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的特点和精神
1、梅花的特点和精神300字
(1)、另外梅花虽然生长环境恶劣,但是依然快乐的绽放,表达了一种迎接希望的乐观的性格,自古以来人们都赞美她的傲雪精神,她的孤独不与百花争春的高洁的美。
(2)、“一种表现共同心理的共同文化之所以为一个民族所必需,是因为它有民族认同的巨大价值”。
(3)、花萼通常红褐色,萼筒宽钟形,萼片卵形或近圆形,花瓣倒卵形白色至粉红色。果实近球形,味酸,果肉与核粘贴,核椭圆形,花期冬春季,果期5~6月(在华北果期延至7~8月)。
(4)、梅花精神之所以被看作是一种文化基因,必然有着久远和深厚的地史和文化渊源。
(5)、梅花在寒冬依然不屈地绽放,象征我们民族不屈不饶、顽强奋斗、不畏艰难的可贵品质都在它身上得到很好地体现,我们古代就有诗人咏诗歌颂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6)、 中国画节组委会办公室主任
(7)、2017年,许联瑛老师在对梅花文化深入研究基础上,结合自己感受,提出“自强不息,谦虚自信,为而不争,乐群共生”的梅花精神。
(8)、唐建一路寻梅的背后,充满着艰辛和奇缘。他爱梅、痴梅、寻梅,在他身上所体现出的是锲而不舍的梅花精神。当时交通不便,古梅都生长在深山幽谷、江水湍急、山路崎岖之地,加之高原反应,一路颠簸起伏,至古梅时往往已是疲惫不堪,但是这些都没有阻挡唐建寻梅的步伐。最为新奇的是南大坪访梅,当行进到大山深处,大家都想放弃时,只有唐建仍在坚持,“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终于远远地嗅到了梅香。南大坪是一个漫山遍野开满了梅花的世外桃源,说来也奇,在村子里见到的第一人,正是梅花的主人。洱源县南大坪村有数十棵古梅,其中一棵500多年的古梅,树高7—8米,树冠10多米,这棵古梅如仰慕已久的朋友,在万朵梅花怒放的冬季,得睹芳容。回龙古梅植于剑川甸南乡回龙村东山脚下,树龄为600年以上。当唐建辗转来到这里时,村子寂静得空无一人,终于看到了一位背筐的大嫂,向前询问,或许语言不通,大嫂示意跟她走,才知她竟是梅花的主人!但见老梅,早在三年前被大火烧掉,只残留下树根,唐建不禁潸然泪下,暗下护梅决心。
(9)、辛亥革命以后,近百年来中华民族的勤劳勇敢和积贫积弱的历史矛盾陡然激发并完成了梅花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特质的升华。当时的国民政府以梅花具有“凌冬耐寒,冠冕群芳,坚贞刚洁”的特性,认为梅花是“民族精神”的象征。这是这一时期对梅花文化最为突出的贡献。现在看来,由此产生的民族凝聚力和文化影响力,无疑是深远的。
(10)、纵观中国绘画史,就花鸟画而言,很少能有一种花木能充分地显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气质和尊严,这种大我之境界,独梅有之。梅花,无论从内在气质还是外在表征上,都体现着硬骨头的精神。梅花的老干,形如苍龙盘屈,藓苔斑驳,一副铁骨铮铮之势,更可贵的还是她不畏雪欺霜辱,不惧风餐冰虐,俨然“挺立风雪吐芬芳”,“万花敢向雪中出”的倔强与斗志,这才是梅花真正之“骨气”所在。
(11)、傲骨梅花被民间作为传春报喜的吉祥象征,梅花是岁寒三友之自古以来,人们都赞美她的傲雪精神,她的孤独的不与百花争春的高洁的美。所以,她象征高洁、坚强的人。
(12)、梅花喜温暖气候,耐寒性不强,除杏梅系品种能耐-25℃低温外,一般耐-10℃低温,较耐干旱,不耐涝,寿命长,可达千年。花期对气候变化特别敏感,喜空气湿度较大,但忌暴雨。
(13)、至元十九年(1282),福建有一僧人说土星冒犯帝坐星,怀疑有变乱,不久,中山有一狂人自称“宋主”,有兵千人,想救出文天祥。
(14)、梅花又被民间作为传春报喜的吉祥象征,岁寒三友之自古以来人们都赞美她的傲雪精神,孤独的不与百花争春的高洁美,天然根性异,万物尽难陪。
