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句子网

为什么晚上不要看百年孤独【文案91句】

为什么晚上不要看百年孤独

1、

(1)、阿玛兰妲,这个家族的小女儿也爱上了钢琴师,她的痴恋在妒火中熊熊燃烧,为没有回应的爱情而饱受折磨。她写下一封封无法邮寄的火热情书,却把自己几乎焚烧殆尽。她一次次出手阻挠丽贝卡与钢琴师的婚事,却失手毒死了刚过门没多久的小蕾梅黛丝,还有一对尚未出生的双胞胎。

(2)、这也正为马尔克斯之后的作品《霍乱时期的爱情》埋下了伏笔。

(3)、《百年孤独》的主题是孤独吗?不,我深深地读懂了,不是孤独,而是爱。

(4)、大概是那次被几个在街上晃荡的、酒气熏天的民工给吓的吧,女孩把她的害怕告诉了那个老是跟她坐同桌的长着一张娃娃脸的男生。接下来的那天晚上,当女孩裹紧身上的棉袄、百无聊赖地下了公交车的时候,便看到了那个在瑟瑟寒风中跺着脚等待的单薄身影。

(5)、始祖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在散失清醒的意识之前,感到了自我死亡的迫近,独自哭号,为好友阿基拉尔,为知音梅尔基亚德斯,为丽贝卡的父母,为他自己的父母,为所有他能想起在死亡中孤独无依的人哭号。

(6)、蕾梅黛丝短暂地将奥雷里亚诺从孤独中解救出来。随着她命陨芳华,奥雷里亚诺自此陷入孤独的深渊而无法自拔。

(7)、死亡意味着要独自一人面对世界的孤寂、无情和虚无。当面对虚无时,没有什么事或人可以帮助我们,这时会最完整地体验到存在的孤独,感到终极的恐惧。

(8)、蓦然惊觉:之前我走过的所有似是而非的每一步,都是在向我注定的命运--写字迈进。之前所有的放弃和不甘,都只会成为奋力码字看书的动力。

(9)、我们从一出生开始,就注定是孤独的开始,很小的时候就受父母的爱,按照父母的方式成长。我们用哭、闹等方式来抗拒一切,长大后面对各种复杂的人心,不得不使自己带着多重面具来面对这个世界。

(10)、自己要喜欢自己,要相信自己,明白哪些是自己的优势,明白什么事情自己可以做得很好。

(11)、很多人都只是听说过《百年孤独》这本书,没有认真读过,也没有完整地读下来过。不过我还是劝你要认真读一读。不然,你真的不好意思说自己是一个文学爱好者。

(12)、所以,《百年孤独》中的大大小小的循环怪圈,象征了哥伦比亚甚至整个拉美的社会现实。

(13)、如果你希望脱各种病态行为在生活中有所作为并做出自己的选择,保持身心的愉悦,你就必须像完成任何一项艰巨任务一样,对自己严格要求,摒弃迄今为止所养成的自我挫败的思维方式,控制自己的情绪,激发内心的正向能量。

(14)、在找资料的时候,在百度百科上看到一张关系图,大家可以先来感受一下。

(15)、然而,不甚理想的高考成绩重重地打击了他。在那个暑假里,他满心的烦恼无处排遣,又不肯与身边人坦承,更不知道未来该怎么办,每天只能在网络游戏的胜利中寻找仅存的慰藉。他的网瘾,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

(16)、若不是走进了“大学生就业集训营”,邓浪可能还会在孤独里跌跌撞撞更久。

(17)、地铁里每个人捧着手机,那熟练的手指不停的按,重复,没有目的,连自己都不知道在找什么,等什么。这种内心的孤独似书中吃土的女人,压抑使她吃土,害怕使她吃土,我不知道作者表达的意思,或许因为小说类型就属于魔幻现实主义作品,但我隐约能感觉到她在平衡自己,就像你害怕黑暗时你会大声喊叫。

(18)、在此次学习会中,因为年龄较长,邓浪是一个小组的组长,组里有十几名同学,邓浪要负责大家的饮食起居以及学习状况。每天早上6点,他都会在群里挨个儿发消息,提醒大家记得按时吃早饭、注意时间,晚上在回营地的大巴上,他还要组织大家分享当天的学习感受,常常要忙到夜里12点多。

(19)、布恩迪亚家族的每一代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每个人,都会衍生相应的人物关系。而这些人物关系错综复杂,互相交错。并且由于后代喜欢从长辈中找名字,经常同一个名字,几代人用,对于初次阅读者而言,简直看得头晕。

