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上下联的区分
1、对联上下联的区分图片
(1)、一般情况下范围小的是上联,范围大的是下联,如常见的国、家,海、湖之类词语。
(2)、贴春联是中国传统风俗,每逢过年时,家家户户都会贴上春联祈求平安。那么春联该怎么分上下联?又该怎样贴呢?
(3)、旧时在前面是上联,新时在后面是下联,这个普遍在过年时候的春联上有所体现,常用的有生肖和辞旧岁/迎新春之类的。
(4)、 后来人们一到春节,为祈求平安,就在家门前立大桃人:左神荼右郁垒,画个老虎挂神索。再后来把桃人改成桃板(又叫“仙木”),在板上画神像,或写“神荼”,“郁垒”两个名字,悬在门两边,这就是“桃符”——最原始的春联。
(5)、在新时代,是以右为尊。如开会主席台座次,领导为双数6人时,从左至右顺序为这时1号领导是靠右第三位;领导为单数7人时,从左至右顺序为这时1号领导是居中,二号领导是在1的左边。
(6)、 张贴方法区分:对联的张贴撰写要求是上联在右侧,下联在左侧。因为古代人写字是从右往左写的。这个方法现在在观看对联时候很难区分了,因为很多人根本就不知道,随意贴出来的。所以容易辨别错误。
(7)、五代时期,人们才开始把联语写在桃木板上。据历史记载,在公元964年除夕,后蜀主孟昶题于卧室门上的对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
(8)、柜子是存放物品的地方。倒贴福字,表示福气(也是财气)会一直来到家里、屋里和柜子里。
(9)、范围大小区分:一般情况下范围小的是上联,范围大的是下联。
(10)、精选的优质毛料,多重抛光打磨的实木笔杆,笔杆为整段式
(11)、简而言之,如何判断上下联,就看对联最后一个字,最后一个字如果是仄声字(拼音的第三声、第四声),那么就是上联;最后一个字如果是平声字(拼音的第一声、第二声),那么就是下联;那么在贴对联的时候,上联贴在您面对大门的右手边,下联贴在您面对大门的左手边。详如下图:
(12)、时间关系区分:旧时在前面是上联,新时在后面是下联,这个普遍在过年时候的春联上有所体现,常用的有生肖和辞旧岁/迎新春之类的。
(13)、对联不会平白无故的乱写,每个字都是经过慎重决定的,每副对联都有自己特定的含义,在写对联的时候普遍把含义深刻的作为下联,上联的价值更多是在引导作用上。上下联基本属于因果关系,因是上联,果是下联。
(14)、对联比较讲究平仄,这是对联的特点。具体来说,上联的最后一个字一般是仄声,下联的最后一个字一般是平声,否则,读起来就会感到非常别扭。
(15)、“因”为上联,“果”为下联。比如“方向正确城乡富,政策英明衣食丰”,因为只有“城乡富”这个“因”,才会有“衣食丰”这个“果”。
(16)、含义方法区分。每副对联都有自己特定的含义,在写对联的时候普遍把含义深刻的作为下联,上联的价值更多是在引导。上下联基本属于因果关系,因是上联,果是下联。
(17)、含义方法区分:每副对联都有自己特定的含义,在写对联的时候普遍把含义深刻的作为下联,上联的价值更多是在引导作用上。上下联基本属于因果关系,因是上联,果是下联。
(18)、旧时在前面是上联,新时在后面是下联,这个普遍在过年时候的春联上有所体现,常用的有生肖和辞旧岁/迎新春之类的。
(19)、1含义方法区分:每副对联都有自己特定的含义,在写对联的时候普遍把含义深刻的作为下联,上联的价值更多是在引导作用上。上下联基本属于因果关系,因是上联,果是下联。
(20)、对联的张贴撰写要求是上联在右侧,下联在左侧。因为古代人写字是从右往左写的。(现代人经常有贴反的情况)
2、上联是一二声还是三四声
(1)、用平仄的方法来区分上下联:《联律通则》要求:上联收于仄声,下联收于平声。也就是最后一个字为仄声(声调是上声、去声)的是上联,最后一个字为平声(声调是阴平、阳平)的是下联。如: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庆”是仄声,“春”是平声。
