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句子网

精选晋文公称霸的战役成语81句

晋文公称霸的战役

1、晋文公称霸的战争及相关成语

(1)、问题是,晋国直接甩出一个,我们晋军之所以撤退,并不是因为我们怕楚国,而是因为我老大有情有意,为了兑现当年的承诺,所以先撤100里再说。你叫楚国怎么办?

(2)、而这场失败,也并没有让宋襄公认清局势。宋襄公回国之后,又企图带着宋国的军队,以武力压服其他国家。宋国先是将矛头对准了楚国的小弟,郑国。然后郑国向楚国求救,楚国派兵前来救援。

(3)、如果晋文公早死几年,恐怕也就是一个,只能在字缝中,才能找到的历史人物。

(4)、救援宋国还有一个原因,是楚国这会儿太嚣张,在中原这里几乎是想打谁就打谁。像郑国、卫国、曹国、蔡国、陈国这些小的国家都已经成为楚国的附属国。只有宋国在苦苦抵抗着,如果让楚国把宋国给打下了,那形势对于晋国也不利。

(5)、首先,因为这场内乱,导致齐桓公的几个儿子,都有了想做国君的心思。所以接下几十年的时间里,齐国不断发生手足相残的事情。直到几十年之后,齐桓公儿子这一辈的人,全都死绝了,这场内乱才算彻底结束。

(6)、老二这个时候,正在楚国逃难呢!直到秦穆公提出,要送他回国,他这才从楚国来到秦国。然后,在秦国的帮助下,老二很快回到晋国,战胜了自己的大侄子,最终抢到了继承权,顺利登基,这就是晋文公。

(7)、得到国君的许可,子玉就派一个叫宛春的人给晋文公送去了书信,意思是你只要不难为卫国,把土地还给曹国,我就不再打宋国。如若不然,我就继续打宋国。

(8)、子玉令旗一挥,楚军的中军和左军就对晋军发起了攻击。晋军的上军和中军就开始败退,楚军就开始追击,晋国的下军也跟着退。这其实是晋国的诱敌深入之计,子玉不知道一个劲地追。最后,楚军被半道埋伏的晋国上军给包了饺子,楚军大败,晋军挥师追击,把楚军的营地也给占领了,子玉觉得没面子,自杀身亡。

(9)、晋文公询问手下人的看法,狐偃觉得,子玉是楚国的臣子,他还想用一个宋国的利益来交换曹卫二国的利益,这显然很失礼,不能答应他。可先轸从另一个角度看了这个问题,子玉提这样的要求,目的是可以让宋、曹、卫三国安定,我们要是不答应,就是让三国不安定,这样就是我们失礼了。不如我们私底下安抚曹卫二国,我们站住了礼字以后,再把宛春扣下,来激怒楚国,然后再商量怎么被动应战。

(10)、当然,如果要论实力的话,其实还得再加上齐国。毕竟破船还有三千钉,就算是刚刚内战结束,齐国的国力依然不容小觑。可问题是,这位新即位的齐孝公,并不是什么雄才大略的君主。接下来的几年,齐孝公一直忙着齐国内部的休养生息,没怎么参与外边的事情。

(11)、楚国老大当时也是犹豫再但是终于受不了楚国鹰派的怂恿,也接受了追击晋军的选择。结果呢,大家都知道,那就是楚军让晋军打得大败。

(12)、叔兴和壶叔这两句话传播出来后,晋文公的政治威望就更高了。晋国政局稳定,人才济济,接下来就应该变法、发展经济了。19年的流亡生涯,使文公和他的一帮大臣更加了解民间的疾苦,更加明白安定和谐对一个国家的发展是多么的重要,《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就说他们:“险阻艰难,备尝之矣。民之情伪,尽知之矣。”所以他们汲取各国经验,整顿国内政治,安抚人心,省刑薄敛,并开放关禁,促进通商,同时拯寡救贫,奖励垦荒,鼓励百姓往晋北方向迁移,扩大耕地面积,于是“政平民阜,财用不匮”(见《国语晋语》)。晋国很快便强盛起来了。

(13)、后来秦穆公邀请重耳去秦国,楚成王便将他送去,穆公待他甚厚。晋惠公十四年(前637年),惠公死,晋国大臣们欲迎重耳归国,秦穆公便派军队护送重耳归国。重耳于第二年春天渡黄河入晋,即位于故绛,晋国各地纷纷归附。重耳即位,是为晋文公。这时他已62岁。

