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句子网

精选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 人而不仁125句

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高二年级人而不仁

1、论语十二章注音版人而不仁的版本

(1)、译文: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茫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有疑惑。”

(2)、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翻译)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责任),路途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这不也是很遥远吗?”

(3)、   克己复礼:克制自己,使自己的为归到礼的方面去,即合于礼。复礼,归于礼。

(4)、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5)、温故而知新(古义:旧的知识;今义:过去的,老的)

(6)、试译:孔子谈到季氏,说:“在自家庭院里办天子的八佾舞会,这种事情都能忍心做出来,还有什么事情不能忍心做出来呢?”

(7)、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乎。”

(8)、试译:孔子说:“治理国政用道德,就好比北极星安住本位,群星围着它转。”

(9)、16子曰:“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10)、大意:本章讲学习态度:向一切人学习。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有没有类似的毛病。

(11)、译文: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的时候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意见,到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又不会逾越规矩。

(12)、三十而立(站立,站得住,这里指独立做事情)

(13)、(译文) 孔子说:“符合礼法的正言规劝,谁能不听从呢?但(只有按它来)改正自己的错误才是可贵的。恭顺赞许的话,谁能听了不高兴呢?但只有认真推究它(的真伪是非),才是可贵的。只是高兴而不去分析,只是表示听从而不改正错误,(对这样的人)我拿他实在是没有办法了。”

(14)、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5)、冉有(问子贡)说:“老师会帮助卫国的国君吗?”子贡说:“嗯,我去问他。”于是就进去问孔子:“伯夷、叔齐是什么样的人呢?”(孔子)说:“古代的贤人。”(子贡又)问:“他们有怨恨吗?”(孔子)说:“他们求仁而得到了仁,为什么又怨恨呢?”(子贡)出来(对冉有)说:“老师不会帮助卫君。”

(16)、(解读)这是关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道理。

(17)、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18)、2021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第9篇:桃花源记

(19)、“礼”代表着一种修身与治国相结合的文化精神,它不仅是政治伦理和社会伦理的具体体现,还是治理国家的重要依据。孔子一直主张以礼治国,即利用礼乐规范君臣和官民的行为,让每个人都各安其位,做自己该做的事情。尤其是作为下属,千万不能越礼行事,否则就是对君上的不敬,就是以下犯上的僭越行为。如果任由这种僭越行为泛滥,社会秩序必将受到严重破坏,社会将陷入混乱。

(20)、孔子说:“譬如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时停下来,我所有的努力都废弃了;譬如填平洼地,虽然只倒下一筐,这时虽然只有一筐,但我也在前进。”

2、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 人而不仁

(1)、孔老夫子有些言论可能武断了点,比如现在的某些公知,成天舔美舔日,极力诋毁国内发展和制度,但你不得不承认在某些方面能力还挺强的。

(2)、礼与乐都是制度文明,而仁则是人们内心的道德规范,是人文的基础。所以,乐必须反映人们的仁德。乐是表达人们思想情感的一种形式,在古代,它也是礼的一部分。礼与乐都是外在的表现。这里,孔子指出礼、乐的核心与根本是仁,没有仁德的人,根本谈不上什么礼、乐的问题。

(3)、21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4)、10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欤?抑与之与欤?”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欤!”

(5)、孔子关于利、命、仁的其他论述及其思想的现实意义

(6)、(答案)D C C①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②学问之道没有别的什么,不过就是把那失去了的本心找回来罢了

(7)、(翻译)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8)、人活着不仅仅为了求得饱暖安逸,还应该有一种对理想的追求精神。有了这样的理想,就不应再沉溺于物质的欲望,要有克制自己的能力,把对物质的追求提升为对真善美的追求,以及精神的独立上来。这样就不会去计较私欲得失,蝇营狗苟,而会敏于事而慎于言,使自己的内心清澄,去接近有道之人来匡正自己。

(9)、子曰:好勇疾贫,乱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

(10)、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11)、孔子有时讲雅言,读《诗》、念《书》、赞礼时,用的都是雅言。

(12)、 (翻译)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13)、B.必有我师焉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14)、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

(15)、日,古义:每天;今义:一日。古义:泛指多数,今义:数词,三

(16)、 (翻译)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17)、   如…何:古代常用句式,当中一般插入代词、名词或其他词语,意思是“把(对)…怎么样(怎么办)”

(18)、 (翻译)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的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19)、  子曰:“知(zhi)者不惑(huò),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

(20)、试译:鲁定公问:“君王领导臣下,臣下服事君王,该怎么做?”孔子说:“君王领导臣下靠礼,臣下服事君王靠忠。”

3、《论语》十二章人而不仁

(1)、 ——《里仁》

(2)、翻译语段中三处画线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  )

(3)、译文: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温习它,不也是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4)、(乙)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5)、孔子说:“早晨能够得知真理,即使当晚死去,也没有遗憾。”

(6)、比较甲、乙两段中的画线句,说说这两句论述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7)、试译:仲孙、叔孙、季孙三家大夫祭祀祖先时,唱着《雍》这首天子祭祖诗来撤除祭品。孔子说:“‘各方诸侯助祭,肃穆天子主祭。’《雍》诗的这一句如何用到三家大堂去呢?”