(2)、手感舒适,笔锋尖锐挺拔,下笔轻盈收锋自如,书写随心所欲。
(3)、所谓左与右,应以面对对联所贴处来确定。面对门口的左右手,右手为上联,左手为下联。
(4)、大在后,小在后,先有家后谈国,所以范围小的是上联。
(5)、对联分为上下联,如何判断,根据最后一个字来判断,如果我们上过小学,那么应该知道,在普通话里面,有四种发音,分别为第一声、第二声、第三声、第四声,譬如以“a”为例,分别为“āáǎà”,古人把第一声称为“阴平”,第二声称为“阳平”,合称“平声字”,简称“平”;把第三声称为“上声”,第四声称为“仄声”,合称“仄声字”,简称“仄”;现代人的发音和古人的发音是不一样的,现代人就是我刚刚说的四声,依据标准是《新华字典》;古代人是五声,除了现代普通话的四声以外还有个特别的发音叫“入声”,发音短促且逼仄,依据标准不同的朝代有不同对应的韵书,如《佩文诗韵》、《切韵》、《广韵》、《平水韵》等,现在已经归纳进现代汉语的四声里了,唯有一些地方用语如粤语里面还保留着。所以现代人的发音简称为:“今声新韵”;古代人的发音简称为“古声旧韵”。
(6)、 这样写完绳成"册"后,就形成自上而下竖排,从右往左读的这种习惯。后来绢帛、纸张发明后,人们还是承袭了这一习惯。形成了以右为尊的观念。
(7)、就是时间在前的为上联,时间在后的则为下联;或者说先办的事情为上首,后办的事情就为下首。比如“门迎春夏秋冬福,户纳东西南北祥”;“小院栽花香四季,大门结彩乐全家”。
(8)、看空间大小。空间维度大的是上联,空间维度小的为下联。如“盛世千家乐,新春百家兴”。
(9)、看对联的最后一个字,上联最后一个字是三声和四声(仄声),下联的最后一个字是一声和二声(平声)。如:
(10)、贴春联的同时,有的人家还喜欢贴“福”字,但贴“福”字不是都要倒着贴。
(11)、旧时在前面是上联,新时在后面是下联,这个普遍在过年时候的春联上有所体现,常用的有生肖轮替(狗去/猪来)和辞旧岁/迎新春之类的。
(12)、看对联的最后一个字,上联最后一个字是三声和四声(仄声),下联的最后一个字是一声和二声(平声)。
(13)、看音调平仄。上联的音调是“仄”声,下联的音调为“平”声。如“马腾改革路,国展富强图”。
(14)、每副对联都有自己特定的含义,在写对联的时候普遍把含义深刻的作为下联,上联的价值更多是在引导作用上。上下联基本属于因果关系,因是上联,果是下联。
(15)、对联比较讲究平仄,这是对联的特点。具体来说,上联的最后一个字一般是仄声,下联的最后一个字一般是平声,否则读起来常常感到别扭。比如“春回大地千山笑”(“笑”是仄音),“福满人间万民欢”(“欢”是平声)。
(16)、春联,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它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从五代十国时开始,明清两代尤为兴盛,发展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
(17)、贴门神要注意两张门上的人物脸是相对的,不要贴反了。老式建筑的大门都是对开的两扇门,门神正好一边贴一张,而现在的住房都是单扇门,两张门神只能贴在同一扇门上,粘贴时要注意位置的美观大方。
(18)、 这样写完绳成"册"后,就形成自上而下竖排,从右往左读的这种习惯。后来绢帛、纸张发明后,人们还是承袭了这一习惯。形成了以右为尊的观念。所以,正常的情况下,门的右边为上联,门的左边为下联。
(19)、按时间先后分。时间在前为上联,时间在后为下联。比如:爆竹声声辞旧岁;梅花朵朵绽新春。——“辞旧岁”在前,“迎新春”在后。
(20)、简而言之,如何判断上下联,就看对联最后一个字,最后一个字如果是仄声字(拼音的第三声、第四声),那么就是上联;最后一个字如果是平声字(拼音的第一声、第二声),那么就是下联;那么在贴对联的时候,上联贴在您面对大门的右手边,下联贴在您面对大门的左手边。详如下图:
3、对联上下联的区分?
