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砂锅歇后语是什么意思
1、打破砂锅歇后语是什么意思呀
(1)、正是由于个体差异的存在,学习者的生理、心理特点不一样,因此很难确定适合所有人的最佳的第二语言习得年龄段。也不宜孤立地看待年龄因素,而是要结合认知、情感等因素做综合分析研究。
(2)、“量”与“亮”同音相谐。指人的酒量浅或气量小。
(3)、此外像“哑巴吃黄莲──有苦自己知”也可以说成“哑巴吃黄莲──有苦说不出”。
(4)、他是我们这里的文化名人,举办各种文化活动时,他都是药里的甘草——少不了的一位(味)。
(5)、拼音:dǎpòshāguōwèndàodǐ
(6)、“老黄瓜刷绿漆——‘装嫩’”,形象地说明了元帅号老态龙钟的状态,以印度的教训来反衬我们发展航母的紧迫性,起到较好的修辞效果。
(7)、在我国四川、湖北、湖南、上海、广东等地的方言中,“鞋子”一直被读成“haizi”。
(8)、原句是“不到乌江心不死”。乌江,西楚霸王项羽自刎的地方。“乌江”讹变成“黄河”,真是让人无从解释了。
(9)、就这样,“舍不得鞋子套不着狼”这句俗语就诞生并流传开来了。
(10)、人的生命秉于天地自然,其性本善,最真实的自己,就是那个灵性不昧的自己。
(11)、细分的话我们可以把这种变异分为两类,一类是文化变异,如“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不但在普通话里与不同的变体,说成:
(12)、(填空)语言习得有关的生理因素主要是( )。
(13)、(解析)所谓学习者的个体因素,指第二语言学习者个体在习得过程中表现出的、对第二语言习得产生一定影响的生理、认知、情感等方面的特点。
(14)、神智稍微清醒,他狠歹歹地说:“好你个黄毛丫头,王八吃秤砣,你真铁了心啦!”(《野火春风斗古城》131页)
(15)、古代米商在卖米给大家时,除了要将斗装满外,还要再多舀上一些,让斗里的米冒着尖儿,以惠买家。
(16)、璺读作wèn。和“问”同声,即裂纹直到底部,
(17)、这道题也很有迷惑性。在瑞金话中“胡”和“番”经常用来表示外来物种。但胡豆和番豆是不一样的,胡豆是蚕豆,番豆是花生。带“番”字的东西有很多。我们要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以点带面地复习。可以总结一下带“番”字的东西有哪些。番薯、番芋,还有“番声”,番声表示外地口音。带“胡”字的同学们自己总结一下啊,我们不能满堂灌,大家自己的学习主动性要发挥出来。
(18)、原句:“刑不尊大夫,礼不卑庶人”,意思是:不会因为大夫之尊,就可以免除刑罚;也不会因为是平民,就将他们排除于文明社会之外。
(19)、请来服务员“打破沙锅问到底”,服务员亦非常热情地向我们介绍。(羊城晚报2009年8月8日B11版)
(20)、出处:清·鼓养鸥《黑籍冤魂》:“此物非不可尝;苟文人墨客;浅尝辄止;用以悦性陶情;有何不可?”
2、打破砂锅璺到底的歇后语是什么
(1)、“谈”与“弹”同音相谐。指事情不能说或不好商量,双方谈不下去了。
(2)、只要你数九天不戴帽子——冻(动)冻(动)脑子,这道题一定能做出来。
(3)、这个是唐朝诗人贺知章很有名的诗《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对于在外的瑞金人来说,用瑞金话念出来有没有眼汁水巴巴跌的感觉?