(20)、据说,《百年孤独》的阅读难度是100颗星。

2、

(1)、而这本书,将会是我的生命之书,我要不断地的从这本书中,吸取养料,并时刻提醒自己,生命的主题不应是孤独,而是爱。

(2)、她那现代派的性格与母亲费尔南达陈腐的矜持做派以及狭隘心胸格格不入,却得到父亲奥雷里亚诺第二的支持。她爱上香蕉公司的机修工巴比伦——一个与黄蝴蝶相伴出现的男人,坠入爱河的那一刻,两个人仿佛抵达了孤独的彼岸。

(3)、但不可否认的是从1967年出版以来,《百年孤独》畅销全球,被翻译成四十多种语言,堪称历史上最畅销的小说之一。作者马尔克斯更是一举成名。1982年,更是凭此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4)、总结如果你想看精彩情节和深刻哲理,那么不用看这本书。如果你有南美历史情节,那这本书可能会让你高潮。匡名用户 如果你想“反装逼”,想知道一个人谈《百年孤独》时是否在装逼,那你也可以去看。我在网上搜过很多解析《百年孤独》的节目和回答,没人能给出与这本书的文学地位相符的解析。如果一个人在我面前扯《百年孤独》,我只需听Ta是在苍白无力地赞美这本书,还是能真正为我一一解析这本书的精彩之处,就知道Ta是不是复读机了。

(5)、别想在这部史诗(挽歌)里看到我们普通人喜闻乐见的精彩故事。要想读完能明白深刻的哲理,或者猛地一下提升思想境界,从此改变人生轨迹,这本书没有这种作用。这就是一曲历史挽歌而已。让你思考一下为什么那个家族最终会走向没落,书名就是答案,所以哲理上有多深刻相信你心里也有数了,这本书的意义应该不在于哲理,而在于对南美历史的祭奠。虽然这本书让作者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虽然这本书被语文老师捧上了天,但这本书没有什么神奇的作用,读完不会让你改变人生,甚至不会让你懂得你以为这种书会教你懂得的深刻哲理。

(6)、不久之后,又发生了一件让他永生难忘的事情,让他的心门关闭得更紧了。

(7)、加班时的烦躁已经渐渐消退,现在留在他心里的,是无边无际的孤独。

(8)、人生重要的不是你从哪里来,而是你到哪里去。当你在埋头工作的时侯,一定要抬头看看你去的方向。方向不对,努力白费!

(9)、女孩正要打开报纸,男生阻止了她:“上去吧,晚上别吃了,不然胃该不舒服了。早点睡,明天还上课呢。上楼时慢点,别跑,头发都跑乱了。我也回去睡了。”说完,指了指女孩因奔跑而凌乱的头发,转身走了。他定然没看见,女孩低垂的眼帘掩盖着的闪烁的泪花,他肯定也没看到天上那轮从云里探出半个头的圆月。在抬头看向那悠悠离去的身影,看向那轻轻挪移的月亮的一瞬间,女孩明白了,其实不一定要惊天动地,这样的细水长流更是一种幸福呢,因为它更让人踏实和心安啊。那一瞬间,女孩知道,就是他了。

(10)、开拓者的身上,集合了这个家族男性最原始的基因:他充满创造力和开拓勇气,能够开疆拓土,建设家园。但也对利益、暴力充满欲望,充满了征服欲。生命的最后,开拓者精神失常,陷入孤独中不能自拔,被家人绑在大树上,直至死去。

(11)、他没有察觉到时光在家里造成的细微而又令人心碎的破坏,这么长日子外出之后,对任何一个有着清晰记忆的人来说,这种破坏都会觉得是一种灾难。

(12)、在这个故事中,你能看见“大”——大到我们不仅能从中看到拉美历史,甚至能看到整个人类的历史,历史发展的某种隐秘的规律。又能看到“小”——小到爱情里,一个隐秘的譬喻,一种说不明确的感受。

(13)、“你好!”楼道间,邓浪带着满满的微笑向同学打招呼时,迎面而来的只是一个冷冰冰的点头示意。好像一簇火苗被猛地泼了一瓢凉水,他也赶紧收回目光,把自己伪装的毫不在意。

(14)、你应对自己的情感负责。你的情感是随思想而产生的。那么,你只要愿意,便可以改变对任何事物的看法,使内心充满积极正面的能量。

(15)、这一理解大致可以推断出,《百年孤独》解读的几个关键词:荒诞、孤独、轮回。

(16)、@Feiyue   请问陶老师,福克纳和海明威对马尔克斯的影响,分别主要体现在哪里?