(1)、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的书写习惯也发生了改变,1957年“规范书写”明确规定横写从左至右书写。随着从左往右的写法慢慢普及。对联的书写习惯也出现了“从左向右”跟着横批读的习惯:横批如果是从左边开始读的,那么上联就在左边,下联在右边。如横批为:迎春接福。那么左边就是上联,右边就是下联。相反横批从右往左边读的话,如:福接春迎。那么右边为上联,左边为下联。
(2)、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练习书法选择一款好毛笔至关重要,今天,我们极力为书友们推荐一款对联小提斗。
(3)、按时间先后分。时间在前为上联,时间在后为下联。比如:爆竹声声辞旧岁;梅花朵朵绽新春。——“辞旧岁”在前,“迎新春”在后。
(4)、对联讲究对仗工整,是一对句子,出句就是上联,对句就是下联。区分对联上下联的办法,主要音调平仄、内容因果、时间先后、空间大小和语言习惯等五个。
(5)、 第怎么去区分判断哪个是上联,哪个是下联?
(6)、我国古代写对联一直是直行书写,从右到左排列。两联张贴时,是上联在右,下联在左。
(7)、比如“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风吹杨柳千门绿,雨润杏桃万户红”。人们常说“福寿双全”、“风雨同舟”,从来没有“寿福双全”、“雨风同舟”的说法。
(8)、对联是中文语言的独特的艺术形式,比较讲究平仄,这是对联的特点。如果要区分上下联,我们可以看对联的最后一个字。具体来说,上联的最后一个字一般是仄声,下联的最后一个字一般是平声,否则,读起来就会感到非常别扭。
(9)、在时间、空间、具体事物上一般是从左到右、从大到小,比如“年年过年年年好,月月赏月月月圆”,“年”比“月”长,所以“年年过年年年好”是上联,“月月赏月月月圆”是下联。
(10)、古代读书和写字习惯,是从右朝左的顺序,从这个理解就是右边为上、左边为下。为此,对应到对联上、下联的区分左右来说,就是上联为右,下联为左。
(11)、看语言习惯。遵循常规说话区别上下,如江河奔流、湖海相连,不会说河江奔流、海湖相连。如“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
(12)、 按语言习惯区分。人们常说”福寿双全”、“风雨同舟”,没有“寿福双全”、“雨风同舟”的说法,所以就有:诸如“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的上下联;以及“风吹杨柳干门绿,雨润杏桃万户红”的上下联。
(13)、“城乡富”可视为“因”,为上联;“衣食丰”可视为“果”,所以为下联。
(14)、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偿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15)、(属性):光锋羊毫、猪鬃、加健辅料黄金比例搭配,软硬适中,毛质细腻,书写效果非常流畅,书法用于行楷、篆隶书、对联等,国画铺色渲染,整笔光锋羊毫居多,表面呈白色状,实木上漆笔杆,精致美观。
(16)、民间有一种神话的传说:春联即为天上的神仙,当春联撕破后,就会升上天庭,去向玉皇大帝报告家家户户的情况,希望天神能给民间的家庭带来好运等。
(17)、那么关于对联,你又知道如何区分上下联吗?这里有五种简单的方法供你参考:
(18)、在古代,最初的书为竹简,人们把文字竖向一个个刻在一条条的竹片上,然后从右朝左排列后,用绳子串在一起,就成了书。这样,人们读书和写字的习惯,就是遵循从右朝左、由上到下的顺序。
(19)、区分对联的上下联的方法就介绍到这里了。恭祝大家新年快乐,万事如意!