(15)、不管这些大家,他们无不是在画梅领域都具有高超技艺的同时,又擅长多个题材的创作,还精通诗词以及书法,说明艺术是相通的。
(16)、现为江苏省中国画学会理事、扬州八怪书画院院长、扬州八怪研究院副院长、兴化市中国画学会会长、泰州市花鸟画研究会副主席、泰州市中国画学会副会长、兴化市第十二届政协委员,郑板桥纪念馆名誉馆长、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17)、对温度非常敏感,在早春平均气温达-5~7℃时开花,若遇低温,开花期延后,若开花时遇低温,则花期可延长。
(18)、耐高温,在40℃条件下也能生长,在年平均气温16~23℃地区生长发育最好。对温度非常敏感,在早春平均气温达-5~7℃时开花,若遇低温,开花期延后,若开花时遇低温,则花期可延长。
(19)、如果问这个世界上最美的花朵是什么花,或许很多人都会有争议,但是如果问这个世界上最冷艳最高洁最骄傲的花朵,那很多人都会说是梅花了。
(20)、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
2、梅花的特点和精神品质写一段话
(1)、陶冷月尤其擅长在画中将中西合璧的月夜景色描绘出来,同时擅长多种绘画题材,他也是画梅的最佳高手。
(2)、中国画讲究诗书画印的完美统诗文在历代梅画中最常见,它可以作为画面构成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可以拓展视觉空间和引伸主题的意蕴,从画里画外领略梅花的精神风采。
(3)、历代文人雅士多从不同侧面赞咏抒怀,取其意气所到。所谓“意气”,实质上就是指精神。明代陈继儒有言:“写梅取骨,写兰取姿,写竹直以气胜。”在这里,“骨、姿、气”都不是指自然生长形态,而是指精神与气质的表达。清代查礼也说:“不求形似间,但取神韵足”。
(4)、中华民国时期(1912年—1949年)梅花文化发展的标志是1929年国民政府将梅花作为国花。早在1894年,孙中山在《兴中会章程》中就提出“振兴中华”的口号。
(5)、梅花首次以独立的文化形象被创作应用。《梅花落》传为西汉李延年所做的宫廷乐曲,为汉乐府二十八横吹曲之魏晋以后极为风行,多用笛子演奏,也有歌词流传。至唐代,笛曲《梅花落》在市井流传更广,成为诗人墨客经常歌咏的对象,其不仅以音乐形式流传,而且对文学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出现了“落梅、芳树,共体千篇”的盛况,“梅花落时”也成为表达思念征夫、表达苍凉离别之意的文学意象。另一首流传至今的古琴曲《梅花三弄》,一说为笛曲《梅花落》演变而来,但曲意却有别于《梅花落》的苍凉之感,表达出乐观喜悦之情。
(6)、在咏梅诗创作上,明清两代也是人才辈出,如徐渭、高启、方孝孺、李方膺等;在绘画上明清出了一些具有创新意识的画家,如“扬州八怪”等,其中尤以金农、李方膺为代表,他们均以善画梅而著称。
(7)、1929年国民政府提议将梅花作为国花,认为梅花是“民族精神”的象征”,是这一历史时期对梅花文化最为突出的贡献。
(8)、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 卢梅坡《雪梅·其一》
(9)、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 黄蘖禅师《上堂开示颂》
(10)、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春,王安石罢相。次年二月,王安石再次拜相。熙宁九年(1076),再次被罢相后,心灰意冷,放弃了改革,后退居钟山。此时作者孤独心态和艰难处境与傲雪凌霜的梅花有着共通之处,遂写下此诗。
(11)、古人云“牡丹得其富贵,海棠得其妖娆,梅得其清,杏得其闹