(14)、晋军就地休整三天,吃的都是楚军囤积的粮食,随后才拔营回师。到达衡雍时,晋文公下令在践土为周王建造了一座行宫。

(15)、接受第一等赏赐的功臣,当然就是跟着文公流亡,导以仁义亦师亦友的两个人——赵衰和狐偃,至此,赵、狐两家代替吕、郤成为了晋国势力最大两个的家族,此外,文公为了纪念那个没有等到革命成功就被晋怀公杀了的外公狐突,在晋阳的马鞍山下为他立了一个庙,后人也因此把这座山叫做狐突山。

(16)、公元前633年冬,楚成王亲率大军攻打宋国,宋求救于晋。晋文公虽一心求霸,但对与强楚直接相抗也颇有几分忌惮,在是否救宋一事上犹疑不定。大夫先轸进言说:“報施、救患,取威、定霸,於是乎在矣。”意思是自晋文执政以来,晋国沿着报恩、救难、立威、称霸的发展线路顺利推进,此前勤王成功,风头正劲,此刻若能再次出手解除宋围,则霸业可成。

(17)、摊上这么一个弟弟,周襄王确实是很倒霉。不但媳妇没了,家也被偷了,自己只能流落到郑国避难。堂堂周天子,混到这个份上,也真是没谁了。

(18)、据说,令尹子玉曾经为自己制作了镶玉的马冠、马鞅等物品,还未使用。城濮之役,战前子玉梦见河神对自己说:“把这些给我吧,我将赐给你孟诸的水草之地。”子玉不肯遵照神谕将物品献祭给河神。他的两个儿子派人劝谏,子玉也不听。

(19)、而楚庄王即位后,在令尹孙叔敖辅佐下,发展生产,整顿政治,集中权力,改革军事,实力日益增强。楚庄王雄心勃勃,问鼎中原,与晋展开争夺中间地带的斗争,尤以地处中原要冲的郑国为争夺的焦点,由此孕育着晋、楚之间一场新的大战。

(20)、面对齐国的这种声势,面对一车茅草的损失,楚国自然犯不着与齐国死磕。于是,楚国就向齐国低头了。

2、晋文公称霸的战役成语

(1)、 楚成王为避免与晋国交战,命子玉将楚军撤出宋国。但子玉反而率军北上试图与晋军决战。 晋文公在流亡期间得到过楚成王的帮助,曾许诺“如果有一天,能回到晋国做国君,如果两国不可避免的有战争,自己会退避三舍。”今天,晋文公信守承诺,一退再退,楚军一路追击,晋军反戈一击,楚军大败。就是历史上的“城濮之战”

(2)、晋国作为一个姬姓诸侯国,祖上和周天子他们家是一个祖宗,在西周那会儿就是一个大国。而到了春秋初期的时候,晋国又趁机在山西地区大力扩张,很快就成了控制了大半个山西,成了天底下有数的强国之一。

(3)、原城投降,国民知信。信、义立起来了以后,狐偃对文公说,你要建立的第三个政治信念是“礼”。

(4)、宋国这边,就在不久之前,才刚刚联合几个国家,送那位齐国太子回国,此时倒是风头正盛的时候。

(5)、晋献公有八子,太子申生和公子重耳、夷吾三人都有贤名,最受宠爱。献公五年(公元前672年)晋献公讨伐骊戎(今陕西临潼一带),灭掉骊戎后,纳骊姬和她的妹妹少姬为室,立骊姬为夫人。骊姬得宠后,献公疏远申生、重耳、夷吾三人。后骊姬得子,名叫奚齐,为了立奚齐为君,骊姬逼死申生,重耳和夷吾逃亡他国。这样,重耳开始了十九年的流亡生活。由于重耳平时能“好善不厌,父事狐偃,师事赵衰,而长事贾佗”,所以即使在流亡过程中,跟随他的人也很多,甚至如介子推曾在晋文公绝粮的时候“割股啖君”。

