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马识途的成语故事
1、老马识途的成语故事含义
(1)、译成白话文:春秋时期,山戎侵略燕国,燕王请求齐国派兵帮助。这年春天齐桓公带着管仲、隰朋攻打孤竹。打败山戒已是冬天,齐桓公率兵回国,走到一个地方迷了路。管仲说:“把老马放出来,它们认得老路。”军队跟着老马,走出迷途,顺利返回齐国。
(2)、识:认得。途:路。老马能辨认走过的道路。比喻富有经验的人熟悉情况,能在工作中起引导作用。也作“识途老马”。
(3)、上文的故事正是成语“老马识途”的来历,现在多用来比喻有经验的人熟悉情况,能在某个方面起指引、引导的作用。常用来比喻富于经验堪为先导。
(4)、当他们要返回齐国时,却迷了路。因为齐军是春天出征的,山青水绿,道路容易辨认。到凯旋而归时已是冬天,山野白雪皑皑,山路弯曲多变。所以大军在崇山峻岭的一个山谷里转来转去,最后再也找不到归路。虽然派出多批探子去探路,但仍然弄不清楚该从哪里走出山谷。
(5)、齐桓公是齐国国君,在管仲辅佐下,厉精图治,终成霸业。
(6)、从前有个叫叶公的人非常爱好龙。在他的家里,墙上画着龙,柱子上雕着龙,穿的盖的上面都绣着龙。天上的真龙听说叶公爱好龙,就来到叶公家访问他,长长的尾巴伸在堂上,把头探进窗户里张望。
(7)、唐朝时期,绎州龙门大黄庄农民薛仁贵,自幼喜欢武术,到20岁时已学成十八般武艺。他对父母说:“今当国家用人之际,要扫除夷虎,肃靖边疆,凭你孩儿学成武艺,智勇双全,若在两阵之间,怕不马到成功。”
(8)、故事说公元前663年,齐桓公应燕国的要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国的山戎,相国管仲和大夫隰朋随同前往。齐军于春天出征,到凯旋时已是冬天,草木变了样。大军在山谷里转来转去,最后迷了路,再也找不到归路。虽然派出多批探子去探路,但仍然弄不清楚该从哪里走出山谷。时间一长,军队的给养出现困难。情况非常危急,再找不到出路,大军就会困死在这里。
(9)、于是他对齐桓公说:“大王, 我认为老马有认路的本领,可以利用它在前面领路,带引大军出山谷。
(10)、出处:战国·韩非子《韩非子·说林上》: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译文:于是放开老马,人跟随着它们,终于找到了回去的路。)
(11)、暗箭伤人——比喻在别人没有防备的时候,用不正当的手段害人。
(12)、战国时,赵国有两位重臣廉颇与蔺相如,因蔺相如多次立功,赵王封他为相国,廉颇不服气,认为自己的武功盖过他的嘴。蔺相如为了国家,对廉颇多次避让,廉颇得知他的良苦用心后惭愧不已,便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家门请罪,从此两人和好,成为同生共死的交情。
(13)、田忌采纳了孙膑的策略,引兵直奔大梁。魏军闻讯急忙撤回围攻邯郸的部队,星夜回军援救大梁。走到桂陵,齐军以逸待劳迎击魏军。魏军大败,几乎全军覆没。
(14)、春秋时期,吴王夫差打败并俘虏了越王勾践。勾践给夫差喂了三年的马,受尽折磨,回国后立志报仇复国,请范蠡帮助训练军队,任用有贤能的人,自己亲自参加劳动并坚持睡在柴草上,每次饭前均要尝一个苦胆,后来终于灭掉吴国。
(15)、西汉三年刘邦派大将韩信和张耳率军攻打赵国,赵王刘歇和大将陈余率20万大军在井陉口迎战。陈余不听谋士李左车的建议,与韩信硬拼,韩信用计将其引至河边,然后派兵轻取赵军大营,杀死陈余,活捉刘歇,消灭赵国。
(16)、船靠岸后,这个人顺着船沿上刻的记号下水去找剑,但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船已经走(行驶)了很远,而剑还在本来的地方。