(12)、唐建,1965年生于山东诸城文艺学博士中国艺术研究院二级教授、花鸟画创作研究方向博士生导师、中国艺术研究院国画院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兼任山东大学教授、中国书画美学研究方向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特聘研究员;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深圳大学艺术学院客座教授;山东艺术学院兼职教授;甘肃政法大学美术学院兼职教授等。
(13)、皑皑冰雪中,几乎只有梅花傲然挺立枝头,开出美丽的花朵,散发出阵阵清香,为寒冬增添色彩。哪怕冰雪消融,梅花依然绽放着它的光华,清冷俏丽,仿佛对于生命有着无穷的热情。
(14)、梅花为小乔木,稀灌木,高4~10米,树皮浅灰色或带绿色,小枝绿色,叶片卵形或椭圆形,先端尾尖,基部宽楔形至圆形,叶边常具小锐锯齿。花单生或有时2朵同生于1芽内,香味浓,先于叶开放,花梗短。
(15)、谢稚柳非常的擅长画花鸟,以及人物走兽等等,同时还能够对书画进行鉴赏,在早期的时候主要运用工笔细写,又善于运用落墨法,他的用笔非常的放荡,能够相互交融,呈现一种非常浪漫的诗境。
(16)、国民d当场又抓捕了石世辉、陈树荣、刘树山、张年成等,并胁迫她出场坦白。审讯中,国民d千方百计,软硬兼施,想诱使其供出同d,并相许给她土地。刘胡兰百般不从,从容就义。
(17)、由此可见,对梅之“生气”的表现,关键在于作者对梅花生存状态的深入体察和对梅花精神气质的深刻理解。绘画作为一门艺术,它既要有审美经验的不断累积,艺术规律的反复实践,又需要一种执着探求的精神。许多画梅名家都是“梅痴”,乍暖还寒二月天,他们千里赴梅林,从蓓蕾初成到花开花落,仔细观察,认真研究,从访梅、观梅、忆梅、惜梅,到恋梅、悟梅、梦梅、寄梅,达到“我是梅花花是我”的天人合一的艺术境界。同时,学画也要经历一个“师古人”的阶段,在潜心临摹历代名家作品的过程中,不断归纳技法,提升立意,积累经验,启发文思。“得之目,寓诸心,而形于笔墨”。只有“神具心胸”,方可“生自指腕”。
(18)、梅花喜温暖气候,耐寒性不强,除杏梅系品种能耐-25℃低温外,一般耐-10℃低温,较耐干旱,不耐涝,寿命长,可达千年。
(19)、黄幻吾晚年的时候是活动于上海的岭南画派的有名的名家创作,题材非常广泛,手法也多种多样,在山水花鸟画方面见长,构图又非常的新颖,笔墨显得十分酣畅,画面整体生机勃勃,能够达到雅俗共赏的状态。
(20)、陆游的着名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干坤。”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
3、梅花的特点和精神小练笔
(1)、第出现了以“民族团结,两岸统一”为要义的崭新呼声。20世纪80年代初,海峡对岸的蒋纬国提出梅花十大精神:“先木而春,含苞吐芬,具领袖群伦精神;花先于叶,傲然挺立,具自立自强精神;花不朝天,栉比倾生,具维护道统精神;暗香扑鼻,清幽宜人,具雅逸坚贞精神;傲霜励雪,寒而愈香,具坚忍不拔精神;疏影横斜,错落有致,具互助团结精神;千年不朽,愈久愈发,具老而弥坚精神;枯木能春,生机盎然,具不屈不挠精神;合木人母,表梅哲性,具文化基本精神;我爱梅花,更爱中华,具民族统一精神。”
(2)、梅花精神的核心价值所在,是由于梅花的生物特性暗合了中华民族的社会价值取向。本来一般的花卉,通过千百年来与人类的互相认知,人类不断地培育了它,它反过来给人类以无尽的美妙享受与精神砥砺,进而逐步形成了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符号。
(3)、梅,本来作为一种普通的植物,但是中国人却从它的自然属性中发现了能够代表自己民族精神和意志的一些东西。
(4)、无需报名,指定时间前往“首都图书馆B座四层第一影院”,现场参与就可以哟!
