺骗自己人就不道德了。苏格拉底反驳道:当我军被敌军包围时,为了鼓舞士气,将领就欺骗士兵说,我们的援军已经到了,大家奋力突围出去。结果突围果然成功了。这种欺骗也不道德吗?

(15)、柏拉图说道:当我穿越树林的时候,看到过几棵非常好的树,这次,我吸取了上次摘麦穗的教训,看到这棵树还不错,就选它了,我怕我不选它,就又会错过了砍树的机会而空手而归,尽管它并不是我碰见的最棒的一棵。

(16)、  苏格拉底:是的,从一开始你就错了。如果你能给她带来幸福,她是不会从你的生活中离开的。要知道,没有人会逃避幸福。    

(17)、以下是柏拉图在《对话录》里记录的苏格拉底和学生之间关于“正义”的一段对话:

(18)、在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副教授鲁绍臣看来,这些命题不是“鸡汤”,而是关乎一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里面充满了哲学智慧。

(19)、鲁绍臣评价那些内驱力强的孩子,当他们沉浸于学习以后,实际上就达到‘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状态。这个时候,孩子自己是学习的主体,有判断和主宰的能力,而不是跟着老师和家长的要求走。

(20)、圣经中的末日审判,好莱坞电影中的“末世场景”,基本对应的就是这个对人类与世界关系的终极思考。这一点是理解西方宗教与哲学,宗教与科学关系的一个逻辑起点。 

4、苏格拉底和学生的对话是什么书

(1)、苏:又如一个孩子需要服药而不肯服。父亲就骗他,把药当做饭给他吃了。而由于用了这欺骗的方法竟使孩子恢复了健康。这种欺骗的行为又应该放在哪一边呢?

(2)、推荐理由:罗素的《西方哲学史》偏叙述,适合入门科普;黑格尔的《哲学史讲演录》重分析,对哲学有深度兴趣的同学不妨读一读。 

(3)、这一点做得好的人,会发自内心地感受到生命的美好,也会推己及人地善待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4)、苏:就是说,就连对于朋友也不应该在什么时候都坦率行事的?

(5)、苏格拉底有一句名言: “我唯一知道的,就是自己一无所知”。

(6)、苏格拉底:那是曾经,是过去,她现在并不这么认为。      

(7)、贝贝:爸爸,你说的贝贝2好像不是我自己,而是爸爸妈妈和老师,你们之间有时候还是矛盾的。

(8)、苏格拉底这才满意地笑起来,拉着那个人的手说:您真是一个伟大的哲学家,您告诉了我关于道德的知识,使我弄明白一个长期困惑不解的问题,我衷心地感谢您!

(9)、在复旦教书的日子里,鲁绍臣目睹不乏有学习优秀的孩子,在考上大学以后沉迷网络,或者失去学习的动力和兴趣而陷入迷茫,实际上就是因为以往的教育过分强调外在标准,把生命活动外在化,而忽视内心尺度的结果。

(10)、与此同时,考上一流大学的学生,“确证自我”的能力普遍都很强,他们对内在尺度的要求高,而且相当珍视。这样的人将来会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

(11)、助产术,启发、引导学生,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得出结论。例如James问“如果我测试两个独立的程序,应该已经完成了对独立程序所有该做的测试了。那么集成测试还需要做什么特别的、不同的或者专门的测试呢?”

(12)、通过您的课程我了解了三个世界的划分,我最近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是,第一世界在过去的几百年都在加速的发展,人类科技是水平和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但是,在第三世界中,我没有观察到与第一世界相匹配的加速度,尽管的确有伴随着科技水平提高相应的知识,但人类的社会的组织方式,社会内部的博弈方式等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是没有发生大的变化。我们常常误以为我们比我们的上一代更先进和更发达,但是其实这些先进和发达仅仅是在第一世界中。人文社科的知识生产速度也并不快,有时甚至因为遗忘还有开倒车的趋势。所以,我听了您的课程,一直觉得人类的文明能够保存到现在,都是多么的偶然、巧合和幸运。也渐渐能够理解为何很多欧美的科幻电视剧和电影常常会构建出一个没有电力和发动机的未来世界,或者退回到只有原始技术的未来。

(13)、这个问题很大也很根本。我认同humanism,教育的本质首先是人本教育,做什么样的人,怎样去做人是根本。其次,从socio-culturaltheory 出发,我认为教育的本质与所处的环境有关。

(14)、福禄培尔:教育就是激发和教导“生物”的人的“自我觉醒”,以成为一个有理智和思想的人

(15)、又有一天,柏拉图又问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生活?