(8)、不亦说乎  (  )通(  ),意思是(  )

(9)、2021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第3篇:《孟子》三则鱼我所欲也

(10)、子曰:“好勇疾贫,乱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

(11)、译文: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的老师的人。我选择他的优点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的缺点就要改正。”

(12)、(翻译)孔子说:“学习并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从心里感到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君子作风吗?”

(13)、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14)、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15)、孔子说:“譬如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时停下来,我所有的努力都废弃了;譬如填平洼地,虽然只倒下一筐,这时虽然只有一筐,但我也在前进。”

(16)、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17)、叶公向子路问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子路不答。孔子(对子路)说:“你为什么不样说,他这个人,发愤用功,连吃饭都忘了,快乐得把一切忧虑都忘了,连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如此而已。”

(18)、《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书,大部分记言,小部分记事,只有极少数篇章称得上是比较完整的文章。全书20篇,共512章,约15000多字。篇与篇、章与章之间没有内在联系,篇名无义,用的是每篇开头的几个字。如《学而篇第一》就是取“子曰:‘学而时习之’”的“学而”。

(19)、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

(20)、(翻译)孔子说:“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4、论语十二章朗读人而不仁

(1)、(评析) 这里讲的第一层意见是言行一致的问题。听从那些符合礼法的话只是问题的一方面,而真正依照礼法的规定去改正自己的错误,才是问题的实质。第二层的意思是忠言逆耳,而顺耳之言的是非真伪,则应加以仔细辨别。对于孔子所讲的这两点,我们今天还应借鉴它,按照这样的原则去办事。

(2)、大意:本章是孔子自述他学习和提高修养的过程。

(3)、大意:本章讲坚定信念、广泛学习。理论联系实际。(多学、多思、多问)。

(4)、在《论语》书中,我们也多处见到他谈“利”的问题,但基本上主张“先义后利”、“重义轻利”,可以说孔子很少谈“利”。此外,本章说孔子赞同“命”和“仁”,表明孔子对此是十分重视的。孔子讲“命”,常将“命”与“天”相连,即“天命”,这是孔子思想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孔子还讲“仁”,这是其思想的核心。

(5)、孔子说:“看见有才能的人(德才兼备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缺点,有要改正。”

(6)、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7)、译文: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从而得到新的体会与理解,可以凭借这成为老师。”

(8)、孔子说:“奢侈了就会越礼,节俭了就会寒酸。与其越礼,宁可寒酸。

(9)、20子曰:“《关睢》,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10)、译文:孔子说:“学了(知识)又按时复习它,不也是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11)、15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欤?”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12)、试译:孔子说:“遵照礼制尽心辅佐君王,人们却以为是拍马屁。”

(13)、A.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14)、试译:孔子说:“周朝取舍了夏商两代的制度,集礼仪文化之大成啊!我遵从周礼。”

(15)、大意:本章谈学习方法。(强调“温故”,还要能“知新”,新旧知识相融合)。

(16)、译文: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17)、译文: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18)、孔子说:“聪明人不会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19)、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20)、在本章中,孔子给予自己的弟子冉雍以极高的评价,说他有堪为诸侯的治国之才,那么,冉雍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历史上关于他的事迹记载不多,只知道他做过鲁国权臣季氏私邑的长官。治政期间,他“居敬行简”,主张“以德化民”,收到不错的效果。但是,这个官职他仅仅做了三个月。因为季氏聘他仅仅看中他的名声,用作政治花瓶,而不是真心用他做管理,所以对他的建议和主张并不采纳。看清形势以后,冉雍便辞去职务,继续跟随老师修身进学。在孔子去世后,唯恐圣道失传,他与闵子骞等共同编撰《论语》。他自己还单独著有《敬简篇》六章,可惜在秦朝焚书时散佚了。

5、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高二年级

(1)、择其善者而从之(古义:优点;今义:善良的人)

(2)、下列选项各有两组词语,每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3)、(翻译)孔子说:“学习并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从心里感到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君子作风吗?”

(4)、试译:子夏问道:“‘一笑这脸蛋好美啊,一双黑眼睛好亮啊,白净净的平添灿烂啊!’是什么意思?”孔子说:“底子白净,文采是画上去的。”子夏又问:“礼也是加上去的吧?”孔子说:“启发我的是商啊,现在可以跟你一起品《诗》了。”

(5)、唯有放下,才能不放弃。学国学课程,想干啥干啥,该干啥干啥,建议都支上本儿,上网偷菜、工作、聊天、炒股,就像在家听老妈叨叨一样。老妈叨叨的不过是几十年的事儿,咱叨叨的是几千年的事儿,而已。其实想想,咱岁数越大,越像自己的爸妈,为啥呢?他们当初的叨叨,其实都灌到咱耳朵里了,只是咱不觉得、没注意而已。我们要的就是这样的效果:出其不意,攻其无备,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6)、①南面:古时尊者的位置是坐北朝南,天子、诸侯时皆面南而坐。此以“南面'代指卿大夫之位。