(20)、上课地址:金星家园(锡师附小阳光校区正对面)
4、春联上下联区分左右门怎么贴
(1)、每副对联都有自己特定的含义,在写对联的时候普遍把含义深刻的作为下联,上联的价值更多是在引导作用上。上下联基本属于因果关系,因是上联,果是下联。
(2)、二是按因果关系分。“因”为上联,“果”为下联。比如“方向正确城乡富,政策英明衣食丰”,因为只有“城乡富”这个“因”,才会有“衣食丰”这个“果”。
(3)、春节对联非常注重平仄。看对联的最后一个字,上联最后一个字是三声和四声(仄声),下联的最后一个字是一声和二声(平声)。
(4)、贴对联时应将上联贴在右边,下联贴在左边,左与右则以面对大门或壁柱来分。之所以这样张贴,是因为直行书写都是从右到左,所以念对联也是从右向左念。
(5)、比如“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风吹杨柳千门绿,雨润杏桃万户红”。人们常说“福寿双全”、“风雨同舟”,从来没有“寿福双全”、“雨风同舟”的说法。
(6)、在大门贴春联,记的要贴单数,单数象征吉祥。还有,家门口不要单贴「春」字,可以贴福、招财进宝等,因为古代,只有怡红院会在门口贴「春」字。
(7)、 对联的前身是“桃符”。相传远古时期,东海某桃林住着神荼(shēnshū),郁垒(yùlǜ)两兄弟,他们专门惩治万鬼,捉鬼喂虎,所以鬼魅邪恶都乖乖的听话。玉帝见他俩除害有功,便封他们为专惩邪恶的神仙。
(8)、这款精选的是细光锋羊毫,羊毫的种类有很多,主要分为三大类,无锋羊毫(山羊身上直接剪下来的),粗光锋羊毫,细光锋羊毫。
(9)、首先要知道生活习惯和风俗,并且要知道门口的上首和下首。面对大门右手方是上首,左手为下首。横批是对联的中心或题目,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从横批书写的方向判断,横批从右向左书写,上联就在右边,反之则在左边。
(10)、一般有以下四种区分方法:一是按音调平仄分。春联比较讲究音调平仄,上联最后一个字为仄音,下联最后一个字应是平声。比如“春回大地千山笑”(“笑”是仄音),“福满人间万民欢”(“欢”是平声)。
(11)、贴对联时应将上联贴在右边,下联贴在左边,左与右则以面对大门或壁柱来分。之所以这样张贴,是因为直行书写都是从右到左,所以念对联也是从右向左念。
(12)、看对联的最后一个字,上联最后一个字是三声和四声(仄声),下联的最后一个字是一声和二声(平声),如下联:兴xīng一声是上联,旺wàng四声是下联。
(13)、每副对联都有自己特定的含义,在写对联的时候普遍把含义深刻的作为下联,上联的价值更多是在引导作用上。上下联基本属于因果关系,因是上联,果是下联。
(14)、按因果关系分。“因”为上联,“果”为下联。比如:政策英明方向正;城乡富裕画图新。——因为只有“政策英明”这个“因”,才会有“城乡富裕”这个“果”。
(15)、时间在前的为上联,时间在后的则为下联。比如“风送莺歌辞旧岁,雪伴梅香迎新春”,“辞旧岁”在前,“迎新春”在后。
(16)、粗光锋羊毫:作为毛笔铺料,价格比细光锋羊毫便宜很多,毛质较粗,偏硬
(17)、为此,对应到对联上、下联的区分左右来说,就是上联为右,下联为左。这个区分办法,主要是遵循人们面对对联时的读、写习惯,与左右哪个为尊没有直接关系。