(5)、梅花属于小乔木或小灌木,树皮边缘呈浅绿色或带绿色,小枝呈浅绿色,表面光滑不带有绒毛,叶片呈卵形至椭圆形,长4~8厘米,宽5~5厘米,基部为宽楔形至圆形,叶片边缘带有尖锐的锯齿,叶柄长1~2厘米。
(6)、唐建在绘画上一直恪守“传统与创新”并重的艺术理念,传承了宋元以来文人画的审美理想,师承杨无咎、王冕,徐渭、八大、金农、吴昌硕等。近年来,唐建画梅独辟蹊径,走出传统文人画家的藩篱,走向田野、民间、大自然。古人画梅是一种清、冷、瘦、疏的审美趋向,而大自然中的古梅繁盛、古拙、野逸,富有乡土气息。唐老师首次以中国画特有的艺术形式将古梅的神态呈现给大家。他笔下的千年古梅是高大挺拔、苍劲繁茂、霸悍雄奇的气象,表现了古梅的茁壮与新生。古梅虽历经千年依旧枝繁叶茂、千花万蕊,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这种梅花精神是时代精神的象征。
(7)、梅树是蔷薇科杏属乔木植物,树木高度在4~10米之间,树皮较为光滑,颜色为灰绿色。叶片多呈卵状或长圆状,颜色为暗绿色,边缘呈锯齿状。果实呈球状,颜色为黄色或绿白色,覆有柔毛,味道较酸,果期在5~6月之间,果核扁圆。
(8)、1946年12月的一天,刘胡兰配合武工队员将反动村长石佩怀处死。阎锡山匪军决定实施报复行动,大举进袭文水一带。为保存实力,中共八地委决定平川地区大部分干部转移上山。
(9)、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梅花的科学栽植及其文化研究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陈俊愉先生成功地领导了全国梅花事业的发展,在“南梅北移”理论指导下,实现了“梅花万树,南北齐开”的梦想。
(10)、第出现了以“民族团结,两岸统一”为要义的崭新呼声。
(11)、2017年4月在郑板桥纪念馆成功举办“水乡风情花草精神——董怀勇花鸟画艺术展”。作品多次参加全国性画展,曾策划举办多次全国性名家邀请展等艺术活动。2005年4月在郑板桥故里创办扬州八怪书画院,当年被中国美术家协会列入“2005年中国美术大事记”。
(12)、于是梅之品格,为历代仁人志士所崇仰,梅之精神,被誉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13)、 南京梅花山 武汉东湖磨山梅园
(14)、我们都知道在绘画界有四君子,那就是梅兰竹菊了,其实梅花也和松树,竹子一起被称为岁寒三友。
(15)、菊。敖霜而立,清廉高洁,象征着离尘居隐,临危不屈的品质,体现出坚持不懈的精神;
(16)、每年二月,人们欢欣鼓舞地前往此游览胜地,在最适季节尽情欣赏”。可以认为,南京中山陵与超山之梅、无锡梅园等江南著名的梅园,共同开创了梅花欣赏走向民众的先河。
(17)、梅开五瓣,象征五福,即快乐、幸福、长寿、顺利与和平。
(18)、梅花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的一种优秀文化基因,经历了至少7500年,才完成了从史前到古代再到现代的历史流变,完成了从梅子→梅花→梅花文化→梅花精神的提炼与升华。
(19)、 (作者系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研究生、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20)、常言道,梅花香自苦寒来。梅花的一大精神特征是不畏严寒。
4、梅花的特点和精神诗句有哪些
(1)、 这就是民族符号和文化基因的作用,是一种融化在民族血液中,不用想起、不会忘记的深度情愫。
(2)、毛泽东作为伟大的革命诗人,也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写出了《卜算子·咏梅》和《七律·冬云》。结合当时我国面临的国际政治气候和国内自然灾害,他用梅花精神来表达民族气概无疑是成功的。毛泽东在一生中虽然只写过这两首梅花诗词,但均以思想高迈闻名于世。
(3)、花单生或有时2朵同生于1芽内,直径2-5厘米,香味浓,先于叶开放;花萼通常红褐色,但有些品种的花萼为绿色或绿紫色;花瓣倒卵形,白色至粉红色。