(17)、第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由此告诫:有经验的人更熟悉情况,能够在某个方面发挥指引、引导作用,因此,做事情要多动脑,应善于发现身边事物的规律,对于不了解的事情应虚心向有经验的人学习求教,这样可以少走弯路。更进一步地说,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断实现提升和超越。
(18)、齐军是春天出征的,到凯旋而归时已是冬天,草木变了样。
(19)、不料,公子小白并未被射死,反而赶在管仲和公子纠之前回到了齐国都城,说服大臣们迎立公子小白为国君,这就是后来的齐桓公。之后,齐、鲁之间发生了战争。结果鲁军大败,只得答应齐国的条件,将公子纠逼死,又把管仲抓了起来。齐国的使者表示,管仲射过他们的国君,国君要报一箭之仇,非亲手杀了他不可,于是管仲被捆绑着,从鲁国押往齐国。
(20)、大军就紧跟着它们东走西走、最后终于走出山谷,找到 了回齐国的大路。
2、老马识途的成语故事视频
(1)、田忌采纳了孙膑的策略,引兵直奔大梁。魏军闻讯急忙撤回围攻邯郸的部队,星夜回军援救大梁。走到桂陵,齐军以逸待劳迎击魏军。魏军大败,几乎全军覆没。
(2)、战国时,战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饱读兵书,能健谈用兵之道,连父亲也难不倒他,自认为是天下无敌。赵奢认为他是纸上谈兵不知交通。后来赵奢死了,赵括顶替廉颇带兵,蔺相如等人极力反对,赵王坚持,赵括在长平之战中损兵40万。
(3)、真实故事||我妈在昆明去世了,我不敢说出在嫂子的朋友圈,看到了什么。
(4)、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家有灯烛,但光明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明,让光明照在书上来读。同乡有个大户人家叫文不识的,是个有钱的人,家中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
(5)、也真奇怪,这些老马都毫不犹豫地朝一个方向行进。
(6)、大军就紧跟着它们东走西走、最后终于走出山谷,找到了回齐国的大路。
(7)、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也可称为路过江的人),把佩带的剑掉进了江里。他匆忙在船沿上刻上一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8)、汉朝时儒学大师孙敬小时候读书十分刻苦,经常读到深夜,怕自己睡着就把头发用绳子系在屋梁上。战国时纵横家苏秦到秦国游说失败,为博取功名就发愤读书,每天读书到深夜,每当要打瞌睡时,他就用铁锥子刺一下大腿来提神。
(9)、老马识途这个成语最早出自《韩非子·说林上》。该成语意思是指老马认识走过的道路,比喻有经验的人对事情比较熟悉。
(10)、古代战国时,齐国发兵攻打另一个国家。齐军胜利返回时,因为不熟悉地形,走进了一个险谷,迷失了方向。足智多谋的齐国军师说:老马无论走多远,总能顺着来路回去。果然,齐军跟在老马后面,走出了险谷。将士们乐呵呵地夸赞:还是老马识途啊!
(11)、秦末项羽灭了秦以后,自封西楚霸王,背叛谁先攻入咸阳的人为王的约定,刘邦极为不满,领兵进入四川,沿途烧了巴蜀的栈道,封为汉王,刘邦得到韩信的帮助,明里在修栈道,背地绕道轻取项羽的大将章邯,进而取得中原为王。
(12)、其中故事为:齐襄公有两个弟弟,一个叫公子纠,另一个叫公子小白,他们各有一个很有才能的师傅。由于襄公荒淫无道,公元前686年,公子纠跟着他的师傅管仲到鲁国去避难,公子小白则跟着他的师傅鲍叔牙逃往莒国。 不久,襄公被杀,另立新君。第二年,大臣们又杀了新君,派使者到鲁国去迎回公子纠当齐国国君,鲁庄公亲自带兵护送公子纠回国。
(13)、这条航线,过去我已经往返两趟,虽然算不得老马识途,可也并不感到激动和新鲜了。
(14)、大军就紧跟着它们东走西走、最后终于走出山谷,找到了回齐国的大路。
(15)、除了这些吃的,是否还有其他的呢?如阜阳的那些名人呢?