(17)、不敢说懂,起码人物、情节,知道了七七八八。

(18)、责编|陆鑫炎  审校 |倪敬慈 朗诵|肖 凯

(19)、女儿雷梅黛丝是个绝色美人,最后飞升。两兄弟是孪生子,被称为阿尔卡蒂奥第二和奥雷里亚诺第二。

(20)、第六代出现了一位破译羊皮卷的人,但等他破译出来事情都已经发生了——我们看前面马尔克斯说“一幕幕事先注定要被人遗忘的戏剧的总和”,是不是立即能想到这个羊皮卷就像人类的历史。虽然规律就在其中,但是身在历史中的人,还是要不停被裹挟着前进,没有人能够超然物外。

3、

(1)、另外还有一点比较共同的在西班牙人从拉丁美洲撤出去以后,拉丁美洲在美国的影响下有了很多的新的变化和新的文化元素,美国过去有个总统提出来一个门罗主义,影响了拉丁美洲差不多一百多年的历史。

(2)、《百年孤独》是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作品融入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宗教典故等神秘因素,巧妙地糅合了现实与虚幻,展现出一个瑰丽的想象世界,成为20世纪最重要的经典文学巨著之一。1982年加西亚•马尔克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奠定世界级文学大师的地位,很大程度上乃是凭借《百年孤独》的巨大影响。

(3)、他异想天开地发动村民开辟一条将马孔多与新兴发明相连的捷径,却发现马孔多周围全是水,是一个与世隔绝的绝望之地。一连串的失败,使他陷入孤独之中不能自拔,以至于精神失常,永久坠入孤寂无伴的黑暗世界。漫长的余生,都在自我幻想的冒险中度过。

(4)、第五代是奥雷里亚诺第二留下的二女一男。长子被歹徒杀死,大女儿被母亲亲手摧毁恋情,怀着身孕被送往修道院,终生一言未发。

(5)、第十五期,我们聊的话题关于马尔克斯:作为新一代读者,你如何阅读马尔克斯?《这部作品差点要了马尔克斯的命》

(6)、她终于有了自己的安居之所,想吃泥土的饥渴,流落异乡的父母骨殖,钢琴师优柔果断激起的厌烦心情,都抛进了记忆的角落。她不受战乱的影响,从早到晚都在窗边刺绣,一心只等待丈夫打猎回来。

(7)、老大和妹妹都陷入情感的混乱。老大在家中被枪杀,妹妹把自己终日关在房中缝制殓衣,缝了拆,拆了缝,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第二代的主要人物是老二奥雷里亚诺。

(8)、@LisaLi?   马尔克斯《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据说是根据自己的外祖父为原型,他的外祖父和外祖母对他的写作产生了哪些影响?

(9)、《百年孤独》描写了一个家族、七代人的故事。小说中故事发生的地点是一个叫“马孔多”的小镇,这是一个架空的小镇。作品中融入了大量的神话传说、宗教典故等等,虚虚实实,魔幻又现实。所以很多的文本解读,都将这部小说看做是对拉丁美洲一个世纪以来风云变幻的历史的隐喻。

(10)、于是,下单,第三次捧起《百年孤独》。也不由感慨人与书的缘份,就像人与人的相遇,得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才能有一场真正知心的相会。

(11)、▌谎言说得越来越真诚,最后连她自己也从中得到了安慰。

(12)、因为在《百年孤独》里,他找到了孤独的根源,就是没有爱的能力。这种爱并不仅仅是爱情,也是人对于人,人对于世界的纯真、谅解和热爱。

(13)、她死在圣星期四一早。人们最后一次帮她算年龄是在香蕉公司时期,当时得出的结果在一百一十五到一百二十二岁之间。

(14)、文字带来一种“切换自如、衔接自然”的明朗镜头感——从面对行刑队,到回想起看冰块那个下午,更在画面的切换过程中完成了时空的转移。

(15)、经典著作的文字风格:强调文学性,比喻到位,遣词丰富,能禁得起多次品读,也只有在通过反复阅读,读者才能层次渐进地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

(16)、“在大学里,我已经习惯了大家冷漠的眼神。但在这里,我所感受到的眼神,都充满了温暖和爱。他们的眼神,一点点化开了我的心。”