(6)、就以城濮之战为例,楚军虽然是在城濮遭遇了失利,但在战场上损失掉的仅仅是右翼的陈、蔡盟军和左翼的申、息县师,至于战斗力最强悍的中军即若敖六卒几乎完好无损。

(7)、在家族势力拼不过对方的情况下,流亡功臣要想成功逆袭,只能想方设法,力争主导晋国朝政的未来走势。

(8)、所以后来,晋国一直牢牢守住这个优势。此后的很多年里,晋国一边在西方堵住秦国,不让秦国东出,一边在东方压制齐国的发展,逐渐成了北方第一大国。至于南方的楚国,虽然后来也多次卷土重来,和晋国对抗,但此后百年当中,始终是输多赢少。

(9)、(公元前632年)二月,晋郄縠卒。原轸将中军,胥臣佐下军,上德也。

(10)、周天子在晋文公的帮助下,夺回老大的位置,自然也想撕毁与晋国签订的秘约,问题是,晋国老大岂是让周天子说耍就耍的?周天子只能履行密约。

(11)、头一个信念是“义”。古人说,行而宜之之谓义。换作今天的白话说,义要解决的是我们要往哪个方向去的问题,建立起奋斗的目标和方向来。

(12)、一代春秋霸主,死后落得这么一个下场,实在是让人有些唏嘘。

(13)、令尹是楚国仅次于国君的职位,楚成王耐心的跟子玉解释,重耳是个有雄才大略的人,他在外面尝尽人间冷暖,继位之后非常会收买人心,晋国的百姓都和他站在一起,这是天意让晋国强大,我们还是不要与他为敌的好。

(14)、秦国受制于地缘,根本无法真正插手中原事务;齐国现在内讧无休,也无心插手中原事务。只要晋国打败楚国,就会成为天下事实上的霸主。

(15)、然后,因为老大挂了,老二老三跑了,所以老四顺利继承了国家。但是对于这个结果,下面的大臣们不承认,所以有个叫里克的大臣,直接找人刺杀了老四。老四死了之后,换老五上台。结果老五刚上台,又被里克派人刺杀了。

(16)、所以,接下来的十二年里,整个中原,再次开始混战起来。齐桓公当年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秩序体系,彻底被打破。这期间虽然也有宋襄公这样的国君,提出要召开会盟,并且得到了几位国君的响应。但奈何宋国国力不行,远不如齐国那么有说服力,所以最后依然无法重建秩序。

(17)、拙笔胡先森 《中华民族禁烟往事 1 道光禁烟》

(18)、在晋文公的主持下,这场会盟讨论了大家要尊重周王室的话题,以及一些齐桓公时代会盟活动的日常课题。然后,在所有诸侯的见证下,周天子正式册封晋文公为诸侯之长。

(19)、在这场战争当中,因为当年晋文公曾经流亡楚国,受过楚成王的恩惠,当年晋文公曾经承诺,一旦两国开战,晋国会主动退去九十里。所以,双方开战之后,晋文公就以这个理由,主动撤退,诱敌深入,最终一战重创楚军,彻底击败了楚国。

(20)、晋文公就组织召开了国际大会,中原诸侯国都派代表前来参加,周天子也亲前来参加。

3、晋文公称霸的典故

(1)、晋文公想称霸不假,可他也在尽量的避免跟楚军作战。其实想当霸主也不是非打败楚国不可,当年齐桓公兵发楚国,被楚成王给硬顶了回去,双方没有交战,也没影响齐桓公的霸主地位。

(2)、次年春,晋文公率军讨伐曹国,向卫国提出借道前行,遭到拒绝,晋军只得绕道。随后,晋国先伐曹再讨卫,并且占领卫国的五鹿。重耳流亡时途经五鹿,遭乡人扔土块驱赶,狐偃拜而受之,以为天意。如今天意成真,五鹿果然为晋所有。

(3)、当然,从齐国和秦国的角度来说,虽然他们此时和晋国是同盟关系,但他们的本意并不是让晋国成为霸主国,而是为了自己。所以,在这之后,两国又不断反复,不断给晋国使绊子,对抗晋国。但问题是,霸主国这种位置,只要坐上去了,再想拉下来,其实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4)、本句:春秋之时,齐桓公、晋文公先后称霸诸侯的故事。

(5)、富辰这番话很有见地,他清醒地看到在周室孱弱的背景下,王室比任何时候都需要京畿周围姬姓诸侯的保护。不过,周襄王不愿失了面子,没听富辰的劝谏,派颓叔、桃子两位大夫出动狄族部队前往讨伐郑国。当年夏天,狄师攻取郑国的栎地。

(6)、栾枝的答语意思是:我们为了报答楚国国君的恩惠,所以才退到这里。我们不是因为您。既然不理解,请你回去告诉子玉将军,整备好战车,明天战场上见吧!