(16)、马的耳翼很大,耳部肌肉发达,转动相当灵活,位置又高,听觉非常发达。马通过灵敏的听觉和嗅觉等感觉器官,对气味,声音以及路途形成牢固的记忆。所以,马能够识途。
(17)、情况非常危急,再不找到出路,大军就会困死在这里。
(18)、造句:教授老马识途的经验,正是带领我们探索学术奥秘的最佳指引。
(19)、清·黄景仁《两当轩集》:“老马识途添病骨,穷猿投树择深枝。”
(20)、释义:比喻阅历多的人富有经验,熟悉情况,能起引导作用。
3、老马识途的成语故事简短
(1)、凭借管仲的精明通达和隰朋的智慧,碰到他们所不知道的事,不惜向老马和蚂蚁学习。所以我们做事也要有老马识途的精神。做事要动脑,要善于向动物、自然学习,掌握自然规律。不了解的事应向有经验的人学习。
(2)、老马识途——管仲(春秋):比喻做事很有经验
(3)、《韩非子·说林上》:“管仲、隰朋跟随齐桓公去讨伐孤竹国,春季出征冬季返回,迷失了道路。管仲说:‘可以利用老马的才智。’于是放开老马跟随着它,终于找到了路。”
(4)、老马识途:老马认识曾经走过的道路。比喻有经验的人对事情比较熟悉。
(5)、马有比较发达的嗅觉系统以及听觉器官,而且有很强的记忆力。因为马的脸很长,鼻腔也很大,嗅觉神经细胞也多,这样构成了比其它动物更为发达的“嗅觉雷达”。这个嗅觉雷达不仅能鉴别饲料、水质好坏,还能辨别方向,自己寻找道路。
(6)、相传楚庄王(另一说为齐威王)临政三年终日作乐,不理朝政。一臣下对庄王说:“听说国中有一只大鸟,三年不飞,三年不鸣,是怎么回事?”庄王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然后整顿朝政,富国强兵,短短数年形成大治局面。
(7)、(出处):《韩非子·说林上》:“管仲、隰朋从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8)、大家死里逃生,都佩服管仲足智多谋。从此,“老马识途”也成为一句广为流传的成语在山中行军,走到山里没有水时,隰朋说:“蚂蚁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如果蚂蚁的土壤有一寸高,地下八尺深的地方就会有水。”于是发掘蚁穴,找到了水源。
(9)、他虽然年高,但老马识途,还是可以做个顾问的。
(10)、于是他对齐桓公说:“大王,我认为老马有认路的本领,可以利用它在前面领路,带引大军出山谷。”齐桓公同意试试看。管仲立即挑出几匹老马,解开缰绳,让它们在大军的最前面自由行走。也真奇怪,这些老马都毫不犹豫地朝一个方向行进。
(11)、《韩非子·说林上》:“管仲、隰朋从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12)、清朝思想家龚自珍面对腐败的清政府,主张改革,提倡禁烟,得不到朝廷重用。48岁毅然辞官归隐,在路过镇江时看到当地人在祭拜天神,他作诗一首:“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13)、一鸣惊人——相传楚庄王(另一说为齐威王)临政三年终日作乐,不理朝政。一臣下对庄王说:“听说国中有一只大鸟,三年不飞,三年不鸣,是怎么回事?”庄王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然后整顿朝政,富国强兵,短短数年形成大治局面。
(14)、公子纠的师傅管仲,怕逃亡在莒国的公子小白因为离齐国近,抢先回国夺到君位。所以经庄公同意,先带领一支人马去拦住公子小白。 果然,管仲的队伍急行到即墨附近时,发现公子小白正在赶往齐国,便上前说服他不要去。但是,小白坚持要去。于是管仲偷偷向小白射了一箭。小白应声倒下,管仲以为他已被射死,便不慌不忙地回鲁国去护送公子纠到齐国去。