(17)、不只是读者们喜欢这部书,重要的是它对中国当代作家的影响也是非常之大。莫言曾说起,他第一次看到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是1984年,当时他在军艺读作家班,在魏公村的书店里面,第一次读到小说前十几页的时候,他浑身发热,非常激动,他说自己再看了一会就不敢再看下去了,他觉得这个小说太了不起了,他再读下去,他会完全被它控制,所以这本书他不敢看,他把书放下来,跑回军艺,他的描述当然很有戏剧性,他回到宿舍坐下来就开始写,可见《百年孤独》给他的影响有多激烈了。

(18)、可能也就翻了十来页的样子,我就看不下去了,一是因为外国小说里面,主人公的名字就比较长,很容易让人看了后面忘前面。二是我不得不承认,这个故事情节从一开始,就没有吸引到我。总觉得没有兴趣再继续看下去,所以只是匆匆翻了一下。

(19)、一种认识只有在一遍又一遍重复之后,才能成为一种信念,如果仅仅尝试一次,便以失败为理由放弃努力,认识就永远不可能转变为信念。

(20)、丽贝卡嫁给了流浪归来的何塞·阿尔卡蒂奥。凭着不屈的性格、贪婪的情欲和执著的野心,她吸纳了丈夫超常的精力,使他从一个游手好闲、寻花问柳的男人变成了一头干活的巨大牲口。

4、

(1)、▌ 有时面对一幅威尼斯水彩画,怀乡之情竟会把水沟里的淤泥和腐烂的甲壳动物的气味变成鲜花的淡雅的芬芳。阿玛兰塔叹息着,微笑着,憧憬那个第二故乡,那里的男男女女都长得漂亮,有着小孩的天真,那儿有古老的城市,然而它往昔的宏伟业绩如今只留下瓦砾堆里的几只小猫了。

(2)、这不是出于爱,也不是出于恨,而是出于对孤独的深切理解。

(3)、对许多人来说,最早的孤独体验,可能是来自第一次喜欢上一个人。

(4)、乌尔苏拉由于惧怕生出猪尾巴儿子,婚后一年内拒绝同房。“晚上,两人展开几个小时的激烈对抗。”这一情节也发生在她的女儿阿玛兰旦和她的孙子奥雷里亚诺.何塞身上,以及家族最后的两位成员阿玛兰旦.乌尔苏拉和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

(5)、但这样一段看似概括性强的梗概,连全书0.1%的精华都覆盖不了。

(6)、因为每天支配私人时间比较少,我只读了一遍。但我有一个阅读习惯,即便是读不下去的书,我都会死磕到底,无论收获多少,我都会这么做。故事内容不过多介绍,只说说某几个印象深刻的人物带给我的感悟吧。

(7)、虽然后来经过老师介绍,他在学校里找到了一份助教的工作,在整理学生资料之余,还负责给学生家长在线问答。但在日复一日面对学生家长几乎雷同的提问,以及密不透风的加班时,他满肚子都是抱怨。

(8)、就像棱镜一样,最后折射的是一个五光十色,迷人眼的多维空间。

(9)、马尔克斯回答:“是的,我是这么看的。拉丁美洲的历史也是一切巨大然而徒劳的奋斗的总结,是一幕幕事先注定要被人遗忘的戏剧的总和。”

(10)、从此,陷入自责和对爱的恐惧中,一生爱无能,只能进行畸形的爱恋,比如费劲心机让初恋对象最终爱上自己却又拒绝他的求婚,与马尔克斯的爱恋也以拒绝结婚告终,抚养侄子长大,并把感情寄托在他身上,险些发展出一场乱伦关系。最终她以处子之身,离开世界,“我的良心是清白的。”这是她临终前对自己的评价。

(11)、记得我国当代最著名作家莫言,在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曾经说过一句耐人寻味的话,他说:“如果我没有读过《百年孤独》的话,或许我一个字也写不出来。”从中可以侧射出这部伟大作品的巨大能量!

(12)、当事人的苦笑取代了旁观者的眼泪,“愚者”自我表达的切肤之痛取代了“智者”貌似公允的批判和分析,更能收到唤起被愚弄者群体深刻反省的客观效果。

(13)、估计和众多读者一样,我也深深体会了这本作品难以“消化”,因每次阅读均在工作之余、饭后的晚间,所以有充足的时间细品和琢磨,总体感觉这个作品人物性格各异,起名古怪且重复,看了一部分后还得再一次找寻并细读以前的一部分结合起来,家族亲情寡淡、故事情节离奇古怪、错综复杂,甚至很荒谬。这个作品融入了神话传说、魔咒、民间故事、宗教信仰等一些神神秘秘的色彩。

(14)、我们一路寻寻觅觅,如饥似渴,可能会遭遇,原来的那个怀抱余温已尽,新的怀抱迟迟没有敞开。

(15)、不要总是和某类人划清界线,要知道不能接受只是你自己不能接受而已,只是你现在不能接受而已。存在就是合理的。这世界岂是那么黑白分明的?