(4)、解释:璺,坼裂。谐声为“问”,今径改用“问”。比喻追根究底。亦作“打破砂锅璺到底”或“ 打破砂锅问到底”。
(5)、②宾语。歇后语做主语很少见,但做宾语却比较常见,例如:
(6)、这个劫匪眼看无路可逃,就大肚子踩钢丝——铤(挺)而走险,劫持了一名人质跟警方对峙。
(7)、歇后语在口头文学或民间文学中经常用到。如元人倪瓒有一首竹枝词:
(8)、(填空)南宋四大书院除了岳麓书院、丽泽书院,还有( )、( )。(2020年湖南大学)
(9)、中国足球便是“今天一个决策,明天一个决策,不明白就瞎整”……直如“三水佬看走马灯——陆续有来”。(羊城晚报2009年8月7日A13版)
(10)、他不想让孩子糨子倒在床上——糊涂一辈(被)子,生活再艰难也坚持让他们读书识字。
(11)、这一类歇后语来自我们的日常生活,前半句不是吃的用的,就是人们的日常行为。比如,小葱拌豆腐——一清(青)二白,小葱是青色的豆腐是白色的,用这道菜的颜色来比喻一件事清清楚楚,或者做人清清白白。
(12)、此外,像“外婆死了儿子——无救(无舅)”也说成“外公死了儿——没救(舅)”。
(13)、艾细细子兔出秀哩,老挑哩脏归来。艾个声音唔腾变跳,脑盖喔辫子先白挑。细鬼子看刀艾认都认唔倒,笑笑子闷艾:“你嘿艾个?得艾多子来?”
(14)、中国一共有多少歇后语?谁也数不清。要不我们来比一比,看谁收集的歇后语最多。请小朋友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遇到不懂的典故,不妨打破砂锅——问到底,祝你们以后讲故事和写作文的水平能够芝麻开花——节、节、高!
(15)、变异:有些共同语的歇后语,到了方言,会因应方言特点产生某些变异,如“粪坑关刀——文(闻)不能,武(舞)也不能”在粤语口语中则变形为“屎坑关刀——文唔得、武又唔得”。但在媒体中会顾及书面语的特点再次产生变异,如:
(16)、他都不再顾及朋友之情了,你还这么帮他,真是腹中行船——度(肚)量大。
(17)、我本书借俾佢,一直无还,真系叉烧包掟狗,有去冇回咯(我的书借给他,他一直没有还,恐怕有借没有还了)。
(18)、第书院注重学术交流和学术自由,开展争辩,有利于各门学派的进一步发展;
(19)、“打破沙锅问到底”又作“打破砂锅问到底”,“打破沙锅”是引,“问到底”是注。有时歇后语甚至可以省略解释部分(注),如:
(20)、其实这是一个谐音的歇后语,“问”原来是“璺”,这个字长得非常复杂,它的意思是裂纹。砂锅是用泥土烧制成的锅,一旦破了,裂纹就会从头延伸到尾。这句歇后语本来的意思是打破了砂锅裂纹会一直到底部。后来变成“问到底”,用来形容对一件事追根究底,一定要弄个明白。
3、打破砂锅的歇后语下一句是
(1)、歇后语是由实践生活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信、风趣、形象的语句。
(2)、释义:砂锅打破后,锅体变成两半,一条纹路出现在断裂处的位置,从头到尾,所以是百“纹”到底,这里用谐音的方式,变成了“问”到底。指什么事情都要问个明白的意思。比喻追根究底。
(3)、“动”与“冻”同音相谐。心:本指事物的中央或内部,转指心思。指思想感情等发生了波动,或产生了某种想法。
(4)、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家里送饭坡里吃。
(5)、示例:《儿女英雄传》第二六回:“就让姐姐装糊涂不言语,我可也‘打破沙锅璺到底’,问明白了,我好去回我公婆的话。
(6)、“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这么不通的一句话居然人们还在用。实际上原话是“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度是度量的意思,这句话说的就是一个君子、丈夫要有度量。
(7)、“铤”与“挺”同音相谐。铤(tǐng):快跑的样子。指因无路可走而采取冒险行动。
(8)、“打破砂锅——问到底”这样的语言是熟语的一种,叫歇后语。歇后语的语言形式很有意思,它是由两部分组成的。前一部分“打破沙锅”就像谜语中的谜面,而后一部分“问到底”就像谜语中的谜底。后一部分才是歇后语的.真意所在。在“谜面”“谜底”之间有一个破折号,它的意思是“间歇”,有时“间歇”之后的部分不说出来,让人们猜出它的含义,所以这种语言形式叫“歇后语”。歇后语的类型有喻意的歇后语和谐音的歇后语等。喻意的歇后语,前部分是比喻,后部分是对前部分的解释。
(9)、三秋不如一麦忙,三麦不如一秋长。(过去,麦收时间短,急促,特别忙;秋收时间长,不那么急促。)
(10)、③前后部分密切配合,运用谐音、双关等手法,将语义引向深入,从而体现出幽默、风趣特色。如“吃了磨刀水,秀(锈)气在内(内秀)”、“皮皇帝的妈妈——皮太厚”等。
(11)、同位关系的歇后语往往有一个共同的潜在主语,如“你”、“我”等,但一般无需出现,也可以用“这(是)”来说明“引”与“注”的关系,即:“听评书掉眼泪,这是替古人担忧”、“坟头上耍大刀,这是吓鬼”。
(12)、可以预计,如果腾中重工收购民用悍马,很可能会重蹈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的覆辙,竹篮打水一场空。(参考消息2009年6月15日4版)
(13)、释义:清·鼓养鸥《黑籍冤魂》:“这个东西并非不可以尝试,如果是文人稍微尝试一下,用来陶冶性情,有什么不可以的呢?”
