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句子网

精选论语第二十章原文翻译108句

论语第二十章原文翻译

1、论语第二十章原文翻译及注释

(1)、字词解释:饭:吃饭,名词作动词水:冷水,肱:胳膊,于:对于。

(2)、字词解释:博:广泛,笃:忠实、坚守,切:恳切,仁:仁德。

(3)、(译文)《论语》这本书共有二十篇.是孔子的弟子们,以及弟子的弟子们,记载的有关孔子言论是一部书.

(4)、翻译:懂得它不如爱好它,爱好它不如以它为乐。

(5)、《论语》在文学史上颇有影响。它的文学性主要是语言富于形象,往往用极简练的言词写出人物的神情语态和性格特征。

(6)、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7)、大意:第1句:讲学习方法第2句:讲学习的乐趣第3句:讲个人修养。

(8)、译文: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并坚守自己的志向,遇不明事能恳切地向别人提问并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9)、子曰:“可与言而不与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10)、或问子产,子曰:“惠人也。”问子西,曰:“彼哉,彼哉!”问管仲,曰:“人也。夺伯氏骈邑三百,饭疏食,没齿无怨言。”

(11)、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1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通(  ),意思是(  )

(13)、(翻译)孔子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不读书,就无所得。”

(14)、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子日:饭疏食饮水,曲脑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5)、◆诵读国学经典《论语》-雍也篇第26-30章

(16)、自从汉代以来,中国历代的统治者都奉行以孝治天下的社会政策,这便是中国社会历五千年而不衰的重要原因。其所依据的理论,正是孔子及其弟子所倡导的这种孝道。在这里,儒家是按照为人孝悌——家庭和睦——社会和谐——国家稳定这样的思路推演的。

(17)、(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命运;六十岁时对各种言论能辨别是非真假,也能听之泰然;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却不逾越法度规矩。”

(18)、(译文)《孟子》这本书是孟轲所作,共分七篇.内容也是有关品行修养、发扬道德仁义等优良德行的言论.

(19)、译文:孔子说:“学了知识之后时常去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是有才德的人吗?”

(20)、《泰伯》第六章: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2、论语第二十章原文翻译

(1)、译文: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茫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有疑惑。”

(2)、    因此一部经典作品就像一道特殊的光源,不同时代的读者去赏析它时,都会被这道光源照进内心中不曾被照亮的部分。即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去读它,也会因为想法和境遇的改变而产生不同的领悟。

(3)、子谓卫公子荆,“善居室。始有,曰:‘苟合矣。’少有,曰:‘苟完矣。’富有,曰:‘苟美矣。’”

(4)、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5)、字词解释:饭:吃饭,名词作动词水:冷水,肱:胳膊,于:对于。

(6)、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7)、译文: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就像这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呀!

(8)、(翻译)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9)、白话释义: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就不迷惑,五十岁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能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便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

(10)、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11)、子日:贤哉,回也!一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雍也》

(12)、译文: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13)、子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

(14)、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

(15)、白话释义: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16)、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17)、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18)、字词解释:焉:于此,在其中,择:选择,善者:好的方面,优点,从:跟从、学习。

(19)、子疾病,子路使门人为臣。病间,曰:“久矣哉,由之行诈也!无臣而为有臣,吾谁欺?欺天乎?且予与其死于臣之手也,无宁死于二三子之手乎!且予纵不得大葬,予死于道路乎?”

(20)、 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3、论语第二十章原文及翻译及解读华语网

(1)、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

(2)、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3)、翻译:仁,距离我远吗?只要我想要做到仁,仁就随着心念到了。

(4)、尧曰第二十 (主要记录古代圣贤的言论和孔子对于为政的论述)

(5)、《泰伯》第十一章: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

(6)、子曰:“直哉史鱼!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

(7)、子夏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

(8)、◆诵读国学经典《论语》-里仁篇第6-10章

(9)、子曰:“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子路无宿诺。

(10)、颜渊死,颜路请子之车以为之椁。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鲤也死,有棺而无椁,吾不徒行以为之椁。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

(11)、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3)、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14)、《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子在川上日:逝者如斯夫,不舍冒夜。《子罕》