(16)、原因是看到了很不错的,却不知是不是最好的,就没有摘,当继续往前走的时候,又发觉总不及之前见到的好。原来麦田里最大最好的麦穗,早就错过了。于是,什么也摘不到。苏格拉底告诉他:“这就是爱情。”

(17)、这两种人看似矛盾,实际上都是被外物所奴役。他们并没有真正地问自己,应该过什么样的生活?

(18)、又一天,柏拉图问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婚姻?

(19)、失恋者:踩上她一脚如何?我得不到的别人也别想得到。      

(20)、柏拉图回答老师:“我如果把它摘下来,它马上就枯萎。即使我不摘它,它也迟早会枯。所以我就在它还盛开的时候,住在它边上。等它凋谢的时候,再找下一朵。这已经是我找着的第二朵最好看的花。”

5、苏格拉底对学生说的话

(1)、“确证自我”不是具体的知识,而是由内心生发的感受。那么,怎样才能教孩子体会这样的感受呢?

(2)、鲁绍臣指出,这样的掌控并不是来自外部世界,比如宗教里面很多的清规戒律,用来约束肉体活动;佛教里有一种苦叫‘求不得’,解决方法就是依靠节欲而彻底戒断。

(3)、苏:如果一个将领看到他的军队士气消沉,就欺骗他们说,援军就要来了,因此制止了士气的消沉。我们应该把这种欺骗放在哪一边呢?

(4)、苏格拉底说:我请你穿越这片稻田,去摘一株最大最金黄的麦穗回来,但是有个规则——你不能走回头路,而且你只能摘一次。

(5)、生命教育是哲学里最重要的一堂课。那些在生命活动中拥有大智慧的人,往往也有相当的哲学素养。

(6)、推荐理由:深刻影响人类文明和当代世界走向的理论,为当代人认识所处的社会历史境况及未来社会的可能性,提供了思想的灯塔。

(7)、每周六周日的下午,李云朋老师将带你了解家庭的动力、规则、冲突、权利之争、沟通、角色和期待、边界等等话题,让你有机会更深入通过了解家庭来探索自我,并改善自己的亲子关系和家庭其它关系,觉察是改变的开始,我们期待你参与周六周日的女性成长小组。

(8)、每年清明节前后,媒体上都会掀起一阵关于“生命教育”的大讨论:如何对孩子谈及死亡?与之相比,鲁绍臣眼里的生命教育更看重“生”。

(9)、与本课程相联系,应该是与技术的变革发展有关。过去的教育教学生已有的知识,现在的信息丰富及互通的情况下,教育应该教会学生去思考,确切的说是思考的能力。思考我应该搜集哪些信息,如何理解联系应用这些信息,这些信息可靠与否,我能否找到佐证它的证据。

(10)、面对无法回头的人生,我们只能做三件事:郑重的选择,争取不留下遗憾;如果遗憾了,就理智的面对它,然后争取改变;假若也不能改变,就勇敢地接受,不要后悔,继续朝前行!

(11)、苏格拉底并不满足,又问道:不骗人是道德的,骗人也可以说是道德的。那就是说,道德不能用骗不骗人来说明。究竟用什么来说明它呢?还是请你告诉我吧!

(12)、苏格拉底问:但为什么和敌人作战时,我军将领却千方百计地去欺骗敌人呢?

(13)、贝贝:(想了想)画画的时候最快乐,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听不见外面的杂音。

(14)、失恋者:可是,她现在不爱我了,我却还苦苦地爱着她,这多不公平啊!      