(16)、在《百年孤独》这本书里,有许多感人至深的话语,震人发聩,醍醐灌顶,如沐春风,非常值得用心去品味,用心来感受。在此分享一些,共同鉴赏以滋成长。

(17)、布恩迪亚家族的每一代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每个人,都会衍生相应的人物关系。而这些人物关系错综复杂,互相交错。并且由于后代喜欢从长辈中找名字,经常同一个名字,几代人用,对于初次阅读者而言,简直看得头晕。

(18)、1982年,哥伦比亚黑绵羊出版社出了一本书叫《番石榴飘香》,里面记载了马尔克斯与另一个哥伦比亚作家门多萨的谈话录。

(19)、观念比能力重要,策划比实施重要,行动比承诺重要,选择比努力重要,感知比告知重要,创造比证明重要,尊重生命比别人看法重要!

(20)、事实证明,只看一遍《百年孤独》,无法消化马尔克斯的“野心”。

5、

(1)、陶玉平:这位读者提的这个问题很好。加西亚·马尔克斯在他自述的一些文章中他多次强调,他受到福克纳影响,他也非常喜爱读海明威的作品。

(2)、▌死亡跟他没有什么关系,而生命对他才有意义。

(3)、还等什么呢?时间都过去了,话是这么说,但不至于那么快。无论走到哪里,都应该记住,过去都是假的,回忆是一条没有尽头的路,一切以往的春天都一去不复存在,就连那最坚韧而又狂乱的爱情归根结底也不过是一种转瞬即逝的现实!

(4)、平庸将你的心灵烘干到没有一丝水分,然后荣光才会拨动你心灵最深处的弦。

(5)、我个人倒觉得不能说加西亚·马尔克斯是一个模仿者,因为他的《百年孤独》中绝大部分应该是独创的,是很多前人没有写过的东西。最近四年的时间里我除了翻译其他的作者的作品以外,翻译了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五本书,包括最早的《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和最晚翻的《一个海难幸存者的故事》,这两本书有一些共同的地方,但是不同的地方也是非常明显。共同地方我觉得首先是他们都对军人政权的暴政有程度不同的抗议。要说他们有什么不同,《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里边完全看不到有什么魔幻的东西,完全是一种批判现实主义和带了一点点存在主义的内容和技巧,而海难这个非虚构小说里边他已经开始出现了一些魔幻现实主义的东西。

(6)、晚年的阿玛兰妲,任由时间在她织绣寿衣的指缝间流逝,她似乎白天织晚上拆,却不是为了借此击败孤独,恰恰相反,为的是持守孤独。

(7)、她开始吃土,一把把泥土使她感到那个男人不再遥远也更加真切。然而,她久等无果,变得绝望得发疯,每天夜里自戕般饥渴地吞下花园里的泥土,以此来填满她可怕的孤独。

(8)、一开始的几天,邓浪在新环境中十分胆怯,在学习小组里很少发言,老师讲的内容他也只是自己消化、思考,很少和同学坐在一起交流想法,更别提上台分享心得了。

(9)、总之看过《百年孤独》人很难用语言描述出它有多伟大,那种感觉是深深埋在心中的,而且能在心中存留很久的震撼。百年孤独这本书我大概看了两遍,第1遍给我的感觉就是想象力、魔幻、震撼,第2遍给我的感觉就是人性、生活和其本来的样子。

(10)、清晰的记得当时读完那本书的感觉,孤独,荒凉,虚无。这种虚无感笼罩住了好上进的我,心底的怀疑、悲观、消沉开始泛滥,怀疑高考、质疑人生,而又找不到情绪的出口,体内向上的动力消失大半。

(11)、并且,小说中很长时间里同时存在多个“奥雷里亚诺”和“阿尔卡迪奥”,对于初次阅读的读者而言,“分清”显得十分困难。角色关系涉及跨年龄甚至跨辈分的交错,如“奥雷里亚诺”和“阿尔卡迪奥”兄弟二人都与庇拉尔发生男女关系,并生下第三代“奥雷里亚诺”和“阿尔卡迪奥”……在中前期人名又多又相似的阶段,不看谱系图基本上读起来“牛头不搭马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