(7)、原本先轸只是被任命作了下军副将,居于六卿之末的位置。可转年之后,他却骤然升官儿了:

(8)、原来,就在他去宋国求救的这段时间里,几个奸臣已经扶持那位庶长子,正式即位。但同时,齐桓公的其他几个儿子,又都觉得很不服气。大家彼此之间,各自拉起一支军队,为了争夺继承权,直接开始混战。

(9)、最终,双方在今天的河南省柘城县打了一仗。开战期间,宋襄公本来可以趁着楚军渡河的时候,直接击败楚军。但宋襄公却坚持所谓的仁义,非得等到人家安全渡河,然后结成了阵势之后再打。

(10)、中策,那就是与晋国这样耗下去,换而言之,我们不追击你,我们也不撤退。

(11)、这个要求过分吗?一点也不过啊!因为,现在晋国老大要干的事,说得好听点,这是帮助周天子诛杀乱臣贼子。说得不好听点,这是帮助前任周天子,诛杀现任周天子啊。没有尚方宝剑,晋国老大这算干嘛呢?

(12)、如果是这样,晋国想大败楚国,就只能硬桥硬马的,与楚国在宋国附近开战。

(13)、因为当时的楚国,是事实上的霸主,所以楚国很快就组建起一枝多国部队,郑、陈、蔡等中原诸侯,都跟随楚成王一块去讨伐宋国。

(14)、那么,从齐桓公去世,到晋文公正式称霸。这十二年当中,中原历史上到底都发生了什么?为什么齐桓公前脚刚刚去世,齐国就把霸主的宝座给丢了?后来晋文公到底又做了什么?为什么能成为第二位公认的霸主呢?

(15)、鲁国此时正与楚国友好,因为楚、卫联姻的缘故,鲁国派大夫公子買带兵驻扎在卫国协防。晋文伐卫,楚国救援失利,鲁国惧怕晋国转而对付自己,干脆将公子買杀了以讨好晋国。此时的晋国可谓势大力沉,各国除了争先讨好之外,莫敢与之争锋。

(16)、晋文公不想打楚军,可子玉偏偏想会会晋军,他下令一路追过去,就在城濮这个地方双方对峙起来。此时宋国、秦国和齐国的军队受晋国之邀已经到了,这四国联军就跟楚军战在了一处。

(17)、宋国一看楚成王率领多国部队前来攻打自己,马上就向晋文公求救。

(18)、但是,楚国的鹰派显然不愿意接受这种事实,于是就想率军追击晋军。

(19)、晋国军队一退,子玉想都没想就跟上去了。到了城濮这里,双方就进行对峙。子玉派人给晋文公下战书说:“与君之士戏,君凭轼而观之,得臣与寓目焉。”

(20)、在盟会的次日,新任盟主晋文公率诸侯向周王献俘,主要包括“驷介百乘”也就是披甲驷马战车百辆,还有“徒兵千”即步兵千人,这些都是城濮之役的战利品。

4、晋文公称霸之战!

(1)、公元前636年,也就是晋文公刚刚登基的那一年,恰好周王室发生了内乱。简单来说,当时在位的周襄王,有个和他挺不对付的弟弟。不但和媳妇偷情,还联合狄族进攻周王室的地盘,想要抢周襄王的天子宝座。

(2)、就在晋文公上位这一年,周天子的弟弟造反作乱,打得周天子亡命天涯。

(3)、顾     问:杨永建  西窗竹语(刘育红)  李冬哲

(4)、随着晋文公登基,这场混战的乱局,终于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5)、邲之战是在不利于晋的形势下,晋军主帅虽知“不可以战”,却无力驾驭跋扈之将,迟疑寡断,和战不决,临战不备,受制于人,以致失败。楚军主帅虽知“可以战”而慎战,既战则力争主动,因情施计以误敌,先发制人以决胜。

(6)、这事,其实还得从齐桓公刚刚去世那会儿开始说起。

(7)、楚成王不想和晋军对战,可令尹子玉(就是成得臣)不这么想。子玉对楚成王讲,当年重耳流亡路过楚国,大王您对他可是不薄啊!现在他明知道曹国和卫国是依附楚国的,还敢发兵去攻打,这明显是不给您面子,我们不能惯着晋国。