(15)、苏格拉底通过巧妙设问,终于使对方的认识有了转变,取得了论辩的胜利。

(16)、鲁绍臣举中国传统文化的例子,古人讲美食、讲琴棋书画,从不排斥口腹和耳目之欲,而是在感官享乐之上,注重艺术和美的精神修养。

(17)、(2)要引导学生运用“苏格拉底法”进行探究学习

(18)、苏格拉底是唯心主义者,他公开宣扬神学惟心主义,认为世界宇宙万物都是由神创造和主宰的,他认为自然界没有规律可循,研究自然是毫无意义的,但人的灵魂是可以被认识的。在苏格拉底看来,人是有思想的、自由的个体,他的一切行为都是由理智来决定的,最高的善便是智慧,因此他主张人们不应当探究自然现象,要全力研究自己的心灵,在自我认识中探究和寻找永恒的真理,寻求人类最高的善--智慧。

(19)、之后又有一天,柏拉图问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婚姻?”苏格拉底叫他到树林走一次,不许回头,然后,在途中取一棵最好用的树材,而且只可以取一次。柏拉图于是又照着老师的话去做,半天之后,他拖了一棵不算最好也不算太差的树回来。

(20)、他和同事去全国各地招生,发现一些学生,原本有很好的人文学基础,但是听从父母的意见,去学经济金融等热门专业,后来发展得并不好。

(1)、苏格拉底:这一天也许永远不会到来。你最后会眼睁睁地看着她向另一个人走去。    

(2)、苏格拉底还是叫他到树林走一次,可以来回走。在途中要取一支最好看的花。

(3)、临刑的前一夜,老朋友克力来探监,告诉他狱卒已经用钱收买,要他马上越狱、看到苏格拉底沉默不语,深知苏格拉底的老朋友慷慨陈辞:雅典的法律既然没有公平正义,你何必还要遵守它的法律。时间已经不多了,但苏格拉底仍在沉思。终于,他对朋友说:难道逃狱就符合公平正义了吗?我一向维护法律至上,难道因为我被判死刑,我就能对抗法律,就没有守法的义务了吗?如果人人都以自己的喜恶去利用法律,玩弄法律,甚至敌视法律,那法律必会土崩瓦解,我们所追求的社会正义也会彻底崩溃。

(4)、有一天,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问苏格拉底,怎样才能成为像苏格拉底那样学识渊博的学者。苏格拉底没有直接作答,只是说:今天我们只做一件最简单也是最容易的事,每个人把胳膊尽量往前甩,然后再尽量往后甩。苏格拉底示范了一遍,说:从今天开始,大家每天做三百下,能做到吗?学生们都笑了:这么简单的事,有什么做不到的?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问学生:哪些同学坚持了?教室里有百分之九十的学生举起了手。

(5)、那人想了想,说:不知道道德就不能做到道德,知道了道德才能做到道德。

(6)、于是柏拉图去做了。许久之后,他捧著一朵比较美丽的花回来了。

(7)、苏:又如一个人因为朋友情绪沮丧,怕他自杀,把他的剑一类的东西偷去或拿去。这种行为应该放在哪一边呢?

(8)、苏格拉底坐牢时,听见隔壁牢房里有个新来的犯人在哼歌,那是一首新歌,他以前从未听过。苏格拉底急忙请求唱歌的狱友教他那首新歌。

(9)、在穿过苹果林的过程中,学生们认真细致地挑选自己认为最好的苹果。

(10)、古希腊的另一位哲学家尤戴莫斯和苏格拉底讨论,像欺骗、偷窃之类的正义性问题。

(11)、柏拉图:教育就是“训练”,就是使心灵“转向”

(12)、苏格拉底说:我请你穿越这片树林,去砍一棵最粗最结实的树回来好放在屋子里做圣诞树,但是有个规则——你不能走回头路,而且你只能砍一次。

(13)、在西方哲学史上,苏格拉底和学生的对话,是最早的辩证法的形式。

(14)、柏拉图有了以前的教训,又充满信心地出去。过了三天三夜,他也没有回来。

(15)、到了青黄不接的少年转青年的阶段,经了些世事,受了些挫折,头脑中的问题一天比一天多,开始质疑友情,怀疑爱情,抨击权力,憎恶金钱,痛恨战争。

(16)、从这个角度理解,真正突飞猛进的,其实是人类的知识,即世界3对象。世界3知识的突飞猛进,增加了人类对自然的改造、干预,或者说破坏?而随着人类生活变得越来越舒适,人类族群总数的增加,人对自然造物的消耗越来越大。随着自然造物的逐渐被改造(被毁坏?),人类赖以生存的世界1物质环境,变的越来越差。 