(15)、田忌经常与齐国众公子赛马,设重金赌注。孙膑发现他们的马脚力都差不多,马分为上、中、下三等,于是对田忌说:“您只管下大赌注,我能让您取胜。”田忌相信并答应了他,与齐王和各位公子用千金来赌注。孙膑说:“现在用您的下等马对付他们的上等马,用您的上等马对付他们的中等马,用您的中等马对付他们的下等马。”最终赢得齐王的千金赌注。
(16)、公元前663年,齐桓公应燕国的要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国的 山戎,相国管仲和大夫隰朋随同前往。 齐军是春天出征的,到凯旋而归时已是冬天,草木变了样。大军 在崇山峻岭的一个山谷里转来转去,最后迷了路,再也找不到归路; 虽然派出多批探子去探路。
(17)、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以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退避三舍。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
(18)、第万物皆有灵性。世间万物皆平等,世间万象也均能给人以思想,给人以启迪,给人以智慧。所以应该将其视为人类的良师益友,与其平等相处,敬畏、尊重、善待并珍惜它们。
(19)、公元前663年,齐桓公应燕国的要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国的山戎,相国管仲和大夫隰朋随同前往。齐军于春天出征,到凯旋时已是冬天,草木变了样。大军在山谷里转来转去,最后迷了路,再也找不到归路。虽然派出多批探子去探路,但仍然弄不清楚该从哪里走出山谷。时间一长,军队的给养出现困难。情况非常危急,再找不到出路,大军就会困死在这里。
(20)、管仲和大夫隰(xi读席)朋随齐桓公一同前往攻打孤竹,齐军是春天出征的,到凯旋时已是冬天,最后迷了路。管仲说:“老马的智慧是可以利用的。”于是放开老马,人跟随着它们,终于找到了回去的路。
4、老马识途的成语故事简短概括
(1)、主人公有管仲,齐国国相,辅助齐柦公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2)、战国时,赵国有两位重臣廉颇与蔺相如,因蔺相如多次立功,赵王封他为相国,廉颇不服气,认为自己的武功盖过他的嘴。蔺相如为了国家,对廉颇多次避让,廉颇得知他的良苦用心后惭愧不已,便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家门请罪,从此两人和好,成为同生共死的交情。
(3)、叶公看到天上的真龙后,吓得魂飞胆破,脸色都变色了,匆忙躲起来。本来,叶公爱好的不是真龙,而是那些画的、绣的、刻的假龙。
(4)、春秋时期,齐桓公应燕国请求,带兵打败了山戎国的侵犯;山戎国国王密卢逃到孤竹国请求救兵,管仲跟随齐桓公打败了孤竹国的援兵。在回国途中,因假向导引入迷谷,使齐军受困。管仲建议用一匹老马带路而化险为夷。
(5)、这些“识途老马”们不被现实所局限,不被名利而蒙蔽的精神正值得我们学习!
(6)、恭喜,终于官宣分手!!网友:恩爱终于装不下去了……
(7)、大军就紧跟着它们东走西走、最后终于走出山谷,找到了回齐国的大路。
(8)、主人觉得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书,通读一遍。”主人听了,深为感慨,就把书借给他读。于是匡衡成了大学问家。
(9)、2 晋文公:退避三舍: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诺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将退避三舍(一舍为三十里)。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