(7)、译文: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从而得到新的体会与理解,可以凭借这成为老师。”

(8)、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9)、(翻译)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10)、①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11)、三国魏明帝自征蜀,遣司马懿督张邵诸军,雍、凉劲卒三十万,潜军密进,窥向剑阁①。蜀相诸葛亮时在祁山,旌旗利器,守在险要,十二更下②,在者八万。时魏军始阵,幡兵③适交,参佐④咸以贼众强盛,非力不制,宜权停下兵一月,以并声势。亮曰:“吾统武行师,以大信为本;去者束装以待期,妻子鹄立⑤而计日,虽临征难,义所不废。”皆催令去。于是,去者皆悦,愿留一战;住者⑥奋勇,思致死命。相谓曰:“诸葛公之恩,死犹未报也。”临战之日,莫不拔剑争先,以一当杀张邵,却司马懿,一战大克,信之由也。

(12)、试译:林放请教礼制的根本。孔子说:“提了个大问题啊!就一般的礼仪来说,与其大事铺张,不如力求俭朴;至于丧礼,与其过分周到,不如万分哀痛。”

(1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4)、(1)所以说:教和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15)、孔子说:“学生们,你们以为我对你们有什么隐瞒的吗?我是丝毫没有隐瞒的。我没有什么事不是和你们一起干的。我孔丘就是这样的人。”

(16)、字词解释: 焉:于此,在其中,择:选择,善者:好的方面,优点,从:跟从、学习。

(17)、20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18)、★阅读国学经典,可以知廉耻、明是非、董荣辱、辨善恶;

(19)、(手)抄经。修习宗教,必须抄经。抄经的同时,全身的感官都调动。尤其是心。而好之

(20)、试译:孔子说:“君子心量广大,不跟人攀比;小人跟人攀比,心量狭窄。”

(1)、部编初中语文七至九年级单元写作指导与优秀习作汇总

(2)、★阅读国学经典,可以吸收前人在修身处事、治国理政等方面的智慧和经验,养浩然之气,塑高尚人格,不断提高人文素养和精神境界。

(3)、上面三个语段都讲到了“信”。请你结合语段内容,用自己的话分别说说曾子、元方和诸葛亮所说的“信”具体指的是什么。

(4)、译文: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就像这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呀!

(5)、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6)、传统解释:孔子说:“做人如果没有仁德,他会怎么对待礼仪制度呢?做人如果没有仁德,他会怎么对待乐呢?”

(7)、孔子说:“冉雍这个人啊,可以让他去做一个部门或一个地方的长官。”

(8)、译文: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就像这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呀!

(9)、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10)、《论语》的基本思想也就是孔子的基本思想。孔子的政治思想是保守的,哲学思想是唯心的。但是,社会的发展,各种现实的原因,对他也不无影响。《论语》也记下了他思想中一些有积极意义的东西,例如薄赋敛、举贤才、节用、爱人、使民以时、有教无类、不信鬼神等。尤其是他的教育经验、学习经验、写作经验、生活经验和诗论,更值得我们重视。《论语》中许多十分精辟的格言,正是这些可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11)、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

(12)、部编初中语文七至九年级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汇总

(13)、孔子说:“如果富贵合乎于道就可以去追求,虽然是给人执鞭的下等差事,我也愿意去做。如果富贵不合于道就不必去追求,那就还是按我的爱好去干事。”

(14)、(赏析)本章讲的是君子的日常言行的基本要求。孔子认为,作为一个君子,不应当过多地讲究自己的饮食与居处,他在工作方面应当勤劳敏捷,谨慎小心,而且能经常检讨自己,请有道德的人对自己的言行加以匡正。不去追求物质享受,不贪图安乐,把注意力放在做有意义的事情上面,追求真理。既有勤奋的精神,又有高明的方法,才可以算作是热爱学习。这是孔子对学生的教诲,也是孔子一生求学精神的真实写照。       

(15)、字词解释:日:每天,三省:多次反省。省;自我检查、反省。 三:泛指多,忠:尽心竭力信:真诚,诚实,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16)、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17)、(翻译)孔子说:“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18)、2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19)、8子曰:“君子不重(zhòng),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20)、本章的译文是这样的,孔子说:“一个人如果没有仁德之心,遵守礼仪有什么用呢?,一个人如果没有仁德之心,礼乐又有什么用呢?”

(1)、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2)、大意:本章讲人的道德修养,提倡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精神品质。

(3)、曾子说:“士不可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肩负重大责任,路途漫长遥远。以实行仁道为已任,不是很重大的责任吗?直到身死才能结束,不是很漫长遥远的吗?”

(4)、富贵浮云:不义而富贵,对于我就像浮云一样。比喻把金钱、地位看得很轻。

(5)、找出文中与“人不知而不愠”意思相近的一章,说明此章中君子具有怎样的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