(4)、陈俊愉以毕生之研究,论证了梅花文化从中华民族的史前时代直至现代文明,是世界上从未中断的一种古老文明;论证了中华民族的精神特质与梅花文化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和不能割舍的有机联系。他为推动评选和确立梅花、牡丹双国花不遗余力,如何让具有“世界园林之母”的祖国名副其实、如何重振中华道德风范、如何疗治现代一些中国人的文化自卑,他认为,祖国要实现像牡丹一样的繁荣富强,离不开自强不息的梅花精神。
(5)、第通过倡导梅花、牡丹双国花,提出梅花精神对国家形象以及现代经济和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中国梅花泰斗陈俊愉在1982年提出确立国花的倡议,进而扩展为梅花牡丹双国花。1985年,他以“梅花精神”为题为《花卉》杂志创刊号专门撰文,提炼的梅花精神是:“艰苦奋斗,不移其志,孤芳自赏;不畏强暴、不屈不挠、铁骨冰心”。
(6)、从“骨气”“生气”“清气”几方面来理解梅花的精神气质,对我们的创作会有很多帮助,它们之间的关系也不是孤立的,而是统一的整体。“骨气”里蕴积着“生气”和“清气”,“生气”里同样透露着“清气”和“骨气”,只是根据作者构思立意的不同,画面境界的不同,有所侧重而已。
(7)、梅花花朵直径在2~5厘米之间,先于叶开放,花梗较短,长1~3毫米,花萼呈灰褐色,萼桶为宽中形,无毛,萼片呈卵圆形或近圆形。花瓣成倒卵形,花色呈白色至粉红色。
(8)、回顾自己长期研习画梅略有些体会,不仿道来与同仁分享交流。针对梅花的基本特征,我着重从以下四个方面写照,归纳为十六个字:
(9)、元代著名诗人杨维帧“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的诗句也是来源于生活。表现梅花的生存环境,置梅花以冰雪旷野之中,更能体现她的精神品格,也符合人们对梅花的审美价值取向。
(10)、梅花以它的坚贞不渝、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给人以立志奋发的激励。因此人们总是用梅花比喻拥有傲骨之风、生性高洁、不畏艰难、顽强不息、不屈不挠、贫寒却有德行的人。
(11)、京城也有未署名的书信,说某日火烧蓑城苇,率领两侧翼的士兵作乱,丞相就没有忧虑了。当时大盗刚刚暗杀了元朝左丞相阿合马。
(12)、习近平总书记在率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讲话中引用了“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的诗句,用梅花精神,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精神与价值观做了阐示,也让梅花精神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又绽放出了绚丽的光芒。
(13)、梅花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的印记与符号,从来没有因为政治见解、民族习俗、历史更替而受损或削弱,反而是经历了时间的积累和历史的淬炼,变得愈加深厚与纯粹,成为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基因而为全民族所珍视。
(14)、辛亥革命以后,梅花品种由各地分散种植到集中入圃,栽培技艺极大提高。随着现代植物学的发展,我国园艺工作者对梅花品种进行了系统研究。1945年汪菊渊、陈俊愉等学者拟定了中国梅花品种检索表,1947年陈俊愉发表了《巴山蜀水记梅花》,同年在上海举办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梅花博览会。在此期间,上海黄园还从日本引进“洒金”“垂枝”等梅花品种数十个,大大丰富了品种类别。
(15)、王雪涛是中国现代非常著名的小写意方面的花鸟画家,他能够继承古代的优秀文化绘画传统,对他们进行取长补短,所画作的题材是非常广泛的,构思又极为巧妙,画面清新秀丽,同时笔墨又富有情趣。