(18)、要看选择什么样的横批。如果横批是从右向左书写,上联就应该贴在右边,反之上联则贴在左边。
(19)、(尺寸):出锋5cm,口径0cm,杆长21cm,纳入笔管5cm
(20)、汉语拼音中有四个音调:阴平、阳平、上声、去声,也就是第一声、第二声、第三声、第四声。分别分析对联中两联的最后一个字,如果最后一个字是上声或去声(即第三声和第四声),就是上联;如果最后一个字是阴平或阳平(即第一声和第二声),就是下联。举例:
5、对联上下联的区分标准
(1)、对联分为上下联,如何判断,根据最后一个字来判断,如果我们上过小学,那么应该知道,在普通话里面,有四种发音,分别为第一声、第二声、第三声、第四声,譬如以“a”为例,分别为“āáǎà”,古人把第一声称为“阴平”,第二声称为“阳平”,合称“平声字”,简称“平”;把第三声称为“上声”,第四声称为“仄声”,合称“仄声字”,简称“仄”;现代人的发音和古人的发音是不一样的,现代人就是我刚刚说的四声,依据标准是《新华字典》;古代人是五声,除了现代普通话的四声以外还有个特别的发音叫“入声”,发音短促且逼仄,依据标准不同的朝代有不同对应的韵书,如《佩文诗韵》、《切韵》、《广韵》、《平水韵》等,现在已经归纳进现代汉语的四声里了,唯有一些地方用语如粤语里面还保留着。所以现代人的发音简称为:“今声新韵”;古代人的发音简称为“古声旧韵”。
(2)、在古代的不同时期,对左、右哪个为尊的定位不同。在夏、商、周、晋(包括春秋战国、南北朝、五代十国)是文官尊左,武将尊右;秦、唐、宋、明是尊左;汉、元、清(包括三国时期)是尊右。
(3)、在时间、空间、具体事物上一般是从左到右、从大到小,比如“年年过年年年好,月月赏月月月圆”。
(4)、早在秦汉之前,每逢过年,中国民间有在大门左右悬挂桃符的习俗。桃符,就是用桃木做的两块大板,上面分别写上传说中的“神荼”和“郁垒”两个神人的名字。
(5)、旧时在前面是上联,新时在后面是下联,这个普遍在过年时候的春联上有所体现,常用的有生肖和辞旧岁/迎新春之类的。
(6)、“意”为去声,所以第一句为上联;“心”为阴平,所以第二句为下联。
(7)、对联的张贴撰写要求是上联在右侧,下联在左侧。因为古代人写字是从右往左写的。这个方法现在在观看对联时候很难区分了,因为很多人根本就不知道,随意贴出来的,所以容易辨别错误。
(8)、贴对联时应将上联贴在右边,下联贴在左边,左与右则以面对大门或壁柱来分。之所以这样张贴,是因为直行书写都是从右到左,所以念对联也是从右向左念。
(9)、一般情况下范围小的是上联,范围大的是下联,如常见的“家和国”之类词语。
(10)、如一年中家中有意外发生,希望转运的朋友可以将福字倒贴。
(11)、贴春联最好是除夕早上6点到中午12点之间,把旧春联撕破,表示破除不好的运,有除旧布新的意思。
(12)、在张贴春联时,往往有的人把上下联贴错位置。要区分上下联关键在最后一个字,根据格律规定,上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仄声字(普通话三声、四声)结尾,下联则是平声字(普通话一声、二声)结尾。
(13)、因是上联,果是下联,因为凡事先有因后有果。