(14)、三个下层的、在第一线上行军打仗的裨将,有时他们的经验和智慧集中起来,就比远在大寨里指挥、足智多谋的诸葛亮来得有效。
(15)、柳大筐是祖传的编筐匠,父亲一辈子,是窗户眼吹喇叭名声在外的老实人。(《西辽河传》209页)
(16)、打破砂锅为什么需要问到底?是在问谁打破了砂锅吗?
(17)、(填空)朱熹创立的( ),即学术辩论制度。这种制度,对促进学术交流和理学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2020年天津师范大学)
(18)、弄不好,我就成了老鼠钻风箱,两头受气,真不如当个社员心静。(靠山堡273页)
(19)、四声的“为”,是为了自己;二声的“为”,是作为的意思,“为己”即做最真实的自己。
(20)、这道题有点迷惑性,有同学选1A,有同学选3C。看起来都是动物是吧?其实你想错了,A灶老虎是灶膛口的黑灰,其它三个都是动物。
4、打破砂锅歇后语下一句是啥
(1)、一般说来,在传媒中使用歇后语,由于空间的有限性,歇后语在形式上会产生紧缩现象,即通常不用破折号或逗号来表示停顿,但口头表述时要将这个隐含的停顿讲出来,如:
(2)、母亲多是自言自语道:“次次来都是滚水渌脚(急匆匆)咁!”(羊城晚报2009年2月14日B9版)
(3)、春打六九头,吃穿不用愁;春打五九尾,要饭跑断腿。(立春这一天,不是在五九的最后一天,就是在六九的第一天。老百姓认为与收成有关系。)
(4)、真是石头碰在钢板上,硬碰硬地吵起来,谁也不肯让一步。(《三号闸门》85页)
(5)、看见这家留学机构介绍的学校条件这么好,价格也不是太高,他好比十二月的白菜——动(冻)了心,想把自己的女儿送去。
(6)、例句:她为什么不回到文工团去?不过我也并非喜欢打破沙锅问到底。——巴金《团圆》
(7)、原是“不见亲棺不落泪”,并不是见了任何棺材都落泪。
(8)、悠悠子艾走挑,等于艾悠悠子来,艾拂下子衫袖,唔带走一块云头。
(9)、“辈”与“被”同音相谐。糨(jiàng)子:用面等做成的可以粘贴东西的糊状物。糊涂:本指黏糊糊,转指人头脑不清醒。指一辈子都是不明不白地混日子。
(10)、“她们开玩笑不敢对强的小伙子”是原因,构成因果复句,“‘雷公打豆腐,找软的欺’,她们就找到了王成义”是结果,但在这句中又是一句复句,歇后语其实隐含着一个省略的前提“(由于)王成义很软弱”,是大小原因套成的多层复句。
(11)、“度”与“肚”同音相谐。指人心胸宽广,对人宽容。
(12)、(1)形象化:在歇后语中,后一部分是本义所在,是语义表达的重点,但是如果没有“引”的烘托与寓意,那么“注”就会显得过于直白和乏味。例如我们形容某人对文字表述甚为严谨、苛刻,可以用“咬文嚼字”之类的字眼,不过感觉比较文绉绉,假如使用歇后语的表达,则形象性立马显现:“老鼠钻书箱——咬文嚼字”,这其实便是比喻的功效。
(13)、②前一部分描述的虽非奇特意象,而是现实的事物,但因为后一部分的注解别有情趣,也可能产生妙趣横生的效果。如“砌墙的砖头——后来居上”、“要饭的借算盘——穷有穷打算”、“腊月天气——动手动脚(冻手冻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