(16)、明清两代留存至今的古梅甚多,是当时栽培梅花的历史见证。当时的南京、苏州、杭州、成都等地都有较大规模的赏梅佳处。明清两代梅花栽培和文人写梅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为梅文化的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17)、唐建是六十年代后出生、在艺术创作与理论方面都颇有建树的中国当代中青年画家。多年来,他含辛茹苦而又意气风发地劳作、耕耘,以其厚重的学术功底,勤奋的艺术实践,活跃在当今中国画坛,成为在中国画创作、教学与理论研究上颇有建树的中青年艺术家。唐建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教授、博导,曾先后在国内外举办了十余次个人画展,出版了多部画集和理论著作。他善于将特定文化内涵和学术理念融入创作之中,注重艺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他的这次画展,便可以看作是他对中国艺术传统与当下艺术实践的一种梳理、研究与分析,同时也是他将艺术实践不断思考、提升的成果。在这些作品中,诸如关于“形神”、“意境”、“繁简”、“线”等传统命题,都在他的绘画作品中作出了自己的独特思考与见解。
(18)、花单生或有时2朵同生于1芽内,香味浓,先于叶开放,花梗短,花萼通常红褐色,萼筒宽钟形,萼片卵形或近圆形,花瓣倒卵形白色至粉红色。果实近球形,味酸,果肉与核粘贴,核椭圆形,花期冬春季,果期5~6月(在华北果期延至7~8月)。
(19)、梅花是人民大众所喜爱的名花之自古以来以其高洁品格和坚韧精神为人们所喜爱。她俏不争春,如谦谦君子;她傲骨凛然,同仁人志士;她暗香浮动,牵无数诗情;她迎春绽放,展不尽画意……
(20)、文天祥回答说:“天祥深受宋朝的恩德,身为宰相,哪能侍奉二姓,愿赐我一死就满足了。”然而忽必烈还不忍心,急忙挥手要他退去。
5、梅花的特点和精神作文150字
(1)、有的说应该答应文天祥的要求,诏令可以。不一会儿又下诏加以阻止,文天祥已死了。文天祥临上刑场时特别从容不迫,对狱中吏卒说:“我的事完了。”向南跪拜后被处死。
(2)、本期讲堂就和大家聊一聊梅花精神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3)、在严寒中,梅开百花之先,独天下而春,因此梅又常被民间作为传春报喜的吉祥象征。
(4)、诚然,梅得其清也寓含着旧文人的清高与孤傲,无奈但不入俗流。从陆游的咏梅词中就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一点:“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这与他所处的时代背景有关,与他人生经历遭遇有关,是他当时的心灵写照。今天,我们理解梅花的精神气质,也需要从积极的角度去思考,融入时代的脉搏,反映时代的气息。
(5)、梅花是原产于我国的传统名花,分布广泛,应用与栽培历史久远。梅花,亦是武汉与南京的市花。今年的梅花盛开之际,明孝陵博物馆策划《乾坤清气——南京梅花山与梅花文化专题展》,意在从文化视角入手,解读梅花的独特魅力,揭示明孝陵梅花山的前世今生,弘扬傲霜凌雪、坚贞刚强、清芬高雅的梅花精神。现推出线上展览,带领大家“云游”梅花山,游出品质和深度!(小编偷偷告诉你:文末设置有奖问答,答案都在展览中哦~)
(6)、隐者高士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美人、雪美人、冷美人家住寒溪曲,梅花杂暖春,学妆如小女,聚笑发丹唇高风亮节的人天然根性异,万物尽难陪。自古承春早,严冬斗雪开二十四番花信之首的梅花,冰枝嫩绿,疏影清雅,花色美秀,幽香宜人。
(7)、以《尚书·说命下》中以梅喻人开始,借实用以比德。开启了梅从实(食)用到文化的过渡。
(8)、支持媒体: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新闻社、中国日报、香港大公文汇、香港商报、中国文化报、新华网、人民网、新浪网、凤凰网、大众日报、山东广播电视台、《走向世界》杂志社、山东画报出版社、齐鲁晚报、大众网、齐鲁网、鲁网、中国山东网、今日头条、抖音、天下收藏发布
(9)、现代社会对梅花精神又有了进一步的升华。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中国人对梅花精神的认识表现了一些新的时代特征。
(10)、梅具“元、亨、利、贞”四德:初生为元,是开始之本;开花为亨,意味着通达顺利;结子为利,象征祥和有益;成熟为贞,代表坚定贞洁。
(11)、毛泽东在诗词中阐发的梅花精神,不论思想抑或艺术高度,至今无人能出其右。
(12)、古代就有无数诗人写诗赞颂过梅花的高洁,有人赞颂它的清幽香味,有人赞颂它的清雅气质,也有人赞颂它不畏惧艰难的精神,也有人单纯称赞它清丽的花姿。