(15)、 在孔子的学说里,“仁’是核心思想和终极的追求,其核心要义是“仁者爱人”。而要得到这个仁。达到”仁”的境界,不仅需要内心的体验,更需要投身现实。当然,不论是思想还是在行动,都必须有个出发点,而有子的这段话,则明确指出,求“仁”应该从孝悌做起。换句话说,就是从孝悌这个根本点出发,推而广之,就能成为仁人君子。

(16)、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17)、子谓仲弓曰:“犁牛之子骍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

(18)、白话释义: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使胳膊弯着做枕头,乐也在其中。用不正当的手段使自己富有、尊贵,这对我如同浮云一般(不值得关心)。

(19)、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20)、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4、论语第二十章原文

(1)、◆诵读国学经典《论语》-颜渊篇第1-24章

(2)、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3)、子张问崇德辨惑,子曰:“主忠信,徙义,崇德也。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诚不以富,亦只以异。’”

(4)、善者,古义:优点;今义:善良的人。从,古义:跟从(学习);今义:跟从。

(5)、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反复检查我的行为:为人处事有不真诚的事吗?与朋友交往有不诚实的事吗?老师教授的知识有不复习的吗?”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从而知道新的知识,可以凭借这个成为老师了。”

(6)、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8)、译文: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但一个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9)、子曰:“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

(10)、白话释义:孔子说:“学习知识并且按时温习它,不也是令人高兴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交流、学习),不也是令人快乐的事吗?别人不了解自己也不怨恨,不正是品德高尚的人吗?” 

(11)、人不知而不愠(        )(        )  

(12)、◆诵读国学经典《论语》-公冶长篇第21-28章

(13)、 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没有说出人不知道什么。缺少宾语。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14)、译文: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15)、字词解释:之:代词,指学问和事业,好:喜欢、爱好,乐:以……为乐趣

(16)、◆诵读国学经典《论语》-微子篇第1-11章

(1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18)、《泰伯》第十七章: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19)、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20)、翻译: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5、论语第二十章原文翻译注释

(1)、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3)、译文: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但一个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4)、大意:本章是孔子自述他学习和提高修养的过程。

(5)、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6)、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7)、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8)、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9)、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10)、译文:孔子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不读书,就无所得。”

(11)、子谓颜渊,曰:“惜乎!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

(12)、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的时候立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够独立做事,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为外物所迷惑;五十岁的时候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时能听得进不同意见;七十岁时能随心所欲,却不会逾越法度规矩。”

(13)、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14)、(如之何其彻也)个人认为应该分句(如之何,其彻也),拆开来看。

(15)、 学而时习之(                    )

(16)、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

(17)、子曰:“狂而不直,侗而不愿,悾悾而不信,吾不知之矣。”

(18)、◆诵读国学经典《论语》-雍也篇第21-25章

(19)、孔子思想以立身为出发点,而人能立身于世的首要条件就是具有“君子”人格。君子具备仁爱之心,自重自律;表里如言行一致;积极进取,德才兼备;孜孜于学,注重实践;安贫乐道,谨守正义等等;始终坚守人之间的相处之道,遵从不同的伦理关系,构建着和谐友爱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环境。

(20)、《论语》的篇名通常取开篇前两个字作为篇名;若开篇前两个字是“子曰”,则跳过取句中的前两个字;若开篇三个字是一个词,则取前三个字。篇名与其中的各章没有意义上的逻辑关系,仅可当作页码看待。

(1)、季子然问:“仲由、冉求可谓大臣与?”子曰:“吾以子为异之问,曾由与求之问。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今由与求也,可谓具臣矣。”曰:“然则从之者与?”子曰:“弑父与君,亦不从也。”

(2)、字词解释:有:通:“又”,用于零数和整数之间,立:独立做事情,惑:迷惑、疑惑,逾:越过、超过,矩:规范、规范

(3)、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涂。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曰:不可。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曰:不可!日月逝矣,岁不我与!”孔子曰:“诺,吾将仕矣。”

(4)、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6)、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如今也?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7)、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8)、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

上一篇精选有关生命的文案素材89句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