(14)、此款精品兼毫小提斗,由老技师纯手工倾心打造
(15)、细光锋羊毫:一般用做纯羊毫主料,精品兼毫铺料,毛质细腻,吸水呈透明装,弹性偏软,吸墨十足,不可多得的好料。
(16)、面对大门右手方是上首,左手为下首,对联讲究平仄,上联最后一个字为仄音,下联最后一个字为平音,一声二声为平,三声四声为仄。
(17)、按空间范围分。一般是小者在前,大者在后。比如:勤俭持家家道昌;团结建国国事兴。——这副春联中的“国”比“家”大,所以“家”在前,“国”在后。
(18)、大门上的福字有“迎福”和“纳福”之意,而且大门是家庭的出入口,一种庄重和恭敬的地方,所贴的福字,须郑重不阿,端庄大方,故应正贴。
(19)、 小为上,大为下。对联中出现数字对称时,一般是数值小的为上联。如:四海翻腾云水怒;五州震盪风雷激。一年四季春常在;万紫千红永开花。等等。
(20)、在时间、空间和具体事物上一般是从大到小,比如“年年过年年年好,月月赏月月月圆”;“一城花雨山河壮,满院春风日月辉”。从时间看,“年”比“月”长;按空间论,“城”比“院”大。
(1)、就是时间在前的为上联,时间在后的则为下联;或者说先办的事情为上首,后办的事情就为下首。比如“门迎春夏秋冬福,户纳东西南北祥”;“小院栽花香四季,大门结彩乐全家”。
(2)、无锋羊毫:多数用于制作廉价毛笔、排刷、油漆刷。
(3)、张贴方法区分。对联的张贴撰写要求是上联在右侧,下联在左侧。因为古代人写字是从右往左写的。这个方法在观看对联的时候很难区分,因为很多人根本就不知道。
(4)、看横批的写法:现代人的书写和阅读顺序,大都是从左到右(与古人相反),但是,对联的书写习惯仍然是右起竖写,只是横批常常是从左向右写了。因此,现在贴春联,要根据横批的写法分为两种情况:一是横批如果是从右向左写的(如:横批是“辞旧迎新”,写成“新迎旧辞”),那就还按照传统习惯,上联贴在右边,下联贴在左边。 二是如果横批是从左向右写的(如:横批写成“辞旧迎新”),那就按照现在的阅读习惯,上联贴在左边,下联贴在右边。
(5)、---------------------------------------------------------------
(6)、横批(或称横额,横档、横幅、横披等),是对联的重要组成部分。横批即如文章的标题,它能标示出一副对联的主题思想,是画龙点睛之笔,是锦上添花之笔。一般说来,横批对于联文有着概括、揭示、补充、说明等作用。从使用范围说,对联最常用也是最原始的形式,是贴挂于楹间(因之又泛称为楹联)。上下两条联文,再配以门楣上的横批,便呈“门”之势。对称是对联的最显著表现形式,中国的建筑美又多用对称这一传统的形式。建筑与对联结构相映成趣,这是联文加横批的又一个缘由。但不是说,凡对联都有横批,如有些门额牌匾可代作横批,题赠联、挽联(不宜楹间贴挂的)等可以省去横批。
(7)、按因果关系分,因是上联,果是下联,因为凡事先有因后有果,按事情的大小分,小在前大在后先有家后谈国,所以范围小的是上联。范围大的是下联。
(8)、 古代写文章,空白的简放在左边,写完的简排列在右边。写的时候左手拿起一根简,右手执笔在上写一行字,写完一根简,就把它排放在右边,依次从右排到左。
(9)、如果上下联尾字同平或同仄,或者不懂平仄,怎么办呢?