(13)、芳香,单瓣至重瓣,萼片明显,花后常不反折,雄蕊多数,花丝较长,雌蕊一个或数个,核果近球形,有纵沟,熟时变黄,有香味。株高约10m,干呈褐紫色,多纵驳纹。
(14)、在艺术理论与艺术创作领域,近几年来涌现了一批思想敏锐、富于开拓精神的中青年画家,由于他们的努力,中国画艺术理论和艺术创作得以在较高的文化层面上展开,从而在整个社会文化活动中,起到了相应的作用。唐建以其宽广的学术视野与活跃的艺术创作,从艺术理论与艺术实践两方面不断深入探索,不断互为阐释并生发新意,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15)、习近平总书记在率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讲话中引用了“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的诗句,用梅花精神,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精神与价值观做了阐示,也让梅花精神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又绽放出了绚丽的光芒。
(16)、在中国文化的发展过程中,梅花具有耐寒的特性,成为了许多文人之士非常喜欢的一种花卉,因为梅花正是代表着他们心中不屈不挠的象征。
(17)、众所周知,梅是先花而后叶,因此,在梅花开放的时节,并无绿叶相衬,这倒愈发显得清闲。尤其是夜闲云静,月下水边,雪中这些环境的营造,则更显得玉洁冰清,心旷神怡。宋代林和靖“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诗句之所以成为千古咏唱,就因为它道出了梅花的清新韵致,并把这种美典型化、理想化。王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更将梅花那卓然不群的气质引入了千百年中国文人的精神家园。
(18)、这一时期,中国梅花泰斗陈俊愉先生在北京成功地领导了全国梅花事业的发展,在提出并实践了55年(1957—2012年)“南梅北移”理论指导下,梅花的栽植分布从传统意识中以长江流域为主快速向中原地区、华北地区扩展,以2005年北京植物园的赏梅会和2008年北京明城墙遗址公园群众性梅花文化节成功举办为重要标志,不仅结束了北京无梅、少梅的历史,更进一步在“三北”地区获得成功,实现了“梅花万树,南北齐开”的梦想。
(19)、梅花以它的坚贞不渝、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给人以立志奋发的激励。因此人们总是用梅花比喻 拥有傲骨之风、生性高洁、 不畏艰难、 顽强不息、不屈不挠、 贫寒却有德行的人。
(20)、小枝呈绿色。叶片广卵形至卵形,边缘具细锯齿。花每节1~2朵,无梗或具短梗,原种呈淡粉红或白色,栽培品种则有紫、红、彩斑至淡黄等花色,于早春先叶而开。
(1)、 中国画节组委会办公室主任
(2)、提到梅花,想必大家都不会陌生,梅花在很多国人眼里不仅是一种花,更是一种品质的象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梅以它的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给人以立志奋发的激励。
(3)、进入明清两代,梅花栽培规模有所扩大,栽培技术水平有了极大提高,新品种大量涌现,梅花栽培达到繁荣昌盛时期。梅花的书、文、诗、画反映出了这一特点。
(4)、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
(5)、梅花为小乔木,稀灌木,高4~10米,树皮浅灰色或带绿色,小枝绿色,叶片卵形或椭圆形,先端尾尖,基部宽楔形至圆形,叶边常具小锐锯齿。
(6)、唐建自幼喜爱梅花,在家乡的老屋前,有母亲亲手栽种的腊梅。这棵腊梅每年都会凌寒怒放,唐建的心中从小就种下了爱梅的种子。大学期间受于希宁先生影响,开始了他的寻梅之路。自2006年以来,十几年间他的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和云南的昆明、安宁、晋宁、永平、剑川、洱源、丽江、大理等地。云南具有最古老、最优质的梅种资源,他在云南寻访到了众多未被记载的古梅。许多珍贵的古梅在他的努力下得以保护,他的善举感动了梅里的乡亲,也吸引来了各地爱梅的朋友,古梅渐为外界所知。正如唐建诗中所写:“十年寻觅未称痴,频向苍山问雪枝。岁暮风寒归路远,此心梅月两相知。”昆明黑龙潭自古以来就有文人骚客竞相探梅、赏梅、咏梅、画梅。唐建有感于林则徐在昆明黑龙潭为唐梅所作一诗,遂赴黑龙潭探访唐梅,并在此留下了许多梅花写生作品。距离昆明10多公里的安宁市曹溪寺,寺内有一株元梅,至今已有七八百年的历史。唐建也曾多次来此寻访画梅,并与寺中的明照师傅因梅结缘。