(8)、至此,晋文公的霸主地位,终于牢不可破,再也无法动摇了。

(9)、战况可想而知,楚军哪里是这四国联军的对手,被人家一阵毒打,仓皇逃回了楚国。望着楚军阵营方向的熊熊大火,晋文公非但没有高兴,还发出了几声叹息,手下不理解了,您不是打胜了吗?晋文公幽幽的答道,除了圣人,没有人打了胜仗还能内心平静的。再说,子玉还在楚国,我高兴不起来。没过几天,一个消息传来,子玉回国以后,被楚成王好一顿教训,在这内外的双重打击之下,自尊心极强的子玉自杀了。听到这个消息以后,晋文公这才开心起来。

(10)、“晋文流亡十九年而终能得到晋国,这期间的艰难险阻,人情冷暖,可谓备知。上天给予他这么长的时间以为其除害,这是天之所置,谁可废除呢?兵书上说‘适可而止’‘知难而退’‘有德者不可敌’,这三者都指的是现在的晋国。”

(11)、等到老二老三知道这事之后,自然也意识到自己身处险境。所以在这之后,老二老三就跑了,跑到国外去了。这事发生的时候,秦穆公已经娶了那位晋国公主。而这事发生之后,没过几年,晋献公就挂了。

(12)、若干年前,齐桓公通过一种非常鸡贼的方式,让天下接受了他是天下霸主的事实。

(13)、晋文公虽然行赏严格,也有百密一疏的时候。介子推追随晋文公重耳流亡列国,于卫地(今莘县一带)重耳饥困欲绝,介子推曾割股肉救过他,立过大功。重耳即位晋君封赏从臣,介子推不求利禄,携母归隐绵山。晋文公便亲带广众人马前往绵山寻访。谁知那绵山蜿蜒数十里,重峦叠嶂,谷深林密,无法寻找。晋文公求人心切,听小人之言,下令三面烧山,欲逼介子推出来。没料到大火烧了三天,介子推的影子也没见。晋文公叫人在山前山后放火,周围绵延数里,火势三日才熄,介子推终究没有出来。后来有人在一棵枯柳树下发现了母子的尸骨,晋文公悲痛万分,安葬遗体时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像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此诗句是介子推在焚山前,用鲜血在衣襟上写成,藏于大柳树洞中。重耳获得后,常存于身,时刻诫勉。同时,文公命焚山之日禁火,为“寒食节”。最初的寒食时间为一个月,后来改为七天、三天,最后定为清明节的前一天。

(14)、主导了城濮的作战行动,就等于主导了晋军的指挥权,先轸正是凭借这一点,压倒郄溱等留守大臣,一跃成了晋国的首席执政卿。

(15)、所以,齐国的这场内乱爆发之后,其他几大强国,开始迅速出手,都想成为新的霸主国。而当时有资格争夺霸主国宝座的国家,其实大致有四个,分别是:晋国、秦国、宋国和楚国。

(16)、晋文公即位后,只做了两件事,就让晋国迅速地强大了起来。第一件事,封赏功臣;第二件事,变法。

(17)、其次,这场内乱,导致齐国自身的国力,瞬间暴跌。而国力的暴跌所带来的结果,就是齐国再也坐不稳霸主国的位置了。

(18)、一切是显然的,如果晋国老大不帮周天子,周天子就会丧失全部家业;晋国老大帮助周天子,周天子就可以夺回全部的家业,只是需要付出15%的报酬。这种买卖,怎么看也非常划算啊。

(19)、要知道,上一次出现这种情况,还是十二年之前!当时还是齐桓公在世的时候,由那位齐国霸主齐桓公,提出举行了‘淮之会’。那一年,大家在今天的江苏省盱眙县开了个会,讨论如何援助曾国,让曾国免于被淮夷袭扰的问题。

(20)、两军这么一对阵,晋文公想起当年在楚国做客的时候,曾经跟楚成王讲过,为了报答您的大恩,日后两国交战,晋军必当退避三舍。本来晋文公就想避免和楚国交战,就以此为由,让晋军后退九十里,其实也是想给楚军一个台阶,你们见好就收撤军算了。

5、晋文公哪个战役

(1)、晋文公讨伐曹、卫的目的本来是想避免与楚国正面交战,间接迫使楚国回身救援曹、卫从而解除宋围。

上一篇精选落英缤纷可以形容人吗104句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