(10)、孙武流寓于吴,吴王想试试孙武的军事才能,就将180名年轻宫女交给孙武操练。孙武将宫女分作两队,让吴王的宠姬当队长。孙武向宫女们交代了口令之后击鼓传令,宫女们一阵哄笑,队伍乱成一片。孙武再一次下达命令,宫女们只觉得好玩,根本不听命令。
(11)、南朝宋国著名将领宗悫从小就有雄心壮志,喜欢舞枪弄剑,他的叔父宗炳问他的志向,他回答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后来他带兵攻打林邑国,运用计谋取胜,被封为左卫将军。
(12)、吴亦凡被爆已婚,有个2岁孩子!妻子真实身份不简单?原来我们都被骗了……
(13)、“老马识途”这个成语出自《韩非子·说林上》: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冬反,迷途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14)、近义词:识途老马 轻车熟路 驾轻就熟 久经沙场
(15)、孙武流寓于吴,吴王想试试孙武的军事才能,就将180名年轻宫女交给孙武操练。孙武将宫女分作两队,让吴王的宠姬当队长。孙武向宫女们交代了口令之后击鼓传令,宫女们一阵哄笑,队伍乱成一片。孙武再一次下达命令,宫女们只觉得好玩,根本不听命令。
(16)、反义词:乳臭未干 少不更事 初出茅庐 暗中摸索 不知所以
(17)、大军在崇山峻岭的一个山谷里转来转去,最后迷了路,再也找不到归路; 虽然派出多批探子去探路,但仍然弄不清楚该从哪里走出山谷。
(18)、于是他对齐桓公说:“大王,我认为老马有认路的本领,可以利用它在前面领路,带引大军出山谷。”齐桓公同意试试看。管仲立即挑出几匹老马,解开缰绳,让它们在大军的最前面自由行走。也真奇怪,这些老马都毫不犹豫地朝一个方向行进。
(19)、宋·毛谤《寄曹使君》:“请同韶採公勿疑;老马由来识途久。”
(20)、不料,公子小白并未被射死,鲍叔牙将他救治后,赶在管仲和公子纠之前回到了齐国都城,说服大臣们迎立公子小白为国君。这就是齐桓公。
5、老马识途的成语故事二十字
(1)、桑田,农田。大海变成桑田,桑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2)、赵高想要叛乱,恐怕各位大臣不听从他,就先设下圈套设法试探。带来一只鹿献给二世,说:“这是一匹马。”二世笑着说:“丞相错了吧?您把鹿说成是马。”问身边的大臣,左右大臣有的沉默,有的故意迎合赵高说是马,有的说是鹿,赵高就在暗中假借法律中伤那些说是鹿的人。
(3)、所以说,咱们阜阳还有个称呼叫作:管仲故里,历史名城。
(4)、释义:“途”路。老马认识道路。比喻有经验的人熟悉情况,能在某个方面起指引的作用。
(5)、老马识途成语出自《韩非子·说林上》,原文是这样说的:
(6)、管仲和大夫隰朋随齐桓公一同前往攻打孤竹,齐军是春天出征的,到凯旋时已是冬天,最后迷了路。管仲说:“老马的智慧是可以利用的。”于是放开老马,人跟随着它们,终于找到了回去的路。
(7)、从前仙人王远和麻姑,他们相约到蔡经家去饮酒,王远一行很快就到蔡经家,但没见到麻姑的到来,就派使者去请。麻姑到来说她奉命去巡视蓬莱,已经三次见到东海变成桑田,现在海水又退了一半。
(8)、不料,那守边界的官员竟跪在地上,端饭给管仲吃,神情十分恭敬。等管仲吃好饭,他私下问道:“如果您到齐国后,侥幸没有被杀而得封任用,您将怎样报答我?”
(9)、老年人老马识途,经验丰富,我们应该尊敬他们,虚心向他们请教。
(10)、后来用老马识途、老马知道、马老知道、老马知路、马识路、老识涂等比喻富有经验,能为先导;用识途马、识途骥等比喻富于经验、知是识非的人。有经验的人对情况熟悉,可以指引他人。
(11)、《韩非子·说林上》:“管仲、隰(xí)朋从于桓(huan)公而伐孤竹,春往冬反,迷途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12)、阜阳的名人,想必大家都会想到管仲。管仲何许人也?