(7)、梅花,香色俱佳,独步早春,具有不畏严寒的坚强性格和不甘落后的进取精神,因而历来为诗人们所吟咏歌颂。士大夫文人爱其幽雅清俏,普通百姓爱其欢喜吉祥,君子志士爱其不屈气节。
(8)、我们在即将告别不平凡的2020年,张开双臂拥抱2021年的后疫情时代,在脱贫攻坚战进入尾声,即将步入小康社会,在十三五规划收官,十四五规划开启的重要节点,在连续举办了九届的基础上,呈现的第十届中国画节上,特别推出策划了由200多位全国各地艺术家助阵的近2000幅专门以梅花为题材作品组成的、中国美术史上以梅花单一题材为主题,规模最大的“梅花品格.中国精神”—全国中国画名家画梅作品大展,其目的就是用实际行动践行艺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文艺方针,用艺术的形式来解读和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精神和价值观,以此激励人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进程中,发扬梅花高洁坚韧、英勇不屈的奋斗精神,为建设富强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做出积极的贡献。
(9)、梅花在寒冬依然不屈地绽放,象征我们民族不屈不饶、顽强奋斗、不畏艰难的可贵品质都在它身上得到很好地体现,我们古代就有诗人咏诗歌颂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梅花也被认为是最有气节的花种。
(10)、宋元时期,栽培梅花的新品种大量涌现,栽培技艺不断提高,和梅花有关的诗文书画作品纷纷问世,作品之多堪为历代之最,梅花于此时确定了百花独尊、群芳之首的地位。
(11)、陈半丁主要是以写意花卉最为知名的,他的作品能够融合古代各家画法之所长,能够以简单的笔墨和沉着的色彩来对花卉和鸟兽进行描绘。
(12)、于是命令撤除城苇,迁徙瀛国公及宋宗室到开平,元朝廷怀疑信上说的丞相就是文天祥。元廷召见文天祥告谕说:“你有什么愿望?”
(13)、董怀勇 1968年生,江苏兴化人,师从著名花鸟画家范石甫、李自强、何水法等先生。2013年结业于杭州抱华楼何水法美术馆中国花鸟画写生创作班。
(14)、于是梅之品格,为历代仁人志士所崇仰,梅之精神,被誉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15)、梅花可以说是我们中华民族以及中国的精神象征,因为它代表着一种坚韧不拔,奋勇向前,自强自息的精神品质,那么历代画家中,他们也是非常的喜欢梅花的,并且把画梅作为自己毕生的追求。
(16)、同在2018年,唐建又先后在大常山岭岗地和秧草塘发现了两棵古梅,后经鉴定均为元梅。岭岗地元梅发现时周边杂草丛生,树木遮挡,难窥全貌,诸友齐心协力除去杂草、寄生树木,一棵古梅赫然眼前,大家商定集资保护,使之永传于世,不负岁月。唐建为古梅赋诗:“寻梅不辞三百曲,但见江畔岭头霜。又是一棵千年古,草杂难掩扑鼻香。”
(17)、除花的简繁可以表现梅的“生气”外,梅枝的力度同样起了托势的作用。梅花的气势出来了,生气自然也就有了。梅花的枝条,其枝端总是屈而上仰,生生不息,在梅的根部或主干转结处,常常抽发几枝挺拔的气条,直冲云天,表现得得体,可以画面增添无限生机。明代陈录的《梅花图轴》,在“几”形构图的屈曲变化中,抽发几条嫩条,既丰富了画面运动的节奏变化,又增加了梅花生命力的体现。清代李方膺有诗云“最爱新枝长且直,不知屈曲向春风”,正表现出老柯新枝不畏严寒、不屈不挠的生机。
(18)、如果问这个世界上最美的花朵是什么花,或许很多人都会有争议,但是如果问这个世界上最冷艳最高洁最骄傲的花朵,那很多人都会说是梅花了。
(19)、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 王安石《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