(10)、按因果关系分。“因”为上联,“果”为下联。比如:政策英明方向正;城乡富裕画图新。——因为只有“政策英明”这个“因”,才会有“城乡富裕”这个“果”。
(11)、按内容、空间范围分。一般是小的、近的在前,大的、远的在后。比如:勤俭持家家道昌;团结建国国事兴。——这副春联中的“国”比“家”大,所以“家”在前,“国”在后。
(12)、 真正成型始与后蜀孟昶所倡导的贴春联,经历五代、南北宋,由明朝朱元璋颁发政令后春联得以推广沿袭至今。
(13)、按因果关系分。“因”为上联,“果”为下联。比如:政策英明方向正;城乡富裕画图新。——因为只有“政策英明”这个“因”,才会有“城乡富裕”这个“果”。
(14)、按时间先后分。时间在前为上联,时间在后为下联。比如:爆竹声声辞旧岁;梅花朵朵绽新春。——“辞旧岁”在前,“迎新春”在后。
(15)、 判断对联上下联的方法还有很多,林林种种,不胜枚举。贴对联不是什么大事,图个吉利喜气。即使贴错了,也没有人会提示。不过,既然是民族的文化,是老祖宗的好东西,我们就不能不宏扬,也不能太离谱。了解一下对联文化,让喜庆的节日里多一点文化自信,还是大有必要的。
(16)、 非精品不上架
(17)、在时间、空间和具体事物上一般是从大到小,比如“年年过年年年好,月月赏月月月圆”;“一城花雨山河壮,满院春风日月辉”。从时间看,“年”比“月”长;按空间论,“城”比“院”大。
(18)、就是时间在前的为上联,时间在后的则为下联。如“门迎春夏秋冬福,户纳东西南北祥”。
(19)、一般上联最后一个字是仄声,下联最后一个字为平声。比如“家园似锦添春色,福运齐天赖d恩”,上联最后一个字“色”是仄声,下联最后一个字“恩”是平声。
(20)、对联,也叫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体裁之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对联,出自古代诗歌,又属于一种独立存在的文化表现形式。对联有上、下联和横批,具体类别分门联、春联、堂联、寿联、婚联、丧联和开业联等。
(1)、按照传统习惯,上联贴在右边,下联贴在左边(面对大门分左右)。因为古人的书写习惯是右起竖写,且以右为上;况且横批也是从右向左写(比如:横批是“辞旧迎新”,写成“新迎旧辞”)。
(2)、 平仄方法区分:看对联的最后一个字,上联最后一个字是三声和四声(仄声),下联的最后一个字是一声和二声(平声)。
(3)、看时间先后。时间在前的是上联,时间在后的为下联。如“旧岁又添几个喜、新年更上一层楼”。
(4)、 古代写文章,空白的简放在左边,写完的简排列在右边。写的时候左手拿起一根简,右手执笔在上写一行字,写完一根简,就把它排放在右边,依次从右排到左。
(5)、对联的张贴撰写要求是上联在右侧,下联在左侧(面对门口的左右手,右手为上联,左手为下联)。因为古代人写字是从右往左写的。
(6)、 时间关系区分:旧时在前面是上联,新时在后面是下联,这个普遍在过年时候的春联上有所体现,常用的有生肖和辞旧岁/迎新春之类的。
(7)、一款好毛笔,笔杆也非常重要,好马也得配好鞍,毛笔也不例外,作为对联笔,书写大字吸墨量非常多,如配用竹子笔杆,会导致‘头重脚轻’的现象,欠缺手感。而选用实木笔杆,笔杆增加质量,整段式,笔头于笔杆融为一体,握杆舒适,书写才能流畅!
(8)、 在时间、空间和具体事物上一般是从大到小,大为上联,小为下联。比如“年年过年年年好,月月赏月月月圆”。可以看出,在时间上,“年”比“月”长,所以作为上联,反之作为下联;再如“一城花雨山河壮,满院春风日月辉。”在空间上,“城”比"院”大,所以作为上联,反之作为下联。
(9)、如果上下联的尾字都是平声或都是仄声,或者不懂平仄,怎么办呢?
(10)、“因”为上联,“果”为下联。比如“方向正确城乡富,政策英明衣食丰”,因为只有“城乡富”这个“因”,才会有“衣食丰”这个“果”。
(11)、贴对联时应将上联贴在右边,下联贴在左边,左与右则以面对大门或壁柱来分。之所以这样张贴,是因为直行书写都是从右到左,所以念对联也是从右向左念。
(12)、看内容因果。事情发生是上联,产生结果为下联。如“问观音为何倒坐,恨众生不肯回头”。
(13)、对联比较讲究平仄,这是对联的特点。具体来说,上联的最后一个字一般是仄声(三声四声),下联的最后一个字一般是平声(一声二声),否则读起来常常感到别扭。比如“春回大地千山笑”(“笑”是仄音),“福满人间万民欢”(“欢”是平声)。
(14)、
(15)、
(16)、
(17)、
(18)、
(19)、
(20)、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