(13)、管仲思索良久,有了一个设想:既然狗离家很远也能寻回家去,那么军中马尤其是老马也会有认识路途的本领。于是他对齐桓公说:“大王,我认为老马有认路的本领,可以让它在前面领路,带引大军出山谷。”齐桓公同意试试看。管仲立即挑出几匹老马,解开缰绳,让它们在大军的最前面自由行走。也真奇怪,这些老马都毫不犹豫地朝一个方向行进。大军就紧跟着它们东走西走,最后终于走出山谷,找到了回齐国的大路。
(14)、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也可称为路过江的人),把佩带的剑掉进了江里。他匆忙在船沿上刻上一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15)、管仲(公元前719-公元前645年),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谥敬,春秋时期法家代表人物。被称为管子、管夷吾、管敬仲,颍上(今安徽省阜阳市颍上县)人,周穆王的后代。
(16)、春秋时期,齐国恃强凌弱攻打鲁国,鲁庄公率军迎敌,两军相遇,齐军擂起战鼓,而鲁军在曹刿的带领下没有擂鼓。齐军第三次擂鼓时士气已经低落,鲁军才第一次擂鼓。鲁军靠的就是一鼓作气的士气以少胜多,打败了齐军。
(17)、每一个成语背后,都有一个寓意深远的故事,蕴涵着丰富的智慧和深刻的人生哲理。每篇故事都如同一个个智慧的锦囊,帮助开启小朋友人生的智慧之门。
(18)、不过大家知道吗?有个成语,其实和管仲是有关的哟~
(19)、途:路,道路。意为老马认识曾经走过的道路。比喻阅历多的人富有经验,熟悉情况,能起到引导作用。
(20)、管仲立即挑出几匹老马,解开缰绳,让它们在大军的最前面自由行走。
(1)、时间一长,军队的给养发生困难。情况非常危急,再不找到出路,大军就会困死在这里。管仲思索了好久,有了一个设想:既然狗离家很远也能寻回家去,那么军中的马尤其是老马,也会有认识路途的本领。
(2)、齐襄公有两个弟弟,一个叫公子纠,另一个叫公子小白,他们各有一个很有才能的师傅。由于襄公荒淫无道,公元前686年,公子纠跟着他的师傅管仲到鲁国去避难,公子小白则跟着他的师傅鲍叔牙逃往莒国。
(3)、古代帝王都要建始祖庙,在庙里按始祖的等级依次排列设置灵位,每逢有大的行动、节日,帝王们就进庙祭祖,称为“啰”礼。很多人对啰礼不理解,向孔子请教。孔子认为鲁国的宗庙违背了周礼,他避而不谈,指着手掌说:“知道啰礼的人治国就了如指掌
(4)、不久,齐国发生大乱,襄公被杀,另外立了国君。第二年,大臣们又杀了新君,派使者到鲁国去迎回公子纠当齐国国君,鲁庄公亲自带兵护送公子纠回国。
(5)、9月开学将实行“休息令”?学生们高兴不已,教育部作出回应!
(6)、上文的故事正是成语“老马识途”的来历,现在多用来比喻有经验的人熟悉情况,能在某个方面起指引、引导的作用。常用来比喻富于经验堪为先导。
(7)、管仲(公元前719-公元前645年),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谥敬,春秋时期法家代表人物。被称为管子、管夷吾、管敬仲,颍上(今安徽省阜阳市颍上县)人,周穆王的后代。
(8)、这次登山,幸好老李老马识途,才能顺利爬完。
(9)、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10)、比喻阅历多的人富有经验,熟悉情况,能起到引导作用。
(11)、出处:《韩非子.说林上》管仲、隰(xi)朋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12)、(举例造句):老马识途添病骨,穷猿投树择深枝。★清·黄仲则《立秋后二日》�
(13)、主谓式;作主语、谓语;含褒义。比喻人阅历多有经验,熟悉情况,能起引导作用。
(14)、2 晋文公:退避三舍: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诺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将退避三舍(一舍为三十里)。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
(15)、时间一长,军队的给(jǐ)养发生困难。情况非常危急,再不找到出路,大军就会困死在这里。管仲思索了好久,有了一个设想:既然狗离家很远也能寻回家去,那么军中的马尤其是老马,也会有认识路途的本领。
(16)、(用法):作宾语、定语;指年纪大的人富有经验
(17)、这些“识途老马”们不被现实所局限,不被名利而蒙蔽的精神正值得我们学习!