(17)、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公元前399),古希腊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他和他的学生柏拉图,以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并称为古希腊三贤,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苏格拉底一生不断探索真理,并且善于辞令,常常把那些自认为知识渊博的浅薄之辈驳得目瞪口呆。他在广大青年中享有很高威望,可不幸被保守派贵族以煽动青年、污辱雅典神的罪名处以死刑。他拒绝朋友和学生要他乞求赦免和外出逃亡的建议,慨然赴死。因为他认为逃亡只会进一步破坏雅典法律的权威,同时也是因为担心他逃亡后雅典将再没有好的导师可以教育人们了。

(18)、鲁绍臣:那么什么样的贝贝才是最真实的贝贝呢?

(19)、鲁绍臣记得女儿刚进小学那会儿,一开始很不适应,不能够很好地约束自己,导致每天做作业磨磨蹭蹭的,要花2-3个小时。

(20)、这次对话果然很有效,女儿写作业的速度有了明显的起色。顺着这样的思路鼓励和启发孩子,鲁绍臣观察到女儿身上的改变。

(1)、苏格拉底反诘法(或苏格拉底法,Socraticmethod、或Socraticdebate))实质上是一种质问/质疑的辩证法,通常是在两个人对话中进行,在对话中一方善于质疑对方的结论、推理过程或假定,特别是假定。许多结论往往建立在错误的假定条件之上,假定条件又往往是隐含的,“假定/假设”就是通常所说的:语境、上下文。

(2)、从口传时代苏格拉底对美德、正义这类概念的较真,就可以看出,概念-现实的对照关系和张力(这里指表达的局限性),是批判性思维的源头和基础。所以,哈佛大学《公正:该如何做才好?》这样的课程,才说要培养学生永恒的质疑精神。

(3)、学生向苏格拉底请教如何才能坚持真理。苏格拉底让大家坐下来。他拿著一个苹果,慢慢地从每个同学的座位旁边走过,一边走一边说:请同学们集中精力,注意嗅空气中的气味。

(4)、苏格拉底问:“这就是最好的树材吗?”柏拉图回答:“因为只可以取一棵,好不容易看见一棵看似不错的,又发现时间、体力已经快不够用了,而且害怕空手而归,因此也不管是不是最好的,就拿回来了。”苏格拉底说:“这就是婚姻。”

(5)、于是柏拉图去做了。许久之后,他带了一棵并不算最高大粗壮却也不算赖的树回来了。

(6)、你先说说,哪些现象属于“学习”?然后,试着用归纳法归纳提出一个你自己的“学习”概念?

(7)、苏格拉底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是柏拉图的老师。不过,他教育学生的方式不是传授知识,而是与人对话。

(8)、苏格拉底:丢了就是丢了,何不继续向前走呢,鲜美的葡萄还有很多。      

(9)、 失恋者:可她连机会都不给我,说可恶不可恶?      

(10)、那人说:那是战争中出于无奈才这样做的,日常生活中这样做是不道德的。

(11)、爱因斯坦“所谓教育,是要将学校学到的知识忘掉后剩下的本领。”这是目前我看到我认为对教育解释最好的句子,请问大家还有什么好的具有深意的关于教育的定义或者教育的本质的解释的概念。

(12)、苏格拉底见状,又问:“怎么啦,难道你们对自己的选择不满意?”

(13)、另一个接着说:“我和他恰好相反。我走进果林不久,就摘下一个我认为最大最好的果子,可是,后来我又发现了更好的。所以,我有点后悔。”

(14)、“对于孩子来说,学习就是一种确证自己存在的方式。”

(15)、还有一次,柏拉图问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幸福?

(16)、苏格拉底发现,自己已经跌入了一个悖论的怪圈:越狱就违背了自己法律至上的信念:接受死刑则又与自己追求法律公平的信念相左。他就在这个悖论里思来想去,不能自拔。最终,他谢绝了朋友的好意,选择了死亡。于是,第二天傍晚,苏格拉底举起狱卒送来的毒酒,一饮而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