(18)、当他们要返回齐国时,却迷了路。因为齐军是春天出征的,山青水绿,道路容易辨认。到凯旋而归时已是冬天,山野白雪皑皑,山路弯曲多变。所以大军在崇山峻岭的一个山谷里转来转去,最后再也找不到归路。虽然派出多批探子去探路,但仍然弄不清楚该从哪里走出山谷。
(19)、(解释):老马认识路。比喻有经验的人对事情比较熟悉。
(20)、战国时,战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饱读兵书,能健谈用兵之道,连父亲也难不倒他,自认为是天下无敌。赵奢认为他是纸上谈兵不知交通。后来赵奢死了,赵括顶替廉颇带兵,蔺相如等人极力反对,赵王坚持,赵括在长平之战中损兵40万。三令五申
(1)、春秋时期,齐桓公应燕国的要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国的山戎,相国管仲和大夫隰(xí)朋随同前往。当军队赶到燕国时,山戎国的军队已带着掠夺的财物,逃到东部的孤竹国去了。齐桓公命令军队继续追击敌人。山戎国和孤竹国的军队听说齐国的军队打来了,就吓得躲进了深山荒林中。齐桓公顺着敌人的踪迹攻进深山。最后,把敌人的军队打得四散逃奔并取得了胜利。
(2)、春秋时期,齐桓公应燕国请求,带兵打败了山戎国的侵犯;山戎国国王密卢逃到孤竹国请求救兵,管仲跟随齐桓公打败了孤竹国的援兵。在回国途中,因假向导引入迷谷,使齐军受困。管仲建议用一匹老马带路而化险为夷。
(3)、孙武说号令既然已经明白又不听令,这是头领之罪,下令将两名队长处死。吴王急忙叫人传令不能斩杀王妃,孙武仍然杀了两个王妃。然后,孙武重新操练宫女,这回没人敢不听号令了。
(4)、但仍然弄不清楚该从哪里走出山谷。时 间一长,军队的给养发生困难。 情况非常危急,再不找到出路,大军就会困死在这里。管仲思索 了好久,有了一个设想:既然狗离家很远也能寻回家去,那么军中的 马尤其是老马,也会有认识路途的本领。
(5)、管仲思索了好久,有了一个设想:既然狗离家很远也能寻回家去,那么军中的马尤其是老马,也会有认识路途的本领。
(6)、孙武说号令既然已经明白又不听令,这是头领之罪,下令将两名队长处死。吴王急忙叫人传令不能斩杀王妃,孙武仍然杀了两个王妃。然后,孙武重新操练宫女,这回没人敢不听号令了。
(7)、“老马识途”这个成语出自《韩非子·说林上》: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冬反,迷途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8)、战国时期,秦王嬴政年幼继位,由相国吕不韦辅政,为了笼络人心,增强实力,吕不韦组织人编写《吕氏春秋》,并把这一部10多万字的书挂在咸阳的门市上,宣布谁能指出书中不足,增加或删除其中一字者,赏给其千金。
(9)、战国时,魏军围困赵国京城邯郸。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威王命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出兵救赵。田忌原想直接引兵去救赵国的邯郸,孙膑主张引兵去围攻魏国的京城大梁,魏必回兵自救,这样,不但能解除赵国的围困,还能使魏军疲劳不堪。
(10)、再说管仲回到鲁国后,与公子纠在庄公军队的保护下来继任君位。于是,齐、鲁之间发生了战争。结果鲁军大败,只得答应齐国的条件,将公子纠逼死,又把管仲抓起来。齐国的使者表示,管仲射过他们的国君,国君要报一箭之仇,非亲手杀了他不可,所以一定要将他押到齐国去。庄公也只好答应。 管仲被捆绑着,从鲁国押往齐国。一路上,他又饥又渴,吃了许多苦头。来到绮乌这个地方时,他去见那里守卫边界的官员,请求给点饭吃。
(11)、从前宋国一个农夫担心自己田里的禾苗长不高,就天天到田边去看。三天过去了,禾苗没见动静。他想出一个办法,就急忙奔到田里,把禾苗一棵棵拔高一些。回去对儿子说禾苗长高了一大截,儿子跑到田里一看,禾苗全都枯死了。
(12)、公元前663年,齐桓公应燕国的要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国的山戎,相国管仲和大夫隰朋随同前往。齐军是春天出征的,到凯旋而归时已是冬天,草木变了样。大军在崇山峻岭的.一个山谷里转来转去,最后迷了路,再也找不到归路;虽然派出多批探子去探路,但仍然弄不清楚该从哪里走出山谷。时间一长,军队的给养发生困难。情况非常危急,再不找到出路,大军就会困死在这里。
(13)、春秋时期相马专家孙阳(伯乐)根据自己的相马经验写了《相马经》,他的儿子很想把相马的绝技学到手,熟读《相马经》,根据经书上的标准选出的“千里马”——一只癞蛤蟆回家向其父报喜,伯乐看后哭笑不得
(14)、于是他对齐桓公说:“大王, 我认为老马有认路的本领,可以利用它在前面领路,带引大军出山 谷。” 齐桓公同意试试看。管仲立即挑出几匹老马,解开缰绳,让它们 在大军的最前面自由行走。也真奇怪,这些老马都毫不犹豫地朝一个方向行进。
(15)、管仲思索了好久,有了一个设想:既然狗离家很远也能寻回家去,那么军中的马尤其是老马,也会有认识路途的本领。
(16)、战国时,赵国国君武灵王决心变革图强。武灵王见胡人(少数民族)身着窄袖短褂便服,骑着战马,边跑边射箭,行动迅疾,十分灵活,便决定向胡人学习,改革士兵服装,发展骑兵。不到一年功夫,赵国拥有一支强大的骑兵,经过南征北战,赵国成了当时有数的强国之一。
(17)、战国时,魏军围困赵国京城邯郸。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威王命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出兵救赵。田忌原想直接引兵去救赵国的邯郸,孙膑主张引兵去围攻魏国的京城大梁,魏必回兵自救,这样,不但能解除赵国的围困,还能使魏军疲劳不堪。
(18)、管仲怕逃亡在莒国的公子小白因离齐国近,抢先回国夺到君位。所以经庄公同意,先带领一支人马去拦截公子小白。果然,管仲的队伍急行到即墨附近时,发现公子小白正在赶往齐国,便上前说服他不要去。但是,小白坚持要去。于是管仲偷偷向小白射了一箭。管仲以为他已被射死,便不慌不忙地回鲁国去护送公子纠回齐国。
(19)、行至绮乌,守卫边界的官员竟跪在地上,端饭给管仲吃,神情十分恭敬。管仲被押到齐国都城后,鲍叔牙又亲自前去迎接。后来齐桓公不仅没有对他报一箭之仇,反而任命他为相国,而鲍叔牙自愿当管仲的副手。
(20)、(英文):anexperiencedmanknowstheropes
(1)、老马识途:老马认识曾经走过的道路。比喻有经验的人对事情比较熟悉。
(2)、出处《韩非子。说林上》管仲、隰(xi)朋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释义“途”路。老马认识道路。比喻有经验的人熟悉情况,能在某个方面起指引的作用。故事公元前663年,齐桓公应燕国的要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国的山戎,相国管仲和大夫隰朋随同前往。齐军是春天出征的,到凯旋而归时已是冬天,草木变了样。大军在崇山峻岭的一个山谷里转来转去,最后迷了路,再也找不到归路;虽然派出多批探子去探路,但仍然弄不清楚该从哪里走出山谷。时间一长,军队的给养发生困难。情况非常危急,再不找到出路,大军就会困死在这里。管仲思索了好久,有了一个设想:既然狗离家很远也能寻回家去,那么军中的马尤其是老马,也会有认识路途的本领。于是他对齐桓公说:“大王,我认为老马有认路的本领,可以利用它在前面领路,带引大军出山谷。”齐桓公同意试试看。管仲立即挑出几匹老马,解开缰绳,让它们在大军的最前面自由行走。也真奇怪,这些老马都毫不犹豫地朝一个方向行进。大军就紧跟着它们东走西走、最后终于走出山谷,找到了回齐国的大路。